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4971

作文

115

好干部孙文龙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学习先进人物典型事迹,7月1日,集团党总支和工会组织党员50余人赴阳城县孤堆底村“晋城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孙文龙纪念馆参观学习。

孙文龙是阳城县孤堆底村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从优越的省委机关返回阳城支援农村建设。他务实求真、敢想敢干、致富百姓,连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深得三县人民的爱戴,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蚕桑书记”、“粪制书记”、“焦裕禄式的好书记”。1982年因积劳成疾,逝于任上,年仅51岁。

全体党员在孙文龙纪念馆前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随后参观了孙文龙同志先进事迹展览厅、缅怀堂、千米碑林等,深入了解他的先进事迹,聆听他朴实无华的做人格言,感受他独特鲜明的人格魅力,寻找他致富百姓的宝典真经,领略他真抓实干的公仆风采,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此次学习活动安排紧凑、效果扎实,大家的感受颇深,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孙文龙同志为榜样,将他“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实干富民”精神运用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具体岗位上,努力工作,推动公司更好更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雷锋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的更美好。”

“多帮助人民做点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时刻萦绕在我的耳畔。我终于明白了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意义。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雷锋精神应该是一个永远不可泯灭的历史丰碑,需要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传承并发扬。

此次参观展览,通过纪念馆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和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这是一个多么光彩的灵魂,这是一个多么无私的生命。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是雷锋日记中的一部分。身为丹东银行的一名员工,我们只有把自己的发展和丹东银行整体的发展融和在一起的时候最有力量。我们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先导,做“银行软环境”建设的排头兵,像雷锋那样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分热、每一分光都无私地奉献给我们的客户,用真诚的心为客户办理业务。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银行业也是服务业,决不是靠一时的热血和激动,而是坚持不懈,始终如一。要象雷锋一样,踏踏实实、尽职尽责地工作,像螺丝钉那样,钉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对所从事的每项工作要精益求精,并在实践中刻苦钻研业务,努力争取最好的成绩。

雷锋,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他的精神正引领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崭新的风貌创造着华夏民族更加辉煌的历史。让我们本着无私奉献,求实创新,诚实信用,优质服务的理念,让雷锋精神这一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丹东银行的发展锦图上花团锦簇,万世流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参观红色纪念馆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7月6日清晨,大雨如注,我们小记者团在《关心下一代》周报编辑叔叔和阿姨的带领下,坐车去参观雨花台纪念馆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当我们到达雨花台纪念馆时,雨渐渐小了,淅淅沥沥。空气中笼罩着一种哀伤的氛围。

我们下了车,只见雨花台纪念馆是一座松柏环绕的山冈,高约100米,长约3。5千米,顶部呈平台状,有三个紧紧相依的山冈组成,显得庄严肃穆,安详厚重。

走进雨花台纪念馆,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正对着的两块竖立的石板,一前一后,分别刻着《国歌》和《国际歌》。《国际歌》歌词雕刻了五个国家的语言。《国际歌》石板两旁又各刻着一位男子和一位女子,像一对天使维护着国际和平。

继续向前走,来到纪念碑脚下,两边的石梯中间,用花朵摆出了“不忘初心”这四个字。走上100级的石梯,我们来到纪念碑旁,它坐落在主峰峰顶,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纪念碑高42。3米,碑体是方形,宽7米,厚5米,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金字。碑前列有烈士铜像,高5。5米,代表着所有的战士,名为“宁死不屈”。走近他们,我似乎能听到他们血战沙场的呼号,似乎能看见他们冲锋陷阵的身影,似乎触摸到他们那颗赤诚的爱国心……不知何时,铜像肩上神奇地站着一只刚刚飞来的和平鸽,它仰望着蓝天,像一个高傲的将士。

