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453

作文

965

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故事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太空跑步诀窍要仰起头

12月7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与媒体见面。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7日上午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公开亮相。

“今天,我们向祖国和全国人民交答卷来了。飞赴太空前,我们曾庄严承诺,请祖国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如今,我们实现了承诺。”指令长景海鹏说。

这是11月18日返回地球后,两位航天员首次接受媒体采访。面对记者,他们讲述了33天太空飞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感动中国的优秀观后感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儿童被拐卖或走失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走失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走失儿童事件的发生,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事情呢?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引起了我久久的思索。

张宝艳、秦艳友夫妇,是吉林省通化市人。自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走失孩子的父母内心焦虑的情感。此后他们便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

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在张宝艳与丈夫的悉心维护下,网站逐渐发展起来。20**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人多,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志愿者们在张宝艳的带领下,积极核实搜集信息,对家长进行防骗指导,及时向公安部门反馈情况,提供线索千余条。多起积压多年的拐卖案件告破,不少儿童结束流浪乞讨生活,回到亲人身边。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小事感动着我们,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让我们用最纯净的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2024年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2398 字

+ 加入清单

由潘建伟院士带领的中国科技大学量子技术科研团队近日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十光子纠缠,再次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这也是今年该团队继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后,再次创造世界纪录。尽管已经成为国际上量子领域的引领者,但潘建伟仍然十分谦逊。他说:“目前我们国家只有在一两个点走在世界的前列,还不敢说领先,量子技术要达到国际上广泛认可的领先还要花10~20年。”

鬼魅的超距作用

此前,八光子纪录同样由潘建伟院士带领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技术科研团队中陆朝阳、陈宇翱等研究组成员创造,并保持4年之久。该团队的“多光子纠缠和干涉度量学”去年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成为历史上获此殊荣最年轻的团队。

多粒子纠缠操纵作为量子信息处理基本能力的核心指标,能够系统性地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多个研究方向,一直是国际角逐的焦点。此次研究成果还将应用于大尺度量子信息技术。

“多光子纠缠”,顾名思义,就是让多个光子产生纠缠,这是利用光子做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计算的必要前提。量子力学中“纠缠”指的是多粒子的一种叠加态。当两个粒子发生纠缠,就会形成一个双粒子的叠加态,也就是一个“纠缠态”。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无论两个粒子相隔多远,纠缠态都可以存在,因此量子纠缠曾经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的超距作用”(spookyactionatadistance),并以此来质疑量子力学的完备性(因为违反了他提出的“定域性”原理)。但是,后来每一次实验都证实了量子力学的正确性,非定域的量子纠缠可以存在,定域性原理必须舍弃。

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文卓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解释时表示:“随着量子信息学的诞生,量子纠缠成为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核心。”

十光子的意义

张文卓表示,针对量子信息处理尤其是光量子计算的需求,纠缠的光子数自然是越多越好。在实验上,光子纠缠需要对光子源产生的光子通过各种光学干涉的方法来获取,这就是“多光子纠缠”和“多光子干涉度量学”成为一个整体课题的原因。产生纠缠的光子数越多,干涉和测量的系统也就越复杂,实验难度也就越大。

把双光子干涉产生纠缠的方法层层累加,扩展到更多的光子,就可以形成更多光子的纠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开资料显示,潘建伟团队从2004年开始,一直保持着纠缠光子数的世界纪录。2004年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五光子纠缠,2007年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六光子纠缠,2012年又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八光子纠缠,并且保持该纪录至今。

由于光子产生和光学干涉测量的概率都是随着光子数指数上升,所以每增加一个纠缠光子,光学干涉系统就要复杂一倍,纠缠的产生难度也会随着光子数指数上升。该团队以多光子纠缠技术为基础,在自由空间量子通信领域实现了世界首个百公里级的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在量子计算领域实现了世界上首个光量子Shor算法和拓扑量子纠错。

但“多光子纠缠和干涉度量学”这仅仅是潘建伟院士团队的一部分工作。2016年,该团队承担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升空,将实现世界首个星地间的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隐形传态。同时,缘于该团队技术成果的世界首个量子保密通信主干网络“京沪干线”也将于明年初建成。

京沪干线在路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宇翱教授在12月24日的一场由潘建伟院士发起的“墨子沙龙”的科普活动上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沪干线开通后就将进入实质性的运营阶段。“比起开通,商业化运营意义更为重大,好比造了大楼得要有人住进来才行。”陈宇翱说,“接下来就不是学校的项目了,京沪干线本来就是实用化的试点,发改委支持产业化就是希望建了以后有人愿意花钱来买。如果有银行愿意付钱来用,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

量子保密通信对于金融领域的意义重大,那么银行究竟愿意花多少钱来买?据陈宇翱介绍,目前北京到上海的不带保密功能的裸带宽均价是带宽2.5G每年1亿元人民币,而新的采用量子保密技术的宽带能够提供100G的加密带宽,按目前的均价来计算,价值约40亿,而这仅仅是一家银行需要支付的价格。

潘建伟院士在墨子沙龙上表示,他的团队在未来会带给中国和全世界更多的惊喜。他介绍了目前团队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精密测量等方面的进展。潘建伟说:“量子通信技术通过加密后要传输任务,是直接面向应用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先追求极高的指标,首试完成后,除了完成量子密钥分发,还要完成量子力学的检验以及地星之间的量子隐形传态。虽然量子隐形传态是面向未来的,是几百年之后的事情,但是我现在必须要开始想起来了。”

