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国崛起观后感合集2篇 作文(20篇)

导语:中国乒乓球,世界强无敌,一直以来是我们的骄傲,尽管这项运动并非我们发明,甚至于中国乒乓球的崛起也是20世纪中后期的事。那么,在这之前,世界乒乓球又发生了哪些趣事呢?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优秀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4818

作文

133

大国工匠的观后感

全文共 150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五一”中央电视台 《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这是一群这样的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

2.捞纸工周东红的手,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

3.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港珠澳大桥钳工 管延安

4.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

5.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

6.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

7.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 高凤林

8.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 顾秋亮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当前的我们缺失工匠精神,“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大国工匠观后感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技能是学生的看家本领,为了提升学生们的技能水平,为了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学校组织师生共同观看了《大国工匠》主题专栏节目。本次的活动让我们职业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深海钳工管延安就是钳工里的“状元”。从学历水平看,管延安并非出身高校名校,相反,他只是一名初中生而已。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管延安成为了一位“钳工状元”呢?不靠别的,靠的就是执着、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或许,在管延安走向“钳工状元”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挫折、坎坷和磨难,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阻挡钳工状元那颗敬业奉献的心。因为这样,钳工状元最终成为了钳工行业的佼佼者。所以,最具风采人物的桂冠,应当戴在老王的头上。

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我们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强化对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的培养。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之一。筑就人生美丽梦想也好,践行核心价值观也罢,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职业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爱岗敬业是利他的;实质上,爱岗敬业也是利己的。换言之,它是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通过这次观看,全校师生们对专业技能有了新的认识,强化了老师对动手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思路。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了技术的重要性和成就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国重器观后感

全文共 2460 字

+ 加入清单

大国重器》精选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船舶、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等10余个重点领域、18家行业领军企业。以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画面,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通过人物故事和装备制造中的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在充分阐释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成就的同时,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全面展现近30年来我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目前各类媒体去工业化倾向严重,全国财经类媒体很多,但用于房地产、金融、证券、投资之类非工业类经济报道太多,而关于工业的报道不仅偏少,且负面居多(如产能过剩、亏损破产、污染严重等)。这让社会很多人无法体会工业(如装备制造业)对国家、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与工业人的艰辛奉献。正如《中国工业报》社社长陈卫在《大国重器》开播式上所说的那样,长期以来,以我国工业发展为题材,特别是展示装备制造业的影视作品少而又少,《大国重器》了却了装备制造人对工业题材影视展现的心愿,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

长期以来工业被媒体忽视,作为工业人主体的工程师、技术工人群体也自然被媒体所“遗忘”。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各类娱乐明星充斥着电视与媒体,整个社会很难看到工程师、技术工人的身影与贡献,其地位也远低于公务员,于是青年学子逃离工科成风,工程师、技术工人队伍后继乏人也就不足为怪了。而纪录片《大国重器》尽管也有政府官员与企业高管的镜头,但该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不仅纪录大国重器研制、生产本身,且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与技术工人,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真实记录了几十位有名有姓的中国工程师、技术工人在挑战制造极限、攻克技术难关中所付出的艰辛与创造性贡献,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是他们让高铁飞奔、让航母远航、让神舟飞天、让蛟龙(深潜器)入海;也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他们和全国工业系统的无数工程师、技术工人才是中国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他们才是共和国真正的脊梁大国重器观后感大国重器观后感。这是一曲中国工程师、技术工人的颂歌。

主攻高端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呈现的新突破、新亮点。在《智慧转型》专辑片中展现的“开天神推”——中国最大马力推土机SD90-5,给人印象颇深,让大家看到了厚德坚韧的山推团队精神,看到了推山填海般的巨无霸设备产品,看到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希望。“开天神推”SD90-5开创了建国以来自主研发、实现国产装备自主配套的先河,是目前国内最大马力、最高效率、最智能化的推土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形成了我国大马力推土机的整机技术标准及推土机大马力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标准。对国家工程机械行业长远战略规划、优化民族产业结构、实现国产装备的自主配套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个产品是完全我们自主开发的,随着能源的这种大量的开采,这种使用大型设备的工矿越来越多,过去完全靠进口,我相信我们研制成功以后,能够完全替代国外的进口产品。”山推股份董事长张秀文在片中的自信让国人振奋,山推SD90-5的推出,也向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展示了中国自主创新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中国工程院曾对全国5000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工程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或“偏低”,对个人收入的满意度仅为53.75%。而2010年7月,中国科协5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更显示,由于工作压力和收入等方面的原因,有近半数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如有机会更愿从事企事业管理、公务员等其他职业。

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生崇拜娱乐明星的最多,崇拜科学家的也有,但对工程师的了解却极为模糊,在“最崇拜的人”、“最理想的职业”选项中,仅有10%的选择与工程师沾边。

这些调查结果实在让有识之士为工程师的处境心寒,这也就不难理解没有多少工程师愿意子承父业,相反,公务员中愿意子承父业的比例高达近100%。高校报考中逃离工科盛行,工科专业很难招到一流的学生,这意味着我国工程师队伍面临后继乏人的危机,而城市独生子女更是无人愿当工人。

在当今中国,与工程师、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恶性膨胀,投机炒作成风。虚拟经济领域多如牛毛的开发商、股评师、操盘手们甚嚣尘上,成了社会和媒体的宠儿。而重要的财富创造者即全国多达上亿,奋战在(实体经济)工业生产与工程建设第一线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则快成了被社会“遗忘”的人群大国重器观后感读后感、观后感

