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传承书信文化的作文【精品20篇】

孝心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心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心是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的往事;孝心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接的链条,一旦断链,永无连接。接下来开学吧给你们推荐了一些传承书信文化的作文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2826

作文

439

传承文化,复兴中华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各民族同胞创造的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来源。而中国就像是浩瀚夜空,那些文化就像是星星镶嵌在天空中,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的文化成果是极致灿烂辉煌。孔子、孟子、墨子……儒家、道家、法家……诸子百家争鸣,为中华文化奠定了宽广的道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四大发明在科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丰碑,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品。不仅如此,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更在数学、医学、艺术、建筑等方面都有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些成就无不显示着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勤劳、智慧、勇敢的品质。更令人惊叹的是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化,而这就要归功于那些传承者了吧!他们即使赚不到钱,整天很辛苦,甚至面对着他人奇怪的目光,但仍坚定不移的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爱国始终是主旋律,但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些精神就是组成旋律的音符。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尊师爱亲、关心集体、热爱祖国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去实践与传承。

中国是泱泱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特有的节日更是数不胜数,而每个节日都有它特有的习俗。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它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新一年的开始。而它习俗有扫尘、贴春联、守岁、拜年,其中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拜年时收的压岁钱……不管怎样特有的节日与习俗我们都要铭记。

中华文化早在千百年前便走向世界,将一切古老文化传统与当代文化结合,就像电视所播的汉字听写大会一样,成为跨越时空,超越民族,人人都能欣赏的优秀文化。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应该从阅读中获取知识,从精神上得到传承,从行动中得到践行!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从小开始,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携手共进,众志成城,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得到我们的传承,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凝聚重要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作文600字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国人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年磨难为基点,历尽荣辱悲欢,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烧炼出中国这个无比坚硬的瓷杯!

中华文化是一件精美细腻的瓷器,以诸子百家文化的精髓为铺垫,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为主色调,众多民族文化为这件精美的瓷器描绘上绚烂的色彩。

中华文化是一座厚德载物的学校,在书声朗朗,人才济济的校园里,中华民族秉承团结一致,自强不息的校训。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为人类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殿堂,人类思想的象牙塔。

中华文化是一座旷世绝伦的建筑,无数的能工巧匠带着四大发明的瑰宝,修建了赵州桥、都江堰、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引来全世界人类的膜拜。

中华文化是一个没有结尾的传说,一代代历史的创造者用智慧和血汗让这个传说不停地延续下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这些流芳百世的创举,指引着中华民族不断地创造辉煌,创造奇迹!

从四大发明到改革开放;从赵秉文的诗词“一叶扁舟波万顷”,到中国的铜墙铁壁航空母舰“辽宁舰”;从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到神舟火箭的成功发射;从战国时代游戏中的蹴鞠,到奥运赛场上的世界冠军的金牌;从诗仙李白的绝世吟唱,到作家莫言夺取诺贝尔文学奖;从遥远的“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处处闪耀着中华文化的万丈光芒!使中华文化照彻古今,闻名全球!

中华民族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战争与和平不断地碰撞,新时代和旧时代不停地斗争,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伟大的觉醒,每一次步伐的迈出都迸发出文明的火花。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照耀着中华民族,指引着中华民族向着和平,稳定,美好的未来不停地前进,创造出一个人人向往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书信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炼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乐观进取精神。可以说,中华传统美德早已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往今来涌现出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他们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典范。

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子路是很有作为的一个。他不仅以政事著称,而且从小就很孝敬父母。有一次,年幼的子路为了年老的父母吃到米饭,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山路,终于从亲戚家借回了一袋米。看到父母如愿以偿,他高兴得了不得。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当代中小学生应有的美德。

毛泽东既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也是尊敬师长的楷模。1959年,他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请老人吃饭时,他亲自让老师坐首席,并逐一敬酒,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在毛泽东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可以说,这些道德典范的事例不胜枚举。

然而,再看看我们的校园。

见到老师和长者不知道问好的有之,校内骑自行车的有之,自行车不按规定停放的有之,随地吐痰,乱扔废纸、杂物的有之,不爱护公物,在课桌椅上乱写、乱刻、乱画的有之,如此等等,简直是斯文扫地。一直以来,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在我们的宽容与疏忽中悄悄蔓延。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现在,该是我们行动的时候,古人云:“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在家,我们要争做孝敬父母的好儿女;在学校,我们要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我们的校园环境变了,越变越美了。环境美了,人应该更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弘扬与传承朱子文化书信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在朱子文化苑实地探访看到,整体建筑为仿宋建筑风格,飞檐斗拱,红柱青瓦白墙,里面展出了明、清、民国时期的各种匾额、楹联、中堂、照壁、屏风及各类木雕精品近2000件,涵盖了传承朱子理学的名言警句,教化独到的家训家规等。

相邻的开山书院是福建最具影响的官办书院之一。据尤溪县朱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琳介绍,开山书院按“修旧如旧”原则复原修缮,集中展示朱熹一生中所创办的书院,还陈列有大量明末清初的文房四宝以及当年书院曾有的文具、古籍、教本等。

