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青春日记观后感(精选20篇)

导语:随时持续警觉心,做事要独立,合乎逻辑,合乎自我良心。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青春日记观后感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5485

作文

445

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2327 字

+ 加入清单

下午刷微博的时候看到有人吹《驴得水》,晚上回来立马在网上找来看了一下。

不得不说,确实牛逼。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电影了。近几年的国产喜剧电影,要么刻意装逼,要么难看得要死,却整天发牢骚,说没人懂得欣赏,要么全程穿梗,搞得情节支离破碎,甚至逻辑都难以自恰。《驴得水》却能将可看性和深度结合得很好,全程没有故装深沉,偶尔的插科打诨,也是那么自然而然。

如果对情节感兴趣,建议大家自己去看,毕竟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我只是想在这里分享几点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

首先,戏剧性。我们花2个小时去电影院或者在家里,安安静静地欣赏完一个故事,为的是什么?我想绝不会是为了看一日三餐,菜米油盐来着,我们渴望看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遇不到的故事,体验那不同寻常的经历。一个好的故事,必不脱一个奇字,比如灰姑凉嫁给王子,底层少年遇到种.种奇遇最终成为武侠高手,等等。一个离奇曲折的故事,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生活的平淡,还有无奈、无力。可以说,一个故事的生命力和张力,都在这个奇字上了。

在这一点上,这个故事可以说足够离奇了:一个英语老师竟然是一头驴,不对,是一个铁匠。为了掩盖这个谎言,众人不得不撒更多的谎言,故事,就这样被这个谎言带着走。在面对谎言的时候,在真诚和利益的拷问下,每个角色都现出了自己最真实的人性。

其次,真实性。如果一味猎奇,失去了真实性,那么就不会让人产生代入感,故事将不再是故事,电影也不再是电影,而成了一长串瑰丽的幻灯片了。这里的真实就是逻辑自恰的意思,不是说一定要和现实世界一样。比如我看《长城》,就觉得很难受,完全没办法融入故事的情境中,整个故事的逻辑性一塌糊涂。比如让女兵站在城墙外吊着圆环跳下去与异兽战斗这个设定,让我非常难受,这导演白痴啊,城墙的作用是什么,你跳下城墙与敌人战斗,那要这城墙何用?《驴得水》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就是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难以接受。

铁匠一出场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后面他会成为逆转局势的正面人物,努力读书,最后成为接班孙校长梦想的旗手。没想到,铁匠,他还是铁匠。周铁男,我以为他会强项到底,没想到在子弹的威胁下,他也会认怂,不仅认怂,直接变成软骨头了。不对,应该说我没想到编剧敢这么写,因为其实周的反应才是一个正常人的,在那种情境下的人物应该有的反应。导演只是遵从了真实,但这个真实却是那么地震撼,一点都不平淡。我承认,如果我在那种情境下,我也会认怂的,这才是最真实的人性。只是我们都很难承认,我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勇敢的英雄可以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反转剧情,很多故事就是这么写的,但导演没有这么干,这又是一“奇”。其他各个人物,他们的所有行为,虽然看起来让人难受,但他们都严格遵守着自己的设定,丝毫没有逾距,这就是讲故事的时候需要的克制,很多导演和作者都没有这个品质,想一股脑往作品里拉好东西,结果反而破坏了作品的一致性。

电影的最后,陆一曼用捡到的那把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虽然很伤心,但我仍能接受,因为我知道,这就是她的命运。不是死,就是疯,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她在自己短暂的清醒时刻,用一种不那么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可能是导演最后的仁慈吧。

解释一下为什么说陆一曼只有死和疯两条路可走。因为人物设定,或者说,如果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么这就是她的真实归宿。如果说,贯穿这个故事的引线是驴得水是英语老师这个谎言,通过这个谎言推动着整个故事的进展。那么,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则是制造波澜的力量。这个冲突,在陆一曼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陆在城里的事情故事里并没有交代,但我推测可能是这样的:陆在城里遭到了无法言说的侵害,她无法承接这巨大的羞耻感,所以只能合理化侵害,把自己变成一个荡妇,否则她无法活下去。这种合理化,就像在说,看吧,不是你侵害我,而是老娘在睡你。后来,可能在城里实在混不下去了,她投奔了孙校长。所以,来到三民小学的陆一曼,其实是带着荡妇的面具来的,这个面具对她来说,是一个保护层。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裴魁山向她求婚的时候,她果断地拒绝了。来到小学后,从电影一开头可以看出,她活得还是很自在的,至少表面上如此。但是,当她尊敬的孙校长剪掉了她美丽的波浪长发后,她从镜子中看到了血淋淋的自己,那个被隐藏的自己。

是的,头发可以再长出来,但是,这个情境,肯定唤醒了被她小心翼翼地掩藏着的伤痛体验。被侵害,但是无力反抗的伤痛体验,意识的容器无法容纳这巨大的冲突,为了保护自己,只能让自己疯掉,隔绝意识,从而也隔绝了这些痛苦的感受。影片的最后几次插入了她想象着校服已经做好,几位老师和孙校长一起照相的温馨画面,这是想象,可惜现实并没有这么美好。当她看到掉到地上的那把枪的时候,她的意识突然那么一丝的清明,原来,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

当她拿起地上的那把枪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把在场的所有坏蛋都给崩了。但她没有,要是这样做的话,她就不是陆一曼了,也不会来到这个地方了,她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亲爱的朋友呵,当你手中有一把枪,请把它指向你的敌人,千万不要指向自己的大好头颅啊。

整个电影看下来,没感觉导演在批评谁,或者揭露谁,他只是在呈现。他好像在说,看,事实就是这样。每个人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都选择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你能说想改变自己现状的铜匠是错的吗?你能说为了理想委屈求全的孙校长是错的吗?你能说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屈服的周铁男是错的吗?你能说完全臣服于现实的裴魁山是错的吗?不能,你不能。每个人都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而当你看到了自己的时候,你就会体验到那种我们笼统地叫感动的情绪。这时候,这部电影便有活了过来。

做了选择的人,命运亦为他们准备好了相应的归宿。没有谁是谁非,这只是生活本来的样子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帝企鹅日记》是一套2005年的法国生态纪录片,由洛积·昆彻执导及编剧,内容描绘处于南极洲的皇帝企鹅每年为了生存和繁衍而进行的艰苦旅程。

