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中说明文阅读理解(推荐20篇)

富有哲理的作文该如何拟写呢?想必你也在思考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相关范文吧!这里小编为你们整理推荐了关于高中说明文阅读理解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5428

作文

163

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说明文阅读

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了解地震发生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738.14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56.76公里。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中间一层叫地幔(或叫中间层),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

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约33公里。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下层主要为玄武岩,一般厚约10公里,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上层主要为花岗岩,这是构成大陆的主体。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公里。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岩层之下的地幔物质,温度很高,具有塑性,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以一种半粘性流动的形式,缓慢的改变形状。

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为3470公里,其外部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公里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在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振动。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振动便是地震。

钢硬的岩石为什么会像受力的木棒一样破裂呢?首先,因为它是钢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其次是有力作用在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在地下,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力的作用,而且这些力会在某些地方积累增强,当增大到岩石承受不了时,就会发生破裂。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地壳运动。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这种变动是地震发生的主因。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此外,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是前者。

1、依据本文的介绍,请说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2、作者在写了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后,为什么又写了“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这样一段话?(3分)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4、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1、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

2、一方面补充说明地震发生的其它原因,使说明更加全面,使文章更加严谨;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

3、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句话把震源比作木棒的破裂处,把地震比作我们折断木棒时感觉到的振动,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来说明科学道理,形象生动,显得通俗易懂。

4、“可能”表明是一种推测,与目前的科学认识状况相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说明文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蓝莓》高三说明文阅读训练

全文共 1766 字

+ 加入清单

在国内,提起蓝莓,许多人的第一直觉就是“草莓”“蛋糕”“果冻”等类似的水果或其它蓝莓味的食品。调查发现,90%以上中国人没吃过或不了解蓝莓。

买过蓝莓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水果。确实,蓝莓鲜果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每500克价格为10美元左右,而在2009年7月,蓝莓鲜果在上海家乐福的零售价为每公斤270.4元。

资料显示,国外许多机构都非常重视蓝莓:自2000年开始,美国教育部将蓝莓列为中小学生保护眼睛的营养配餐食品,要求每人每周至少食用一杯蓝莓鲜果或加工品;在日本,人们把蓝莓视为“聪明之果”,中小学生已从昔日“每天一杯牛奶、提高一代人体质”,转为“每天一袋蓝莓、聪明一代人大脑”;二战时期,英国空军每天都食蓝莓果酱,投弹准确率大大提高。“在微明中能清楚地看到东西”,美国军方供给特种部队,作为改善视力、增强夜战能力的特殊食品。

蓝莓果实单果重平均2克,最大5克,果实呈蓝色并有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种子极小,清淡芳香,为一鲜食佳品。蓝莓富含VC、VE、VA、SOD、花青素、食用纤维等其他品种少有的特殊成分以及丰富的钾、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而根据美国Tufts大学的分析,在40种具有抗氧化效力的蔬菜和水果中,蓝莓的花青素含量排名第一。

维生素C和维生素E、SOD对于抗衰老、美容养颜的作用已众所周知。蓝莓中还富含珍贵的花青素。花青素能够修复受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是纯天然的抗衰老营养补充剂,经研究证明是当今人类发现最有效的抗氧化剂,在欧洲被称为“口服的皮肤化妆品”,能清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防止皮肤皱纹的提早生成,减少皮肤病和波纹,甚至消除疤痕、祛除色斑、美白肌肤,并且使皮肤长期光滑,富有弹性。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高五十倍,比维生素C高二百倍。它对人体的生物有效性是百分之百,服用后二十分钟就能在血液中检测到。与其它的抗氧化剂不同的是,花青素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

据美国、日本、欧洲科学家研究,经常食用蓝莓制品,还可明显地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

日本生物医学博士中川和宏撰文:医学临床报告显示,蓝莓中的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中的视紫质再生,预防近视,增进视力。多伦多大学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医学博士沃科教授研究证实,蓝莓能预防近视和各类眼疾。

除了清除氧自由基、提高视力、抗氧化、抗袁老、美容养颜之外,蓝莓还可以延缓脑神经衰老、提高记忆力的功效、加固血管、改善循环、改善睡眠、延缓记忆力衰退、预防心脏病、预防癌症,被人们视为“超级水果”“万能水果”!

