0

论语的作文(热门20篇)

《论语》是孔子智慧的精华,书中讲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们一生去慢慢体会。下面给大家分享《论语》的读书笔记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3913

作文

347

《论语》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君子自古就是被赞颂的对象,他们主忠信,性如菊,居于竹,周而不比,品格高洁。一本《论语》读毕,我对君子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将食、住视为身外之物,即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对待他人,以温、良、恭、俭、让为主,亲和待人。服事君主,信实无欺,做事周而不比。贫而乐,富而好礼,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这大概是君子的心性品格、对国家的热忱之心吧。古有陶潜范仲淹,今有鲁迅李大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对待敌人横眉冷对,掀起复兴的革命。对待民众俯首成牛,挽起希望的狂澜。若君子有所求,必然是为了大义,代众生所求。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对于自身的修养是十分看中的,不因利益而迷失,不为重金而屈服,讷于言,敏于行。巧言令色足恭,为君子所恶。匿怨而友其人,亦为君子所恶。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爱憎分明者,岂不为君子,人而为仁者,岂非君子耶?仁德为君子的必需品,也是君子的天性: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为仁的代名词,德是君子的昵称。与之交往,不必饕餮盛宴,只需粗茶淡饭。与之情谊,并不浓如烈酒,只似淡水清汤。君子如天上北辰,众星愿共之。

儒家智慧诠释君子之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做到言忠信,行笃敬,这样才能成仁,成德,成君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走进《论语》作文900字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孔子的《论语》。这句话,在我读书至高中时,在教材上,已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小学。当时只是小和尚念经,嘴里念着,脑子却不曾想着,只是单纯的知道,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有一个是我的老师。这句话,也只是一句话,是被长辈夸奖读书认真的“工具”。

第二次,是在初中。对于“师”这个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指在某方面比我更加精通的人,但还是那样漫无目的地在读,在背,在用,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凭感觉的,将这句话写在那些作文里。

第三次,便是出现在高中的人文课上了,现在,对于这句话,这七个字,我已经明白其中所讲的道理,明白其所指的重要性,其实我认为,何必三人,就是两人,另一人也会是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之处和不足之处,“学习”这个词,不是单单地被限制在“读书”这个字眼里,其深刻含义,是将别人的长处,“挪”到自己身上来,是汲取,亦是付出,你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和耐心,才能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我之所以用“挪”而并非“拿”、“移”等字,是因为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亦长亦短,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再细读这句话,“三人行”,只有在前行、前进的时候,才会明白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在哪里,并非其他时候可以发现的,所以“行”这个字,是条件,“师”这个字,是发现。

此外,“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是教诲,也是训诫,很多人自以为是,或是不屑于他人的观点,这都是不对的,只要是与自己同行(xing)的人,就必有比自己更加好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深记,自己并非完美,缺点总比优点多,但是学习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补短取长,只要愿意,都是很容易的,除了愿意,更不可或缺的,是毅力和恒心,这些已经被人们嚼烂的词语,其实也是让人很难坚持并做到的。

很多人只听闻《论语》,并无读过,更不会反复研读。现代作家和国外作家的书充斥着这个市场,中华经典,逐渐地淡出了读者的兴趣。新书推荐榜不停地更新着,但是中华经典文学的榜上,《论语》,永远是那位矗立在那儿的不朽老者,代表着中华文化最耀眼的那束光芒,愿你,也能不忘璀璨文化,走进中华经典,走进、《论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论语的警句

全文共 1247 字

+ 加入清单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朝闻道,夕死可矣。

6.当仁,不让于师。

7.德不孤,必有邻。

8.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7.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2.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7.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9.君子周急不继富。

3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1.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5.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3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44.食不语,寝不言。

4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9.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5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1.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2.以约失之者鲜矣。

5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6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论语》中的利义观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代表仁义、伦理和道德,传统观念总把“义”和“利”对立起来,这从古代中国到西方都有这种说法。但在近期的《论语》阅读之中,我发现其中有着不一样的利义观。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如果不追求物质的进步,人民、国家和社会都不会富庶,这显然对社会的长期发展不利。但孔子又说:“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致富的根源就是要根据“仁义道德”和“正确的道理”,这样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才能持续下去。当今社会不乏有企业或个人赚着不义之财,违反市场道德规范,置利益于一切之上。更有甚者,表面做着公益和慈善事业,背地里昧着良心赚着黑钱,利与义完全对立,这与孔子在千年前的教诲远远背离。

