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讲长征故事做红色接班人作文【汇总20篇】

8月7日晚,2024里约奥运会女子体操资格赛,我们再次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乌兹別克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讲长征故事做红色接班人作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浏览

242

作文

173

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600字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激励着困难路上的我们前行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红色故事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随着耳畔的国歌,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正迎着朝阳缓缓升起,我望着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心中无比自豪:

这就是我的祖国,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说起现在的新中国,就不得不谈起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说得很对。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在召开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党的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明主共和国。党为此目标努力奋斗,最后真的成功了。他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建立了现在的新中国。

当然,不是随便定定目标就可以实现的。新中建立的背后是有多少流血甚至牺牲。这些老一辈的革命战士是用鲜血与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了这些老英雄对我们的期盼。

毛泽东有一首诗叫做《长征》,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那大雪山,沼泽地真的就像一个小泥丸吗?答案并非那样。四川西部的大雪山,高入云霄,终年积雪,山上空气稀薄,呼吸都很困难,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们踏着积雪,迎着狂风顽强的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雪山,过了大雪山,又是一望无际的草地,草地上有很多死水潭,看上去是草地,一踏上去人就陷下去了,粮食又短缺,只能吃些野菜来填填肚子。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1936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了。

历经风雨和重重困难之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东方沉睡的雄狮被唤醒,它将谱写辉煌历史的新篇章。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正在前进着,一步步的脚印无不见证着新中国的成长经历。

1964年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今年的天宫一号也圆满完成任务。

新中国正在前进,新中国的未来必定会是一片蔚蓝的天空!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用自己的双手来绘画出这篇蔚蓝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无论在当时、现在还是将来,长征都是一部悲壮慷慨的英雄史诗,一个永远令人惊叹的奇迹。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两年间,中国工农红军用脚步丈量出胜利的征程,转战大半个中国,行经15个省份,翻越20多座高山,渡过30多条河流,穿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在“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困境中,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创造了前无古人的英雄壮举,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长征精神是什么?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长征的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征程。为抗战的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不应忘记,这是一条洒满鲜血的牺牲之路,无数革命先烈在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上过早地倒下了,把热血和生命献给了未来的共和国。

80年间光阴飞逝,当长征成为传奇,长征精神已成为我们心灵高地上闪光的灯塔,引领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的繁荣而奋斗,为民族的复兴而拼搏。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实现两大目标的征程就是我们的新长征。在这里,让我们重温全军仅存的一支整建制师的西北红军部队代代相传下来的“党的利益永远在第一位”的忠诚;专家学者以他们的视角为我们阐释了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王邦玉以饱满的激情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长征故事;红军的后人讲述了先辈的难忘事迹;来自多个行业的作者,更以他们感怀的文字,向长征精神致敬。

重温8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就是让我们以长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凝聚全疆各族人民的信心和智慧,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在天山南北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重走长征路重温红色心征文800字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梦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其实,梦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一种希望的真实。梦,在我忧伤时给我快乐;梦,在我落泪时给我希望;梦,在我无助时给我力量。2012年11月29日,我们的总书记习近平爷爷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发表重要讲话,深情阐述“中国梦”,唤起了华夏民族每个公民心中的宏愿,同时引起了广大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的强烈共鸣。广大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谈“中国梦”,一致赞同“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

作为祖国的花蕾,未来的接班人,我怎能没有梦想呢?随着我逐渐长大,我的梦愈来愈清晰,越来越坚定,并牢牢根植于我的内心深处。我仿佛看到,n年以后,一名叫蒋逸群的将军,率领着中华子弟兵,乘坐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舰船在海疆游弋,看钓鱼岛上遍插五星红旗;渔民在南海快乐捕获;台湾海峡架起了宏伟的跨海大桥,大桥两端都没有收费站,没有检查站,车流如梭。

这是我的梦,我的中国梦。如果中国是一个巨人,我愿成为他的臂膀。我愿跟他一起奋斗,走向荣光,为了他的荣光,我愿奉献毕生的力量。地震来了,中国人不怕,人们相互帮助,挺起胸膛向前走去;冰雹酸雨来了,中国人不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没有困难不可战胜;侵略来了,中国人不畏,只要大家举起了拳头,任何侵略者都将失败。

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大江无水小河干,每个炎黄子孙就像小溪小河,而祖国就是长江黄河。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梦想,必将与国家的发展相依相符,我的梦,也是我的中国梦。中国梦,我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长征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无比的沉重啊!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长征的故事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追寻长征。长征是一幅画,这又是一幅火红的画,一幅坚毅的画,一幅绵延二万五千里的历史画卷。红军面对高耸的悬崖、冰雪雨露、湍急的河流、无底的大沼泽……可每个红军从来没有退缩过,每个红军他们的大胆无私为长征这幅画卷画上凄美的一笔,这将是一幅多么令人震撼的历史画卷哪!这就是长征。

追寻长征。长征是一种信念,这又是一种顽强?信念,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坚持下来的信念。长征路上多险阻,可我们的工农红军并没有放弃,他们也想回家,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们坚持了下来,靠一种信念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跋涉。这就是长征。

记得有一个故事,讲述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每人发一个红辣椒取暖,没有食物,但红军战士互相鼓励,坚持下来,最终他们翻越了雪山,这是长征顽强拼搏的信念。在红军的面前,不肯克服困难的我显得无比苍白无力和渺小。

追寻长征。长征是一种精?,这又是一种不怕苦的精神,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是一种团结互助的精神。红军们靠着这种长征精神坚持下来,并用血和泪谱写出了这辉煌的历史篇章。这就是长征精神。

“不经一番彻苦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潜心研究十多年,验算用的草稿纸竟达十几麻袋之多。终于攻克了数学上的难题哥得巴赫猜想。中国的保尔张海迪,在轮椅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神舟五号经过中国科学家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成功的飞上了太空,让世界人民所瞩目,这不就是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吗?正是由于他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换来他们伟大的成功。

当我们在挑剔饭不可口时,想想我们长征英雄们,他们是靠吃难以下咽的草根、牛皮带、树皮度日的呀!当我们躺在柔软的床上酣然入梦时,想想我们的长征英雄,是怎样忍着寒冷,睡在雪地上、山谷中!当我们乘坐舒适的车辆在天地间自由穿梭时,想想我们的长征英雄,只能靠脚力一步一步越过雪山,穿过草地!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吮吸知识的阳光雨露时,想想我们的长征英雄,得到一个带字的纸片,就是他们宝贵的精神食粮……