据悉,中国饮料龙头企业娃哈哈已将目光投准这个“万能水果”,推出了含蓝莓果汁的冰红茶饮品。此番推出蓝莓冰红茶,正是看到了蓝莓的健康功效。

(选自2010年4月22日“中国新闻网健康频道”,有改动)

6.下面有关花青素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青素能够修复受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是纯天然的抗衰老营养补充剂。

B.花青素能消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防止皮肤皱纹的提早生成,减少皮肤病和波纹,甚至消除疤痕、祛除色斑、美白肌肤,并且使皮肤长期光滑,富有弹性。

C.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中的视紫质再生,预防近视,增进视力。

D.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索E高五十倍,比维生素C高二百倍。

7.国外许书机构都非常重视蓝莓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维生素C和维生素E、SOD对抗衰老、美容养颜有作用。

B.蓝莓具有可以延缓脑神经衰老、提高记忆力的功效、加固血管、改善循环、改善睡眠、延缓记能力衰退、预防心脏病、预防癌症。

C.经常食用蓝莓制品,可明显地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

D.蓝莓中的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中的视紫质再生,预防近视,增进视力。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内外蓝莓鲜果都价格昂贵,要像“草莓”“蛋糕”“果冻”等水果那样走入寻常百姓家是不可能的。

B.根据国外的科学研究知道,可以经常食用蓝莓,以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

C.蓝莓中的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中的视紫质再生,摄取足够的花青索就可以治疗近视。

D.蓝莓被人们视为“超级水果”“万能水果”是因为它的健康功效大,因此可以大量服食蓝莓。

参考答案:

6.D(没有讲述花青素的功能,只是在做比较)

7.A(从文中看国外机构…服食”没有依据,因果关系不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全文共 4016 字

+ 加入清单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题看,说明文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其难度也在逐年提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一、说明文基本知识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 阅读技巧

(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

1、考查说明对象:

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回答时形成一个短语:本文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例:《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2、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例:《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说明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5、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6、“这样”的指代义: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7、段落语句顺序:

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向沙漠进军》5、6段照应上文游击战、阵地战顺序。

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看云识天气》

8、语言准确性: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10、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

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例:“死海之变”中“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

答:(1)海水水体的分层结构消失(2)海水中的硫化氢消失(3)盐的沉积增多。

11、发散创新:近几年,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综合各地开放型试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试题大概从以下方面考查: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

(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但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

(1)是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给满分;

(2)是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

(3)是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

总之。这类试题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在答题的同时有助于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扩大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余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看题目、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如果是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既是说明对象。如果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则是对象加特征,答案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如:《看云识天气》,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考察对说明事物特征的把握。

答题技巧:尽量从原文中找原句作答,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如《中国石拱桥》中关于它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四)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五)说明语段的作用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说明文阅读演练

全文共 2227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四种有益的人工噪音

米克·莱特

为了使你生活得更轻松,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专门添加一些声音,用来营造气氛或者使你感觉更安全。以下就是四种有益的人工噪音。

关车门的闷响

车门基本上是一个空壳,里面装有各种零配件。如果没有经过精心设计,门的外壳会放大内部零件晃动的声音。汽车制造商知道,如果购车者关闭车门时没有听到使人满意的金属重击声,就会有损他们对整辆汽车的信心。要产生理想的闷响,车门的设计要尽量避免产生高频率的声响(高频率的声音给人脆弱的感觉),而强调有坚固感觉的低频率重低音。

实现这样效果的方式多种多样――关于这个技术,汽车制造商已经积攒了成百项专利――通常都是在门腔内安装各式各样的阻尼器。为了产生正确的咔嗒声,车锁系统也经过精心设计,包括车锁如何咬合,也是被精确控制的。

一般来说,关闭一次车门只需要1.8秒,但在这1.8秒的时间里,你体验到的是由工程师和设计师合力谱写的一曲交响乐,其目标是向你保证,你的车坚如磐石。

电动汽车“呜呜”的马达声

车门声音的设计是为了造成安全的印象,而人为地给电动汽车发动机加上噪音,大概是为实际安全考虑。

欧盟仍然在起草一项法案,规定电动汽车制造商必须为其产品添加一个标志性的声音,以提示其他道路使用者,使他们能听到这些本来无声的车正朝他们呼啸而来。

既然没人规定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必须同它们喝汽油的亲戚发出一样的声音,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期望制造商给电动车加上星球大战Podracer的声音。虽然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仍然模仿了比较传统的燃油发动机的声音。

体育场馆的假欢呼声

美国的一些运动队使用人工人群噪音骚扰他们的对手,同时,很多运动场馆也在使用它作为一种活跃气氛的手段,并鼓励真正的观众参与欢呼。下一次你参加一个大型演出或体育赛事时,仔细聆听从扬声器里播放出来的声音,你很可能听到音乐和公告里混有人群的声音。

Skype通话时神秘的静电干扰声

有一种不那么明显的人工噪音,你可能每天都能听到,它被称为安慰噪音。许多类似Skype软件的现代电话系统都采用了降噪技术。不幸的是,降噪技术可能会导致通话中出现完全无声的情况,让你不知道通话是否已经中断。

这就是安慰噪音的用武之地,为了填补这些无声的瞬间,Skype软件人为增加了几乎听不见的噪音。虽然你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可以避免你感觉像是在对着空气说话。

