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湖北过年民风民俗作文(精品20篇)

浏览

7673

作文

629

满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56个人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具有不同的民居,不同的饮食,不同的服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满族里的所有鞋子,上面都绣着花朵,当一缕缕微丝的风吹过去,那美丽的花,在摇曳的摆动着。在他们的民族里看了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在我看来,那可是啧啧赞叹啊!

满族的妇女的服饰原为宽松肥大型,镶嵌着不同的花纹大花边。在布料上,贵人和新妇女先用朱红、大红的颜色,中年的妇女 喜欢藕荷色,青年少女喜欢粉色、绿色、月白色,长辈一般用深紫色,婆妇惟兰灰素色。旗袍布料多为绸缎,比较贫穷、农家妇女多用棉麻布料。

满族男人骑马时穿白褂子,这样不仅显出他们的帅气,而且还……

满族男子的帽子,夏天的时候戴着凉帽,戴着不仅凉爽,冬天的时候,戴着又厚又舒服帽子,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满族人是非常注重礼节。平时满族人互相见面时都要行请安礼,如果遇到长辈的时候,要先行礼请安才能说话,以表示尊敬。

满族人最隆重的礼节是抱见礼,也就是抱腰接面礼。挂族也是满族的一种盛行的一种风俗,旗也叫门笺,窗笺。在春节的时候每家都要在门楣上,窗户上挂旗,有的还贴上对联,增加了节日的喜气的气氛。

满族我国 少数民族之一,它是—朵鲜艳的花,它貝有其它民族没有的不同风俗,不同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节民俗民风的作文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春节民俗民风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过年的民俗作文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习俗,而我的家乡,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WWW.t262.com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风民俗作文说明文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欢快、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的习俗。春节又叫过年,含有辞旧迎新的寓意。春节的习俗很多,下面我就为你一一介绍吧。

第一大习俗应该是“春联”了。“春联”也叫“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更加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都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春联是在红色的纸上,用毛笔蘸墨,书写一些象征吉祥、祝福的话语,寄托人们美好的心愿,

现在春联已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呢。

第二大习俗就是“爆竹”了。当午夜钟声响起的时候,就会响起雷鸣般的爆竹声,为什么要燃放爆竹呢?这儿有一个传说:相传每到过年时节,年三十的晚上,出来一头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来吃人、吃牲畜,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竹子截成一个小筒一个小筒的样子,把桶里装上火药,把它们放在“夕”出没的地方,当“夕”出来的时候,点燃火药,立刻发出震天的巨响,“夕”听到这声音,吓得撒腿就跑,人们就平安了。所以就把这种发出巨响的东西叫做“爆竹”。

第三个比较重要的习俗就是“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这种习俗,既有对过去一年的留恋,又有对来临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傍晚开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古人有作诗、打麻将等风俗,而我们现在更增加了丰富的内容,除夕之夜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大多数人盼望的事情,连小孩子都非常喜欢。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每一个习俗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请大家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春节习俗吧,它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风民俗的作文400字篇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年的寒假,我与爸爸妈妈参加了牛通社组织的到嘉善碧云山庄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动。在城市里,过年时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放鞭炮,交换红包……可是,在农村里,过年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抱着疑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腌猪肉、做喜饼等年俗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只见阿姨先从蒸房把被湿布包裹着的熟糯米与熟梗米拿了出来,再端来一盆热水,把水撒在石臼上。然后,将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对着我们说﹕“做年糕需要两种米,分别是糯米和梗米。人们常常把糯米与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着制作年糕。”紧接着,她教我们打年糕的步骤和要领。

我与其他两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把沉甸甸的木锤高举到头顶,跨弓字步,整个人略向后倾,将木槌用力打到饭团上,只听“砰”一声,锤子击向饭团,米粒黏在了一起。接着,我们又使劲击打,还时不时把饭团翻一个身,将水撒到饭团上防止木槌与饭团黏在一起。我们四个小队友一人翻饭团,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还是未俱成形。此时我们已经气喘吁吁,手脚酸痛了,看来这打年糕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妈妈告诉我,相传在唐朝时期,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如何将多余的粮食更好地储存起来呢?于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酿米酒等方法制作风味不同的食物,渐渐地就沿袭成为了年俗文化。从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们的勤劳和智慧,这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描写民风民俗的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风民俗的好词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齐鸣 灯饰 仪式 礼花 隆重 供奉 图腾 浓郁 拜年 宗教 供品