追寻长征。重踏长征路,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前进!前进!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生红军长征小故事作文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 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被迫转移,进行长征。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红军过雪山时有一名名叫小董的红军女战士。当她过雪山时她还只是一个13岁的小姑娘。当时正是阴历四.五月,穿一件衣服都热。小董他们看到前面有一座大雪山时都高兴得不得了,一想到前面可以凉快些时就浑身是劲。小董他们上了雪山,刚开始天气还是很热,但当他们到了半山腰时一切都变了,天气变凉了,树都枯黄了,再往上走太阳都看不见了。雪花飘飘,满天银白,积雪不知道有多厚,就像到了冬天似的。山上的雪洞很多,一不小心掉进去了就很难出来。一位男战士一不小心掉到雪洞里去了,大家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他拉出来,当把他拉出来后,大家发现他的脸上和手脚都被冰块扎得血淋淋的了。要到山上了,直觉得头昏眼花,呼吸困难,身子发软,一阵阵恶心想吐,想坐下来休息一下都不行,一旦做下了就起不来了。到了山顶风更大了,把地上的雪都卷起来了,只觉得头重,身子轻,直摇晃。但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小董任然走了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红色故事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先烈的事迹如一颗鲜红的流星,留下的鲜红星尾是先烈们的热血,随时光渐渐消失的是他们的躯体,不可磨灭的是他们划过星空,留下的伟大足迹。

80周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高挂在五星红旗的最上方,记录着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精神。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二十七万多名将士。11个省,18座大山,24条大河,荒无人烟的草地,连绵起伏的雪山。“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如此艰难困苦,在红军看来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细浪,泥丸。中国工农红军这个名字,是红色的足迹,印在中华人民的心中,他们的精神,刻在我们的骨髓里。

长征的精神,华夏子孙的精神。它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精神,是一盏璀璨的灯,在我们的心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是我们人生的路灯,我们的人生跟着它的指引行走,它带领我们走向光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耀眼的名字,两颗璀璨的星。中国的国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如今的冉冉国旗,绣着烈士的足迹。他们的足迹映着鲜血,鲜血映着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

邱少云抗美援朝战争中执行潜伏任务时,被敌人的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舍身堵枪眼。刘胡兰自认党员被杀。江姐在狱中不放弃斗争。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跳崖。杨子荣智取威虎山。

烈士的足迹印在这一个个故事中。像是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几个字,一句话,就雕刻出了最美丽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的作者是坚强不屈的烈士,是伟大的革命精神。一个个的故事,凝聚着烈士们的鲜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交杂着革命先烈至死不渝的精神!

红色足迹,鲜艳的五星红旗是见证者。红色足迹,凝聚在一个个值得深思的故事里。红色足迹,刻在华夏子孙的灵魂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开学第一课长征的故事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80年前,外国学者斯诺写了一本书,叫《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成为外界了解中国革命的媒介。80年后,“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湖南站活动中,中国日报美籍记者Tyler跟着采访团重走长征路,记录新长征故事,见证中国沧桑巨变。

中国日报美籍记者Tyler在北京工作5年,他选修中国历史,但对长征了解并不多。“长征很艰苦,长征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低潮期,毛泽东在长征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这就是Tyler对长征的印象。

这次采访活动地点主要在湖南湘西、怀化、张家界等地。“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知道要期待什么,我从没有来过中国这些贫困的地方。”正如Tyler在他的稿子里面写到,不了解长征的他,第一次来到中国贫困区。

随着采访行程的推进,他看到许多贫困山区修起了水泥路,建起了洋房,一个个家庭脱离了贫困,Tyler说自己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在十八洞村,龙德成老太太拉着tlyer的手,跟他讲脱贫故事,Tyler觉得特别感动。

“老太太住在这样封闭的大山里,本身就是很艰难的人生,在这种条件下还很乐观,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Tyler觉得自己对长征精神有了新的理解,长征精神就是中国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中国人选定了一个目标就一定会做到,经历地震等灾难都能挺过去。全世界范围内都有这种坚韧的精神,但在中国人身上,这种坚韧达到了极致。”Tyler说,长征的先烈们,为了理想,为了生存,那么艰苦的条件也没放弃,最后完成目标。

Tyler很期待中国的扶贫政策,比如发放小额贷款给村民,教村民养殖技术。“跟长征一样,脱贫也是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需要费很多人力、财力、物力。”他理解了为什么有人把脱贫比喻成新长征。

“多传递一些正能量。”Tyler希望自己有机会深入群众去了解在这场脱贫新长征路上的发生故事,并把他铭记在心,像斯诺那样写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老红军王玉清难忘长征那些年的故事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85岁的老红军王玉清几乎每天都要散步5公里,有时还约上几个老友去打门球。

1935年11月初,贺龙率领的红2、6军团解放贵州黔西县城,举家逃难至此的流浪儿王玉清跑去看热闹。

“人们传说,‘红胡子’杀人不眨眼,专吃小孩子。”14岁的王玉清有点害怕,远远看着在街上行走的红军战士,“当时,地主都把贺龙的部队称为‘红胡子’。”

“看了一会儿,我发现,红军对穷苦百姓很和气,很好,对地主很凶。”长期忍饥挨饿、受人欺负的王玉清随即参加了红军,成为红2军团军团部无线电台的一名战士。

参军第4天,部队离开黔西。从此,转战南北、九死一生的王玉清与家人失去联系。直到解放后的1950年,他才通过在《贵州日报》上登寻人启事找到家人。

几天后,王玉清随部队转移到湖南桑植县的刘家坪,从那里踏上漫漫长征路。

“我很快就学会了电台那一套。”聪明的王玉清利用行军间隙,虚心向老战士请教。“贺老总好喜欢我,常常用手指弹我的脑袋,还常把重要电报交给我发。”

“长征太苦了,又要赶路,又要和敌人作战。”王玉清说,每到行军最艰难的时候,贺老总都会出现在他们直属队的队列中,给大家鼓劲,“很远就能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他常用亲切的口气问我们‘累不累?苦不苦?’”

1936年3月,在贵州盘县,一直守在电台旁边的王玉清突然接到朱德、张国焘的电令,要求红2、6军团北渡金沙江,西进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接到电令,我好高兴,立刻把它交给贺老总。”虽已过去几十年,王玉清仍记得电令的主要内容——“最好你军在第三渡河点或最后路线北进与我们会合一同北进。”

“蒋介石很快察觉到我们要过金沙江,调重兵和飞机围堵我们。”王玉清回忆,尽管红军抢占了石鼓渡口,但江上没有桥,船又少又小。“贺老总很着急,平常行军中他总喜欢开玩笑,这时候他的神情非常严肃,两道浓眉拧成了疙瘩。”www.gs5000.cn

“我们用木排代替木船过了江。”王玉清说,贺老总又变得谈笑风生了,“他右手拿着烟斗,左手指着对岸幽默地对我们说:‘老子胜利了,龙云这小子失败了,看他怎样向主子蒋介石交差!’”