孔子从未贬低商人,但离开道德的商人,绝对不会是出色的商才。“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得到了利益,失去了仁道,甚至想尽可能钻法律的空子去达到赚钱的目的,这种利己主义只会把个人以及国家送上不归路。近期,爱否科技相关负责人在网上大肆质疑华为的拍照技术,断定其虚假宣传,以达到博取眼球和谋取利益的目的。随后在事实面前,该负责人无话可说,随即被开除。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应是坚守道义,不侵害他人利益,用正当的手段和自身的实力寻求商机。该负责人哗众取宠,自以为是,当然不会再商业的道路上走得长远。

当利义观绝对对立以后,为富不仁的说法自然兴起,当社会的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时,就会留下给不法之人谋利的空间。这种情况下,道德的自律显得十分重要,《论语》可以教给商人如何“取之有道”。同事,也要明白“求利”并不违背圣人的古训,“阳光下的利益”自可争取,不必认为其有愧于道德要求。

正确理解孔子的利义观,才能形成诚信为本的市场经济。利与义,合则两益,分则两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我觉得,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来讲的,也讲不出来。所以论语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见(《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序P3),但却通篇没有定论。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总是言传身教,因材之异而施教。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弟子体会到什么是“仁”。或许后来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传弟子为了能让后人能够受到如师在侧般的指导,才从先师的生活中截出一个个片断,整理出一部《论语》。(当然,这纯属我的想象,没有什么依据)

正是因为《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鲜活的再现,所以我们才应该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去读它。个人认为,与其风格比较像的一部书是晋代的《世说新语》。我们怎样读《世说新语》的?我想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出于学术目的(例如需要写一篇论文或读书报道什么的),一定不会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话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多么深刻的学术理论——我们大都会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纪录,以一种闲心来读它。我觉得,其实闲谈的心境才是最适合读这样的书的。读到会意处,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达什么。或许比条条框框地分析加分解来得好一些。当然,这是读书的高境界。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的解答。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论语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一个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他讲述了“仁”.“礼”.“德”……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了真心待人,与人为善彬彬有礼,敬贤礼士,冰清玉洁,严于律己 ……

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仁”,我们要先让自己学会去爱,在引领他人学会去爱,让世间充满爱,大爱满人间!

《论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作,也是人类历史与世界各国共同的宝贵财富。

读《论语》,让我懂得了君子之道,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学论语,学宽容。学论语,学正义。学论语,学义气。

读了论语,我们要学会宽容和忍让。即使别人对不起我了,我也应该原谅她。是论语让我知道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学会了宽容别人,也就快乐了自己。我们何乐而不为?

读了论语,我们要学会正直和善良,我们用真心对待他人,用心底那颗最忠诚,最热情,最朴素,最真诚的心对待别人。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所以对待朋友要有义气,才够朋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论语给予我们的是无穷的真理与智慧,未来的日子我将通过论语不断地进行自我增值,不求做一个腰缠万贯的有钱人,只求做一个心明如镜的快乐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论语读书笔记500字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在个人工作繁忙,工作生活压力大;整个社会比较浮躁的背景下,按照孩子老师布置读《论语》,读后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为人处世、学习教育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启发。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文化学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这也正好证明了“孝”在孔子心中地位之高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说的是为人要重义轻利,君子懂得的是大义,小人懂得的是小利。

孔子在政治统治上崇尚“为政以德”的思想。子曰:“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他。

在人品第一重要之后,要重视学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类似的毛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总体而言,论语中有好的观点,也有迂腐过时的观点,我们要吸收其精华。

譬如综上所述的孩子从小教育要将道德品质放在首位;学习要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为人要重义轻利;为政一方要实行德治,正人先正己等。

读好书使人心灵净化,读好书使人类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读论语有感500字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的感悟:

学习知识重要的是要有学习知识的兴趣。如果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它,去了解它。如果以学习为快乐的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效率,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够灵活运用。

