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乡愁的作文作文(通用20篇)

导语:我希望自己有一双千里眼,那双远望家乡美景的眼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思乡的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5550

作文

207

一抹乡愁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707 字

+ 加入清单

——《草房子》中的乡村情节

一片油麻地,一条大河,一群人,一个故事。

当我翻开书本的第一页,一股乡土之气扑面而来。这片泛着清香的土地不仅见证了一个少年刻骨铭心的成长历程,更让我看到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一)陆鹤

陆鹤因为有一颗光秃秃的脑袋而与众不同,然而这并未给他带来赞赏,更多的却是同学们的戏弄与耍笑。桑桑会把他的帽子挂到旗杆上,蒋一轮会不许他参加团体操表演,同学们会叫他“秃鹤”。当他所做的一切被大家所冷落,那种孤独感深深触动我的内心。然而他并未做错什么,只是想得到友情与尊重。陆鹤将自己陶醉在砖窑的热气中,感受久违的温暖。

一个年幼的孩童内心该是多么纯真稚嫩,值得我们用爱和善良去尊重呵护。当他最终因为精彩的表演而重获大家的认同,那时的月光很美,照着这世上最英俊的少年。

(二)细马

细马是邱二爷家领养的孩子,长得出奇,操着外地的口音。刚来到油麻地时,孩子们笑话他那副寒碜的样子,叫他“小蛮子”,于是这片本不熟悉的土地对他来说更加陌生了。细马不爱学习,就在大河边放羊,然而后来他因把羊群放丢,惹了祸,与邱二妈的矛盾也愈来愈激烈,这无疑都加重了一个少年的自卑心理。但是,源于他对自己家人的感激,他始终没能离开这片油麻地:为治邱二爷的病,在冬天里费力刨柳树根子,邱二爷死后为邱二妈建造红砖房子。

一个男孩儿可以有身体上的残缺,但灵魂却永远高尚。他那对尊严的执着坚守,让他不再是一个稚嫩的男孩儿,而是一个小小的大人。最终当他站上红色的砖屋时,他的身体与脚下这片大地一样被照成浓重的土红色。

(三)秦大奶奶

秦大奶奶是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她起初因为房子的搬迁与大家相处的不愉快,她甚至放鸡鸭到校园里、随意践踏种着庄稼的小路,想借机“报复”那些阻拦她的人。可是当她对所做的一切都感到筋疲力尽,却没能守住自己的房子,她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倔强,做起油麻地小学的守护人来,而她自己的生命竟也是在为捞掉在河中的一只学校的南瓜时永远安息。

我的奶奶也像秦大奶奶一样性格执拗、倔强,村里人都不太喜欢她,奶奶常在院子里中一块菜地,每天就在这些瓜藤菜叶中忙碌,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这样就是一辈子,所以当我看到秦大奶奶哭着守候自己的土地时,我总想起奶奶,她对老屋一生的眷恋。

秦大奶奶在地下长眠了,她将永远守候着眼前那片亲手种下的艾地,艾的气味清香、高洁,正如这位垂暮老人生前展现的人格一样,高尚、圣洁。

(四)药寮

这是桑桑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成长历程,在生重病的这段时间里,他内心一下子变得宁静了许多。在温幼菊充满药香的小屋中,桑桑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孤独感,仿佛是一种将要面对死亡的恐惧,或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分离。我清楚记着温幼菊告诉桑桑的两个字“别怕”,对,“别怕”,这两个字在激励着桑桑,同时也在激励着我,每当生病或是遇到困难,我就告诉自己“别怕”,这仿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指引着我前进,告诉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咬着牙去坚持。

这是草房子中几个片段,然而每当我读到他们,都会有深入肺腑的感动,不仅为桑桑震撼人心的经历,还有曹文轩对故土深挚的感情。如一抹悠长又淡远的乡愁,从记忆深处飘散,即使身在异乡,心中恋恋不忘的仍是那座村庄,就如他在一篇代跋中写道:

“二十年岁月,家乡的田野上留下了我斑斑足迹,那里的风,那里的雷,那里的雨,那里的苦菜与稻米,那里的一切,皆养育了我,影响了我,从肉体到灵魂。”

虽然我还未远离家乡,但儿时的生活已如烟飘逝,每一次回忆,都是泪流满面,我的思绪被这本书中蕴含的深情一触即发,仿佛我的灵魂也得到了慰藉与依靠。

妈妈说这其中的每一个结尾都是凄美的,我觉得不对,在我看来,没一个结尾都堪称壮美。那细腻的景致将我的心与人物的心牢牢拴在一起,我眼前也飘起了袅袅炊烟…

今天,当我看到曹文轩老师在《朗读者》的现场娓娓讲述自己与父亲的那段时光,原来他就是里面的人物“桑桑”,而父亲就是“桑乔”,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什么是告别,什么是乡愁。

《草房子》是他送给未来的及告别的父亲最深挚的礼物。

明天,桑桑将乘着一只大木船,永远离开这片金色的草房子,白鸽还在天上盘旋成一只花环,悠扬的笛声依旧在村庄上空飘荡——像一绢丝绸,像一抹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乡愁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火车站的休息室里熙熙攘攘,许多人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等候着回家的幸福班车。回家去,回到那个魂牵梦萦的家乡去。他们大多都是上这打工的农民子弟,手里紧紧攥着心血与汗水换来的车票,眼睛里,焦虑与期盼交织、凝聚,外面的月亮升起了,引起无数怅然,愿月亮照亮漫漫回家路。

"忘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阔别二十年,重返故乡。即使是年纪已高的姥姥,也要在这小道上踏一踏。我走在母亲身后,那渐远的背影中,有一种淡淡的惆怅,但惆怅终归惆怅,背影中还带有几分欣喜。在这熟悉却又陌生的地方,听姥姥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望见姥姥的脸上出现久违的笑容。偶尔路过几个熟人,浓厚的乡音竟让妈妈潸然泪下,无尽的思念沾染了衣襟。远处炊烟寥寥,与天边形成了别样的风景。

走到妈妈小时住的房子前,我惊愣了。那破败的地方,杂草丛生,遮掩着孤独寂寞的土房子。泥土经过风吹日晒,早已不蔽风日,软塌塌的坐在地上,再也无力站起来。门口的小塘早已干涸,那里曾是妈妈捉虾摸鱼嬉戏的地方,旁边的大槐树像垂暮的老人,无奈地望向远方,树上仿佛还留下了爬树捉知了的痕迹。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美好的过往无法再挽回,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夜幕降临,回到家中,霎时,感觉自己真的很幸福。每天,有冒着热气的可口饭菜等待我回家,伤心时可以钻进母亲的怀里痛哭流涕,可以有机会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接受教育。但母亲呢?从小生长在土房子里,饥饿贫穷占据了大多时光,每天要穿梭在松树林间,去农田里干活,要多次往返于五千米之外的亲戚家帮忙。其实,蓦然回首,自己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社会中,却不珍惜,真是愧疚不已。