信奉 参拜 庄严 欢聚 陋习 陋俗 吉庆 喜庆 洋溢 狂喜 舒杨

吉祥 喝彩 恭喜 陶醉 盛况 沉浸 风采 喧闹 打扮 新颖 美好

民俗流传 庆典 风俗 习惯 浓厚 庄重 庆祝 真挚 肃穆 乡俗

村俗 祈祷 欢腾 沸腾 盛装 爆竹 焰火 场面 装点 彩灯 奏乐

欢声雷动 震耳欲聋 民俗民风良辰吉日 张灯结彩 彩灯高悬 蜂拥而至

接嫂而至 琳琅满目 光怪陆离 斑驳陆离 鼓乐齐鸣 爆竹声声 万众欢腾

欢呼雀跃 锣鼓喧天 盛况空前 经久不息 穿花拂柳 流光溢彩 开怀杨饮

响彻云霄 顶礼膜拜 摩肩接踐 人头攒动 人山人海 熙熙攘攘 座无虚席

纵情欢唱 喜形于色 扶老携幼 络绎不绝 彩灯高桂 栽歌栽舞 鞭炮齐鸣

彻夜狂欢 妙趣横生 灯火辉煌 欢声笑语 三五成群 火树银花 万家灯火

光焰万丈 花团锦簇 翻翻起舞 亮如白昼 披红挂绿 高朋满座 手舞足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风民俗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习惯,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

我国某些少数民族还有忌食的习俗,如游牧民族忌食狗肉;藏族忌食鱼类;穆斯林忌食猪肉等,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习俗。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占大多数,他们虽然都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但饮食习惯不尽相同。北方的朝鲜族、回族,新疆的维吾尔族和南方大部分民族主要食用粳米,而傣、侗和水族等嗜食糯米。居住在高原、山区以及北方平原地区的民族主食品种繁多,五谷杂粮俱食。在食品做法上,各民族之间也不完全相同。佤族、黎族喜欢用竹筒做饭,做出的饭带有新竹的清香;流动性较大的游牧民族常以青稞、燕麦等做成炒面;广西山区的瑶、侗等族爱吃用油炒后泡开的茶叶加盐煮成浓汤,然后冲泡炒大米花和炒黄豆的“大油茶”;新疆少数民族将面粉、玉米或高梁面烘烤成馕(波斯语“面包”之意)作为日常主食;他们还特别喜欢吃“帕罗”,这是一种用羊油、羊肉、葱头、胡萝卜、葡萄干等做的甜米饭,用于捏团抓食,通常被人们称为“抓饭”,此外,新疆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朝鲜族的冷面和回族的炸馓子,也都各具特色。这些少数民族现在在生活中已经很少见到了,所以,我们在大街上很少看见过少数民族的风味小吃。

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更好地生存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满族的民风民俗300字作文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末年,满族英雄努尔哈赤经过30年的努力,统一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初步形成满洲民族,即满族。他把满洲人分别组织在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族之中,实行全民皆兵。后来,满族政权还陆续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1644年,八旗铁骑入关,占领北京,席卷大江南北,建立了疆域辽阔的清帝国。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我国的满族人有一半以上居住在辽宁省,其它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以及北京、西安和成都等大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300字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赛龙舟我想大家都是耳闻目睹过的,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划龙舟比赛就快开始了。

小河两旁人山人海围满了观众,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谁输谁赢。龙舟争先恐后的划了出来,3辆龙子实力不分上下,选手们整齐的划着船桨“一二一,一二一”站在船头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他拿着手上的鼓锤铿锵有力地敲着,鼓为自己鼓舞士气。

岸上的观察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一边心急如焚地喊着加油,小河上选手们不一乐乎的划着,他们听着观众们强烈的耐喊声,顿时变得充满了信心,更加迈力的划着,锣鼓声变得越来越响,船桨划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河水被搅得汹涌澎湃飞溅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河水凶猛地向河岸拍击,选手们越战越勇。就在难解难分之时,蓝队,使劲往前划着,最后一举拿下冠军,其他两队虽然输了但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向蓝对庆贺。这时鞭炮齐鸣,人声沸腾为冠军颁奖的,时候到了欢呼声呐喊声,鞭炮声是是这次龙舟大赛上最富有动力的的交响曲。