《大国重器》反映了这样一批有信念、有坚守、默默奉献的中国工业人。这些工业人中,有雄心勃勃向高端领域进军的企业家,有数控机床研发中屡败屡战的工程师,有动车制造中精益求精的女焊工师傅,更有无数个车间里那些最普通最寻常的一线工人。这样一些人,如果不是《大国重器》的播出,可能根本不会被一般公众所知晓。然而,正是有了他们的热情、理想、信念、汗水、青春和付出,这个国家的产业才有了脊梁,这个国家的梦想才有了最坚强的依托!打造大国重器需要知识和技术,同样需要信念和风骨。

作为第一部反映中国装备工业的纪录片,尽管《大国重器》仍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对于中国装备工业“大而不强”的警示处理得还是比较淡化的,但是它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的工业的希望,燃起了我们做工业人士的对工作的热爱和信心,让我们为我们的工作感觉到由衷的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国工匠观后感作文800字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中,“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

精湛的技术加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的“德技双馨”,由此两能,技术创新,做大做强,就有了根基和资本。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让人敬畏和感动的“德技双馨”的真人真故事,没有半点夸张,平时的叙述就是岁月里无限追求的刻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笔者从《大国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岗位中迸发出来的劳动精神,劳动之美。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大国工匠》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尤其电视中的一些故事、人物,让我们的记忆穿越时空,仿佛就在昨天,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有我们老一辈劳模的精神再现,也有当今高科技建设者的劳动创造,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不仅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在精彩的艺术画面中,通过电视纪录片这个载体,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共和国通过劳动,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一个个历程。

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不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经验。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难度的焊接技术,不管反复看几次,都不禁让人感叹这究竟是技能还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工作,有时候就在这样的岁月里刻成了美美与共的极致。

李政道博士说过:“越往前走,技术就精神化。”《大国工匠》中播出的这八名工匠,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的代表,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谱写了“德技双馨”的大美,无不令人叹服。望我们的新闻媒体能够借鉴《大国工匠》的成功经验,把更多的镜头、画面、时段和版面留给广大职工和一线劳动者,讲好劳动者的故事,展示劳动者的风采,从而让更多的劳动变成创造,让技术变成艺术,让劳动成为一个个“匠心筑梦”的旅程。

更多观后感作文推荐:

1.观后感

2.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400字作文

3.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300字(最新)

4.同上一堂课雷锋告诉我观后感作文

5.紫香槐下观后感作文

6.电影冯志远观后感汇总

7.高中生《穹顶之下》观后感作文

8.天河电影观后感800字

9.魔幻魅力观后感作文450字

10.蜕变观后感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国崛起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10月1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庆典开始了。我们一家,齐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七十年大庆。

标兵就位。六十名标兵昂首挺胸,大步前行。习总书记站在阅兵车上,检阅三军部队。阅兵开始了。

东风-17导弹,又称“东风快递”是新型常规导弹,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的特点,可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无论是导弹性能还是突防能力,都较其他型号常规导弹有了很大提升。

上百架战斗机,划破寰宇,七色彩烟飘散在天际,如一条翱翔于天际的巨龙!祖国母亲,您看到了吗,这繁华盛世,这强大的中国!

七十年前的1949年10月1日15:00开始的开国大典,持续了六个小时。但是,那时的中国,刚刚成立,开国大典,连足够的飞机都没有。那就飞两遍!再不够,再飞!而现在,想飞多少,就能飞多少!

中国仅用了七十年的时间,又一次崛起了,人均GDP排世界第二,东风导弹,谁人能及!壮哉,我华夏山河万里,美哉,我中国千年不朽!港珠澳大桥横跨海洋,中国天眼,窥探宇宙奥秘,神州飞船直插星际,嫦娥奔月探索月球背面。祖国母亲,您千年前是这世界的第一大国,千年后祝您不改风华!今天,华夏民族,站起来了。大国崛起,我们,自强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国崛起记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975 字

+ 加入清单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以下简称《崛起》),以探究15世纪后的世界历史与大国兴衰的原因。此纪录片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反对意见集中在其政治意图和对各大国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只字不提。该剧总编在看待这些议论时说道:“我们的意图只是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进而让我们思考,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如何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和平发展之路。”

的确,我们看待历史,不仅看到自己经受过的屈辱,而且更应该去研究学习他人如何强盛和自己如何不再那么屈辱。历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空虚,而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的手段,并且是最直接的手段——改正与吸收。

纵观《崛起》,其重点介绍了历史上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葡萄牙的强盛源于它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而资源十分匮乏迫使其花去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开发世界,走向强盛。随后完成统一的西班牙境况相似,而二者的竞争更加速了其共同崛起。荷兰人凭借其经济头脑和对财富的向往打开国门,经营海运,他们关心如何尽可能多地增加财富,并凭借东印度公司展开了全球的贸易。英国通过文艺复兴将其文化的精华提升,成为一个思想高度发达的民族,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之彻底翻身崛起,超越其他欧洲国家。法国经历了太多的兴衰交替但最终走向了富强。德国统一后大力发展教育,并两次走上了侵略外国的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其文明彻底脱离亚洲不如列强行列。俄罗斯靠彼得大帝改革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德国血统充分吸收欧洲工业革命的精华,而战争波及的延迟也使俄国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最终成为世界大国,并以此能够在冷战中和经过118年成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的美国抗衡。