随后,我们给烈士送上花圈,低头默哀,再绕纪念碑一周,往回走,又走进了纪念馆。

一进去,“信仰的力量”这五个大红字就展现在眼前,下面,“雨花烈士生平事迹展”这几个字金光闪闪。纪念馆内分十个展厅,按四个历史时期陈列了牺牲在雨花台及南京地区的127位烈士的珍贵史料,展出了许多照片、文物、图画、浮雕……有的烈士才十几岁,就壮烈牺牲了;有的战士们抱着枪冲向敌人,丝毫不惧怕任何的危险;那些破旧的遗物深深地钻进了我的心……让我们将“弘扬先烈精神,献身四化大业”作永远的行动指南,奋斗目标。

午餐过后,我们坐车前往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来到馆内,看到那一幅幅雕塑,那一具具尸骨,刺痛着我的心,我们的同胞饱受着欺凌,我们崇敬的战士们正在血战,我心中燃起了愤怒的火焰,恨不得将日本夷为平地。

这次参观让我深深震撼,战士们为国献身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他们虽然壮烈牺牲了,但他们舍生忘死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如果要让祖国不受侵略,我们就要铭记历史,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红军长征纪念馆的观后感

全文共 1160 字

+ 加入清单

距离那次徒步两万五千里的艰苦岁月已有八十载。这漫长的时光足以让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变成耄耋老人,这长久岁月却也让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头雄狮慢慢苏醒。“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这样坚定的精神,这样铿锵的长征精神像是刺耳的闹钟铃声,从八十年前一直响彻至今。

八十年前,红军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串联起了中国西部最激越的河流,最巍峨的高山和最广袤的草原,踏出了一条中国走向近现代文明的独立之路、复兴之路。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长征精神,是人类历史上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是永不熄灭的灯塔,辉映着人类思想的星空。长征是宣言书,它宣告了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它宣告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道路就是人民解放的道路。长征是播种机,它在11个省撒播革命的种子。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一场新长征,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总`书记曾这样说。其实,无论是过去还是在现在,长征精神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巨大的精神推动作用,而当代对长征精神的深入理解与实时发展使得长征精神在当代有了更丰富的意义且更符合当代实际的内涵。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关于中国梦习总`书记如是说。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在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中,在长征精神的传承过程中,国之担当之责,全在我少年,少年有梦则中国之梦。近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求索古典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青年始终是追求、实现文明转型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信息化浪潮下,显示党和国家领 `导人重视并强调青年已经也必将成为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主力。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中国古老文明的复兴,需要当代中国青年进一步凝聚共识,而“中国梦”的提法,对年轻人而言,极具感召力和吸引力。一个更年轻、更富活力的中国形象,也符合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铁人王进喜读后感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5月23日星期四下午,公司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铁人》。被称为“铁人”的实际上是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名叫王进喜

故事发生在1960年松原会战时期,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得到这个消息后王进喜和他的徒弟们迅速赶到东北,开始了石油大会战。刚到东北,钻井各项设施不完善,没有吊车,没有拖车,王进喜带领他的徒弟们用肩膀、用脊梁、用血肉之躯一点点的将油井井架搭好,使油井能正常的进行开采工作。王进喜想尽办法克服了开采工作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

这场电影看下来,有几处让我感觉特别的辛酸:一、王进喜带领徒弟们用血肉之躯搭建井架的时候,他们的口号,他们坚毅的神情让我震撼,感叹于他们的精神,这是种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我想,应该就是王进喜说的,要努力让国家摆脱贫血,摆脱被欺负的局面;二、发生井喷时,水泥搅拌不均匀,井喷抑制不住。有人劝王进喜赶紧带着徒弟们离开,而王进喜命令徒弟,井架不倒,人就不许倒,随后带伤跳进水泥池,用身体搅拌水泥,成功抑制了井喷,保持了井架和钻机。看着徒弟们纷纷效仿师傅跳进水泥池的画面,我才意识到什么叫做人像钢铁一般坚强,也才理解了开头王进喜的那句话:我们来这,就是玩命的。三、闹饥荒期间,王进喜宁愿犯错误也要给徒弟们换取口粮。即使在小知识分子身体素质差熬不住饥荒,熬不住艰苦的日子要逃跑时,王进喜还是把口粮袋和护膝塞进了小知识分子的怀里,告诉他要好好做人体面做人。四、井架有东西掉落,砸到徒弟万堂的头上,王进喜急忙赶来后询问万堂,万堂开口说,师傅,我没事。看到这里,我真是难受的想流泪,胸口很闷。我想到了现在社会的我们挑活干捡活干怕苦怕累是多么羞愧。