帝企鹅们离开了海洋,来到了遥远的冰天雪地的奥摩克,在冰面上产蛋,企鹅妈妈在企鹅蛋刚产出不久,便不得不离开,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寻找食物。离别前,它们小心翼翼地把蛋轻轻的传给父亲,一摇一摆、一步一步地走向海洋,因为只有爸爸温暖的臂膀才有能力保护孩子度过漫长的寒冬。企鹅爸爸把蛋夹在双脚上,用皮毛给蛋取暖,一动也不能动,因为只要一不小心把蛋掉在冰上,蛋里的小生命就会消失。在企鹅爸爸的精心呵护下,小企鹅终于破壳诞生了,它们全身光溜溜的,又冷又饿。企鹅爸爸用自己宽厚的身体守护小企鹅,尽管自己也好久没吃东西了,可它们却把仅剩的一点食物留给了企鹅宝宝。企鹅妈妈昼夜不停的前进着,来到了日盼夜盼的海洋。它们捕捉了很多小鱼,一点点地储存起来。但是事情并不是这样一帆风顺的,它们的行动惊醒了海豹,它张开血盆大口,向企鹅妈妈扑去,有的妈妈不幸被吃了。更多的企鹅妈妈牵挂着孩子,离开温暖的海洋,焦急往回走。又冷又饿的爸爸和宝宝终于等到了妈妈带来的食物。妈妈回来不久,父亲又要出发长征了。企鹅宝宝们渐渐的长大了,这些新生命有了一个大的突破!可是暴风雪来临了,企鹅妈妈保护着宝宝免受冻僵。小企鹅羽翼渐丰了,妈妈不允许它们再回它们肚子下的羽毛里取暖了。经过磨练,小企鹅该自立了!他们的羽毛由灰色变成了和爸爸妈妈一样黑白相间的颜色了,就像穿了一件燕尾服一般英姿飒爽。它们矫健地跃入海洋,快活地自由自在地游动。看到这里,我很感动,不禁热泪盈眶。

正是因为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的爱,才使小企鹅活了下来并健壮的成长。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微不至的。我的爸爸妈妈也是如此。有一次,妈妈回来的时候我就觉得她脸色不太好,问清原因后,才知道那天妈妈身体很不舒服,工作量又比较大,回来时已经疲惫不堪了。可她依然拖着疲惫的身子去菜场买菜,我看见她做饭时还捂着肚子,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落,我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爸爸总让我一个人乘车去舅舅家,当时我很不开心,可现在想想,爸爸是为了我更好的成长。这就象企鹅妈妈把小企鹅从自己身边推开,让他自立一样。

生活中的爱也是不可缺少的,汶川大地震时,我们全家人都牵挂着灾区人民,一起捐款捐物,希望他们能早日重建家园;我还给他们写了信,希望那些失去爸爸妈妈的灾区孩子的心灵恢复。

只要有爱,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企鹅们也可以勇敢地生存;只要有爱,我们的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电影《狙击手》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战场是物质的较量,更是意志的较量。战争的血腥杀戮和剧烈破坏,极大地冲击人们的战争意志,使人心存狐疑和幻想,就连很多战争有名的将领也难免会出现意志消退的情况。然而,抗美援朝战争却不是这样。中国政府一旦做出参战的战略决策,展示的便是钢铁般的战争意志。

铁的意志,就是有敢打的信心。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伟人客观分析美国在军事上的长处和短处,即“一长三短”: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三个弱点,一是战线太长,二是运输路线太远,三是战斗意志不强。针对核讹诈,伟人指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

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美国那点原子 弹,消灭不了中国人。即使美国的原

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毁了,对于太阳系来说,还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对整个宇宙说来,也算不了什么。”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支撑着战争全局。

其次,是有真打的决心。在7月,美国作出介入朝鲜内战的姿态以后,伟人即做出军事部署,集结5个军25万人组建成东北边防军,尔后又将两个兵团调到津浦、陇海两线以策应东北,同时制定了大城市防空计划,并转移了东北南部部分工业设施和战略物资。从战争部署到实际参战也就一步之遥。一旦参战,即将一切聚焦于赢得战争胜利这一根本问题上。首次参战就投入4个军及3个炮师,对敌当头棒喝;在7个月时间里,连续发起5次战略性战役,将“联合国

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毙伤俘敌23万余人,为整个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而这个基础,是建立在美国误以为中国不会参战,而中国几乎倾全国之力上的。

同时,也作了最坏的打算。在国内困难重重、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出兵参战,中国政府做了最坏的准备。“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伟人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便认真地分析,既然中国

军队在朝鲜境内和美国

军队打起来,就要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就要准备美国至少可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其海军攻击沿海地带;最不利情况是中国

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国

军队,两军相持成为僵局,而美国又已和中国公开进入战争状态,使中国现在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归于破坏,并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一部分人民的不满。同时,伟人也充分认识到苏联支持的有限性,做好了得不到苏联援助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帝企鹅日记》是一部感人、好玩、惊险的电影,其内容是这样的:一大群帝企鹅排着长长的队伍来到了它们新的家园,而这漫长的路也害死了不少体力不足的帝企鹅。到了新家园,它们开始配对、跳结婚舞、在一起生活、产蛋……生过蛋后,对于年青的帝企鹅夫妇也是一种危险,因为不懂这些的母帝企鹅会因为嫌累,把蛋踢给公帝企鹅。而公帝企鹅一旦没接住,那蛋就会一条裂缝,并且裂缝会结冰,那小帝企鹅也会死去……冬天来了,企鹅妈妈们将蛋交给爸爸们后,又去海底找食物,等三个月后再回去喂养小帝企鹅,可却碰到了天敌-海豹,于是逃命的时刻又开始了……企鹅爸爸们有的死了,有的筋疲力尽,正当他们绝望之时,母帝企鹅们回来了,她们代替了爸爸们。可是危险又降临了,自己孩子死了的母帝企鹅竟然抢夺别人的孩子;大鸟飞来叼走小帝企鹅……经过磨难,一些幸存的小帝企鹅也长大了。

令人觉得好玩的是小帝企鹅用奶声奶气的声音说的一些话:“让一让,让一让,让一让我嘛!”、“我还以为它们要压死我呢!谢谢你救了我,你的皮毛多暖和呀!让我在你怀里吧!”

