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带入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汇集20篇)

导语:励志的成语有很多,你知道又哪一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带入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7107

作文

1000

成语入吾彀中故事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彀,音构,原来是张弓的意思,这里借用为牢笼、圈套及就范的意思,入吾彀中即是进入我的圈中了之意。例如一个捉麻雀的人,用稻彀放在罗网下来引诱麻雀,当麻雀飞下来正在啄食稻彀,那人把罗套网一抽,将麻雀网住,便说:这麻雀入吾彀中了。又如一个人想笼络某甲。用种种手段令某甲对他好感、颂伤他,直至某甲死心塌地约为他利用时,他便可说:某甲已入吾彀中矣!

这句成语原出于五代时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这是一部记述唐代贡举制度及杂事的书,其中记述之详,一般史志所不及。据书中记载,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智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得很的说道: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这句话就是说:天下的有为青年,都已进入了我的圈套了!李世民是唐代的开国元勋,文才武略,都很出众,到他自己接帝位后,更是在中国历史上取得一次大统一,他的声威。远及域外,他不但雄才大略,而在为人方面,也很善运用权谋,不然,他也不会无意中说出入吾彀中那样的话来了。这句成语运用时,一般都是将它用在形容那些并不十分冠面堂皇的事情上,举凡运用拢络手段,设下各种圈套而达到目的时,便可说入吾彀中、入他彀中或入其彀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关于开卷有益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kāi juàn yǒu yì

【解释】打开书本,总有益处。 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识。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

【出处】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贤》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性质】褒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

【近义词】开卷有得

【反义词】读书无用

故事】:

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欲罢不能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颜回是鲁国人,和父亲颜路一起来跟随孔子学习。学习一段时间后,颜回叹道∶“夫子讲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钻研越觉得坚深,看似在面前,一会又出现在背后。夫子循序渐進地教我,用语言来打开我的智慧,用礼义来约束我的行为,现在我想停止不学也不可能了(欲罢不能)。尽管我已经用尽了我的力量,可是距离夫子讲的道理依然很远,我想去追从,却总感到跟不上。”

颜回很穷,常常只能吃一小碗饭、喝一瓢汤、住简陋的房子,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苦,他却乐在其中。孔子说他是好样的。后来颜回死了。有一回魯哀公问孔子:“弟子之中谁最好学?”孔子说:“曾经有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不乱发脾气、不犯两次错误,不幸短命死了!再也没有好学的了。”

“欲罢不能”指想停止却停止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祸起萧墙成语故事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先王曾经任命颛臾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你们俩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祸起萧墙

成语祸起萧墙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季氏》。

祸起萧墙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季氏》。

春秋时,鲁国自鲁文公后,即由季孙氏执政。到鲁哀公时的季康子,名位虽是卿大夫,实际权势之大,早已超出国君之上。当时的费邑是季康子的私邑,他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汉权力,想攻伐附近的颛臾,把它吞并过来0顓臾是鲁国的附属小国,在费邑的西北约七十里。

当时孔子反对季孙氏攻伐颛臾。而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却都是季康子的家臣,因此孔子责备他俩不该支持季氏。据《论语·季氏》载,孔子当时说:“……无论诸侯或大夫,办理国家政事,不柏贫穷,不怕人口少,只怕不得安居。如果贫富并不悬殊,穷也就无所谓了,如果都有安居,人口少也就没有关系。如果不发生战争,也就不会发生什么危险的灾难£这样,远方的人就会前来归服你,如若嫌归服的人不多,还可以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而现在,你们俩辅助季孙氏干了些什么呢?远方的人不归附,你不能招来;国家分崩离析,你不能坚守,反而想使用兵力,去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啊!”

