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舟过安仁古诗改写(合集20篇)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重阳节的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3354

作文

154

赠汪伦古诗改写600字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首诗总在我的耳边响起。虽然我已听了千百遍,但是每次当它再一次来到我的脑海里,我总会陶醉其中。这首诗中有着李白与汪伦之间那比山高比海深的友谊,而当我每次读到这首《赠汪伦》时,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

一对好兄弟坐在屹立于山顶上的亭子里“举杯邀明月”。他们不知道遭遇到了什么,借酒消愁还是……他们只是一杯又一杯地喝,两人一次次干杯,随之一饮而尽。原来,这是李白与汪伦的一次告别,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这一别有可能就是永别。他们是好兄弟,李白和汪伦在这个被夜晚的黑暗笼罩着的亭子里,一边讲起一些从前他们一起干过的傻事,还是一些高兴的事,他们不知道是哭还是笑,但两人最后还是泣不成声。汪伦对李白说:“走了,要好好照顾自己啊!”仅仅是这几个字,李白却十分感动,两人喝了好久、好久。皎洁的月光洒向亭子,只有那乌鸦在叫,周围很静。

黎明的阳光照了下来,李白醒了,他知道,自己要离开好兄弟了。他本想叫醒汪伦,可又不忍,于是自己一个人走了。

他来到了码头,即将远行。坐在舟里,他的酒虽然还未醒,可他仍然清晰地记着昨晚汪伦陪他喝酒的场面。正当李白依依不舍的时候,岸上突然飘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听就听出,这是汪伦在和他告别。歌声伴着踏步声,李白也从歌中听出了汪伦对自己的不舍,歌中也透露出了汪伦的悲伤。

突然,李白诗意大发,挥洒笔墨写下了这首《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舟过安仁改写短文100字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一日,正逢天气晴朗,我独自一人来到一条河边。我站在高处向远处眺望,这时,远处飘来了一只小船。

那小船上做坐着两个顽皮有淘气的小孩。也许是天热的关系,他们俩坐在船头嬉戏,逗乐。他们把撑船的槁收了,架在船尾的木架上,把划船的棹停了,放在船尾上,自己却坐在船上玩。过了一会儿,他们把放在船上的雨伞张开,并高高地举了起来。这时,我的心里就奇怪了:这天也没下雨呀!他们为什么要撑伞呢?再说了,这撑伞也没有人举在头顶上而又不遮住身子呀!这两个小孩还真是挺奇怪。不过,这到激发了我的兴趣,我倒挺想看看他们接下来要干什么?奇怪的是,他们一直保持着这个动作不变。这时,一阵风吹过我的脸颊。哦,我明白了!我突然恍然大悟:怪不得天没下雨他们却张开伞,原来,他们不是遮头而是别出心裁,借风使伞!

我突然诗兴大发,于是匆忙回到房间,写下了一首《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完后,我轻轻吟诵几遍,头脑中不禁又回想起刚才的画面,多么天真烂漫的孩子,多么顽皮的孩子,多么聪明的孩子。也许他们的方法不一定行得通,但这也正突显了他们的稚嫩。我想,他们现在也许正沿河而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改写诗歌秋天改写古诗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足够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走,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改写《游山西村》

自从被贬官后,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一想到国家的安危存亡,心中不免烦闷。此时正是金桂飘香,农民丰收的季节,我就忍不住想出去走走散心解闷。

走着走着,我竟来到了山西村,那里的农民十分热情好客,看到我都远远地迎了上来,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来到老乡家,家里的老者搬出腊月里酿的酒,置办了一桌丰盛的酒菜骂我看他们如此破费,不禁忐忑不安。老者说:“今年收成好,家里酒多粮足,你尽管畅饮。来,让我们边喝酒边聊天吧。”我欣然同 意。虽然腊月酿的酒色浑味淡,我还是忍不住多喝了几杯。在一杯又一杯的好酒重,我微微醉了,心中的忧愁一扫而光。

酒足饭饱后,稍稍休息片刻,我要回家了。乡亲们送我到村口。我挥别众人,向前赶路。一路层峦叠翠,曲径幽深,溪水叮叮咚咚,鲜花争相竞放。我不禁深深陶醉其中。走着走着,小路突然消失了,我正疑惑前面是否有路可走,抬头一看,一个被柳荫花树笼罩的村庄突然出现在我眼前,让我又惊又喜。