令人觉得惊险的则是遇到海豹就逃跑、抢夺别人的孩子、大鸟叼小帝企鹅等片段。

令人感动的是企鹅妈妈和企鹅爸爸一年只能见几次面,而且全是为了孩子,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为了我花的心血

:我家没有打印机,老师要我们查资料时妈妈就上网找资料,然后仔仔细细地抄写下来;我碰到不会的奥数题时,爸爸便手把手的教我……你看做父母亲是多么伟大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看了《帝企鹅日记》。

这部记录片一共两部,第一部主要是讲在南极有群帝企鹅,它们不怕严寒,为了自己下代子孙,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低温产卵。一次虽然只下一枚,可难度都很大,必须用羽毛让蛋保持温热,它们还要交换孵蛋,这样另一只才可以去捕食。在交换过程中帝企鹅还不能让蛋长时间接触冰面,由于帝企鹅太肥大,交换孵蛋过程也是很麻烦的,当企鹅崽子破壳后,还要轮流给企鹅宝宝送吃的,这是多么不容易。

那些帝企鹅一生经历的事几乎一样,它们是群体生存,无论什么事都跟随群体,正是因为这样,当暴雪来时,它们都一只挨着一只,这样才能保正体温不流失。帝企鹅虽然有一身厚羽毛和肥肉可以抗寒,但最重要的还是靠集体,如果独自一只企鹅抗寒能力再强,也无法抗住零下四十度的低温,所以,集体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帝企鹅日记》第二部则讲述了企鹅宝宝成长的过程,企鹅宝宝是在离海边几十公里地方出生的,而小企鹅又不能行走,只能靠企鹅父母不停去海边给小企鹅找吃的。帝企业鹅走路很缓慢,过很久才可以到海边,它们为了小企鹅可以建康地成长,整个哺育过程多辛苦哇!

帝企鹅们真是又团结又慈爱呀!它们为了孩子真是付出了一切。

有团结精神的可不仅是帝企鹅,像非洲的那些鬣狗,它们捕捉大型动物全靠团结,它们可以捕食半吨重的非洲水牛。水牛的也是群体生活的,可它们一旦发现鬣狗就只顾自己,各跑各的,总有一只跑不掉的被捉住,如果水牛团结起来,那些鬣狗一对一根本打不过。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这就是一加一要大于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青春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

全文共 2036 字

+ 加入清单

不可否认的是,《高考1977》拍得还是比较成功,无论对那个时代熟悉与否,影片中那群大龄青年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命运的抗争精神还是会让我们动容,而导演也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来个放肆的煽情,来博取观众的眼泪。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高考1977》没有太多的假大空,虽然这部影片在左右观众情绪的手法方面还略显平庸,但能够使用娱乐片的手法来传达思想,却是近年来主旋律越来越追求的一个方面,这个变化是可喜的。

如果《高考1977》仅仅是表达一群人的高考故事,那么这部影片目前为止已经相当不错,但问题是《高考1977》所承载的内容永不止这些。如果说将这部影片作为表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一个重大事件的电影,《高考1977》则显得过于单薄,换句话说,就是做得还不够。虽然影片设置了一个农场并将诸多不同命运的人堆积到一起,但也没有使得后辈能对那段历史有更多的认识。《高考1977》故事讲得固然好看,却忽略了故事背景的深度刻画,而使得影片似乎纯粹为了父辈们怀旧而摄,而其本该承载着讲述历史、承启的功能却被无形的淡化了。

如果《高考1977》放在一个有史诗感导演的手里,那么高考恢复这个题材则会作为一个引子,并将当时高考恢复前后的历史事件以一种波澜壮阔的手法来表现出来。如果真能这样,那么“高考”这个元素则不是我们现在在影片中所看到的那样更像一个改革浪潮中的个体时间一般。然而事实上,1977年的高考恢复本身就承载着诸多政治意义,这个事件是无法脱离其前后历史而单独看待的,而其恢复高考前后所带来的阵痛也是这部影片所刻意规避的。

对于1977年参加高考的那群青年来说,文革是个永远无法抹去的痛苦回忆,而文革的“附属品”——知青下乡——这个事件,对于那一代人来说,是个回忆,却也是刻骨的辛酸。因此文革、知青以及高考,这三个元素对于那个年代的青年来说,是紧紧相扣所无法分开的。但是由于“文革”题材的敏感性,使《高考1977》放弃了将这场浩劫开始和结束作为故事的一个大铺垫,而仅仅是通过一个老师和一个知青这样两个符号性的人物来完成对这场灾难的控诉。但仅仅是这样,这两个人物在很多时间还是游离于“文革”这个元素之外。对于高考前的这场阵痛,影片连点到即止都未曾做到——当然,换了任何一个中国导演都会如此,这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因此,影片中高考恢复这个历史事件在影片中最后所呈现的效果是煽情有余而震撼不足。虽然《高考1977》从故事层面上来看,着实是一部比较好看的主旋律片,但由于对阵痛的规避,让这部影片只能成为纪念高考恢复这个历史事件的一部“准中国教科书”式的影片,这部电影或许会出现在某些官方的材料上,但决然无法成为一部经典。我们反对过多的伤痕文学,但这次高考恢复满身本就是带着伤痕,而这些伤痕恰恰是我们所不应该忘却的,这种直达内心的伤痕远比影片中的鲜血要来的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无法奢望能够在影片中看到一个以大环境为背景的历史再现。影片将故事设定在黑龙江的一个偏远农场,这是一个非常取巧的设计。这从一定意义上照顾了“知青下乡”这个题材并对“文革”有所提及(虽然这并不是影片所要表现的“重点伤痕”),也将这个大事件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以方便用几个符号性的人物在不到两个小时的片长里展开矛盾——这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性手法。这从一定意义上让观众更容易理解角色,并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很容易把自己同影片中的某个角色联系起来,换句话说,这可以在短时间内让观众建立起对这部影片的认同感,还不会因此而触及某些高压线,这会很容易让影片获得好评,所以说这是取巧的。然而,观众的短期共鸣毕竟是带着一丝冲动性,或者是这种共鸣是建立在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角色身上,而不是建立在对这部电影整体的认可之上,因此这种取巧的方式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除了上面所说的使得影片缺乏力度之外,还使影片沦为一部纯粹的有诸多象征意义的群像影片。

而同时,当人物众多,而每个人物都有承载着象征意义的时候,一部不到两个钟头的影片确实无法做到每个人物有血有肉,这就必然使影片要用一些刻意的泪水来达到煽情效果,以加深观众对影片的认同感——而事实上,影片也确实是感动了不少人,但这种感动不是建立在人物本身,也不是建立在高考恢复这个大环境下,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刻意制造的剧情和影片技术方面(如摄影、剪辑、音乐)的补充而达到的,影片最后那众人追赶火车的那段则是这种手法的最直接表现,虽然这个桥段有着太多值得怀疑的地方,但观众还是会在那一刻感动,甚至流泪。影片回避了最直接的伤痕,而用一些和当时历史环境没有太多关系的小伤痕(如被喇叭砸死,赶考差点迟到)来打动观众,这种脱离了历史背景的刻意煽情多少有点太过矫情之嫌。在现在的这种大环境下,我可以理解这种拍摄手法,但并不表示我认同。

对于《高考1977》,我可以觉得欣慰,因为这部影片确实挺好看,但是我同时也觉得遗憾,如果不是如此谨慎地避重就轻,这个电影本可以拍得比现在要更好的多,也更深刻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星空日记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星空日记》,这是一部感人的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位男生从小到大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摘星星。你一定会觉得很不切实际,但天文系的教授却说:“梦,才是最真实的现实。”

