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师读后感大全集【精彩19篇】

浏览

2431

作文

52

《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后感1500字

全文共 3189 字

+ 加入清单

课堂是神圣的,它不能被忽视或者敷衍;面对它,我们需要充满信心但不能有半点骄傲或矫情,更不能随意。而一名教师,经过多长时间的历练可以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教育信念、传播自身的教育经验?原本我认为很难,但暑假阅读了《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认识了王兮老师,惊叹,几年的时间就够了。

这位从教仅十年的教师,经历过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挫败,曾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念头。到其他学校支教过,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彷徨过。四年前加入朱永新先生倡导的“新教育”团队之中,一下子找到了做教师的感觉,短短几年的时间,在班本课程建设、家校互动、推广阅读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也为新教师的成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为孩子一生成长负责

为孩子一生成长负责,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落到实处是很不容易的。长远如此渺茫,现实又是如此骨感,使得很多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当下和未来的抉择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关注到了当下,关注到了即可能够看到的“成效”。班级的学科平均分是否超过了其他班,自己孩子的学科成绩是否具有领先地位,这是教师和家长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的“成效”,也是他们鞭策和激励孩子最为重要的法宝。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在乎分数以及孩子依据分数所占据的位置,至于孩子的道德、人格、情感等方面的涵养,很多教师和家长并不重视,或者说缺少这些方面养育的意识和办法。虽然孩子可以考出很高的分数,但却没有学会如何去面对变故和挫折,更没有教会孩子去了解人,了解人性。

王兮深受新教育基本理念的影响。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给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关注孩子的自我发展,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通过阅读来实现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等等,都对她原有的教育经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她找到了自身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她将目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同家庭背景和学习特点,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引导他们从学会做人开始,开展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努力提升孩子们的道德素养,探索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为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校园里面抬起头来走路和欢唱,轻松愉悦、温暖舒心。因为这样的实践,她所看到的不再仅仅是整个班级的学生,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个人都是那样的独特,那样富有创造潜力,那样的生机勃勃,这使得她时刻不敢怠慢,唯恐因为自己的些许失误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样的执着探索,让她发现了一片新天地,也赢得了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大家意识到,教育,原来是可以有不同的样貌的,孩子的成长,不应该局限于一种路径。看着王老师的教学实录,想着教育、课堂可以是这么美这么有趣。

二、别开生面的班本课程

在《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中,王兮老师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她的班本课程实践,这也是我很感兴趣之所在。王兮在书中介绍了她创建的两类班本课程,一类是贯穿整个学年的班本主题课程,另一类是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而设置的微课程。

贯穿整个学年的主题课程,需要有时间来保证。王兮老师看中了每天早晨20分钟的早读时间。根据“新教育”所提出的晨诵课程的建议,构建起了适合本班学生成长需求的“晨诵课程”。希望通过晨诵,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与音乐感。之所以会选择诗歌,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的儿童诗都短小精悍、活泼生动、浅显易懂,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诗歌本身所描述的大都是自然的景色、四季的变化、动物和植物的奇妙等,有助于帮助学生借助诗歌这一媒介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一年级的晨诵课程,王兮老师精心准备了金波、林焕章、高洪波、罗大里等人的系列诗作,以5-10首诗歌为一组,形成九个不同单元的课程系列。在书中,她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晨诵课程的开设情况,以及学生们的表现,读来特别让人感动。而三年级的孩子,以泰戈尔的《飞鸟集》中的部分诗篇作为学习的内容,看上去似乎有点难度,但孩子们的理解力依然让人惊叹。

王兮所探索的班本主题课程不仅仅局限在晨诵,还有绘本的“读写绘课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绘本对他们的精神世界的成长和丰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让孩子自己去阅读绘本,和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讲述故事的内容,谈自己的感受、用彩笔绘制自己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可以让孩子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特别重要的是,绘本中所蕴含的那些关于勇气、友谊、爱、善良、智慧、美德等人类共同的话题,是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绕不开的重要话题,学生的想象力、阅读能力以及品德修养等,都会通过这样的课程得以培育。这种以绘本为载体,通过阅读、画画和写作三者相融合的学习方式,能让真实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眼睛和心灵结合起来,让艺术和生活结合起来。