尤溪县不仅对这些珍贵的文化古迹进行保护研究,更重视博大精深的朱子文化给尤溪留下重要的文脉。

据尤溪县相关负责人蔡晓斌介绍,尤溪县先后出版了《朱子行迹传》《朱子诗选》《朱子文化基础知识简明读本》等12本共200多万字的有关著作,还整理规范了朱熹祭祀活动,成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尤溪县加大对朱子史料和文化的挖掘,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合作,集全国近百位专家学者精心编撰了《朱熹大辞典》一书。

朱子家训文化在当地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弘扬。尤溪县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朱子家训的研究,并把朱子家训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传承中华文化需自觉作文

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世界思想文化发展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正处于危机中。青少年儿童只有亲近中国传统文化,重温经典文化,从现在做起,才有可能传承文化传统,化解危机。因此,重视青少年儿童传统经典著作的阅读势在必行。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质。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具有影响,有益于子孙后代的优秀精神遗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意识、信念、价值追求、走向文明的思想、品格、伦理、气质、观念、道德风范以及是一个有着的与时俱进总的概念。它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即具有传统型,又具有时代性;既蕴含着对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又在不断结合着当今时代特点,是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古往今来,一个民族的兴盛往往与民族精神的高扬同步,一个民族衰落时半响的往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残音。可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存续的精神命脉、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传

统优秀文化是培养民族精神的资本,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不竭动力,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心理、审美旨趣,是世世代代华夏儿女安身立命的共同精神家园,这就是独特的本组文化和知识结晶,是历经数千年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内涵深刻,蕴藏着大量的人文内涵。它将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文化艺术,上升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对塑造人们的精神灵魂,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拓展人们的视野,可见,这就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经典著作,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根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情感的载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支柱。 当今时代需要我们重新唤起关于本民族精神的记忆,找回那些已经被人们遗忘的优秀经典著作。阅读经典是为了汲取传统优秀经典文化的精华,弘扬传统优秀经典著作。特别是青少年对阅读传统经典著作来说,传统优秀经典的世界:就是塑造心灵的世界;开启智慧的世界;陶冶情操的世界;拓展视野的世界;唤醒的世界。阅读经典对他们洞察人生,精华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方法。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智慧、世界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民族文化和知识的结晶,犹如“精神母乳”,是哺育一

个民族的精神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通过阅读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积累文化,不断增大词汇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语言精华,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阅读经典著作可以让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基础。使青少年学生养成自学能力,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从而又了解到我国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承文化从这里做起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博物馆里伫立着几十尊铜像,他们有的是孔孟等古代圣贤,有的是嬴政、汉武等中华霸主。站在他们的面前,我仿佛感受到了历史的目光。它审视着我,凝望着我的瞳孔。我知道他们透过我的眼睛看到了什么——那一缕缕传统文化的烟云,正在被现代文化的烈日烘烤、蒸腾。

我自小就读《三字经》。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稚嫩语调依稀残留在耳畔。小时候对《三字经》的内容只字未解,只是读着好玩,现在也仅知皮毛。孰不知,古人的行与思,古人的人文关怀都灌注其中。“融四岁,能让梨”这一句我们再熟悉不过。可爱懂事的孔融形象深深在我脑海扎根。他的一举一动都仿佛在朗读声中变成了画面。“让梨”,说来简单,但其中容纳的是下对上,晚辈对长辈应有的礼节,是中国人最根本的礼仪。除此之外,其中还饱含着分享、礼让的高雅举止。这些品质,听起来普普通通,但你有做到吗?

透过“孔融让梨”,我仿佛看到了现代家庭里孩子们一张张骄纵傲气的脸。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对父母发号施令。尽管他们仍未脱去稚气,难道不能做到“孔融让梨”的基本礼节吗?我仿佛看到这一株株鲜活的花朵在过度的肥料里挣扎,这些花朵身上承载着过多的关注、过多的期盼。就算能长大,也是畸形的花!是孩子们的错吗?不,不是的。一切都归结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淡漠。

“孔融让梨”用现在的目光来看待就是“一夜成名”、“火了”,“头悬梁,锥刺股”放在现代就是“励志哥”、“牛人”……这些新潮的称呼是否要将“之乎也者”、“君”、“先生”给取缔呢?不得不承认,这些新词在当代的年轻人中极受欢迎——“屌丝”“高富帅”横行的年代,又有谁在珍惜“文人墨客”“奇人骚士”?在网络世界中,难觅传统文化的足迹!就算看到几首古诗,也被改编成了打油诗。蹉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甚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回过头来,你会发现“”人民的身边,我们的近邻正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中华传统文化!韩国人做得尤其透彻,政府给孩子们极力宣扬孔孟之道,就连端午节都要被他们抢去,变成他们的传统节日了!