河水平静了下来锣鼓与鞭炮消失影去。刚才热闹的气氛渐渐变淡,隆重的龙舟大赛拉下了围幕。

评:开头直奔主题,“锣鼓声声,鞭炮齐鸣”不见其景,先闻其声,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气氛,第三段更是把赛龙舟的场面推向高|潮,热闹的欢呼声呐喊声似乎还回荡在我们的耳畔,结尾自然、简洁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描写立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上第了43课:“立夏节到了”,昨天,正好是立夏节,回到家,我给妈妈讲了讲立夏节的习俗。古时候,在立夏节那天,家家户户门前都要摆一个箩,箩里都放一些米、鲜嫩的笋、韭菜、立夏蛋,可供每个村里的孩子随便拿着吃,村东的孩子来抓了几把米,村西的孩子来拿了几根笋,村南村北的孩子向主人讨点香油,从柴堆中抽几根柴,在河滩边,青蚕豆地里,小姑娘摘蚕豆,小男孩在大树下用石头、瓦片垒起锅灶烧饭,等饭烧好了,大伙围在锅边吃了起来,大人们在旁边看着,就这样,大人们说:“每年立夏节都要吃百家饭”,吃百家饭就成了立夏节的一个习俗。

立夏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称人”,两个大汉抬着秤杆,男孩女孩用手攥着秤绳,荡在空中,旁边的孩子唱着:“秤猫哇,秤狗哇,吃百家饭哪,长筋骨哇,长成个小官人哪,长成个小娘子啊......”

我给妈妈唱:“秤猫哇,秤狗哇......”的时候把妈妈逗得哈哈大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介绍的是家乡的春节,也是小年,更是新的一个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也是过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吃水饺。这天还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十二点,家家户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边包边看,睡觉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才行,吃完水饺以后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要收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

过完春节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来回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初二晚上包好水饺,凌晨四五点钟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必须要吃元宵,晚上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有关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风民俗作文傣族

全文共 3885 字

+ 加入清单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傣族先民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动作多为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极为流行的有"孔雀舞"、"象脚鼓舞",特别是"孔雀舞"登上了大雅之堂,它那优美的舞姿、细腻的情感,把孔雀这种美丽的动物模拟得惟妙惟肖,井加以拟人的美化,把人带进了诗一般的境界,使大都市的观众为之而倾倒。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历史

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与壮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源于古代的“百越”。他们以“纹身断发”为共同习俗,而又互相杂处。他们的足迹还在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和印度地区。他们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了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

礼仪

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每户人家都备有几套干净被褥,供待客之用。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 到傣家作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楼入座后,老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到过傣族村寨的远方客人都被傣族热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动,留下难忘的印象。

节庆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 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子服饰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红色或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妇女发饰均很讲究,梳高发髻,并在发髻上插缀鲜花;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艳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一绺在背后。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

饮食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建筑

族人居住竹楼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这种建筑非常适合南亚热带雨林的气候。竹楼分为两层。底层设有围墙,是储藏杂物和饲养家畜的地方。楼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每座竹楼都有一个阳台,家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清凉的微风,也可晾晒衣物。屋内是一间大起居室,铺着竹席,家人用餐、休息和接待客人,都坐在竹席上。屋子中央有个火塘,既可烹煮食物,又可取暧,起居室连着卧室,一般有三到五间,视家庭成员的多少而定。来访的客人通常不允许在卧室过夜。 屋里的家具非常简单,竹制者最多,凡桌、椅、床、箱、笼、筐,都全是用竹制成。家家有简单的被和帐,偶然也见有的毛毡,铅铁等器,农具和锅刀都仅有用着的一套,少见有多余者,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纹都具地方色彩。 建造新房是傣家人生活中的大事。建房开始之前,首先要选好地址,下基石。接着要准备好八根主柱。由于整个竹楼都是在这八根主柱上建成,选择柱子的材料就成为一件非常要紧的事。当选好的木材从树林里抬进村里时,村民都要吹号迎接,泼水祝福。八根柱子中还要分出四根“公柱子”和四根“母柱子”,分别以男人的衣服和女人的衣服覆盖在柱子上以示区别。建盖房子时,全村人都会来帮忙,这是傣家人的传统。届时,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来帮忙的村民和来祝贺的亲戚朋友。整个气氛就像过节。

禁忌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说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宗教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说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踩高跷、玩狮子、吃汤圆……舞龙赏灯闹元宵,欢天喜地迎春来,要说老家安徽宣城的春节民俗,真是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老家的闹花灯遍及城乡,玩灯时伴以爆竹烟花等,十分壮观。同时还有踩高跷、旱船、玩狮子、挑花篮等活动,儿童提灯更是美不胜收,今年寒假,我也去提花灯了!