小时候,这位男生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理想——摘星星,结果被老师骂了一顿,还被同学们嘲笑。下课同学们让他站在高处当星星让同学们来摘,他们无情地嘲笑他,父亲更是不理解她,这使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可他却并没有放弃梦想,每天会在天文系教室旁听课,会做一些笔记。正当他要放弃梦想的时候,教授对他说:“每个人都是被别人嘲笑才来到这里的。”

毕业后,他去找工作,可却被人嘲笑说:“醒醒吧!”他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却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我是多么佩服他的这种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事情,是多么惭愧。小时候,我看见只比我大两岁的姐姐学会骑自行车了,我就想去学。我骑自行车时总是摔跤,疼得我哇哇大哭。我骑一下摔一下,被一个路过的小朋友看见了说,“哈哈!这人真笨,我都会骑。”我失望地离开了,至今我还没学会骑自行车。想想我只是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就放弃了,那别人经历这么多的挫折我算什么呢?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它告诉我们人应该为梦想而奋斗,不怕别人嘲笑,一直坚持。这就是一种精神,不能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放弃,做事一定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女仆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先不说本片女主目的为何,总之女主在片中一直保持一颗高贵的心,其中体现女主高贵的细节很多,值得广大女同胞学习利用之。本片引伸含义讲述四类男人,一类忘记不了过怀旧的男人_老头,一类妻管炎懦夫_儿子,一类混蛋流氓无恶不作者_马夫,一类心地善良真心对待却又喜新厌旧者_退伍军人,其中女主就纠缠其中。不难看出四类人的生活作风问题,第一类胆子够大,身处高层一开始就申请摸女主腿,得到肯定后就暴露面目,但是你要主动找他时他却装作没有啥事一样。第二类处于中层胆子一般,所以只能偷摸,得到呵斥不敢妄为。即使被压榨也忍气吞声。第三类底层,私有问题不能通过光明手段,只能通过黑暗手段获得满足,女主上床了都不敢与其睡觉,还要得到口头承诺才敢做,其实这三类人分别代表了社会不同层次人的处事态度,当然了第四类人光明正大,也没有偷摸也没有调情,直接说明来意,这类人用军人代替,也就是代表正义一派吧!其实这几类人受现实环境才导致如此的,也就是说分圈内跟圈外。首先出了退伍军人外其他都是圈内人,由于女仆主要是伺候老先生的,所以老先生就是高层,儿子就是中间层,马夫之类自然最底层,但是马夫下面又分了层次,因为马夫在老爷家做了15年资历深厚所以他可以欺负其他仆人,包括新来的,还蹂躏小女孩。当然敢强奸杀死,并且此人为主人服务了十几年,受尽压榨使得他越来越残酷无情,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同情心。当然那些被他欺负的女仆更没地位了。但是退伍军人属于圈外人,在他眼里,女主就是个美丽的女人,他们的阶级是平等的。

再说表面含义,女主身为女仆却高傲不低贱,虽然被女主人贬低扭曲,却依旧无视,虽然被纵男人玩弄却始终没让男人得逞。其实女主虽然是女仆却保持了人格上的高贵,比片中任何一个女人都要高贵,最终嫁给了真心要娶她为老婆的男人。其实开始她是觉得老头子是喜欢她的,谁知道老头子死了,所以她就想一走了之,片中纵男人谁对女仆真心不难看出只有那位邻居,因为只有他愿意娶她,其他男人不过是利用她而已。一个女人要想保持人格上的高贵首先就要对得起自己,即使身为女仆也不能受人玩弄摆布,另一个女仆就低贱让男主在鸡窝里被干了!狠明显的对比出女主的尊贵高傲,很多人问女主到底想要什么,女主最想要的是人们对她的尊敬,不是下流偷摸耍流氓!所以她特别看不惯强奸之类的事情,因为是对女性的侮辱!所以非要抓到凶手才能解恨!主要也是她特别烦那个坏男人!其实女主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高傲,因为她人格高贵,值得人佩服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青春日记作文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的少年,一拈花,一微笑;一触冰,一缕愁。

走在花季雨季的我们,笑过,哭过,张狂过,迷茫过,奋斗过,堕落过。

在我的回忆之中,有放不下的纯真友情,有一辈子感恩的父母亲人,有终生难忘的辛勤恩师。

转眼之间,我又度过了初中这繁华的三年。记忆之中的初中三年以来,我与我的同学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我们快乐的欢笑声将永远留于我的耳旁,我们快乐的语言将永远记录在我的日记本上,我们快乐的的笑脸将永远保存于我的脑海之中。短短三年来,我们团结着,竞争着,当面对着一张张象征分别的同学录,心中的愁绪如缕如烟,挥不去,吹不散。只愿我们大家记住今天的欢声笑语,今天的清风和煦,千万别让时间冲淡思念的酒,别让距离拉开友谊的手,毕业了,让我们一起牵手走过……

青春的我,就像一只小船儿,没有方向迷茫地前行。是您呵!我敬爱的老师们!当我失败的时候,是你们鼓起我前进的风帆,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当我成功的时候,是你们和我分享成就和喜悦,让我对下一次的挑战充满信心;当我犯错误的时候,你们就是我的清醒剂,让我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在我的青春日记当中,已经记录下了你们对我的谆谆教诲和你们为我付出的一切一切。

父母对我的爱不会变,我也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平凡的爱,伟大的爱,只能沉浸在这特殊的爱当中,尽情享受,尽情欢笑,让你们看到我快乐,我想这样,你们也就快乐,这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最伟大的爱,最坚定的爱!我含泪微笑着说“谢谢”。

明天,明天会是怎么样?告别了初中的生活,告别了自己的母校,心中难免会有很多的不舍和少许的悲感。明天会下雨吗?会是一个多长时间的雨季?花儿又是在什么时候开放?

