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介绍家乡风俗(汇总20篇)

家就是居住的地方,乡就是一个地方的统称。家乡,是指自己小时候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又被称为“故乡”、“老家”、“故园”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家乡的西瓜作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5678

作文

872

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们一家人五点就起床,按照习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

回到家门口,我就闻到粽子香味,一进门就看见奶奶做了一桌子好菜专门等我回家吃。我洗过手来到饭桌前,我解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们一家边吃边聊,屋子里弥漫着香喷喷的粽子味和浓浓的艾香,充满了端午节的欢乐气氛。

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明白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明白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

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明白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齐说道。

吃完饭,妈妈给我耳朵上抹了雄黄酒,给我嘴唇上抹涂了唇膏,给我手腕上戴了红线绳,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样香,说这是老古人留下的风俗习惯,期望孩子能健成长。之后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唱着端午节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真了不起。这一天,我过得真是欢乐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中国除夕各地风俗介绍

全文共 4759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 春节等史籍。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有童谣云: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踩祟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送财神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

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介绍家乡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普宁,是一个交通、商贸发达的城市,并且是人文和自然相和谐的城市。今天就随我带你到普宁市的一个景点——流沙公园去看一看,走一走,享受享受。

流沙公园创建于新中国成立那一年。她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现代的城市。

走进公园,映入眼帘的是老榕树、樟树,还有那叫不出名字的参天大树。清晨与傍晚,古树下面聚集着许多老奶奶、老爷爷们一起叙家常,哼潮剧。

瞧,那边的碰碰车、小火车、湖里的小船……充满了孩子们嬉戏声和喝彩声。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摩天轮飞机模型了,显得多么雄伟与壮观。当你乘上飞机到达最高点时,就可以一览普宁的全貌:远处的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近处的白沙垅药村市场,市政府综全大楼,新安的服装厂,小商品批发市场,一条横穿市区的流沙大道更是车水马龙,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

我生长在这座美丽的城市,是多么的温馨,她留下了我和姐姐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一定要好好的读书,长大以后,把我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介绍我的家乡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蓝湛湛的天空上面,漂浮着几朵飘飘悠悠的白云,小路旁栽着整整齐齐的白样树,这是哪儿啊?这就是我的家乡

进入我的家乡境内,那坑坑洼洼的小路就映入眼帘。小路旁矗立的白杨树犹如庄严的士兵保卫者周边的农田。放眼望去一座座精美的房子整整齐齐,看不到尽头。南北田野里的玉米、高粱、大豆郁郁葱葱,当秋天来临时,它们都脱胎换骨变得黄橙橙、红彤彤的,成片的大豆在高粱带领下,哗啦啦的唱起歌演奏者一曲附有香甜气息的农田交响曲。快活极了。如果独自走在田地的羊肠小道上,闻着花香看着风景,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

我的家乡还特产柿子,家家户户门前都栽着柿子树,春天,柿子树发芽开花,柿子花还很特别,它白生生的宛如美丽的小仙女,它的周围有一个保护伞,保护着娇嫩的柿字花,到了夏天花凋谢了,结出了又小又圆的小柿子,柿子一天一天的长大,变得又大又圆,绿里透黄,黄里透红,最后变得红彤彤的,像灯笼似的一个个高高挂在树枝上,摘一个咬一口,甜津津的,那美味、那爽快,令人垂涎三尺。

我们的房子后面还有一个人工湖,湖面波光粼粼,时动时静,犹如一个调皮的小娃娃若人喜爱。静时,湖面宛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清澈见底露出光滑如玉的鹅卵石,动时,一阵微风吹过,湖面荡起阵阵破浪,浪花打在脚丫上爽极了。

我爱我的家乡!它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介绍元宵节风俗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3358 字

+ 加入清单

介绍元宵节风俗英语作文

The Lantern Festival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1st lunar month, usually in February or March i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As early as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206 BC-AD 25), it had become a festival with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days important activity is watching lanterns. Throughout the Han Dynasty (206 BC-AD 220), Buddhism flourished in China. One emperor heard that Buddhist monks would watch sarira, or remains from the cremation of Buddhas body, and light lanterns to worship Buddha on the 15th day of the 1st lunar month, so he ordered to light lanterns in the imperial palace and temples to show respect to Buddha on this day. Later, the Buddhist rite developed into a grand festival among common people and its influence expanded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to the whole of China.