班级所开设的微课程,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笔记大自然》微课程,让孩子们在学校的`小花园里,去发现平时熟视无睹的植物中所蕴含的各种细节和美妙;《生命》微课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男生和女生的区别,以及植物世界以及动物世界的男生和女生;《甲骨文》微课程,通过对汉字起源以及演变的探究,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形成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体会文字之美、文化之美;《吟诵》微课程,唤醒那些湮没于历史之中的声音之美,寻找那些根植于我们灵魂深处的根;《经济学》微课程,则让孩子认识金钱,懂得一些财经素养,从小养成正确的金钱观……这类课程的特点是这种体验,让孩子们在身体力行之中有所感悟和发现,给学生创设学科知识之外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孩子们的生命在课程中拔节。

三、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容忽视,但很多家庭不仅没有能够给孩子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孩子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还经常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施加各种伤害。绝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都与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有关。

王兮老师在接手新的班级的过程中,就意识到了家校共育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该为班级取一个怎样的名称开始,就发动家长和学生一起来参与;学生在班本课程中的各种表现,她都会及时通过家长通讯群发送给每一位家长,让他们关注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孩子正在阅读的作品,也会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回去配合老师一起来讲故事,丰富故事的内涵和情节;王兮在“新教育”的网站上学到了一些适合家长学习的内容,也会及时转发给班级里的所有家长,大家一起来分享并互动交流。鼓励家长丰富家庭的藏书,在图书馆开办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主题阅读讲座,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和义务服务活动中来,和家长们共煮一锅“石头汤”……

在这个过程中,王兮老师看到了家长们的转变,充分感受到了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做这些事情的确很累,但很多事情都是具有开创性的,这比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来做“消防队员”,为班级里此起彼伏的问题“灭火”要有意义、有价值的多了。

爱能帮助别人进步,也能完善自己。当家长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的这份赤诚之心,感受到了老师所付出的这份爱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教师。这正应了那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爱,收获的必然是满满的爱!做这样拥有赤诚之心的教师,真好!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给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会多读经典涵养自己、多学习,多反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教育者的能力,向温暖的教育者的行列迈进。陶妙如老师是在用心做教育,做温暖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正如陶老师所说:“用正直塑造形象,用真爱美化心灵,用宽容对待周围的人。这是让自己整个人生动而富有吸引力的法则。”试想,我们都像陶老师在教育上面如此用心,我们的教育又何愁没有发展,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走向高效课堂》读后感教师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阅读了《走向高效课堂》一书,使我感到受益匪浅。本书中,刘老师指出“高效课堂不仅要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分数的提高,更要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素质的提升。仅此还不够,还要使学生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实现师生共生双赢。”所以,课堂高效关键就在于教师的高效和学生的高效。

所谓高效的课堂,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一节课中使学生提高能力,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针对性地讲,把学生的作业消灭在课堂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它针对的主体是学生群。通过这一节课,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所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算实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高效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而应该以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为核心,培养完整的人,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学生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与学生做朋友,对孩子各种各样的想法、探索精神给予理解接受,这就是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灵才能得到自由,舒展自我,超越自我。

总之,作为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在新理念知道下,我们教师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一个敢于开拓,不断学习进步,敢于创新的幸福的职业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教育的姿态》教师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201 字

+ 加入清单

新的一天开始了,学生们背上漂亮的书包,迎着朝阳,开心地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时代的发展、节奏的加快,可能使得他们无暇去欣赏道路两旁的景色,然而,对于新的一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会学到哪些知识,他们依然充满着好奇,露出渴望的眼神。