这一本青春日记记录了许许多多的事物,可是这本日记还没有写满,还有空白,需要我记下以后日子的一点一滴。

又要面临一个分别……

成长,是无数离别构成的相遇,但我很欣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留下了一本绚丽多彩的青春日记。以后的日子,我将时常翻开它,慢慢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青春初心主题团课观后感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昨日,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95周年,由共青团烟台市委主办“青春初心”烟台市各界青年喜迎党的十九大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九十五周年主题团课在烟台电视台演播大厅圆满举办,市委副书记王继东出席活动。历届老团干、优秀青年典型、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青少年工作者、普通青年代表等近800人参加了团课。

主题团课在孙女与爷爷《回望初心》的情景对话中拉开了帷幕。本次团课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道路回望、信念力量、学习践行。来自烟台市青少年宫、烟台市星海艺术学校、烟台职业学院、烟台市莱山区音乐家协会合唱团、烟台边防检查站、烟台艺术学校、烟台工贸技师学院等近20个单位部门的近200名演员,以朗诵、歌唱等形式,先后演出了各类文艺节目,节目特色鲜明、催人奋进,为广大青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团课。

青少年工作者老前辈、老模范以及优秀烟台青年典型代表孙佑杰等先后登台,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分享自己的青春感悟,号召广大青年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努力成就事业梦想,实现人生价值。期盼烟台广大青少年搏击风雨、努力成才,为烟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为自己是一名烟台青年而骄傲,为烟台青年点赞。

团课结束后,各界青年纷纷表示将以优秀典型、先进楷模为榜样,找准原点,不忘初心,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为烟台率先走在前列、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成功城市贡献青春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拉贝日记》2113这部中德合拍的5261电影来说,我认为它会4102是一部能够被大多数中1653国观众认可的电影。虽然从严格的角度来说,《拉贝日记》应该算是一部德国电影,但它所涉及的“南京大屠杀”这个背景,也给它打上了不可抹去的中国烙印。这样一部从异族角度来观察和反思“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能够在两个国家——而这两个国家在二战中分属不同阵营——都得到认可,它的态度和历史观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德国作为纳粹主义的发源地,战后对纳粹主义的反省和清算是极其彻底的,连起源于旧普鲁士军队的正步操都因为曾经被纳粹党卫军和德国纳粹军队所采用,而在战后被认为是纳粹德国的象征予以摒弃,法律禁止任何人做纳粹德国的正步走和行纳粹敬礼。而正是这种坚决而彻底的态度,为德国赢得了反思战争和历史的权利。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拉贝日记》的主人公约翰·拉贝先生,即使他曾经是一个纳粹党徒,即使他曾凭借身戴纳粹标志而保护了难民,这些历史细节的出现也不会让中国观众感到反感。因为这是一个有资格去面对历史的国家,而这部电影也可以摆脱历史的纠缠去直面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约翰·拉贝经常被媒体称为“中国的辛德勒”,我想二人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当面对巨大的“不义”时,即使身为一个普通人,即使身为一个纳粹党徒,也能够有勇气站出来去维护内心的底线,并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人性逐渐得以升华,最后成为一个“义人”。这种人性中偶尔绽放的光辉,在一片黑暗中尤其显得珍贵,因此更值得我们去追逐。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我想这种黑暗中的一丝微弱光明,是能够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在内心深处引起共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青春期女生讲座观后感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王泽萍)

今天中午我们举行了一个关于“青春期”的讲座。我们早早来的等在讲座开始。当我们看到讲座主题时有的同学害羞的低下了头,有的不禁笑了起来,有的同学满头疑惑什么是青春期?

庞老师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青春期?青春期是我们人体由儿童生长发育成成年人的过渡期,这一时期人体的形态、某些器官的结构功能都有显著的变化。

青春早期一般为9-12岁,青春中期一般为13-16岁,而青春晚期为复习6-18岁。11到18周岁都成为青春期。,女孩儿一般会提前1-2岁。

大多数女孩子来月经,一般是12-14岁,平均28天。每次持续3-5天,出血量为50ml。对女孩儿来说生理卫生和健康保健是很重要,来月经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保持清洁,月经期不盆浴,不游泳。二,月经期用品干净专用。三,注意不吃冷辣食物。

在青春期时,1。我们的身体外形变化及身高迅速增。2。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加强3。声音慢慢变细

接着老师讲了,女生自护的应急保护:1。及时呼救。2。巧妙周旋。3。勇于抗争。4。保存证据。然后老师又讲了女生自我保护。1。提高警惕性。2。不要一个人或少数几个女同学到公园河边树木,等偏僻的地方去看书,或者功课。3。不要一个人或者两个女同学搭便车。4。不要一个人或者两个女同学去酒吧。5。不要一个人离家出走。6。不贪图小便宜。7。穿着不要太暴露。8。不要跟坏人走。

今天的讲座让收获了许多。让我明白了许多,成长了的一大步,青春充满快乐,让我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青春。我们要自爱、自信、自尊、自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青春爱情电影《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全文共 2090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七月与安生》改编自华语青春文学鼻祖庆山(安妮宝贝)的同名成名小说,讲述了 “安生”和“七月”这两个女孩从13岁相识开始,羁绊十几年的成长故事。

当叛逆洒脱的“安生”遇上乖巧淑女的“七月”,她们一拍即合,一同成长,分享彼此心事,喜欢上同一个男生,也因为“爱”与“让”而分开。她们怨过、恨过、撕扯过,也为“我恨过你,但我也只有你”的羁绊修复友情,最终直面真心,大胆追寻自己的青春梦想。

作为第一部登上大银幕的安妮宝贝作品,电影《七月与安生》在原著只有21页文字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加法, 力图让人物更立体,故事情节更丰满,并设计了全新的结局,更贴近当下的价值观。

在前几轮的媒体和观众场放映中,这些全新的设计不仅让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惊讶“意料之外的感动”,也让原著粉丝分外满意,称赞影片“保有安妮宝贝的风格,同时又充分扩充了一个丰满的故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七月与安生》还获得了原著小说作者安妮宝贝的赞赏。她在看片后“心生感动”,对电影团队说:“其实我的作品还挺难改编成电影剧本的。没想到你们拍的那么好。”

安妮宝贝还破例在微博两次撰文,大力推荐电影《七月与安生》。其中一条,她如此写道:“是十八年前写下的早期故事,也是曾经动荡与对抗的一段人生。觉得制作诚恳、演得认真。谢谢所有人的因缘聚合,这第一部成型的由作品改编的电影是很好的缘起。正式放映时会去影院重看一次。”

看点二:

演技爆发! 周冬雨马思纯获赞周迅林嘉欣接班人

电影《七月与安生》是周冬雨和马思纯的首次银幕合作,也是两人和陈可辛导演的第一次合作。

在《七月与安生》开拍时,有网友曾对选定周冬雨、马思纯担任女主角表示“意外”——在银幕上素来安静的周冬雨如何演出“安生”的叛逆活泼?而以叛逆活泼的“黎吧啦”(《左耳》)一角走红的马思纯,似乎很难想象出她安静乖巧的样子。

但口碑证明,陈可辛导演的选角不仅精准、老辣,还挖掘出周冬雨、马思纯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在导演曾国祥细致入微的调教下,周冬雨和马思纯贡献了入行以来的最强演出, 演技大爆发——周冬雨饰演的“安生”粉黛变浓妆,抽烟喝酒摔吉他,嗨歌、流浪、睡天桥,一样不落;马思纯饰演的“七月”乖巧淑女,努力过上父母期待的稳定生活,却“一言不合就扒衣”,羞涩告白、热辣激吻轮番上场。