片中有几处出现了中国的身影,而正是穿插在各国崛起时段中的中国的情形,更发人深省。第一处是在开篇,“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当时,世界处于航海时代的顶峰。西班牙,葡萄牙为了争夺世界的霸权而竞争,而引领霸权的正是航海技术和经济实力。中国在宣扬国威,而别国在开创贸易之窗,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第二处是在介绍日本时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中国。“在鸦一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几千年来,日本几乎都在向中国学习,连中国都败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样的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由此,日本决定打开国门,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后来的跻身列强做了铺垫。第三处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从1890年以后,日本就变成了通过战争来促发展…日本侵占了朝鲜和中国的台湾,大量的资源和赔款流入日本国内。仅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掠去的赔款数额,就相当于它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4倍多,赔款中的一半以上都用于扩充海陆军军备。”这是中国近邻日本的崛起实录,当时的中国依然没有意识到闭守国门的劣根。

需要借鉴之处还远不止这些。西班牙,葡萄牙让我们看到了对外贸易对国家崛起的支柱作用。荷兰的商人让我们明白商业中诚信的重要性,以及集资的手段。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许不适用于中国,但是其革命产生的人权与自由的思想却影响了全世界。

日本和苏联都是后来才崛起的国家,和中国的处境及其相似。同样认同自己的民族优越性,然而当苏联吸收欧洲先进工业技术的时候,中国还在享受康乾盛世带来的表面的繁荣。当然,地理因素也不能排除在外。苏联和欧洲毕竟毗邻,思想交流方便,突出体现在彼得大帝时期攻夺地中海、黑海港口和建都圣彼得堡后。然而,彼得对于西方的先进科技几乎是谦卑学习并顶着叛乱亲自到欧洲各国考察学习,这是当时的康熙所不能及的。而被西方工业化影响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后来国家的命运。日本在看到中国不敌西方列强入侵时也自动打开国门,往来通商,并积极和西方先进国家沟通,派出了大批留学生和使团,其中大量出国人员为自愿,这与随后中国的洋务运动中被迫入洋学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说地理的隔阂是中国当时闭塞的原因,那比中国更东的日本的崛起将给予这种借口一些打击。当然,西化过程的代价也是不可估量的,苏联的西化导致了彼得大帝时期普通百姓,射击军军团,乃至彼得儿子的造反;日本的西化也使名相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但是这些都丝毫没有削弱其对先进,强盛等状态的无限渴望。

中国历史上走过弯路,受过屈辱,但是有的时候走些弯路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走过弯路能够使中国在更大的决策上不走弯路,屈辱能够使中国在今后的交锋中不受屈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讲“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

作为中国首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其惊艳恢宏的画面、先进的创新实例在新时代一线市场引起了强烈反响。6天的时间,300分钟的精彩连续,画面、配音、明星产品、技术创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了新时代人连日来最“热门”的话题。在一线市场、国珍健康生活馆里、团队培训演讲台上,《大国重器》让新时代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振兴民族产业的历史使命。

十八年前,在新时代公司成立初期,我们缺少人才、缺少资金,缺少市场经验。但是我们凭借着对松花粉项目的坚定信心,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用仅有的500万资金,建成了第一条松花粉生产线,功克了松花粉破壁等历史性难题,在租用的狭小办公室里,开始了松花粉销售的第一步。

十八年来,新时代创业者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尝试和探索,首创“店铺+销售员”的“中国新时代专营体系”,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直销道路。在上级集团、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新时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新时代如同浴火凤凰般涅重生,创造了国有资产增值1400多倍的奇迹。

在专营店里我们所有新时代人更是集体“抱团”观看,时而安静思考、时而欢呼雀跃。《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让我们又一次直击了民族工业的崛起,让我感觉到能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无比的自豪,更让我兴奋的是我是一名新时代人。

在《国之砝码》中,徐工王民董事长那句“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激荡着所有新时代人的内心。话语背后,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健康产业领域,一定要有我们新时代人的位置。我相信在黄永刚总经理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有能力,更有信心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的NO1。

放下镜头里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工业留给我们中国人“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就国之大器。

十八岁的天空无限广阔,风华正茂的新时代前途无量!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怀着事业追求和人生梦想的人走进新时代;希望所有的新时代人遵循市场规律、遵守法律法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业、以德立业、和谐展业、快乐兴业,在新时代事业的大舞台上,实现“我的梦、国珍梦、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国工匠观后感

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今年“五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今天,电脑动漫组也组织了组员一起观看并感受了工匠们所传达的职业技能的极致化,他们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这是一群这样的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第一集,就介绍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38万公里,是“嫦娥三号”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在中国航天,53岁高凤林的工作没有几个人能做得了,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现在,他又在挑战一个新的极限——为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焊接发动机。焊接这个手艺看似简单,但在航天领域,每一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都需要经过缜密思考。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高凤林的专注来自于刚入行时的勤学苦练,航天制造要求零失误,这一切都需要从扎实的基本功开始。发动机被称为火箭的心脏,对于焊接工作来说,一点小小的瑕疵可能就会导致一场灾难。因此,焊接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细致严谨。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从表面看起来,工人和工匠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在地摊上去销售。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快乐。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去改变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原因。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为此,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高凤林却不为所动,都一一拒绝。理由很简单,用高凤林的话说,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够被称之为工匠,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公认。但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却永远不会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制作出来的产品应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了五台航海钟,最后一个钟,创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记录,从而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而我国的工匠们同样毫不逊色,他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_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而这没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因此,“大国工匠”诠释出的“工匠精神”应该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这样才能让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释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国崛起观后感日本

