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作文误区(20篇)

中考作文阅卷一直为人们强烈关注,作为一名阅卷老师,怎样判卷才能对教育和社会负责,体现考试的公平和正义呢?小编收集了要走出三个误区,欢迎阅读。在中考中,由于作文占了很大分值,且作文的评判带有很大的弹性,所以作文阅卷每年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科学公正地评判作文,我认为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浏览

4462

作文

70

误区之四:酥香小点代主食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大部分餐馆酒楼都推出了各种花色主食,替代米饭和面条,推荐给客人,显得丰富而时髦。这些花色主食主要是各种酥香小点、炒饭、抛饼、油炸点心等,其中油脂含量大大高于米饭面条,特别是酥点类和抛饼类,油脂高达30%以上,甚至还有较高比例的饱和脂肪。如果使用了植物奶油和起酥油,还会带来对心脏健康极为不利的“反式脂肪酸”。用它们来替代传统主食,显然很不明智。

美食之后,最好能喝些清淡粥食,既养胃,又能改善营养平衡。如果加入各种粗粮、薯类、豆类,以及一些保健食材,则更能表现出食客对健康品质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学作文的写作误区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一、人为拔高

小学的单元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整面的格子让孩子写作文,孩子们一看见这么多的格子心里就已经吓坏了,哪里还能有什么兴趣?有一次,还出现了这样的看图作文题:画的是一个苗圃,一群孩子在那里观察植物,旁边插着一块木牌“梦想在这里起飞”。下面就全都是方格子了。二年级的孩子图画也看不清楚,意思也不理解,怎么能写好这样的文章呢,我们老师都觉得比毕业试卷的作文题还难,真是难为孩子们了。

二、远离生活

我们小时候,课本里每个单元都有个习作例文,学了习作例文以后就要写单元作文了。但是记忆中,每次作文我都是把习作例文改头换面了一番,就自鸣得意地上交了。他写的是鸡,我就写鸭,他写的是猫,我就写狗,其他就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了,不懂得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适合自己的东西,也从来没有从生活中发现过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孩子有没有从这种远离生活的状态中走出来呢?据我所知,似乎还是老样子,课本中、练习中许多写话的题目都和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比如: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你想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说些什么?题目显然不是只要求孩子们说出,“你好,欢迎你来到中国,来到北京”这样的话,但是,他们能说出更多其他的话来吗?

三、目的不明

写作文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许多孩子甚至老师都在问的问题。是啊,学语文是为了什么?人教论坛中有人专门发帖讨论这个问题,响应的人不少,但是好像也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来。就我个人分析,学语文就是为了享受阅读的兴趣,了解更多的知识,提高道德分辨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学作文主要就是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但是仅仅只有表达的能力而已吗?如果没有记忆能力,没有思考能力,没有分析能力,没有观察能力,能写出好文章来吗?所以我认为作文其实不仅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甚至是整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仅仅教会学生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作文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审题误区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忽视图画的分数谈人生的目标,说:“优秀者,对自己的要求高,希望能够尽善尽美;合格者,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但是依旧希望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继而说“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你是否能够在某个行业中独占鳌头,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层次,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是典型的离题。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图画由“分数”“考生”“家长或老师或其他亲人”三部分构成,无论从哪个要素看,都是要抨击应试教育和唯分数论,抛开分数谈“知足常乐”等,会判为二类卷及其以下。考场写作误区:立意误区主要表现在脱离漫画含义作文,有的考生根据分数的变化,机械地谈变化,部分考生谈“大自然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变化”等等,不一而足,选材误区主要表现在部分考生一味使用古人论据,拿死人说事,对当代的教育形势一概不知,还有部分考生以偏概全,用个别名牌大学生就业艰难的例子,全面否定当今高考制度,甚至称现今高考制度比科举制度还要罪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审题误区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该命题画面表达内容相对直观,学生在审题时难度不大,加之漫画作品的理解层次因人而异,这就给各个理解程度的学生留下了创作空间。如果说在行文中有什么处理不当的话,可能更多地会表现在对既定观点的纠缠上,从而无法实现论说文的表述功能。

比如有的学生会直接去写有关教育评价的问题,但是却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只是根据表象不断强化自己的个体情绪,基本停留在对“唯分数评价”这一观点的批判上,而现实生活中,根据分数高低进行评价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从画面上也读不出更多“唯分数论”的内容,学生单纯运用大量事实举例强化这一观点的过程,暴露出的恰恰是自身论证能力的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8世界肝炎日:你不知道乙型肝炎的6大误区

全文共 115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肝病医生,我们希望患者在疾病控制的情况下能从事适合的工作。同时也希望社会不要歧视肝病患者,他们的疾病在日常的生活接触之中不会传染。”昨日,记者采访蒋雁主任,希望媒体借“肝炎日”大力宣传,提高公众对疾病的科学认知。

今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五个“世界肝炎日”。今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题是“预防肝炎,立刻行动”。2015年的世界肝炎日,肝病专家带您扫除那些关于乙型肝炎的误区

误区1:乙肝病毒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从医学角度来说,普通的工作、学习等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体液和血液。所以即使与乙肝病人同桌吃饭也不会感染乙肝,此外,蚊虫叮咬会传播乙肝病毒也没有可靠的依据。”蒋雁主任表示,市民对乙肝不用谈之色变。