来到了学校,走进了教室,他们将要在这间教室度过整整的一天。这一天,到底是快乐的一天,还是伤心的一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力量。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条生命,仅有一次的生命,他们的生命之花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光芒,更有自己成长的规律与旋律。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努力呵护这“一朵朵鲜艳的、生机饱满的花朵”,让教室成为学生生命的培育场。

敬畏生命,去呵护每一朵花健康成长。“任何一个学生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经常上完课后叩问自己的灵魂:这堂课对学生尽职了没有?因为在每个孩子的成长中,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会再来一次,你的每一堂课都在影响着学生的生命成长。”于漪老师一直让两把尺子相伴,一把量自己的短处,一把量别人的长处,就这样努力来提高每堂课的质量,因为她深知每堂课都会影响着学生的生命成长。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这是在努力呵护每一朵花的健康成长。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育”鲜活的生命个体,“分”只是衡量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无法去衡量学生的生命成长。每个教师都应敬畏生命,唯如此,我们才会真正地引导学生“激发生命的潜能,捍卫生命的尊严,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

带好放大镜,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生命如花,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更是一朵朵鲜艳的、生机饱满的花朵。”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花香,同时又有自己开放的花期。教育无选择性,无论孩子天资如何、基础如何,都要呵护,都要公平对待。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带好放大镜,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长处,长善而救失。成绩优秀的学生不等于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情感、意志、品性等都已十全十美;成绩落后的学生不等于在其他方面也一定落后,没有优点可巡。更何况,学生是处于成长期的个体,他们的品性、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经历的丰富而发生变化、发生改变。每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花香,我们要用心呵护培育这些花朵,让他们的花香更加迷人。

锤炼课堂,让每节课闪烁智慧的光芒。学生每天走进教室,要上七八节课,“他们是否学有所得、学有兴趣、学有方向、学有追求,不仅影响他们的发展、成长,更影响其生命的质量。”教师唯有去提高课的质量,才是真正地呵护学生的成长。精心备课、组织课堂至关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师强烈的责任心与科学的育人观。教书育人,育人为根本目的,而育人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锤炼课堂,让每堂课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张力,学生乐于去学习、乐于去参与、乐于去挑战,这样“即使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挑战,他们也不以为苦,兴之所至,乐在其中。”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地提高生命的质量。

教室,学生生命的培育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教育的姿态》教师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十月的读书方案是于漪教师的《教育的姿势》,我参加叙事者的时刻比较短,预备读这本书的时分现已到了十月底了,很快从网上购得,立刻开端阅览。

从前语开端,就能感触到一位从事教育作业60年的老教师的热诚之心,她对孩子的爱是火热的,是深重的。一直以学生为本,是于教师的教育理念。这在今日也是竭力倡议的。

从教师身上我看到了大爱与忘我。

现在的孩子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遍及面对品德缺失,情感冷酷。作为教师,咱们有职责温暖孩子的心灵,点亮孩子的心灯。一棵小树姑且需求修枝剪叶,才干健壮生长,何况是一个人呢?所以对待孩子的过错咱们要有一颗容纳的心。

七年级上学期时,一天正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个学生过来找我,“教师,我丢了20元钱”,“哦,是吗?怎么回事?是不是你忘掉放在哪里了?”“不是的,我怀疑是小美偷的”。我心里一惊,不会吧?这个学生很文静,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吧?表面上我不明白气色的说,“不要胡说,我信赖她不是这样的人。你先回去上课,我会给你查清楚的。”我悄然找了几个同学了解状况,小美家里比较困难,平常很节省的,这两天忽然大方了,买了不少零食吃。我心里现已大题有数了,可是我没有去找她当面沟通,而是放出风声说,钱找到了。我调查小美的改变,刚开端她有些不信赖自己的耳朵,后来她低下头想了良久,像是下决心似的。我知道她会来找我的。公然,一个课间,她来到办公室找我,“教师,我捡到了10元钱”“哦,是吗?在哪里捡的?”“教室外面。”“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值得咱们学习!”我看到小美的脸红红的,她的心里一定是纠结了良久的,不过总算战胜了自己!我在心里暗暗祝愿这个孩子。尽管我搭上了10元钱,可是保护了一个人的自负,这才是重要的!