全文共 1317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日本,或许很多热血的中国青年都会想起中国被其欺压凌-辱的那段不堪回首历史,为何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智慧的中国会被一个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日本欺压半个世纪之久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看了大国崛起之后,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镜头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读史使人明智,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人类五百年的历史是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我在这里稍作窥探。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怎样才能快速发展,振兴我国的大国梦?这部电视剧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一。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越多,人类对自然的驾驭能力就越强,人类社会也就越发达,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人类发展史表明,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科学技术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保障,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二。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大-炮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这和中国的情况何其相似?日本人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目的作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史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代,实践表明只有建立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才能有效社会发展。

人类社会的文化教育是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基矗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三。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培养目标、质量、办学模式等,但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可改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高其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教育可促进科技发展,使科学技术及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育可改变人的收入分配。因此,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的 与改革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是非常必要的。日本,原先比欧美国家落后,现在不但赶上,而且还超过了欧美国家,连续十多年来一直保持是最大的债权国,其原因就是日本注重国民的文化教育,使人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得到了遵重,消除了对抗,使人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携手向前,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大踏步前进。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必将稳步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国工匠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八位国皇级别的工匠,用其令人折服的工业技能,令人敬佩的敬业之举,俘获了社会的“自豪心与热心”。大国能有如此“极品工匠”,当是国家之福,而社会媒体的广泛宣传,更是让“德技”之美,化成一种“劳动”共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说行业不同,但是,对于这些在技艺上有大成的“工匠们”来说,今日的辉煌,是“道德”累积的硕果。为人不易,为工作更为不易,由这些“大国工匠”的延展开来,我们将职业化为一种生活信仰,用一生的时间,在敬业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不论收获。正是这种辉煌与光坏下的“静守”,让这些工人劳动者不鸣则己,一鸣惊人

有德之人,总不会让社会失望;对于工人行业来说,德行还需技能陪衬。若有技能相佐,梦想代代累积,永远不会成为空淡。有德无能,极容易落了技术下风,极容易走上歧途,一发不可收拾,对于职业人来说,我们需要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我们需要强烈的.职业道德来指引方向。

劳动光荣,劳动铺就梦想前程。在《大国工匠》这一文艺精品身上,我们就能看见工人们的敬业之德与高超之技。可以说,八位国宝级别的工匠,成就了《大国工匠》文艺作品,又通过展示劳动之美,让坐拥德技之人,获得了应有的一份社会尊重。

支撑文艺作品的价值取向和内容取舍,支撑我们中国梦想的,是德行之厚名技能之美。现代中国,就是在那一批批前赴后迹,永不言败,技艺高超的创造者手中,从而走向民族复兴的辉煌。《大国工匠》是我们文艺界的骄傲,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有德技常伴,何愁国家不兴了。我也要把我的专业知识学好,掌握好基本技能,不放弃,不言败,努力出彩自己的人生,绽放自己的魅力。我,正在行进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国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经济发达,很适合旅游,最重要的它有很悠久的历史文化,那种骨子里的贵族气息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对这个神秘的的国家更加向往。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看了《大国崛起》英国这个篇章。看了之后真的对我的感触很大,我对这个国家越来越感兴趣了。身为一个大西洋上小小的岛国,他是有怎么样的勇气对抗当时海上霸国西班牙。真的很佩服伊丽莎白一世的威严。她作为一个弱智纤纤的女流之辈,她为了她的国家为了她的子民终身未嫁。把自己的一身都献给了这个国家。正是因为她的这种一心为民的态度,这个国家,这群人民没有让她失望。英国迅速就在欧洲崛起。以前西葡,荷兰统领海上霸权的时代逐渐没落,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英国。

一谈起英国我们就可以想到两个称谓,一个是“日不落帝国”一个是“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其实可以概括英国最伟大的成就。首先来说第一个。

英国在打败西班牙之后,英国逐渐开始垄断海上贸易。特别是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统领下,发展本国经济,进行资本积累成为了振兴英国的头等大事。这个使命即使女王死了,查理一世即位也是没有荒废的。所以在英国发展初期,对殖民地的扩张和侵略从来没有断过,乃至应该过殖民地遍布全球。对于应该过国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以至于有了“日不落帝国”这样的称号。

世界工厂更是不用说了,工业革命带给全世界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这个国家在中国还在封建锁国的时候已经开始开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机器开始代替手工,这在当时的清王朝是无法想像的。工业革命的枪声首先在纺织业打响了。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极大的减少劳动生产力。最有历史性意义的自然是瓦特蒸汽机的发明。瓦特这位发明家,必定让全世界的人民铭记在心。就是这位普通的工人让我们开始走向新时代。随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追随英国展开工业革命,转眼全世界都开始朝工业化转变。

不仅仅是这些,在政治上,英国很多的做法也是开创先河的。《大宪章》的颁布给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宪章了说明,君主的权利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民的权利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点,在当时的世界绝对是历史性的转变。还有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死后,查理一世上台,他试图统治人民,想控制一会,控制法院。控制人民。但是事实告诉他,在英国这么个国家是行不通的,他践踏了人民的权利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最终被送上断头台。这个时间震惊了整个欧洲大陆。那些君主专制的国家,以及那些想实行君主专制的国家开始进行思考。