“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臣子进见君王,到此而增加肃敬,所以叫做“萧墙”。“萧墙之内”这里暗指鲁哀公。因为季孙氏当时和鲁君矛盾很大。季孙恐怕鲁哀公利用颠臾的有利地势,来袭击他的费邑,于是他先下手为强,攻伐颛臾。所以孔子说:季孙之忧不在顓臾,而在萧墙之内。后人用“祸起萧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马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一: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

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马的成语故事二:

汉血马以前脖子流出的汉有红色物质,像流血一般,故称之。中国古代称为「大宛马」、「两极天马」,现称为「阿哈马」。二千年前,世界马种处于原始土种状态,中亚土库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绿洲中,已曾有十分优秀的快马——汉血马。

张骞出塞发现了汉血马。当张骞向汉武帝汇报大宛马后,武帝便命张骞带百余人的使团去了大宛国(今土库曼斯坦)求马,带一尊黄金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换回大宛马。结果大宛国不允,归途中汉使被杀,金马遇劫,大宛国是一封闭小国,并不知中国的强大,此种行为使汉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从此爆发了两次大宛马战争。

李广利将军率兵数万人首次惩罚失利,第二次大获全胜,大宛国献出三千匹马给汉朝,二次战争始得大宛马,可见汉朝重视马匹到何种程度。当今纯血种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汉血马血统,而今汉血马是最长寿马,可活到二十三岁。

马的成语故事三:

古时候,在我国北方的边城住着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欢叫他“塞翁”。

塞翁饲养了一匹壮马。一天,马走失了,邻居们都来宽慰他。他笑着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几个月后,走失的马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匹好马!邻居们都来祝贺。塞翁说:“怎么知道不能成为祸呢?”果然,他的儿子骑马时跌断了一条腿。邻居们又来劝慰他。塞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一年后,打仗了。村里的青年人都被强征入伍,十个有九个死在战场上。只有他跛脚的儿子留在了家里,保住了一条命。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有时反而可以变成好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成语词语的谜语及谜底