Till today,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still held each year around the country. Lanterns of various shapes and sizes are hung in the streets, attracting countless visitors. Children will hold self-made or bought lanterns to stroll with on the streets, extremely excited. "Guessing lantern riddles"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Festival.

Lantern owners write riddles on a piece of paper and post them on the lanterns. If visitors have solutions to the riddles, they can pull the paper out and go to the lantern owners to check their answer. If they are right, they will get a little gift. The activity emerged during peoples enjoyment of lanterns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As riddle guessing is interesting and full of wisdom, it has become popular among all social strata.

People will eat yuanxiao, or rice dumplings, on this day, so it is also called the "Yuanxiao Festival."Yuanxiao also has another name, tangyuan. It is small dumpling ball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with rose petals, sesame, bean paste, jujube paste, walnut meat, dried fruit, sugar and edible oil as filling. Tangyuan can be boiled, fried or steamed. It tastes sweet and delicious. What’s more, tangyuan in Chinese has a similar

pronunciation with "tuanyuan”, meaning reunion. So people eat them to denote union, harmony and happiness for the family.

In the daytime of the Festival, performances such as a dragon lantern dance, a lion dance, a land boat dance, a yangge dance, walking on stilts and beating drums while dancing will be staged. On the night, except for magnificent lanterns, fireworks form a

beautiful scene. Most families spare some fireworks from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let them off in the Lantern Festival. Some local governments will even organize a fireworks party. On the night when the first full moon enters the New Year, people become really intoxicated by the imposing fireworks and bright moon in the sky.

元宵节英文介绍译文:

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主要的活动就是看灯。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直到今天,元宵点灯的习俗仍然在中国的各地流传的,各式各样美丽的花灯在这一天都会点亮,孩子们提着自制的灯笼走街串巷,非常高兴。

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花灯的主人会将谜面写在灯笼上,挂在门口,如果有人可以猜中,就能得到小小的礼物。这项活动最早起源于宋朝,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白天有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到了夜晚,除了五颜六色的美花灯之外,还有艳丽多姿的烟火。大多数家庭会在春节时留下一些烟花等到元宵节这天燃放,而一些地方政府也会举办烟花大会,当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盛大的烟火表演中来临时,人们都陶醉在这令人难忘了烟花与皎洁的明月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以家乡风俗为标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的脚步离我们近了。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一天。

备年货

超市里人声鼎沸,里面的音响又在大声播报:“豆角二块六毛钱一斤,西红柿三块钱一……”随即又响起了喜气洋洋的歌声:“好运来,祝你好运来……”人们在各个货架上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一瞬间货架前竟挤满了人。

有人在挑选着蔬菜,有人在挑着鱼肉,有人在挑着新衣服……可能是因为过年的缘故,人们都有秩序地排好队,等待着付款。出了超市门,每个人都憧憬着新年除夕夜

大扫除

过新年,当然要有一番新气象,新面貌。正是为了辞旧迎新,所以才会打扫自己的家。扫地、拖地、擦窗、洗被子、洗碗筷……每一个缝隙都不放过。虽然很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但是辛勤换来了一番干净、整洁。地板可以照清你的脸,窗户闪闪发光,干净的衣物在窗外翩翩起舞。然后是自己的卫生,每个人都要洗澡,换上新衣新袜。整天大家都忙得团团转。