于是,我提笔写下这首诗: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改写《秋思》

又是一个凉爽的秋天,张籍静静地走在石子路上,抬头仰望,看,那树上的叶子渐渐地黄了,树枝上的叶子一片一片地从树枝脱落,慢慢地落在了地上。张籍走在铺满落叶的地上,不禁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张籍想写一封信寄回家乡,他用双手铺开了纸,左手一边磨着墨,脑子里又想这封信该怎么写好,可是虽说张籍心里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一时间却不知从何说起。突然他眼睛一亮,提了提衣袖,便开始挥笔写信。书信写好后,张籍的心情许久不能平静,父母妻儿的音容相貌久久萦绕在脑海中。

第二天,张籍把信递给了送信人。他千叮咛万嘱咐,委托送信的人一定要把信送到家人的手上。送信人点了点头,就转向骑上马准备出发了。马刚走几步,就看见张籍一边高喊:“等一下,请等一下。”一边向马招手。马停了下来,张籍赶紧从送信人手中拿回信。他拿着书信重回屋子里,把封好的信又拆开了,拿起毛笔飞快地补上几句话,便又小心翼翼地再涂上了一层浆糊,把信仔细地粘好,恋恋不舍地把信送回到送信人的手上。

送信的人终于出发了,张籍看着送信人的背影,默默地流下了一行清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生改写古诗《牧童》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绿草如茵,铺满了广阔的原野,放眼一望无垠。翠绿的小草迎着晚风微微地扭动着身子。此刻,耀眼的太阳,已经慢慢落下了山......

在晚风中,交杂着一声、两声的笛声,还时不时地传来黄牛的“哞哞”声。这会是谁呢?是谁打破了这夜晚的寂静?

微弱的月光下,隐隐地看见了远处有一头老黄牛,上面骑着身穿蓑衣的牧童,在逗弄着手中的木笛。哦,原来那悠扬悦耳的笛声,是从他那儿传来的。只见那牧童翻了个跟头,从那高大的黄牛上跳下来,还转了转手中的木笛,一蹦一跳地走着,看起来他的心情十分愉快。接着,他又吹起了笛子,那声音是多么动听、美妙啊!真是太享受了!就连停在树上休息的知了,都忍不住叫起来:“知了!知了!”这声音与笛声多配呀!就好像在唱“二重唱”呢!

牧童吹累了,就靠在知了停着的那棵树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数着地上那密密麻麻的小草。他也许还不知道,小草这么多,他是数不完的。但是他依然很认真地数着,好像怎么也不觉得无聊。

牧童回家吃饱了饭,太阳已经完全下山了。他又回到这里,眼神看起来有些疲倦。谁知他连蓑衣也不脱,就直接躺下来,手中还握着那只木笛。数着星星、望着月亮,他就这样,睡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舟过安仁改写成故事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现已是夏天,夏日的安仁仍很凉爽,我闲着的时候总爱到湖边散步,湖边柳树成阴、鸟语花香、我静静地走在湖边。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祥和。忽然听到越来越近的歌声,渐渐地稍近地方的芦苇从中出现了一叶小舟,舟上还坐着两个小孩,正在唱着歌呢!

他们划着船向远方走去,突然他们指手划脚地说“把伞形张开,有风呵!这怪历害呀,船自己跑了。”

这是为啥我想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出原因,看来只有不耻下问了,“喂小孩,我赶紧叫住了他们。你们的船……没待我说完,”小孩子接了上来,用高傲的眼神看着我,说:“是不是纳闷我们不下雨打伞呀?还有怀疑这船怎么会自己跑呀,”我赶紧回答到:“正是、正是。”

说罢,他们就更骄傲了,说:“连大人都不知道,你看,风吹着伞,伞带着船,这不就行了!”这可是我们最近发现的哟!

怪不得我心里想到,船栽着他们是越走越远,一路上他们说说笑笑,今天是个大丰收呀!渐渐地那两个可爱的孩子消失在我视线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改写古诗《江南逢李龟年》600字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秋高气爽的一天,杜甫正独自走在路上,望着面前的一派江南的好风景。路上,时不时有一两片落叶飘过。桂花树上开着香飘十里的黄桂花。

杜甫走进一家小茶馆,斟上一杯酒,慢慢地独自品了起来。

远处,一阵阵幽怨的歌声飘了过来。杜甫听见歌声,放下酒杯,寻声而去。边寻边想:这歌声,怎么那么像李龟年老弟的歌声呢?他走近那位歌唱人:虽然衣衫褴褛,衣冠不整,但双目有神,歌声响亮。杜甫心想:不错,是李龟年老弟,他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杜甫连忙迎上前去,激动地说:“老弟!老弟!”李龟年还没有反应过来,两眼直直地看着他。忽然,他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连连叫道:“杜甫!老哥!”两人热泪盈眶,一起走进茶馆,一起交谈。

李龟年说:“老哥,想当年,我可是岐王、崔九家里的常客,我经常应邀去他们家唱歌,那时的我也是极为富有:衣服是一根一根的金丝编成的,身上的玉佩是和田玉,房子如皇宫一般大,可我现在呢,衣服粗得像麻袋,头发乱得像狗窝,四海为家,为什么?因为叛乱之后,岐王、崔九都不请我了,我失去了经济来源,家里自然要吃空的,唉!”