但我依然看到,有那么些人坚持着文化传统。武汉大学一名女生坚持在校内穿汉服,目的是为了宣扬传统;中央十套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做文化讲座,经久不衰;许多歌手摈弃了流行风,转而大唱《四书五经》,颇受欢迎……宣扬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杜绝流星,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们可以多读写古文诗词,陶冶情操;可以练毛笔书法,品析佳作;可以欣赏茶道,品茗清香……我们做的或许很微小,却是传承文化最好的方式,延绵久远,生生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例文一:传承中华文化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一放学,就兴冲冲地朝校门口跑去,可连爸爸妈妈的影子都没见着。只好回到了学校里,大概等了1个小时还是没看到他们的踪影,我只好决定自己回家。

我很幸运,一到车站就等到了回家的那路车,一上车我就选了一个空位坐了下来。

车窗外的景色也很不错!远处一片绿油油的田野长满了许多嫩绿的小草,就像一片绿色的大海洋,在微风的吹佛下随风飘动,就如同海里的波浪一样。

不知不觉,一个站到了。车里的人上上下下,可我唯独只注意一个正准备上车的老奶奶,他大概已经70多岁了。她一上车,我马上把她轻轻扶到我的座位上,刚开始老奶奶还不坐,但在我的劝说下,最终还是坐了下来。顿时,车里响起掌声,全车人的目光都注视着我和老奶奶。他们的目光是多么地赞……

大家听了我的这件事迹,是不是应该学习这里面的我,让我们大家一起把这种尊老爱幼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承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十月,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到大足石刻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清早,同学们乘着大巴,一路上洒下我们的欢歌笑语。很快,我们便来到了大足的宝顶山,这里云雾缭绕,风景优美。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穿上统一的汉服,迫不及待地来到刻有“天下大足”的大门旁。只见宽阔的广场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具有古典气息的石书桌,上面放着笔、墨、纸和《弟子规》,广场正前方还挂着两幅孔子的画像。我们庄重而严肃地站在石桌前,仔细地听着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尊师重道,同学们虔诚地在孔子像前行三鞠躬礼,还恭敬地写了一个“人”字,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人”的笔画含义,一撇代表学问,一捺代表品德,大家还一齐朗诵了《弟子规》。最后老师在我们的眉心点上一颗朱砂,这个仪式代表老师已为我们开启了智慧之门。

通过学习儒家文化,拜孔子,让我们知道了从小学要会礼仪,学会感恩,还教育了我们如何做人、做学问,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随后,我们来到了博物馆的地下层。在那里我们学会了如何沏茶,品茶,喝茶,让我们知道了茶其实也是一种文化。

午饭后,我们来到大足石刻。这里石窟有75处,造像多达5万多尊,这些石刻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而著称,它是世界石窟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一部伟大的石窟“连环画”。其中“千手观音”石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千手观音”高7。7米,刻于88平方米的峭壁上。她全身镀满了金箔,金光闪闪,被誉为“天下奇观”,千手观音共有1007只手,手里拿着120件法器,每只手中心均有一个法眼,像在视察人间疾苦,这些佛手无一雷同,千姿百态地分布在佛身四周,像孔雀开屏一样美丽。

细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石刻全部由山体直接开凿而成。可以想象,在那个缺乏现代科技的时代,古人不知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古代的能工巧匠们的非凡技艺。

随后,我们又进行了写生活动和参观了石刻博物馆。

通过这次大足石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一定要弘扬并传承中华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统文化传承高二作文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花开花亦落,落叶归根,如此而已,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至今,有些渐渐没落,无声无息,对于这些文化的拯救,是否来得及?

如今,我们依旧能品读到几百年前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篇。看靖节先生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贫乐道,面对世俗的格格不入而选择归隐生活;聆听李白面对黄河水而称其“天上来”的豪情壮志,将进酒中以酒寄情的狂放肆意,奈何生不逢时;耳闻杜甫望天问月、对月怀人的美好愿望,以诗衬情,美好而浪漫。翻开文化的扉页,我们还能读到唐诗宋词元曲,终归来得及。

古人的文化亦需多少年的艰辛努力方才诞生。清朝文人曹雪芹以十年光阴、增删数次而创作出文学艺术的瑰宝——《红楼梦》;若不是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又何以诞生我国历史的宝藏《史记》;还有坚毅不屈如屈原,在社会变迁中不屈服,临汩罗江,终被世人挂念,传承《离骚》供后人一赏。翻开文化的扉页,我们依旧能够铭记祖国的博大文化,终归来得及。

时过境迁,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不乏文人的诗篇。让朱自清带我们重回七十年前的清华园;让余秋雨带我们踏上文化苦旅一路探索;让张爱玲带我们领略二十世纪旧上海的十里洋场

,让鲁迅带我们拿起笔战斗到底;与三毛迎撒哈拉热风、听阵阵驼铃声。翻开文化的扉页,回味近代文人笔墨,终归来得及。

至于今日,静心思虑,这既是最好的时代亦是最坏的时代。每天的生活中充斥着近期流行的网络新词,新旧文化交织碰撞。而我们,翻开这一页,读着历代人的文字,忆曾几何时的岁月,留时代积淀的痕迹。

空寂的山谷,因幽幽花香变得灵气;浩大的宇宙,因点点繁星更显神秘;诺大的祖国因千年文化更加灿烂。我们这一代,只是文化的扉页,未来将诞生更多更多,从自身开始,对于文化的传承保存还来得及。终劝一言,且行且珍惜,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弘扬朱熹文化600字书信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字仲晦,号晦庵。远祖在山东,与孔孟是同乡。后迁居徽州。祖上本为“婺源著姓,以儒名家”。1118年,朱熹父亲朱松中了进士,1123年被任命为建州政和县尉。由于家境窘迫,朱家将祖上遗留的百亩田产抵押,一家八口,举家迁到福建政和。朱熹祖父朱森被称为朱氏“入闽始祖”。其子孙则世代居闽。