潘建伟还介绍称,除了量子通信之外,他的团队还在进行量子精密测量的工作。他举例道:“例如直升机在大海上飞行时可以看到水底下的潜艇的活动。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陀螺装在潜艇里,过一两周就要浮上水面接受天上的北斗卫星位置的校准,而如果使用量子测量,一百天的误差也只有几百米,不用浮上来,也就不容易被发现踪迹。”此外,量子的精密测量还将用于癌细胞早期的监测、原子钟时间的传输等等。

目前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国家都已经成立重大科研项目。在量子计算领域,潘建伟团队已经和阿里巴巴合作成立了“中科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联合实验室”,在保持光量子计算世界领先地位的同时,将大力推动我国量子计算整体研究水平。

此外,针对未来星地一体化网络的建设、是否还将发射多颗量子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总指挥、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王建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量子的很多科学技术难点在墨子号量子卫星中已经得到解决,但是科学卫星是做实验用的,后一步怎么做,一定要有应用。高轨同步卫星就是下一步的目标,在更高的轨道上量子通信的时间增加,真正实现实用化。虽然在更高轨道的量子通信的传输技术上肯定有难度,但是我们现在已经讨论出技术解决办法,结果在5~10年后就会揭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2024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另外九位当选者分别为: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此外,典礼上还向中国女排表达了特别致敬。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自2002年起,《感动中国》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秉承过去14年的传统不变,广泛吸纳观众意见,通过多种投票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骨科硕士、神经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专攻重度脊柱畸形的截骨矫形手术。留学回国后一直从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先天性脊柱后凸、僵硬性脊柱侧弯的研究及手术矫正工作。经手术治疗完全矫正的脊柱畸形最重者为180°。获国家适用新型专利1项。主编《脊柱畸形手术学》。2008年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2016年获“中国医师奖”、“大美医生”荣誉称号。

昨晚,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揭晓,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医生梁益建名列其中。他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让许多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获得新生。

每周一、周五,梁益建给数十名“天线宝宝”调校完头盆环牵引设备,脱下白大褂常常已经是晚上8点。回到家中,他必须打上两个小时太极拳,才就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人物作文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却又内涵丰富舞台上,闪闪发光不是那些耀眼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普通人。

在201*年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时候,老伴去世,他成孤寡老人。为让自己老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人,他开始助学。这是老人初衷。但后来,他助学规模远远超出自己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他就将自己微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孩子们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光,苍老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身躯,高贵心灵,他在九旬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是他让我感受到崇仁厚德!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内心仿佛受到神圣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更多是内心中无法言喻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用发现美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内心能为之震撼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感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张家硕

今天下午的第二三节课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

中国第一个人造卫星是孙家栋设计的。

有一次,某栋楼着火了,王锋他为了救四十多位人的生命,自己冲进火海中救了四十多人,本来自己能活下来,却因为自己冲进去救人自己去世了。

下一个是支月英,她是一个小学教师,她爱她的学生胜过她的女儿,甚至她的女儿说过她的妈妈是一个好老师,但不是一个好妈妈。她村里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傻子,她说:“我是一个傻子,山里头需要我这个傻子”。

支月英完了就是秦玥飞,他一到村里不熟悉村里的生活,村民们一开始都嫌他用水用的多,到了后面,他为了修一条水渠从他的工资里一点一点的攒了下来,最后他把这条水渠修好了,

然后就是张超。他是一名飞行员,在他第一次上舰的时候出了一次意外去世了,在他摔到地下之后问团长:“团长我还能不能上舰。”我佩服他的精神。

我从他们身上感到了很大的精神,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还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也要帮助别人,长大后像他们一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做一个勇敢、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全文共 804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的履历是沉甸甸的、也是金灿灿的,他亲历、见证、领导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他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是惟一见证了中国卫星第一次和上百次发射的航天人。孙家栋自己却对这些“第一”看得很淡:“荣誉属于国家,属于整个航天队伍!我个人只是具备了一点最基本的条件,主要靠国家经济的发展,靠国家发展所创造的环境,对我个人来讲主要还是靠机遇。”

没有吃红烧肉

选择了当“天兵”

2010年1月11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暖意融融。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走上红地毯,走向领奖台,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颁发的“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孙家栋自己却觉得很“不安”。他说:“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人共同协作的成果,我个人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

孙家栋的祖籍是山东牟平,孙家祖先是从清代道光初年从山东迁到辽宁省盖县的。1929年4月8日,孙家栋出生于辽宁盖县。新中国成立后,孙家栋的老家被划分到复县(今为瓦房店市)的行政范围内。3岁那年,孙家栋就开始随父亲在辽宁和黑龙江两省之间颠沛流离。

据他家乡的老人回忆,孙家栋小时候学习特别刻苦,上小学的时候就捧着厚厚的古文书阅读至深夜,而且阅读广泛,只要能找到的书他都会拿来读。儿时的孙家栋喜欢挑老师的毛病,每当上课的时候,孙家栋都瞪着一双圆圆的小眼睛盯着讲台上的老师,一旦老师讲错了,孙家栋都会马上大声指出来,弄得老师特别难堪。

1942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中途因“二战”“失学”。1946年9月,他考入国民政府开办的锦州大学。1947年冬,解放军逼近锦州等地,学校受到影响,孙家栋回到沈阳,然后打算回老家――复县许屯镇老爷庙村。

在去往沈阳时,孙家栋经济窘迫,决定去找一位在沈阳的同学,也是他三哥孙家楠的同学。在同学家,他巧遇在哈尔滨工作、出差过来的三哥孙家楠。孙家楠告诉他,哈尔滨已解放,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很快恢复。于是,孙家栋带着憧憬去了哈尔滨。1948年9月,他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哈工大预科班专修俄文。