二十年,光阴似箭,妈妈重返故乡,也让我成长许多。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车票,我在这头,家在那头。每一个离家的孩子都应回家看看,回到那个成长的地方,找回自己的初心,不负初心,方得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思乡作文500字:乡愁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舀起一勺故乡水,那是无尽的思绪。捧起一捧故乡土,那是无尽的思念。忆起童年的趣事,那是无尽的美好梦境。背井离乡的那一刻,多少人民的心灵在作痛。山,仿佛苍老了;水,仿佛静止了;鸟,仿佛落泪了。一切都是沉重的,听,那是人民的心声,在呼唤着,那是悲惋的呼唤。

几经波折,几经苦难,心灵的挫伤,心灵的扭转,无论在哪里,总是心在外,我们的心灵像是一只只迁徒的鸟儿,飞到了那碧绿的田野,飞到了那坎坷不平的羊肠小道,飞到了那冒着袅袅炊烟的草屋。每当提起故乡,我的泪总是夺眶而出。

故乡的水,是甜的?是苦的?是甜蜜时光的美好回忆?是泪痕的残留?徘徊在乡间小路上,观那九曲连环的故乡河。一条银带挂天边,那是思念的泪吗?汇聚五湖四海兄弟姐妹,欢聚一堂。故乡,等待我们。

故乡的土,是肥沃的?是贫瘠的?是故乡母亲的躯体?是一颗赤子之心?故乡的土,是我们最珍贵的宝藏。无论在哪里,是天涯海角?都不会忘记你的恩惠、你的爱、你的一切的一切。故乡,等待我们。

故乡的梦,是甜蜜的?是忧愁的?是我们永远的牵挂,永远的母亲。我们终究要回到你的怀抱,像是春的到来,带来了我的信心与勇气,我准备好了。故乡,你将不在沉寂。

故乡,无论何时何刻,您都要包容我们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乡愁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份最柔情的记忆,那就是故乡。我的故乡是一个或许你早已熟知的高山小镇——大洋。

也不知是何时,几乎就在一夜之间,大洋成了微信朋友圈的“网红”。手机屏幕上的精彩照片早已满足不了我对美的追寻。趁着假期,我和父母回到这个让我们的魂牵梦绕的地方——大洋。一下车,我们就被来自高山深处最纯净的氧气陶醉。周围的景致让我们由衷地感叹,这还是我们记忆中的大洋吗!

曾几何时,我印象中的大洋马路总是坑坑洼洼。走在街上,两旁各种店铺的乱堆乱放极大地影响了美观。雨棚、广告牌、塑料布等的恣意飞舞使整个街道看起来凌乱不堪。露天厕所、粪坑散发出来的臭味让人唯恐避之不及。如此脏、乱、差的村居环境很难让人把它与风光秀丽的大洋联系在一起。

面对这个问题,大洋人不会袖手旁观。小城镇综合整治的春风悄悄地吹进了大洋山间,让这个小镇又有了风采。石块砖瓦错落有致地堆成了土墙,竹木改造的小玩意儿成了绿化带中最吸引人的景观。心灵手巧的人们将废弃的米筛重新利用,一双双大手和小手在上面绘出春季的美丽景色;夏季独有的清凉;秋季丰收的喜悦;冬季皑皑的白雪。他们拿起手中的工艺品,怀着对家乡最美好而又真挚的祝愿将它点缀在街头巷尾,扮靓了一处又一处。

走在条石铺成的路上,望着街旁的草木盛放,轻抚着石头堆成的墙。这座被高山氧气深深浸没的、被岁月轻轻雕刻的小镇大洋带给了我多少欢乐,多少回忆。置身于深深的小巷之中,望着东方初升的朝阳,这,或许就是那无法割舍的乡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乡愁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故乡的味道,在远方回味。——题记

倦游远方,割不断的唯有家乡的味道,一把野菜,一碗米粥、一碟小菜……

关于故乡的味道,总是在思乡情浓的时刻,氤氲在你的梦里。故乡的食物是独一无二的情味,是远在他乡,依然闻得到的安心;是跨越千山万水、丢不掉的深深眷恋……

老家的端午,很多风俗跟外地一样:用五色丝绳缠着包有香料的小粽子,有一股淡淡的香味,称作香角子。孩子们喜欢把它挂在蚊帐上。但如今也换成棉花了,更别提香味儿了。

北方的粽子并不像南方的粽子那般硕大,但内容样式也不算少。虽然没有苏州粽子的甜咸俱备、花样繁多,但它自己的风味也是别具一格。豆沙温润枣泥香甜,糯米和甜馅的配比恰到好处,就是不嗜甜的人也能连吃几个。

现在,我和父母都居住在海滨城市——湛江。这里的粽子硕大,味道有甜咸之分。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北方粽子。但超市里货架上那一袋袋北方粽子的味道又让人不敢恭维。于是,母亲今年打算自己包粽子。

包粽子对母亲来说,只是小菜一碟:糯米浸泡一夜,马莲草(捆扎粽子的干草)、粽叶洗净浸泡,蜜枣和豆沙提前准备好。

开始包粽子了。

母亲有一双“魔手”,包粽子的速度很快。粽子一个个都小巧可爱,并不似湛江的四角粽子。母亲包的粽子四角玲珑,呈四角三角体状,看上去就像穿着绿色的孩童。

粽子上锅蒸了,分蜜枣和豆沙馅,一共蒸了四锅。

当第一锅蒸好时,我第一个跑到锅前,挑一个大粽子,一口下去,糯米的软糯与红豆的豆香恰到好地融合在一起,还有着粽叶的清香,简直是人间珍馐。我一口吃了两个,只觉得肚子胀得鼓鼓的。在粽子里,我尝到了故乡食物独有的美味,还尝到了乡愁……

夜晚,我望着北方,这是老家的方向。虽然,我与那个地方相隔千里,但我相信,只要我还能吃到北方的食物,老家与我的亲情就不会断裂。因为,我与老家的距离并不远,这中间只相隔一座桥——这座桥叫亲情,叫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淡淡乡愁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小雨下得如烟如雾,淡淡的灰色,漫进屋里,漫进心中……朦胧之中,有一位老人,在心中弹起一曲淡淡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当鲜花离开了温室,鸟儿离开了天空,船儿离开了大海,所有孩子的委屈,都被坚强盖过,再也不能扑入朝思暮想的温暖怀抱。