1128年,朱松调任南剑州尤溪县尉。因为主张抗金受到秦桧迫害。不久被降职为泉州石井镇监税。朱松家人则仍寄居在尤溪郑安道家。1130年,朱熹出生于美丽的福建尤溪。

朱熹早慧。他幼年时就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有一次,朱松指着天对他说:“这就是天”。朱熹反问道:“天之上为何物?”何为天?天之上为何物?这个问题,整整陪伴朱子一生,成为他终身探索的哲学命题。

朱子属历史上读书最多、领悟力最强的学者。他一生都在读书、著书。历史上流传的“朱子读书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要求读书应该按照知识内在次序和规律,逐步学习掌握,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虚心涵泳中的“虚心”,是指读书时要虚心细心,反复思考、细心玩味。切己体察,则强调读书须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并见之行动,身体力行,在生活中对照检验书本知识。他要求抓紧时间读书,专心读书,持之以恒。

朱熹一生勤于讲学、诲人不倦。他创建和修复了许多书院,建立的第一所书院是寒泉精舍,修复的第一所著名书院是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初建于南唐,到南宋已是断垣残壁,朱熹出任江西南康军的郡守,上庐山访求白鹿洞书院的遗址,组织重建书院。他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强调修身、处事、践行的原则,对中国书院教育发展的产生很大影响。朱熹晚年出知潭州时,主持修复了岳麓书院。他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学规,以《四书集注》为教材,到学院授徒讲学。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的两个,它们都因朱熹而名扬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从《诗经》的嘤嘤呓语,到楚辞汉赋的铺采摛文,从七夕的金凤玉露到重阳的登高赏菊,从秦腔的底韵悠绵到京剧的唱练坐打,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华夏浩繁的史帙中显得那样熠熠生光,璀璨压目。

然而,在今天“全球化”的中国里,熙熙攘攘的人们似乎早已将赤县浓重的传统文化丢掷在了一个偏僻的旮旯里。少了王荆公“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元旦洋洋喜庆,少了杜牧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清明断魂之哀,少了辛稼轩“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元宵盈盈笑语,圣诞节的雪撬,情人节的巧克力、玫瑰,却远渡重洋,从西洋一路风靡了东方的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

中国传统文化黯淡下去了,犹如浩渺寰宇里一颗茕茕孑立的孤星,那样形单影只。可是,我不甘心,难道在流行浪潮的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就真的那么一文不值吗?

屈原用楚地方言演绎着《离骚》《怀沙》;左思用唯美的文字抒写着《魏》《蜀》《吴》之赋;陈子昂用幽州台歌,开辟了新唐四杰的雄浑之风,李白杜甫用浪漫与现实在中国文化的坐标上以双峦的形象拔地而起,苏轼以大江东去的如椽巨笔开创了宋词的新纪元,关汉卿用元代话剧不止地将一个个哀艳的故事流传。中国的文化在无声之中包罗着天地万象。它浩瀚无边,犹如挟泰山以超北海难以逾越。

也许我的呐喊无法像黄钟大吕一样震耳发聩,倾刻使国人清醒冷静下来,我只是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丧失。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应倡导学习,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而只有不断汲取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或许才有资格被称之为龙的传人。如今,我国取消无意长假,将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都增设了一天的假期。这不正是为了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铭记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吗?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惟有保住民族文化之根,续接断裂的文化之脉,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才能让东方巨龙真正从沉睡中苏醒。让我们一起来期待!让我们一起去努力!重新紧握那远去的传统文化,使其重归我华夏大地,使其长盛不衰!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努力,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神州大地上再次展现出傲人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文明礼仪著称,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可是,在当今社会中,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但为什么没有几个人可以实施这所谓的文明呢?

我们接受文明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其实很多小事都体现了文明的所在,看:路上交通顺畅,没有争来抢去。大街上干干净净,不吵不闹。行人们见面道声好,你谦我让。这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呀!但是,有些人嫉妒不愿意去做好文明:校园里遍地都是垃圾,饭盒、塑料袋。同学们满口脏话,上课还影响同学。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长。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我们现在已经长大了,不应该渐渐淡忘文明。而是永远铭记文明。你会慢慢地发现,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以前也不太懂文明礼仪,过马路时,我对红通通的灯视而不见,还是往前冲,现在不会了。在公交车上,明明看见了年过花甲的老人站着乘车,可屁股仿佛粘在凳子上,站不起来,现在不会了。下雨时,看见了没带伞的同学,由于自私,把撑开的伞又收了回去……现在更不会了。这种事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同学们愿不愿意遵守呢?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举。”所以首先要完善个人修养,人的文明修养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弘扬中国传统文明,继承现代灿烂美德。为了自身的品德,我们要做一个严律行己的人。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做文明的主人, 向文明看齐,向文明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中作文之传承文化品悟人生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道关于端午节的试题中,同学们答题破绽百出,甚至不知屈原的性别和年代,答案令人啼笑皆非。然而,在笑声背后,更有值得我们深深的反思。在如今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是否已经遗弃了我们的民族文物、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归根结底,便是能否传承民族文化的大问题。