“粮食好难搞。”要爬雪山了,王玉清和战友们去筹措粮食,“藏民不了解红军的政策,受当地反动势力的煽动,跑光了。”

“雪山上,死了好多人。”王玉清说。

最苦的还是草地。

进入草地没几天,王玉清就断粮了。电台的炊事班长知道后,把自己仅有的两把炒面给了王玉清。

“我对班长说,你把粮食给了我,你怎么渡过难关?”王玉清回忆说,“班长说,走一步算一步吧。他是湖南人,后来我们走散了,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后来,连野菜都找不到了。王玉清说,“这个时候,部队已经不成建制了,各走各的。不少战友走着走着就倒下去了,身边的战友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帮着将刚刚牺牲的战友掩埋好。”

“我也没有信心走出草地,就坐在一条水沟边休息。”四五天没有吃一点东西的王玉清,浑身无力。“水沟里好像有鱼,但我又没有力气下去捉,即使有力气,也不敢下去,好多战友陷入这样的水沟里,再也没有出来。”

就在王玉清绝望的时候,他突然想起来,军帽上不是别着两根缝衣针吗?为什么不去钓鱼呢?

“我将针烧红后弯成钩,拴上线,在沟里碰碰运气。”王玉清说,“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我居然钓到了两条小鱼,高兴极了,第一感觉就是还能多活几天。”

“后来,这个方法被许多战友借鉴。”直到今天,王玉清还为当年自己在草地中的“发明”感到自豪。

解放后,王玉清曾任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等职。晚年,他作诗一首永远铭记那次远征——“长征路上历艰险,遵义会议转危安;红军将士是好汉,跋山涉水奔陕甘。行程二万五千里,三军欢呼大团圆;中华儿女洒热血,峥嵘岁月打江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开学典礼作文:弘扬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

全文共 4720 字

+ 加入清单

82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长驱二万五千里,冲破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无数激流险川和雪山草地,用巨大的牺牲创造了伟大的奇迹。长征的胜利是我们党带领红军追求伟大理想信念的胜利。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和不屈不挠、战无不胜的动力源泉。这就是长征精神的核心。今天,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虽然没有了当年的艰难困苦、背水一战,但我们党仍然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全党全军只有光大长征中的优良传统,高举信仰的旗帜,才能战胜风险挑战,完成历史使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革命到底的理想信念,是红军长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

张闻天同志曾讲,“为什么二万五千里长征能够有这样伟大的影响力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充分表现出了她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牺牲与坚持到底的精神。在长征中,我们曾经遇到了无数困难,许多困难几乎是不能克服的。然而我们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克服这些困难,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张闻天选集》第167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这个理想就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跟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到底的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它激励着红军将士把生死置之度外,把困难踩在脚下,在绝境中求生存,在夹缝中求出路,杀出了一条条血路,克服了一个个难关,最终赢得了长征的胜利。

长征是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下殊死搏斗的战争奇观——面对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和军阀势力的封锁扼杀,红军将士表现出了“刺破晴天锷未残”的坚定理想信念。长征途中,红军时刻面临着“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扫射,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境地。据统计,“三方四路”红军先后参加战役战斗600余次,牺牲营以上干部432人,歼灭和击溃敌7个师19个旅100多个团,俘敌2万余人。长征出发时有10万人,到达时仅剩1万人,而只有4000人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可以说,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只要跟着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红旗一定能到达”的理想信念。也正因为这种“献身甘为万矢”的精神,红军才能够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压倒,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国民党军队为了彻底消灭南方游击队,以数倍于我方的兵力,进行了多次“清剿”“进剿”“驻剿”“搜剿”。一些红军将士被敌人压迫在一些无人山区,只能以岩洞、草棚御寒,以野菜、树皮充饥,斗争环境非常艰苦,形势十分险恶,但仍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斗志,英勇地坚持战斗。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将士和游击队员,笑对强敌围攻和作战失利,从不低头、从不退却?是什么让红军将士一批倒下去,另一批冲上来,从未动摇他们的意志?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革命理想的信念,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者是吓不倒、摧不垮的。

长征是一曲人类征服大自然谋生存的英雄凯歌——面对自然环境的艰难险阻和战伤病痛的困扰折磨,红军将士表现出了“风雨侵衣命更硬”的坚定理想信念。长征途中,红军除了要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还要承受来自自然环境和战伤病痛的磨难。红军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激流险川,征服了20余座高海拔、终年积雪的大山,数次穿过危机四伏的茫茫草地。正是在崇高理想和必胜信念的指引下,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过草地就有希望”的支撑下,凭借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红军将士脚踩千难万险如平地,以惊人的毅力经受住了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磨炼。

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为革命而死,死而无憾”,靠的是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正是这一坚定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使红军将士在面对天然险阻时,毫不畏惧地跟着党走,毅然踏上艰难困苦之路,使党的绝对领导成为红军不变的军魂。这就是红军的敌人永远也无法理解的原因——即使他们的兵力比红军强大几十上百倍,即使他们拥有多得无法计数的粮食,拥有更先进的武器和打不完的弹药,即使他们一再把红军逼进鸟兽绝迹、人类无法生存的绝境,却依然永远无法战胜红军的原因。对此,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道:“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与之相比,汉尼拔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像一场假日远足。”

长征是红军同敌人威胁和党内消极畏战的角力较量——面对国民党军的分化瓦解和部分官兵的悲观失望,红军将士表现出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坚定理想信念。长征途中,红军还面临着国民党军在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个别官兵丧失革命信心,滋生逃跑主义。主力红军撤离后,中央苏区形势顿趋险恶,一批经不起严酷斗争环境考验的投机者、软骨头、异己分子,相继变节乞降,背叛革命,其数量之多,超过大革命失败后的那几年。红军留守部队在根据地周边开展游击战的过程中,瞿秋白、方志敏等多位领导人被捕,他们表现出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而慷慨赴死的伟大和坚贞。毫无疑问,这是信仰的力量。正是千万个这样杰出的勇士,组成了这支军队和国家的脊梁。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岁月里,他们是最坚定、最勇敢、最无私无畏的一批人,如星辰照亮了黯淡的夜空。