电影看完后,王进喜的那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还在我的脑海中盘旋,我想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值得我去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暑期以来,各地中小学生、大学生、企事业单位青工等,或有组织,或自发地来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他们深受铁人等老一代石油工人热爱祖国、艰苦创业精神所鼓舞,纷纷表示发扬铁人精神,争做铁人的好后代。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7月26日,大庆石化公司组织180多名新入厂青工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他们对大庆石油会战的历史并不熟悉,问了许多关于石油会战方面的问题。他们渴望学习石油知识、了解会战历史的心情在讲解员的耐心解答下得到了满足。参观结束后,纷纷表示一定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7月26日下午,十几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搭伴来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学生们被丰富的展览内容深深的吸引了。当讲解员讲到铁人发出的誓言时,讲解员刚说出前两个字,孩子们就异口同声的接了下去“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个半小时。参观结束后,他们每人写一篇观后感,抒发对铁人爷爷的怀念。

7月28日,6岁便离开大庆,现就读于加拿大thornlodgep。s学校天才班的薛文博同学回到大庆,与家人、朋友一起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在群雕“石油魂”前,薛文博同学用英文朗诵了一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对铁人的真情实感。一同前来的大庆外国语学校宋诗宁同学也朗诵了自己创作的散文诗:。参观后,薛文博同学表示,作为铁人的后代、作为一名大庆人是无比骄傲和光荣的。无论走多远,我都不会忘记祖国和家乡,走到哪里就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带到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观铁人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十一”长假,母亲带我去参观铁人纪念馆。一进展厅,光线立刻变暗,突然让人感到心情有些沉重。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气势磅礴的刻着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英雄群体《石油魂》的巨大铸铜雕像,这些雕像带给我无比的震憾与感动。

《不屈的童年》共有四个泥雕。分别介绍了六岁时王进喜用一根棍子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十岁时王进喜和几个穷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没、气候变化无常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十五岁时去当油矿童工,年龄虽小,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还有听师傅讲骆驼“攒劲”的故事,师傅告诉他讲究斗争方法,培养耐力。王进喜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母亲告诉我,正是这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炼就了王进喜刚毅坚韧、顽强不屈的性格。

王进喜当时工作的艰苦环境,在纪念馆中时时展现。茅草屋、干打垒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雪,屋檐下还挂着一串串晶莹透亮的冰柱,让我顿时感到一丝丝寒意,不禁打了个冷战。当年使用的工具、衣物、狗皮帽、鞋还有高科技制造的水杯、水壶等物品都陈列在馆内。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那些穿过的工作服硬挺挺的挂在那里像是用木板做的,用锤头砸可能都砸不动,因为那些衣物补了一层又一层,一层汗水一层霜,一层泥浆一层冰,都是老一辈石油人艰难困苦的见证。

看着这一切,我不禁回想起我的幸福童年。从小在父母的照顾下自由玩耍,六岁时上动画城般的幼儿园,八岁进入宽敞明亮的教室,接受义务教育。每天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幸福生活,这一切都是先辈们默默给予我们的啊!

最后我们买了一束花来到铁人雕像前,我默默地深深鞠了三个躬。感谢铁人爷爷艰苦创业,忘我拼搏,拿下大庆油田,才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郭永怀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历久弥新,永远都不会过时,为我们荣成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荣成市委书记江山说。

抚今追昔 珍贵展品讲述动人故事

一进入陈列馆,一尊郭永怀汉白玉半身雕塑首先映入眼帘,神态坚毅而安详,目光深邃。他仿佛仍在思考和关注着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期待着涌现出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

“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怀忘九霄不愧中华英魂。”两侧柱子上的嵌名对联,取自四川绵阳29基地,由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题字的“永怀亭”上,这也是对郭永怀辉煌一生最生动的注脚。

陈列馆中,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展现着郭永怀的杰出贡献、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铸成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令观者心生景仰。

