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元节神秘且阴森的习俗介绍(经典20篇)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中元节神秘且阴森的习俗介绍”,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浏览

1531

作文

1000

介绍关于习俗的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苗族花山节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

这就是苗族热闹的花山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学四年级自我介绍精选作文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叫赵可,是一名3班的学生,我个子偏高,长着一头乌黑茂密的长发,浓黑的眉毛下面有一双大眼睛。

我是一个爱做梦、爱幻想的女孩。有的时候,我会坐在书桌前,或躺在草坪上,让自己的思绪飞越古今中外,想着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一会儿想着自己飞到法国的巴黎,去领略去欣赏美丽的凡尔赛宫,一会想着自己飞到埃及,去看看金字塔,一会儿想着自己游到马里亚纳海沟,去探索海底的无穷奥秘……

但我的脾气是时好时坏。在小学的时候,我和同桌经常打打闹闹。

有一次,是大课间的时候,我和同桌玩得很开心,但是在下一秒,我同桌居然做了一件让我很愤怒的事情,他把脚踩在了我的腿上,我站起来,怒目以对,说了他几句。他大概觉得自己做得有一些过分,就帮我把灰拍掉了。这就是我的脾气,时好时坏。

我曾做过许多错事,但那是一件发生在暑假了的事情。暑假里的我我特别爱玩爱疯,有事没事我就和几个朋友凑在一块玩,一块疯,直到玩的很晚才回家。就是这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在暑假里,我结识了一个新伙伴,我和他出去玩,经常是说说笑笑。那一天,我和他一块出去玩,从早晨玩到了中午,而我却还不肯回家,我们在地上写粉笔字,天渐渐黑了下来,而我却浑然不知。天不知不觉黑了下来,而我却玩得很开心。远处传来了我的名字的呼唤声,这时的我,才发现天已经黑了,我的心里便忐忑了起来,因为这是我头一次玩到这么晚才回家。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手死死的拽着衣服。回到家,不出我所料,妈妈果然破口大骂。我把头慢慢转向钟表,才发现现在已经十点多了。

这就是我,一个爱幻想、爱玩、脾气不定的女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介绍教师节的英语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Teachers Day, September 10th, is a national teachers festival in China. It is celebrated since 1985. It expresses respects to the labors and contributions of teachers to the Chinese society. The goal of Teachers Day is to form a social climate in which teachers are respected and knowledge is valued. The date of Teachers Day is se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chool year in order to arouse teachers and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their work, and give a good start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teachers Day, students usually send greeting cards with good wishes to their teachers to show their respect. In Taiwan Province, Teachers Day is celebrated on September 28 annually. Choosing this day is to celebrate the birth of Confucius for his great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culture. In some other countries, Teachers Day is also celebr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is on the first Tuesday in May. In India, Teachers Day is celebrated on September 5. In Vietnam, it is celebrated on November 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自我介绍小学作文200字通用模板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叫王舒慧,我的相貌并不怎么样,可我的学习还算不错。我是一个很活泼的女孩。

知道我为什么说自己相貌不怎么样吗?因为我的脸上有两颗黑黑的痣,从侧面一眼就能看到。而且一个大一个小,长在我这白白的脸蛋上,看起来很搞笑。

我的爱好有很多,看书、画画、做手工、弹古筝……这些我都喜欢。其中我最喜欢弹古筝,因为弹古筝可以让我的手变得灵活,也可以奏出美妙的音乐,让我陶醉在其中。

我的性格开朗活泼,对自己每天都充满信心,争取让我的每一天都在快乐和笑声中度过。这就是我,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王舒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三年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常常会下雨。而这一天也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