文化上。英国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天才——莎士比亚。人们永远无法猜透莎翁的脑袋里装了什么,他能想到人们心里最邪恶,最原始的东西并且将他通过戏剧的形式表达演绎出来。即使他的作品里含有对女王的蔑视,但是女王仍然能坐在舞台对面观看他的戏剧,或许这就是他的戏剧吸引人的地方。英国的古典文化是我们值得考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国工匠观后感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电视台 《大国工匠》栏目讲述了八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制造神话。钳工、捞纸工、殷瓦焊、研磨工、载人潜水器组装技术,每一种工作无不于细节中体现精益求精的技术。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曾几何时,一说起“中国制造”,总是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来那些低廉的原材料,粗糙的初制品,廉价的服装、塑料制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输出即为中国攫取了用以支持经济高速发展的第一桶金,又让中国无可奈何的背上“低档廉价”的烙印。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真的就没有工匠精神,真的制造不出那些精益求精的艺术品,真的应用不了那些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么?每一个看过《大国工匠》的人都会愤懑的摇头,我们不缺精湛的技艺,我们也不缺高科技的技术,我们缺乏的正是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的追求与风险。正是社会的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让我们忽视了《大国工匠》精神的存在。

《大国工匠》的精神,是由这样一群劳动者创造的——他们有些人没有上过高中,有些人不是名校毕业,有些人仅仅是最普通的劳动者,但是他们 每一个人都靠着对职业技能的完美追求,靠着对技术《大国工匠》观后感

的忠实传承和钻研,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与平凡的工作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为国家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事业。路遥为写《平凡的世界》阅读了近百部长篇小说,找来十年的《光明日报》以及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订本仔细研究,多次往返陕北地区实地考察,甚至亲身体验矿工的生活,呕心沥血十年耕耘终于成就这一巨作,并获取茅盾文学奖。当有人问到路遥,你写这部书的时候想过会得奖么?路遥坦诚创作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想法,若是急功近利便什么事情也做不好了。

我们现在的社会正是充满着这样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息,这种气息影响着每一个人,即便是教育行业也不能免俗。教书育人总是盯着考试成绩,培养人才离不开炫耀就业率,学习知识若没有一证在手就是浪费时间的瞎忙。仿若这些及格率、升学率、就业率成了考校学生、考校老师、考校学校的唯一标准。而我们最该重视的学生素质,个人能力、思想品德相对于应试能力来说就成了边缘地带。通过《大国工匠》我意识到,我们若是能够摒弃浮躁的思想,于细微处坚持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即便是普普通通的教学岗位也能够成就不平凡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期间,关于《大国工匠》的系列报道,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眼光。八位国宝级别的工匠,用其令人折服的工业技能、令人敬佩的敬业之举,俘获了社会的“自豪心”与“热心”。大国有此“极品”工匠,当是国家之福;而社会媒体的广泛宣传,更是让“德技”之美,化成一种“劳动”共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说行业不同,但是,对于这些在技艺上有大成的“工匠们”来说,今日的辉煌,是“道德”累积的硕果。为人不易,为工作更为不易。由这些“大国工匠”延展开来,我们的各行各业,不论职业种类与薪酬、地位高低,都有一批“道德”的坚守者。他们将职业化为一种生活信仰,用一生的时间,在敬业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不论收获。正是这种辉煌与光环下的“静守”,让这些工人劳动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有德之人,总不会让社会失望;对于工人行业来说,“德行”还需“技能”陪衬。若无“技能”相佐,梦想极有可能变为“玩笑”,若有“技能”相佐,梦想代代累积,永远不会成为“空谈”。从两弹一星的研发成功,到今日中国,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在技能上的深入研究,让我们的“中国制造”,开始由代工转为知识成果。于是,一个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逐步崛起的“技能”大国,在各行各业的精英和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下,逐渐由默默无闻走向了“世界舞台”。

有“德”无“能”,极容易落了技术下风,失却说话的“底气”;有“能”无“德”,极容易走上歧途,一发不可收拾。对于职业人来说,我们需要强烈的“职业道德”来指引方向,更需要精湛的“技能”来夯实基础。“德行”与“技能”相佐,梦想就在脚下。

劳动光荣,劳动铺就梦想前路。在《大国工匠》这一文艺精品身上,我们能看见工人们的敬业之德与高超之技。可以说,八位国宝级别的工匠,成就了《大国工匠》的艺术美;而浓缩了“德行”和“技能”的《大国工匠》文艺作品,又通过展示劳动之美,让坐拥“德技”之人,获得了应有的一份社会尊重。

支撑文艺作品的,是文艺作品的价值取向和内容取舍;支撑我们中国梦想的,是“德行”之厚与“技能”之美。现代中国,就是在那一批批前赴后继、永不言败、技艺精湛的创造者手中,走向民族复兴的辉煌。《大国工匠》,是我们文艺界的骄傲,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有“德技”常伴,何愁国家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国崛起观后感