孙家栋最大的愿望不过是想成为一名土木建筑系的学生,将来可以去修大桥。偏偏当时哈工大增设了汽车专业,孙家栋选择了汽车系。在哈工大读预科的时候,每逢十五满月,他都会在夜半时分仰望苍穹。他说:“我们的老祖宗很了不起,他们发明了阴历,通过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记录天时的变化。”

如果命运顺从孙家栋的最初理想,那么中国无疑将少了一位出色的航天专家。

1950年元宵节,很多同学回家团圆,哈工大预科班安排学生晚餐吃红烧肉。孙家栋决定吃完难得的红烧肉就回家。但开饭后,校领导突然来到餐厅通知在场学生:留下会餐的同学谁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请即刻报名,参加的必须赶上8点半自哈市开往北京的火车。从天而降的喜讯让那碗红烧肉对大家已不再具有吸引力。孙家栋的第一反应是:报名参军!能入伍已经无尚光荣,何况又是与蓝天白云为伍的“天兵”呢!来不及过多的思考,来不及与家人打招呼,更来不及吃那碗红烧肉,8点30分,孙家栋和他的部分同学坐上了哈尔滨开往北京的火车。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找到机会回老家看看。“到了部队才知道,因为毛主席和斯大林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答应帮助中国建立一支自己的空军,非常需要一批懂俄语的人,这样才叫到了我们。”

1951年9月,孙家栋一行30人被国家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我的记忆力很好,一门功课的七八章内容,几天时间就能从头背到尾,考试时拿到试卷便能一气呵成。”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有一个传统:考试全部获得满分5分的学生,照片会被挂在学校一进门的地方,1个学年后如果能继续保持,便把照片往上挪,越往上人数越少,照片也越大。毕业时如果能在其上保留1张大照片,便可获得1枚50克重的、正面印有斯大林头像的纯金质奖章。

最让孙家栋无比激动的是: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音乐堂亲切接见中国留苏学生。孙家栋作为学习尖端专业的高材生自然被选为代表,接受毛主席的检阅。他一生难忘的是毛主席在这次接见中讲出那一段语重心长的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孙家栋回忆说,当时莫斯科大学音乐堂沸腾了,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很多中国留学生激动得泪水涟涟。

“中国航天之父”

点将搞起了卫星

1958年4月,孙家栋就带着同学梦寐以求的斯大林头像奖章从苏联留学归来。归国后不久,孙家栋没有去制造飞机,而是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前身)。因为学的是飞行器发动机技术,他被安排到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孙家栋说,那时候,人们对导弹还很陌生,连翻译也不知道对这个外来物译个啥名词,有人译作“飞弹”,有人译作“可控制的弹”,最后还是钱学森拍板,译作“导弹”。

这年“五一”节前,孙家栋第一次见到了时任“五院”院长的钱学森。当时钱学森经常到总体部检查工作,并亲临设计现场和大家讨论问题,对快速进步的孙家栋青睐有加,两人的接触次数逐渐多了起来。

起初,“五院”的科研工作是仿制苏联“P-2”导弹。面对苏联提供的一堆图纸,除了钱学森以外,孙家栋他们谁也没见过真导弹。再一看周围的同志,有学力学的、数学的、化学的、纺织的、文史的,五花八门,就是没有一个学导弹理论的。孙家栋所学的航空理论还算与导弹专业离得最近。

1960年,正当中国导弹事业从仿制开始刚刚起步时,赫鲁晓夫撤走了在中国工作的专家,停止供应“P-2”导弹的资料、数据和图纸,妄想把中国的导弹事业扼杀在摇篮中。面对困境,中国的科技人员跟着钱学森,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中国航天路。就在苏联撤走专家17天后,即这年9月10日,中国用国产燃料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近程弹道导弹。那时,孙家栋已经担任了导弹型号总体设计室主任。时隔不到两个月,这年11月5日,中国又成功发射了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准确击中目标。之后,孙家栋又升任为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从仿制苏联“P-2”导弹到国产“东风”导弹的研制工作,孙家栋把所有的智慧和精力都倾注其中,心想这辈子就情结导弹了。

人生之路有时也像江河一样,冷不防就发生了大拐弯。1967年建军节前的一个下午,正满头大汗地趴在火箭图纸上搞设计的孙家栋,突然被通知:“为了确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院长向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推荐你去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部工作。”就这样,38岁的孙家栋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

当时,苏联、美国、法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日本也在加快准备,孙家栋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很快他就展现出了自己的战略眼光。经过详细考察,他从不同专业角度和技术特长出发,最终选定了戚发轫等18人,这就是中国卫星发展史上有名的“十八勇士”。

根据实际情况,孙家栋大胆对原来的卫星方案进行了简化,把卫星的工程任务概括为简单、明确的12个字“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他顶着巨大的压力,说服一些老专家,去掉了原设计方案中的卫星探测功能,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此基础上,再发射有功能的卫星。攻克重重难关后,卫星初样在1969年10月基本告成。

1970年4月24日21时34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这一天,中国人被一种特殊的激情点燃了。《人民日报》出版套红的号外,所有的广播电台都在热线链接同一条消息,全国人民竞相奔走相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啦!