误区2:我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没必要看医生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首次就诊即为肝硬化或者肝癌的患者,究其原因是平时因“没有什么异常感觉”就不定期体检,经常是感觉到不适(腹胀、腹痛等明显的症状)才来就医,这时常常发现已是疾病晚期,十分遗憾。

误区3:乙肝是不治之症

许多乙肝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上了乙肝,就开始忧心忡忡,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其实,我国在2010年10月就已公布了肝病科研成果‘生物免疫疗法’,能有效治好肝病,而且能够正常学习、工作,正常生活(包括结婚、生育)。

误区4:“小三阳”好“大三阳”不好

所谓大、小三阳指的是乙肝免疫指标中e抗原阳性还是e抗原阴性,阳性者为“大三阳”,阴性者为“小三阳”,它只反映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并不代表病情轻重或传染性大小。因此,对于大小三阳患者一定要区别对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好坏之说。

误区5:得了乙肝就等于得了肝癌

乙肝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有可能恶化,最后成为肝癌,但并不是所有的乙肝都会发展成肝癌,在肝硬化患者中,有20%—30%恶变为肝癌。因此,乙肝患者需定期检查,以便对可能发生的病变及时诊断、及时治疗,科学预防肝病恶化。

误区6:乙肝会遗传,不能结婚、生小孩

慢性乙肝是传染性疾病而非遗传性疾病。男性携带者生孩子基本不受影响。女性携带者生育如及时进行母婴阻断技术,95%以上的乙肝携带者可生出健康的宝宝。即便是乙肝患者也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病情,在肝功能稳定、病毒不复制的情况下结婚、生育。

“健康”乙肝携带者 定期检查 平安一生

蒋雁主任指出,由于乙肝、丙肝、甲肝、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会使患者肝脏受到严重损害,而当肝功能出现异常,通常说明患者病情恶化的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治疗,否则病情持续发展恶化,很有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这些病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乙肝两对半、HBV-DNA病毒量、丙肝抗体、B超等检查,找出原因,尽快对症配合专业医生接受规范化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作文要走出三个误区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一是以作文字体优美、卷面整洁来认定作文的“美”,作文字写得优美、卷面整洁固然值得鼓励,在评判时也应根据评分标准给予一定的分数,但毕竟此项只占3、5分,最根本的还是写作内容和表现的思想情感;二是以华丽词藻为美。当前,学生“背”作文的现象很严重,极个别学校还“创造”了“万能作文法”(见《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年第3期《谁能为“万能作文法”送终》),我们不反对作文的语言华美,但如果用背来的东西堆砌而成,这样的作文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阅卷老师要细品学生作文中写得很“亮”的东西,思考其与作品主题的关联度,是否是作者的原生态语言,不能被“美色”所迷惑;三是以样式艳奇为美。有好多学生“东施效颦”,动不动在作文前头来个“题记”,有的甚至在文章结束时还要加上一个“后记”。一篇很短的文章,是否真有必要在开头和结尾都添个“题记”和“后记”呢?作文的样式要为内容服务,一篇作文如果仅是外在包装华丽,而内容空泛,那决不是优秀的作文。所以,中考作文的评判,要有正确的审美观。我以为作文之美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情感思想之美。阅卷老师在判阅作文时,能否体验到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情感思想能否让读者产生美感、受到震撼;二是思维之美,作文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言语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思维活动,思维的合理、连贯以及表现出来的智慧都是充满美感的;三是语言之美。语言美在于能否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即俗话说的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而不是“如挤牙膏一般挤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误区一、听天由命,全凭靠天收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部分教师持有这样的观点:距离高考(精品课)还有十几天,学生的作文能力基本上已经定型,再也无法改变什么了,至于考的好不好,全凭老天爷的安排了。我倒是相信,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考前一搏,临门一脚,很多时候还是能够扭转乾坤,改变命运的,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轻言放弃。有一些有经验的高三教师会选择抓紧考前十几天的宝贵时间,鼓励学生背几十篇高考常见话题和热点话题的优秀段落,让他们带足粮食弹药上考场。

误区二、随机性大、缺乏规划

目前,多数学校的作文教学存在“无教材、无方法、无规划”的三无现象。多数时候,作文教学都是基于某个老师的一时兴起,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我认真梳理高考、雅思(课程)、托福(课程)、大学四六级(精品课)等考试作文题后,发现英语(精品课)写作万变不离其宗,都围绕着38个基本话题来设计的。在高考前,我们何不做一个系统的规划,安排好时间,帮助学生把这些话题梳理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非你莫属》观后感职场不仅仅是求职者有误区

全文共 32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了《非你莫属》这个求职节目。这个节目显然很火,点击率一直很高,我也很喜欢看众 Boss掐架 .但是今天这一场( 9.19期)我感觉有一些Boss存在明显的认知误区,某种情况下会对求职者产生严重心理障碍。

今天有一位特殊的求职者,他的特殊在于他是一位北大生物学系的肄业学生,本来可以硕博连读,但大三就肄业了。为何选择了肄业站在了这个舞台?据求职者自己说是为了一个喜欢的女孩,同时又为了了解社会得到一些社会经验最后毅然放弃了多数人羡慕的很好的学习机会辗转职场挣扎。

他的故事有些离奇,公开表露的信息又很难令人用通常的思维去理解,因为在中国多数人眼里,北大还是有极大光环的。尽管北大已经不是当年的北大,但硕博连读又不用交学费,而且未来正常情况下还会有很好的高薪的工作可以谋得。在一个"公考"都吃香无比的社会,这是颠覆性的决定。

为此,职场的Boss们坐不住了,纷纷跳出来指责其行为草率,更有人要他回学校上课,还有一位嘉宾更狠,说他这么做是浪费了纳税人的钱。

中国自古以来不缺好为人师者,中国式教育的本质就是居高临下用通用的价值观来评判人的言行,用道德的说教美化自己的价值观,这有没有问题?