杜甫点点头,心想:我何尝不是呢,想当年,我家还算富裕,可现在呢,被叛军捉去,现在又逃了出来,生活清贫起来。

杜甫开口说:“是啊,人事变化无常,谁都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

“是啊!”李龟年说。

就这样,他们谈天谈了好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改写古诗小学生作文教案

全文共 1832 字

+ 加入清单

文馨作文教学设计(小学中段上)

设计人:JXN

看图说故事

教学目标

1、阅读写作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读懂古诗的方法,领会改写古诗的技巧。

2、情感态度方面:引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诗歌的情感。

教学板块一:学文写事

教学环节一:故事引路,明确主题

一、提问导入——古诗知识小调查

1、你能说出几个熟知的中国古代诗人的名字吗?

2、你能说出几个古诗的题目吗?

3、你能完整地背诵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古诗的有趣故事也不少,来听一个吧!

二、故事引路

听故事《解缙的应变之作》,思考回答:

1、皇帝说的事情是真的吗?

2、请把解缙的诗句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3、说说解缙的诗是怎样得来的?说明了什么?

三、明确主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古诗对提高我们的文学功底是大有好处的。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光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们掌握一种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把学习古诗和习作练习结合起来。

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改写古诗(根据古诗写现代文)

教学环节二:技法点拨

环节过渡:要根据古诗写好作文,我们需要掌握哪些读写技巧呢?

一、读懂原作

(一)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诗的原意(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

2、要把握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描写的环境和具体的事物)

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发生的事情、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和表情等)

(二)例文阅读

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完成练习:

1、读懂原诗

2、读改写,大家评:

(1)小作者写的人和事和原诗里写的相同吗?

(2)改写的文章比原诗增加了哪些内容?这样增加好不好?

(3)你还觉得文中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改变写法

(一)改变写法的要点

(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3)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4)适当补充背景材料。

适当补充古诗背后的故事,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二)例文阅读

读《桃花潭送别——改写》,完成练习:

1、你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吗?请给大家讲一讲!

2、改写文章里的人称发生了什么改变?

3、小作者的改写比原诗增添了哪些内容?你觉得怎么样?

三、掌握改写古诗的步骤与格式

(一)步骤与格式

1、改写古诗分三步

第一步:读。(读懂诗句)

第二步:想。(想象诗句的环境和人、事、物)

第三步:写。(把想到的通顺、连贯地写下来。)

2、改写的文章有格式

题目居中不能少,古诗原文要写好。

下面接着细思考,改写诗句语言妙。

(出示正确格式)

(二)读读品品

欣赏动画例文《小池》,思考回答:

1、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3、诗句里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小作者的改写,写出了这些景物吗?

4、小作者通过想象,还补充写出了哪些景物?

教学环节三:积累表达

一、词语积累

我们改写古诗要做到:

忠实原作 用心领悟 反复吟咏 体会妙处

美妙的古诗让我们

沉浸其中 心旷神怡 美不胜收 赞不绝口

二、念念歌诀

教学环节四:课后体验

请在课后诵读几首古诗,并选出一首自己最喜欢的。 做个小记录:

1、这首诗叫什么题目,作者是谁?你能背诵和默写吗?

2、你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吗?你能准确地说出诗句的意思吗?

3、你知道这首诗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4、你想怎样改写这首古诗?

板块二:读写拓展

教学环节一:明确主题,知识回顾,作业检查

1、改写古诗的技巧要点是什么?

2、你在课后读了古诗吗?请给同学们背诵一首吧! 教学环节二:阅读拓展

环节过渡:为了改写好古诗,我们再来欣赏两篇文章,学一学作者的写法吧!

一、巧用修辞,描写生动

认真读《改写〈游园不值〉》,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诗的题目“游园不值”和诗句。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

2、小作者在改写文章的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事?这样介绍好不好?

3、小作者的笔下“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景色?请从文章里找出

来读一读!

二、适当补充,故事精彩

认真读《黑夜射虎》,完成下列练习:

1、《黑夜射虎》是改写的哪首古诗?