“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动身返回祖国。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仍然受到战争的威胁,包括核武器的威胁。1960年,我国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队伍。郭永怀被任命为二机部九所副所长,九所正是现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当时首要任务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两弹”研制所在的青海二二一基地,海拔3800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五十多岁的郭永怀和科研人员一起,粗茶淡饭,同甘共苦,他们喝碱水、住帐篷,睡铁床,风餐露宿。

在展馆内模拟的核爆区,只见一道红色的强烈闪光出现在遥远的罗布泊腹地,接着升起一个巨大火球,惊天动地的响声震耳欲聋,轰隆隆地滚过天际,刹那间,冲击波的狂飙席卷了无边的戈壁滩。

1964年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腾空而起时,全体测试人员欢呼雀跃、一片沸腾,广大科研人员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换来了新中国原子弹的第一声爆响。而此时,郭永怀却因劳累过度瘫软在试验场,被工作人员架到了临时帐篷里。

随后,郭永怀又陆续参与了氢弹研制和“东方红”人造卫星的设计。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一个重要线索,连夜乘机赶往北京汇报。不幸飞机失事,壮烈殉国。

找到遗体时,在场每个人都失声痛哭,他们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郭永怀与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费了很大力气将他们分开后,人们赫然发现一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夹在两人中间,数据资料完好无损。

大到导弹,机械,小到一块破损的怀表复制品,一份旧得发黄的信件……一张张照片,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将历史的记忆镌刻成为永恒,点燃了爱国热情。

观者或伫立凝视,或埋头沉思,或侧耳倾听,循着那一件件文物,恍若回到当年的烽火岁月。“在这里能切身感受我国国防事业开拓者筚路蓝缕的艰辛,真实感受郭永怀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优秀品格。”荣成党员干部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铁人观后感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单位组织大家观看电影铁人,“铁人”对我们大庆人再熟悉不过了,从小我们就在他的熏陶下长大,我们看的第一部反映石油工人的影片就是?创业?,影片里周挺山的形象牢牢的印在了脑海里,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我们对“铁人”的:“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和“有条件要上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经典绝句,从没有那么深刻的打动过我们的心,更没有对这两句话有过更加深刻的剖析。

在同事的生拉硬拽下,我被迫座到了电影院,一开场就被大庆六十年代的冰天雪地的艰苦环境所吸引,影片生动再现了老一辈石油工人为摔掉我国贫油的帽子,忘我的拼搏的精神,和新一代石油工人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以“铁人”为代表的石油工人用他们的满腔热忱,用他们的血肉之驱,诠释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献身精神,“铁人”那质朴的闪光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他说:“我们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什么?是家里的儿子,我们要做这个家里最孝顺的儿子”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母亲的孩子,我们在家里面都有兄弟姐妹,我们都知道最孝顺的儿子是什么样,那就是无怨无悔,无私的奉献,以“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最孝心的儿子,用他们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献身精神,在松嫩平原上开发了大庆,添补了中国历史上贫油的空白,今天的大庆繁华似锦,高楼林立,一个现在化的工业大都市屹立在平原上,那高耸如云的钻塔,轰隆作响的磕头机,预示着大庆的未来会更加的美好,做为新一代的石油工人感到无比的自豪,() 然而,我们从没有象今天这样感到肩上分量,老一辈石油人用血肉铸就的大庆油田,铁人精神,我们将怎么去发扬,怎么去光大,我们将怎么去建设大庆,发展大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我想,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每一位大庆人,都应该去反思一下“铁人 ”那句质朴的话:“我们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是家里最孝顺的儿子”

你是孝顺的儿子吗?怎么做才算是最孝顺呢?小兵张嘎电影观后感居安思危观后感参观铁人纪念馆有感

[铁人 观后感三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注定不能平静地度过。参观完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内心深深被震撼,心潮澎湃。在参观中,我首先感受到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随着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眼帘。国难当头,英雄辈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八位女战士挽臂沉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牺牲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作为退休干部,尽管组织上没有赋予我们更多的工作,但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变,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要求没有变。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保持晚节,在支部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