全文共 1722 字

+ 加入清单

桁(打一成语)。谜底:行将就木

皇(打一成语)。 谜底:白玉无瑕

忘(打一成语)。 谜底:死心塌地

中的(打一成语)。 谜底:矢无虚发

会计(打一成语)。 谜底:足智多谋

电梯(打一成语)。 谜底:能上能下

并重(打一成语)。 谜底:恰如其分

相声(打一成语)。 谜底:装腔作势

伞兵(打一成语)。 谜底:从天而降

背脸(打一成语)。 谜底:其貌不扬

假眼(打一成语)。 谜底:目不转睛

氙氚(打一成语)。 谜底:气吞山河

胜境(打一成语)。 谜底:不败之地

武断(打一成语)。 谜底:不容分说

雨披(打一成语)。 谜底:一衣带水

极小(打一成语)。 谜底:微乎其微

初一(打一成语)。 谜底:日新月异

仙乐(打一成语)。 谜底:不同凡响

美梦(打一成语)。 谜底:好景不长

兄弟(打一成语)。 谜底:数一数二

齐唱(打一成语)。 谜底:异口同声

卧倒(打一成语)。 谜底:五体投地

圆寂(打一成语)。 谜底:坐以待毙

感冒通(打一成语)。 谜底:有伤风化

化妆学(打一成语)。 谜底:谈何容易

太阳灶(打一成语)。 谜底:热火朝天

显微镜(打一成语)。 谜底:一孔之见

爬竹竿(打一成语)。 谜底:节节上升

无底洞(打一成语)。 谜底:深不可测

望江亭(打一成语)。 谜底:近水楼台

脱粒机(打一成语)。 谜底:吞吞吐吐

农产品(打一成语)。 谜底:土生土长

彩调剧(打一成语)。 谜底:声色俱厉

黑板报(打一成语)。 谜底:白字连篇

飞行员(打一成语)。 谜底:有机可乘

翘翘板(打一成语)。 谜底:此起彼伏

婚丧事(打一成语)。 谜底:悲喜交加

打边鼓(打一成语)。 谜底:旁敲侧击

飞鸣镝(打一成语)。 谜底:弦外之音

垃圾箱(打一成语)。 谜底:藏垢纳污

纸老虎(打一成语)。 谜底:外强中干

八十八(打一成语)。 谜底:入木三分

笑死人(打一成语)。 谜底:乐极生悲

龙(打一成语)。 谜底:充耳不闻

一(打一成语)。 谜底:接二连三

乖(打一成语)。 谜底:乘人不备

亚(打一成语)。 谜底:有口难言

主(打一成语)。 谜底:一往无前

呀(打一成语)。 谜底:唇齿相依

判(打一成语)。 谜底:一刀两断

者(打一成语)。 谜底:有目共睹

泵(打一成语)。 谜底:水落石出

扰(打一成语)。 谜底:半推半就

黯(打一成语)。 谜底:有声有色

田(打一成语)。 谜底:挖空心思

十(打一成语)。 谜底:纵横交错

板(打一成语)。 谜底:残茶剩饭

咄(打一成语)。 谜底:脱口而出

票(打一成语)。 谜底:闻风而起

骡(打一成语)。 谜底:非驴非马

鹊巢鸦占(打一成语)。 谜底:化为乌有

尽收眼底(打一成语)。 谜底:一览无遗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 谜底:力争上游

石榴成熟(打一成语)。 谜底:皮开肉绽

举重比赛(打一成语)。 谜底:斤斤计较

枪弹上膛(打一成语)。 谜底:一触即发

全面开荒(打一成语)。 谜底:不留余地

零存整取(打一成语)。 谜底:积少成多

愚公之家(打一成语)。 谜底:开门见山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 谜底:不识大体

清浊合流(打一成语)。 谜底:泾渭不分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 谜底:头头是道

双手赞成(打一成语)。 谜底:多此一举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 谜底:同甘共苦

单方告别(打一成语)。 谜底:一面之词

照相底片(打一成语)。 谜底:颠倒黑白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公用毛巾(打一成语)。 谜底:面面俱到

武大郎设宴(打一成语)。 谜底:高朋满座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 谜底:自力更生

千里通电话(打一成语)。 谜底:遥相呼应

多看无滋味(打一成语)。 谜底:屡见不鲜

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 谜底:寅吃卯粮

不考虑中间(打一成语)。 谜底:瞻前顾后

没关水龙头(打一成语)。 谜底:放任自流

快刀斩乱麻(打一成语)。 谜底:迎刃而解

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 谜底:皂白不分

给家捎个话(打一成语)。 谜底:言而无信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 谜底:四分五裂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 谜底:半路出家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 谜底:不言而喻

娄阿鼠问卦(打一成语)。 谜底:做贼心虚

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 谜底:一毛不拔

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 谜底:如狼似虎

电锯开木头(打一成语)。 谜底:当机立断

空对空导弹(打一成语)。 谜底:见机行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知识的海洋,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个寒假我读了《感恩父母》、《成语故事》这两本书,我非常喜欢《成语故事》,因为这本书看起来特别有意思,我们的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成语,有些成语的字我认识了,也学会用了,却不知道它们从何而来,比如"朝三暮四"这个成语,这个寒假,我向妈妈提出了这个问题.妈妈让我到成语故事里去寻找答案。

带着疑问,我打开了书,哈哈,这下它们的来历我全知道了!我就说一下"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来历吧,古时候有一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因为他养的猴子很贪食,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来教训猴子。

一天,他对猴子说:"明天给你们吃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猴子听了发起怒来,他又说:"好吧,那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听了,高兴得翻跟头,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老人变换了手法。

"朝三暮四"的来历是不是很有趣?够幽默搞笑吧!而且,看完这本书后,我学会了许多以前不会的成语,更了解了它们的来历.在今后的说话写作运用上都会有许多的帮助,我今后做事一定要一心一意,不能朝三暮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被甲据鞍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pī jiǎ jù ān

【典故】《後汉书·马援传》载:汉·马援年六十二,请出征,光武帝以其老,未许。“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释义】形容武将年虽老而壮志不减。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战争

【结构】联合式

【押韵词】翫其碛砾不窥玉渊、千里无烟、加膝坠渊、风和日暄、影迹无端、咸五登三、枝木之冠、一溜烟、倏忽之间、狼狈不堪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国内局势未稳,西北少数民族发生动乱,大将马援62岁了请求带兵出征,光武帝刘秀认为他年迈不允。马援说他还能被甲上马,于是亲自演示自己不减当年威风,光武帝看后十分高兴,称赞他宝刀未老,允许他带兵出征

【成语示列】赵国廉将军,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据鞍走若云。

明·刘基《宝林同讲师渴马图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形容作恶的成语

全文共 1452 字

+ 加入清单

1)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2)   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3)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4)   稷蜂社鼠:谷神庙里的马蜂,土地庙里的老鼠。比喻倚势作恶手的人。