清明节有很多习俗,最重要的是扫墓祭祖,其次还有踏青、插柳、植树、放风筝、吃寒食等习俗。

去年清明节,我和家人们一起去祭拜了我的曾祖们。一大早,爸爸就准备好了祭扫的物品。我们来到陵园,我和爸爸先把墓碑仔细地擦洗干净,然后用金粉把墓碑上面的字一笔一划描地清清楚楚,整个墓碑焕然一新。爸爸笑着说:“爷爷奶奶,房子翻新好了,觉得满意吗?”接着妈妈在墓碑前点燃了两根红色的蜡烛,摆上了一束美丽的菊花,我们一起向曾祖们拜了三拜。

回家的路上,奶奶给我们讲了讲关于曾祖们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外曾祖母。奶奶的爸爸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外曾祖母独自靠做针线活把她的六个孩子拉扯大。我觉得外曾祖母是一个很伟大、坚强的人,我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也要学习她的坚强品格。

今年的清节却格外不同。中华民族刚刚遭遇了一场可怕的灾难,在那一天,所有人停下了脚步,暂停了一切娱乐活动,共同悼念在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

清明节虽然有点儿悲伤,但是我觉得和家人们一起祭扫,听祖辈们的故事,让我们一家人变得更亲密。哀悼烈士和同胞的活动,使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所以清明节也带给我们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介绍龙眼的说明文500字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一上课,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谜语:“别名叫龙眼,圆圆黄铜铃,短短小木柄,小小铜铃里,装着黑圆球。”老师问我们这是什么?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桂圆。”

接着,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颗桂圆,让我们观察。圆圆的像小土豆,像乒乓球,还像小汤圆。真是太有趣了。桂圆的果蒂像肚脐眼,它的颜色有的地方是土黄色,有的地方是褐色,有的地方是灰黄色。它的直径2厘米左右,和我们吃的汤圆差不多大。我把它放在左手上,用右手摸着它,有凹凸不平之感,仔细一看,凸出来的地方是小果瘤,掐了掐,感觉很软,闻了闻,真香。

接下来,终于剥开了桂圆的外衣了。看到了冰雪般透明的果肉像果冻,又像雪糕,还像冰块。靠近嘴唇触了触,软软的,滑滑的,凉凉的很舒服。

掐一掐,汁水就流出来了,肉质鲜嫩,多么想一口吃掉它啊!王老师让我们舔一舔,真是太甜了,吃一小口,发出了“嚓嚓”声。啊!太甜了。吃一大口,比蜜还甜。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吃完果肉,剩下了小小的种子,也叫果核。黑而发亮,很漂亮就像一颗黑珍珠。

听老师说,桂圆富有多种维生素,有益心脾,大家都喜欢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介绍银杏树的说明文满分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秋天,更喜欢秋天美丽的银杏树

秋天来了,银杏树迎来了最美的季节。远远望去,银杏大道两旁,一株株高大的银杏树,一枝枝银杏枝自然交织着,像伸向游客的手,欢迎着五湖四海来的客人。银杏林像一条铺着金黄色地毯的长廊,又像一条黄色的“时光隧道”,一直拉长,拉长到让你看不到尽头为止,还像一位穿着金黄色衣裳的仙女在秋风中舞蹈,美丽极了!

近看银杏叶,颜色可多了,前几天还是一片一片的绿,这几天已经是黄绿相间了,黄中夹着绿,绿中夹着黄,再过几天就是一片一片的金灿灿的黄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的迷人。

一阵秋风吹来,金黄色的叶子就“哗哗”地鼓起掌来,像一盏盏镶着金边的吊灯,又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金蝴蝶,还像一把把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天的凉爽。地上的叶子随风飘动着,有的飘到了河里,与小鱼儿嬉戏,有的飘到了马路上,与汽车拥抱,还有的飘到了花从里,与花儿告别。

踩在这金黄色的地毯上,软软的,美美的,还发出“沙、沙、沙”地声音,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仿佛自已踏上了金黄色的星光大道。

躺在这金黄色的地毯上,一会儿侧着睡,一会儿还摆上一个“大”字,就像睡在自己家里的床一样,温暖而舒适。

奶奶来了,爷爷来了,小朋友们都出来了,他们纷纷在树下拍照。奶奶们挥舞着五颜六色的丝巾,爷爷们舞动着手中的宝剑,小朋友们摆着扭扭屁股,羞涩地摆着“V”字,“咔嚓、咔嚓”,留下了一张张动感的照片,也留下了秋天美好的记忆。