2、请简单说说诗句的含意。

3、小作者给我们讲了个什么故事?

4、改写文章与原诗相比,哪些内容是小作者想象的? 教学环节三:写作拓展

请把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温馨提示:

1、正确体现古诗的原意,不能改变诗句的意思。

2、大胆想象、适当补充、巧妙修辞、描写细致。

3、改写文章的格式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流畅,书写要工整干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舟过安仁改写400字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诗人杨万里放弃了自己的仕途,他就隐退到了山中,整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用上早朝,不用批改文案,也不用有礼节上的太多顾忌,十分快活。

这天,杨万里在家队近的一条小溪边散步。走着走着,看见了一条小渔船,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杨万里对自己当初隐退这个决定很满意,正想记录一下,突然见他们停下了船桨,收起了竹篙,心生疑惑,就继续在岸上看着他们要做什么。

他们走进船舱里,把竹篙和船桨都放回去,又拿出一把伞。其中一个小孩把伞撑开,放在船头。杨万里心里想:现在没在下雨,他们为什么要撑开呢?他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原因,于是走近岸边,问其中的一个小孩:“喂,小朋友,现在并没有下雨啊,你们为什么把伞撑开呢?”那个小孩大声回答:“您瞧啊,撑船和划船让我们筋疲力尽,于是我们要想一个办法让自己轻松一些。所以我们把伞撑开放在船头,让风的力量使船前进。”杨万里一想,觉得有道理,再一想觉得这真是个好办法。

杨万里回到自己的茅草层、毛笔一挥,写下了舟过安仁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改写古诗《牧童》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山深处,有一个很美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家守望相助,过着和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

村庄前六七里全是草地,绿草如茵,就像是铺了层绿色的地毯似的,草地中间零星的点缀着几个小土坡,土坡上也长满了绿草。草地牛羊成群,牛儿羊儿一会儿上了小土坡,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给草地增添了几分和谐的景象。那些小土坡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傍晚时分,只听见时断时续、由远而近的笛声渐渐响起,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悠然归来,那笛声悠扬飘逸,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牧童回家吃完晚饭后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爬上了树梢。牧童手中拿着笛子,迈着欢快的脚步又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中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尖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中浮现中一个个画面。

过了一会儿,草地又回荡着这悠扬的笛声,牧童完全沉浸在欢快的音乐中。月儿也在为他高兴,向大地撒下千丝万缕皎洁的月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改写古诗咏柳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贺知章是古代唐朝著名的一位诗人。有一年二月,他来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柳树又多又漂亮。他走到一处湖边,湖边上正好有一棵高高的柳树,贺知章抬头望着这棵柳树,柳树上长满了嫩绿的新叶,就像用碧玉打扮的一样。远远望去,柳树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柳树垂下的无数根枝条就像少女的发丝。这时,他想:这嫩绿的新叶是出自于哪位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忽然一阵春风吹来,这无数根枝条随风飘摇,真像春风姑娘给这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梳洗和修剪她的长发,让她更加美丽,惹人喜爱。这时,贺知章默默感叹,用右手抹着自己的胡子,望着柳树说:“真美啊!这么美的柳树,我要用诗句来赞美、歌颂它”。

随后,贺知章便吟诗起来:《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晚上,贺知章把今天所吟的这首诗写在了纸上,然后慢慢韵味。直到现在,这首古代唐朝著名的诗人贺知章所写的《咏柳》,已经变成了一首非常闻名的古诗了。

[改写古诗咏柳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古诗春居的改写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高鼎走出家门,独自漫步在乡间的小道上。

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千姿百态的云朵,让人浮想联翩。太阳把金子般的光辉洒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使人感到特别温馨。小河的水清澈透明,水面上不时泛起鱼鳞般的涟漪。小草不知什么时候从地里探出了它的小“脑袋瓜子”,正在新奇地看着这美丽奇妙世界,高鼎仰望蓝天,有几只黄莺在一边飞翔一边唱歌,岸边杨柳的枝条垂下来,好像少女正在用水梳理美丽的秀发。高鼎为这美丽的春光陶醉了,嘴角不知不觉荡漾起了微笑……

咦,是什么人在这里吵吵闹闹的?原来呀!是几个孩子正在趁着东风放风筝,高鼎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时代。首先出场的是一只“蝴蝶”,它时上时下,时近时远,有的翩翩起舞,有时玩俯冲。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蝴蝶越飞越低,最后掉了下来,“唉!”放风筝的孩子叹了一口气说:“完了,完了要输给他了。”“怎么样,认输了,看我的。”一个手拿“老鹰”的孩子神气的地说。说完,只见他的“老鹰”腾空而起,时高时低,在空中展翅飞翔。“嘿嘿,你认输吧。”“哼,没那么容易。”再瞧我的。俩个小孩相互争执着。说时迟那时快,忽然,一条“巨龙”拔地而起,很快超越了“老鹰”……