这个国际不但需求参天大树,相同也需求小花小草,只要是健康高兴的生长就好了!!祝愿一切的孩子们都能健康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汇总

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最近,静下心来读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荣誉教授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感觉真是得益匪浅。凯兹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刻感受到教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不停地联想到教育实践和现实,不断地分享着她对教育的对策建议与教育智慧。如译者所说,读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和例子,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经历过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之后,往往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算来工作也有好几个年头了,虽不算是溪流中的鹅卵石,但是早已少了初出牛犊不怕虎、义无返顾那份冲动与热情,真不知到是我幸亦或我命.......曾记得为了一次大型活动彻夜难眠、也曾记得为了赛课结果的不公与评委据理力争、还曾为了同行的一句“才女”而暗自欣喜......不知哪个名人说过:人生最幸福的是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既可得到报酬又可得到快乐!我暗自庆幸:本姑娘就是!可是......

不用可是,为了面包、为了快乐让我重拾心情,重新上路吧!加油!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二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则落伍”于是我利用暑假休息时间我阅读了《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书中的大部分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这些特别的问题和体验均是他们在如何更好地解决与孩子相处时的共性问题中所遇到的,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竟然如此的相似,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因此,读此书,越来越觉得自己在经历一次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或许是自己接触了幼教的实践和理论,对幼教本来就有所感触,所以在读丽莲.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经历了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过程之后,却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书中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

丽莲.凯兹博士将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有效地合而为一,将幼教实践中有争议和感到困惑的问题,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的阐述和分析。例如在分析教师专业成长时,并没有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幼儿园中的具体事件,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专业幼儿教师的标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彰显了.凯兹博士的独特学术风格与丰富的研究阅历,使人感觉到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幼儿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

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无论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审视、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而言,更谈不上教育的学术气质和精神。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这个疫情期:间,我利用教学空余时间拜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着《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感受颇深。书中每一条建议都结合生动的事例,加以精辟的分析,无不充满教育的智慧。

在前面几条建议中,把阅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条建议中,他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竭力反对自己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而让他们死抠书本。认为书上的学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其实不然。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可取,因为今天会默,明天就忘,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为一种“死”知识。更严重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后真正沦落为后进生。而且他这章节中,他讲述了一个数学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这让我更有感触,阅读不再是语文学科功利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培养思维的方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由此看来,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为这些孩子推荐合适的读物,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他们的头脑,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他还说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可是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同学他们整天都在忙于补作业,忙于订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时间来进行阅读,他们的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由此循环下去,阅读对他们来说就越来越困难,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如何保证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这也是我们老师当思考的。以后在工作中,不再认为阅读是课外的份,可以适当对作业慢的同学少一些抄写背诵的作业,让他们抽出时间来阅读,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教育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特殊职业,教师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即使补丁,也能锈成一朵花。先只管耕耘,不要问收获。教育因我们而精彩,我们因教育而幸福。我们既要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定基础,也要使自己的生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我的第一本英语教师课堂用语手册》的读后感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课堂是学生获得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和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场所,因而使得教师的语言成为课堂教学的工具,又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我们作为英语老师,感知身上压力更大。因为英语对我们来说比较是非母语,怎样才能在课堂中更准确,更流利,更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呢?这一直是我们需要改进提高的部分——教师课堂用语。这本书的出现,真的是能使我们在短期能迅速提高,有据可依的范本。