5)   恣睢无忌:恣睢:放纵;忌:顾忌。形容任意作恶,毫无顾忌。

6)   人怨天怒: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7)   天怒人怨: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8)   城狐社鼠: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9)   狐鸣狗盗:指作恶偷盗之徒。旧时统治者对造反者的贬称。

10)   放辟邪侈: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指肆意作恶。

11)   椎埋穿掘:杀人埋尸,发冢盗墓。泛指行凶作恶。

12)   长恶靡悛: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13)   长恶不悛: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14)   祸稔恶积:犹言祸盈恶稔。指长期作恶犯罪,罪恶深重。

15)   放僻邪侈:指肆意作恶。同“放辟邪侈”。

16)   福善祸淫: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

17)   贼子乱臣: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

18)   贼臣乱子: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

19)   贼臣逆子: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同“贼臣乱子”。

20)   天网恢恢: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21)   招降纳叛:原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现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

22)   造恶不悛:作恶事而不肯悔改。

23)   稔恶不悛:长期作恶而不悔改。

24)   改恶为善:不再作恶,重新做人。

25)   稔恶藏奸:长期作恶,包藏祸心。

26)   为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7)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

28)   同恶相济: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29)   罪魁祸首:魁:为首的。作恶犯罪的头子。

30)   同恶共济: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同“同恶相济”。

31)   讳恶不悛: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32)   祸首罪魁:首:头目;魁:首领。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33)   同敝相济:犹同恶相济。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34)   肆虐横行: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

35)   肆意横行:肆意: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亦作“肆虐横行”。

36)   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37)   逞凶肆虐:逞:施展。肆:放肆。虐:残暴。放纵地行凶作恶,任意地进行残害。

38)   姑息养奸:姑息:为求苟安,无原则地宽容;养:助长;奸:坏人坏事。无原则地宽容,只会助长坏人作恶。

39)   十八层地狱:层:重。地狱: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比喻悲惨的报应。

40)   胜残去杀: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故事拔苗助长读后感200字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过很多的寓言故事,比如:守株待兔、农夫的故事、惊弓之鸟、扁鹊治病……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三年级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个男子觉得自己家里的禾苗长得太慢了,于是就把禾苗往上拔。男子认为这样能帮助禾苗生长,就暗暗自喜。可第二天,他一去田地,发现禾苗全部枯萎了。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同学听说花儿都喜欢阳光和水,于是每天都放在阳光底下暴晒,浇两大瓶水,没过几天,花儿就死了。这就是急躁,没有思考有没有道理就做事的后果。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认真思考得人,做事才有好结果、好收获。读了《拔苗助长》,我认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着急,而且要经过认真地思考,这样做有没有道理,做事才可以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鹊巢鸠居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晋文公追一只鹿追丢了,问路边一个休息的人,那人用脚指着一个方向说:“那边去了。”文公说:“我问你话,你什么要拿脚回答我?”那人整整衣服,站起来说:“对一个不像样的君王就是这样。虎豹讨厌清闲,喜欢接近人,才会被捕获。鱼鳖讨厌深水,喜欢浅水,所以会被钓到。君王讨厌老百姓,喜欢游玩,所以会丢失他的国家。诗经里说‘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君王打猎不回去,他的位子就不保。”

文公就往回走,在半路遇到大臣栾书。栾书问:“看大王面带喜色,打到猎物了吧?”文公说:“我没有打到猎物,但我听到了好的言论,所以高兴。”栾书问:“说话的人呢?”文公说:“我没和他一起来。”栾书说:“听了好的言论却忘记这个人,是强盗行为。”文王就回去请那人坐车一起回来了。

(《刘向新语 杂事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老鼠改成语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老鼠非常生气,因为人们都讨厌、憎恨它们,给它们取了一些不堪入耳的成语,所以鼠帝决定召集有识之士,举办一个改成语的大会。

参会的老鼠有几十万只,一些还是不辞劳苦,远道而来的。大会开始了,提到人类定的几十个关于老鼠的成语,没一个褒义的,老鼠们个个都义愤填膺。有的老鼠说要把“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改成“老鼠过街——人人尊重”,大家一致同意。这位老鼠开了个头后,老鼠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改成语。甲老鼠说:“人人看不起我们,说我们‘胆小如鼠’,我建议把它改成‘胆大如鼠’”。所有的老鼠都频频点头。乙老鼠威风地说:“‘鼠目寸光’是一个看不起我们老鼠的成语,所以我要改成‘鼠目远光’。”大家都拍手叫好。丙老鼠把“狗抓老鼠”改成了“老鼠抓狗”……改动了的成语都被一一表决通过了。