尊仰文物,提升正确认知。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秦始皇的兵马俑则是君王的追求与宏大的志向。在观赏中,我们看懂了文化,但有些文物更需要我们对文化的保护,对增加了人生的认知。八国联军侵华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后,近年来不少爱国人士本着对文化的保护正在追讨十二生肖首……观望到已成残垣的圆明园,我们不仅要为它惋惜,更是凭借对废墟的认知,得出一个警示的结论:落后就要挨打!这不仅是上天对我们昏庸的责罚,更是我们需牢记的民族屈辱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时刻敦促着我们对人生责任与义务的正确认知。

回望历史,明确自身责任。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的存在,更多的是来时刻警示我们,以古比今,明确时代青年的责任。王昭君嫁至匈奴为和解汉匈关系,维护和平;张骞通西域为促进民族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繁荣;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也都是为传播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历史中,每个人都承担着时代的责任,无论为民族还是为国家,都是我们所景仰的。或许我们在这一秒承担了一定的责任,下一秒就会改变甚至民族或国家的命运。正如鲁迅先生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然而,要承担远方的责任,首先还是要明确历史责任,不断提升人生的价值感和使命感。

传承精神,感悟生命意义。传承民族文化中,传承民族精神是不可缺少的。雷锋、郭明义等人的助人精神,当代无数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楷模;“最美老大爷”王副顺的宽容、体谅受到无数的好评。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精神。然而现如今在世界面前,我们却让世界看到了我们低劣的精神。非洲人民说我们不团结,因为在一个地区只要有两家中国公司,它们便会拼个死去活来;欧洲人民说我们不文明,因为我们随地吐痰等一系列不文明行为。难道我们积累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只有这些吗?那些属于我们的就只剩下被利益操控的低劣陋习了吗?我们就不能寻回我们的民族精神了吗?我们要传承好优良的民族精神,重新刷新人生意义,让世界改变对中华民族的不良看法。

中华文化需要我们传承,倘若没有尽到历史赋予的责任,传承便会随时间一起慢慢流逝掉;传承文化,便是夯实人生大厦必不可缺的基石;传承文化,品悟生命的意义,为了民族的美好未来奠基。

【修改与点评】

本文的最大亮点是:

一是:八字命题“传承文化,品悟人生”,将关键词镶嵌标题中,论点鲜明,拟题精准。

二是:小标题拟定的整齐深刻,论述得比较充分,以小见大;层次分明清晰,结构谨严。

三是:开头与结尾语言简练相互照应。开头引用材料,引出论点,结尾排比句深化升华。

[高中作文之传承文化品悟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承朱熹文化征文2500字

全文共 214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教育史上,朱子是与孔子一脉相连的巍巍两座高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传承朱子文化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朱子、朱文公、朱熹,是同一个人——那个出生于尤溪,成长于建瓯、武夷山市,终老于建阳的儒学宗师。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学者蔡尚思如此写道。

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教育史上,朱子是与孔子一脉相连的巍巍两座高峰。孔子作为儒学创始人,其学说是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朱熹承前启后,把孔子学说上升到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形态,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开创了儒学的新天地。

金灭北宋,衣冠南渡,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徽州婺源朱氏家族入闽。

当时的闽北,北苑贡茶的龙凤团饼价比黄金,政和等地出产大量银矿,建盏建本建版等均达到传统手工业时代的鼎盛期;杨时、游酢“程门立雪”“载道南归”传道授业,在武夷山一带形成新的文化重心。

回望朱熹一生,从呱呱坠地起,生命的绝大部分时光流连于闽北,这里成为他的寓居地、成长地、终老地。

武夷精舍,是朱熹创办的书院,深藏于武夷山隐屏峰下九曲溪畔。在这里,朱熹完成了其重要代表作《四书集注》,并以此为教材进行教育实践,武夷山成为“道南理窟”,“此邑从此执全国学术之牛耳而笼罩百代”。在建阳、崇安(今武夷山市)等地,朱熹创立了“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闽学体系,将福建思想文化推向历史高峰。

朱熹去世后的第九年,朝廷解除了“庆元党禁”,还其以清白,宁宗皇帝赐谥曰“文”。十二年后,《四书集注》被朝廷列为国学的必读课本,之后更成为元明清三朝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元代中期以后,朱熹理学先后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成为官方哲学,所谓“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实源于此。作为16世纪“中学西渐”的代表,朱子学影响波及欧洲,契合了欧洲复兴“理性主义”的历史符节,从而作为助力推动欧洲进入“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

两岸共有的精神家园

身为朱子第27代后裔,南平朱氏宗亲会会长朱美珍这些年一直致力于两岸朱子文化交流。

“朱子文化在台湾有深厚的根基和影响。理学家们在台湾建学校、办书院,让朱子文化有了更系统的传播。”朱美珍说,“如今,台湾仍有众多专家学者,致力于朱子文化的传承,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对从福建到台湾的朱子文脉流传,武夷学院朱子文化研究中心陈国代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带了一大批朱子文化学者到台湾。清朝时,台湾学子参加科举,还要到福州来考试。近现代以来,大陆又有一大批新儒家学者赴台,他们对推动台湾朱子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如今,每年研究朱熹的论文有一两百篇,福建、安徽、江西和台湾四地每年都会选择一个主题,轮流举办朱子文化相关活动。”