中国的学生为何缺少创意,缺少创新精神,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熏陶所致。中国目前市场经济的掌控者其实是40岁左右学历为大专的一群人,在各个行业里都差不多。本科和硕士这是比较年轻的一代人,博士现在多了,但是在70年代那批人里面极少。今天的很多博士都是在工作之后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了文凭,其中不乏类似唐骏这样的机会主义者。从90年代开始中国的文凭买卖交易市场就很兴盛了。

中国社会究竟还是一个注重学历而轻视能力的国家,大学的宽进严出状态并没有使大学生脱离最初价值观的束缚变得视野更宽广,所以要求求职者与Boss有相同的价值观并认为那样的求职者才是可用之才,这是一种苛求的状态。我记得网上有一篇报道说清华有不少高材生去了寺庙修行,被痛批浪费了人才。我又同时在思考美国人的思维逻辑。因为今天的微软创办人当年本科也没有毕业,但是他创造的社会财富要比很多人多得多,比尔盖茨的经历和故事是否适合这个社会,还是它本来就是个案?

我同时又听到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在玩物丧失的故事,大学成为泡妞和玩乐的天地,学业倒成为副业,因为即使从名校出来的学生也很难看出任何不一样的闪光点,专业技术能力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和现实存在很多错误的理解,更有很多大学生哀叹,大学四年根本没学到有用的东西

如果一味的指责学生恐怕是容易的,因为总可以找到经过学习后成才的例子,然后告诫他是因为你努力不够。但是同时可能这种指责也必然忽视了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功利性教育的普遍存在。因为即使学可能也糟粕太多。

接受正规的教育当然是好的,在一个学费高昂很多人还上不起大学和没机会上大学的现实里,谁也不能说读大学受教育没有价值,关键在于怎么样教育!也不能说学习没有意义,关键是如何学习和明确学什么?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善于学习总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从更大的角度讲,一个人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一直到老都需要学习。

按照通常的理解,这位北大生物学学生选择肄业是错的,同理放弃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出国深造的北大高材生柳志宇的选择是错的,哈尔滨医科大的正阳的选择也是错的,进入北京龙泉寺的诸多天之骄子都是错的;北大毕业生选择回家养猪更是错的;选择应聘做清洁工的大学生也是错的,连韩寒也应该是错的,因为韩寒高中都没毕业就离校了。因为他们都是在毕业后离开普通人的价值理解范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区别只是比尔盖世和韩寒成功了。而他们还在路上。

那么读大学——毕业——找到一份理想职业——成功,这之间的逻辑一定成立?【成功人士对这几句总是认同的,但是对于与众不同的职业之路的选择为何就不能认同?这是价值观的矛盾。

在另一个求职节目里我看到这样的现场,一个当过保安家境贫寒只有初中学历的男人求一份创意策划的工作,所有的达人嘉宾都说他没有教育背景是不可能做策划工作的。更有人认为他来错了地方。难道他应聘做保安才是正道?其实今天中国做策划做得最好的那批人没几个是专业出身。一如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当年的马云其实对网络还一无所知,而且学的也不是计算机。

总有一些人对人生的理解与众不同,但是生在中国,年轻人面临的中国式说教是最多的。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欧洲北美教育发达的国家,这几乎又不存在问题。因为几乎不会有人觉得选择不一样就是错的,不会有人认为读大学就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我知道在美国有很多大学生选择休学几年先工作然后再回到学校修完学分拿学位。在成功只看结果的社会里,所有的人都会说你在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值得欣赏的,这个过程完全可以不一样。

但是这名学生站在中国特色的《非你莫属》里得到的肯定太少。而打击却相当明显。职场老板们的价值观存在明显的误区。

有一位女Boss问他,"你有目标吗?你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我的理想就是10年后我的公司可以上市".有这样理想的年轻人应该得到什么养的评价呢?那位女Boss的回答是:"这从来不叫理想,这叫做梦!"

我不知道做梦和理想之间有多大的区隔,不做梦的人成功的比率是多少?梦想即使离现实很远,这样的梦难道就不该有就该遭到批判?只有脚踏实地才是值得鼓励的?