全文共 1957 字

+ 加入清单

大国崛起》有一段旁白:“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所谓“大国”,并不在于其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达,而在其有所创新,对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做出贡献,在世界产生的影响力。荷兰应算小国,但它首创了现代商业文化;英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是“日不落帝国”,是“王在议会中”、“王在法下”的法制思想 和君主立宪的国家制度;17世纪以来,法国的“人权宣言”,“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辉煌成就;德国的“教育兴国”所造就普通公民的敬业自律和一丝不苟的作风,使“德国制造”成为工业品的世界品牌……,所有这些都证明,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力。

马克思一本《共产党宣言》,推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以苏联为首,长达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阵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不仅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格局,至今也是世界兵家研读的经典,就连美国西点军校也选为教材;再看中国历史上蒙古、满人入主中原称帝,最终为中华文化同化。由此可见,思想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之巨大。

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真正能称颂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也只有春秋战国时代。曾记得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讲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更多是被认为在“反右运动”前,“引蛇出洞”的“政治谋略”,而并非能付诸实行的文艺方针。建国以来,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基本上是“一家之言”,不仅是政治观点如此,学术观点也一样。凡是被贴上“唯心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标签,一律视同异端邪说遭禁;在生物学界,只能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理论,不能讲孟德尔、摩尔根的基因学。就连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也受到批判。正是“批了一个马寅初,多生出几亿人”。

思想的禁锢,导致制度的僵化,历史上已使我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同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清王朝与日本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清王朝将刚派出的留美幼童提前召回;而日本却是派出有一半政府高官组成的49名成员的使节团,前往欧美12个国家考察。前者把刚开启的国门紧紧关闭,屠杀了变法者,而后者则敞开国门,实行维新变法。两种选择,两种结果。

建国后,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国门也只敞开了一半,灌输的也只有一种主义。所闻、所见大都是经过“技术处理”后的信息。这种局面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得到改善。到了互联网时代,看到现在的朝鲜,简直是中国80年代前的翻版,是那样的贫穷、僵化和愚昧。

由此及彼,更令人深信:“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试想,如果“文革”时期的“思想犯罪”还存在,天天要“斗私批修”,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谁还敢想?谁还敢说!?全国人只能有一种思想,只能统一在一本“语录”之中,中华民族还能有什么希望呢?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数不胜数,其中一条就是思想的禁锢打开了,人们可以自由的思考,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不致遭受打击迫害。但这与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境界还有一段距离。这只是从“禁锢”思想,到“开放”思想,还未到“鼓励”和“尊重”“思想”的阶段。何以见得?个人以为:

首先,应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真像。应仿效国外先进国家,定期解密文件,对重大历史事件向人民做出交待,这并非纠缠历史,而是相信人民,对人民负责,让人民能了解历史的真像。如三年困难时期到底饿死了多少人?唐山大地震是否是隐瞒未报?抗美援朝中国出兵的真像,驻南联盟使馆被炸真像……等等。

其次,认真清理、审查各种文化审查制度,放宽文化检查。在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无国界已彻底打破了对国外信息的封锁。许多在文件、报刊上见不到的信息,网上都能见到,越封锁越被动。正确的做法是加强主旋律,重在引导,要相信多数人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再是,我国的教育应试成分太重,从幼儿园到中学教育都是围绕“高考”转。高校教育也是应试教育+学科化教育。简而言之,我国的教育是培养“标准化”人才,而非“创新型人才”。整个教育目的似乎都是为了获得“文凭”,难怪国外批评我国教育是培养“应试人才”。中国的教育太缺少创新教育,也许这是出不了“诺伯尔奖”的重要原因。

第四,在高校、科研和学术单位、文艺团体要大力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创新,以“学术本位”取代“官本位”,努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第五,宣传、舆论更要解放思想,少些套话,少些清规戒律,多讲真话,多些人文关怀。

总之,应尽可能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不怕讲错话,只怕不敢讲话;只有敢想敢说,才能活跃思想。设想,一个拥有13亿人的大国,如人人都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个个会思考,每个人的思想都能得到尊重,定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将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国重器观后感3000字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题记:今天是圆通会议的最后一天。这次会议主题是变革!根据财务数据和市场变化做出的战略调整。整体而言,个人感觉这次战略调整是正确的,虽然比我预想中慢了整整一年!圆通新价值观是“诚信、创新、共享”,在快递3、0时代这尤为重要,今年可以说是圆通的第二次创业!接下来就看整个圆通大家庭的对新战略的领悟及执行力,相信2018圆通会有大发展!

大国重器!国之重器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中国的GDP已升至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作为一直遥遥领先的老牌龙头美国有了危机感,尝试以技术封锁、贸易战、军事联盟等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国如何突破重围?中国制定了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就是这个战略下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大国重器》第二季就是《中国制造2025》中关于装备制造业的纪录片。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大国重器的平均技术水平目前可以理解为刚刚迈入行业高端门槛,在某些细节领域触及领先水平。所以纪录片名称为大国重器,而非强国重器!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强国战略的具体纲领,是中国经济从粗放型转型升级为精细型经济的第二次创业的行动指导!在开始执行这个战略的时候,就受到了竞争对手的各种限制打压。这是第二次创业过程中必经之旅,唯有打铁还需自身硬才能够突破重围!中国未来30年的发展之路注定不会平静,让我们满怀信心扎实基础打一个漂亮的突围战!