除夕夜

除夕的光景总是短暂而美好的。饭菜一个个送上餐桌,浓郁的香味顿时敞开来,使人垂涎三尺。当全部菜肴上桌时,就好比一桌“满汉全席”。

大人们站起来祝酒,小孩子们就抓紧时间,争先恐后地夹起好吃的往嘴里送。烫烫的饭菜总是会使我们张开嘴哈气。大人们坐下来时,除夕的团圆饭才刚开始:有人一声不吭地享受着美食,有人和老者们谈笑风生,顾不上吃饭,还有人吃一口,然后没等咽下去就开始说话了。

饭后,大人们笑着离开,小孩们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装的全是零食。除夕夜

春节已经过去了,但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它像一本书,记载着我的成长,它又像一盏灯,照亮了新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介绍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年前的深圳,是一片农家景象。那时,我十岁。二十年后的现在,我回到了故乡。一看,咦?密密麻麻的高粱变成了高耸入云的大厦。一眼无望绿油油的草地变成了一片片水泥路。这得从三十年前说起。

小时候,母亲常常跟我一起坐在椅子上,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唐诗三百首》。每当读到“独在异乡成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时,总会陷入沉思。母亲的家乡在汕头,虽然全家搬到深圳,但是乡情难却啊。现在想起我问母亲原因时,她总是说:“你还小,不懂。”现在历经周折,终于能回故乡,千思万绪涌上心头……

家中有许多盆景,我以前去玩耍,母亲也不甚在意。唯独那一盆仙人掌,家人碰也碰不得。有一次,我去玩,不小心打破了仙人掌花盆;母亲一向是慈祥的,但这一次,她沉着脸,闷闷不乐了好久。当时,我不明白,一盆仙人掌,有什么稀奇的?

后来,我们不得不离别了。那一天早上,母亲递给我一张雪白的布,上面绣着一盆血色的仙人掌。她说:“我一生对植物不感兴趣,唯独对这生命力很强的仙人掌情有独钟。因为仙人掌可以两三年不用浇水也不会干枯,放在干砂里不会枯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应拥有仙人掌的秉性才好。”

现在,我知道,这不只是盆栽,还是一位老人的一颗思乡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每逢春节都要贴春联。无论是住在楼房,还是住在平房,家家户户都要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用来辞旧迎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春联,据说起源于桃符。桃符的最初用意是求平安。据古书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对联了。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旧符”指的就是桃符。后来,桃符便由桃木板变成了纸张。

贴春联这一习俗到了明代盛行。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贴的春联,于是想推广,便要求每到春节时,金陵的人家都要将大红春联贴在门框上。有一户人家因为忙而没来得及贴春联,大年初一的早晨,被微服巡视的朱元璋看到了。朱元璋得知原因后亲笔题写了一副春联送给这户人家,但这户人家舍不得贴,把它当成“限量版”春联珍藏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联的内容除了表达新春祝福以外,更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贴春联有讲究,上下联的位置不能贴错。贴春联时,人们可以根据横批的书写方式来贴上联和下联。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书写的,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边。

贴春联,不仅是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气氛,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介绍家乡的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新昌,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风景优美。

春天,你们来到我的家乡爬山的话,一定要去挑战天姥山,那里百花齐放,鸟语花香,山顶云雾缭绕,一片朦胧,与天相连,听说还有神仙住在那里呢。当然,我的家乡还有好多去处,比如穿岩十九峰、十里潜溪、沃州湖、大佛寺……

夏天,我的家乡到处绿树成阴,人们在下面乘凉,有的在河里游泳,有的在抓小鱼。去野外玩累了,还可以在草地上休息,渴了就舀一瓢清凉清凉的泉水喝个够。

秋天,我的家乡是丰收的季节。如果你来我的家乡,热情好客的人们会拿出最好吃的小京生给你吃,还会泡上热腾腾的自家茶叶让你品尝,临走前,还大包小包让你带走,比如板栗、白术、柿子、芋饺、米海茶等等。

冬天,我的家乡非常热闹,大家坐在一起聊天、烤火、品茶、讲故事,日子过得非常开心。

我爱我的家乡——新昌,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介绍家乡景物200字作文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来了,春回大地,桃红柳绿,万物复苏。眼前的春景如画。