由于临时中央负责人盲目迷信苏联教条,洋顾问负责军事指挥,致使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长征初期,又深陷于国民党军布好的口袋阵中,损失惨重。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当选政治局常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成熟,宣告了彻底结束盲目照搬外国教条的“左”倾错误。事实证明,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理想信念,需要共产党人自己解决本国问题,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斗争方式和革命道路。在长征途中,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好对抗中央路线,直至最后分裂党,给党和红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1938年初张国焘背叛信仰、叛党投敌时,连自己的警卫员都带不走。可见丢掉理想信念的人,是多么的令人唾弃!经过长征考验的红军将士,有着何其坚定的理想信念! 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党我军夺取革命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长征路上再创辉煌的指路明灯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习近平同志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一切向前看,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回顾过去,总结历史,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承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更在于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干好今天的事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同样需要坚守理想信念。

1.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首要的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信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拥护。有人曾问过邓小平:“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想了想说:“跟着走!”。这句话饱含了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革命路线的高度信赖与坚定信心。在长征中,广大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坚定地跟着党中央走,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他们坚信党中央的决策、路线是正确的、必胜的,有光明前途的,他们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长征永远在路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都反复证明,如果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没有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统一引领,就难以并敌一向、凝成合力,就会是一盘散沙、一事无成。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带领人民,战胜国内外一个又一个敌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强化看齐意识,把每个个体的理想信念与整体理想追求融合在一起,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胸怀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且高度信赖和拥护党中央、中央领导核心,坚决听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指挥,坚决服从和贯彻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蓝图,实施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方略,万众一向的目标凝聚着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在民族复兴强国梦的征程中阔步前进。

坚守信仰,不忘初心。面对国内外敌人围追堵截和新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引领经济新常态、破除改革阻力、激发创新活力,哪一项都不是“愉快的郊游”。我们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无畏担当,时刻与党中央看齐对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坚决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拥护者和践行者。

2.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核心是落实到行动上,应以“四个能否”作为检验标尺。坚定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口号,归根到底要落实到行动上,要靠实践来检验。要把理想信念的坚定转化为实际效果和工作成绩,否则,坚定理想信念就是一句空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思考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将面临多种类型的安全风险。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任务将空前增加,这些对我军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将提出更多更高要求。我们这一代军人,流淌着这支军队的血脉,传承着这支军队的基因,继承了包括红军将士在内的先辈们太多的荣誉,我们容易自觉不自觉地陶醉在过去的光辉历史中。今天必定不是昨天,时代需要我们从先辈们手中接过历史责任,用我们的忠诚与热血,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和实际业绩,创造属于自己的新辉煌。

3.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关键的是要有担当的精神和能力。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征程中,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有勇于担当的品格和能力。这是我们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品格和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敢于担当、愿意担当是理想信念的坚守,是党性原则的结晶,体现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大忠大爱,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极端负责。强军实践和军队改革,既是大事又是难事,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不能置身事外,是顺时而为积极主动,还是逆时而动消极应付,这要看品格;是勇立风口浪尖,做劈波斩棘的时代开拓者,还是畏首畏尾,甘当看摊守成的平庸儿,这也要看品格;是守土尽责,披坚执锐坚决贯彻,还是避难逃责、推诿绕躲,这还要看品格。是否具有这样的品格,是否具有担当精神,始终做到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最实际的考验。

推进强国梦、强军梦,既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更要靠过硬的能力素质作支撑。在日常工作中,有了过硬的素质能力,抓工作才能有思路、有办法、有标准,落实才能有力度、有水平、有实效。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更需要过硬的能力素质作打赢的保证。世人可以有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淡泊,军人绝不可以有胜败乃兵家常事的侥幸。今天,面对周边风险累积、变数增加的新局势,面对国家利益拓展延伸、海外利益安全问题凸显的新情况,面对各种安全威胁所带来的新挑战,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必须培养有血性、敢于担当的高素质军人,必须锻造一支虎狼之师。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人民军队,永远是一个战斗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长征故事:突破乌江

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1934年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瓮安县猴场 ( 今草塘镇)宋家湾召开扩大会议,再次否定李德等人回头东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作出强渡乌江天险、攻占遵义的决定。

乌江又叫黔江,是贵州的第一大河,素有"乌江天险"之称。两岸山体呈墨乌色,乌江就像一条蛟龙从山涧奔腾东下,当地的老百姓又叫它"乌龙江"。

把守乌江对岸的黔军教导师认为:乌江素称天堑,红军疲惫之师,必难飞渡。还吹嘘什么:江防工事,重叠坚固,扼险固守,可保无虞。

1935年1月1日晨,红1军团2师师长陈光率红4团逼近乌江江界河渡口。江界河渡口是瓮安河与乌江的汇合处。两河汇流,一清一浊,所以叫江界河。

红4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为了了解对岸黔军的部署,进行火力侦察。之后,决定在江界河渡口上游500米处,由3连连长毛振华率8名红军进行试渡,探一探江水的情况,为架桥做准备。

结果,红军战士携带的缆绳在江心被黔军的迫击炮炸断,一名战士牺牲,7名战士只好游回了南岸。缆绳没有拉过江,也就没有办法架浮桥了。

入夜后, 18名红军战士在3连连长毛振华的率领下,分乘3个竹筏,偷渡乌江。结果,第2、第3个竹筏被江水卷了回来,只有3连连长毛振华率刘昌华、钟家道、温赞元、丁胜心4名战士登上北岸。但是,漆黑的夜晚,部队领导并知道他们成功渡江。

1月2日上午,红4团紧急绑扎了60多个竹筏,以3个竹筏为先导,强渡乌江成功。当2连连长杨尚坤带领机枪班、步枪班冲上河岸,才发现躲在峭壁下、隐蔽了一夜的3连连长毛振华等5人。见战友过来了,毛振华如虎添翼,一口气爬上山,拿起轻机枪一阵猛扫,占领了黔军的主阵地。

黔军组织两个营的兵力,向红军发起反扑,妄图夺回阵地。刚刚过江的红军英勇还击。江对岸的红1军团炮兵连长、神炮手赵章成连发3炮,压住黔军的反扑。1营乘势反击,最终将黔军击溃,强渡乌江成功。

占领渡口后,红军工兵营开始用竹子搭建浮桥。

红军刚到江界河渡口时,当地老乡不了解红军,按照老黄历:兵匪一家,三十六计走为上,全都躲到山上去了。

一个叫周世昌的年轻船工,上山的时候,家里的猪崽跑了。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他就一个人来到乌江江边找猪崽。就见一群穿着破烂衣服的部队,也在江边找什么。周世昌刚想跑,就被几个当兵的给抓住了,对周世昌说:我们是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专打王家烈匪兵。说着,红军还把自己穿的两件破棉袄披在周世昌的身上,又给了周世昌一大块盐巴。那时候,盐巴可是比金子还贵。周世昌想:肯送我盐巴的兵肯定是好人,我还跑什么。后来,周世昌上山招呼乡亲们,把沉在江边的船捞上来,用门板、竹子、石磨帮助红军搭浮桥。