所有对家的眷恋,对母亲的爱,都只能托这枚珍贵的邮票,搭上一程月光,送到母亲身边。

年幼的孩子啊!当他不黯世事,怀着一颗孩童的纯挚之心,将所有希望与小小的撒娇全贴上邮票,他仿佛看见母亲接过了邮票,开心地微笑着,爱意的目光暖暖地沐浴着他……

倏忽,母亲消失了,只剩下那枚小小的邮票。月光微微在这小小的邮票上,映上了淡淡的乡愁。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当长大成人,有了两地的相思,对恋人的爱情,如那横贯的虹,在潮湿之中氤氲成一片美好的思念。而这些,却无法化入促膝长谈,只能把美丽的期待与对爱情的赞美托给这一张窄窄的船票,只把希望赋予它,让它带自己远航到新娘面前。

痴情的青年啊!当他揣着那张船票空对大海出神,新娘就在他面前翩跹如蝶,如花的笑靥绽开娇羞的嫣然一笑,顿时万花齐黯,只有那两只星星般闪亮的明眸在双颊的绯红中闪烁,明亮如灯……

片刻,新娘消失了,只剩那张窄窄的船票。清风徐徐,在这窄窄船票上,印上淡淡的乡愁。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当温柔贤淑的母亲溘然长逝,汩汩的爱意与抚摸不复存在,母子阴阳相隔,所在说不完的娇嗔与悄悄话,再也无从倾诉。

只有那一方坟墓,但它如何装得下满腔思念呢?

悲伤的中年人啊!当他长跪在母亲冰冷的坟前,抚摸着碑上的金字,母亲仿佛又来到他的身旁,她慈祥在笑着,拥他入怀,熟悉的安慰在他耳边缭绕……

倏忽,母亲消失了,只剩下那方矮矮的坟墓。阴雨霏霏,在这矮矮坟墓上,浇出了淡淡乡愁。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当年事已高,所有世事看透眼底,只剩下对面的家乡热土。两岸遥遥相望,老人皱下眉头,两行热泪划过双颊。

思乡的老人啊!当他遥望对岸,梦渡河湾,张张同胞的脸洋溢着旧日的笑颜,捧捧祖国的黄土带着熟悉的芳香,醉了人心……

这浅浅的海峡,何时能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乡愁好句

全文共 2444 字

+ 加入清单

1、故乡的小溪像一面镜子,说它绿,绿的仿佛一刻绿宝石,说它清,清的也能看到水里的鱼儿。记得小时候约一些小伙伴来到这里捉小鱼,那些小鱼可不老实了身上滑溜溜的,怎么也抓不住,而且它们还爱和你玩捉迷藏。有一次我正要捉一条小鱼,看准了往前一扑,结果那小鱼却一眨眼的功夫不见了,结果鱼没捉到,衣服却湿了。回家还被妈妈说了一顿,但是每次去捉鱼我还是会满载而归的。

2、故乡是我们生长的根,故乡是我们记忆的家园。故乡见证着我们的快乐,故乡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远在他乡的游子事故乡为母亲,不改乡音的儿女是故乡为磁场。浓浓乡情,悠悠情思,谁也割不断那绵绵的故乡情。

3、家乡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大河,因而取名“清江河”,她是那样恬静,那样美丽。她就像一匹大绿绸缎铺在纵横决荡的山谷里,阳光下,熠熠生辉,她欢腾着,一路高歌,当清风吹过,荡起层层涟漪,又似乎要掀起她那美丽的裙裾一睹芳姿。

4、我思念着的故乡,如果我的心是故乡放飞的一只鸽子,那我温暖的窝一定是你----我的故乡。秋色如水,春光明媚,冬夜里的星空,夏日里的炽热,都是我深深的思念。故乡的一棵树一片土一朵云一团雾一阵风一滴雨都在我的眼前浮现。经过弯曲的小路,来到河边的林子,我捡起了落在地上的一片黄叶。看着这片落叶,我把它顺手藏在了岁月的抽屉里,等待新生的机会。

5、没有离开故乡时,故乡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再画中嬉戏玩耍,却只能看到天尽头那遥远的晚霞。当我们离开故乡时,故乡是一副挂起来的画,无论我们怎么走进,他却始终隔着一层薄薄的纱…

6、我的家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不禁使人忆起千年前诗人落寞的感叹“月是故乡明”。

7、莫说乡路长,再长也长不过我的思念;莫说天涯远,再远也远不过我的目光;莫说云天高,再高也高不过我的畅想。故乡啊,你是人们心中永远的根。

8、山悠悠,水悠悠,一路上吹不散这点点情,也隔不断这相思愁,唯寄一颗相思的心,诉于皓皓的明月,正如明月千里寄相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踏着轻轻的脚步,走在春天的田野上,抓一把泥土,散发着醉人的幽香,捉一只蝴蝶,又轻轻地把它放飞……乡村的春天永远模糊着美丽,土地上的歌谣夹杂着野花的芬芳。那麦苗在汗水的滋润中拔节,和着微风吹拂下的细雨奏响了并不优美却十分动人的旋律。

10、故乡,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你儿时的一个梦,故乡是你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块基石。有一首歌这样唱到:“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还是故乡,喝遍天下的水,最甜的还是故乡。”

11、我很思念,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故乡;我很思念,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回忆;我很思念,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很快乐,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我很快乐,因为我有一朵美丽的云彩;我很快乐,因为我有清澈如秋水般的思念。

12、家乡是一幅画。阳春三月,无论是哪个角落,都点燃了春天的色彩--绿。树木从沉睡中苏醒,伸出嫩芽和嫩枝,显得是那样地生机勃勃,小草也将它那小小的头探出地面,东瞧瞧,西望望,好不惬意。放眼望去,不知是那位丹青高手为之润墨染豪,潇潇洒洒,琳琳点点,甩挪拨挑,摇洒倩影,花香妙舞,怡乐神态,兴然纸上。

13、故乡遥,何日去?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回故乡,乘一支长蒿,随着心的河流,向故乡漂流,向故乡漫溯。游子们还在徘徊,他们仍没能回故乡,因为他们的事业在四方。他们要载着一船的星辉,带着闪耀的光芒重回故乡。就让我们敲响希望的钟声,期待与他们在灿烂的季节里的重逢。故乡啊,故乡,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我必定要让你以我为豪。

14、世易时迁,时代不断的变化,人也不断的变化,但唯有不变的是出门在外的一颗思乡情,像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也许对我来说不太合适,但至少也是我心情的一种吧。不管它,还是出门看看吧。

15、走在故乡的小路上,那种自然那种和谐那种舒服,像风一样,慢慢地飘进了我的心。故乡的小路有的是水泥路,有的是泥土路,但这却没有影响到我对家乡的热情。

16、难舍故乡亲,更难舍故乡情。游子们寄乡愁于酒上,托感情于杜康。“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在微弱的烛光下,伴着泪水,带着惆怅,饮下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乡愁是青丝,常系在心头。心中有泪,只感到故乡的亲切,只感到故乡的温暖,只感受到故乡的姹紫嫣红。故乡啊,故乡,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何时我才能再次走进你的心房。