《七月与安生》几轮试映,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影评人不约而同的惊叹两位女演员的“影后之路“通过此片豁然开朗。

比如周冬雨,“没想到,她有年轻时周迅的那种灵气,更古灵精怪,有超出常规的美丽”;而马思纯“无疑是林嘉欣的接班人”,“安静七月骨子里对自由的渴望被马思纯拿捏地恰到好处。那种由内而外、看似平静实际汹涌的爆发力让人想起《百日告别》的林嘉欣”。2015年,林嘉欣正是凭借《百日告别》摘得了金马奖影后。

还有观众风趣评价《七月与安生》说:“周冬雨像周迅,马思纯像林嘉欣,男主角(李程彬)简直就是年轻版的彭于晏。一部电影,双卡司享受,不可错过。”

看点三:

细腻感人!最强IP改编贡献“最懂女生的电影“

《七月与安生》中,“安生”和“七月”一起吃饭、一起购物、一起洗澡、一起躺在床上互诉心事。她们会比较彼此的胸围大小,会讨论同一个男生,甚至喜欢上同一个男生,青春激荡。不过,电影主题突破了以往青春题材国产片“为爱撕逼”、“婆媳之争”甚至“歌颂尊严扫地死缠烂打的爱情圆满”等不痛不痒、无病呻咛的狗血套路,真正将着眼点放在两个女生在成长过程中纯粹通透的情感之上——“安生”和“七月”之间,剪不断,理还乱,却肝胆相照。

不少女观众看过电影后,感慨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闺蜜,“我们小时候也比过胸”、“我们也曾一起洗澡“等等久违的青春回忆翻涌心头,称赞《七月与安生》的情感塑造细腻走心,贡献近年来“最懂女生的华语电影”——“每一个女孩,无论她外表多么七月,内心都住着一个安生”,“曾国祥把女生的小心思拍得太好了”……

就连对安妮宝贝作品表示陌生、茫然的男性观众也被《七月与安生》里细腻感人的情感打动,称赞说:“作为一个纯爷们儿,居然觉得很好看。”

还有评论写道,电影《七月与安生》延续了安妮宝贝作品隐藏极深的真情,也是属于80、90后的一种普遍的、被忽视的隐匿情感——在青春期,我们对不同人生体验的向往,对友情的渴望。我们时常幻想过这样一种陪伴,既是情人,又是知己,既是一面相反的镜子,也是自身生命的延续。我们一方面希望像七月那样拥有爱和幸福,另一方面也偷偷向往安生那种颠沛流离放逐自我的生活。所有隐秘的渴望,都在《七月与安生》这部电影里得到具象化。

尤其难得的是,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老师在看过电影《七月与安生》后撰文,怒赞推荐本片“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欣慰表示:“中国的写实主义电影也到了可以看的水准了,而且已经相当好看了。”

李银河在这篇名为《中国的电影真的能看了》的《七月与安生》的观后感中写道:“我相信,人们绝对需要现实主义的影片,需要看到那些自己可能经历到的事,自己在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人,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故事,看到那些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在我看来,《七月与安生》就是这样一部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影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青春在战疫中绽放观后感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以来,我们看到了无数个“逆行者”,她们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英勇奋战的样子,深深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让人难以忘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个在岗位上努力的人,向世界彰显着新时代中国人风貌以及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模样。

你不眠不休、顽强拼搏的样子,演绎了中国人的坚韧和倔强。“火神山”“雷神山”式“中国速度”让世界惊叹,而“基建狂魔”的背后只不过是一群满怀热忱的年轻人不眠不休,在抗击疫情的战线上拼命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32岁的你在接到援建任务后,第一时间来到雷神山负责物资协调、后勤管理,一天几百个电话,因为现场机器轰鸣,一直在沙哑地喊话;妻子即将临产的你第一时间赶到工地,并给孩子起名叫“媛涵”,要和孩子一起分享这份“援建武汉”的光荣;25岁的你在“封村”的情况下,经过400多公里穿越,终于站在了雷神山援建项目现场。你们的故事只是雷神山医院建设者们的缩影。这,就是中国人的坚韧和倔强。

你噙泪坚守、全力以赴的样子,诠释了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四川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胜利村工作的你,是家里的独生女,父亲身患鼻癌晚期,面对形势严峻的疫情,你听从“防控疫情,别把农村漏了”的号召,噙泪坚守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没能陪伴父亲度过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为“最前线”守好“大后方”。基层防控是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的关键所在,你就成了落实基层防控的关键力量。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你坚守岗位、走村入户,做好疫情防控的指挥员、宣传员、信息员和服务员,站好每一班岗,做好每一件事,只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最坚实的保障,诠释基层干部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这,就是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

你剃发出征、不计生死的样子,书写了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据报道,湖北武汉某酒店内日前搭起了“临时理发店”,驰援武汉的西安国际中心医院医疗队228名医护人员一起做出决定:集体理发。3位理发师工作了11个半小时,为队员们剪了平头甚至光头,你说,“等我长发飘飘时,再来看看武汉。”面对疫情,你冲锋在前、全力以赴,你剪掉齐腰长发剃成光头只为方便穿防护服,你布满印记、伤痕累累的双手,你那因为长时间戴口罩而压痕深深的面庞……你是女儿,是妈妈,也是一个家庭的支柱;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身躯,在前线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着斗争,用你的双手挽救生命,给群众带来安全感。这,就是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面前,你“逆行”的身影让所有人肃然起敬,你的样子,就是中国人的模样,加油,每一个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青春初心主题团课观后感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5月3日,团市委举办“青春初心”烟台市各界青年喜迎党的十九大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九十五周年主题团课,市委副书记王继东出席活动。

历届老团干、优秀青年典型、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青少年工作者、普通青年代表等近800人参加活动。本次团课分为道路回望、信念力量、学习践行三个篇章,市青少年宫、烟台职业学院等近20个单位先后表演了《少年中国说》等文艺节目,优秀青年典型和青少年工作者模范代表分别讲述奋斗历程、分享青春感悟,号召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努力成就事业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主题团课结束后,各界青年纷纷表示,将以优秀典型、先进楷模为榜样,不忘初心、开拓奋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为推动烟台发展率先走在前列贡献青春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青春日记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怎的,最近我老是失眠,今夜也是如此。我起身坐在书桌前,打开台灯,听着《老榆树之恋》这首曲子,翻开了纸页有些发黄的日记本:“今天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古时,一位哲人让他的弟子们想办法用一年的时间除去一块田里的杂草。他的弟子们都觉得这很容易,就用了很多办法,火烧、连根拔起、用生石灰掩埋……但不久,弟子们发现,田里又长出了野草。他们有些泄气,只好去找老师,老师让他们明年春天再来。第二年春天,这片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麦子,田里的杂草不见了……故事讲完后,老师让我们试着用美德除去心灵中的杂草……”看到这儿,我关上了录音机,那富有动感的旋律停止了,屋里一下子静谧起来。

“用美德除去心灵的杂草”!多么让人心动的语话啊!