该书提供了英语教学中最基本最实用的表达句式。Part1中介绍英语课堂中常用句式。Part2中介绍在指导学生4种技能及词汇、语法、发音时需要用到的表达方式。Part3中介绍在练习、游戏、文体活动、分组活动等各项活动中需要用的英语表达。Part4中收录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交流句式。此外,在附录中还为学生们整理了不同主题的英语课堂常用语,这样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而且该书经过严格筛选,收录的常用语简洁易懂,实用性强。用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展示教师英语实力,所以避免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高级词汇,提倡使用一些有利于教师解释和学生理解的简单句式。并且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学内容以及每个表达方式之间会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书中收录很多常用语以适用不同情况。

看了这本书中针对各种情况下的课堂用语,简明扼要而且用多种句子表达相同或相近的一个指令,真的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越细细地去阅读这本书,越开始对自己的课堂用语进行反思。

在课堂用语的表达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课堂中往往表达比较随意,用语不够规范。再则,表达时词汇单调,显得乏味,不能给学生很好的丰富语言的范例。久而久之,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没有正面的帮助。正因为知道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如何在这方面得以改进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那往往哪些因素在影响着我们教师的语言呢?首先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每位老师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理念不同,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各异,因而呈现出的教学用语也不一样。其次,教师的性格,教师的情感也起到一定影响。再则,学生英语程度的高低,也会影响教师课堂用语所花时间的长短。

怎样可以帮助自己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呢?首先,还是要规范自己的英语表达,先做到正确无误,不能有中式英语。尽量避免受母语的影响,在表达时,句式,语法要多吸收纯正的英语表达,使自己在课堂中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次,要深入浅出,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特点,选择适合他们层次水平的语言,但要略高于学生的水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逐渐乃至全部使用英语去讲解新学的词汇,句子等等,让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得到提升。挖掘教材中隐性的一些话题,让学生拓展思维,去进行互动交流。

再则,教师语言要生动风趣,幽默灵活。这样的课堂,教师往往能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创造更好的语言交流氛围。

然后,教学语言也可和板书,肢体语言相配合。让课堂中的表达更丰富,让学生更显而易见地明了自己的表达,更容易地互相交流。

接着,尽量用“积极语言”代替“消极语言”,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与肯定,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一个人都有自卑的心理,尤其是学生在回答后,如果给他太直接的否定的答案,可能会使他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换种表达,可能对学生来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英语老师,我们的语言真的非常重要,相信我们多些学习,更关注下自己的课堂用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相信他们也会更爱学英语。

[关于《我的第一本英语教师课堂用语手册》的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弟子规教师读后感

全文共 1375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进来一直在坚持读《弟子规》,我们也每天都听学生读《弟子规》,由于诸多因由,虽然内心极度向往,但并没有去认真的揣摩,深入的研究。为了弥补遗憾,我认真聆听了《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的内容,感觉受益匪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

《弟子规》虽然只有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概括得淋漓尽致。《弟子规》的内容分七个部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就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一定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这完全符合“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的教育方针。

作为人民教师,在以往,学生出了问题,我只是批评埋怨,认为问题的根源就在他们身上,我用自己一相情愿的方法去改变学生,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使自己更加生气苦恼,自从学习了《弟子规》,我明白了,活泼好动,贪玩爱闹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我不了解他们,认为他们是在故意捣乱、违反纪律、乱丢垃圾,甚至埋怨家长没给孩子养成好习惯等等,而当我明白了孩子本来就是这样,我就会想适合的办法去教育他们,心里自然少了怨怒多了轻松,少了盲目多了智慧,课堂上不辞辛苦的说教少了,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学习,看到学生的进步,我感到了无比的幸福。人都有积极向上的本能,天生是喜欢学习的,也都渴望自己能做好,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是人的天性。孩子做不好,主要是大人引导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能顺应人的天性,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怀爱护之心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更应具备。教育这一职业决定了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博大无私的爱。爱像春风,能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爱像细雨,能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关爱一个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我们为人老师,必须提起一份为人老师的责任来,用我们的真诚去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集体,用我们的探索和学习正确引导孩子们的未来。“学贵力行”,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实践一句。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广泛运用,并经过家庭、学校、社会,逐步推广定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