安慰噪音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列宁格勒保卫战期间,前苏联广播一直在播放一种节拍声,以告诉公民无线电台仍然正常运行。

(选自《读者》2014年第1期)

1.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第四自然段画波浪线句中的“一般来说”能否删掉?请说说你的理由。

3.文章末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植物都是数学家

戎丹妍

当你在吃菠萝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菠萝的外壳?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呈螺旋形的厚厚盔甲竟然和一个神奇的数列有关。不仅是菠萝,很多吃的东西都和这个数列有关,比如葵花子、松子等。吃货们可能不知道。你吃的不仅仅是食物,而且是一连串高深莫测的数列。

植物的花瓣、种子遵循一个古老的数列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那就是这些数字的前两个之和等于第三个,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

其实不仅花瓣遵循这个规律,很多植物的种子也都呈现这个数列。比如苹果种子是5颗,向日葵的花瓣数一般是21片,而如果你再仔细往被花瓣包围的花盘看,里面还有很多小花――最终会变成葵花子。这些小花的排列呈现两组相向排列的螺旋形线条,一组是顺时针旋转,一组是逆时针旋转。而如果你再仔细数数这些螺线,你会发现,顺时针的螺线有34条,逆时针的螺线有55条。而根据不同的向日葵品种,你可能还会得到55和89、89和144等数据。

而这些数据,也都遵循斐波那契数列。除了向日葵,菠萝外表的“方块盔甲”和松果的外表也都遵循这一规律,它们的螺线大多数是8(顺时针)和13(逆时针)。

斐波那契数列的身世

植物是从种子和嫩芽生长起来的。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叶子、萼片、花瓣、小花等的顶端,其中央有一个圆形的组织叫“尖点”,而在尖点的周围,有一个接一个的微小隆起,这些隆起称为“原基”。最后,这些隆起的原基就长成叶子、花瓣、萼片等。每个原基都希望它所生长的花、蕊或叶片以后能够获得最大的生长空间。例如叶片希望得到充足的阳光,根部则希望得到充足的水分,花瓣或花蕊则希望能有充分的空间展示自己以吸引昆虫来传粉。因此,原基与原基之间就需要隔开一定空间以保证将来长出的叶片或花瓣能有效生长。但因为不断有新的原基产生。原来的原基就会被不断往外挤,那么怎么排列才能使得将来的叶片和花瓣都能有效伸展自己呢?

科学家发现一条规律,就是当两个相继(先后)出现的原基以137.5°的发散角生长时,将来它们的后代就会充分吸收阳光和雨露。137.5°在数学上被称为黄金角。所谓黄金角,即一个圆被分成的两个圆弧的长度比例正好是黄金比例,那么较小圆弧所对应的角就叫黄金角。黄金比例约等于0.618,在生活中常常被提到,特别是美学和建筑学。

仔细观察一下,斐波那契数列中,前后两个数的比也是接近黄金比例的,而且数字越大其比例越接近黄金比例,因为这层关系,所以以黄金角生长的植物就出现了斐波那契数列现象。

(选自《现代快报》2013年8月19日,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1.本文标题“植物都是数学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析其作用。

2.试举出本文中使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二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燕子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①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它们能够倏忽间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掠,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谁都知道,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②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行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食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飞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那么,煎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呢?原来,煎子的身躯成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行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躯特别灵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1.燕子形体上的弱点是什么?形体上的优点有哪些?(答案不得超出方格)

答:①燕子形体上的弱点是:

②优点是:

2.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

3.说出画浪线的两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燕子为了战胜自身的弱点,“学会了一切都在飞行中解决的本领”。这些本领有(不得超出方格):

答案:

1、①脚瘦小,难以支撑身躯;②身躯成流线型,翅膀窄又长,尾巴长,身躯轻巧。(答出三点即可)。

2、描写。

3、①列数字;②举例子、打比方。

4、(在飞行中)吞食猎获物,饮水,喂孩子(吃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试题类型

全文共 4180 字

+ 加入清单

一、内容概括题型 二、结构分析题型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四、词句理解题型

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 六、语言品析题型七、材料链接题型 八、开放拓展题型

一、内容概括题型

【 题型分类 】

1、对某一段或某几段内容的概括

2、对相关内容的概括

3、给概括出的内容找对应段落

【 题型示例 】

例1:北京市语文中考课标B卷“人禽流感”第16题第②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禽流感存在着人人相传的迹象,并造成人员死亡。

【方法技巧】

1、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词、关键句;

2、结合段落中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 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联合,并简明的表达。

二、结构分析题型

1、着眼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

【方法技巧】

答这种题型,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也有的需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 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了。

2、能否调换段落的顺序;

3、文章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1、总分式;2、递进式(现阶段,以总分总式最为多见。先总写说明对象的特征,然后分写说明对象的特征。)