脚踏实地常被人用来当做教训年轻人的常用词。脚踏实地确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处事方式和原则,但是把它当标签贴在每个人成长的路上显然是错的,因为这忽视了人的多样性和不同的特质以及环境和机遇的影响,也曲解了脚踏实地的概念。脚踏实地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往前走,但并不是按照别人的价值观在相同的路上走。把脚踏实地狭义的理解为循规蹈矩是按部就班是错误的。

我们今天的中年人基本上就是当年背着手坐在课桌后面听话的一群人,得到的灌输远比自己的想象的要多得多,这是危险的。大多数听话的脚踏实地者早已经陷入了平庸而无法自拔。联系到今天中小学负担重的问题,可以说我们的孩子在接受】方面远多于国外的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少的可怜,单一和雷同。因为已经习惯了灌输的大脑,难以跳出常规思维的怪圈。

怎么样才算是脚踏实地呢?老老实实念完书,然后找一份工作,不要见异思迁认真干上10年20年算不算脚踏实地?按此逻辑,那么工作一两年或者几个月就跳槽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好高骛远的不脚踏实地的,这和欧美国家职业者一生平均的跳槽换7到8份工作的经历相比,中国平均更换4份职业的数据可以说明,中国年轻人其实都是脚踏实地的,不脚踏实地的很少。但是相对脚踏实地的中国人并没有在科技文化创新方面比西方年轻人有所超越,相反在很多方面甚至是停滞和倒退。倒是近20年出国的一部分海龟因中国的开放和机会多选择回来后让我们看到了更多非中国化的价值思维和令人欣慰的价值取向,这些东西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网络的巨大发展使没出去的国人也大开眼界,这使得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越趋激烈。

任何人有梦想都是应该肯定的,带着梦想求职的学生决不能简单定义为是不脚踏实地的人。每一个人的背景都有差异,成长的道路或有不同,产生的价值观也因人而异。一个努力找工作的学生凭什么就认为是不脚踏实地呢?一个肄业的学生就一定是脑子有问题吗?肄业的学生难道就一定没机会成功?这样的认识显然过高推崇了大学教育的价值。稍有水准的人都会认为,大学只是一个平台,使人们有更多机会学习和选择人生。

中国人非常需要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洗礼,仅仅靠上政治课和书本学习是不够的,一个开放的社会应该允许不同价值观的存在并予以合理的认同。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和手段根本不能让学生有独立思维的能力,依靠学历分数衡量学生的成功概率是不对的(学生只有统一的答案)。相反有可能扼杀了很多值得培育的好的Idea和苗子。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潜质值得发掘,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产生不了伟大的科学家,也产生不了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这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更令人担忧的是产生不了人格完善的健全的人。

职场也是一个教育人的地方,但是用固有僵化的价值观去教育年轻人如何看待成长成功和人生之路可以休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误区五:凉菜鱼肉唱主角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宴饮之时,难免会点几个冷菜开胃。冷菜油脂较少,有荤有素,如果多点一些清爽素食,本来可以平衡主菜油脂过多和蛋白质过剩的问题。然而,多数食客习惯性地点酱牛肉等鱼肉类冷菜,使冷菜失去了调剂营养平衡的作用,加剧了蛋白质过剩。

比较好的选择是以生拌蔬菜、蘸酱蔬菜,加上含淀粉食品(如荞麦面、蕨根粉等)、根茎类食品(如藕片、山药等)和水果沙拉等素食为主,配上一两个少油脂的鱼肉类和豆制品。用这些清爽的食物开胃,可以保证一餐中的膳食纤维和钾、镁元素的摄入,还能避免蛋白质作为能量被大半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碎片化与思想误区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科技水平爆炸式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颖的物品,也出现了许多新奇的观念。我们的生活逐渐碎片化。每一件事情,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中断;每一点时间,都必须费尽全力的挤出来。而人与人之间,也越来越难互相理解。网络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也越来越方便。但是,这完全是一件好事吗?

手机对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当我们准备认真的做一件事,打断我们最多的就是手机。我们对于手机的依赖性太强,似乎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但我有一天想到这一点,就把手机放进抽屉锁好,告诉自己不能打开。每天我都有去看手机的强烈念头,但我忍住了。一周之后,当我拿出手机,才发现,一切没有任何变化,没有任何消息,等等。于是,我明白了,我们并不是离不开手机,而是我们习惯于依赖手机,让手机反过来“玩”了我们的思想。我们需要将其融入我们的行为,而不是融入思想。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智慧来思考一件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凭借欲望行事。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一切网络游戏失去了兴趣。我更希望去看书,我认为那更能接触到一些本质的东西。平时的学习生活也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而我平时精力也过剩,所以我牺牲一些睡眠时间以进行自己热爱的事情也无可厚非。我认为,不论是电子书也好,纸质书也罢,都是给人提供知识的宝库。读书,永远是有用的。当然,晚点睡觉也没什么问题。可惜,我的妈妈似乎不这么想。她始终认为小孩子一定要保持十分充足的睡眠且不能有30分钟以上的偏差;以及不论在干什么,使用电子产品都是在“玩”这样的观念。当然,这是关心我,尽管我不太接受。但是这使得我的“碎片化的生活”更加名副其实。这是一件小事,但现在的确存在一些奇怪的观念。例如,有的父母不管孩子或管得很严,等等。这些观念其实都是对孩子的束缚,各种各样的束缚,这或许是新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新观念。但是,学习生活不只是上课、下课和做作业,合理的安排无疑十分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不要让不符合孩子成长的观念束缚她们,成长需要自然。

科技的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快速的发展也会带来许多弊端。比起科技,更重要的是适应科技的能力,是了解人心理的能力,这是将碎片重新拼接的方法。“碎片化的生活”,是人思想的误区所带来的。碎片化的生活需要矫正,我相信人们能发现科技的真正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误区五:所写人物语言过于理想化、个性化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身份不同,其语言风格自然也不同。如:写一个识字很少、老实巴交的农民教导自己的儿子要好好学习时,如果用上了“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取长补短”一类的成语,就会使人感到非常别扭;写一位高级知识分子督促自己的孩子学习时,如果用上了“老子一棍子打折你的腿”“我一脚踢死你”之类的话,则会使人产生啼笑皆非的感觉。