当晚,当“东方红一号”卫星高奏着悦耳的《东方红》乐曲从北京上空飞过时,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正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值班,他仰望星空,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降生般百感交集,泪水忍不住“刷刷”地滚落下来。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总重量173千克,相当于苏、美、法、日第一颗卫星重量的总和。钱学森曾对别人说:“看来,把孙家栋找来还是对的,他的确敢干事,会干事。”

“卫星之父”

客串起“生意人”

2009年4月15日,刚刚过完八十大寿的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指挥并见证了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颗航天飞行器,其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总工程师的就有34颗,超过三分之一。为此,他有一个美名“中国卫星之父”。

航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项工程都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应用等几大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设有总师。而孙家栋则被人们尊称为“总总师”。知情人说:“航天各系统太复杂了,都是牵一发动全身。搞这种大工程总是会有矛盾,矛盾无论多么错综复杂,孙总都能给出妥当的解决方案。”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携带着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喷射出巨大的烈焰,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离开发射台,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然而,正当这颗卫星经变轨、远地点发动机点火进入地球准同步轨道,向预定工作位置漂移的时候,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通过遥测数据发现,装在卫星上的镉镍电池温度超过设计指标的上限值,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刚发射成功的卫星就危在旦夕了。

孙家栋果断地发出了打破常规的指令:“立即再调5度!”正常情况下,这道指令需要精准确认后,按程序审批签字后才能执行。但情况紧急,各种手续都已经来不及,尽管孙家栋的指令已经被录了音,但没有指挥部会商签字,这道命令很难执行。如果孙家栋没有很高的威望,操作人员也是不会执行他的命令的。要知道,孙家栋在这紧急关头果断处置是需要何等的胆识!将需要承担多么巨大的风险!

现场的操作人员为了慎重,临时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草草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度”的字据要孙家栋签名,孙家栋毅然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3个字的分量和风险犹如战场上的“生死置之度外”,需要把个人的一切顾虑抛到脑后,孙家栋的选择没有一丝迟疑……

天上的卫星执行了地面的指令后停止了温度上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热失控被制服了,卫星终于化险为夷。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验证了降温决策的正确性,这一绝招也引起了同行们的惊叹。

航天事业充满了高风险,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孙家栋从来没有被挫折吓倒过。有一件事情他至今难以忘怀。1974年11月5日,孙家栋带领他的团队研制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运载火箭矗立在一望无垠茫茫戈壁的发射台上。就在运载这颗卫星的火箭点火之后,意外出现了,大家都懵了。孙家栋带着大伙把眼泪一抹,直奔发射现场,决心一定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这次惨痛的失败,孙家栋至今记忆犹新:现场一片火海,数年的心血化为灰烬。在西北寒冬夕阳余辉下,茫茫大漠中,人们用手抠,拿筛子筛,边掉泪边寻找卫星残骸的碎块,哪怕一点碎片都要把它收集起来。最后查清原因,竟然是一个非常小的产品故障――火箭中一根导线的铜丝断了,但是外头胶皮套没断。“火箭发射的时候,一震,它就有时候离开,有时候接上,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

他回忆说:“在航天工作中,质量是第一位的,哪怕一个极细微的问题也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果。在现场看,一片火海,半个天都是红的。那阵子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确实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跑到一个单独的小房子里嚎啕大哭。随后,我惟一能做的就是鼓励大家不要灰心、不能丧气,不能被失败吓倒。”此后,孙家栋更加精益求精地要求自己、要求身边的人。1年后,新的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终于冲出大气层,又平安返回预定着陆点……

在关键时刻,平时严谨沉稳的孙家栋一次次挺身而出,不仅在他熟悉的高风险的航天科技领域,就是在当年国人都陌生的承揽卫星发射服务方面,同样义无反顾。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正式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业务。这一消息震动了国际航天界――要知道,美国和欧洲在当时垄断着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发射外星,中国航天人不仅要懂得研制火箭发射卫星,也必须学会与国外商家打交道。孙家栋这个“造卫星”的专家又担当起“生意人”的角色。

1988年,香港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了美国休斯公司生产的通信卫星,起名“亚洲一号”卫星,并准备让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将其送入太空。但卫星要从大洋彼岸运到中国,必须有美国政府发放的出境许可证,争取许可证的使命便落到了孙家栋的肩上。整个谈判期间,作为谈判代表团团长的他,面对种种谬论不卑不亢,义正词严,句句中的。艰苦谈判之后,签署备忘录之前,他晕倒在谈判间里。

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内,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在现场经历了多少次发射,那次发射特别激动、最紧张。”孙家栋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不只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旁边人的心跳也能感觉到,就是那种心情。有人告诉我,卫星发射成功,美国华侨流着泪激动地说‘中国的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这种跳动着的爱国情怀促使航天人更加把航天精神浸润到每一个航天产品上去。

21点30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雷霆般呼啸着拔地而起;21分钟后,精确地将“亚洲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亚星”的入轨精度是休斯公司31颗同类卫星中入轨精度最高的。听到现场的美方专家由衷地说“没想到中国的运载火箭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时,孙家栋自豪地笑了。

如今回想起当年向美国人“叫板”的情景,孙家栋依旧百感交集:“我突然想到小时候,老人常说‘洋火、洋油、洋车’,身边到处是外国产品。终于,我们的火箭能发射美国卫星了,那种激动与自豪,难以用语言形容。”他深有感触地说:“谈判实质上是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的实力增强了,我们说话的分量自然就加重了。”

与一见钟情的

“嫦娥”聚少离多

2004年2月25日,中国各大报纸以醒目标题发出人们关注的消息:“嫦娥工程”领军人物确定。时年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出任总设计师。

“都到了这个年纪,取得了那么多荣誉,还是‘保持晚节’为好,要是我,我看没有必要承担风险挑重担。”很多人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的孙家栋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万一失败了,他辉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但孙家栋没有一丝犹豫。“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说,“这是一个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在孙家栋看来,探测月球有两个目的,一是探索宇宙奥秘,二是开发空间资源。其中开发资源就看我们将来对月球认识到什么程度,这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但如果你不起步,你不去,将来这个领域就不是你的。”