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在里面自由自在地游着,不时跃出水面,又跳入水中,好像跟我玩捉迷藏似的。

山上,树木被春风摇醒,给自己换上了碧绿的服装,歌颂着春天的赞歌。广场上一群活泼的儿童们放着风筝,风筝飞上了蓝天,他们甜甜地笑着,大声的呼喊着,特别高兴。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耕种,一滴滴汗水从他们的额头下滴落。路旁的油菜花开得正旺,微风吹来,你就会闻到一阵芳香。

公园里,桃花开了,有白色、粉色,还有红色,那些花朵,摘下一朵闻一闻,透着春的气息,大概蜜蜂闻到了也会被香倒。樱花也开了,整个公园里都充满了花香。

我爱家乡的春天,因为她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因为她充满了生机;因为她播种了一年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介绍家乡的高邮湖作文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高邮。高邮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其中,美丽的高邮湖就是十分有名的观光景点,那里时不时就会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声。

高邮湖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烟波浩淼,物产丰富,有大虾、有螃蟹、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类……呀,那边有一个小伙子正拿着一张网向湖面洒去,嘿,一收网,一只只大虾被捞出了水面,这大虾活灵活现,摇摆着两根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可惜,这武将成了俘虏,再神气不起来了。看,那边一个老爷爷正在湖边钓鱼呢,不一会儿,一条大鲤鱼“蹦”出水面,湖面溅起了晶莹的水珠。老爷爷抚摸着花白的胡须,不禁连声赞叹:“真是条好鱼!”

我站在湖边,感受着日光的沐浴,倾听“哗啦啦”的流水声,真是动听极了。渐渐的,太阳下了山,湖水披着晚霞的余晖,显得更加绚丽多彩,一只野鸭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的飞翔,眼前的美景,不由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在碧波浩渺的湖水旁,能让人看见雪白的浪花,站在高处俯视湖面,那迷人的景色尽收眼底:一碧如洗的天空中,不时飘来几朵白云。远远看去,水天一色,万物灵动。能看见这美丽景色的人一定十分幸福吧!

啊!高邮湖,你的丰富物产和秀丽景色让人赞叹不已;你那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的湖水更让我们沉醉;你的美丽模样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我爱我的家乡高邮,更爱秀美的高邮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六年级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山西忻州过春节的时候,有很多习俗,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项——蒸花馍。花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过年,小孩子过十二岁生日,结婚办喜事都要蒸花馍。花馍可以捏成不同样子的,十二生肖,各种花鸟,技艺高的连龙凤都能捏出来,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艺术品。

我过十二岁生日时,奶奶要送给我一份厚礼,我十分好奇,所以跟着来到厨房,到底要做什么呢?我一再追问下,奶奶终于说出了这份厚礼——花馍。奶奶在案板上撒了些面粉,拿出发好的面,就在案板上使劲揉搓,不一会儿就揉出了一个大面团。奶奶还说面团不能太硬,否则蒸出的馒头容易裂开,也不能太软,否则成不了形,我似懂非懂地在旁边点了点头。揉了好长时间,奶奶将大面团切成几小块,又开始揉起来,我询问奶奶要做什么样子的,奶奶想了会儿说要做十二生肖。奶奶拽了一点面在案板上搓,越搓越细,最后在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在两侧粘上黑豆,一条小蛇便做了出来。接着,奶奶又揪了稍大一点的面团,捏出上下大小一致的形状,轻轻拉出耳朵,用剪刀在靠上的面部中间剪了一下,在中间的身子部分剪出手脚,再用红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奶奶用蛇缠住兔子,名为“蛇盘兔”,祝我节节高升,我高兴地拍起掌来!