就在去年10月,一场“朱子之歌·两岸同声”音乐会在台湾巡演,获得台湾观众的热烈欢迎。陈成凯是“朱子之歌”的导演。他说,“朱子之歌”从选词、谱曲、排舞到演出,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在收到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赴台演出的邀请后,又在其中增加了朱子当年游金门所写的诗句等元素。

“在台湾,台北孔庙祭孔完后,即祭朱子;金门有朱子祠,新竹有朱子学堂,嘉义有朱子公庙;祭朱子大典、朱子文化节、朱子学论坛等活动已成常态。”常年从事朱熹思想研究的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品端说。

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也持续热络。2005年,武夷山市成功举办首届朱子文化节;2010年,在双方共同推动下,海峡两岸还各自发行了一套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邮票;2008年开始推出的“朱子之路”研习营已成功举办七届,来自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大学等海峡两岸高校的数百位师生,到朱子故里瞻仰圣迹,研讨朱子文化……

亟待复兴的文化品牌

建阳市潭城街道考亭村,立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的石牌坊尚存完好。考亭书院前几

年经历冰雹,破败不堪,而今已是草木荒凉。不过,看中朱子文化资源,已有投资者拟投重金,在这里打造考亭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

建阳黄坑镇后塘村,鹅卵石垒砌的朱熹墓令人心生肃穆。建阳正计划将这里扩建成朱子林,目前文公祠已开工,今后还将建设朱熹墓道神碑、思源亭、思源泉、祭拜亭、碑林等,建成古朴厚重、适于缅怀的朱熹陵园。

武夷山市五夫镇,朱熹曾在此生活、讲学数十载。镇里也希望能抓住当前在人文、区位、品牌等方面的良好基础,努力下好朱子文化与旅游这盘棋。

种种迹象显示,打造朱子文化品牌热度渐增。不过,“由于朱子理学的系统性和抽象性,在弘扬朱子文化上,武夷山仍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很好的展示平台和互动平台,存在定位不高、普及不足、设施不优、产业不强等问题,与时代的需要和朱子理学本身的普世价值相比,弘扬朱子文化还任重道远。”南平市政协在关于朱子文化的调研课题报告中写道。那么,未来怎么办?

南平市政协主席张建光提出,能否把朱子文化作为两岸主流文化交流的载体,在对台活动中予以突出?能否将朱子文化旅游,特别是“重走朱子之路”作为游学项目加以开发?能否组织力量诠释普及朱子文化,将其作为社会公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

张品端从文化产业角度建议,建设大型的朱子文化博物园,作为朱子文化研究和展示的基地,举办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文化节等,把武夷山建成世界朱子文化的中心,以歌咏、文化讲坛、专题片纪录片等方式,扩大朱子文化的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做文化传承的小达人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妈妈非常喜欢传统文化,没事她就写写毛笔字,看一些很难读的诗词古文。受妈妈的影响,我也非常喜欢看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书。我已经读完了《中国历史故事集》、《中华上下五千年》以及《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儿童读本。最近我又喜欢上了《明朝那些事儿》。

从这些书籍中,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比如诸子百家里的孔子和庄子我都喜欢。我觉得庄子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老爷爷,他很幽默,他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而且他还能跟骷髅头说话,他讲的寓言故事里都包含着很有意思的道理,周庄化蝶的故事在我看来如此玄妙。

有一次,我的妈妈在读《苏东坡传》这本书,我很好奇,也翻了起来:原来苏轼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我特别佩服他面对困难和挫折而不被打败的坚强品质,妈妈说那叫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面对逆境就要积极乐观。我很喜欢他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一次我还在班里朗诵过呢。

还有,我看书柜里有一本《史记》,又大又厚,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拿出来一翻,傻眼了,是我看不懂的古文,妈妈就给我讲它的作者司马迁是如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他创作的《史记》做准备,我又觉得司马迁也非常了不起,我觉得我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为了让我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妈妈带我去了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去过北京、西安,西安的秦陵兵马俑非常震撼,那时候的秦国真是一个铁血帝国。我很喜欢西安的兴庆宫公园,每一个景点都有二维码,只要一扫二维码,有关景点介绍和诗歌的音频就有了,可以一边游玩,一边欣赏唐诗,感觉就像穿越了历史一样。

我们还去过安阳的殷墟博物馆和文字博物馆,了解了汉字发展历史,我觉得汉字作为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密码真是太神奇太强大了。

在曲阜的孔庙,我了解了孔子的事迹,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我觉得他和老师给我们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比如他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是妈妈所讲的诚信,如果那些想挣钱的人都讲诚信,讲道义,那么我们孩子就不会吃到毒奶粉,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就这样,我每天在阅读中熏陶,一有机会就亲自去体验历史文化名城,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慢慢地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我愿意做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小达人,从我做起,让优秀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芬芳四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她养育了十三多亿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的炎黄子孙,经历了百余年的磨难,如今,终于成了一条金光闪闪的东方巨龙!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美德将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顽强拼搏,奋斗不息。

例如最美教师“王周明”,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班主任.在地震发生时,他指挥学生分两路从教室的前、后门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还没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这时,一根粗大的横梁打在他头上,他的头盖骨被击碎了……我们最美的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卫着学生,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祖国的下一代,这不就是很鲜明的事例吗!还有一位被誉为“最美富二代”的周江疆在生死抉择面前诠释了人生最高价值,他用年轻的生命向我们展示了平凡中的伟大。2012年7月2日凌晨,山东烟台开发区发生了一起火灾,通州建筑公司第十分公司总经理周江疆第一个发现火情,他边逃生边大声呼叫沉睡的员工,为了救被困员工,自己安全撤离后却又冲进火场救人,被困的10名员工都获救了,而无情的大火却吞噬了这位年仅28岁的江苏籍老总宝贵的生命。如果我们要给这个1.86米个头,平时开着保时捷的“富二代”建筑公司老总贴上标签的话,他就是典型的“高富帅”。身家千万的他为救员工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不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吗?