规避策略:1.不写对其职业特点、生活环境不熟悉的人物。2.不写经常使用专业性语言进行交流的人物,因为他们的语言专业性太强,描写他们的语言时,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失误,让人明显感觉人物身份与语言不对称不和谐。3.对特定人物在特定场合的语言表达要把握分寸,不可波澜不惊,也不可任意夸张,要忠实于现实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误区三:将充满稚气的生活内容作为写作素材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参加高考的考生,绝大部分都已站到了成年人的行列中,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并有自己理性思维。在写高考作文时,如果仍然把自己幼儿园、小学一年级的故事等作为文章的主要素材,这就有点太幼稚了。同时也会使阅卷者感到你材料之匮乏、思维之枯竭。

规避策略:1.跟幼儿园、小学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干脆不写。2.跟初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尽可能少写。3.写与高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时,也要避免使用小学生、初中生常用的一些天真、稚气的语言,要显示出高中生的沉稳与老练。4.写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时,不能让人感受到宝宝气,应该让人感受到一种自以为已成人其实却不太成熟的学生气,如此写来颇具生活气息,也符合考生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误区三:一步欲登天,方知作文难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一线教师都感叹作文难教,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老师们常说:有些学生你不管怎么样想办法,他就是写不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来。殊不知,“写一篇完整的作文”本身就是对小学生作文的错误要求,的确,一个三年级学生有时连一件完整的事情都难以用话语说清楚,更何况让他述于笔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片面要求学生多写,忽视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导致学生越写越不爱写,因为后一篇作文是建立在前一篇在作文的失败心态上来写的,没有成功感的写作,成了学生心头的一种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误区六:烹调油多调味重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北方居民喜欢味道浓重的菜肴,认为这样才是过瘾。然而,菜肴中总要有咸有淡,有酸有辣,才不至于令味蕾过分疲惫。此外,浓味烹调往往会遮盖食物原料的不新鲜气味和较为低劣的质感,因此餐馆往往会热情地鼓励食客点这类菜肴。

在点菜的时候,应适当点一些调味较为清爽的菜肴,如清蒸、白灼、清炖做法的。有两三个浓味菜肴过瘾即可,再配一两个酸辣或酸鲜菜,用来提神醒胃。这样,有突出、有呼应、有回味,口味丰富,也不至于过分油腻。

美食之后,最好能喝些清淡粥食,既养胃,又能改善营养平衡。如果加入各种粗粮、薯类、豆类,以及一些保健食材,则更能表现出食客对健康品质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说明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全文共 3290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在高考中虽然考查次数不多,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有说明文的影子。它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作为考纲中提到的文体之一(《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中的实用类文章),它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考生切不可忽视。写说明文和写其他文体一样,必须明确写作意图,确立文章中心;充分占有材料,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实际写作中,考生常常会陷入以下一些写作误区

误区一:知识性差错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它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所得,都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不能有丝毫差错。如,有篇写牛的习作这样写道:牛有水牛、黄牛两种,牛是反刍动物,只吃青草,不必喂料。牛都有两只角,体强力大,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耕作工具。显然作者对牛了解不够,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因而在一知半解中造成了知识上的疏漏和错误。世界上牛的品种不只水牛、黄牛两种,杂交品种的牛并不长角;除了青草外,还必须给牛喂其他饲料;世界上也不是普遍使用牛作为耕作工具,牛还有专供食用、奶用或运输用,甚至作为神物崇拜的。

规避策略:抓住特征,把握中心。

说明文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使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介绍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写作时,必须把握说明文的中心,根据需要,重点介绍若干方面。如,《漫话圆周率》是一篇介绍数学基础知识的说明文,文章虽题为漫话,却是围绕求出圆周率的更精确的数值这个中心,向人们介绍了古今中外数学家对圆周率的数值所做的贡献。《青蛙》这篇说明文如果定位为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人类的朋友,落脚点便应是介绍青蛙这一两栖类动物为人类的粮食生产所作出的贡献,那么就不该出现介绍其营养价值高的说法了。

误区二:文体性错误

说明文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说明,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文艺性笔调,如中学课本中有《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但是考生应该牢记,说明的目的在于说清事理,教人以知识。弘扬精神、歌颂美德等社会性、审美性不是这种文体的功用。如,有篇题为《蚯蚓》的说明文,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别看这小动物不惹眼,它可天天在松土、干活,它不讲究吃穿,不讲究休息,不谈报酬,整天埋头苦干,为人们劳作耕地,让作物生长茂盛。我不禁想起我们的老师,他们也有蚯蚓一样的精神。我愿做一条辛勤劳动的蚯蚓。显而易见,该作者混淆了文体特征,写成了一篇借物咏志的抒情美文。

规避策略:针对情况,选好角度。

说明文也要求有的放矢,写什么,怎样写,要着眼于读者的实际情况,使文章具有针对性,切合读者的知识水平、职业特点和年龄大小。如,《香烟的危害》,可阐述的内容很多,有针对老年人而说的,也有对妇女而言的,还有对青少年而说的,角度不同,说明内容便各有侧重。如果是学校教育,那应该主要介绍吸烟的危害,突出分析青少年的生理特征,说明青少年接触毒性物质比成年人吸收快、排除慢、毒害大的情况,指出吸烟对青少年是绝对有害而无一利的。这样说明目的清楚,针对性强,收效也大。