孩子们的玩耍,触动了一旁的高鼎,他随口吟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古诗秋思改写成小故事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夜深人静,一颗颗小星星不停地对着大地“眨眼睛”,一轮圆月正镶嵌在漆黑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明亮。在这犹如团圆之夜下,诗人张籍独自一人站在客楼上静静地赏月,旁边没有家人朋友陪伴,显得那么的孤单和寂寞。

第二天清晨,秋高气爽,当一缕阳光照耀到客楼房顶时,张籍已经在大街上四处漫步。一阵秋风吹过,他随手捡起散落在街上的一片发黄的树叶,眉头轻皱,自言自语地沉吟着:“唉!一年时间又过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去看看我那年幼的孩子,去听听故乡那熟悉牛羊的叫唤声呢?唉!真想回到故乡好好与家人团聚。”

这时张籍似乎想到了什么,快速回到客房,磨砚铺紙提笔,沉思良久,写下一封信,以表达自己浓烈的思乡怀亲之情。仔细封好信封后,他又急匆匆地赶到十里之外的熟人王先生那边,嘱咐道:“王先生,请求您帮忙把这封信交到我的家人手中,我的故乡是和州乌江。”

“好,没问题,我帮你。”王先生爽快答应。正当王先生欲上马远行时,张籍若有所思,急忙说道:“等等,我想再看看信件”,接着,他把家信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了两遍,并在上面又添了几行字,然后从头看起,边看边点头,直到满意为止。当他封好信封,再次把信件交到王先生手里时,又一再叮嘱,一定要把信件尽快送到家人手里。

告辞了,望着王先生翻身上马,渐渐远去的身影,张籍那一颗急切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回到客房,若有所思的张籍提笔写下了一首千古绝诗:《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改写古诗作文回乡偶书

全文共 143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通过重写或修改使适合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或情况。下面是改写古诗作文回乡偶书,欢迎阅读!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我36岁时,身体强壮,满腹诗文。那年,皇帝千挑万选,把我选到京城做官。从那时侯起,我日日公务繁忙,也没有时间回家和亲人团聚。39年以后,也就是现在的我,已经老态龙钟。皇帝见我不中用,耳朵有点聋,眼睛有点花,是个75岁的老人了,就下旨让我辞官,告老还乡。想到我能很快见到我的亲人,我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浮出了笑容。

我坐着马车,看着祖国的秀丽风光,心想:我的家乡——绍兴还是那副老模样吗?我真恨不得立刻回家,一定要尝尝那园子里的嫩丝瓜、通红通红的西红柿……傍晚一定要到大桃树下乘凉,还要到那个又大又圆的鱼塘钓鱼……我的家乡口音几十年没有改变,可我的头发却斑白了真不知道我的老伴和家人还认不认识我。

经过一个月的风餐露宿,我终于赶回了家乡。啊,我的家乡,我的家!我年轻时盖的那间茅屋还在,那清清的鱼塘还在,那五颜六色的金鱼还在!我还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我的房子前嬉戏,啊,这一定是我的儿孙吧?我虽白发苍苍,一把胡须,但现在儿孙满堂,我也心满意足了。几个小孩见我走来,好奇地围着我,一位稍大的、胆大的小男孩,仰着头,

笑嘻嘻的对我说:“老爷爷,您从哪儿来,要到哪去呀?”听到这话,我满脸苦笑,感慨万分,一时诗兴大发,吟出了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认识,笑问客从何出来?

[改写古诗作文回乡偶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改写古诗黄鹤楼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拖着舞裙,带着画笔,点缀出了柳如烟,花似锦的春天。

黄鹤楼上,伴着江涛,李白与孟浩然举起酒杯,一饮而下。李白再次酌酒,与孟浩然碰杯:“浩然兄,今日便是你我离别之时,咱们一醉方休,后会有期!”“好,本想邀太白兄一同去广陵的,怎奈太白兄事务繁忙,不能陪同,那就后会有期了!”孟浩然说完,一杯下肚。“哈哈,以后我去扬州,浩然兄可别嫌弃啊!”李白说完,随手折下一枝杨柳,赠给了孟浩然。孟浩然收下后,也摘下一枝垂柳,送给李白,哈哈一笑:“怎么会呢?只怕太白兄不肯赏脸,不愿去扬州呢!我们就此一别吧!”“浩然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把柳枝收入胸前,对着下楼的孟浩然挥挥手。