当一个人的心里长出了杂草,即使想尽办法暂时除去了,心里也只会是一片空白,而一旦“春风”吹来,杂草又将占据这个人的心灵。用美德除去心灵中的杂草,正如用田里的庄稼除去荒地上的杂草一样,让心灵变得充实与纯美,心灵中的杂草便失去了立足之地。自然就不会再生长出来了,是啊,我们一旦有了缺点和不足,努力改掉它们的确很难,但如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优点来,不就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自己的心灵中逐渐抹去了吗?

此时,我的心仿佛是被纯净水浸透了一样,明净清澈,心浪翻滚处又是一阵阵波澜。

我不再努力让自己入睡,继续翻阅着以前的日记,里面有我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也有我对一些不公平事的愤怒和不满。虽说有些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但许多的往日情怀却留存在我这本小小的青春日记里。

在日记里,我还把许多童话似的梦记下了。我一边翻阅一边感叹:人生是多么精彩,既有欢乐和喜悦,也有痛苦和忧愁,但这些又何尝不都是幸福的感觉呢?让我们大家放飞青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初中生东京奥运会观后感日记800字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2021东京奥运会在世界各国观众的依依不舍中落下了帷幕。

回看这届奥运会,中国的奥运健儿们奋力拼搏,在赛场上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瞬间。

男子61公斤级选手李发彬在举起166公斤的杠铃后,上演了一招“金鸡独立”;“亚洲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了9秒83的好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也成为了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六边形战士”马龙在乒乓球场上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了男乒单打金牌,成为了历史首位蝉联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的运动员。

这些瞬间,令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但是,竞技体育,总会有输赢,会有不顺利。

在乒乓球混双的决赛赛场上,许昕与刘诗雯同日本选手水谷隼,伊藤美诚对抗,双方势均力敌,经过一番鏖战之后,中国3:4不敌日本队,失去了金牌。赛后,刘诗雯泪洒现场,认为她对不起大家,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无独有偶,从前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中国女排也出现了失误。在小组赛中遭遇三连败,无缘东京奥运会淘汰赛,创造了球队参加奥运会的历史最差战绩。小组赛的最后一场,中国女排3:0大胜阿根廷女排,结束了东京奥运会之旅。与此同时,“铁榔头”郎平也结束了她的女排教练生涯。她在采访中也透露,没有想到女排会输得这么彻底。

面对这两次意想不到的失败,中国网友的评论十分温柔,“你们是中国人的骄傲”“结果不重要,不要哭”的句子屡见不鲜。还有不少网友,隔空送上拥抱,安慰失利的运动员们。

中国有句老话,“重在参与”,结果,从来不是最重要的。正像前段时间的高考中,也有不少考生失利,但那也没有关系,过程中努力了就好。赢了,我们凯旋而归;输了,我们接你回家。胜利时鼓掌,失利时拥抱。

路要朝前走,人往未来看。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过好当下,抬头挺胸,脚踏实地地继续往前走。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努力向前,一往无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青春冒险电影《玩命直播》观后感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参与游戏者,要在“Player"和”Watcher"中选择自己的身份。他们敢于完成一系列挑战,每完成一次挑战或者是冒险,都会获得金钱奖励。而“Watcher”则实际上控制者整个游戏进程,他们会不断想出各式各样的挑战。

戏Nerve也不例外,“Player”参与的挑战很快便从简单的亲吻陌生人、公共场所大声歌唱演变成入店行窃、蒙着眼骑摩托以60迈速度跨越市区。

鉴于目前风靡全球的Pokemon Go风潮,基于现实世界的游戏似乎运行的都还不错。Nerve却被称为暗黑版的”Pokemon Go”。

但随着游戏的进行,挑战越来越疯狂。电影Nerve关注了社交媒体对社会带来的改变,让我们去思考当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互联网上的匿名用户,人们单纯的认为自己只是在玩一个游戏而不考虑这样带来后果时会发生什么事情。

Vee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她抱着赌气的态度进入Nerve游戏,却深深被游戏困住,从简单的任务到疯狂的挑战,最终陷入难以逃脱的境地,越发升级的挑战让她甚至面临生命的威胁。

她根本无法退出比赛,银行账户中所有的资金被转移,社交账户被黑。只有继续完成比赛,才有可能摆脱这一切。

Vee和Ian 来到最后的决赛场,周围是带着面具,狂欢的人群,网络直播中的浏览量也迅速增加... ...

网络将世界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人们紧紧地和社交媒体结合在一起,很多热点事件在新闻还没有报道时,便已经在社交媒体上疯传。一张在日本推送的图片,可能在邻居还没看到时便被大洋彼岸的美国人看到。 社交媒体会发起“冰桶挑战”那样的活动还未渐冻症病人筹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绝对有破坏的潜力。Nerve中人们可以通过完成冒险获得金钱,越是刺激的冒险,获得的奖励越多。在出名与金钱的刺激下,肯定会有人愿意一试的,但这种冒险在社交网络的发酵下会迅速异化,电影中描述的情景并非无稽之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青春雷锋观后感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是个好人。

在被人遇到困难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当老人迷路时,他看着老人头上的地址一步一步的送老人回家;当小孩掉到河里的时候,他奋不顾身的跳入河水中去救小孩;当大妈在背着麻袋晕倒时,他摘下头上的五星帽,去取来河水一边喂着她喝水,一边拍打着她帮她叫醒。所以我们说他是乐于助人的。

雷锋是个好人。

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不气馁,也不放弃,嘴边依旧挂着微笑,在半夜时偷偷的努力着。在别人需要他时,他也是积极向上的努力。还记得他曾经说过:“每个人都会有别人需要你的时候,就像一颗钉子总会有机器需要的。”所以我们说他是乐观、积极向上的。

雷锋是个好人。他的生活十分简朴,他的袜子都破了很多的洞,他都舍不得扔,他的袜子都快被补不成靴子了;当他去领军服的时候,为了给军家省钱,只领了一套军服,他的队友都向他学习,也都只拿了一套衣服,所以说雷锋是节俭的人,是一个对自己苛刻的人。

雷锋是个好人,他的好是多方面的,持久的。是他告诉我们要一辈子拥有微笑,是他告诉我们要一辈子积极向上,是他告诉我们要一辈子都坚决不放弃,是他告诉我们一辈子要做个好人``````

学习雷锋的精髓是什么?是一辈子做一个好人。在现在的世界向雷锋一样的人逐渐减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它们的自尊心太强,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但是看完《青春雷锋》这部电影以后,它们也一定会用微笑面对生活,用勇气击破困难,用实力来战胜困难,做一个一辈子的好人。我相信这样的好人永远是社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世界的需要!