【方法技巧】

1、要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2、不能调换段落顺序的理由是。

(1)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2)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3)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某一段落在全文的作用,或能否删去某段。

【方法技巧】

(1)立足全文,准确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

(2)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3)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阐述,并根据说明的顺序说明是否删掉的理由。

(4)判断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

【 题型分类 】

1、说明对象:答题技法:看题目或首尾段。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病毒》一文的说明对象:病毒的危害),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说明文题目就是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征: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注意段意、中心句。每一段的开头或者结尾尤其是第一段的开头和结尾可多留意。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 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3、给被说明的对象下定义;

4、从几句话中提取概括信息;

5、从一个段落中提取概括信息;

6、从几个段落或全篇中提取概括信息

【方法技巧】

1、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下定义要求准确、严密,语言应简明,常用的是判断句的形式,即“xx是xx”的句式。注意和作诠释作区分。

2、(1)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 (2)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3)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四、词句理解题型

【 题型分类 】

1、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2、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3、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 方法技巧 】

1、对重要词语、句子的在理解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2、 从文段中找出指代的内容,方法一般是从该代词的前面看这个代词所指的内容。

3、常见代词:“这样、这、这种、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的指代义,多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

【 题型分类 】

1、判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2、画线句子运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选择一种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4、引用传说、故事、诗句、名联、谜语等的作用

【 方法技巧 】

1、明确常用的10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引用、摹状貌、列图表等。

(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多直接说明前面的一句话)

(2)列数字:科学准确的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3)分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的…特征;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4)作比较:清楚明白的说明了…的…特征(地位、影响等)

(5)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6)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7)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引用: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兴趣。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考查的一般模式是:“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清楚明白的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特点(特征)。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对说明方法的考查是2个甚至是3个。

2、在回答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时,要结合句子本身和文中的语境作答。

3、在具体回答运用说明方法作用时,不要笼统的答,必须结合原文,具体指出说明了什么东西的什么样的特征。

如:引用的传说、诗句、谜语等,除了联系上下文,前后语境,指明它说明了什么之外,还应注意它是否在说明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或是增强了生动性和可读性。

(如《漫话对联》)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

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②引出下文对联知识的介绍。(或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六、语言品析题型

【题型分类】

1、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2、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3、加点词能否换成另外一个,为什么? 某两个或多个加点词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答题技巧】:

1、先解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2、(1)表态(删还是不删)。(2)解词。(3)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4)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5)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不(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例1:(《中国石拱桥》“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表示差不多,说明桥面与河面平行的程度,去掉意思变为桥面与河面完全平行了,与实际不符,也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例2:( “走进森林” “第7段划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

例3: (“农药是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之一起限制作用,用在这里表示除了农药外还有其它的污染源,去掉后成了农药是主要来源,显得太绝对。这与事实不符合,也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备注:所考查到的一些副词,如“几乎、也许、大约”和数词“一倍、左右、大多数”等往往起限制作用,有的起强调作用,去掉后意思虽然没变化,但语气上有变化。

3. (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

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颠倒后与前文逻辑顺序不相符和。

4.可找表程度的修饰词、代词(“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数字等。

七、材料链接题型

【题型分类】1、链接一则材料 2、链接几则材料

【题型示例】例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指导》 P72)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例一:赞同市民甲的想法。“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成为生态杀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的威胁。若适当引进其天敌,它们生长的环境阻力会变大,繁殖速度会变慢。这样就不会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了。

——例二:赞同市民乙的想法。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防御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市民对本土植物有一种亲切感,多培植本土植物可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 ——例三:赞同市民丙的想法。早防早控,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因为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大量繁 衍便很难控制了,消除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方法技巧】第一步,读清题。把握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

第二步,析材料。明确材料和文章的关系,把握材料的个性共性。抓筛选点提炼点。 第三步,看原文。把握文章内容主旨。

第四步,精表述。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

八、开放拓展题型

【 题型分类 】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5.谈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

6. 有创见地补写文章结尾;

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8.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建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中说明文: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

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

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有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们同样背着大刀。那中年人说:“都没让家里人知道吧?”众人都沉默不语,中年人把手一挥,“那走吧。”半个时辰后,日军基地里惨叫声、枪炮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愤的色彩,随着刀的挥动不停地闪耀。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

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们。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无法忘记,忘记战争,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不应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死亡,代替了别人的死亡。

战争结束了,就让我们来纪念沉睡的英雄。

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走在路上,人们向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同时他们也发现,老兵们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这里是庆祝,或许应该说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主要场所,来自全世界的英雄们,受到各国领导人尊敬、赞颂。

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纪念碑下,老人讲述了当年自己杀敌、幸存、逃脱的经历,依然是激动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热血沸腾的歌:“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学生们流泪了……