充分发挥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正能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0日消防支队团委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铁人纪念馆。我们到达铁人纪念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八个镏金大字。抬眼望去,铁人纪念馆沐浴着朝阳的霞光,巍然屹立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之上,门前是高高四十七级台阶,它代表着铁人四十七年艰辛的人生历程;整个纪念馆雄伟壮观,气势逼人,犹如一座巨大的丰碑在向人们昭示着无私无畏的铁人精神。

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我们踏着铁人的足迹开始了意义深刻的参观。进入纪念馆的正门,铁人队伍向我们迎面走来,这是一组铁人带领的石油工人队伍所组成的雕塑,他们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组成了技压群雄的铁人队伍,他们是祖国石油战线上的一堵铜墙铁壁,是一面面不倒的红旗!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如此的艰辛,让王进喜同志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壮丽人生,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六十年代初,铁人从甘肃玉门千里迢迢来到这个不毛之地,支援祖国石油建设。许下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肝胆誓言,在当时恶劣的条件下,“天当房,地当床”,用人拉肩扛的手段,搬运钻井设备;用盆端桶提的方法取得油井开钻所需要要的水资源;寒冬腊月为了压制井喷而毫不犹豫得跳进水泥浆中充当搅拌机。他就是用这种铁一样的身体和意志,让中国把贫油的帽子丢进了太平洋;他带领一群铁一样的队伍建成了年产5000万吨的大油田,他书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辉煌篇章!参观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因为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过上学念书的经历,他就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认字,他用自己的语言写日记,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在日记本中这样写道:“我学会一个字,就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多么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一生的追求!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才能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才能有“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写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一场战争,承载着一段历史;一段历史,承载着几多生命;几多生命,承载着几多鲜血。一场辉煌的战役,却是用鲜血与生命所换来的。

踏进展厅的大门,就被陈毅、粟裕等将军的雕像所吸引了。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需要用雕像来铭记的。而雕像的存在,只是在我们的心中为他们增加了几分重量。他们高大的身躯矗立在那里,望着远方,似乎在望着革命胜利的曙光。虽然高大,但远不如在我们心中的形象高大。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接下来的几个展厅。昏暗的光线,微黄的背景,有如身临其境。漆黑的子弹壳,残破不堪的草鞋,简陋的指挥部,敌我力量的悬殊,无疑不让我们怀疑这场战争我们能否打赢。事实证明,我们赢了,虽然武器装备不精良,虽然穿着单薄的草鞋,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但我们赢了,凭借着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艰苦的战斗,我们漂亮得赢了。望着墙上铭刻的一位位英雄的名字,虽然素昧相识,但依然心生敬仰之情,在心底默默为他们祈祷。

经过盘旋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实战模拟战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战火涌起的场面,接着传来了烽火齐鸣的炮火声。满地的子弹壳,远处河里炮火炸起的水花,广播里深情地讲说,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激烈的战场,偶尔传来的一声炮火声,不禁震得我们胆战心惊。革命先烈是凭着何等的勇气打赢了这场艰苦的持久战。

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迈出了纪念馆的大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哈尔滨。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游乐园,儿童公园……但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去烈士纪念馆。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就来到了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馆一共有三层。我和爸爸妈妈先来到了第一层。一进屋,我就看到了八女投江的雕像,我仔细的端详着这座雕像。它全身都是金色的,八女投江的姿势被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来了。正当我看得着迷时不知道是谁那银铃般的嗓音惊醒了我。我一看,原来是讲解员来了。“你们好,我是这里的讲解员,你们正在看的是八女投江的雕塑……

第一层参观完了,我们又来到了第二层。进到第二层,一个冰窟把我吸引了过去。冰窟里的雪上有一滩血迹,还有几块碎布。讲解员姐姐说,这个冰窟是根据历史仿制的。可恶的日寇将不向日本屈服的几个中国人给残忍的杀害了。“日本人真是太可恶了!”我气愤的说道。“是啊,可是那时我们的国家不发达,我们也没办法,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国家变得强大了,谁也不敢欺负我们了。”妈妈说。