如写热带风暴,本文应该是一篇事理性科学说明文,考生可根据中学地理书上所学到的知识,按照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什么是热带风暴、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地域、热带风暴的危害和好处、热带风暴的跟踪预报、未来人类利用热带风暴造福的前景等作出说明。当然,为了突出重心,可以选择几个重要的,尤其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写作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冷僻的行话和术语,因为如此写来显得深奥晦涩,应力求语言通俗、简明、平实,以使读者易于接受。

误区三:不恰当论述

说明文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和它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有不同的说明重点与中心。如,有篇题为《青蛙》的知识小品文,介绍青蛙时写道:青蛙是两栖、变温的动物,营养价值很高这样的定性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青蛙能捕捉害虫,有益于庄稼的生长,介绍宣传的目的在于保护它,而写它营养价值高,会引起一些人的兴趣,使它成为满足一些人的口食之欲的食物。这样的介绍必然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使读者产生误解,反而不利于普及科学知识。

规避策略:解说清楚,条理分明。

说明文的目的是让人获得其种知识或某项技能,只有解说清楚,才能达到目的。说明说明,一说即明,如何解说清楚,要讲究说明的方法,要注意结构的安排。解说事物、阐释事理要按其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的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如此读者才会有所得,有所获。至于如何具体安排结构,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有不同的要求,如《北京的立交桥》是一篇有关建筑的说明文,它以时间为经,介绍了北京立交桥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介绍中它又以空间为纬,具体介绍了几座立交桥的形状、结构、功能甚至审美等特征。这种时空结合的介绍方式全面具体、有效地传播了知识。

如写圆规:可以自上而下地写出它的部件结构及其作用,然后介绍圆规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写钢笔:则可以自外而内地介绍钢笔的构造及其功用,然后讲讲钢笔的使用与保养的注意点。当然,为了使介绍生动有趣,可以考虑采用自述的形式,可使用拟人手法,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与形象性,但要注意写作的中心、重心,因为即便运用艺术手法,它也是为说明其特征服务的。

误区四:准确性不够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任何语言表达上的失之毫厘,其结果都会谬以千里。如,有篇题为《北京的立交桥》的科普小品文,文中说:1984年通车的三元立交桥,是二环快速路和一条主干道交叉的两座立交桥的组合,是国内最大规模的立交桥。这个说法存在较大的疑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中城市的立交桥建设进入了快车道,而且规模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比如南京的赛虹桥、双桥门,整个投资超过30个亿,相当于新建一座长江大桥,规模之大,气势之恢弘,不到现场无法领略。因此,这段文字应该在国内前加上当时二字,这样定位准确,说明到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规避策略:准确简明,通俗浅显。

选用准确的语言,精当地解说事物的事理,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性内容为主的,只有如实地反映被说明内容的客观情况,才能保证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失去知识的科学性,也就失去了说明文的价值。此外,说明文往往有些内容是专门领域的,必然会涉及一些专门名词和专业术语,在说明时,考生要把它们运用得准确无误,以避免误导读者。如,航空与航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篇文章作了这样的解说: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称为航空;卫星、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称为航天。它们是采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空间来完成飞行任务的。这种解说是十分准确的,使人对什么叫航空、什么叫航天有了科学的了解。

说明文往往是对科学知识的介绍,也往往是一般人所不熟悉的内容。要把专门化的科学知识解说清楚,让人易于了解,必须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如,《洲际导弹自述》是一篇介绍洲际导弹知识的科技小品文。文章用拟人手法把洲际导弹问世、分类、构造、特点及其威力和弱点都解说得十分清楚。文章中赋予其假定的人类行为,生动形象,使人易于理解。为了把说明文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也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如果写人行天桥这类说明建筑物的文章,可以从人行天桥是怎样的建筑、它是如何发挥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的等角度入手、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以一个参观者的目光,全方位地介绍某一座人行天桥的位置、结构、造型、支撑、装饰、功用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移步换景,细致地描绘人行天桥的容貌风姿。虚写:用概括性的语言说明人行天桥对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性,及站在桥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语言力求准确、简明,当然也可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拨开云雾终见日,考生只要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就一定能写出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说明文,还有利于考生做好现代文阅读中涉及到的说明文,可谓一举多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跳出写作误区

全文共 1578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就要开始了,考生们不用在为怎么写作高考作文发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跳出写作误区,欢迎阅读。

一、投机取巧,套用时文

2002年高考首次在卷面上提出“不得抄袭”的要求,还相应设立了一条评分标准:“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但多年以来部分考生心存侥幸,套用现成故事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海南省2010年高考评卷语文组副组长苏盛葵在题为“提倡真实的文风”的阅卷手记中介绍:“我们在现场还发现了2篇抄袭作文,抄江苏和上海高考的满分卷,经过在场外网上搜索,在场内验证,给了8分以下的处理。这些孩子完全是昏了头脑,是那些满分作文的书害了他们,也是背诵范文上考场默写的‘报应’。”四川省作文(考新材料作文“点线面”)阅卷也大力封杀“套作”——比如一篇作文题为“坚强”、一篇题为“古镇情韵”,它们分别套用了以前的高考作文及记者撰写的时文,判分都低得可怜。