一阵微风袭来,婀娜多姿的垂柳在风中摇曳,柳条拂动着水面,水波纹荡漾着,随着孟浩然的船一同划向远方……

友人离别,李白依依不舍,始终望着江面友人在的船上,想起了曾经的种种,即使帆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渐渐消失,李白仍伫立在黄鹤楼上,突然有感而发,于是他提笔疾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舟过安仁改写成短文350字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在夏日里,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一面静静的湖面上,成片茂密的芦苇随风飘荡,湖面上的水泛起阵阵微波。这一片风景秀丽的地方,正在静静的湖面上,一条小船上的杨万里被它们深深地迷住了,正陶醉其中。

正在诗人慢慢地转移视线时,一条小渔船映入眼帘。小渔船上坐着两个一边划船,一边嬉戏的可爱小孩,诗人决定看看他们想干些什么,打算用他们写一首奇丽的小诗,想到这里,诗人观察得更仔细了。

两个小孩玩着玩着,突然一个小孩对另一个小孩讨论了一会儿,把船停了下来,把撑船用的竹竿和船桨收了起来,张开了一把精美的竹制小伞,可现在没下雨,诗人看到这里,疑惑不解地思考起来。

诗人想了一会儿,像是想到了什么,不由的惊叹起来:“这两个小孩真聪明呀!怪不得没有下雨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呀!”

诗人边佩服两个小孩,编写了一首诗: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舟过安仁改写短文300字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现乃初夏时节。”

江水荡漾着两岸湛青的山峦和城垣似的绿阴倒影,抖动着如长绸般的碧波,悄无声息地曲折东流。在这一片碧波之中,飘着一舟小巧的渔船。在竹青色的蓬头,两个渔童一前一后,一个站在船尾娴熟地撑船,一个坐在船前熟练的划桨。还真是乡下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驾驶船的技术还真是不赖。突然,站在船尾的小渔童朝前面的小童喊了一声,就收起了竹竿,钻进船舱内,冲到了船头。前面的小孩呢?也停止了划桨。两个小孩子坐在船头,叫旁人摸不着头脑。咦,这天又没下雨,他们怎么撑起伞了?仔细一看,才知道他们不是为了遮头,而是想用伞当帆使用,借风的力量来使船前进。再走近些一看,他们还在打赌呢!

瞧他们一个胸有成竹,撑着伞,那样子好象在说:“我赢定了!”另一个噘着小嘴,硬是不信。一阵风吹过,小船真的移动了一点不信的那个渔童惊讶地望着那把小小的油伞。另一个小渔童则神气地望着那个一开始不信的渔童。嘿嘿,我赢了!瞧,多童真的孩子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改写古诗《清明》作文500字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四月的清明节,下起了蒙蒙细雨,诗人杜牧独自在他乡,和家人各隔一方。伤感之情顿时涌上心头,想饮酒浇愁,可一人家中喝酒会感到孤独,于是出门找酒馆。

路上的远行的就如断了魂一样迷乱凄凉。杜牧心想,在这一种环境下怎能找到酒家呢?忽然,在雾中听到了一阵悦耳动听的歌声。原来有一个牧童,骑着一头大黄牛向这里走过来。

杜牧向前走了几步,走到了一棵柳树下,问道:“这里哪有酒家?”牧童深思了一会,扬手指向前面开满杏花的村子—杏花村。远远望去,红色的杏花把村子映的火红。

正前他们对话时,一缕缕轻纱似地微风,吹动那一条条开满新芽的柳条,把柳条吹响了杏花村的方向,像是在给杜牧指引方向!

杜牧随着牧童的指点,跑向杏花村。一进杏花村便闻到了一股杏花酒的浓香。他走进酒家,一杯一杯的饮了下去,伴随着思乡的感受写出了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一首悲伤的、凄凉的古诗,也表达出了诗人的思想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把舟过安仁改写短文400字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舟过安仁》说的是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并没有渔夫,他们后来就收起了竹篙,停下船桨,坐在船中。船不一会儿就停了,大概是被美丽的景色迷住了吧。一个小孩身穿红色肚兜,另一个小孩光着身子,那两个可爱的小孩子大概是双胞胎,一个孩子穿红肚兜,应该是因为妈妈怕分不清吧。那里绿草如茵,周围小河纵横交错。突然,那个穿红肚兜的小孩拿出一把伞,杨万里恰巧在那里,杨万里见了,很疑惑,心想:“为什么要打伞呢?又没下雨,就算为了遮太阳,太阳也不大。”杨万里就好奇地问那两个小孩:“小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要打伞呢?”那两个小孩说:“我们是想使风的力量让船前进。”杨万里这才恍然大悟,这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突然被打开,原来是借助风的力量啊!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船慢慢游走了,就不见了身影。