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二、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三、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四、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 作比较 下定义引资料画图表作诠释

2、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3、 掌握说明方法(语言标志)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列数据: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分为……

(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二〉〈三〉〈四〉首先其次然后) First of all)

★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考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考点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的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理解

2、对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品析。

7、对段的表达作用的理解和分析。

8、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特点的体会。

9、进行与文段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达。

下面就以几个考点为例作以分析。

(一)整体感知说明内容,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阅读事物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阅读事理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发展的根本属性的东西,去理解事理的本质特征,要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关键性词语,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特征,要想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还应注意文章在说明事物或事理过程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注意各个部分与被说明对象之间的联系,有些事物或事理可能不只具有一方面的特征,还要注意各个部分与事物特征之间的联系,再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理解文章的层次关系,明确说明顺序

阅读说明文,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明确说明的线索是进一步掌握说明顺序地关键一环。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而逻辑顺序又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说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加强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的方法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一、明确考前最后冲刺的基本要求:

1.求准。考前最后冲刺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采取求准的策略,克服虚浮和自以为是的心态,回过头来一点一点地记清、记准重要的知识和自己疏漏的知识。

2.求牢。尤其是基础知识的选择题和名句默写部分。主要办法就是反复,通过反复练习来求牢。

3.求精。考前最后冲刺中的专项练习、综合练习中的题目必须精心挑选,有选择性地精练精讲,查漏补缺,修复知识体系,并训练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二、突出重点难点,强化得分意识。

(一)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

1.重视文本的理解。各类文本阅读,重中之重是阅读文本,切忌只重题目而轻文本的做法,应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在文本上勾划、圈点,分析、概括,较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思想内容,然后再读题、做题。这样才能真正地抓住重心,把握关键,回答问题才能切中肯綮。

2.要有考点意识、题型意识和分点答题的得分意识。对于每一个考点,通常有哪些题型,每种题型通常有哪些设问方式,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加强写作训练。

1.深入了解本省高考作文的评分细则,做到有的放矢。特别可以就发展等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章的升格训练。

2.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只有学会两个关注,考生才能积累大量新鲜而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有学会两个关注,考生的记叙文才能更加真切细腻,情感才能更加感人,立意才能更加深刻,防止以看代写,以想代写,要把会做、做透作为考前最后冲刺的原则,力求在难度低的试题中少失分,在难度高的试题中多得分,以期全面提高得分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技巧五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

全文共 5140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要点:

记叙文答题技巧

一、阅读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二、主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1)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2)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3)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5)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一)

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二)

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方法三)

(7)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8)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9)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

(10)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11)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1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词语/成语:形容(本来的意思)+本文指(结合文章)。

(13)从原文中找句子,问为什么?怎么那么说?

答:前三句,后三句。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1、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列数字)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3、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

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范例解答: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注音或写汉字。

长()者边缘()yán()续yǒu()黑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粗壮—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发明家富尔顿

富尔顿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

富尔顿从小只爱画画,不爱读书。一天,老师对他说:“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课不行,这样偏科会影响以后发展的。”可是,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

有一次,富尔顿去钓鱼,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来费力极了。他想:“装上风帆只能随风漂游,还有什么好办法来改变这种情形呢?”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顿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里,心里还在盘算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他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两只脚不断摆动划水的结果。他又想能不能用交*的轮子来代替划船的桨?轮子该怎么造?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最合适?船身又该怎样改装??这些问题*画画是不能解决的,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富尔顿才领悟到了老师的话是对的,决心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顿发愤读书,进步很快,后来成为了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费力──()合适──()盘算──()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富尔顿发愤读书,后来成为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2)富尔顿在一次游泳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

3、填空:

“富尔顿才领悟到了老师的话是对的。”这句话中,“老师的话”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父爱昼夜无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你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kuì),但他终于什么话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ruì)。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liáo)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choú)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中优秀作文:宽容?理解?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宽容,需要一颗有气度的包容之心;理解,需要站在别人的立场,设身处地为别人照相。可是又有谁能完全做到宽容和理解呢?宽容和理解,到底哪个更重要呢?

林肯正是牢记母亲的教导。:要宽容。宽容的美德为他以后的人生铺平了道路 ,最终竞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可是,若没有廉颇对蔺相如的理解,负荆请罪,又何来将相的团结,他们国家的繁荣?

大家都听说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吧:说的是三国蜀国的蒋琬。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家门而不入,后来,这个故事一直被后人称为“宰相肚里能撑船”。

可是,大家也知道:大禹治水,是家人的理解给了他战胜洪魔的决心与勇气;岳飞抗金,征战沙场,生死未卜,是老母亲的理解给了他精忠抱国的豪情与正气;双目失明的海伦 凯勒,失去了感知大千世界的窗口,长年累月与黑暗为伴,是老师安妮的理解给了她生存的信念与希望;一位黄土高原上的半百老者,为了追求人体美的崇高艺术,忍受了无数的鄙视与误会,是妻子的理解给了他追求艺术的执着与坚韧。

宽容和理解都那么重要。

那谁更重要呢?