秋风轻轻地拂过我的脸颊,我不禁想问问:秋风啊秋风,你为什么让银杏变了样,银杏为什么让大地变了样,大地为什么又让秋天变了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三年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节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进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舞龙、舞狮都是节日代表吉祥、平安,代表着做什么事都万事如意。我知道:每当到元宵节,大家都会在家一起吃汤圆,小朋友还会去做游戏、猜灯迷。大人们有的去看赛龙舟,有的跟长辈一起去寺庙拜佛。

我的家乡——丰顺过元宵也很热闹,我听奶奶说:“白天迎花灯,晚上舞火龙,舞火龙头要交钱,而且要有威望的人才能担当举火龙头的重任。舞火龙意味着一年的开始,而舞火龙头的人代表着这一年做任何事都会顺顺利利、平安大吉,所以很多人都争着去舞火龙头。每当开始舞龙,就会有烟花向上冲,别提有多美丽了。不过,舞火龙十分危险,因为,每当烟花爆开以后,火花就会掉下来,溅到身上。因此,舞龙的人身上都要抹油(奶奶说不出这是什么油)。”

听完了奶奶的述说后,我十分渴望亲眼去看一看元宵节的舞火龙。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介绍西瓜的说明文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绿色衣,红色馅,藏满无数小斑点……”你可曾经听过这个谜语吗?它是我们在夏天的伙伴,在炎炎夏天的杀戮下,就是它“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知道它是哪“味”英雄了吗?不错,就是西瓜!

在薰风连连的夏天,连待在凉爽的室内也无法避免热气的侵蚀,这时,我们何不去市场逛逛,寻找既消暑又解渴的西瓜呢?走进市场,别怕找不到它,绿色底上几排黑条纹,圆的、扁的、方的,应有尽有,那圆,完美的弧线所连u美;那扁,是自然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浑然天成的`巨作;那方,是人们巧思下所打造的艺术结晶,光是外貌就够你享受一番的。买回家后,等不及切开那藏满无尽沁凉的宝箱,才切出一小缝,香味已是扑鼻而上,像是磁铁一样,马上就被鼻子这块大铁片吸引着,难以抹灭,挥之不去。

享受完这视觉与嗅觉之旅,你还等什么?等不及要大快朵颐一番,手才碰触到这镶满黑玉粒的红宝石,“暑”军早就被这透心凉的队伍感到九霄云外,这一口下去,是胜利的滋味,是胜者才可感受到的珍味,彷飞砩媳涣已羲鞭打出的伤处,瞬间在这冰凉的“凉”药的抚摸下K合了,这是奇味,人间虽多却少少有人能体会的好味道。

这滋味我永生难忘,不酸不苦,而是甜]中甜最高境界,如你也是“烈阳下的奴隶”,可以借这精兵来抵御艳阳的凌虐,享受这爽口的清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介绍荔枝的说明文400字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广州南沙,那里一年四季都有美味的新鲜水果,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荔枝

每年夏天家乡的荔枝就成熟了,漫山遍野的荔枝树上挂满了小灯笼。远看就像一片绿草地上开满红红的小花,那景色可美了!

有一次,我们去婶婶的娘家荔枝园摘荔枝。那里的荔枝个儿大,皮红艳艳的,肉爽汁多,仁儿小个。没摘之前,我说要吃50个,妹妹说要吃100个,弟弟却吃要吃一万个,我们听了都笑了,一万个他的肚子能装得下吗?