人生,是一条由不断学习所累积的道路,在学习过程中,有体悟、有喜乐、有困难、有突破,经由一连串的酸甜苦辣历练,成就了一条多彩多姿的人生道路。我们是掌握道路的领航者,责任深重。唯有踏实地学习、真诚地落实、积极地奉献才能真正办好教育树人的事业,愿《弟子规》中的智慧能引领我们营建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教育的姿态》教师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729 字

+ 加入清单

“叙事者”11月共读书目是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一字一句读完,对封面上“60年教育心得”、“百万师生受益”、“教师教育经典”、“为人为学圣经”这样的精要书评有了更深的感受,对这位从教60年、声名显赫的特级教师有了更多的敬仰。

《教育的姿态》是于漪老师有关中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深思,全书分六辑,每一辑都是通过一篇篇小文章呈现于老师的真知灼见。无论是正面的赞颂还是直面的建议,无论是发自内心的欢欣还是发人深省的忧思,无不表现了这位教育前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崇高使命感。细细读来,每一篇文章都值得回味,每一段文字都令人深思。

然而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却是于老师这句振聋发聩的名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老师是什么人,谁都知道:全国首批特级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劳动模范……光环耀人,令人敬仰。这样的话,初读无法不当作是自谦之词。然而,读完此书,你又不得不承认:这绝不仅仅是于老师的自谦,其实她始终是这样做的,她一直在学做老师。

50年代的复旦大学毕业生,其功底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她却说学历水平只能说明职前接受教育的程度,岗位上是要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因她是非语文专业的,所以她天天学习,用了三年时间,把大学中文系全部课程学完。她每天都是9点以前搞工作,9点以后自修。这是何等的毅力啊!她一直是那样的谦虚谨慎、好学不倦。

她一生上过2000多节公开课,但她认为没有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所以每次课上下来都会认真思考,都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缺陷乃至错误。她说所以她从不敢有丝毫懈怠。

她上课从不带教案,因为她认为拿着教案没办法面对全体学生,她在课堂上要察言观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这样,备课要备得多么深入,多么熟练啊。她备课还做到了目中有人,为了研究学生的心灵,甚至去研究只有年轻人喜欢的周杰伦的歌。

于漪老师即使退休了,她还在发光发热,真的是做了一辈子老师,一辈子都在学做老师,,所以她会具有那么高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我从教26年,一路走来也算勤奋,自己也喜欢学习,但是面临的困惑还是很多的。

带了20多年班,教了20多年语文,但是因为岗位变化,不得不放手班级,但心中的语文情节总让我对语文念念不忘,所以只要时间允许,我想方设法听语文课,评语文课。外出参加语文业务学习的机会很少很少,但是我借助网络不断学习,听课、评课、研讨,晚上的很多时间都是都是在网络学习中度过的。于漪老师说教师经常动笔,可以锻炼思维,锤炼情感,增强认识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增强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参加叙事者,每周至少写三篇叙事,一篇读后感,其实就是在逼迫自己经常动动笔。

由于岗位的特殊性,我确实很忙碌,而这样的学习、这样的动笔似乎不是我所必须要做的,所以很多人看到我这样忙碌、这样劳累都不理解,甚至不止有人问过我:你到底图什么?很多时候,我只是笑笑,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我能图什么呢?功利一点讲,我什么都图不到。自己不在一线语文教师岗位上,指导老师也不该是我最主要的职责。到这样的年龄,职称也基本到头了,由于岗位的原因,即使我有发表文章,哪怕再多,也不可能有任何奖金。理解一点的人可能会说我比较好学,不理解的人即使说我不务正业,没有分清工作主次也似乎不为过。也曾想到过放弃,但是又放不下,给自己找了个理由,那就是“喜欢”,因为喜欢,所以坚持了下来。