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面对死亡的威胁毅然选择正义和付出,敢担当,有责任感,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中华传统文化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文化传承的作文

全文共 1160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04年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05年,韩国成功申报端午祭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民俗被抢的消息传到国内时,国人一片哗然,痛骂者有之,鄙夷者有之,而更多的则是无奈和痛惜。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初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趋于西化,很多人信奉西方的天主教,过圣诞节。然而,在崇尚洋节的同时,你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自觉意识。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无法圈定国界,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只要能得到认可,这本身也不见得就是坏事。不仅他国在过我们的节,我们也在过他们的节,但是自己东西被别人拿去收藏似乎总有些不妥。除了吃粽子、纪念屈原外,中国的端午节到底还有什么风俗?还有什么传统文化也已濒临失传?保护我们的文化财产,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每个国人自己的事。

我们不能再漠视不管了。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将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我们要熟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体验古人在诗词里面留给我们的意境美;我们要多听《望江亭》《贵妃醉酒》,从传统戏曲中领略民族艺术的风姿;我们要过清明节、端午节,在节日中,颔首我们民族节日文化的习俗。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我们要学习儒家经典、道家理论,因为那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可以以此培育我们中华学子的“中国心”。很多中学生能熟练的用英语读写,却看不懂文言文,对牛顿、培根奉若神明,对老庄、孔子却形同路人。很多出国留学生不知道老子是谁,更不用说四书五经了。我们培养了很多掌握西方先进科技知识的博士和硕士,但他们却是“黄皮白心”的“香蕉”,说起西方头头是道,谈到老祖宗一无所知。

如今,国家已经为保护民俗文化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从20XX年起,清明端午中秋成为了法定节假日。这不仅是一件尊重群众、顺应民意的历史性事件,更重要的是,这可以认为是国家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

《百家讲坛》也先后推出了闫崇年《清十二帝疑》、刘心武的《解密红楼梦》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庄子》等。他们以能让现代观众产生兴趣的形式,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重新诠释了古代文学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所创新,深受大众喜爱,从而带动了国人对国学、历史等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清明时节的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时与家人的团聚,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读孔子学老庄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都来学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关于文化传承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书信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学生联接着一个家庭,一个家长参与了“寻找家文化、传递好家风”活动,从他担当起自己的角色开始,他(她)就在履行一种无报酬的志愿者角色。

首先,抓住小干部家庭,分类推进立家规。学校少先队组织对全体队员家庭立家规活动做了总体部署和安排,大队部督促推进;大队部将“立家规”活动纳入少先队员“向上向善”活动的“必修课”加以布置和落实,将“立家规”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小干部“百分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小干部日常考核;通过“小手拉大手”“我帮父母写家规”等各种载体,积极组织少先队员带动家长参与,形成了“家长主导、老师指导、队员参与”的“三位一体”立家规的模式。

其次、利用典型引领,树标杆立家规。总结家风和家教典型,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能量的具体体现。只有把良好家风典型通过传递放大,才能有效激发“群体效应”,只有通过实践养成,才能入心入脑入行。比如,让孩子在家长陪读经典中感悟,积极倡导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风气,促进家风建设。利用家长学校组织有优秀家规家庭的家长,现身说法讲述他们成功教育子女的典型经验,引导家长在别人的家规中寻找成功的路径,用自己的家规为孩子的成才引路。

同时,做大“传” 和“讲”的文章。在“传”上,一是向全体队员征集家风家训作品,将它们装订成册。二是在中队建设文化墙上植入家规,接受家规文化的熏陶;三是将家规通过书写后,进行精美装裱挂放在各家的厅堂上。四是依托互联网精心组织“你所了解的名人家风家训”征集活动,至今,共征集古今各类家训近千条。在 “讲”上,一是培训“讲”的队伍。利用红领巾广播、升旗仪式、星星河电视、每周一节队课等载体,让老党员、老教师到学校宣传家训,讲家训的重要意义,讲家训的教育典型,讲家训的历史故事,以榜样的力量引领青少年见贤思齐、常做善事。组织少先队员 “讲”,通过讲家规故事这种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二是规定“讲”的内容。紧扣“队”意,做到“真、实、小、巧、趣”,问计、问需于队员,大队部精选全校先进性、典型性、教育性的好家规故事汇编;三是明确“讲”的形式。这种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队员听得认真,入脑入心。在宣讲语言的表达上,要求只说接地气的土话,对好家规故事,不人为塑造高大上的完美,只说一时一事的凡人善举。在宣讲的表现形式上,充分运用少年儿童喜欢、熟悉、常用的方式,引导队员用三句半、舞蹈、故事、情景剧、方言快板等原创活动。还运用媒体和网络平台,评选少年儿童最喜爱的好家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弘扬朱熹文化书信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对中国文化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经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都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创新。朱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与朱子结交的朋友也是文学艺术修养很高的人,如陆游、辛弃疾等人。朱熹的诗文受到后人喜爱和追捧。朱熹认为,文皆从道流出。文从心里流出,强调文道合一,文道同源。他提倡文艺创作宜深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形象称之为“通身下水”他一生创作各类散文游记等2777篇,创作诗词1167首。