浮桥终于架成,红军渡过乌江,把"追剿"之敌远远地抛在了乌江以东、以南的地区,马不停蹄向遵义进军。

后来,王家烈黔军"双枪兵"为了推脱责任,说什么红军有"水马",有刀枪不入的铠甲,所以渡过了乌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开学第一课:梁天文的长征故事

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老红军梁天文来到现场,寻找自己当兵时政委的后人。今年已经104岁高龄的老红军秦华礼,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通信事业,前半生坚持通信建设,在艰难的红军长征途中,负责传递重要情报,后半生建设通信教育,培养了十几万通信人才。

1933年初梁天文在四川省巴中县(现巴中市),穿着自己的棉衣和草鞋参加了童子团。儿童团解散后,到卫生所里当了一名勤务员,卫生所跟着师部行动,14岁的梁天文被分给师首长杨政委(杨朝礼)当勤务员。长征途中,环境条件十分恶劣。

3年的时间里,杨政委既像个父亲一样照顾梁天文,同时作为一位老首长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坚强刚毅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当年的小战士。

1937年2月,杨政委在梨园口作战时牺牲。杨政委的墓地被立在梨园口烈士陵墓,昔日的小战士想要寻找曾经无微不至照顾和教导自己的杨政委的后人,同他们一起祭奠缅怀烈士,祭奠英魂。今晚昔日的小战士能否找到杨政委的后人来共同缅怀他心中永远的首长呢?

梁天文是家里最小的孩子,1933年,受革命志士的感染,梁天文在四川老家加入了童子团,1935年,年仅13岁的梁天文成为一名勤务员,负责杨政委的饮食起居。杨政委待他如自己的孩子,二人同甘苦,共进退,为了减轻梁天文的负担,杨政委就和他共用一套生活器具。3年的时间里,杨政委既像个父亲一样照顾梁天文,同时作为一位老首长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坚强刚毅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当年的小战士。

梁天文是家里最小的孩子,1933年,受革命志士的感染,梁天文在四川老家加入了童子团,1935年,年仅13岁的梁天文成为一名勤务员,负责杨政委的饮食起居。杨政委待他如自己的孩子,二人同甘苦,共进退,为了减轻梁天文的负担,杨政委就和他共用一套生活器具。3年的时间里,杨政委既像个父亲一样照顾梁天文,同时作为一位老首长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坚强刚毅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当年的小战士。

杨政委的墓地被立在梨园口烈士陵墓,昔日的小战士想要寻找曾经无微不至照顾和教导自己的杨政委的后人,同他们一起祭奠缅怀烈士,祭奠英魂。今晚昔日的小战士能否找到杨政委的后人来共同缅怀他心中永远的首长呢?

非常遗憾,我们没能找到杨先烈后人的具体线索,但是我们帮您请来了三位红军的后人,对于寻找红军后代的事情,他们都很积极地参与。

我们还请到了两位同样参与过长征的老红军,三位老人站在一起,见证了一段80年前的光荣历史。今后,我们将沿着他们所走过的路,继续长征。

随后,我们找到了杨先烈的侄孙女,并促成了她们和梁天文的见面。梦随万里长征路,凭吊忠魂觅旧踪,梁天文终于实现了八十圆年未的梦。

1.2016年开学第一课:贺龙女儿贺捷生的长征故事

2.2016年《开学第一课》:“百折不挠”秦华礼的长征故事

3.2016年开学第一课:耿飚长征路上的故事

4.2016年《开学第一课》百岁老人秦华礼讲述红色故事

5.2016开学第一课:“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故事

6.2016开学第一课:贺龙女儿贺捷生的抗战故事

7.2016开学第一课:老红军胡正先的抗战故事

8.2016年开学第一课:神十航天员王亚平的成长故事

9.司号员“八斤半”的长征故事

10.老红军王承登被子弹打穿眼窝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林彪长征时跟聂荣臻拍桌子的故事

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1930年初,聂荣臻任中国共产党顺直省委组织部部长,同年5月到达上海,在中央特科从事艰险而又复杂的地下工作,积极向各革命根据地提供军事情报,及时了解敌情,保卫党中央和地下党同志的安全,营救被捕同志,镇压叛徒、特务。1931年,聂荣臻调到中央军委任参谋长,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坚持秘密斗争。

1931年12月,负责中央特科工作的顾顺章叛变以后,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严重。聂荣臻根据组织的决定撤离上海,前往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他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治委员,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1932年4月11日,毛泽东主持一军团师长、师政委以上干部会议,布置了攻打漳州的计划。4月20日,我军占领漳州城,国民党49师大部被歼。

在漳州,聂荣臻与林彪发生了共事中的第一次冲突。当时,为了进行下一步的战斗准备,“筹款子”成为部队一项主要任务。漳州是著名侨乡,红军部队纪律的好坏、执行政策怎样,影响很大。因此,聂荣臻在部队入城之前就告诫部队:“这次进城,对我们的纪律、政策观念都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大家要特别注意。筹款要筹,纪律更要执行。”还统一颁发了“入城许可证”,没有拿到许可证的官兵不得入城。

部队入城后,总体纪律是良好的。部队有条不紊地发动群众打土豪,扩兵筹粮筹款。然而,不愉快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有的部队在林彪的纵容下,对政策的执行一度搞得很乱。一天,聂荣臻在街上看到几名红军战士正在抽打一些商人,这些人光着身子,身上被打得青一道紫一道。

聂荣臻为了制止这些违反政策、脱离群众的做法,愤然找到军团长林彪说:“林彪同志,在红军里怎么采取这种手段呢?对一些不肯出钱的老财,给予一定惩戒是必要的,怎么能把他们弄到大街上拷打呢?这样不仅得不到普通市民的同情,连工人农民也不会拥护,政治影响很坏,这可是关系到这片新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的大问题呀!”