第二天,老鼠们排成了两列,个个满脸笑容,俨然一幅动物之王般威风凛凛地上街游行宣传新成语了。人们听到老鼠们喊的口号,纷纷拿起长长的棍棒,大大的榔头,暴雨般地砸向老鼠。老鼠们大部分当场一命呜呼,其余的被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

活着的老鼠们不明白,都垂头丧气地叹息:“为什么我们改了批成语,就要遭此劫难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成语解释]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典故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成语故事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说不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宜嗔宜喜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宜嗔宜喜

【汉语拼音】yí chēn yí xǐ

【近义词】:宜喜宜嗔

【反义词】:面无表情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成语解释】指生气时高兴时都很美丽。

【宜嗔宜喜造句】她的性格真好,不论什么事情,都会满面春风宜嗔宜喜地做起来。

【宜嗔宜喜的成语故事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顾名思义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131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顾名思义

【汉语拼音】gù míng sī yì

【成语解释】

本指为人子女者,见其名而思其命名之义。语出《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后用“顾名思义”比喻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

【成语典故】

《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少与同郡王凌俱知名。凌年长,昶兄事之。……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谦实,以见其意,故兄子默字处静,沈字处道,其子浑字玄冲,深字道冲。遂书戒之曰:“……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古者盘杅有铭,几杖有诫,俯仰察焉,用无过行;况在己名,可不戒之哉!……”

【成语注解】

1、汝曹:你们。

2、立身行己:指处世为人。

3、 玄默:深沉静默。

4、冲虚:淡泊谦虚。

5、违越:违背逾越。

【成语出处】

1、《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玄)与道曜讲《老子》,王侍中(祯之)为主簿,在坐。桓曰:『王主簿可顾名思义?』”

3、《资治通鉴.卷七三.魏纪五.明帝青龙四年》:“昶为人谨厚,名其兄子曰默,日沈,……为书戒之曰:『吾以四者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4、清.查慎行〈送黼皇侄出宰大浦〉诗:“邑宰职亲民,顾名思义托。如何千百辈,疾苦视隔膜?”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

使用类别 用在“循名知义”的表述上。

【顾名思义造句】

1、顾名思义,“观音山”就是一座形状像观音的山。

2、“财神”,顾名思义就可了解那是掌管财富之神。

3、有些词的名和义差异很大,需要藉字、词典来帮忙,单靠顾名思义是会闹笑话的。

4、《六法全书》有所谓“银行法”,顾名思义便可知道那是和银行运作方面有关的法律。

5、像“沙发”、“吐司”一类的音译名称,我们如果顾名思义的话,是永远不得其解的。

【参考词语】:因名思义

【汉语拼音】:yīn míng sī yì

【成语解释】:犹“顾名思义”。见“顾名思义”条。

1、宋.魏了翁〈潭州州学重建稽古阁明伦堂记〉:“夫曰稽古,曰明伦,公所以语人者,亦切至矣。……诚使因名思义,顾瞻杰阁,宸翰昭回,必思古先圣贤所传者。”

【顾名思义的成语故事

“顾名思义”的“名”原是指人的名字,整个词语的意思是: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能想到这个名的含义。这个成语较早见于《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根据记载,三国魏时的王昶为人谨慎惇厚,他替侄子取名字时,一取名为默,字处静;一取名沈,字处道。替自己的儿子取名字时,则一取名浑,字玄冲;一取名深,字道冲。同时还写了一篇文章训诫他们说:“我希望你们未来处世为人,皆能遵循儒家的义理,实践道家思想的智慧,所以才以玄、默、冲、虚四字为名。你们以后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要能想到其中的含义,并且无所违背。”王昶所说的“欲使汝曹顾名思义”,其中之“义”就是“玄、默、冲、虚”四字的含义,也就是希望这些后辈处世为人能深沉静默、淡泊谦虚。后来“顾名思义”使用的范围扩大,被广泛地用来比喻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有时会略带贬义,指单就名称穿凿附会,不求甚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形容人肥胖的成语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满脑肥肠——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同“肠肥脑满”。