后来我了解到,“鱼”指五谷丰登、“龙”指时运亨通、“莲”指喜气迎门。“花馍”这种艺术我们不应该让它失传,应该永久保留下来,因为那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东西,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去研究,去把它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在农历初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点睡可大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春节。春节说的第一句话做的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我们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会给我们吃长寿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过早饭后,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肉、饭,等东西。家人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后,爷爷就会,拿出一个大铁盆,然后再把纸钱,纸折的金元宝和假钱一起放入盆中燃烧。爸爸则是拿了一根长香点燃,然后,拿了一些鞭炮到门口去放,一阵阵鞭炮声传来,弟弟妹妹吓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后还得再拜一次祖宗,但这一次不是跪着,而是站着拜。等纸燃尽时,就是要上酒啦!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儿,一人拿一杯酒,往铁盆里,倒嘴里还要说一句:“老太喝酒。”

由于这次肺炎的缘故,我没有出去拜访亲戚,就只是在家里祭拜一下祖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介绍家乡景物作文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故乡在文昌。苍翠的行廊山下,偎依着一个远离城市喧闹的小山村,放眼望去,静静的小河边,是一排排青砖白瓦的房子和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每年夏天,小河就是我们欢乐的全部!在河里拾起的石头又冰又滑,仔细一看,河里还有小鱼哩!它们摇头摆尾,好不自在。我淌过去,卧在浅浅的水里,手脚并用乱踢乱打。鱼儿们被吓慌了,在水里乱窜,可前面就是阿爸撒的渔网呢。带着收获上了岸,爸爸烧鱼,我换好衣服,捧着一本《上下五千年》奔出家门……

不一会儿,到了我的“秘密丛林”。我像猴子一般,找到一个树丫,在中间坐下来看书,直到眼睛酸胀之后,这才痛快地站起来。前面那片挺拔的竹林是那样的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黄昏渐至,余晖西下穿过树梢,落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家乡的水那么清,家乡的竹林那么绿,家乡的鱼儿那么肥,家乡的人们那么和善!啊,家乡!我赞美你那令人神往的美景、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春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介绍家乡安庆的作文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安庆具有悠久的历史。潜山薛家岗和市郊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生息、繁衍在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 东晋诗人郭璞说“此地宜城”,故别称“宜城”。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迎江寺。迎江寺位于安庆市东门,濒临长江,占地3万余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光宗曾亲书匾额“护国永昌禅寺“,清顺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禅寺“乾隆帝赐“善狮子吼“额,光绪八年(1882年)题匾“迎江寺“,慈禧太后赐额“妙明圆镜“。

一进天王殿,殿高10.4米,面积300平方米。正中坐一尊袒胸露腹、张口憨笑的弥勒佛像,背后站韦驮像,面对释迦牟尼佛。殿两侧分列“四大天王“,各高3米余,气势威严。 二进大雄宝殿,高17.72米,面积409平方米。殿内三尊大佛,居中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东西两侧为消灾延寿药顺佛和阿弥陀佛。殿后骑狮的为文殊菩萨,骑象的为普贤菩萨。两厢佛台上供降龙、伏虎等十八罗汉塑像,姿态各异 。

安庆具有悠久的历史。潜山薛家岗和市郊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生息、繁衍在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 东晋诗人郭璞说“此地宜城”,故别称“宜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不一样的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余冻雪出乾,初晴日骤喧。人心新岁月,春意旧乾坤”。经过除夕夜一整宿的守岁后,村子里过节的气氛更加浓郁了。一夜的疲惫似乎抵挡不住村里人的热情,他们大清早就开始串门拜年。这也是老家武汉的重要新年习俗。

这不,当公鸡开始打鸣时,家家户户就热闹了起来。奶奶已经开始忙着准备各种小零食,准备迎接客人;叔叔和爸爸也踏上了他们拜年的征途。鞭炮声彻底唤醒了这个暗藏生机的村子,大年初一的拜年也正式拉开了帷幕。村里顿时热闹起来,村人彼此的问候声、道贺声传遍村头村尾。