林彪突然反问:“那我们究竟要不要钱?政委同志,没钱就不能打仗。”

“钱,我们当然要,但我们不光要钱,还要政治。我们是红军,如果政治影响搞坏了,筹的钱再多,也是毫无意义的。”聂荣臻严肃地说。

经过争论,林彪不再吭声,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有所收敛。部队经过教育,也杜绝了只顾弄钱不讲政策的倾向。多年之后,聂荣臻举这个例子说:“林彪这个人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他在战争年代中往往还是兼听则明的。”

“路线”之争

1935年5月,聂荣臻任红军先遣队政委,与司令员刘伯承一起,率部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抢占安顺场,组织突击队强渡大渡河,接着率红一师、干部团沿大渡河东岸北上,击溃川军守敌一个旅,有力地策应了西岸红二师飞夺泸定桥的战斗。6月中旬,他率红一师翻越夹金山,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

下旬,在列席两河口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聂荣臻拥护中央关于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方针,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

6月26日两河口会议后,张国焘企图破坏一、四方面军之间和一方面军内部各部队的团结,准备把聂荣臻和林彪调离一军团,聂荣臻到31军去当政委,林彪到另外一个军去当军长。

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聂荣臻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党性原则。于是,他告诫林彪,我们要注意,张国焘想把我们“吃掉”。

林彪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却有自己的立场。他突然板起脸来说:“荣臻同志,这是什么意思?你是搞宗派主义。”

聂荣臻说:“张国焘和中央的思想一贯不一致,我们应该时时警惕。我觉得这不是宗派主义,这是路线问题。”

一提到“路线”这个敏感的词语,林彪心头“突”地冒上一股无名火,竟然猛地拍了一下桌子,“什么路线问题,你说他路线不对,那么,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呢?我们才几个人?一方面军才有2万多,他有8万多。”

聂荣臻紧握的拳头也猛地在桌子上敲了一下, “人多就正确吗?蒋介石的人更多呢,难道蒋介石的路线更正确吗?”

聂荣臻同志的观点最后终于得到了事实的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让我们来听听驻马店泌阳县宋书仁老人讲述他爷爷和红军的故事

“民国二十三年冬天,那次过红军住俺这儿,开始人们有点儿提心吊胆,可是见他们个个都喊大爷长大娘短的,很家常,就放心了。他们做饭用户家(本家)的锅,吃饭先给户家盛。第二天早晨老早就起床了,把睡时铺的稻草收拾干净,整理好,放回原处。又把屋内院外打扫一遍,还把户家的水缸打满,他们用过早饭临走时,还挨家挨户问问丢失啥东西没有。”

宋书仁说,“村上老百姓从没见过这样有规矩有礼貌的兵。部队走后,人们都说,这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真好,在咱这住一搁和(一晚上),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又说,这红军去北方打日本鬼子的,听着真开心,真来劲。其中有位教师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古训,是真理。俺这儿乔蛤蟆的儿子就是这次参加红军,跟部队走了。”

在宋书仁的家中,记者见到了曾经红军住过的地方,茅草屋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栋带有大院子的砖瓦房。

作为一个生活在红旗下的当代青年,享受着革命先人的奋斗成果,是幸福的一代。我所理解的长征精神是一种乐于牺牲,不畏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新时期,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仍然需要时时回望长征,仍然需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作文600字

全文共 1325 字

+ 加入清单

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翻越18座山脉,走过600里茫茫草地,跨过24条河流,经历大小300多次战斗。鉴于此,以色列军人伍大卫曾经评价长征,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景仰和学习。

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极其艰辛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天上有飞机、背后有枪炮身后有飞机大炮追着,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这些在寻常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圆满完成了。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长征精神。

今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了,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段永远不可遗忘的峥嵘岁月,是恢弘史诗般的荣耀,是我们获取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的源泉,长征精神应当永远传承。

在长征的那段岁月里,家书是那段历史的最好注解,也是长征精神的最好见证。“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我虽然如此爱太北,但时局有变,你可大胆的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必要之行动为原则。”这是八路军高级将领、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左权写给妻子的一封家书。每每读到这样的家书,心中不免生出无限感慨。长征路上很多革命先烈留下了家书,一封封泛黄的家书,虽有的字迹模糊,字里行间记录的却是对家人、国家浓厚的爱。

“母亲,请你们相信,我不是一个无感情的白痴和缺少理智盲动青年;希望你们相信,我有我的伟大的事业,不要对我过于担心和幻想;更诚恳的请求你们,坚决地执行我对家庭每个人的计划,这才是家庭的光明和远大的一条前途。”这样的家书还有很多,每一封“绝笔”都是“绝情”的,舍弃小家,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只因为他们忠于人民忠于信仰;只因为他们坚强不屈,永不言弃;只因为他们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只因为他们舍己为人,相互鼓励。这是可歌可泣的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中华民族和约14亿人民进行新的长征,这是中华民族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长征。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长征精神,2021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我们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有很多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面临种种危机与挑战,我们需要一种精神和信仰的支撑,我们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发扬新的长征精神。

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心怀希望和光明,义无反顾地踏上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以非凡的意志成就了一段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史诗。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承和发扬新的长征精神,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需要我们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长征这个精神宝库,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砥砺意志,团结奋斗,继往开来。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涵养我们的民族精神,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化为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精神力量,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弘扬长征精神做优秀接班人征文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四渡赤水河,穿过大草地,翻越大雪山,穿的是单衫破絮,宿的是露野湿地,吃的是草根树皮,喝的是沟洼积水,踏着泥泞,顶着严寒,在风云突变的环境中穿行。不经意的一脚就会沉陷泥潭之中,不经意的一坐也会成为一座伫立的丰碑。一切条件如此艰苦,但顽强的精神力量铸就了红军的钢铁意志,一切自然的、社会的坎坷在他们脚下成为“细浪、泥丸”。

这种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一笔丰厚的财富,正是凭着这种精神,老一辈走出了草地,走出了险境,走出了一个新中国。

漫漫长征是这样,茫茫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也需要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可是我现在学习成绩门门都不理想,连完成学业也很困难,更别说将来救死扶伤了。但是这样的现实更让我认清了自己,知道自己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红军当年不也是在岌岌可危的形势之下开始长征的吗?红军不也是在长征的途中才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吗?红军不也是在辗转腾挪之中才峰回路转的吗?我相信,只要顽强拼搏,永不言弃,我会在茫茫人生长征路上走出一片新天地的!