我一直疑惑着。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在书上看见了一句话:没有宽容,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也没有宽容。

我放下书,默默的沉思着。是啊!宽容和理解是相通的!

无论什么事都是相互的,我们都应当宽容与理解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宽容和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生阅读红楼梦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开篇即一个“泪”字,从中不难品味出红楼一梦的辛酸、悲哀。

说到泪,大家一定会想到位居十二钗之首的黛玉。

黛玉多愁善感之极,常常触景生悲:听到女孩子们演习戏文时唱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便想到诸如“水流花落两无情”的话语,不禁“两眼泪汪汪”了;看到落花,立刻又勾起伤心,一人到葬花处痛苦一场;看到宝钗母女共叙天伦,不禁又心酸落泪?

其实,黛玉原本也是“雪为肌肤,花为肠肚”的人,只是年幼的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促使她成了那种遇事哭哭啼啼的人了。

黛玉的泪,不只是为自己而流,更是为自己的男颜知己|——贾宝玉所流的。

宝玉,一出生就有一块通灵宝玉,自幼被贾母疼爱,照理说,他这个“富贵闲人”应该别无所求了吧,然而,在这个“大观园”中,他其实也是很无奈的:与丫环金钏儿的几句玩笑话,却使得她投井身亡;晴雯只是不安现状,反抗,而落得病死的下场?宝玉,虽然是贾府的少爷,但却无力反抗?当他好不容易“等”来一个知他的黛玉,却又“迎”来了金玉良缘?

按理说,宝玉与黛玉,一个喜欢一个爱,两人情投意合,这哪里有错,没有错嘛,但这错就错在两人生在富贵世家。

贾府表面上金钱、利益源源不断时,他正在迅速破落下去,他需要薛府的财力支持,再加上“金玉良缘”之说,于情于理,似乎宝玉与宝钗非得在一起了,于是,便有了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看似以“宝黛”二人感情为基础,展示了一个家族的兴盛衰败,实则,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红楼梦的价值,已超出了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水的流向高中说明文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一点一滴积聚成一潭,又由一潭汇成一江水。它们又将流向哪里,在何方土地上流出炫丽的一笔,勾勒出一幅定格的风景画。让人们值得称道,拍手叫绝。

人生—水。一泓清泉,流向神圣的天堂。去缔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湛蓝的天空。我也很期待。但我想那里肯定有山'有水流,有着永不打瞌睡的懒懒的太阳,每天阳光灿烂的都是那么史无前列。有鲜花和香樟树的芳香迷漫着整个空间。有小孩光着脚丫在沙滩上捡贝壳。还有一片深蓝色的大海,怀揣着大海人的祝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缠缠绵棉的流水仍是无止境的静静的流淌着,激起朵朵小小的浪花儿。我不知道它们的选择流向哪里,是流向人们需要的田野,是流向山川的陪衬,是流向深蓝色的大海,还是未知的区域。但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快乐'悲伤'孤独'忧愁,全然是自己的选择,自己走出的一条或明或暗的路。想活成什么样子,也都看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态度和定位。不过,既然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那就应时刻记住这条路。在前方不迷惘,不退缩,勇敢的一路走下去。还要时刻审视自己的不足,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要有人性,不忘人情的冷暖,坚强的正直的走下去。

此刻的水平静而又透澈,我心也随着这水一样慢慢变的平静,泛不起一点涟漪。我似乎听见水说,他要去远方,他要去追寻他,去很远的地方。为了他等待已久的梦。追寻属于他的那片天空。他要去流浪,流向远方。虽然一路忐忑'激荡不宁。但他还是愿一个人孤守一阵的流淌下去,像玫瑰的花蕊,在大雪中纷飞。并且一去不在回来。

放眼潺潺流水逝去的方向,让人想到无限的希望。想到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才叫辉煌,不算白活。树阴下的星斑点点滴滴。草长嫩叶的光亮闪进心底。安坐在湖边的木椅上,一阵阵清风徐徐吹来,水面泛起一丝丝的涟漪。仔细品味徜徉的微风亲吻着发丝的柔和,一股隐约的思想飞上了天堂。何不换种角度思考呢!只要有信心'理想'追求'渴望,也许灵魂会摆脱尘世的纷扰,到达天堂。

我们是应该为活着而庆幸,因为我们拥有大海人最真挚的祝福。随着水流的方向开辟一条通往罗马的道路。给自己一点自信,相信自己,你—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说明文阅读知识盘点大全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明文分类:

①、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②、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二、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1、题目2、开头3、关键词句 (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三、说明方法分类、作用及标志

1、分类和作用:

举例子:举了××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该说明对象的××特点,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把××与××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说明对象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作引用:引用××来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作诠释:具体充分地解释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概念),通俗易懂。

摹状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表达方式是描写)

2、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譬如,举例要具体。

⑷作比较:而、比,和相比,相较而言,较之于。

四、、顺序

⑴空间顺序:多用于写建筑物的结构或某一景观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演变过程。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多用于说明事物原理或使用方法。

a、 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 b、 先主要后次要。

c、 先原因后结果。 d、 由现象到本质。e、由形态、分类到性质、用途

f、 由一般到特殊。 g、 由整体到局部。 f、

五、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准确、严密、平实、简明 (科学小品:生动、有趣)。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说明文阅读知识盘点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抓牢阅读理解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中该题型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语言原汁原味,以考察深层次理解为主。如主旨大意;猜测词义或句意;判断推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态度;文章题目等。

在平时训练时就要养成好的习惯:精泛结合、扩大视幅、不点读、不出声读、不过多回读;能根据上下文猜词、乐于分析长难句、坚持做好读书笔记、不断扩大词汇等。训练中要以限时阅读为主,把握好速度和准确度的关系。在做题过程中要逐渐做到:快读文章笼统抓大意;回读文章对应答好题。快读文章不仅容易获得文章的主题思想,而且可以减弱生词多对阅读的影响。所谓找对应就是在明确文章表达的中心后,带着问题回读文章,找到相关信息,把A、B、C、D四个选项逐个与原文对照,认真分析,通过排除或对比来获得答案。这样既能减少阅读量,又能减轻阅读压力,从而提高阅读的信心和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

全文共 3088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

2、理解并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课前预习:

一、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二、说明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题型:指出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3、题型: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A.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1.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2.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例如:“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7、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8、.引资料: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

B.说明方法的作用:

1、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2、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4、题型: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题型:分析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6、题型:根据说明的内容,怎样理清选文的思路:

技法指导: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的又是分总式),就能说出其思路了。

7、题型:文章从那几方面进行说明?

先将文章分成几部分然后再加以概括

8、题型: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①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9、说明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10、题型:说明文语言风格

a准确平实

b生动形象(如果使用了大量描写句、修辞句、神话传说等)

11、题型:加点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12、题型: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13、题型:加点词语能否去掉?

这类词语主要是修饰限制性词语如:大约、左右、最、几乎、仅仅等

答题要点:

a.不能b.加点词语起修饰、限制、强调作用c.说明原句意思是……d.如果去掉,则……e.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4、题型: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15、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①瞻前顾后法(往前找、往后找)②自己概括、检验法(代入法或置换法)

16、题型: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主要是结合上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段说明的内容,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这就能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17、题型:说明文中开放性试题、类型及答题要点

①提建议、方法、措施类要具体尽量符合实际情况

②拟广告语、设计标语等a.要切题b.语言简练、凝练、生动、有感染力c.有创意/有提示作用

③探究题,提取信息、获取信息类要参考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④读了全文,谈认识类要结合原文,具体谈看法、谈认识

18、题型:“据科学家分析”“据资料表明”“据统计”一类词句的作用。

要点:表明信息的来源,增强说明内容的可信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19、开头的作用

①引出说明对象

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开头有描写性语言:生动形象地引出将要说明的事物(事理)

20、结尾的作用

①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

②表明希望,提出号召③想像远大前景(补充结尾是可参考)

21、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从内容和语言的两个角度分析)

要点:描写了………内容,突出了………;语言上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2、说明文中引用古诗、传说、俗语、故事等的作用

要点: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读来耐人寻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温馨提示:说明文最简单,答案大多在文中,读完后先理清层次,找出每段说明了什么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格式

全文共 2814 字

+ 加入清单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题型一: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形象具体的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点

列数字:具体准确有说服力的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点

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介绍了)xx事物,使文章具有条理性 下定义:简明,周密,科学准确的说明了(介绍了)xx事物,具有权威性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题型二:分析某词能否去掉

“大概、八成、差不多、可能、有可能、也许、容易、大约??”等词是起限制的作用,表示(词的具体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去掉,所说内容就绝对化了,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有研究表明,有资料显示,据专家,学者说????”等词强调了是经过(研究,调查,权威专家所说)的事实,具有权威性,容易使读者信服,所以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权威性。

“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等词在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时间(到现在,不会太久??+具体内容),去掉就不符合事实了,所以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无论,一旦,都,必然,一定??”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xx特点)是确定的,是无一例外的,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xx特点

题型三:分析说明对象

一般先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若用了比喻,那就要看它的本体是什么,答题时要答本体,不能答喻体