就拿我最喜爱的舞蹈而言。不少人是为了艺考,或者被迫被家长送过来。对这门艺术毫无兴趣,毫无了解,纯粹地只是为了达成目的,迫不得已才去接触它。那么看他跳舞的人也觉得索然无味,自己学起来当然更体会不到快乐了。有时候心情不好,烦躁、无聊的时候,都喜欢自己随便笔画笔画动作,即兴一段。有时候连跳的是啥都不知道,但是我很开心,跳完了反而觉得浑身轻松了。

舞蹈里大家最讨厌的就是软开度这一环节了,它是必不可少,也必须具有的东西。原来很不解,但是现在学习的更长久了,我开始明白,这是为了更完美地完成剧目,如果要比别人更出色,跳得更好,就一定要忍下去。

我的舞蹈曲目叫《且看行云》,听名字就让人陶醉。我在这首剧目的音乐和动作中感受美,体会美。这整个舞都很沉静,要有目若秋水般的气质,想象自己宛若一片流动的云。轻轻皱眉,一个眼神,一个指尖之中,每一个小细节,都让我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论语》有感600字作文

全文共 1695 字

+ 加入清单

第1篇:读《论语》有感作文600字

读《论语》有感《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于言行的语言,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这是一本十分值得让人去阅读,去品味的书。

四年级起,我便开始阅读这本书,这里面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的道德修养各个方面的言论。

每当一有时间,我会棒着它贪婪地看。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么一句:子贡问曰“孔文子向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孔子的谥号是“文”呢?”孔子说:“他聪敏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导,所以谥足是“文”。”

读了这句话,让人有所深思。是的,我们在学习上能不耻下问,虚心请教别人,就一定会有所提高。可是有的同学认为问别人会显出自己的笨、不聪明、这是不对的。你想想,连孔子这样的大人物也请教过别人我们就不能吗?孔子认为,什么人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所以他遇不懂的问题总是虚心向别人请教。所以,我们小学生就更要虚心地向别人请教了。不懂就问,不要感到羞耻,不会就不会,正所谓知只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是知道,不知道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要虚心地去向别人请教。

《论语》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得到的乐趣不计其数。大家需多读这样的书。因为,它值得你用心去阅读。

第2篇:读《论语》有感作文600字

本学期老师组织我们读《论语》。学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老师一遍遍在课堂上讲解所谓何意,我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想不通这古人好好的话干嘛要说成这样,在我眼里,古人的经典文章一直是深奥难懂。

课间随意翻阅书本,不觉被里面的内容牢牢吸引了,这本书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枯燥难懂,论语中的经典话语加上一个个小故事,变得生动形象,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每当夜晚难以入眠时,我便捧着它细细品味,细读之中,也读出了一点点自己的心得.为人之道,贵在真诚.自懂事以来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处世圆滑,左右逢缘;有些人巧舌如簧,善于奉承;有些人耿直憨厚,善良朴实;有些人刻苦兢业,舍已为公;有些人无为颓废,胸无大志。这些类型,我觉得都和自己对不上号,我自己却是挺喜欢真实,不太会耍弄心机,也不善于推卸任务,也许源于老师对我的教导:做一个真诚的人.真诚是搞好人际关系的良方,与人交往,不虚伪,不矫饰,真诚地面对每一个人,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我想他人也会热情地接受你。

这本书还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有些故事我还没有细细地读完,不过我想我会挤出时间去细品的,看着书柜里长年作为装饰品的书籍,我很惭愧,没把书当成自己的朋友,我想我会重新去认识它们,就像《论语》里说的,为人之道,贵在真诚。

第3篇:读《论语》有感作文600字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读了一部经典:《论语》。《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着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影响了从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为政篇第二里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越来越疑惑。在我们学习中,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错误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光思考而不读书,疑惑越来越多,却又找不到正确答案。只有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领先。

八佾篇第四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一定要告诉他们确切的去处。无论我们在哪儿,爸爸妈妈总是最牵挂我们的人,自己出去玩了,一定要跟父母说一声,让他们放心。如果耽误了时间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心。