红军可以走出险境,完成长征。我也敢在学海中泛游,在书山上攀登,完成我的长征。不管学海有多深多广,不管书山有多高多峭,我都会像当年红军一样跨过大江若细流,踏平坎坷成坦途。我会驾着自己的人生之船去探海取珠,我会穿着自己的人生之履去登山折桂,哪怕一次,两次,三次……我都会坚持下去。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不是吗?也许学海本就不深,也许书山本就不高,也许登上长城,缚住苍龙,本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高中是重要的人生片断,它是获得才华的重要一步,是塑成性格的关键一程,是练就坚强自我的黄金岁月,是走向成功的宝贵年华。虽然路漫漫还须跋涉,但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走到终点决不罢休。

不会忘记,洪战辉13岁开始照看一个婴儿和半疯的父亲,12年,这是超越自我的长征;王顺友,以原始的方式在大山中送信,20年,这是敬业奉献的长征;青藏高原上的筑路工人,在生命的禁区开辟出通天之路,4年,这是超越极限的长征。

顽强拼搏,永不言弃,这种精神正是我最需要的,有了它,梦想不再空洞,有了它,总有一天我会展翅搏击长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最新时事论据:听老红军讲长征故事

全文共 2403 字

+ 加入清单

80年前,两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写就了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80年间,长征虽已远去但长征精神却在时代中淬火升华,激励着中华儿女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长征保留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镌刻下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长征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长征精神的引领和传承,使其成为民族自强奋进的不竭动力。

长征,不仅是爬雪山过草地的代称,更是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一切、英勇向前的红军战士串联起的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从长征中走来的老红军,已然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

即日起,本报记者将寻访健在的老红军,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讲述的长征故事,感念老一辈革命家流血牺牲换来的幸福生活,学习他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不管困难多大,从来没有掉过队,要一直跟着红军走,跟着共产党走。”

从江西赣州市兴国县城向北驱车3公里左右,有一处村庄依山傍水、林木茂盛,这里就是曾被毛泽东称赞为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苏区模范乡、诞生了《长冈乡调查》的长冈乡。

从乡间的小路进入长冈乡的长冈村,距离村口不远有一处农家小院。记者一走进堂屋,身着灰土布做的红军服的钟发镇老人坐在木板凳上,笑着向我们挥手,瘦削、精神矍铄,慈祥的微笑,还有每一道记录着岁月的皱纹。

时间仿佛定格,因为此刻96岁老人的笑容,和84年前那个雀跃着加入红军的12岁小男孩的笑容一样纯真、质朴。

从招呼兵到宣传员

小小少年也是红军战士

钟发镇1920年出生在长冈乡长冈村。1932年,钟发镇只有12岁,正在长冈列宁小学读书。一天,村里有个14岁的同班同学要去参加红军,途中碰上了钟发镇,便鼓动他一起去当红军。钟发镇早就想加入红军,就跟着小伙伴一路小跑到招兵的地方。到招兵的地方一对照墙上的身高刻度线,钟发镇还不足步枪高,招兵的干部劝他回家去,他却缠着要当红军。招兵的干部拗不过这个可爱的“小老表”,就说:“那你就去当招呼兵吧。”

招呼兵,就是红军医院的预备卫生兵。报名参加红军的第二天,钟发镇被送到了兴国县后方医院,照护伤员一年多后,被调到瑞金做了半年医护员,1934年又被派到于都的第一后方医院。当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节节失利,中央苏区根据地不断缩小,中央红军被迫突围,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钟发镇又被分配到红五军团政治部当宣传员。

“红军宣传员比野战部队还要辛苦。” 过夹金山,钟发镇老人至今印象深刻,这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部队是白天登山,宣传队却是每人背一竹筒姜汤,半夜开始登山,在沿途险要处留下来,待野战部队上来时进行宣传,鼓舞士气。野战部队通过以后,宣传队留在后面收容掉队的官兵。钟发镇说,他当时仅14岁,不知道什么叫苦和累。

拉着战马尾巴过草地

一直跟着队伍走

长征征途非常艰辛,随时面临着敌人追兵的威胁。特别是在突破湘江、乌江防线时,必须抢在国民党部队到来之前限时通过。为此,部队准备了三天三夜的干粮,钟发镇一夜未合眼。饿了,就咬几口玉米;渴了,就喝几口路边积蓄的雨水。

“过泸定桥对我是个艰难的考验。泸定桥太高,桥下水太急,湍急的水声震耳欲聋,一站到桥面上,铁索桥就晃个不停。力气大的战士扶着桥栏杆向前移动过河,可我个子小,两边碗口粗的13根护栏,我抓不牢。但我不能退缩,要勇敢地渡过河,不能因为我个人耽误了红军的胜利。我吓得心扑通直跳,只好闭上眼睛,趴在先头部队铺好的木板上,像蜗牛一样爬着过了桥。”钟发镇滔滔不绝地讲起往事,说到激动之处,老人还不停地做起了匍匐的手势。老人为自己当时的“灵机一动”感到十分骄傲,“趴着‘飞夺’泸定桥,恐怕我是第一人!当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跟上队伍。”

讲述完过泸定桥的经历,钟发镇老人沉默良久。随后,他喃喃地告诉记者,他永远忘不了那些冲锋在最前端,抓着铁索一点一点向对岸逼近的战友们,没有他们,他根本无法借助木板过桥。如今,老人经常要儿子用轮椅推着他到兴国烈士陵园去祭拜那些长眠在此的战友们,“他们没有看到今天的好日子啊!”

后来的长征路途更为艰苦,一路爬雪山、过草地。在钟发镇的记忆里,有一次过草地时,一条30米宽的河挡住了去路,红军们一个个手拉着手、肩并着肩过了河。“但我年纪太小过不去,是拉着军长孙玉清的战马尾巴,被拖过了河。”老人说,“不管困难多大,从来没有掉过队,要一直跟着红军走,跟着共产党走。”

同一种信念给人的力量是惊人地相似。邓小平晚年时,对于长征是怎么走过来的问题,他的回答只有三个字:“跟着走!”

跟着走,走出了壮怀激烈的长征两万五千里;跟着走,走出了壮志凌云的纵横十余省;跟着走,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壮丽史诗。

红军战士是最光荣的身份

人生没白活

钟发镇后来被调到红四方面军红九军当译电员。在随军西征至甘肃古浪县时,遭遇了国民党的近两万骑兵。古浪战役失利后,红九军进行了缩编,他被编入红三十军。1938年至1941年在甘肃祁连山打游击,1941年3月在打游击时被国民党马匪俘虏,同年4月脱险回家务农。上世纪70年代,钟发镇老人为恢复自己的红军身份而奔走,1973年他写信给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情况,特别回忆了他担任红三十军译电员时翻译“西安事变”电报的过程。最后经调查核实,江西民政部门落实了钟发镇红军失散人员的身份。

回顾这一生,钟发镇告诉记者,他最值得的人生记忆就是参加红军那几年,特别是走过长征。红军战士是他最光荣的身份。“虽然吃了苦,遇了险,但人生没白活!”