若题目不是说明对象,就要自己总结,介绍性质、形态、用途??之类的是说明事物

介绍概念、原理、规律、??是事理说明

题型四:分析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在段首句有明确的方位,时间的词就是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若是层层递进、关联紧密的就是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有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道次要、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具体用了哪一种或哪几种要具体分析

题型五:分析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式:总分,分总和总分总

递进式,用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

连贯式,并列式,用于时间、空间的说明

题型六:分析文章中添加xx传说(神话)的作用

生动形象的介绍了(被说明对象)的xx特点,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给(被说明对象)增添了美感和神奇色彩

生动形象的介绍了(被说明对象)的xx特点,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给(被说明对象)增添了美感和神奇色彩

题型七:分析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描写:生动形象具体,使xx(被说明的对象)更准确,更好懂。使读者容易理解,体现了被说明对象的xx特点

议论:(通常是事理说明文)点名了这样做(被说明的事理)的原因

抒情(通常是事理说明文)抒发作者对xx(事物或事理)的xx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题型八:分析某段或某句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因为(xx段,xx句)是按照人们认识(被说明对象)的(逻辑顺序、时间、空间)来安排说明的,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调换就不符合人们认识(被说明对象)的客观规律了

题型九:分析开头引用故事的作用

形象生动的说明(揭示)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或(引出被说明的对象),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题型十:分析甲词能不能换成乙词

(通常情况下)不能,甲词比乙词更能说明+具体内容+的准确性,换成乙词就不如甲那么准确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十一:分析非主要说明对象的作用

(非主要说明对象)是(主要说明对象)的(基础,原因??等等+具体内容) 以便于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主要说明对象),很自然的引出(主要说明对象) 题型十二:分析文章中使用通俗易懂、幽默的词语的作用

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被说明对象)的xx特点,使深刻的道理简单化。便于读者理解。

题型十三::分析文章生动形象的题目的作用

点名说明对象,点名说明对象的作用,引出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学趣味

题型十四:分析某段(某句)能不能删去

(通常情况下)不能,这句话的意思是(+具体内容),它交代了(被说明对象)的xx特点,使说明文的结构严谨

题型十五: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题型十六: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说明文的阅读知识及答题方法

全文共 3987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小编与读者分享它的答题方法,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说明文基本知识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阅读技巧

(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

1、考查说明对象:

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回答时形成一个短语:本文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例:《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2、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例:《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说明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5、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6、“这样”的指代义: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7、段落语句顺序:

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向沙漠进军》5、6段照应上文游击战、阵地战顺序。

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看云识天气》

8、语言准确性: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10、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

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例:“死海之变”中“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

答:(1)海水水体的分层结构消失(2)海水中的硫化氢消失(3)盐的沉积增多。

11、发散创新:近几年,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综合各地开放型试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试题大概从以下方面考查: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

(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但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

(1)是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给满分;

(2)是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

(3)是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

总之。这类试题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在答题的同时有助于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扩大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余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看题目、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如果是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既是说明对象。如果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则是对象加特征,答案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如:《看云识天气》,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考察对说明事物特征的把握。

答题技巧:尽量从原文中找原句作答,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如《中国石拱桥》中关于它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四)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五)说明语段的作用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说明文阅读《秃的梧桐》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四、中考题(17分)

秃的梧桐苏雪林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那梧桐下,总这样wǎn xī地说道。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作两处给两家住。这株梧桐,不偏不倚,恰恰长成屋前的分界碑。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国外去的路却有两条 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xiǎng。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夏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劈下来,拾起一看,叶dì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

1.依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3分)

wǎn xī( ) 分xiǎng( ) 叶dì( )

2.释义正确的选题是(2分)

(1)倚( ) A.靠 B.仗恃 C.偏、歪 D.依靠

(2)蚀( ) A.损失 B.损伤 C.亏耗

3.因为什么人们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3分)

4.这株梧桐的奇怪之处在哪儿?(2分)

5.梧桐是怎样变秃的,它经受了怎样的挫折?(3分)

6.秃梧桐如何对待挫折?它的求生的勇气表现在哪里?(4分)

四、1.惋惜 点拨:注意形声字的表意和表音。 享 点拨:不要错写为“亨”。蒂 点拨:不要误写为“谛”,注意其表意与植物有关。

2.(1)C (2)B 点拨:注意放到句中去理解。

3.梧桐被蚂蚁所蚀,被雷电所劈。 点拨:认真阅读文段。

4.长的地方奇怪,恰恰长在尾前的正中,是两家的分界线。点拨:注意从文中找答案。

5.叶蒂被蚂蚁咬断,枝干被蚂蚁所伤,又被雨打雷击。

6.以它自强不屈的生命力继续长出新叶。依然萌发新芽,吐出新叶。

点拨:先从文中找答案,如果文中没有,再自己去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