嫦娥舒袖神话浪漫,但卫星探月道路艰辛。不知经过多少个昼夜,攻克了许多个难关,孙家栋和他带领的团队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嫦娥一号”卫星终于研制成功了。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随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指挥员气壮山河的“点火”口令,“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运载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喷射着烈焰腾空而起,冲出地球,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11月5日11时37分,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卫星成功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

那一刻,现场直播的电视镜头捕捉到了这么一个场景: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人们欢呼跳跃,拥抱握手。孙家栋却走到一个僻静角落,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偷偷擦眼泪。这时,“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走过去和孙家栋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个镜头令许多人动容。欧阳自远回忆说:“激动得手都是冰凉的,我们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一样,胜利那一刻的激动无以言表!”

熟悉孙家栋的人都说他的心目中有两个“嫦娥”――一个是绕月飞行的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一个是与他相守一生的爱妻魏素萍。

当年,魏素萍是哈尔滨市立医院的内科医生。孙家栋与魏素萍是通过战友的照片介绍“认识”的。当时,孙家栋对着照片左右端详,越看越心仪,立即提笔写了一封信,一枝丘比特之箭就这样由北京飞向了哈尔滨……

25天之后,孙家栋利用“五一”假期踏上了驶往哈尔滨的火车。在哈尔滨秋林百货公司大门口,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在目光相遇的瞬间,不约而同地认出了对方……当年,孙家栋的母亲说起这件事,笑眯眯地乐开了:“这实际是月下老人早就用红线把他俩拴在了一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啊!”

第一次见面后的100天,即1959年8月9日,孙家栋和魏素萍在北京南苑举行了简朴、热闹的婚礼。虽然此时魏素萍不知道孙家栋具体做什么工作,但100天的书信往来已经让她深深地爱上了学识渊博的孙家栋,感觉自己喜欢的这个人可信赖、可依靠。不久,魏素萍由哈尔滨调到北京,成为航天系统某医院的心血管科医生。

婚后的日子里,魏素萍终于领会了丈夫工作的忙碌感和神秘感:孙家栋不是加班就是开会,否则就是一去几个月的出差,即使回到家中,也没闲过。两人相濡以沫,相亲相爱,一晃几十年。

奉献是孙家栋生活的主旋律,即使在年届八旬之后,孙家栋仍然在超负荷地工作着。他的老母亲去世时,孙家栋也只是深夜赶回来,站站脚又连夜返回。魏素萍自从和孙家栋结婚就没见他空闲过,丈夫对祖国的贡献和辉煌的事业让她自豪。可孙家栋却觉得欠了妻子许多情,家里的事全靠妻子。

从一见钟情到相伴变老,但他们的感情依旧甜蜜、浓烈。当年,孙家栋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后回到家里,亲手给妻子戴上这枚奖章。他动情地对妻子说:“这枚功勋奖章也有你的一半!”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闲下来后,打算多花点时间陪陪她。”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每当听到这首历久而弥新的老歌,孙家栋都会联想到当年那首从“东方红一号”卫星上传来的铝板琴奏出的美妙乐曲。近40年飞逝如电,那音乐至今仍那么清晰悦耳地回荡在他的耳畔。孙家栋业余爱好很多,但后来因忙于工作,每天清晨在老伴的陪同和“督促”下才去打打太极,爱好只保留了欣赏音乐这一项。对于流行音乐,孙家栋自嘲道:“我对流行音乐接受得较慢,开始听不进去,等我感觉有点喜欢了,人家都早已流行过去了。”

孙家栋有个爱好,喜欢看天。其实,他更喜欢看火箭腾空而去,将颗颗卫星送上太空的壮丽。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脑子里只要装上了问题,就会觉得茶无味、饭不香,他会沉默寡言,日思夜想。有好几次,有时是半夜,有时是凌晨,魏素萍醒来发现床上的老伴不见了,细听房间没有一丝动静,吓得她大喊。孙家栋却很沉稳地说:“你睡你的觉,不要大惊小怪。”原来,孙家栋夜里起来看到窗外挂在空中那明亮的月亮,总会身不由己地到凉台上看上几眼,他仔细看着月亮在慢慢地移动,心里在默默琢磨月亮与“嫦娥工程”总体的一些技术方案的联系。

大智慧需要好记性。据说,孙家栋工作一生竟没有一本笔记本。即便到了七八十岁的高龄,开两天大会,总结时仍然凭记忆就能游刃有余。他的侄儿孙忠胜说:“对于四叔,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乡里的老人们经常夸他是‘神童’。四叔6岁刚上学的时候就能够过目不忘,不管多难记的东西,只要老师讲上一遍,或者在黑板上写上一遍,四叔都能牢牢记住。”而今,他每天翻阅的是有关各国的大量航天资料和航天专业书籍。孙家栋说:“搞了一辈子航天,航天就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有同行说,现在,已经耄耋之年的孙老仍像一颗卫星一样旋转不停。与航天打了一辈子交道,孙家栋对星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现任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继续活跃在我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许多技术决策、指挥和协调工作仍然压在他的肩上。面对巨大的压力,孙家栋是怎么想的?从他对航天精神的解读中,不难找到答案:“总结我国的航天精神,最主要的一条,是豁出命去爱航天事业!”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用爱感动中国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写给感动中国人物武文斌的信

尊敬的武文斌叔叔:

您好!