17、思乡虽会给人带来一抹淡淡的愁绪,但它仍然是一种健康的高尚的情感,是维系游子和家乡祖国的精神纽带。我愿意为这种情感高唱颂歌。

18、夏天,树叶翠绿欲滴,树叶长得密密麻麻,远远望去,好像一把碧绿的大雨伞。拿把“雨伞”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挺身而出,为我们遮阴。孩子们有的在下面下象棋,有的在下面追逐玩耍……如果下起蒙蒙细雨,它们又能为我们遮风挡雨,就像一位位战士似的保护整个公园。

19、乡情是一支清远的笛,悠扬而深远,乡情是一个古老的童话,美丽而动人;乡情是一坛陈年老酒,清香而醇厚……

20、故乡是一坛陈年老酒,在我心里搁置的时间越久,它的味道就越醇香;故乡是一杯农井绿茶,在我心里泡的时间越长,它的味道就越浓郁;故乡是一部记忆短片,在我心里放映的次数越多,它的画面就越清晰。爱自己的故乡不需要借口,更不需要理由,因为故乡有我们的“根”!

21、家乡是一曲悠扬的清笛,总是让人魂牵梦绕;家乡是一抹皎皎的月光,总是让人心动不已;家乡是一串永恒的记忆,总是让人想起就思念。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是曲中最美妙的,是月光中最迷人的,是记忆中最深刻。

22、“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中看出了游子们思念故乡的深情。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中,流露出身处异乡的伤感。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更是吟出了其对家乡的思念。故乡,那孕育我生长的地方,在那里,留下了我多少欢声笑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思乡作文:读《乡愁》有感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而现在,乡愁仍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海外游子——台湾的心声

太平洋,波涛汹涌,留下我,孤苦伶仃。我与祖国母亲仅一河之隔,我愿投入她的怀抱,寻求庇护,但只差一架桥,我这个千百年来的海外游子——台湾,希望回归自己的祖国。

正当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准备“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时,十二道金牌如利箭射穿了他的心,他知道他的梦难圆了,背上的字隐隐作痛,风波亭,轰然倒下。岳飞选择了历史的宿命,选择了无奈,选择了精忠报国。他死了,尽了自己的忠义两字,至死都没有背叛。

读懂了岳飞,我低下头,脸微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汗青”的文天祥,面对死去的千万百姓,面对敌人的威逼诱降,腿弯也不弯。长叹一声,澘然泪下。于是展纸挥毫:“乱世羁旅,夜沉沉,不尽悠悠愁绪。故国山河,西北望,废池春深入寂,不堪回首,零丁孤梦难续……但取丹心照,青史人寰世”。他面对高官厚禄眉都没有皱一下,他不愿,亦不想背叛祖国。

读懂了文天祥,我有了悔悟之心。

夏完琼,面对清军,用“毅魄归来,灵旗空际看”,表达了对清军的憎,对祖国的爱。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北不肯休”。是爱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是爱国……

读懂了他们,我愿回到祖国的怀抱。

给我一架桥,我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我最真诚的挚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乡愁800字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站在新农居鸽笼似的高楼的阳台上,任冬日的风梳理着板结的记忆,翻卷起泛黄的旧事。

儿时,每当天气转凉,树叶泛黄的时候,身边总会飘散着爆米花的味道。

村头,老樟树下石板桥堍。凉风下江南时节,总会有一个卖爆米花的老人。他穿得厚厚的,披着一件军大衣,坐在一张小椅子上,一张被岁月揉皱的脸任煤烟熏着,一双骨节粗大的手不停地拉着风箱,翻转着爆米花锅。“嘭”一声爆响,一柱洁白的蘑菇云冲天而起,空气里便弥漫着香香甜甜的爆米花的味道。

刚开始他来的时候,围观的人可多了。大人、小孩儿一群群一层层地围着他。大人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小孩儿们没见过如此“庞然大物”,围着爆米花机团团转。只听到“嘭”的一声后,接下去的都是孩子们“啊,啊”的欢呼声。大人们,则满脸宠溺地接过老人手里一袋袋的爆米花。

他来一趟不过待一个星期,有时再多一点。每年这时他都坐在那树下那桥头那椅子上。年复一年,后来村里的孩子们对他都不陌生了。人们对“嘭”的声响也都习以为常,很少有小孩儿再围着团团转。

有一次我路过,看见他还是穿着那件军大衣,冷风里一个人孤零零地坐着。我走上前去,买了一包爆米花。爆米花镶金嵌玉,颗粒膨胀得像富人的肚腹,香气隔着包装袋直往鼻子里钻,味蕾瞬间就不安分了,尝了一颗,齿颊留香!

自从他刚来那次我去凑热闹,就再也没有去过。这次仔细看了看他,发觉他人更瘦弱了,脸也越发黑了。心想老人经历了什么,却也只是想了想,没有开口。

之后的几天,我总在关注他——从木楼的窗户向外望,发现无论什么时候,他总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难得有人来买一袋爆米花。偶尔,他也会不紧不慢地站起来,从不讲一句闲话,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又转身坐进冷风中,任凭风吹。

后来天转冷时,我去奶奶家,为的是多观察他一下。可是从转冷到很冷了他还没有来。整整一个冬天,他都没来。村里的人都议论,今年怎么没来爆米花老人。可是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哪里,家里有什么人,有没有儿女……

又是一年树叶黄,水乡消逝了一道风景,身边似乎有淡淡的爆米花的香味。爆米花,香飘回不去的童年;爆米花,香透渐行渐远的乡梦……

时代的风起,江南消逝了一片片水乡:淹没了村头我儿时舀水的老井,风蚀了悬挂奶奶遗像的老屋,吹散了古村落飘摇的炊烟……

北风寄来漂泊的雁。声声叫雁,是迷失故乡的游子;叫雁声声,是诉不尽的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努力读懂乡愁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从孩提时的欢笑,到小学时的习惯,有时我甚至对故乡产生了厌倦感,渴望着脱离这层壳。

不懂乡愁为何物,它在我心中仿佛只是朦胧的一层纱,我只是毅然向前走。我与故乡之间的那段脐带已经快要断裂。

到了上初中的年龄,我的爸妈整天吵吵嚷嚷的要送我去省城去念,对故乡也没有多大的留恋,只是盘算着如何最舒服的度过在故乡的最后一个宁夏。每天就专门看看电视,负责帮婆婆品尝自家神奇的手艺。因为没作业,下午我一身轻松,在经常去的小吃街闲逛,“以后也许没多少机会来了。”我第一次慷慨解囊买了平常不敢看的东西,吹着下午清爽的风,夕阳抛下了她对这里最热烈的爱意,几只不知名的鸟在小院的天台上望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呆望着它们上面的一队勇敢者,好像在羡慕,又好像在惋惜。