述而篇第七里说: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奢侈了就会不谦逊,不懂礼节,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不懂礼节,宁可寒酸。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节俭,空调能不开就不开,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冲厕所,用过的纸反面可以用来打草稿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读一读《论语》,使自己学的更多,成长的更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论语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半个世纪以前,在这个地区,一个人可能一辈子都住在一个单元里。婚姻基本上不会改变。从小到大,他可能一直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人们担心的可能是生活的可能性和选择太小。

但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我们没有选择,而是我们有太多的选择。这是一个混乱昌盛的时代。

我们无法控制外部世界。我们只能让内心的选择变得更强大。当我们知道如何选择,那些烦恼就会消失。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有识之士不糊涂”。

什么是“勇者无畏”?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当你足够勇敢、足够开放的时候,你就有了前进的力量,自然你就不再害怕了。

一个真正的绅士已经获得了内在的仁慈、知识和勇气,从而减少了忧虑、困惑和恐惧。

孔子说我不能做这三件事。子贡说:“孔子是自学成才的。”你不是在说你自己。

你看,孔子告诉我们,生活的标准不是去责备外面的世界,而是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责备”内心。

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要求越严格,他就会对别人越好。今天,我们总是说,一个人应该是善良的,善良不是口袋,但他能够容忍和同情别人的许多错误,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因此,只有真正的绅士才能做到“不抱怨上帝,没有特别的人”,既不抱怨上帝没有给我机会,也不抱怨世界上没有人认识我。

心中没有“烦恼”、“困惑”、“恐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批评,从而提高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掌握幸福的能力。

孔子说:“古代的学者是自己的,而今天的学者是人。”(《论语》)古代人们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代人学习是为了炫耀和取悦他人。

真正尊重学习的人,是为了建设人类的灵魂而学习。从书本中学习,从社会中学习,从小学到老年,无非是学习一种掌握幸福的能力。

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有教养、忠诚的公民,然后安定下来,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这样一种自我角色的确立和提升。

什么是“为人民学习”?

它是把所学到的知识作为工具,作为技能,为自己谋福利而寻求事业。

孔子曾直截了当地对他的学生子夏说:“女人是君子,是儒学,但她们不是小儒学。”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修养,不要总是想着眼前的一点点私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论语》如同沙漠中的绿洲一样,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内心平和,在炎炎夏日中收获一丝清凉。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我们的性格,让我们能更加平和地对待工作中的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作为一名实习生,在公司总部机关人力资源部实习的这段时间让我感触良多。首先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公司快速紧张的工作节奏。从公司领导到每一个同事,都在为“振兴华北”的共同目标努力奋斗,同事们虽然劳累但是充满了信心,这信心是对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

其次,让我深感震撼的是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每天坚持学习。局副总经理、华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文彬曾在加强总部机关作风建设会议上指出:勤于学习,学无止境。程文彬在强调对标学习和开放性学习的同时,强调“系统内、部门内要互相学习,年轻人向老同志学,老同志互相学,学习的氛围一定要建立起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公司众多优秀的同事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对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告诉大家要想办好事情,就一定要做好准备,公司组织的“书香大讲堂”、经验交流分享会等学习活动,虽然和大家目前的岗位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短期收益”不明显,但日积月累,就会获得“长期收益”。

《论语》中讲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想读好这本书,就必须学会运用这句话。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在一起,做一个会思考问题的员工,做一个有悟性的员工。这样,更有利于自己的快速成长和进步。

于丹老师讲到:“《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尽管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但只要我们坚持阅读经典,并且在生活中不断践行“忠恕之道”,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最基本的做人做事准则,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热情为大家提供帮助,提升自我,尊重他人,那么不管外界的变化多么复杂,我们都能收获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论语》最让人感动的是其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孔子是一个讲求孝道的人。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如果问大家是否知道父母的年纪,相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脱口而出,父母总在不知不觉间老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太忙,从来都不是理由,别找借口,也别留遗憾,放下手头的事情,给爸妈发个短信、拨个电话,聊聊家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一本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道德,伦理,人性的形成都产生伦理极为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它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共同的财富。在1988年1月

巴黎贝尔奖获得者的聚会上,瑞典的汉内斯,阿尔夫曾今讲过:”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不止我们中国人,就连世界也对孔夫子说的话有着高尚的评价,因为论语让我们变得勤奋,谦虚,热情……,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理论。这本书让我

们知道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让我们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果你们也认真读读《论语》,吸取其中的道理,就会让你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真正有才学的人!