这次参观烈士纪念馆,我的感触很深。我想,我们应该学习八女不拍牺牲的精神,也应该学习老一辈革命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更要珍惜老一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为扎实推进校党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落实校团委“一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日前,软件与通信学院组织2016级团员学生干部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开展党性教育,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弘扬先烈革命精神,传承发扬革命传统。

每一幅照片,每一段文字记载,详细了解了平津战役的全部过程,一件件真实的展品、一段段感人的故事,颂扬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也铭刻着革命先烈为创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丰功伟绩。

通过这次参观,师生们再次全面认识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深刻地感受了先烈们艰苦奋斗、勤政奉公、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留下的光荣传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学们都下定决心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更加努力刻苦,学好专业知识,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焦裕禄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早已响遍了中华大地,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精神久经时间的考验而历久不衰,一直为人们所敬仰。为什么他的精神会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因为人民需要这样的干部,国家需要这样的干部,这个社会更需要这样的精神。

但我还想做更深一步的追问,为什么焦裕禄同志能够做到呢?有人说,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纯洁,他是一名干部,那是他应该做的。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这样的答案太牵强、太肤浅。焦裕禄同志早年的经历是坎坷的,是备受压迫的,但他并没有被社会黑暗的一面所侵蚀,他心中有更美好和更光明的东西,他有更高洁的理想,如清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而且他的目标坚定,不受外界侵扰。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我想,绝大部分人都是有道德的,是明事理的。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但或许是在接受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之后,亦或是在得到了些利益的诱惑之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不在坚持当初的信仰,尽管仍能分辨善恶,但在行动上却大相径庭,开始人云亦云。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和不断学习?我想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和高尚的思想和品德产生共鸣,提升自己的素养,坚定自己的信仰,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工作中,我们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却很少有人先从自身寻找问题,因为怕吃亏,也或许是因为自己都在怀疑自己是否有把工作做圆满。拿自己的付出与别人的所得相比较,从而产生不公平感。但工作也可以是这样的: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能多问一个为什么,如果能够找到答案,这就是莫大的收获。同时也会感受到喜悦、满足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定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才是工作和生活的真正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五上午,雨后的天空阴沉沉的,我们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

到了馆内,导游带着我们来到了资料陈列馆。我们沿着台阶一层层往下走,我想:这里面一定很恐怖吧!到了!我们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只见地上布满了发光的灯,像星星一样。墙的正中间是一个圆的东西,当钟声敲响一次后,圆圈里就会出现一个被屠杀的市民的照片。看到这里,我一阵心酸,为这些惨死在日军暴行下的无辜市民感到痛心。

接着往前走,我看到了日本鬼子那用来侵略的先进武器。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正是依仗令人发指的武器装备,对无辜市民进行了丧心病狂的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至今难以忘怀的滔天罪行。他们分几个点屠杀市民,以杀人取乐,而且毫不讲理。在屠杀过程中,日本军的一匹马死了,他们竞杀了9名市民,用那血淋淋的人头给那匹马陪葬,这是多么令人气愤的事啊!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日本鬼子残酷的刑具。有一个笼子,里面布满了钉子。我看见介绍上说,日军把中国人塞进桶里在地上滚动,笼内人立刻鲜血淋漓,遍体鳞伤。我的心被紧紧地揪起来了,实在是残忍得令我无法再看下去。在展柜里还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刀、枪,这些都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屠害中国人民的罪证啊!

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我参观完了日军侵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新中国的学生,我们要牢记这笔血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寒假,我和妈妈去了南京。我一到那,就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刚走进去,就看见黑漆漆一片,里面播放着令人忧伤的音乐,感觉十分阴森。忽然,一个大书架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每一本书都代表一个死去的人,我一看,心怦怦直跳。心想,南京大屠杀实在太恐怖了,令人胆战心惊。

又走了一段路,我看见了用红色写的300000人,看见这个数字,我心惊肉跳,同时也为那些死去的人感到悲痛、伤心,为日本人的残无人性而感到气愤。

深入内部,我看见一篇惊人的报道,上面两个日本军官比赛谁杀的中国人多,还比赛谁先达到百人斩,照片上两人一人拿刀,一人背枪,面露狰狞的笑容。看到这里,我的心里燃起了怒火,握紧了拳头,恨不得一拳打那两军官的脸,心里怒气冲冲,想:你们把中国人当成什么了,可恶的小日本!