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肥头大耳——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脑满肠肥——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同“肠肥脑满”。

肥硕无比——形容肥胖的无人能比

体态肥硕——形容身体肥胖

腰大十围——隋唐时期的一丈约等于3米,十围约等于1米多,夸张的形容非常胖。

丰乳肥臀——丰满的乳房,肥硕的屁股,多形容女性体形丰满。

膘肥体壮——形容牲畜肥壮结实。

富态横生——面相富态,身体肥硕。形容人肥胖

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肥头胖耳——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同“肥头大耳”。

膀大腰圆——形容一个人看上去很壮 很有力量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前倨后卑的成语故事_1100字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苏秦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曾游说列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因此,他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望。

但是,在开初的时候,他也有过不少次的失败,受过不少次的挫折。

比如,有一回他到一个国家去游说,没想到那个国家的国王竟不接待他。这叫他把钱花得精光,穷困不堪,人也累得黑瘦黑瘦的,闹得很不像个样子。无奈,他只好满面羞愧地向老家归去。

但回家后,没想到家人也都看不起他。妻子不给他缝衣服。嫂子不给他做饭吃。连父母也仿佛不愿意与他说话。而且,嫂子和妻子还在背地里讥笑他说:

“咱们这样的人家,治家产,做买卖才是正业。而他呢!却不干正业专门去游说。他今天落到这步天地,真是活该啊!”

听到这些话,苏秦自然十分伤心。但他却没有灰心。他仍他行他素,闭门不出,专心读书,认真研究如何游说的学问,发愤要干出一番事业……

后来,他的事业果然成功。有一回,他到赵国去游说。他对赵王说:

“燕、赵、齐、楚、魏、韩六国的土地合起来,有秦国的五倍大;六国的兵卒加起来有秦国的十倍多。假如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去攻击秦国,秦国必定被击破而听从我们的摆布。否则,秦国必将把咱们各个击败,那咱们六个国家,一个个都得服从它,向它称臣。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终于,赵王同意了苏秦的意见,表示愿意与别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秦。因觉得苏秦的话有道理,赵王还送给了苏秦100辆装饰得很漂亮的车子,1000镒黄金,100双白璧和1000束锦乡……。并支持他到别的国家再去游说。就这样,在赵王的支持下,他游说最后成功,列国联合起来抗秦……

因此,那时候,他成了人人皆知的显赫人物。

功成名就以后,苏秦又回老家去了。

他这一回的回家与上一次就大不相同。他父母听说他要回来了,急忙洒扫居室,修整道路,准备乐队,陈设酒器,带着家人到离城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去迎接他。见面了。他的妻子很羞愧,不敢正面看他,只是侧着耳朵听他讲话。他的嫂子更是伏在地上,拜了又拜,向他赔罪……

看到这个场面,苏秦笑了。

他笑着去问嫂子:

“嫂子,你为啥先前那么傲慢,连饭都不给我做。而现在,为啥又如此卑谦呢?”他嫂嫂低头而老实回答:“因为你的地位已变得非常尊贵,又有许多的金钱……”嫂子的话,使得苏秦感慨万分。他长长地叹了一声之后,自言自语地说:“穷困的时候,父母都不把儿子当作儿子,亲人也不把亲人当作亲人。如今,我有了地位,我有了金钱。所以,父母也把儿子当成了儿子,亲人也把亲人当成了亲人。人生在世,对权势,名利和金钱,为什么看得这么重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前车之鉴成语励志故事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所写的文章便远近闻名。汉文帝听说贾谊精通诸子百家,于是征召贾谊入朝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方二十岁。为了表示对汉文帝的忠心,他曾多次上书,陈述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受到皇帝的赞赏。

有一次,贾谊在奏折中引用了夏、商、周三代都统治了几百年,而秦朝只传了两代的历史事实,劝说汉文帝应该效仿夏、商、周三代的做法,改进政治措施,努力治理国家。他引用当时的谚语说:“前车覆,后车戒。”意思是说,前面的车子翻了,后头的车就要小心了,应当以此为戒,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接着他又说道:“秦代灭亡的车迹我们已经看到了,如果不注意,我们也会走上灭亡的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施行仁政,安抚百姓。”