我揉了揉蒙胧的双眼,听到了几声清脆的脚步声,还处在懵懂中。十几秒过后,有人到奶奶家拜年了。两位中年男子携手走进了我们的家门。只见他们径直走到客厅,看到了奶奶,双手合十,深鞠了一躬,用带着浓重的武汉方言向奶奶道了一声——“新年好!”他们的面容丝毫没有因昨日一宿没睡而憔悴,反倒是洋溢着新春的激情。这声问候中夹杂着一年不见的喜悦,恭贺新年的激动,以及衷心的祝福之情;当然也蕴含着晚辈对长辈的牵挂和尊敬。随后奶奶十分自然地从装零食的盘子里抓起一大把糖果递给了两位来访的客人,以示主人的礼仪,随后便开始了叙旧。

鞭炮声炸响长空,但这丝毫不影响武汉人的“大嘴巴”特色,院子里充满了问候的声音。这一大早就有三四十家来拜访我们了,但却不见几个与我年纪相仿的小朋友,其乐融融的氛围好像少了点什么。听奶奶说,拜年的习俗很早就在农村广为流传。人们守完岁之后,就会从村头开始挨家挨户地喜迎新年,无论是大人或小孩都会穿着新衣服挨家挨户地拜年。尤其是小孩,可精神、可热闹、可气派了!先给自己的爷爷奶奶拜年,再邀上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三五成群地到村子里其他人家齐声吆喝:“拜年了!恭喜发财,万事如意!”他们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春节和拜年的享受。

可是,现在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小朋友、青少年,不愿出家门,而仍在认真拜年的也多剩下那些中年人、老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是因为村子里的人逐步走向了城市?或是小朋友对习俗的淡漠?或是……

我的家乡拜年的习俗不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但作为后代,我们有义务要挽救这危在旦夕的习俗,不仅只是找回拜年的情趣,更多的是对家乡习俗的保护和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介绍家乡

全文共 1394 字

+ 加入清单

淄博位于山东中部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区位优势独特,南连泰山,北靠黄河,东临潍坊,西接泉城济南。淄博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铁路贯通,公路纵横,交通方便,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

淄博市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组群式城市,现下辖张店区、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临淄区五个市辖区和桓台、高青、沂源三个县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省级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淄博”一词最初是“淄川”和“博山”两地的合称,后泛指作为城市名称。春秋战国时期,淄博曾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现今在省内仅次于济南、青岛,为山东第三大城市。淄博是中国五大陶瓷产地之一

2006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孟姜女传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聊斋俚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五音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蹴鞠”,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牛郎织女传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店: 荣宝斋原名“松竹斋”,约1672年开设于清代初期的北京,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始名荣宝斋,前后延续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荣宝斋专注于文化事业,广罗文房珍玩,精藏名家巨作,发展民族艺术,广交文化名流,有“一斋珍品,百年风雅”的惊世美名,在海内外艺术收藏界颇有声誉。荣宝斋淄博分店与北京总店一脉相承,承袭了荣宝斋“珍稀为本,品位至上”的价值哲学和“保真、保退、保换”的信誉。这既满足了展示、鉴赏、购买、交流、拍卖等一站式经营,又充分发挥了荣宝斋市场龙头作用,形成了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临淄: 东部临淄区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国都长达800年之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齐文化旅游区,这里文物古迹浩繁,有“地下博物馆”之称,齐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古车博物馆、东周殉马坑、田齐王陵、稷下学宫、孔子闻韶处、桓公台等景区(景点)蜚声中外。

战国时期,齐国成立的稷下学宫称世界东方第一所高等研究学府,囊括了百家争鸣的所有学派的代表人物,淄博市临淄区的稷下学宫,中国唯一一次百家争鸣的发生地

著名特产:淄博陶瓷、蹴鞠、临淄花边、陶瓷刀、博山琉璃、博山内画瓶、淄砚、周村丝绸、四官撑凳、临淄王牌马扎、扳倒井、蒲公酒、清真酱牛肉、周村烧饼、煮锅、卤汁羊肉、西河煎饼、马踏湖金丝鸭蛋、马踏湖白莲藕、宫家山药、博山酥锅、道口咸菜、黄河大米、王村醋、豆腐箱子、南韩豆腐干世界足球起源地【淄博市临淄区】