我不急不慢地跑到小院,坐在石凳上独自享用我买回来的珍品,院子外面的车慢慢变多了,旁边的乒乓石桌两旁站着的却还是熟悉的人,打的和以前一样欢快,“乒乓”清脆的声音令所有人心悦;不一会麻将桌上的几个人出来了吵着说我们来比这个,打字牌的那几个叔叔挽起了袖子,又一会儿全院子的人都出来了,有几个人来送茶水,一对对家庭打羽毛球,我们不能玩那些,我们之中最机灵的那个去拿粉笔玩踩房子,又有几个人吼着歌去旁边的中学打篮球。整个院子都沸腾了,我跑回家刚巧碰到了公公婆婆,公公急着去找那伙人打篮球,现在看不见人影了,在那边急的跺脚,弟弟趴在窗口旁好奇地看着月亮;婆婆拿着扇子一边为公公扇风一边又坐着与几位老人痛快地聊着……那时我们才不去想如何在柴米油盐里过日子,哪里热闹去哪里。我打量着周遭,扫视着周围的人们,看向我曾打雪仗的那片战场,一瞬间我想记下来,我想下来这里的一切,我回来时,这里的老树还记得这个孩子吗?

上了初中后,在隔200里的异地上学,和所谓“寒窗”比好太多了,我却总是静不下心学习。一天我在班上上晚自习,头顶上的白炽灯让人看着麻木,我在窗户边看着满月。和那边的一样圆,也许此时他们和我一样看着月亮呢。谁说早上才是清醒的?我只有现在是清醒的!等着我!我就像破釜沉舟的江东子弟,变得高亢起来,无力的手再次抓到了寒冷的笔端!

我回来了。短短一年,故乡变化很大: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不再稀少,去公交车站的地方多了一排排的自助自行车,但我可爱的小院瘦了一圈,左邻右舍不知迁往何地,对街的那个大哥哥搬家了,小伙伴们晚上六点后才能回来,舅舅加班而婆婆还在为他准备午餐,看电视的只有公公一人。空气好像变得燥热起来,卖瓜人的吆喝慢慢变成了埋怨,老鸦在楼顶悲鸣着:那时慢……

易水别的寒寒的是生死离别,灞桥折柳折下的是故乡的回忆与时光。水寒寒不过游子被褥上的泪,更寒不过慈母为子缝织时留下的灯花!

乡愁是每一刻都想家吗?更多的只是单纯的思乡。

也许乡愁是在飞黄腾达时一霎时的失落,也许是在纸醉金迷时的避席沉默,我努力读懂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那一缕乡愁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层林尽染,北雁南飞,啊!又是一年秋来到。洛阳城里人们行色匆匆,一阵秋风裹着寒意迎面扑来,片片黄叶翩翩起舞。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客居洛阳的诗人张籍漫步街头,眼望秋叶纷纷,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已近眼前,可是自己远离家乡,回乡的日子似乎遥遥无期……想着想着,一滴思乡的泪水不知不觉滚落下来,唉,那一缕乡愁……

就在这时,一个背着包袱的送信人正策马而过。张籍受到了启发,忙叫住送信人:“请等一等,也帮我带封家书。”张籍三步并作两步,回到家中铺开纸砚,提笔蘸墨,刚要下笔时却又停了下来。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一时之间不知从何说起。思虑再三,终于写到:“年迈的父母大人身体还好吗?幼小的弟弟妹妹长大了吧?……我在外地一切都好,请不要担心……”可这短短的几页纸又怎能表达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呢?无奈时间紧迫,只好匆匆收笔。张籍小心地把信封好,交给送信人。

正当送信人骑上马准备出发时,张籍又担心起来:这么匆忙写成的信会不会遗漏什么?他急忙拦住送信人,拆开信封,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发现想说的都写到了,才重新封好信封,递给早已等得着急的送信人。张籍不放心,又千叮咛万嘱咐送信人一定要亲手交到家人手里。送信人快马加鞭,尘土飞扬中传来一句话:“放心吧,我一定会送到!”望着送信人远去的背影,诗人仍然呆立不动。此时,诗人的心已随着送信人回到了故乡苏州,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父母亲人……

秋风掠过,黄叶飘飘。此时,诗人多么想借这阵阵秋风向家乡的亲人送去自己美好的祝福!唉,那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思乡作文:乡愁最是故乡月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乡愁总与距离有关,总与去国离乡有关。乡愁是条穿越时空的线,这端是游子,那端是故乡。游子走得愈远,乡愁收得愈紧。当游子头发斑白了,累了,心上也就勒出了最深最深的痕。——题记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当秋风阵阵拂来凉意的时候,中秋的脚步也悄然而近。夜晚,推窗凝望,看到一轮圆月如明镜挂在天边,月光如水,笼罩得尘间万物都清雅澄澈。

临窗的旧案上,半首新词墨已凝纸,却不知如何续写那下半阕。索性搁笔拿了本书,无意间随手一翻,正好看到苏轼的这句“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瞬间,一缕清愁如轻烟袅袅萦上心头,挥之不去。

夜凉如水,裙裾微寒,既然情思缱绻不成句,索性起身披了件薄衫走入庭中。墙角一丛竹影婆娑,增添了几分清寒漠漠,旁边那棵石榴,却是羞红累累挂满枝头。在不知何处飘来的淡淡桂花香里,月色顺着青瓦流泻而入,仿若一层轻纱薄雾。朦胧中,原本朴实的景致顿时生出了几许况味,连风都婉约了几分。

月色,从来都是十分雅致的,她以一种绸缎般的质感,频频出现在唐诗宋词里的波光棹影间。“素月分辉,明河共影”,欸乃声起处,一叶扁舟分花拂柳,载着满满的月光,从泛着旧色的藕花深处冉冉而来。那样的画面似曾相识,只是不知那舟头独立的,是低吟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苏轼,还是感叹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一轮明月照九州,水天澄澈里,古往今来那些漂泊的人啊,此刻,唯有月色,才能懂得他们内心深处那些望月怀远的绵绵情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啊,最是让人心生惆怅的,便是这中秋之月。在相聚的人心里,月是团圆美好;在思乡的游子眼中,月却是隐在心底深处的那抹叹息和离愁。在这花好月圆之夜,那缕愁思更是被洇染扩散到心灵的每一处角落,瞬间,月色在清眸里氤氲成雾,融化成思念肆意蔓延。

清辉千里,人亦千里,隔着万水千山,故乡那山、那树、那人的剪影此刻却是如此清晰地映入心头。于是,我掬了一片月色,回到案前,和入墨里,在笺上写下了半阕浓浓的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记住乡愁 守望幸福

全文共 1358 字

+ 加入清单

古树、池塘、老井、灰墙以及涓涓细流、山川草甸,承载着无数人儿时的记忆,它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成长符号,“乡愁”是它们的代言词。