我是和您同饮一江水,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的一名小学生。看了您感人肺腑、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我不由的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忘不了,忘不了您的吃苦耐劳。您在济南军区某师炮兵指挥连只是一个士官学员,但您主动请缨赴汶川地震灾区抢救,32天的奔忙,你的这双手,未曾歇过一天。本来不是很细腻的手,在日夜奔忙中,起了许多浅黄色的硬茧。浅黄色的硬茧里,还留着三个乌紫的血泡。您放弃了与妻子的团聚,丢下她来到灾区。

忘不了,忘不了您对人民的热爱。在地震灾区里,你全力投身救援行动,先后参加了抢救遇险者、进村入户帮困解难、搜寻失事直升机、支援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等行动。转移群众,您肩扛背驮,负重前行;搜救直升机,您不畏山高路险,一直在前探路,并3次滚下山坡,幸运地被树木拦住。在安置群众和参与灾后重建中,是你主动加班加点,连队安排轮休你也不休息,经常一人干几个人的活,终因过度劳累引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经全力抢救无效,在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光荣献出年轻的生命。

“国家如有难,我当作先锋。”这是您的信念。您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唯有一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就像感动中国颁奖盛典里说的:“他以‘拼命三郎’的顽强,诠释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展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四有’军人的精神风貌。这正是他感动中国之处!”

您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您所热爱的军营、战友和亲人,但你26岁的青春,无疑是“最亮的那束光”。在央视“2008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所有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你的爸爸。是你,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了英雄但不知道敬重英雄的民族,同样是可悲的。”时代需要你这样的英雄!您,感动中国。你已成为中国的感动,军人的骄傲,所以永远值得感动!

祝在天堂里生活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一首炙脍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学时再次回荡在我的耳边,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动中国看完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满无遐的联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想与体会。

还记得获奖的人分别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刚、坚持助学的丛飞、勇于为国奉献的黄伯云、为人们降服务的李春燕、自强自立的洪战辉、信守承诺的陈健、残疾而不自卑邰丽华、为国鞠躬尽瘁的杨业功、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为国奉献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还有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他们的事迹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保家卫国,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杨业功让我受益匪浅,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到达了遥远的天堂,但他的事迹与他那光辉英勇的形像将会永远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遗忘,他是中国军人的楷模,他为了工作废寝忘餐,为了工作日夜奔波,为了工作而劳心劳力,他对国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连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记他的工作,惦记着他曾经无私奉献过的国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辉,令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足以令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着,回荡着……

在这此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残疾艺术家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因高烧而成了聋哑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在我们局外人看来是很悲惨,但邰丽华却度过了这些难关,从不幸的沉渊到艺术的顶峰。她每天辛苦地练习,强迫自己去练,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十倍的努力与心血来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实际的行动与相对的能力打破了人们对她的可怜与同情,让群众对她刮目相看,向他们证明了残疾人的能力,展现了尽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我们表达出了心灵至美与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没有语言的美与魅力,散发出从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校园人物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她是一位平凡的老师,她的举动让我改变了一些看法。

她是五十三中的一位新老师,那是一个平常的夜晚。我去办公室问题,偶然的机会目睹了这件事。

她正在吵一名犯错的学生。很凶,把那个学生吵得动都不敢动,一开始我以为老师吵学生时都一样,我也没去多关心。可慢慢的我发现我错了。他慢慢从一开始强硬的态度变得和缓了许多。声音也慢慢开始哽咽。

她让学生回去之后,自己眼睛里的泪水也忍不住的流了下来,这一幕我被震撼到啦。我第一次看见老师吵完学生哭的。

“可能是我见识比较短吧。”

我从办公室出去了,我怕自己会触景生情。出去后我在想,老师为什么会哭,因为她心中有爱,她不想看见自己的学生被开除后前途尽费。

她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身边的人,在寒冷的冬夜温暖了平凡的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整个六年级都被安排到电教室去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三个。

在三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第二个人物。他名叫刘伟,是一个从重重困境中不断走出阴影找回自我的年轻人。在他七八岁那年,有一次,在玩耍时,他不慎被高压电线电晕了过去,尽管经过了数日的抢救,他依然失去了他的双臂。从此,他的生活就不能自理了,可虽然这样,小刘伟并没有放弃希望,他努力地练习用脚去做别人用手做的事。终于有一天,他的脚几乎和正常人的手一样灵活了。这时,刘伟又开始了体育锻炼。首先,他挑战的是游泳。每天,他都会背着个浮板,风里来雨里去地练习。虽然他在那些残疾人里受的伤是最大的,但他因为努力,游得比任何人都好。就在他快要成功的时候,灾难又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他得了一种病,这种病让他不得不向体育告别。在精神和肉体的巨大折磨下,刘炜仍没有灰心,他又开始了他的钢琴之旅。一眨眼,许多年过去了。他用脚弹琴的技术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还过了七级。现在,他的事被众人知道并认可,他就成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站在了耀眼的舞台上。

看完这段视频,我不禁对刘伟充满了钦佩之情。他失去了双手,还那么坚强、那么勇敢地迎接新的生活。他不像一般人,遇到一点困难就止步,即使天塌下来,他也是挺直腰杆顶着。他天生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这使他虽然失去了双手,却能像普通人一样做事,甚至做得更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成功似乎是个遥不可及的梦,可他却凭着他的不懈努力,他那份坚定不移的心,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那属于他的巅峰。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像他那样,永不停歇,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只要那样,再高远的遥不可及的梦想也会成为现实!