西部周村区是"古商城"旅游区,素有“金周村”、“旱码头”之誉,明清时代风格的古商城旧址被专家誉为展现中国民族商业发展的博物馆群。

中部淄川区是聊斋旅游区,既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居,也有建造独特新颖的聊斋园。  南部博山区和沂源县是自然景观旅游区,山、水、林、泉、洞天然生成,自然资源特别是溶岩资源之丰富在我国北方罕见。

北部桓台、高青是湖泊民俗旅游区,这里碧水环绕,民风淳朴,一派“江北水乡”、“北国江南”之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介绍家乡的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小草抽出了嫩芽。一阵春风吹来,我怕小草会被风吹倒,很着急。但是,小草并没有被吹到,反倒是挺直身子,比原来更加茁壮了。

夏天,烈日当空,闷热无比,小草会忍受住吗?我到草坪一看,出乎我意料,小草不但没被晒死,而且比以前更加绿。

秋天,我又来看小草。我想小草一定已经枯萎了。但是小草还和以前一样,绿油油的。

冬天,我来到草坪旁边。草坪已经被积雪覆盖了,扒开积雪,我看见小草枯黄了。但是,小草是不会被寒冷夺去生命的。它们还顽强的活在地下,因为他们要等待春天来临,再生根发芽,再享受春光。

漫长的冬季真难过去,我盼了好久,春天终于来了。我迫不及待跑到小草生长的地方。小草又抽出了嫩芽,可爱极了。我望着小草,真正感到了它的伟大。我真正认识了这位朋友——小草。

啊,家乡的小草,你是我学习的榜样,你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希望,我爱你,家乡的小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

家乡风俗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宝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可以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对了,这一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有兴趣的人们还可以在家里打开VCD,插上话筒,尽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可以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十五过后,到了十六,就开学了,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篇二: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客人们纷至沓来的来到我家,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

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介绍湖南家乡的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湖南,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美。

春天,大地复苏,鸟语花香。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把山岭装扮得格外美丽。

夏天,小朋友们去小河里游泳,打水仗,捉鱼,捉螃蟹。白天知了在枝头叫个不停,晚上青蛙在池塘里叫个没完。相比春天,夏天更是生机勃勃。树木枝繁叶茂,大地百花竞放。

秋天,树叶变黄了,一片片的落叶落到了地上,好像给地面铺上了地毯,漂亮极了。秋天,田野里的稻谷黄油油的,微风吹过,稻浪起伏,好像金色的海洋。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香气诱人,真想尝上一口啊!

冬天,有时白雪覆盖了大地。我们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河面上结了薄薄的一层冰。家里的罐子里的水上也结了薄薄的冰。我把它拿出来,冰块就像个圆盘子,摸起来凉凉的。我们在家里围着火炉,等着春天来到。

我爱我的家乡,那里四季分明,各个季节也有各个季节的特色,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过年风俗200字作文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非常开心,因为今天是春节,大年初一,我和爸爸买来羊年的春联贴起来了,红红火火的。

贴完以后,我要求爸爸给我买一些鞭炮,晚上可以玩。爸爸答应了,过了一会儿,就给我买鞭炮去了。

到了中午,我吃完饭,我们全家打算去买零食,我非常开心。我们打算去欧尚。来到欧尚门口,我们停下了车,进到里面,拿起购物车就走。我左看看右看看,没有哪样是我喜欢的。

过了不久,我们终于买好了一大堆零食,好像都吃不完似的。

回到家,天就黑了,我奶奶早已烧好了饭等我们了。

吃完饭,我就去放鞭炮了,鞭炮五彩缤纷,好漂亮啊!

这只是春节的一天,后面还有更加精彩的,但是就先讲这大年初一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