《论语》告诉大家的真理永远是最简单的,它只是把我们内心的良知激活了。书中,每一则的篇章不长,但是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论语》,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论语的读后感作文300字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好需要养成三个好习惯——不懂就要问;勤奋;其次就是有一个能使自己努力,有带动性的座右铭。

座右铭非常关键!一个好的座右铭可使人一生受益非浅,可使人终身奋发向上,我非常喜欢我的座右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而时常温习,不也快乐 么?孔子说的多好呀,不足十个字的反问句,却详细的说了要如何学习。

实际上我的座右铭出自的书——《论语》里面还有很多的名言,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教育人们如何为人处事,影响了千万人。举一个事实:我国犯罪率最低的地 方就是孔子的故乡。

让我们再次回到我的座右铭上,它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自从我读了《论语》,知道了这句话,使用它当我的座右铭后,我就把这句话牢记在心,从而养成了良好 的复习习惯,因此今年我的成绩有所提高。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论语》中找一句自己喜欢的话当你的座右铭。只要你用心去读,座右铭就会发出“神奇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论语中的警句集锦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论语》读书笔记精选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学德,学礼,学态度;学智,学道,学做人;必以《论语》学先。

——题记

古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其中《论语》最为接触较多,它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人深有影响。本书从世间多方面概括,讲述了人应为,人应不为的各种事情。从《论语》中,可以让我们悟到许多人生中事物的一些道理。

《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明白,无论何时都要向别人虚心学习,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让我明白学习上应该抱有求实的态度,任何时候都必须诚实对待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的事情,不让自己处在半壶水响叮当的状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明白,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约束别人的想法,应该不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换个角度尽量去接受它,不要固执的让别人去完成,那样就打破了和谐;“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让我明白了,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能对自己的衣着过于注重,不要以求知为借口而与人攀比,这种行为完全辱没了读书的真正用意,不能做这种人儿让别人瞧不起。还有许多言语让我感慨万千,让我从中领悟到不少道理,给了我不少的人生启示。

这几天,我对《论语》又有了近一步的认识,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看孔子的为人我学会了品德;看弟子对孔子的行为,我学会了礼仪;看学生积极向孔子学习,我学会了学习的态度;看孔子出事镇定自如,我学会了镇定;看孔子以诸多的行为和方法来教育学生,我学会了他的智慧;看《论语》记录的孔子的话,我学习了做人的道理。也许有时一件相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当国家与国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大多主张兵戎相见,而孔子主张以“仁”治理天下。这本书对我们青年的影响力着实不小,我们应该更深一步地去了解它,让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产生更大的帮助。

四书之一的《论语》,值得去读,值得去看,因为它给你的人生影响非同小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论语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信以成之。 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

这段经文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意思是孔子说:“一个君子,要以天道天理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言行要符合礼制规范;他的君子人格和士大夫风范会从谦逊中体现出来,为人诚信会成就自己的道德人格。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啊!”

义,是天理天道,是永恒不变的价值。世间万物生长,日月四时轮换,所有一切都有义在其中,都要符合于义。质,是本质,是形而上的根本的价值源头。而“文”则是外在的形式,是“质”落实在人间的载体。万物皆有质文。往小的说,比如时间,它的质就是四时运转,也就是天道循环运作;而它的文,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钟表等承载四时的外在形式。而往大的说,中华文明的“质”,便是天道天理,是先王之道,是道德人伦;而经典文献、神灵系统、礼乐制度、法律条款、衣冕服饰和文字、建筑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华夏文明的“文”。有什么样的质,便会造就什么的文。

孔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故一个君子,以义为质的话,那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合于道,合于义。无论从政经商,还是为君为庶,都不失于义。哪怕沦为贼寇,亦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侠义之士。