汉文帝认为贾谊的意见很好,于是采取了相应的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奖励农桑等休养生息的措施。经过他和儿子汉景帝两代皇帝的治理,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力也逐步强大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解释】鉴:铜镜,引申为教训。前面翻车的教训。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神态的词语或成语

全文共 3024 字

+ 加入清单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以下是描写神态的词语成语,欢迎阅读。

1、【神清气朗】:①描写人心神清爽。②描写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2、【神清骨秀】:描写人长得神态清正端庄秀美。

3、【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描写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4、【神清气闲】:描写人神态清朗元气充沛。

5、【道貌俨然】: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貌。

6、"【低唱浅斟】: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描写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7、【睁目张须】:瞪起眼胡须竖起。描写怒气冲天的神态。

8、【神采焕然】:神采:显露在外的精神。脸上神态十分有光采。

9、【雍容大雅】: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同“雍容闲雅”。

10、【投袂而起】:投袂:挥动袖子。描写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

11、【正义凛然】: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貌。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12、【摇首顿足】:摇着头跺着脚。十分懊恼或惋惜的神态。

13、【破颜一笑】:颜:面容。愁苦的神态一下子笑起来。

14、【神闲意定】:精神或神态悠闲心意专一稳定。

15、【似醉如痴】:犹如醉如痴。描写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16、【灰头土面】: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貌。也描写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17、【妄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描写卑躬屈膝的神态。

18、【神仙中人】:对容貌端美神态飘逸者的美称。

19、【屏声息气】: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描写恭敬畏惧的神态。

20、【轩昂自若】:轩昂:描写气度不凡。描写人的气度不凡神态如常。

21、【瞠然自失】:瞠:瞪着眼睛。瞪着眼睛好像丢了东西一样。描写失神的神态。

22、【舌桥不下】:描写惊讶的神态。

23、【雍容雅步】:指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24、【形输色授】:指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描写男女相悦。

25、【搔头抓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描写焦急的神态。

26、【昭威耀武】:昭:明显;耀:显扬。炫耀武力显**风。描写得意夸耀的神态。

27、【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貌。

28、【扬眉奋髯】:扬眉:扬起眉毛;髯:颊旁所生胡须。眉飞色舞胡须飘动。描写说话时神情激动兴奋的神态。

29、【形如处女】:描写举止神态像处女一样文静。

30、【不动声色】: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状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描写十分镇静。

31、【披襟散发】:敞开衣襟蓬松着头发。描写不修边幅的的悠闲神态。

32、【舌挢不下】: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描写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33、【怆天呼地】:悲痛地呼天喊地。描写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同“怆地呼天”。

34、【爽然若失】:爽然:主意不定的样貌;若失:象失去依靠。描写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35、【眼饧骨软】:眼饧:眼色朦胧。视觉模糊骨节酥软。描写迷?疲倦的神态。

36、【神色不挠】:神态脸色没有改变。

37、【皱眉蹙眼】:蹙:收缩。皱眉头眯眼睛。描写不满的神态。

38、【怆地呼天】: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描写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39、【如痴如醉】:描写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40、【满腹狐疑】:狐疑:象狐狸那样多疑。一肚子的疑惑。比喻疑惑不解的神态。

41、【高情逸态】:高情:高雅的情趣;逸态:安闲的神态。高雅的情致安逸的仪态。

42、【丰度翩翩】:丰度:风采气度。翩翩:洒脱的样貌。描写神态举止文雅优美超逸洒脱。同“风度翩翩”。

43、【舒眉展眼】: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貌。

44、【意气自若】: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先的样貌。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45、【神清气正】:神态清朗气色纯正。

46、【音容笑貌】: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47、【扼腕长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描写情绪激动的神态。

48、【眄视指使】:描写骄傲的神态。

49、【咆哮如雷】:描写人暴怒喊叫的神态。

50、【笑容满面】:满脸洋溢着喜笑的容颜。描写内心欣喜满脸和悦的神态。

51、【吮毫搦管】:搦:持拿;管:指毛笔。磨好墨汁把毛笔沾湿。常指写文章构思动笔的神态。

52、【望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描写卑躬屈膝的神态。

53、【神清气爽】:①描写人神志清爽情绪舒?。②描写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54、【如碎如狂】:描写神态失常不能自制。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