大年初五中午,爸爸带我去双沟看花灯,刚过东华山就听见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我连忙下车,只见一条长长的队伍,两条龙灯在前面游动,中间许多人提着花灯,后面还有两只麒麟摇头晃脑,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

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那条金色的龙舞动起来了。你看它时而在空中翻飞,时而绕着地面盘旋,时而龙头从龙身下钻出来。真是巨龙腾飞,让我们目不暇接,周围观看的人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舞龙的人个个精神抖擞,龙头前的那个人手握彩球,一会挥到东,一会挥到西,龙头跟着彩球摆动,真是栩栩如生。

正在我看得津津有味时,传来“媛媛”“媛媛”的呼唤声,我回头一看,啊!花灯队伍里居然有我表姐呢!她手提一个椭圆形的大花灯,花灯上写着“五谷丰登”,其他的花灯也都是椭圆的,像一个大冬瓜,不过上面有点贴的是一首诗,有点贴的是剪纸,花灯用各色彩纸糊成,黄、蓝、绿、紫、大红、粉红——给节日增添了热闹的气氛。提花灯的都是一些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们有点把花灯扛在肩上,有的提在手中。

哎,假如我也能加入他们的队伍多好啊!“媛媛,想不要提花灯?”姐姐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好呀!”我兴奋不已,接过姐姐手中的花灯,跟随队伍向前走。可没有走多远,就觉得手酸酸的,“姐姐,我不想提了。”走在一旁的姐姐笑了,“就这么一会儿,就打退堂鼓了,我们回去有夜宵吃哦!”我可不想让姐姐嘲笑,于是一咬牙继续跟随人群前进。终于从东华山来到沙墩,乡亲们出来迎接我们,小孩子围着我们跳啊,叫啊,场面好不热闹。在这里闹了差不多一个小时,队伍才浩浩荡荡向前走。我们经过每一座村庄、学校都要停留一个小时左右,好不容易来到了目的地双沟。此时夜幕已经降临,我双腿也快拖不动了,看其他孩子一个个都兴致勃勃的,我也不能输给别人呀!“我们还要走回家哦!”姐姐告诉我。为了那美味的宵夜,我只能忍了。

领头的人又给我们发了个通电的小灯笼,叫我们把小灯笼放进大花灯,这下,花灯全都亮了,与白天相比更美了。我们往回走,经过白天的村庄、学校,乡亲们还是那么热情,放爆竹来迎接我们。走呀,走呀,终于回到了东华山,此时已经12点了,我累得筋疲力尽,宵夜是热气腾腾的包子,我连吃三个,真香呀,这可是我一天的劳动所得哦。

提花灯,让我尽情的体验到了家乡春节的民风民俗,这个寒假我过得特别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过年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噼里啪啦……”随着窗外的鞭炮响起,这个不眠之夜开始了。

巨大的xx响起,就像一个大力士,不,比大力士还要大。霎时,大地震动,一幢幢高楼也不由得一颤;这时,美丽的花式烟花冲向了天空,在天空中变为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旋转烟火也不甘示弱像一个个火箭划破天空,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

街上的小朋友每人都手拿着嘀嘀筋,大一点的放一些大地红呀。最引人注目是一个像葫芦一样的花子,只见一点燃它,它喷出火花,一会变一个颜色,就像一棵圣诞树。

街旁的商店也拿出花子来,那一个个“降落伞”像一个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小雨点,又像“小人国里出来观光跳伞的。"砰砰"双响炮也迫不及待地跑出来,"窜地鼠"非一般的窜来窜去,"大地红"也飞快的转了起来。

看了这么多自己也该玩玩了,xx子,双响炮不敢说,大地红嘛,还可以。我一手拿香,一手拿着大地红,用香接近炮焾,香一触着大地红,大地红炮焾冒出火星,我赶紧扔出去,刚一触地,它飞快的转起来,好看极了。咦?我突然想起还有一盒电光棒呢。电光棒被点燃后射出一个个像小星星一样的火星,照亮了整个楼道。突然,"啾"的一声把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爸爸在放烟火,这时,平时一向胆小的妈妈站了出来,她手持烟花棒,一手高高地举着,像传递圣火样子,“哗”由妈妈亲手放出的第一个烟花飞向了天空。