礼,就是礼乐,是社会秩序形成的根本。“礼以行之”就是说,一个士君子,在社会中实践磨练,行事处事一定要符合礼制规范。因为礼制是社会和谐有序的根本。只有人人都遵守,才能发挥它的社会功效。礼乐是一个国家昌盛发达的象征,礼乐昌盛,则长治久安;礼崩乐坏,则暴动躁乱。《孝经》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由此可见,礼乐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华夏民族的重要性。所以,君子作为社会的精英人才,更该在百姓面前作表率。

孙,就是逊,意思是谦逊,逊让。“逊以出之”就是说,一个人,他以义为质的君子圣贤人格,会在他的谦逊,逊让中体现出来。逊,也是处事的一种大智慧,如果一个人骄傲狂妄的话,必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锋芒毕露,这样便很容易招来杀生之祸。

孔子云:“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所以一个君子,要学会逊,妥协,退让。这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大智慧,大胸怀。比如三国的刘备,他是一个很有志向和抱负的人,在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自知势单力薄,不能抗衡于曹,便假雷声以掩其志,示其弱。曹操便小看了他,对其放松警惕。如果刘备当时骄傲自大,便会让曹操觉得此人野心甚大,必当早日解决以除后患。

“信以成之”就是说,诚信是一个君子之所以成就自己的根本。信誉是一个人很重要的东西,信誉好,别人才愿意和你交友谈心;做生意,别人才愿意和你合作;为官,则百姓服于你;上级才会信任你,你才能在更多的平台和施展空间。这样,方能成就自己的抱负。故孔子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又说“民无信不立”。

由此观之,这三条乃君子之本。只有做到以义为质,言行及义;礼以行之,克守礼制;信以为本。这样才是君子的境界与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孔子留给后人的思想,他的言传身教被弟子所记录下来,形成了最有名的《论语》。每每诵读它,都能教人反省和深思。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最喜欢的是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这则对我启发很大。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也在时常在反省自己。在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时候,有没有尽心去帮助朋友,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特别是在我们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有的事情都是很快的解决,包括友谊,我悟到:在生活中诚心诚意对待朋友,有困难尽力帮助,这样的自己会很感到很充足也很愉悦;在工作上,我时常反思自己在上课时,有没有把重难点讲清,有没有关注学生,学生有没有掌握知识,有没有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当发现学生还学不懂时,我也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备课没有认真,授课时没讲清楚,表达的方式是否准确,在课后辅导学生时,是否做到耐心细致讲解;在学习时我也时常反思,不管是校外培训还是校内教研,还是导师指导,在这些过程中我都能虚心学习,并多钻研复习,争取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那个年代什么都很慢,古人们的人生也在慢慢规划,正如孔子所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每到人生的一个阶段就做这个阶段该做的事,而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急于成功,忽略了做学问的乐趣,也没有了古时悠闲的生活意境,每天匆忙的奔走在路上,幸福感却没有因此提升,快乐少了。

孔子留给后人的思想还有很多,现在,让我们不妨慢下来好好品读孔子留给我们的思想,虽然有些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经典永不会过期,值得我们诵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论语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1358 字

+ 加入清单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犯上者,鲜矣;不犯上,而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每次读到这一节,心里就在想,为什么会是有子的话放在了第二位。孔子活了72岁,说过的话不计其数,谈到孝弟的也多,为什么选择有子说的这一句,如果选择一句孔子的话,不是更容易让人接受吗。其实既然是记录孔子的思想的书,都记录孔子说的话,不就完了嘛,干嘛把孔子的徒弟们都拉出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唱戏啊。《孔子家书》里孔子说的话,那家伙,长篇大论的,就像《孟子》一样,道理说得透透的,足够编一部论语了,干嘛把这些人放在里面?看看佛教的分歧,天主教的异端,大家都抢班夺权,天下就是这么被搞乱的。

这个问题,自己想了很多答案,没有结果。

不去想它,一时半会看样子是搞不懂了,先这么着吧。

搜索《史记》,调查调查这个有子书里是怎么写的,

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年长无子,其母为取室。孔子使之齐,瞿母请之。孔子曰:‘无忧,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敢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上百度再看看,输入“有若”。

有说《论语》即为有若的学生编辑而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卞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平阴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有子”。