这里要提醒考生:如果某些时文确实很精彩地诠释了作文话题,写作时予以概括,把它作为写议论文的例证,是完全可以的;但不能全文主体套用现成的故事,只在首尾加上一点扣题的话,更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抄。

二、内容幼稚,气度狭小

2010年广东卷阅卷中发现,有些叙事文编得像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写的,缺乏必要的思想深度。比如《与你为邻(与你为邻,让我感到十分快乐)》一文,不足800字的篇幅就写了三个邻居,人物形象单薄,记叙水平不高。另外,文中反反复复提到的就是“(赵叔叔)你做的食物,每次都让我们感到十分美味,大饱口福”、“我一见到食物就十分高兴,马上把食物拿进了屋子,一口气把它们吃光了”、“(王大妈)她总会拿一些小零食给我,让我感到十分开心”,其品位十分低下。语言表达上则有生造词、方言词出现,如“而你每次都让我们这班小馋猫试食”、“也像在课室一样”等。

还有些考场作文在用语上出现了低幼化倾向,像“太阳公公”、“月亮婆婆”、“司马迁爷爷”、“雷锋叔叔”和“张海迪阿姨”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一个高中毕业生,已经是成人了,应该对社会、人生有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和独立见解,如果到了十八九岁还停留在十岁多一点的思想情趣上,总让人觉得器量狭小。

三、选材雷同,了无新意

高考作文选材撞车的现象年年有,2010年依然突出。在江苏卷中,“低碳”作文相当泛滥——有老师戏称:“一看到低碳就长叹。”山东卷作文题(考“光明和阴影”)新颖度不算高,于是一些老掉牙的素材重新登场:史铁生、霍金、张海迪等摇着轮椅唱着生命阴晴不定的歌谣;海伦?凯勒、贝多芬、邰丽华等摸着盲文、打着哑语诉说着人生的执着与永恒;司马迁遭受难以启齿的侮辱却被众多学子不留情面地反复咀嚼。另外,李白、苏轼、丛飞、朱邦月等也频频出场。据粗略统计,二类卷中作文材料的“撞车”达75%。

除了事例陈旧,还有材料张冠李戴的现象。比如北京卷阅卷中发现,明明是宋朝的论据被套上明朝的时间,明明是这个名人说的话却套在另一个人的嘴上。这体现出考生知识积累并不细致、扎实。

对症下药

为丰富写作材料,平时应做到“三备”:备思想,备知识,备生活。

备思想,首先是要学好中学各门功课,各门功课的基本理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观点。其次是关心社会生活和时事政治,正确认识当代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

备知识,可与备思想结合起来进行。可注意阅读思想性、文化性较强的报刊,还可进行搜集、分析事例的训练,大致做法为:通过课外阅读每周搜集三至五个事例,并列出每个事例可用来阐明的一种或多种观点。

备生活,这有多种途径,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真要备好生活,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中,特别是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误区点击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文章在立意和结构上都没有问题,应该说体例还是很灵动的,它截取几个片断来表现成长历程。之所以被判为三类卷,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一是取材似乎没有让人眼睛一亮的感觉,缺乏新鲜性和穿透力,过于低幼。二是叙事很单薄,虽然片断构思法有个先天的缺陷,就是在有限的篇幅里难以精雕细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平铺直叙泛泛而写了,文章几件事情连起来一看似乎有一种蜻蜓点水的感觉,显然缺少叙事精华震撼之处。三是语言不够生动。四是体例上还不够统一,第三个画面少了点题之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误区二:考试作文之中的片面字数要求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翻开一篇失败的考场作文,往往看到的是字迹密密麻麻,写了几页,细读之下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些段落东拼西凑,无法衔接,互无关联。细想之下,很是不解:既然所写内容与题目要求无关,学生为何还要写这些内容?既然所写段落互无关联,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脑筋东拼西凑?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一位家长说起孩子的语文试卷时道:“我们家孩子的作文一个字也没写,难怪语文只考了40分,考试作文阅卷老师只看开头和结尾,中间写的越多分数就越高……。”后来才知道,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限于某些家长,我们很多一线教师和学生都抱着这种态度对待考场作文,这也就不难解释前面提到的一些考场作文的情况了。作文教学陷入“篇幅”误区,忽视学生思维的培养,考场作文真正变成了劳而无功的体力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文体常见误区◆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一、意识较弱,特征不明

一些考生的文体意识较弱,写作不注意突出文体特征,如:写记叙文,缺少矛盾冲突,叙述事情没有跌宕起伏;写议论文,材料不典型,观点与材料“两张皮”;写散文,内容空泛,单纯追求框架式的排比。

二、似是而非,文体模糊

近年来,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越来越少,倒是叙议不分、文体不明或分不清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的文章呈越来越多的趋势。有的考生本想写夹叙夹议的文章,可叙与议不能有机结合;有的写记叙文时处理不好记叙与议论的关系,议论偏多,成了混乱的文体;有的本想写议论性文章,却不能处理好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不知道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而在论据上花费大量的笔墨,甚至为了将事实论据写得生动形象,而不惜大段记叙,让人搞不清写的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三、花样翻新,文体怪异