开始摘荔枝了,爸爸和叔叔爬上树去摘,我们在树下接,然后放到篮子里。还没摘满一篮,我们就等不及了,马上坐下来敞开肚皮吃。我先拔下荔枝的果蒂,再慢慢地剥下它那层红红的皮,剥完后就露出又白又嫩的果肉,轻轻咬一口,满口甜甜的果汁,很爽口。我吃了一个又想吃一个,很快地上都是我们丢的荔枝皮和仁。不知吃了多少了,肚子撑得饱饱的,我们看了看自己的肚子都禁不住笑了,弟弟的肚子像装了一个大西瓜,我的肚子圆圆的也像装了一个小皮球!

家乡的荔枝真好吃呀!如果你们去我家乡旅游,我一定请你们尝尝家乡的荔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介绍我的表哥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熟悉的人,却只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表哥!他长着一头短短的头发;有一双黑宝石似的眼睛;鼻子长得非常漂亮,像一座小山丘;他还有一双非常敏锐的耳朵,能捕捉到几十米外发出的微弱声音;他的嘴巴粉红粉红的;牙齿白白的;他还是个乐于助、和蔼可亲的人。

表哥上学时住在姑姑家,只有每学期放假才回来住。有一次,我在家里做作业,有一道题难住我了,我一脸的茫然,不知道怎么解答。我想:这道题怎么这么难啊?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时表哥走了过来,看见我愁眉苦脸的模样,便问我:“表弟,你怎么了?”“这道题太难了,我不会做!”哥哥又说:“那让我看看!”哥哥说完后,我便迫不及待地交给哥哥,请求解答。哥哥接过试卷,认认真真地研究起来,过了一会儿,哥哥欣喜若狂地飞奔过来说要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我立刻起身说:“什么好消息?”哥兴奋说:“那道题

我算出来了!”我听完,我就立刻向哥哥请教,脸上也露快乐的表情,心想:这道题终于解开了,太开心了!

还有一次,我在哥哥的床上滚来滚去,我正玩得高兴时,突然注意到我就要滚下床了,顿时我由高兴转为害怕,心想怎么办怎么办?这时哥哥就在床上,看着我马上就要滚下去了,飞快地向我这这扑来,想抓住我的身体,可还是晚了一步,我重重地摔了下去,我摸了摸后脑勺,竟鼓起了一个大包,我立刻张大嘴巴“哇哇”大哭起来,心想:好痛!好痛呀!哥哥看到此情景,立刻带着我去冰箱旁拿出小冰块敷在头上,过了一会儿情况果然好多了,大包也稍稍消了一点儿。

这就是我的表哥,一个乐于助人、和蔼可亲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初中中元节作文:中元节常见的习俗

全文共 1613 字

+ 加入清单

放水灯

是港口边特有的活动,目的是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因为靠海边,常会有人戏水溺毙或船员出船遭遇不幸的情形,所以除了陆地上的孤魂野鬼,也照顾水中的。台湾以基隆中元祭的放水灯活动最有名,每年中元节都吸引大批民众前往参观。

“放河灯”的民俗起源甚早。原始社会,限于对大自然认识的局限,较长时间,人们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成为顶礼膜拜的图腾,吉祥温暖的象征,战胜寒冷饥饿的神灵。又因为民间的悼念亲人祭奠,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汉晋以后,宗教影响日益扩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导办水陆法会,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灯。唐肃宗于759年诏天下设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诞日为放生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届时举灯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养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规定中元节各地燃河灯、济孤魂、放焰口、演目莲戏,不少诗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灯欢腾的诗篇。此后,放河灯在七月半举行并随道教、佛教传播而流行全国。这一天,人们在家设酒馔、烧纸钱祭祖,到寺庙、道观参加放河灯等法事或道场活动。如清代皇宫放灯:“每岁中元建盂兰道场,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使小内监持荷叶燃烛其中,罗列两岸,以数千计。又用琉璃作荷花灯数千盏,随波上下。中流驾龙舟,奏梵乐,作禅诵,自瀛台南过金鳌玉蝀桥,绕万岁山至五龙亭而回。河汉微凉,秋蟾正洁,至今传为胜事。”