让刘伟成为一颗耀眼、灿烂的北极星,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校园人物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生活中总会有一些陪伴我们身边的一些朋友,她们会陪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一起努力……

在我的身边也不乏有这些的朋友,但现在我只说一个。

她是一个学习努力,有理想的人,但是是一个情商低的人,我要是用一个词来形容她,那只有短小精悍,嗯,她总是影响着我学习,在我想偷懒不上晚晚自习的时候,她总是说晚上还有数学作业、语文作业、英语卷子…上吧上吧,别再懒了,然后每天跟她一起,让她帮我补课;她还是一个生活规律的人,要上晚自习,就会上下去,绝不会上一天缺一天,(考试那几天除外);最让我佩服的一点就是她晚上只要弄好,躺在床上她就可以一动不动,然后入睡一觉到天亮。

她每次在我不开心,不想说话时,会默默陪在我们身边,而我总会阴晴不定,每次看她这样不知道为什么就会觉得对不起她:-)其实我只想说她现在也有自己喜欢的,但一直在控制自己,其实她也喜欢偶像剧里的那些暖男情节,她也喜欢那些青春期女生喜欢的小包包,口红,衣服,但是她总是说考上大学以后我在买…我也有这些向往,每次听她说后,总是会想到我现在不是干这个的时候。

我也想像她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自制力,但我总是漂,所以希望以后可以和她一样,有自己的思想……也希望我们的友谊可以像她喜欢的电影里的姐妹一样,即使路上有坎坷,不过,结尾是她就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2月18日,在央视播放的“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上,我们的杜富国同志——伤情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在边境的扫雷活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他没有退后,而是勇敢的向前迈进脚步,导致严重负伤,并把自己的双眼和双手奉献在这次的边境扫雷活动中,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平凡的军人拥有一颗不平凡的心。在此之前,杜富国先后进行扫雷1000多次,拆除雷2400枚,每一次的扫雷活动无疑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之前的每次扫雷活动都安全渡过,最后一次扫雷活动却让他永远的失去双眼和双手,再也无法拥抱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再也无法看见那一片由雷区变为绿油油的庄稼地。

他不仅是一名军人,还有另一个身份——共产党员。在入伍之前,杜富国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加入扫雷大队一年后,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因为他看见出任务时,在前面的战友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身后的战友,他把前面的战友当成自己的榜样。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无数像杜富国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牺牲小家,牺牲自我,他们的肩上扛着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不能在危险面前退缩,要做铁骨铮铮的汉子。

国富则民强,民强则国盛,国盛则民安,民安则天下太平,杜富强以血肉之躯挡住危险,用鲜血证明这句话的重要性。他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共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家的“兵器库”里,摆放着各种型号和材质的青龙偃月刀。每天一有空闲,我都要手提大刀狂舞一番,要问我为何有这等爱好,嘿嘿,因为我喜欢它的主人——关羽关云长。

关羽身上有三大优点最让我感动——一是忠,二是义,三是坚强。

先表一表关羽的“忠”。话说有一次关羽力战曹操,最后被曹操重兵围困在一个小土坡上。曹操爱惜关羽武艺高强,不忍杀他。就派大将张辽去劝降。关羽提出了归顺曹操的三个条件,其中一条是一旦得知兄长刘备下落就马上离曹营。曹操只得答应了。为了留住关羽,曹操给关羽封候赐爵,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马提金,下马提银,真可谓煞费苦心。尽管受到曹操的如此厚待,关羽对刘备的忠心却丝毫未改。当他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帐下时,便立即不辞而别,千里走单骑去寻找自己的大哥刘备。他对刘备的一片赤胆忠心,真让我感动不已。

再说关羽的“义”。赤壁一战,曹操负伤逃走。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走华容道,特派关羽在华容道拦截。临行前诸葛亮让关羽立下军令状:若放走曹操,当取项上人头。但当曹操真的出现在华容道上时,关羽念及当年曹操对他的厚待,就放了他。关羽的义薄云天,实在令人感动。

再说关羽的“坚强”。“刮骨疗毒”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关羽也是血肉之躯,为何会有如此坚强的意志?每次想起,我都会对关羽肃然起敬。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从关羽身上的“忠”,我学到了精忠报国;从关羽身上的“义”,我学到了做人要讲信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关羽是我的榜样,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二十一世纪的“关云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春天是美丽的,人是受感动的。我的耳边又回响起了那首歌:“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14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试飞员——梁万俊。

梁万俊是一名试飞员。一次,一架新型战斗机诞生了,梁万俊接受了这个任务。

半路上,战斗机突然发生状况,飞机失控了!飞机帽出了黑烟这时的梁万俊完全可以打开降落伞跳机,但这样的话,人是保住了可飞机却会坠毁。梁万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了,这个科学家们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新型飞机就会坠毁,将会成为一堆废铁。为了保全飞机,为了保全国家财产,梁万军毅然决定迫降。但这样很容易机毁人亡------虽然梁万俊心里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没有动摇这个决心。总部以为迫降做好了准备,梁万俊小心翼翼的驾驶着飞机着陆了,飞机在停机场上划了好久才停下来。算算看的话,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用了八分钟!这紧紧握着一条火热的生命的八分钟啊!你又孕育了一颗生命种子。

公共财物是国家的财产,这是由许许多多的人创造出来的。梁万俊把战斗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他的不顾一切,感动了总部,感动了全中国人民,同时,也感动了——中国。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颁奖盛典2024观后感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张定宇、陈陆、张桂梅、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王海、汪勇、谢军、叶嘉莹、毛相林、国测一大队,这十个感动中国的名字在短片里被一一介绍。