随着城镇化大潮滚滚袭来,这些美丽的乡村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渐渐化为乌有,暂时留存下的乡村也有不少被割裂了历史的脉络,失去了灵魂和底蕴,沦为失去记忆的躯壳。

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纷纷建言热议,愿更多的“乡愁”被守望和传承。

乡愁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乡村以宽广的胸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乡愁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故乡在哪里,中国人的根就在哪里,精神就在哪里。”冯玉璞代表说。

冯玉璞是隆德县主管文化、旅游的副县长,隆德县是中国书法之乡、绘画之乡,也是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冯玉璞说:“隆德县自公元1142年传承至今,是很多隆德游子的故乡,也是他们的魂之所依,心之所托。腊月初八那天,我们启动了‘在隆德过大年’活动,通过社火、舞狮、民俗体验、元宵晚会等传统节目,共同守望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

冯玉璞说,现在很多农村都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布局,毫无特色、千篇一律,老百姓戏称“家家户户一个样,人还能看个门牌号码,狗干脆找不到家了”,他建议在大规划的拆迁和“造城”运动中应该将“乡愁”留住。

冯玉璞说,如今,随着大批移民离开故土融入新生活,一些传统的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而新的文化理念尚未形成,导致很多现代人没有信仰,都很茫然,希望通过城镇化的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将“乡愁”找回来,将一些传统文化找回来。

既要坚定传承又能勇敢放弃

“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表现,如何能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又能让农民生活有大的改善,要走的路还很长。”布青沪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天蓝水绿是宁夏最大的资源优势,面对稀缺的碧水蓝天,我们需要坚守,但也要付出代价,比如放缓经济发展的速度,比如规划好城镇化的特色,比如该破则破该立则立。

布青沪说,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人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够安稳下来,一靠优于过往的居住生存环境,二靠内心深处的安分,青山绿水的消失让现代人忧郁,精神家园无处安放。因此,才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重回农村生活,这不光是精神的感受,还有村庄里淳朴民风的融化。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的文化并不全是好的,就怕在各种文化的交汇中,糟粕不舍,精华不留,失去判断的方向。我们要擦亮双眼,做到既能坚定传承,又要勇敢放弃。

布青沪建议,城市规划并非要移山填海、改头换面,千城一面“乡愁”只会越离越远。如果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实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那么,我们的“乡愁”就不在远方。

诗意的栖居并非梦想

看得见的青山绿水,看不见的诗意情怀,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方碧水蓝天,那是家的颜色!

“移民从一个故乡搬入另一个家乡,他们人下山了,可文化的根不能断了,在新家园他们能否觅到更多老家的味道?”马红代表说,生态移民是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大批人的“下山”将不仅仅是一种住房转移,更会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搬下山来的移民,绝大多数都会外出务工,寻求新的发展,怎么让房子真正变成“家”?光靠产业,似乎还不够。

马红建议,在移民搬迁过程中,政府应该将文化的传承、迁徙、再创造作为重要部分考虑进去,在建设居住之所的同时,为移民建起一个可以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那遥远的乡愁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29 字

+ 加入清单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题记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人笔下的除夕洋溢着古朴欢快的情绪。时隔千年,物是人非。跨过朝代更替后,除夕仍然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散发着专属的古老气息。大年三十夜,我看着车窗外连成龙形的灯笼,不禁叹息:“也许,今年我得错过除夕了。”

过了今夜,就是真正的2018年了——尽管阳历早就到了二月份!距离姐姐的高考只剩小半年时间。这是关乎前途的一次大考,爸妈自然不敢怠慢。各种补习班、冲刺班将寒假填满,于是回家的日期便一拖再拖,最终定在了二月十五号——大年三十早上。尽管对日期不满,我也无力反驳——一切以姐姐高考为重!

路上没怎么堵车,或者说根本没看到几辆车。春节高峰期是农历二十五到二十八,那几天就是坐地铁都很容易在布吉站被挤下去。开车就别想出深圳,高速路上车速跟龟速差不多。现在的畅通在我的预料之中,毕竟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会选择在除夕回家?

车道两旁的绿化带从四季常青的灌木丛逐渐变成光秃秃的白杨树。空中的火球也从头顶缓缓下沉到地平线。夕阳西下,将半边天空渲染成赤金色,显得恢弘壮丽。空中漂浮的几缕云彩像是被那火盘点燃一般,绽放出奇异的火晶色,为这落日美景更添几分色彩。

我们却无心欣赏这一幕。夕阳西下,对我们来说只意味着时间的流逝。汽车导航至少提醒了十多声“您已超速,请减速慢行。”,车速表的指针却没有从一百二十码的数字上退下来过。爸爸没有减速的意思,继续在没有摄像头的路段狂踩油门。天渐渐黑了,我始终没有找到那个写有“湖北人民欢迎您”的路牌。看着车外零零散散的烟花灯笼,心里越发地焦急:今年不会赶不到了吧?

七点、七点半、八点。春晚开播了。高速路上信号不好,连不了网络。孤寂的路途中,谁也没有开口。光秃秃的枝丫上悬挂着稀疏的星星,以它洒下的点点星光照亮游子归家的路。耐不住失望和困倦,眼皮便不知不觉地黏住了。沉沉的一觉,梦到了故乡。

不安稳的梦境中闯入长串鞭炮的声音,逼我离开那个假想的家乡。满不情愿地睁开双眼,顿时被眼前的一切惊的睡意全无。烟花照耀下的老屋矗立在面前,隐约能看见门前两道苍老的身影。恍恍惚惚地被姐姐推进门,桌上的年夜饭显然刚做不久,在寒冷的冬夜散发出温热的气息。奶奶一边盛饭一边唠叨着家长里短,爷爷则搬出一架长梯开始贴对联。门外寒风凛冽,屋内却洋溢着温馨的亲情。

“爷爷,有电视吗,春晚应该还在播放吧?”姐姐问道。“这儿还没有安电视,不然你们就可以解解闷了。”爷爷似乎有点手足无措,“这里信号也不太好……”“无妨。”我笑着回答了他的担忧,“第一次回村里过年,体会一次真正的年也不错。”看了看爷爷缓和下来的脸色,还是将下半句话吞了回去。

逃离了城市的钢铁森林,一家人能围坐在炭火前闲聊着这一年的点滴。对我来说,比电视网络重要的太多太多。回来,有你们在,便够了!

晴朗的夜空中,星星悄然洒下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我家的老屋,也照亮了我的那份悠悠的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离苦与乡愁——《采薇》、《涉江采芙蓉》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涉江采芙蓉》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奶奶的乡愁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抬头!望望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便是那故乡。

故乡的小河经常干涸;故乡的小路磕磕绊绊;故乡的人们随随变变.......