朱熹不仅实现了理论的时代化,还致力于理论的大众化普及化。他注重理论普及化读本的编写,重视民俗改造和社会礼仪的重建。著名的《朱子家训》字字珠玑,提出为人处事一系列规则。如:“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手书了“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

晚年,早已名满天下的朱熹,为宁宗进讲《大学》。耿直清廉的他对朝政多有批评,使平庸的宁宗不满。宁宗以干预朝政的罪名,把他逐出朝廷。朝廷一些守旧平庸的官员容不得朱熹的清廉正直,容不得朱熹的创新理论。他们恶意编造种种谎言,攻击朱熹的学说为“伪学”。他和他的学生弟子受到残酷迫害。这在历史上称“庆元党禁”。1200年,朱熹在建阳考亭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作为治学极为严谨的学者,朱熹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

创新理论、真理的光辉总是抵挡不住的。作为民间学者的朱熹,他的思想逐渐被社会接受。1209年,这场历时十年学术迫害的“党禁”终于平反。宋朝廷赐诣朱熹曰“文”尊为朱文公。理宗肯定朱熹思想“有补于治道”,“历万世而无弊”。1212年,朱熹《四书集注》被朝廷列为国学。他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被颁发太学遵行。明朝以《四书》为科举取士之书。1455年、1523年,先后赐建安(今福建建瓯)、婺源的朱熹后裔为世袭的翰林院五经博士,同时推行祭朱制度,同祭孔一样,每年春秋两季。1712年,康熙下诏朱熹配祀孔庙“十哲”之列,朱熹牌位进入大成殿。康熙称朱熹为“集大成而续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亲书“学达性天”匾额赐予武夷山紫阳书院。

孔庙是中华民族文化圣殿,承担着文化传承与教化、促进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功能。进入孔庙的,都是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自春秋以来,从祀孔庙者152人。其中孔子弟子77人;生于宋朝之前者31人,之后者44人。在宋朝之后44人中,福建13人。他们是:游酢、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黄干、蔡沈、陈淳、真德秀、蔡清、黄道周、李纲、胡安国,如果加上朱熹父亲朱松、蔡沈父亲蔡元定,则有15位福建学者进入孔庙。同时朱熹是春秋以来,唯一列入十哲,进入大成殿的圣人,显示了朱熹在中国文化史的独特的崇高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知红色精神,传承龙舟文化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在6月10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小记者俱乐部举行了一次“感知红色精神传承龙舟文化,揭阳日报小记者走进潭王村”的采风活动,一路上,虽然天气炎热,但这也无法阻挡我们对采风活动的期待。

到达目的地后,由一位老师在路上为我们进行讲解,路上,炽热的太阳笼罩着大地,不一会儿,我发现每个人的头上都留下了豆大般的汗珠,但这也无法改变我们学习的热情。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谦受公祠”前,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革命工作者为了唤起老百姓们抗击日本鬼子的斗志,创办了目前的这所“蓝康中心学校”,来培养革命分子,在晚上,他们一边教大龄的青年们和一些妇女识字,一边来传播爱国思想,来唤起民众的抗日意识。不仅这些,我们还知道了当初的日本人是怎样惨无人道的杀害村民,抢劫财物,烧毁房屋,大肆地侵略中华……同时,这使我们在场的小记者爱国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打开大门,两条雄伟壮观的龙舟映入眼帘,这里面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在里面好奇地参观着,一边听着老师讲解,一边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听说一条龙舟可以坐下54个人呢,这一数字让我惊讶不已。

紧接着,我们又坐着车来到了龙舟基地,突然,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猜,每到端午节的时候,来看赛龙舟的有多少人?“有人纷纷报出了数字,可是都不对,最后,老师说这里到端午节的时候,来看赛龙舟的有20多万人,这一答案让我们傻了眼,不过还是感到惊讶。

就这样,在烈日炎炎下,我们的采风活动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生命。美国总统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传承没有了,这个国家就会灭亡。

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传承。比如我们天台,传统的小吃有饺饼筒、糊啦?。更加地道的是天台话,天台话从小听到大,不学自然会,乡下就更加讲究了。有这样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贺知章写出的乡情乡音。他二十几岁离家,六十几岁回到家乡,口音不变,说着同样的话,这说明了传统是多么伟大,多么让人激动啊!

当你身处异乡的时候,正要回家,钱包没了,车票也没了。你正哭诉着,突然被一个同乡人听到了,一定会马上给你补票,这种乡情是无法割断的。夏天的时候,在小店门口,在大树下,只要一聊起天来,芸芸众生,滔滔不绝,夏日的炎热也会一扫而光。

传统是民族的根脉,传统关系着我们的生存,传统是人民的文化,传统是民族的精神之所在!在日常中,我们讲的是普通话,但我也担心我们传统方言会失传,所以我们要保护传统,把传统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