这两个孩子那么可爱,又那么聪明,真叫人羡慕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例文二:送别作文——改写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渭城客舍旁,小雨润湿了地上的尘土。就在这里,我即将与前往西安的好朋友元二分别了。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我那远行的朋友安排了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一样――那雨刚刚润湿了尘土就停了。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平日因为路尘飞扬,驿道两旁的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了她那清脆的本色。这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看了不免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神轻气爽。但即将离别的惆怅仍笼罩在心头。

我在客舍前摆下了一桌酒菜,为我的这位好友饯行。宴席上我们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好友先开了口:“如今我国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平凡,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大家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如今我能够出使阳关之外,你应该为我开心哪!”我说:“可阳关以西如今还是穷荒绝域呀!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好友在路上务必要珍重呀!”

……

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也已经重复了多次,好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了,我俩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在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我对元二说:“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改写古诗《牧童》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清早,太阳悄悄地从地平线上探出了脑袋,羞涩的小脸蛋红彤彤的,她要让霞光把沉睡的大地唤醒。

茅草屋里,牧童伸了伸懒腰,整理好凌乱的衣裳匆匆地来到牛圈,牵了一头肥壮的黄牛,一翻身便稳稳当当地做到牛背上,吹起了铜铃般悦耳的柳笛,在笛声的诱惑下鸟儿叽叽喳喳地欢唱着,仿佛在为牧童伴奏,和牧童一起演奏一场大型的交响乐。

牧童骑着黄牛欣赏着那迷人的风景,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边,水中的小鱼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一会儿藏在水底,一会儿探出小脑袋东张西望,一会儿你追我赶地嬉戏打闹呢!溪边有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在微风的吹动下,正舒展着柔软的腰肢,拨弄着长长的辫子,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夕阳西下,远远望去一个熟悉的身影渐渐的逼近——牧童,回来了!侧耳倾听,晚风中柳笛声声,他吃饱了饭,已是“繁星时间”,瞧!那星星闪耀着清幽的光辉,宛如一颗颗金色的宝石,嵌在天幕中。月亮“姐姐”已经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倾泻下一片清辉的光芒,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薄纱。牧童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露天地里,望着皎洁的明月,慢慢的合上了双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把古诗改写成现代诗诗词改写长亭送别

全文共 2458 字

+ 加入清单

[size=4]师:今天我们学习《西厢记》里《长亭送别》这折戏。昨天大家已作了充分的预习,现在我要补充一个书上注释里没说到的文学常识。就是前天学《窦娥冤》时说到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没提到王实甫,是不是王实甫的成就没他们高?其实不是,四大家是人们对元戏曲中北方这一流派中成就较高的四个人的并称,而王实甫属南方派,称为南戏,所以不在“四大家”之列,其实他的地位和《西厢记》对后世的影响均不亚于“四大家”。因此,大家不要因为元杂剧四大家里没有王实甫的大名而怀疑他在中国戏曲史乃至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要因为王实甫戏曲影响深广而把他混进“四大家”的名单里。

师:其实《长亭送别》这折戏的情节很简单,就是崔莺莺一家在长亭与进京赶考的张生饯别。没多少要讨论的,故今天这堂课我们集中精力赏析这折戏里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唱词,大家知道,书页上凡是字稍大一些、前面有方括号括着曲牌名的都是崔莺莺唱的曲词。上一篇《窦娥冤》,我们按顺序用品读的方式来赏析主人公唱的曲词,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也就是用课文后面最后一道练习——改写现代诗的方式来赏析曲词。大家别感到为难,我呀,先改写了两首,一会大家看,看了品评,品评了以后再让大家改写一首,然后我们再一起品评。

我改写的第一首是第173页的[二煞]这首曲,大家翻到那里,我请一位同学先把它读一遍。×××,你来,声音大一点。

生:(读[二煞]曲词: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不甚流畅,特别是最后一句拗口)

师:看,读得有点拗口,不怪你,它写得拗口呀,来,看我改写的。

(幻灯投影改写好的[二煞]:

莫担心没有好运气,

只怕你厌旧而喜新。

休将那功名太在意,

考不取就当做练习。

勿忘记按时把信寄,

别让我望北空叹息。

还有一事要牢记,

路边野花不要理。

否则试试看,

仔细你的皮!)