近几年,少数高考阅卷老师激情大于理智,一见到那些标新立异的文体,就被表层的华彩闪花了眼,顾不得深究细抠,便拍案叫绝、激情赋分,这在客观上诱导着部分考生不去老老实实地写记叙文、议论文等“常规”文体,而一味地在形式上煞费苦心,追求文体的怪异,招标书、会议记录、诊断报告等形式纷纷出笼,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这样发展下去,其结果必然是把文体当作“敲门砖”,真知灼见反而不能充分表现。这样的文章,何异于买椟还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英语写作容易出现的误区和解决方法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对近些年英语作文出题的趋势来看,中考对英语写作的考察更偏重于交际情景设置和不同体裁的要求,但是由于客观和种种主观原因,很多同学的作文容易走入种种误区,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构思、准备不充分,匆忙下笔。任何一篇作文出题都是有它独特的道理的,所以提前审题和构思就显得必不可少了。文新学堂教学专家提醒,很多学生目 前存在一个情况,想到哪写到哪,这也造成了作文杂乱无章,毫无条理,同时容易出现写错单词和用错句型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 决:

1、认真审题,审题的重点放在写作体裁、格式、字数方面,确保第一遍审题就能保证得到基本分。

2、确定文体和时态,因为不同的文体要求的写作格式也是 不同的

3、列提纲,打草稿,然后修改。这样可以保证错误降低至最少或者没有错误,同时也能保持卷面整洁。

中心重点不突出,切题不准确。英语写作不是语文散文(形散神不散),写英语作文,尤其是在中考大压力下短时内写出高分作文一定要注意这一点。造 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动笔前并没有认真审题和思考,对出题者希望得到的预期尚未揣摩透彻,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同学虽然语言功底非常不错,但是最终的结果还 是没有拿到一个自己预期的心理分数,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切题不准确或者不够突出中心上了。

忽视文化差异。要时刻牢记一点,中英文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体现在作文表达上也常常会出现生硬的中国式作文表达,降低了作文质量。所以注重中英语言差异,并努力找到两者之间的表达方式上的共通点,并且有意识的运用就能避免类似的问题。

忽视细节,无谓失分。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感觉"下笔如有神",但最终结果出来后大惑不解。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忽视标点、书写、段落安排、大小写的问题,所以只要更加注重细节,这些无谓失分就可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升初英语学习的三个误区作文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听、说、读、写、译,是我们学习英语中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不可偏废。前面发了一些关于口语和音标的帖子,有家长建议我写一些关于写作的内容。

大家都知道口语要说的地道,而我们的写作往往停留在中式英语的误区中,而且很难发现。

“为什么我的词汇量如此丰富却仍然写不出能让阅卷老师满意的作文?”相信不少同学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词汇量的多寡往往并不是一篇英语作文质量好或者坏的关键。许多同学即便很努力地去准备作文,但最终分数仍然不理想,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陷入了某种写作的误区。今天,张译云老师就要为大家列举比较常见的三种英语写作误区,希望能帮小勇士们“对号入座”,并施以针对性的改进。

误区一:用中文思维串联英文词汇

一些同学在绞尽脑汁也写不出英语作文的情况下,会先按照题目写一个中文稿出来,然后再借助电子辞典翻译出一篇所谓的英语作文。还有一些同学习惯性地用中文的表达方式来写英语作文。这就造成了所谓的中国式英语作文。在这样的作文里,我们常常读到以下这类用中文的语法和英语单词拼凑出来的句子:

“When Iwas a child,my parents very love me。”(正确表达:When Iwas achild,my parents loved me very much)。

解决之道:强化语法

要想流利的掌握一门外语,你需要能够使用该语言思考。而将中文式思维转变为英语思维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强化语法知识。很多同学的词汇量很丰富,但是对于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却并不明白。而这些恰恰是语法知识所能告诉我们的。哪些词要用在句中,哪些词应该用在句尾,语法里都有相应的规定。一旦用错了位置就会写成英国人看不懂的英语作文。另外,对于词汇所存在的不同的形态也应该注意。

误区二:过分“精雕细琢”而忽视了“大局”

不少同学在写英语作文时,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优美的文笔”上面。因此,他们不停地用电子辞典搜集华丽的词藻,并运用难度颇高的句式,以期能让自己的作文“技高一筹”。但事实上,多数情况下会弄巧成拙。太生僻的单词同学们运用起来并不能得心应手,而且使用太复杂的句型也常常会出错。

解决之道:用平常心表达平常事

要写作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逻辑、词汇和语法等多种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个写作任务,但并不苛求学生去做标新立异的创作。因此同学们无需力求完美地到电子辞典里去找生僻的词汇,也不需要写得多么高深莫测,而是应该抱着平常的心态去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表达自己想到的内容,将学过的词从记忆深处调动出来,复习语法课上学到的知识。用这样的心态写出来的东西内容虽简单但不乏生活气息,语言虽稚嫩,但却准确易懂。

误区三:文章冗长细枝末节过多

不少学生在写作中的一大担心就是文章的长度不够,再加上对于“可适当增减细节,不可字对字的翻译”的误解,于是便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加入了很多离题较远的细枝末节。这样的文章写出来更像是一篇“大杂烩”,从中找不到任何主题。还有一些作文,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连贯性不强,逻辑思维混乱,读起来让人摸不到头脑。

解决之道:理清思路,言之有物

我认为,很多人之所以写不够题目要求的作文字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题目本身没有理解透彻。建议同学们不要急于下笔,而是先考虑清楚自己要说几点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