我统计下了A股中关于大国重器的相关概念股票。

沃尔核材、中核科技、中国核电、卧龙电气、一拖股份、杰赛科技、沈阳机床、网宿科技、佳都科技、中天科技、中远海控、中国交建、中集集团、山东海化、海油工程、*st船舶、中国重工、中广核技、东旭光电、特变电工、中材国际、中国建筑、中国卫星、中科曙光、紫光国芯、中海达、北方华创、江丰电子、中铁工业、柳工、光启技术、京东方A、杭氧股份、中航飞机、中国中车、振华重工、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国一重(*st一重)。

名单可能不齐全,也有可能因为个人水平问题导致不小心混进去的。仅作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记住投资的精髓依然是3521优秀企业标准,与好企业一起成长!

PS:重器之所以谓之重,重在技术研发,重在管理,重在开拓国内外市场。如果经营不善依然是有可能在全球激烈竞争市场中失去未来!

现在的中国依我的判断是正处于末代发展中国家向初级发达国家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社会思想矛盾是相对激烈的。有老一辈还处于贫穷发展阶段的老思想,又有新一代尚未发达却过上了发达国家生活模式的年轻思维。两代人思维鸿沟暂时难以逾越。而往往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就开始进入繁荣昌盛的美好时代!

留笔,祝福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国崛起观后感结尾

全文共 1914 字

+ 加入清单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以下简称《崛起》),以探究15世纪后的世界历史与大国兴衰的原因。此纪录片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反对意见集中在其政治意图和对各大国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只字不提。该剧总编在看待这些议论时说道:“我们的意图只是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进而让我们思考,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如何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和平发展之路。”

的确,我们看待历史,不仅看到自己经受过的屈辱,而且更应该去研究学习他人如何强盛和自己如何不再那么屈辱。历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空虚,而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的手段,并且是最直接的手段——改正与吸收。

葡萄牙的强盛源于它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而资源十分匮乏迫使其花去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开发世界,走向强盛。随后完成统一的西班牙境况相似,而二者的竞争更加速了其共同崛起。荷兰人凭借其经济头脑和对财富的向往打开国门,经营海运,他们关心如何尽可能多地增加财富,并凭借东印度公司展开了全球的贸易。英国通过文艺复兴将其文化的精华提升,成为一个思想高度发达的民族,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之彻底翻身崛起,超越其他欧洲国家。法国经历了太多的兴衰交替但最终走向了富强。德国统一后大力发展教育,并两次走上了侵略外国的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其文明彻底脱离亚洲不如列强行列。俄罗斯靠彼得大帝改革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德国血统充分吸收欧洲工业革命的精华,而战争波及的延迟也使俄国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最终成为世界大国,并以此能够在冷战中和经过120--年成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的美国抗衡。

片中有几处出现了中国的身影,而正是穿插在各国崛起时段中的中国的情形,更发人深省。第一处是在开篇,“公元152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当时,世界处于航海时代的顶峰。西班牙,葡萄牙为了争夺世界的霸权而竞争,而引领霸权的正是航海技术和经济实力。中国在宣扬国威,而别国在开创贸易之窗,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第二处是在介绍日本时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几千年来,日本几乎都在向中国学习,连中国都败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样的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由此,日本决定打开国门,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后来的跻身列强做了铺垫。第三处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从1890年以后,日本就变成了通过战争来促发展…日本侵占了朝鲜和中国的台湾,大量的资源和赔款流入日本国内。仅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掠去的赔款数额,就相当于它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4倍多,赔款中的一半以上都用于扩充海陆军军备。”这是中国近邻日本的崛起实录,当时的中国依然没有意识到闭守国门的劣根。

需要借鉴之处还远不止这些。西班牙,葡萄牙让我们看到了对外贸易对国家崛起的支柱作用。荷兰的商人让我们明白商业中诚信的重要性,以及集资的手段。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许不适用于中国,但是其革命产生的人权与自由的思想却影响了全世界。

日本和苏联都是后来才崛起的国家,和中国的处境及其相似。同样认同自己的民族优越性,然而当苏联吸收欧洲先进工业技术的时候,中国还在享受康乾盛世带来的表面的繁荣。当然,地理因素也不能排除在外。苏联和欧洲毕竟毗邻,思想交流方便,突出体现在彼得大帝时期攻夺地中海、黑海港口和建都圣彼得堡后。然而,彼得对于西方的先进科技几乎是谦卑学习并顶着叛乱亲自到欧洲各国考察学习,这是当时的康熙所不能及的。而被西方工业化影响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后来国家的命运。日本在看到中国不敌西方列强入侵时也自动打开国门,往来通商,并积极和西方先进国家沟通,派出了大批留学生和使团,其中大量出国人员为自愿,这与随后中国的洋务运动中被迫入洋学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说地理的隔阂是中国当时闭塞的原因,那比中国更东的日本的崛起将给予这种借口一些打击。当然,西化过程的代价也是不可估量的,苏联的西化导致了彼得大帝时期普通百姓,射击军军团,乃至彼得儿子的造反;日本的西化也使名相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但是这些都丝毫没有削弱其对先进,强盛等状态的无限渴望。

中国历史上走过弯路,受过屈辱,但是有的时候走些弯路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走过弯路能够使中国在更大的决策上不走弯路,屈辱能够使中国在今后的交锋中不受屈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国崛起观后感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大国崛起》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纪录片,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奋发图强,不忘国耻,振新中华。从中,我了解了各国的发展历史,开阔了我的视野,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