北京竹枝词有“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这样的词句。旧时京城的“斗灯会”从七月十三至十七日晚上(尤以十五日为最),各家儿童呼伴结群,执灯遨游于天街、经坛、灯月之下,孩子们众口喊道:“莲花莲花灯啊,今儿点了明儿扔啊!” 但也有其他书中提到:“莲花灯”必须在七月十五晚12点前焚毁,如果放在第二天则视为不吉祥的事情。

旧时这个时节近山人家往山野或岔路口去插纸灯、焚纸、撒羹饭,称“放路灯”;近水人家用竹蔑和纸精制法船,亭台楼阁俱全,且装金刚罗汉等纸像并贴“慈航普波”等楹联,入夜,于河沿,海边,点上油烛,放入水中,焚上冥纸,随水飘流,直至烧尽沉没,称之“放水灯”。

人们认为,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民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比如说,山东 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就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莲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它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介绍葡萄小学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葡萄是一种美味的水果。人们都喜欢吃。

葡萄的形状跟足球相似,只是大小跟足球不一样。一串串美味的葡萄好像一颗颗稀少罕见的珍珠,美丽了!葡萄又好像小朋友喜欢的玩具——珠子。

葡萄不好像雪梨只有黄色,而葡萄有的是紫色、青绿色。

葡萄不但颜色美丽,而且葡萄的味道是甜里带酸,非常开胃。

葡萄生产的地方就是新疆。新疆生产的水果可真多啊!有芒果、杏子、无花果……新疆一年生产葡萄数量好像天上的闪烁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供应全国各地。

葡萄可以经过加工制出葡萄酒、葡萄干等等。新疆的人们在葡萄园里的竹棚上摘下一串串葡萄,用机器把葡萄榨成汁,然后把葡萄榨出来汁装进瓶子里,制成酒。最后,把这些葡萄酒运到其他城市里高价售买。葡萄酒就是这样制出来。

葡萄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核子的葡萄;一类是核子的葡萄。

葡萄的价值营养有人们身体上的维生素C。我们要吃多一些葡萄,来补充维生素C。让自己更加健康。

葡萄物美价廉,营养丰富,我最爱吃葡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介绍一件物品500字说明文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一种心率检测仪(简称心率带)上市了!心率带主要用于检测人体的心率,与手机上的软件进行连接,从而计算得出一份健康报告,帮助人们更有计划、更有规律地运动。

心率带主要分为两部分——主机与束胸带。主机呈半椭圆形,外壳长6厘米,宽2厘米,厚度0.5厘米,上面印有“Bluetooth”的字样,表明可以用两种通讯方式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主机两端还分别有两个暗扣头,方便固定在束胸带上。同时中间还有电仓,里面放置一粒纽扣电池。是不是小巧又精致!

除了主机,还有一条束胸带。这条束胸带富有弹性,可以调节长度。在束腰带的正面有两个暗扣底座,而在暗扣底座的另一面,有一层导电胶。这层导电胶紧贴肌肤,极其敏感。人体的心跳能准确通过它被检测到。而与这心率带功能相同的心率手表则是用激光来检测心率,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所以,心率带比心率手表测得更为准确。

心率带主要检测人体的动态心率。使用心率带时,先在导电胶上抹一层水,这样可以在皮肤干燥时让导电胶保持湿润,增强导电性。否则,就会测不准或测不到(而在运动时却不需要抹水,因为运动时出的汗可以使导电胶保持湿润);再将电池装入主机中(长期不使用心率带就得把电池取出来);最后将主机用束胸带固定住,再使用扣具将束胸带绑至胸口就可以了。在你运动时,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手机上需安装一个软件,名叫”Runtastic”)来查看自己的心率。同时注意,手机必须放在身前1米或身后半米的范围内,否则会测不到。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的健康与运动越来越被重视。可穿戴式运动检测仪陆续问世。这款组合心率检测仪小巧、轻便、不易损坏。身体保健与享受健康之乐的同时,一定要用起来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介绍荔枝的说明文600字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永春,这里盛产水果,有龙眼、芦柑,还有枇杷……其中,我最喜欢荔枝

七、八月份,荔枝成熟了,挂在枝头上泛着红光,像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又像一颗颗红得发亮的红宝石,真惹人喜爱!