到了出口,“不忘历史,谨记国耻”几个大字进入我的眼帘,这八个字令我陷入沉思,我想到了许多,现在的国强,是以前的国耻激励着我们,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耻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孙文龙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1739 字

+ 加入清单

孙文龙逝世31年后,人们对他的怀念穿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空始终没有停止。为他修建纪念亭、纪念馆;将他的先进事迹编成戏剧,拍成电影电视剧,搬上荧幕、全国上演;新华社、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将他的事迹写成长篇通讯、报告文学,印成大型画册、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丛书、长篇纪实小说等进行广泛宣传;阳城县委先后三次作出向孙文龙同志学习的决定,孙文龙纪念馆先后被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共青团授予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累计参观人数达30余万人次。

孙文龙纪念馆座落于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孤山脚下,距城30里许,交通便利,生态优美,风景秀丽,钟灵毓秀。

孤山平地而起,形状与鸡蛋酷似,孤卧独立,傲视苍穹!周围群山环抱,水绕田连,青松翠柏,鸟语花香,景情相融。

纪念馆依山拓建,红墙碧瓦,庄严肃穆,十余处景观依次错落点缀其中。馆内资料齐全,布置井然有序;将军部长题词,名家贤士墨宝,耳目一新;品莲池中,莲花白如玉;赞君屏上,梅、兰、竹、菊手迹香;长达千米的碑林,堪称独创!馆内图文并茂,基地真人真事,实物实展,启迪心智,色彩传奇。

馆内纪念的主人公孙文龙同志,系山西省阳城县孤堆底村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从优越的省委机关返回阳城支援农村建设,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县革委会主任,连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1982年因公殉职,年仅51岁。

在阳城,他思想超前,开种植苹果之先河,给寺头人民栽上了摇钱树;他树旗标帆,栽桑养蚕,使阳城成为“山西之首,华北之冠”;他开渠截流、筑坝建库,创出了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白桑“一滴水”精神闻名世界;他敢为人先、大胆创新,高寒山区试种棉花成功,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与赞扬。

在武乡,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平反冤假错案,赢得民心,山西省委推广了武乡的经验;他移花接木,使武乡一跃成为全国新蚕区的一面旗帜,受到国务院的表彰;他改土治水,全县136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惠及人民。

在屯留,他致力发展,科学规划,对农业进行综合治理。使蚕桑生产成为该县支柱产业之一,五里庄丝织挂毯走向了世界。他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清廉善政,实干富民,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成为人民群众公认的优秀典型。

孙文龙同志一生以人为本、以德为根、以业为魂、以民为上,这是他根植民间并具有永恒价值的原因所在。他勤政廉洁的公仆精神,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心系百姓的奉献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怀念。孙文龙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段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杆旗帜。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闪烁着社会主义的和谐理念,而且饱含着亲民爱民的百姓情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丰碑是由民心和事业铸成的,一个热爱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热爱!近年来,孙文龙纪念馆旅游区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先后启动建设了生态农业观光万亩园区、文龙森林公园、龙山生态林及水利风景区等工程。目前该旅游区已荣赝亚太旅游联合会、国际度假联盟组织、中华生态旅游促进会颁发的“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桂冠、被国家旅游局、毛泽东思想学术研究会、中国诚信网、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环保局、山西大学、晋城市委、市政府、阳城县委、县政府等五十余家单位命名为“全国道德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AA景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生态文明村”、“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等。

在这里,我们可以聆听到他勤政为民的坚实脚步,寻找到他致富百姓的宝典真经,感受到他鲜明个性的人格魅力,领略到他真抓实干的公仆风采。

纪念馆占地18000平方米,依山就势拾级而上,红墙碧瓦,典雅大方。馆内外满目青翠,松柏林立;香花槐、黄金槐柔枝轻舞,笑迎客来;处处花香扑鼻、蝴蝶翻飞,一派自然美丽的田园风光。