极不平凡的2020年,新冠疫情、洪涝灾害、极寒天气等艰难险阻考验着中国人民,为中国前进的脚步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但是历尽磨难、顽强不屈的中国人民,从不愿意向困难低头,给挫折让步。战疫情、抗洪涝、抗严寒、克难题,中国前进的脚步从不停歇。在大家的努力下,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万亿,比上年增长2.3%。荣誉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个为之默默奋斗的中国人。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他们中的典型和代表,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身患绝症却同疫情赛跑的张定宇,将很多的重症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领奖台上步履蹒跚;面对洪水汹涌却选择逆流而上的陈陆,为危难的乡亲奉上了最好的年华,颁奖台上只见一张照片;坚信“让一个女孩读书能救三代人”的公益高中校长张桂梅,改变了众多山区女童的命运,颁奖台上她双手布满膏药……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丰厚回报,没有什么踌躇不前,更多的是困难时刻挺身而出,无惧艰险与挑战,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安宁。

回顾整个2020年,我们要向这些感动人物表达敬佩之情,也要给各行各业的奋斗者点赞。数不清的白衣天使从四面八方汇聚武汉抗击疫情,数十万铁路职工坚守在运输一线,众多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在抗洪前沿,为数众多的扶贫人员奔波在贫困地区,鲜为人知的科技工作者们研发新的技术装备……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为外界所知晓,在他们看来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拼搏奉献是一辈子,得过且过也是一辈子,他们的选择让自己人生拥有更多色彩,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期待。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2021年的新年贺词激扬奋斗伟力。2020年已经过去,2021年一切可期!让我们一起奋斗,坐上“驶向春天的列车”,向幸福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600字作文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我认真观看了《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次次地让我热泪盈眶,我的心也久久难以平息。我不禁要问:我们应该要做怎样的人呢?

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爱的表达方式各种各样,可以像刘盛兰爷爷那样崇仁厚德;可以像姚厚芝阿姨那样以博大的母爱、惊人的毅力织就《清明上河图》;可以像段爱平奶奶那样以无私的大爱恩泽乡邻,奉献青春;可以像格桑德尼老师那样扎根基层,浇铸祖国的未来;可以像龚全珍奶奶那样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无私奉献;可以像胡佩兰奶奶那样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像黄旭华爷爷那样舍小家顾大家,以身许国,为核潜艇事业默默工作,誓言无声。像陈俊贵爷爷那样义薄云天,心比金坚。

我们要做一个有恒心的人,像沈克泉、沈昌健父子一样,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为实现心中的梦想努力奋斗。

我们要做一个伸张正义,见义勇为的人,像方俊明伯伯那样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计得失。

总之,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尽管我的羽翼还未丰满,尽管我的能力还有限,但是乘着理想的翅膀,吸取着榜样的营养,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会观后感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临汾红丝带学校全部学生均为艾滋病感染者,这所学校的校长、曾任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的郭小平,从2004年开始关注艾滋病感染儿童,为他们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后来学生越来越多,于是办起了学校,为这些失去亲人、曾受社会歧视的无辜儿童重新建起了一个家,他们在这里可以安心治疗和学习。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2011年12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纳入国民教育系列。

十几年来,郭小平对这些一出生就遭遇不幸的孩子们倾尽心血,他把全部的爱都放在这些孩子们身上。“这些孩子没了亲人,我就是他们的亲人,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目前,临汾红丝带学校共有学生33人,他们在这里自由、开心、快乐地成长。在郭小平眼中,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些孩子能和正常的孩子们一样,不再受社会歧视,能够进入大学校园,开启人生新旅程。

不管在何时何地,郭小平都会向社会公众呼吁:如果,你们身边有艾滋病人,希望大家不要歧视他,要接受他、包容他和关爱他。”提及临汾红丝带学校,他不只一次对大家讲:“希望这所学校倒闭,这样的话,公众就不会歧视艾滋病人,让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中。”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投票,将于2017年1月上旬结束。随后,2017年春节后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揭晓,并举行颁奖仪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一首炙脍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学时再次回荡在我的耳边,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动中国》看完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满无遐的联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想与体会。

还记得获奖的人分别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刚、坚持助学的丛飞、勇于为国奉献的黄伯云、为人们健康服务的李春燕、自强自立的洪战辉、信守承诺的陈健、残疾而不自卑邰丽华、为国鞠躬尽瘁的杨业功、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为国奉献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还有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他们的事迹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保家卫国,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杨业功让我受益匪浅,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到达了遥远的天堂,但他的事迹与他那光辉英勇的形像将会永远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遗忘,他是中国军人的最佳楷模,他为了工作废寝忘餐,为了工作日夜奔波,为了工作而劳心劳力,他对国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连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记他的工作,惦记着他曾经无私奉献过的国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辉,令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足以令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着,回荡着......

在这此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残疾艺术家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因高烧而成了聋哑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在我们局外人看来是很悲惨,但邰丽华却度过了这些难关,从不幸的沉渊到艺术的顶峰。她每天辛苦地练习,强迫自己去练,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十倍的努力与心血来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实际的行动与相对的能力打破了人们对她的可怜与同情,让群众对她刮目相看,向他们证明了残疾人的能力,展现了尽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我们表达出了心灵至美与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没有语言的美与魅力,散发出从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一)

阿布列林,男,维吾尔族,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

1968年,阿布列林曾经在途径河南时访问兰考焦裕禄故居。这次兰考之行影响了他一生。

工作46年来,阿布列林不管是当农民、当工人、当检察官,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像一颗螺丝钉,拧到哪儿都不会松扣,他坚持依法公正廉洁办案,维护民族团结,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二)

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

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 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

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