师:都看到了吧?还请那位同学读一读我改写的。

生:(读改写后的[二煞])众生笑。

师:流畅多了吧?现在请大家评评我改写得怎么样。

生:有点儿无厘头。

师:说通俗一点。

生:搞笑。

师:哪儿搞笑了?

生:“仔细你的皮”不像是崔莺莺说的话。

师:嗯,这话不合崔莺莺的身份或形象。(板书:形象)崔莺莺是什么身份?

生:相国之女,大家闺秀。

师:对,大家闺秀,不是小家碧玉,更不是村野泼妇。(板书:“大家闺秀”)所以不会说“仔细你的皮”这样的话。看来,改写时注意人物形象。那么从形象的角度考虑,我们从这一首曲词里看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看重感情、爱情,轻视功名。

师:哪里看出来的?

生:“别把那功名太在意,考不取就当做练习。”(生笑)

师:对,重爱情轻功名(板书:重爱情轻功名)是在崔莺莺形象中最突出的性格,这在当时普遍认为应求取功名的时代,具有惊世骇俗的意义,也反映出崔莺莺对封建思想叛逆的一面。(板书:“叛逆”)

师:再评价评价,这首“二煞”改写得怎样?

生:改写的诗读上来太顺溜了。(生笑)

师:这是在夸我呢,还是讽刺我?(生笑)

生:改写过的诗象顺口溜,不符合崔莺莺当时内心悲戚的心境。

师:这我倒没注意,以后我要注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生:改写过的诗象说话,诗句没有诗味。

师:通常说的诗味是什么?

生:含蓄一点,典雅一点。

师:对。(板书:“典雅、含蓄”)崔莺莺唱的原曲词怎么样,有没有这个特点?

生:有,原曲用了“一春鱼雁无消息”等好几个典故。

师:原曲词的一大特色(板书“特色”)就是典雅、含蓄,这是王实甫西厢记的一大优点,其他曲词里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大家读其他曲词时要细心体会,那么我把它改得明白如话,除了有个别句子搞笑外,有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生:通俗,合口语的习惯。

师:对。通俗直白是元杂剧曲词的又一大特点(板书“通俗直白”)在这一折戏的许多曲词中都有这一特点,唱词象说话一样的,大家找一找,还有哪首曲词里有?

生:“四边静”里“车儿投东,马儿向西”。

生:“幺篇”里“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

师:对,我为自己辩护一下,我这样改体现了本折戏中曲词通俗直白的特色。

师:我也不能光玩这种通俗直白,也稍微玩一回深沉,否则你们说不定会说我只会写顺口溜。(生笑)

师:我改写的第二首曲词是172页的[朝天子],我们翻到这一页,先一起把曲词读一遍。生:(读[朝天子]曲词: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师:意思都明白了吧?再看我改写得怎么样。

(幻灯投影[朝天子]改写稿;

红泪滚落玉醅暖,无限悲戚心中凉。

并非不恋眼前肴,深仇大恨满心房。

仅为区区功与名,拆散鸳鸯在两旁。

人隔千里长吁叹,只今唯有相思长。)

师:哪个同学读一下?×××,请你读,你在最后一排,你看清了,其他人肯定也看清了。生:(读改写后的[朝天子])

师:大家再评评改写得怎样。

生:有个地方意思弄错了。

师:哪个地方?

生:“深仇大恨”不对。

师:那,是哪种感情呢?

生:应该是离愁别恨吧?

师:对,这里的“恨”是怨恨,是对封建势力逼张生去赶考造成离别的怨恨。看来,改写时要注意人物微妙的心理(板书“心理”、“怨恨”)其实,当时崔莺莺的心里不光有怨恨,还有许多复杂细腻的感情,我们从这一首及刚刚改写的那一首曲词里找找看,她还有哪些复杂的心理?生:悲苦。

师:(板书:悲苦)对不得不面临离别的痛苦。

生:忧虑。

师:忧虑什么?担忧什么?

生:担心张生采路边的野花。(生笑)

师:还有担忧什么?

生:担心张生不回来。

师:对,所以崔莺莺叫张生不管考取考不取都要早点回来,重感情。再回到这首改写的曲词上,看有没有要评论的?

生:你这改写得不合要求。

师:哪里不合要求?

生:律诗的第二、三联要对仗,你没有做到。

师:律诗的颈联和颔联是要对仗,但我没说我要写律诗啊(生笑)。所以就不要提这么严格的要求了,不过你提出了这首改写的另一弊端:它象古体诗,不象现代诗,是吧?

生: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