55、【道貌凛然】: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貌。

56、【如醉如狂】:描写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

57、【怀铅吮墨】:怀铅:带着铅粉笔以备涂改;吮墨:用口含毛笔尖。描写写作时构思的举动和神态。

58、【灰头土脸】: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貌。也描写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59、【羽衣蹁跹】:羽衣:羽毛织成的衣服;蹁跹:舞姿美妙。身穿羽毛绣衣举步轻盈飘逸。指道士或神仙赶路的神态。也描写舞姿优美。

60、【怒目戟指】:戟指:用食指和中指指着别人象戟的形状。指着人瞪着眼。描写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61、【望尘拜伏】:描写卑躬屈膝的神态。同“望尘而拜”。

62、【杀鸡扯脖】:描写心里着急发誓赌咒的神态。

63、【老气横秋】: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描写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描写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描写缺乏朝气。

64、【搔头摸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描写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65、【神清气全】:神态清朗元气充沛。

66、【如醉如痴】:描写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67、【垂头塌翼】:塌:下垂。耷拉着脑袋下垂着翅膀。比喻情绪低落而精神不振的神态。

68、【夷然自若】: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69、【眼观鼻鼻观心】:古代静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骛的神态。

70、【桃李精神】:描写妖艳娇媚的神态。

71、【伸头缩颈】:描写在暗中察看的神态。

72、【戟指怒目】:戟指:用食指和中指指着别人象戟的形状。指着人瞪着眼。描写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73、【杀鸡抹脖】:用手在脖子上比划。描写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74、【如痴如狂】:描写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同“如醉如狂”。

75、【雍容闲雅】: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76、【散发披襟】:蓬松着头发敞开衣襟。描写不修边幅的的悠闲神态。

77、【咬指吐舌】:咬着手指甲吐出舌头。描写害怕的神态。

78、【风流旖旎】:风流:风度和韵致;旖旎:愿意指旌旗飘扬的样貌引申为柔美的样貌。描写风韵娇柔。多指妇女的神态。

79、【宣威耀武】:耀:显扬。炫耀武力显**风。描写得意夸耀的神态。

80、【扼腕兴嗟】: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描写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

81、【衣冠甚伟】:伟:壮美。人的仪表神态端庄完美。

82、【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83、【眉梢眼角】:眉梢:眉毛的末尾部分;眼角:上下眼睑的接合处。描写眉眼含情示意的神态。

84、【扼腕抵掌】:用手握腕击着手掌。表示很激动振奋的神态。

85、【行色匆匆】: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貌。同“行色匆匆”。

86、【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貌。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貌。

87、【科头袒体】:科头:不戴帽子;袒:裸露。不戴帽子袒露身体。描写傲慢不羁的神态。

88、【泼声浪气】:泼:泼辣;浪:放浪。泼辣的声调放浪的声势。描写撒泼的神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物不平则鸣的故事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wù bù píng zé míng

【典故】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释义】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结构】紧缩式

【相近词】不平则鸣、不平而鸣

【押韵词】铁面无情、前言往行、匿迹隐形、坐享其成、操奇逐赢、四海昇平、摊书傲百城、持盈守成、冰壶玉衡、趔趄而行、......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成语举例】怨不得芳官。自古说:物不平则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决一雌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雌雄:雌性和雄性;比喻胜负、高低。进行较量;分出胜负或高下。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一雌雄。”

成语简拼:JYCX

成语注音:ㄐㄩㄝˊ 一 ㄘˊ ㄒㄩㄥ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决一雌雄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较量一下胜败高低。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雌,不能读作“chí”。

成语辨形:决,不能写作“抉”。

近义词:决一胜负、鹿死谁手

反义词:不分胜负

成语例子:来,再杀一盘,我们决一雌雄!

英语翻译:struggle for mastery

日语翻译:勝負を決(けっ)る

其他翻译:se battre jusqu à une décision

成语谜语:定性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两军在广武对阵,双方的军士和当地的百姓都怨声载道。项羽急于要消灭刘邦,他对刘邦说:“天下争雄只有你我二人,我不想兴师动众,单独与你决一雌雄。”刘邦笑着谢绝,表示愿意斗智而不是斗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