交谈间,热情的钟发镇老人时不时地会突然中断聊天,招呼记者吃家里人准备好的水果,这个如孩童般开朗的老人,焕发着赣南正午阳光的温暖。钟发镇的小重孙一蹦一跳地进来,天真烂漫地向来客们“炫耀”堂屋墙上自己的一张张奖状。

钟发镇充满爱意地注视着钟家的第四代人。这对相差近90岁的曾祖孙,定格成了这个农家小院最美的画面——一幅有关战斗、奉献与成长的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红军长征的故事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儿时,伴着月色,听灶火噼里啪啦的声音和外婆爱讲的那些故事,是我童年里温暖而又美好的记忆。

那段时光让人难以忘怀。直到现在,我脑海中还清晰地记得,外婆说到她最尊敬的毛主席时总是挺起胸膛的样子,仿佛与有荣焉;外婆也说到建国初,人们在那个饥饿年代的混沌岁月时,总忍不住抬起粗砺、干裂的手,抹去眼角的泪花。我因为从未经历,也无法体会,但这些故事如同家常便饭,充实着我和外婆在一起的日子。

我最喜欢的是那个故事,那个小男孩不畏艰难,与红军战士们一起长征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外婆和我一样大时,从她的外祖母口中听到的。

红军在长征途中,曾帮助过许多人家,这个小男孩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便立志加入红军。每天傍晚喂完家里仅有的那头猪,他就去村口的石墩处等着,盼着,希望哪天红军再路过时能带上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也不知道自己数过了多少的日落。

终于,在他十六岁那年,又有一批红军路过村子,男孩急切地跑过去,生怕错过了这次机会。他冲到红军队伍的前头,途中还打了几个趔趄,在大家疑惑不解的目光中,男孩目光坚定地望着最前头的连长道:“长官,让俺加入你们吧。”怕连长拒绝又赶忙说道,“俺很能吃苦的,平常家里的柴火都是俺一个人上山砍,再背下来。”连长在他希冀的目光中艰难说道:“小同志啊,你太小了,要不就再等几年吧。等长大了,你再加入我们吧!”“不!我等这一天好久了,我已经长大了……”

在男孩万般请求下,连长允许他加入了红军。男孩从家里飞快收拾好衣物就出来了,他怕慢一秒队伍就先走了。

行军速度很快。刚开始大家见他年龄小便多加照顾,可后面,日子一天比一天艰苦,大家都无心顾虑其他。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男孩从未落后过,更甚者,他每次都紧跟在排头的连长身后,最多也不过落下三四米。

夜晚,大家抵不住困意入睡时,男孩才会脱下鞋子。他鞋子早就破了,他在鞋里垫了一块硬纸片,纸片和他的脚粘在了一起,分离开后,只见纸片上满是血渍。值班的战友看了,又是心酸又是惊讶,谁能想得到这样一个弱小的男孩子,在受这么重的伤之后,一声不吭,走得还比他们这些久经风沙的人快。大家对男孩的态度逐渐开始变了,刚开始大家怜惜他,可如今队伍上下无不佩服他,大家开始赞扬这个男孩。男孩也从未放慢一丝步伐。一路走来,他竟真没抱怨过一句。

后来,男孩当了首长,也带领着队伍战斗,战士们无人不佩服他。

从小,我便敬佩奶奶口中的这个男孩,却是莫名佩服。渐渐长大,接触这个社会,我明白了我敬佩的是他的意志力。在这个不吃苦也能勉强生活的社会,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的恒心,耐心,和谦虚。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成功,不吃苦,怎能成长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长律长征》时,我眼前都会浮现出红军战士那英勇无畏的身影、竖毅执着的脚步、顽强拼搏的精神。七十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他们,征服了千难万险,他们,创造了人间神话。

今天,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在庆祝长征胜利70周年的喜悦之中,我们又该用怎样的行动来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的长征?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现在不用爬雪山、过草地,也没有机枪的威胁,匪徒的追赶,我们没有必要走长征、学长征。

是的,现在我们生活是多么幸福呀!吃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有家长的关心,老师的教导,社会的关爱,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可是,亲爱的同学们,你可曾看过,在升旗仪式上,有的同学站立不到一节课就支持不住;在教室里,有的同学的家长正弯腰在帮自己的孩子扫地;在学习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我们,缺乏的不正是红军战士那种面对困难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精神吗?长征途中,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最急需的正是这种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向上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成功的动力,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现代社会不需要娇滴滴的小姐,更不需要不能自理、自立的庸才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新时期的少年,在求实、创新的新长征途中,我们肩上负载着全新的理想,历史的重担。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红色故事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趁着好天气,我们来到了徂徕山游玩,山青水秀,景色美极了!忽然,一座雄伟壮观的纪念碑展现在我们面前,走近一看,原来是徂徕山起义纪念碑。这个纪念碑它是1987年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建的高23米的纪念碑,徐向前题写“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武中奇题写隶书碑文。

看着这座碑,让我心潮澎湃,想起当年的徂徕山起义!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组织发动泰安、新泰、莱芜、泗水等地群众和平津沦陷区的流亡学生,在此誓师,宣布抗日武装起义,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洪涛任队长,赵杰任副队长,黎玉任政治委员。队伍以徂徕山为根据地,转战于鲁中南地区,经过短期训练后,1月中旬,部队下山,沿泰安的茅茨、良庄向新泰进发。途中,得知敌人要从大汶口去新泰便决定伏击敌人以打击敌人、锻炼部队。部队从二、三中队中挑选了部分精干人员和武器,由赵杰、封振武率领,26日拂晓隐蔽进入设伏阵地寺岭村。下午15时,日军的一支马车运输队由大汶口方向进入了伏击圈。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向敌人猛烈开火,排子枪、手榴弹,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打响了四支队抗日的第一枪。但是战斗中,三中队班长杨桂芳在抽出大刀要冲上去砍鬼子机枪时不幸被敌人的枪弹击中胸口儿壮烈牺牲,成为四支队创建以来的第一位烈士。

徂徕山起义是山东省委直接发动领导的一次起义,发挥了山东抗战的源头作用、山东抗日队伍的种子作用,在山东首次打出了八路军的旗号,打响了山东省委独立领导山东抗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山东省党组织独立自主领导抗战的序幕。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到一九三八年六月间,全省共爆发了十余起较有影响力的抗日武装起义,而泰安地区这两场起义为今后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看着长埋在大山里的这些英雄,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些真的是来之不易,是先烈们为国捐躯,不怕牺牲,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要为祖国做出贡献,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