读完《教育的姿态》,发现于漪老师这样一位誉满教育界的名师,一辈子都在学做老师。学和写不也是老师的基本功吗?我这样的行走,不也是在学做老师吗?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一辈子学做老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那是一种内驱力的需求,跟所图无关,跟功利无关。这样一想,顿时豁达了很多。

当然,于漪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这样的经典名言对于现在的年轻教师更加有现实意义。

现在的年轻教师,不是研究生就是本科生,学历确实不低,而且都是都过层层考试才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知识应该说也不会少。然而岗位素质和岗位能力还是得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加上现在的社会、家庭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年轻教师更加需要具有“一辈子学做老师”的精神。我想这也是于漪老师对广大教师的一种希冀和激励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魅力课堂教师读后感

全文共 1277 字

+ 加入清单

学期末收到赵希斌老师的《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一书,于是拿回家在寒假阅读。我庆幸在这次寒假中可以和他的《魅力课堂》相遇,它犹如冬日的一缕阳光,轻抚这我的脸庞和心灵,我庆幸自己没有沉湎于电视和网络,也深深地谴责自己为何不拿到手就开始阅读,这样我就不会对当时是否要拿它回家而纠结!是它,用生动的例子告诉我,我该做和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是它,用幽默的语言鼓励我,我可以用幽默诙谐的语调和学生互动;是它,让我懂得了我应该努力在三十五分钟的课堂中为孩子们构建一座健康快乐的乐园。

赵教授用细腻、风趣、幽默的讲述首先从“高、思、实、正、通”五个层面畅谈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方法,然后又从“引、问、比、动、趣”五个方面阐述了教学形式把握的策略。在丰富的案例与深刻的剖析中,赵教授将“高层次的学科素养、高水平的思维能力、扎实的学科基本功、正确先进的价值观、知识方法的通联广达”的内涵,通过引人入胜的引导和风趣幽默的讲述,让我领悟到要做一个教书的有心人,用智慧打造魅力课堂。

做一个教书的有心人!教师要与课改俱进,要具备精湛的教学艺术,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能“调动学生、说动学生、震动学生”,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博学多才来让学生佩服、敬重与叹服。我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魅力吧。教师的人格魅力就像是一块磁铁,能吸住学生学习的兴趣。试着想想,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师,一个勇于创新的老师,难道不能创造出一个快乐,充满魅力的课堂吗?这样的智者型老师能不让学生钦佩吗?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如何打造体育魅力课堂呢?体育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高度参与,更离不开课前、课中、课后场地器材的合理安排与布置。如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会儿要到器材室找所需器材,一会儿又要为了场地的分配问题而一与其他老师商讨调动队伍等诸多问题,我想这时的教学秩序一定会混乱不堪,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折扣。因此,在课前教师要首先准备好本课所用的器材,精心布置好教学所需的场地,体育器材要简单实用,尽可能少而精,并且可以一物多用。在课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游戏器材的摆放。例如:在摸高游戏中,教师可以协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掌握的程度,放置不同高度的摸高器,让学生们在练习过程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乐。课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搬运器材,这样做既有利于一堂课的完整教学,又充分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高效课堂、多元育人,是我们长期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赵老师的《魅力课堂》一书,又一次让教师们感受到深刻的思辨、广博的学识、巧妙设问与追问对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打造高效与有趣的魅力课堂,是所有教师追寻幸福教育的方向,也应成为我们追求魅力教育的目标。

总之,只有善想会干的人才会有自己的个性与思想,才能抓住教育改革的契机走在前沿,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点燃真正人文教育的火焰。要让体育教学有趣、简单、高效,这是体育老师应该努力追求不懈的;要让学生爱上体育,体育老师应该用好自己的智慧捍卫住体育课堂这块领土;要想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体育老师必须要不断提升个人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后感1500字