如今,故乡早已有了千变万化。看那小河流水潺潺,正在欢乐地唱着歌奔向远方,故乡的小河日夜不停地奔跑着。这条小河真可谓是故乡的母亲河,多少年来,她哺育着这里的人们,这是故乡的唯一水源,人们做饭,洗衣,都离不开这条小河。

故乡的小路也随着在变化。原来,每次回家,不小心的我总要摔上几绞,去学校的时候是干净的,回到家就变成“黑炭"了。现在可不一样了,故乡的路平平坦坦,就算下大雨我也不怕了,故乡的小路方便了人们的交通。

故乡的人们总是吃一些野菜,真的不好吃呀!不过,现在的他们,桌上也摆着大鱼大肉,这使我更喜欢故乡了。他们还用上了手机,电话,电脑等高科技产品。

每次家人回乡下,奶奶就担心他们往那住,家里房子太小了,总是到别人家住。如今,家中房子建大了,家里也摆上家具了,奶奶可高兴了,奶奶经常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等着我们回去,我们就可以经常看奶奶了。

故乡的一切都随着城市的变化而变化。早晨,农民伯伯去农贸市场吆喝着,想让过路人尝尝新鲜的蔬菜。中午,人们又去商场买衣服,他们也赶时髦。晚上,街道上,霓虹灯闪烁着,直刺你的眼。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在故乡,我能听到鸟儿清脆悦耳的歌声;我能看到农民伯伯在田野里割麦;我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故乡的变化真大呀!我爱我的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乡愁读后感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徐鑫

余光中先生的去世,给这片大地留下了无尽的哀伤。但是他留下的情怀,让我们始终铭刻心中。

先生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们了,但是我们依然觉得他一直在我们身边低声絮语,那么温暖,那么亲切。他的离世,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尤其是李叔同先生。得知余光中去世的消息,李先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甚至不吃不喝。他一直在窗户边仰天长望。有时候待在那里,几个小时下来一动不动,述说着无言的哀伤。

虽然诗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广为传诵的诗歌,却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回味无穷。没有他,就没有这一首首震人心魄的诗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想要回到大陆的决心。只是没有办法用其他方式来表达乡愁。所以他笔耕不辍,用这种持续燃烧的方式,抒发自己的乡愁。

我很敬佩余光中先生的这种坚持不懈的品质。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懈,才有了今天这么伟大的成就。正如诗句中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勤奋,否则“老则老矣,无能为也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乡愁情怀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问过奶奶,什么是乡愁?奶奶说:“乡愁就是你远在他乡时对家乡的思念。”可我还是不懂,于是我和奶奶来到了我的学校——东升小学,参观浙江省第一座乡愁馆,乡愁馆里有许多爷爷奶奶那个年代的东西。

来到乡愁馆,首先出现在我眼前的是卧室,我最中意的是梳妆台,园园的镜子,面积只有我的手掌那么大,台面上还放着一个盒子,听奶奶说那是用来装缝补鞋子的工具用的。

我们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了厨房。那八仙桌上摆放着铁锅和几个破碗,从奶奶口中得知她们小时候也是用这些的:“你们都不懂珍惜现在的生活,如果我们当时的生活像现在的你们一样,肯定会好好珍惜,可你们现在太娇生惯养,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挑食!我们从小都不挑食,因为根本没食可以挑,能吃饱肚子就很满足了。”听了奶奶的话,我想:奶奶说的太对了,我在电视上看过穷人和富人的区别,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穷人老爷爷说的‘穷人肚子里面的油少,所以吃什么也不腻。富人肚子里面油多,吃什么都会腻’。我看到了灶台下生火的东西,奶奶又说:“那时,我们清晨五六点钟就得起床做饭,而且我们都是自己生火,不像现在,煤气一开就可以开火了。”啊,原来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幸福啊。

我们还陆陆续续参观了农耕区,正堂等展区,我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参观完,我终于懂得了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对过去的怀念,对曾经的留恋,我懂得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值得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难以忘却的乡愁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在儿时的春季传入心扉,年幼的我却不明白其中的含义,直到多年后,诗中的含义才如爬山虎般充斥着整颗心。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家乡的梅岭正如王安石的诗中所说,在初春时节,处于梅林之中,香气扑面而来,将人包裹在暗香编织的天地中。远远望去,如火般的鲜红将整座山装点得异常醒目。清风拂过,花瓣如同九天下凡的仙女,翩翩起舞,悄悄飘落在石路上、土地间、脚边、头顶上,置身其中,如临仙境,在漫天飞花中忘却烦恼,仿佛远离尘世,回归到了最真实的自然。在凛冽的寒风中,在寒气逼人的冰霜中,它们开得愈是秀气,愈是有姿有态。好一个“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的一个堂爷爷在十几岁时就背井离乡,去了外头打拼。在时光的磨砺下他终于闯出了一番事业,但青春也在不知不觉中失了踪影。离开家乡几十年了,越到年老时愈发地思念。多年后他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时,迎接他的我们清楚地看到他那微红的眼眶与颤抖的双手。

爷爷回来后,拒绝了我们给他的接风宴,而是在儿时留过足迹的小路上走了一遍又一遍。每到一处,他便指着说他儿时在此发生的趣事,每当说起时,他脸上的笑容如朝阳般夺目绚烂,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顽皮的孩童时代。

爷爷临走前,去了心心念念的梅岭一趟。在层层叠叠的梅林中,他念出了那首《乡愁》,幼小的我虽不懂其中的含义,却清晰地感觉到了萦绕在爷爷周围淡淡的忧伤。在漫天飞花中,爷爷告诉我,他很想家,很想家人。

爷爷踏上火车前带走了老家的一抷黄土,一枝美丽的梅花,许多张照片,还有一颗心系家乡的游子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在小学时便熟记于心,但无法明确体会。去年我和父母出门游玩一个月,在离家的第一个晚上,我在旅店的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心中想着家中熟悉的睡床,似乎有些体会到了李白诗中的忧伤。第二天出门游玩时,偶然看到一处花圃中的梅花,那梅花孤零零在那片鲜花中,远远没有家乡的梅花令人沉醉其中,其他的景致也让人失了兴致,当我置身梅林中,突然想到这样一句话:月亮还是故乡的圆,梅花还是家乡的香。我们最终提前回家了。

梅岭景色迷人,其中还有许多故事,美丽秀气的它成了家乡的一处标志。不论是美丽的景色、纯朴的人们,还是淡淡的梅花香,带给远方游子的总是那难以忘却的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海峡隔不断的乡愁

全文共 1547 字

+ 加入清单

高秉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市牡丹区吕陵镇高孙庄村,父亲生前参加过国民党,在他幼年便去世了。1948年9月,母亲宋书玉便打发儿子跟着“国军”出逃。少年高秉涵跪在父亲的坟前,磕了3个响头,起身逃走。

高秉涵的小学同桌刘凤春送别时说:“我爸在541团当团长,你就说跟我是同学,可以直接投奔那里。”