“噼里啪啦”随着第二阵鞭炮声响起,这个令人难忘又开心的不眠之夜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民俗民风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有很多的风俗,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其实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过春节

在我的家乡,春节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为它是新的一年中的开始,所以春节我们就会办的很热闹。一般春节的前几天我们一家人就会老家,然后,再去买一些过年用的东西。

我们一家共有十几口人,所以干起活来很快,也很热闹,一点也不感觉累。还不到一天的功夫,我们就把所有的是都安排妥当了。第二天,我们几个小孩一起去街上买烟花,我们逛了一天买了很多的烟花。距离过年还有两天,我们总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终于,打了大年三十,我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包起了饺子,有好多种口味的。我奶奶包的饺子是最好吃的。到了傍晚该下饺子了,但是小饺子之前要先放鞭炮,这是我们老家的风俗。一会饺子熟了我们就开吃了,我们吃这自己亲手包的饺子真香。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开开心心的。

到了大年初一早晨就会起得很早,四、五点就得起床,然后还得吃饺子,吃完饺子就去拜年了。我们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当然我们也可以拿到压岁钱。不知不觉中一上午就过去,在中午我们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一个团圆饭。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难的在一起一次。新的一年我们都该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前都贴起了红红的对联,还有大灯笼。大人们还把“福”字的对联倒着贴,寓意“福到”。早上,大人们带着小孩到亲戚家走家访友,互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大人们还会给一盒年糕给我们。这一天,小孩们都分外开心,因为都穿起了新衣服,还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压岁钱。

在吃年 夜 饭 时,家家的餐桌上都摆着鱼,这吃鱼也是有讲究的,只能吃鱼腰,叫“有头有尾”。饭不能全部吃完,要留一点,叫“年年有余”。

打鬼节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打鬼粑、长寿面。打鬼粑是用来打鬼,长寿面是用来捆住鬼的身体。

这个打鬼节也是有传说的。

传说在三月初三,有一个农夫晚上在山上砍柴,突然看见一座坟上冒起了点点火光。他走近一看,吓了一跳!这火竟是蓝色的!不仅从坟里往上冒,还会移动。农夫看了,放下锄头,撒腿就跑。回家后,他就跟村民们大肆宣扬,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全村都知道了。也有不信的人前来上山验证,结果皆是如此。

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说三月初三是阎王的生日,在那一夜,他会放一些厉鬼下山,有人便说要吃桃,寓意“桃过一劫”。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首先要买粽叶,然后再买糯米,还有配料。包好之后,要用绳子捆着,最后再放进锅里煮熟。粽子煮好后,就可以吃了,色香味俱全,有一种沁入心脾的感觉。尝了一口才知道。

这就是我们的节日,你们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桂林民风民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人们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们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们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们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们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们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人的服饰和汉族男人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们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们的品质之一。壮族人们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们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们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们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们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风民俗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春节的步伐越来越近,政府出资把大街小巷粉刷一新。瞧,道路两旁的商铺装修的古色古香,树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和中国结;看,公园里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听,鼓声,鞭炮声,歌声,乐声,汇集成气势磅礴的交响曲。人们喜气洋洋,迎接春节的到来。

除夕的晚上,我家里可热闹了,表哥表姐都来了,我们在一起边说边笑,边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时间过的可真快呀,只听见主持人倒报着“十、九、八……一”“当—当—”除夕的钟声响起了。我高兴的叫喊着:“新年到啦,放鞭炮了。”此刻,外面的鞭炮响彻云霄,礼花在天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样撒下了数不清的花瓣,看到这光彩夺目、千姿百态的礼花令人眼花缭乱,把除夕夜的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仰望夜空洒下的点点金雨,凝视地上绽放的朵朵彩花,我和表哥表姐尽情地拍呀、跳呀、笑呀……

大年初一是我最向往的日子,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跟随爸爸妈妈去拜年,这一天我不想发财都不行,因为我能收到很多的红包。红包里面装满了压岁钱,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过年就是这样隆重,我们的民风民俗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眨眼间,春节就要过去了。我又该背起书包去上学了,我决心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爸爸妈妈的抚养和

老师的辛勤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浙江的民风民俗作文350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家乡浙江风俗很好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浙江的民风民俗作文3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风民俗的500字学生作文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