在众多国家中,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治理方案,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东亚岛国日本,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中国亦是如此,经历过无数的教训,才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只有自己不断使自己强大起来,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

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而中国也只有铭记过去的教训才能使自己不断地强大起来,在世界上立足,而只有这样的国家,才能不断持续那份辉煌。

因此,中国只有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华民族要团结一心,善于借鉴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经验,提高国民素质,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国工匠观后感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周晚自习期间班主任同我们一起看了今年五一期间的特别栏目,《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看完之后感慨很多。

大国工匠,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蜜蜂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等。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2.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高凤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由人不折服!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是践行劳动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我以后一定努力好好学习,学习他们的刻苦认真精神,把这些精神应用到我的专业课学习中来,刻苦扎实的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实训时积极认真参加实训,多练习,以创造出一个优异的成绩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国崛起12集观后感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买了《大国崛起》全套光盘,一共12集,6张光盘。DVD效果相当不错。

最开始一个朋友提到这部纪录片,说是中组部推荐的,当时就有了点印象。后来在新浪网上看了一个开头,感觉真的不错。

世界真正走入到世界史是在500年前,因为之前各个大陆之间都是隔绝的,所以这是很难说谁是世界大国。中国在1400多年,由郑和下西洋,他不是为了做贸易,而是为宣扬明朝皇帝的恩威。但是从郑和过后,中国在海洋上再也没有了踪迹。

第一个世界大国是葡萄牙。很难想象一个150万人口的企业能在世界史上这么风光过。看过后,仔细想想,也许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民族的忧患意识。作为第一个在欧洲大陆民族统一的国家,被当时罗马教皇所承认,在利比亚的小岛上,通往欧洲大陆还是一片混沌,但是这个国家的生存的前景确实不是很乐观。二、商业的兴起。电视说这可能是一个最大的导火索,香料的盛行。其实葡萄牙人也就想多赚一点,可以这么一赚就赚大发了。三是有一个小恩里克的王子。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有这么一些开花,创新的人存在,也许是这些人永远不满足的新,让世界进步。

第二个世界大国是西班牙,最惊讶的是国王是各女的,而且是各美女。两个在葡萄牙怀材不遇的航海家哥伦布和麦哲伦终于借西班牙女王之手阳明例外,但最让人佩服是他们那种航海家的精神,他们不是生活不安逸,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原因为此付出一起代价,可歌可泣阿。

葡萄牙向东,西班牙向西。两个最初繁荣起来的国家最终没有坚持下来,流水一般财富镏流进流出,两牙通过全球贸易,与其说让本国的王族富裕起来,不如养活周边国家的工业,也为其他国家指明了道路,两牙是先行者,却不是领导者。

第三个是世界大国是海上马车夫荷兰。荷兰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切以经济利益为重,为此, 他们愿意把国家让西班牙来统治,但是西班牙把手伸向他们的口袋时,他们不答应了。荷兰人为了钱可以向中国皇帝屈膝,这是当时其他国家使者都无法接受的。他们为了钱, 荷兰的最高长官离开祖国去了英国,开辟的英国的新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国崛起观后感结尾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礼拜,看完了《大国崛起》。这部长达12集的纪录片,我觉得是央视近年来最好的影片,拍得很大气宏伟,尤其是它的音乐跟动画制作水平,感觉很像美国大片了。影片中对各国发展分析的也不错,有如一位博大精深的历史老师,让我很好的回顾了一下高中的历史,(哈哈,虽然高中历史学的也还是不错的)更加宽广的开拓了我的视野。

玩过《大航海时代四》的朋友应该对大国崛起的一些国家跟城市都不会陌生吧,这也是我对这部影片非常有兴趣的一个支点。影片中那唯美的画面、宏伟的帆船、感人的音乐,感觉跟游戏如出一辙。这的确是一款让人很长见识的游戏。

不想过多的评论,每个人看完《大国崛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网上的评论也都是一大把,比我想的有见地多了。影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两个国家:荷兰跟美国。

也许是因为高中历史课本对荷兰这个国家的描述非常少吧,感觉看荷兰的强国历史是特别新鲜。另外荷兰也是本人特别向往的国家:郁金香,风车,海道,港口,当然还有那别样的文化跟历史。荷兰的发展跟其它国家不同,它没有依靠过多的武力掠夺,而是依靠自由贸易跟制度创新不断使自己的工商业得到发展。小小的荷兰,却诞生了许多第一个出现在世界上的机构。荷兰人口不多,却享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荷兰,还成为第一个侵略我们国家的西方大国。这个国家,不可小觑。

美国,正如影片中的标题--新国新梦,很喜欢这种充满梦想,自由开拓的感觉。美国人的历史就是移民的历史,就是各国精英寻梦的历史。还有一点是美国历史上,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总是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让这个国家没有走太多的弯路。我想,这也是跟它的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分不开的。

末了,从大国崛起想到个人崛起,它也有很多借鉴意义的,一个人进行新的尝试、产生新的观念,拥有新的视野,是很容易崛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观后感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身为当代大学生,应清楚的认识到中国不会自己崛起,而是需要国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从现在开始,我要从自身做起,用新的态度,新的行动肩负起时代赋予我的使命。我为生长在中国而感到骄傲,它值得我们一生去奋斗和努力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进步,它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爱好和平。当代大学生代表着青春、活力、希望和力量,我们更应该继承前人的拼搏精神和优秀品质,提升自我,为中国崛起之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