高秉涵坐上马车,随着人流转往镇江,在这里,他患了急性肾炎,高烧不退,躺在草堆上等死,是朋友冒死带他渡江求医治疗。

1948年年底,高秉涵转到无锡惠山,被编入鲁南联合中学。

1949年春,高秉涵离开鲁南联中,投奔驻防芜湖的“国军”刘汝明部181师当兵。1949年4月20日,炮声隆隆,火光四起,解放军渡江战役打响了。惊慌之下,一个士兵碰倒了一锅热粥,高秉涵的腿被烫伤,两腿溃烂,伤势严重。他的小腿上至今还留着黑色伤疤,就是因为这个吓人的伤痕,他从来都不敢穿短裤,怕被人看见。后来高秉涵悄悄爬上一辆军车,押车士兵又用枪托将他捣落河中,他大难不死,自己爬上了岸。

1949年10月16日夜晚,高秉涵随部队逃向厦门东南海滩。第二天,又随军到了台湾,流落在台北街头。每天中午,他挨家挨户讨饭,每天晚上,他到偏僻的地方捡垃圾。

当年,逃难路上,高秉涵随身携带的一些东西被幸运地保存下来,有小学毕业证书,有小学排球队的合影,还有小学全班同学的毕业照……

新年到了,14岁的高秉涵思念母亲,禁不住泪如雨下。他独自跑到阿里山山顶,对着祖国大陆方向,呼喊着:“娘——娘啊!”

离开大陆的几十年来,夜深人静,每每想起母亲,高秉涵都要大哭一场。他受尽了人生的苦难,尝尽了世间的磨难。小时候喝过的黄河水,此刻都变成眼泪流出来了……

1952年夏,在朋友的帮助下,高秉涵考入台湾建中夜校。白天打工干活,夜晚读书。高中毕业后,他又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

1963年10月20日,高秉涵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在金门法庭担任审判员。1964年,金门岛上发生一起士兵逃亡案。一天夜里,一士兵携带汽车轮胎渡海,想偷偷穿越金门海峡,回大陆看望母亲,但是没能成功。黎明上岸,以为到了厦门,谁知因迷失方向又游回金门。

按照军事法令,阵前逃兵,杀无赦。最终,逃兵被判处死刑。高秉涵答应逃兵,有朝一日,把他的骨灰带回厦门,还给他的母亲。这桩逃兵案,也深深地刺痛了高秉涵内心。一个想要回家看望母亲的士兵,怎么会有死罪?身为法官的高秉涵陷入沉重的思考。

每次想到家乡,想到自己的母亲,高秉涵都会忍不住痛哭流涕。他两个眼窝因常年流泪而凹陷下去。

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高秉涵做执业律师,收入不错,他积攒的钱,都捐给了家乡山东菏泽,修公路,建学校,接济贫苦的民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979年,在高秉涵阔别故乡整整31年的时候,他终于写下了第一封家书,地址写上“山东菏泽市西北35里地处高孙庄村,母亲宋书玉收”。信中他写道:“为了能见到娘,我要活下去,娘,等着我,我会活着回来。”这封信由中国台湾转到欧洲,经美国寄到中国大陆,历时3个多月。就在这封信辗转寄达的一年前,母亲宋书玉在吉林辽源去世。自从儿子走后,母亲每天思念他,儿子小时候穿过的棉褂,一直藏在母亲的枕头下,从菏泽一路向北带到辽源,直到去世。

家人告诉高秉涵,母亲常年思念他,直到临终咽气前,母亲都在呼唤着他的名字。这一声声呼唤,撕碎了高秉涵的心,他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母亲啊!

说起母亲,高秉涵哭得像个孩子,就差一年的时间,没能见到母亲,没能亲眼再见母亲一面,没能给母亲端一杯茶水,尽一分孝心。这让高秉涵留下了终生遗憾。

当时,高秉涵不知道,在海峡这边,两个姐姐去了延安,当上了共产党的干部,年迈的母亲找到了女儿们,却失去了儿子的音讯。无尽的等待最终耗尽了她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梨花里的乡愁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在老家的小院子里,生着一棵细长的梨树。

有一年冬天,我回了老家过年。犹记得那年冬天特别寒冷,奶奶非常担心梨树会冻死,时不时要出去看看。也许是老天心慈,不仅末让寒风和冻雨将它带走,相反,梨树一直努力地生长,并且,在一个初春的早上,开出了花。

那时的我还小,并未见过梨花。看见这么美丽的花儿,便急忙乐颠颠地跑去叫奶奶。奶奶一看,有些惊讶也有些喜悦,告诉我说那是梨花。

我便站在树下,望着它们。梨花像是五角的星星,沾了清晨的寒露,在枝桠间闪亮。它们一大片一大片的,当真像夏夜里闪烁的繁星坠落在梨树上。

凑近它们,便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传入鼻中,在体内流动,让人舒服得想要呐喊高歌。再细看,一根根枝条上冒出淡雅的花朵,每朵花都有五片洁白如雪的花瓣,又有数十条洁白细长的花蕊散开在花瓣中间,花蕊末端则是鸡蛋黄般的花粉,整朵花像是玉雕般精致细腻。

奶奶也赞叹说梨花漂亮芬芳,又说等以后长梨了摘给我吃,这么洁白芳香的花,长出的梨定是硕大甘甜。

那时我还未到上学年龄,所以便在老家住了较长一段时间。那些日子,我天天在梨树下玩耍,有时望着梨花发呆,有时在草丛中捉蝈蝈,有时还从地上拾捡掉落的梨花……我的童年就这样伴着芬芳梨花和几份开心期待一并涌入时光的洪流。

等到不得不回家的时候,我也差不多入学了。我离开了老家,离开了奶奶,也离开了梨树。

之后便是普通的学校生活,平凡而普通,可以说千篇一律。与人交往的羞涩,学习的快乐,生活的滋味……也去了很多地方,见过了很多人,发生了许多事。曾记得有一次游览过一个莲池,几方小亭立在池上,由砖石连成的小桥相连,古色古香,但人来人往,太过拥挤。嘈杂中,终于看到一个空楣子,我立马坐上楣子,望向池中盛开的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池的莲花尽入眼帘,无不照应着这句诗。瓣瓣粉红的花瓣被花萼托起,花瓣中段是过渡的嫩白,中间嫩黄与雪白的花蕊,如涂满胭脂的美人,美艳动人,但又有些太过浓烈。

这不禁使我想起儿时家乡的那棵梨树,那上面的花,永远是淡雅素净,香气沁人心脾,恰到好处,让人安定。其他地方的花再艳,都不如家乡的花好。再看看这座城市,车水马龙,繁华如斯,但太过聒噪。不像家乡总能给人安心的感觉,任何地方都不如家乡好。

我突然有点想念那树梨花,想念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