走近荔枝树,摘下一颗荔枝来,放在手掌上,轻轻抚摸着它那扎人的小疙瘩——小刺,有点痒痒的,就像妈妈在给我挠痒痒一样。荔枝外形是心形的,身披火红盔甲,好似在对我说:“不要过来捏我,不然我就对你不客气啦!”

把荔技拿到鼻子前,用心闻一闻,你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剥开果皮,露出淡紫色的纱衣,再剥开纱衣,一个白色的果实就呈现在眼前了,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真是既爱武装,又爱红装,刚柔相济啊!

咬一口果实,汁水、果肉混合在一起,透露出荔枝的甜;果肉QQ/的、滑滑的、嫩嫩的,又香又甜,真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啊!从果肉中取出籽,那黑黑的籽有的像一个人黑黑的牙齿,有的像一颗钉子,形状各异!

品尝着荔枝,我忽然想起了杨玉环,因她那时住在西安,吃不到荔枝,所以只能派一些人来南方摘。想要吃到新鲜的荔枝,那些人只能马不停蹄地赶路,这一路上,不知累死了多少人马,让我不禁吟起了唐朝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不仅好吃,而且作用也很多。它的皮可以做中药,果肉可以做成滋补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多量糖分、适度的有机酸及多种维生素;它还可以消暑解热、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可是,荔枝也不能多吃,否则是会上火的。

我的家乡在永春,我爱家乡的特产——荔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全文共 758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起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花灯寄寓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第、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元宵赏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元宵话灯联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元宵话灯谜

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那时叫“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传统灯谜的制作讲求一定的格式,需运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是中国独创的文学艺术。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谜联,让大家猜一猜。大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猜谜。

元宵节习俗

汉族

张灯结彩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各地同胞欢度元宵节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舞龙灯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今年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介绍兵马俑的优秀说明文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我来到了西安,终于见到传说中的“秦兵马俑”,感受到中华民族两千多年那悠久的历史。

兵马俑目前仅开挖了1号至3号坑,其中1号坑最为宏大,但出土的兵马俑大多只是一些步骑兵。而1号坑虽然最大,但如“军吏俑”这样的高级兵俑,全部出土于3号坑,因此,我要详细的介绍3号坑。

3号坑只有520平方米的面积,但所有“最高军官”都在这里,有“指挥部”之称。军阵的排列和前两个坑大不相同,最前排的乃是步兵,他们守护着的可是非常重要的指挥部。他们一个个神态庄重,瞪大眼睛,手握铜戈,好像随时要做殊死搏斗。在“步兵俑”后面就是牵着马匹的“御手俑”了,那些马儿准备时刻待命,它们不仅体态健壮,而且眼神坚毅,一看便知都是受过严格训练的马。后面的便是身材魁梧的“将军俑”了,他们不但要带领将士们冲杀,还要指挥作战,身份异常重要。最后的是“军吏俑”了,他们的神态大有不同,有的十分紧张,有的长吁一口气,有的保持着微笑神态中十分轻松……

这些兵马俑惟妙惟肖,足以见古人的雄大智慧,更值的一提是,在兵马俑的中发现了一把“阳伞”达到了世界的最高工艺,就连以现代的高科技都无法复原出来。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是我们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只能感叹这千古兵马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四年级自我介绍作文大全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中等的身材,圆圆的脸,挺拔的鼻子,樱桃般的嘴,一头乌黑的长发,再加上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这就是我——刘依手。

想知道我名字的来由吗?刘是我的姓,依是依靠的依,手是双手的手,其实爸爸、妈妈希望我依靠自己的双手,做一个有用的人。

今年我已经9岁了,但我做事还是粗心大意。比如说做数学的时候,不是把加法看成减法,就是把乘法看成除法,不是多一个零就是少一个零,常常出错。

我是个聪明、活泼的女孩子。我很好动,一下课就蹦来蹦去。同学们都说:“你真像一只猴子!”