馆内资料齐全,布置井然有序,有可欣赏景点景观十余处,是集正气、英气、文气、灵气、绿色为一体的精品工程,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和欣赏价值……目前具有标志性建筑的千米碑林正在不断完善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党员关于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李大钊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乐亭县新城区,占地130亩,建筑面积8680平方米,1997年8月16日落成开馆。其建筑风格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和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并与园林绿化相结合。纪念馆主建筑由黑白灰三大色系组成,庄重、肃穆,体现了李大钊质朴谦和的人格风范,由国家建筑设计院设计,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纪念馆牌楼式南大门上镶嵌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馆名,八根功绩柱站位八方,围成一个圆形,象征着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主要功绩,馆区纪念广场两侧是八块大型浮雕,展现李大钊一生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画卷。登上三十八级台阶,进入瞻仰厅和展厅,《李大钊生平业绩展览》分三个展厅九个专题全面系统地展示李大钊同志的光辉一生。主楼西半部为李大钊廉洁风范展区,举办有《李大钊廉洁风范》专题展览。园区环人工湖北岸建有李大钊纪念碑林,碑林选址依湖伴园,主要运用现代建筑和传统符号(石碑)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碑楼、碑亭、碑廊与绿化点面组合,错落有致,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形成李大钊纪念馆又一展区和景点。

多年来,李大钊纪念馆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在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一致肯定和好评。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精典景区之一、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东北烈士纪念馆坐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为一座高大的欧式建筑。该建筑于1931年上半年建成,总建筑面积4283平方米,当年是以东省特别区图书馆的名义立项,由社会集资筹建,日伪时期(1933年至1945年)被伪哈尔滨警察厅占用。1946年,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军区决定将这座建筑辟为东北烈士纪念馆,经过两年筹备,于1948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该馆也是国内建筑最早的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多以东北抗日联军使用过的物品为主,其中与杨靖宇将军有关的文字资料及物品占了一大部分。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门前左侧立有一块铁质牌匾,上书“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时刻提醒前去参观的人勿忘国耻。纪念馆党委书记杨春胜在得知学习考察组的来意后,当即表示,将有关杨靖宇将军的所有资料、物品全部拿出来供我们挑选。“只要你们需要,我们全力支持!”杨春胜面对将军家乡的来客,毫不吝啬。经过仔细挑选、论证,我们相中了几幅照片及杨靖宇在哈尔滨任市委书记时穿的一件大衫和他在开封上学时写的两篇作文及东北抗日联军用的一幅军用地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在回京汇报工作途中的空难夺走了他正在华年的生命,而在空难发生的那一刹那,他与他的警卫员用生命护卫了国家的机密,留下了永世流芳的时代印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

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充分诠释了郭永怀对祖国的深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正如剧中人郭永怀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

在接受导师郭永怀耳提面命的教导的六年间,我了解到,他深沉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把炽热的爱埋在心里,表现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他默默地率领众人科研攻关,总是战斗在第一线。我见过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时他在现场监测时待过的掩体,见过他试验克服热障的庞大风洞,也知道作为力学所的副所长他为科研人员设计过图书馆的座椅、灯光。

他说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耒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用行动实践了他的热爱和希望。

我忘不了53年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第一次见到导师时的情景。那时,郭先生对我和我的师兄李家春说:“ 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作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学所,在中国科大,在九院,在29基地,到处可以看到他的“铺路石子”精神结出的硕果,而他的教导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座右铭。

我也见证了郭先生与师母李佩先生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在他俩20年的共同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笃爱情深,大爱无疆,在郭先生辞世的47年中,李先生依然对他一往情深!如今李佩先生已经九七高龄,仍有一种“你不回来,我不老”的情怀。这一点,在音乐剧中有生动刻画,即使只是短短八分钟的片断,也感人至深。

总而言之,科学家是有大爱的人。这些共和国的脊梁用大爱为我们构筑了永不坍塌的铁的长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