原来如此,有若被打倒了。但还是一个好学生。

从“有子”这个称呼来看,这一节应该是有子的弟子写的,所以才尊称“子”。有若有当第一代教主的机会,可志大才疏,没有搞定,但个人魅力还是有的,说不定还是《论语》杂志社的主编,所以才抢了个第二。

先不管它排名,还是读书要紧。

这一节中的主要意思是孔子学说中的中心思想---仁。

借有子的口,从孝弟引出仁。

孝弟为齐家的关键,而仁是治国平天下的关键。

和第一节紧密相连,上一节说我们孔门弟子的志向是治国,这一节就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针,行仁政。

而孝弟是仁政这个大纲里面具体而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才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意思是说,我们的施政方针是行仁政。我们的主要思想是仁,为什么呢?因为仁里面包含着孝弟这两样东西。我们认为,在家里为人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人,而在工作中喜欢对上级不恭敬的,不礼貌的,又坏心思的,不多,这种人,你想让他造反,没有听说过。所以,如果让我们执政,老大们都可以放心,我们绝对不会抢班夺权,造反,那是违背我们的宗旨的。我们还要把我们这种优良的传统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不造反运动的团体来。以此来保护老大们的宝座,财富和美女。

这样理解,有人就会说,坏蛋们也有孝顺父母的,也有和兄弟亲如手足的,犯上作乱的可不少啊。这该怎么说呢?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姑且这么说,《大学》里面教导我们,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样就好理解了,仁的教育是从家教开始的,为人先孝弟了,然后再学习其他的德行,就可以开始行仁政了。所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关键是孝弟只是基础,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技能要掌握,才能够实行仁政。

然后可以顺理成章的引出第三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于丹说《论语》观后感

全文共 139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观看了《百家讲坛》推出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后,《论语》有了新鲜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岸.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论语》的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溶化于人的内心,天,地,人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就变得无比强大.即使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中国人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不是《论语》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呢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君子之道这一讲对我也感触颇深.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说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叫益友呢 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直是直率坦率,谅是宽容原谅,多闻是博学多才,这三种是好朋友.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的社会环境中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间,夫妻之间,一些沉谷子烂芝麻的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人何必那么骄傲呢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学习孔子的"传道,授业,解惑"思想精髓,同时也要学习于教授的这种治学精神和高超的演讲技能.她哲理诗般讲演,深入浅出,如清泉般自然流淌!她展示了对社会的审美理想,界定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处事的一般分寸,尺度.她给全世界亿万人心灵送去阳光,使人间温暖,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同时赞扬了中国人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就已有了这样高明的人伦智慧!也弘扬了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通过于丹教授的精彩讲解,自己感觉有很多收获.但是真正对论语的了解以及它与现代人的联系,还得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感受真正的化为己有,寻找到生活的真谛与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孔子的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本次阅读的是杨伯峻《论语译注》。

纵观论语,其实孔子本人的言论不多,大多为门生的对话或对门生的评价,整个论语分为二十章,看似一个松散的论集,然而整个论语又通过对孔子思想的论述,紧密的形成了一个整体。

纵观孔子一生,他的政治是失败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门下既有“不迁怒,不贰过”的颜渊,又有急公好义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子贡,又有习于文学的子游。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四科十哲”,作为万世师表,通过他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仁德”——孔子教育学生首先强调做人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其内心的成长,正是外在能力的载体。

“有教无类”——在孔门三千弟子中,有贵族弟子(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孟懿子),有商人弟子(如子贡),然而大多数出生贫贱,特别是在四科十哲中的,如箪食瓢饮的颜回,卞之野人以藜藿为食的子路等。可以说就是因为孔子有教无类这样一个教育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不能关注其出身背景,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个孩子。

“因材施教”——孔子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能力进行教学,如“柴也是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喻”。 诸如“由也果”、“赐也达 ”、“求也艺”(《雍也》),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正是由于孔子实行因材施教,适应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使其各尽其才,培养出一批有专长的社会实用人才。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不能照本宣科,要注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与能力。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相统一,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孔子的学说并不是局限于他那个时代,我们在不同角度、不同领域都可以从中汲取到我们需要的知识,现今世上的各类译注,让我有机会读儒家的各类经典,我会努力寻找打开这个知识宝库的钥匙,努力汲取最多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孔子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

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