我的优点是上课时喜欢发言。每次上课,我都要发言,老师有时候还表扬我呢!这让我感到很自豪!但是有时候,老师看到我举手,又没叫到我发言,这时我心里还有点不高兴呢!我想,是不是老师不相信我呢?

我的爱好是画画、看书、看电视。说到画画,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了作业,我就画画。爸爸、妈妈和奶奶,还有朋友们都说我画得很好;我很喜欢看书,只要有一点时间,我就去看书,我恨不得把全世界的好书都看完。我家里也有很多书:《格林童话全集》、《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花仙子》、《学习万事通》、《爱的教育》等等。和书交朋友,真是其乐无穷啊!我要争取早日把它们看完,增加更多的知识。

在星期五和星期六的晚上,我就利用难得的机会,好好地欣赏电视。前些时间,我还在《至尊红颜》里看到我最崇拜的演员贾静雯呢!

以后,我要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这就是我,一个真实的我。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如果愿意,就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共同进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女生自我介绍作文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我叫夏天,是一个傻傻的女孩。圆圆的脸蛋,浓眉毛,大眼睛,小嘴巴。虽然我已经10岁了,读五年级了,可是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女孩子,常常要父母操心。害得妈妈为我这个不懂事的女儿常常买面膜保持自己年轻的一面。

我爱看书,不过是看一些幼稚的故事书,幼稚的故事书内容精彩,所以我爱看。可妈妈偏偏反对我看,她对我说:”都读五年级了,还看那些几岁小孩看的书,应该看一写有益的作文书,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样才能增长知识。”我就是不听,偏要看那些故事书,这些几岁小孩看的书令我看了还想看。妈妈又要为我爱看几岁小孩的书操心。我知道,看那种书对三岁小孩来说用处还挺大的,可对一个已经10岁,读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一点用也没有,只能浪费时间。唉!实在没办法,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呀!

还有一次,我回学校迟到了,那都是因为我太懒了,不愿意起床。妈妈足足叫了我半个多小时,我还不愿意起来,后来,妈妈看了一下闹钟,惊讶的叫了一声:”糟了!迟到了。”我听后才慢吞吞的起来。老妈又要为我这个懒女儿生气了。

以后我决定要做一个爸爸妈妈的乖女儿,改正所有的坏毛病来报答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自我介绍日记400字初中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镜中的这个小女孩,高高的个子,细细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头乌黑的短发,样子像个假小子。

这就是我。

我的性格活泼开朗,嫉恶如仇,看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大发脾气,去年,我发现班上有一些同学抄袭作文,我狠狠的批评了他们,吓得他们再也不敢抄袭作文了。

至于开朗,不假,正因为这样,人们才更容易走进我的内心世界,所以,我在班上人缘很好,有许多好朋友。

我很喜欢看书。不,是嗜书如命,因为这个原因让我对写作有着特殊的情感,我的作文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小有名气。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了,你把自己夸成一朵花了,就没有一点缺点吗?

惭愧,惭愧,人是吃五谷杂粮的哪能没有缺点呢?我的缺点就是粗心大意,因为这四个字,让本人考试屡次受损。

我十分喜欢语文,因为语文的世界丰富多彩,数学相对就死板一些了。

我觉得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努力,成功就会在不远的地方向你招手。

我将继续努力,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更上一层楼。

这就是我,一个对未来充满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介绍中国文化遗产往年优秀说明文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颐和园,兵马俑……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故宫了。

北京的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分内外两朝,共占地面积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以三大殿为中心,其余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9千余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五大宫殿之首。

北京故宫是永乐四年(1046年)开始建设的,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建造的,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用时1十四年。故宫的正门叫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午门后有五座汉白玉公桥通往太和门。东门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角城。

这就是我国的故宫,你喜欢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