雷锋是个好人,我们要学习他永远做个好人。

[青春雷锋观后感作文3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影《狙击手》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涌现了很多为了他人的安全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的英雄。罗盛教也是其中之一,他是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位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

罗盛教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两次把少年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几经周折,他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力气,把少年顶出水面。

这时一名战士赶到,遂将那位少年抢救上岸。他却因力气耗尽,无力浮出水面,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也证明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2165 字

+ 加入清单

我不会因为一部电影的平庸而否认拉贝的伟大,而同样我也不会拉贝的伟大而却去承认一部平庸的电影。虽然《拉贝日记》在德国获得大奖,但这并不代表这是一部表现南京大屠杀的好电影。《拉贝日记》给我带来的失望超出了我的预期,在这部影片里我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震撼,甚至没有什么感动。这部拍给西方人看的“拉贝小传”虽然也只有两个小时的片长,却让我感到是如此冗长,我不知道在影片的播放过程中看了多少次时间,《拉贝日记》“循规蹈矩”到没有任何惊喜,甚至没有一个高潮点来引发观众的共鸣,影片如同流水账一样,平庸到没有让人想重看一遍的欲望,而在走出影片后,脑海里那刚刚看过的影像也正立刻慢慢消散,《拉贝日记》给我便是这样一种极度模糊的印象。

背景般的中国人

说到刻画那场浩劫中真正的主角中国人,我就不能不提到《南京!南京!》。导演陆川在接受杨澜时采说道,那一个个特写的中国人的脸庞是他照着真实的照片尽量寻找长相相似的群众演员来化妆扮演,而这便使《南京!南京!》里那一张张茫然、无助却带着点刚毅的脸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在《拉贝日记》中,导演罗瑞·加仑伯格却依然采用了一种最为平庸的手法来塑造中国人。只有在拉贝选择那20名士兵时,镜头了给了那些士兵一些镜头特写之外,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中国人已经完全沦落为了这部影片中的道具。除了张静初这个所谓的主演和拉贝先生的司机之外,我几乎想不起电影中有哪张让我难忘的中国脸庞。

当影片中的中国人无法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之后,影片中浩劫给人所带来的震撼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或者说,《拉贝日记》的故事核心是完全转移到了拉贝此人身上,因此甚至可以说这场浩劫中在《拉贝日记》中已经完全成了成就影片中那个拉贝的光辉形象的一个活动的背景板。

而同样的问题也在屠杀桥段中可以看到。在预告片中被大肆渲染的“多米诺骨牌屠杀”桥段则是我在影片中看到最为难受的桥段之一。但这并不是因为屠杀的残忍,而是对该桥段中所表现出的造作感到难受。在桥段中,那些中国士兵已经完全彻底地被道具化,在机枪扫过之时,居然没有一丝要躲避反抗的意思,完全按照导演的意思在特定的时间并以相同的姿势倒下,毫无生命的道具也不过如此了。

当有的电影试图还原那张浩劫中的每张脸,而有的电影却用粗糙的大笔将中国人一笔画过。《拉贝日记》中的中国人都在拿着聚光灯,只不过他们都站在聚光灯的背后,光芒全部落在了电影中的拉贝身上。由此不得不说,有时比比,才知道哪部影片更有诚意。

恶俗桥段的放肆堆砌

陆川在将五个小时的电影剪到了两个小时之后,原本剧本中存在着三角恋剧情被完全删除,以至于我们在现在公映的《南京!南京!》里完全看不到有几个角色之间原本存在的感情纠葛。

事实证明,删除比保留更加困难。

诚然,加入几个主角的感情纠葛后,会让影片显得更商业更吸引观众一点,然而这必须要看是什么影片。将这种无谓的感情戏掺杂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便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腻味。商女不知亡国恨,老外不知屠城痛。南京大屠杀这场浩劫对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眼中似乎仍然太过遥远,从他们彻底将中国人沦落为一个个只会呼吸的道具可以看出,他们似乎还远远没有了解到这场浩劫给中国人带来那种难以抹灭的痛,而是在用一种纯国外的思维来打量这场浩劫,因此他们更关注这场浩劫上的外国人,对发生在这场浩劫上的莫须有的异国恋则更加有兴趣点。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惯性思维态度甚至是霸道不负责任的,这不禁让我对《拉贝日记》的诚意表示怀疑。因为在影片中将张静初的爱情戏份删除,对影片的剧情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相反会让剧情更加紧凑点。而偏偏就是这对表现影片主题毫无帮助且和历史完全无关的恶俗剧情,在影片中以“战场中的浪漫”的名义肆无忌惮地游荡在血和尸体之上。

而影片中的恶俗之处远不止这一处。

我不明白外国人是否真的能理解在这场浩劫中出现所谓的欢呼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劫后余生固然可喜,但远远不会达到影片中那样欢呼雀跃的程度。这种将人从死亡线上拉回的激动更多的是一种悲乐,而不是影片中那种没心没肺的狂欢。然热这种欢呼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影片中出现。而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便是最后拉贝离开南京的桥段,且不论这场戏是否符合史实,单单那些那些衣冠鲜亮的且满脸红光的群众演员,就让我难以感受到他们刚刚经历过一场死掉无数中国人且缺乏充足食物的浩劫。无论拉贝拯救了多少人,但在这场死了30万人的浩劫中,任何的欢呼都是刺耳的。至此,这部影片中的中国人已经完全成为衬托拉贝光辉形象的元素了。

《拉贝日记》的结尾,必然成为09年最恶俗的桥段之一。

毫无亮点,平庸到底

“毫无亮点,平庸到底”——这八个字就是我对《拉贝日记》最直接的印象。这是一部无论从尊重史实的程度上还是从一些虚构的剧情上来看,都有着太多太多瑕疵的影片。这部耗资2000万美元的“大片”,空有还原历史的想法,却缺乏还原历史或者是传达真相的能力。对浩劫缺乏足够尊敬的描述,而影片里和日军的交涉以及安全团内部的矛盾这些本可展开的剧情又浅尝辄止。这部平庸到极点的影片甚至比不上好莱坞标准流水线的作品,至于比肩《辛德勒名单》那更是天方夜谭。虽然影片中的演员都有着出色的演出,尤其是扮演香宫鸠彦的香川照之更是令人尊敬。如果没有这些演员,那么这部影片甚至连平庸都谈不上。

拉贝是伟大的,但这部《拉贝日记》却离伟大有着太过遥远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