全文共 1551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将方华老师所著《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读了“一遍半”——先精读一遍,再将勾画的部分语句、段落略读一遍并进行摘抄。轻轻合上书本,它带给人的整体感受正如封皮暖绿的色彩一般,生机而又温和。如果引用方华老师的话说就是“有温度”。

在《教己育人——教育新识》一篇中,方老师说,“教己育人”的校长和老师,才能称为真正的校长和老师。读到此处,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所言,“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方老师的“教己育人”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观点相近,都强调“独善其身”的重要性。

那么方老师提出的“教己育人”该怎么理解呢?我在阅读与摘抄的过程中,反复品嚼这四个字,并且尝试将他们“拆解“,然后再使用不同的词语进行“组装”,找寻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只有教己才能育人。”方老师指出,“教己”不仅是自我成长的需要,更是对学习价值和学习使命最好的诠释。试想,如果一位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以来,只有对知识、技能、情感等的输出而没有输入,那他的实际生活与精神世界该是何等空虚与荒芜,那他所能给予学生的教育又是、又只能是什么样的教育呢?当然,丝毫没有“输入”的教育生活是不存在的,但正如我们教育学生时所讲,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别人都在快马加鞭地朝向更好、更辽阔的教育之路行进时,我们的顿步不前就是落后,就是退步。长此以往,教师的职责大都被定义为“教书育人”,这固然无可厚非。但在“教书育人”之前,我们不妨先用心“教己”。读万卷书是教己,行万里路是教己,品一杯清茶是教己,等一朵花开也是教己。教己的外在形式可以丰富多样,而内在根基离不开认同与提升。如果没有持续的教己,我们的教育工作可能将更多地停留在“技”的层面,而教育同时、甚至更多地需要“艺”的修炼。“教己”无疑是教师提升教育艺术的有效路径。

或许这四个字也可以理解为“先教己,再育人。”身为教育行业里的一份子,我们究竟是“内行”还是“外行”呢?我们每天是在“看热闹”还是“看门道”呢?方老师有一篇文章题为《做个懂行的局长》。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我是一个懂行的老师吗?教育是专业技术职务,我们自然应该是专业技术人员。设想一下,一个不懂建筑的门外汉设计的楼房我们敢住吗?一个毫无医学常识的人给我们号脉,我们能相信他的诊断吗?一个教育水准不过关的老师做我们孩子的老师,我们心甘情愿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唯有先教己,边行边思,且行且思,才能让精神世界不断丰盈、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才能以更好的姿态去经营更好的教育。教师唯有先教己,让自己的教育水平稳稳当当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与锻炼日趋完善,才能真正赢得学生与家长的喜爱和信任,也才能真正不负师者的尊严。

又或许,我们可以直截了当、以偏概全地说“教己即是育人。”一个热爱运动的老师所带的学生往往也爱运动,一个醉心阅读的老师的学生往往也是书虫,一个积极阳光的老师更容易看到学生明朗的笑容,一个牢骚满腹的老师难免教出愁眉不展的学生。教师的性情、习惯、品味、价值观常常在不经意间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精神底色上。教育里没有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眼眸与生命中被无限地放大、再放大,甚至产生“蝴蝶效应”。我们永远无法预料,我们在某个课堂或是课间里“煽动”的那一次“翅膀”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在某一个学生身上发生何等美好的故事或是导致何等重大的事故。而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克己尽责、言传身教,用自身温暖而美好的言行帮助、启迪、引领一次次的成长,用耐心与温柔呵护、守望、静待一朵朵的花开。

《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留给我最为深刻的感触便是,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忘“教己”,甚至将“教己”放在“教书育人”之前,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教育也才更接近“有温度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郑洁校长给教师的建议,也是一位教育改革者的畅想,语言真诚、观点新锐、风格独特。他的这本书共分为四部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下面谈一些我读后的一些体会:

给快乐找个理由。

郑杰校长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他的不凡与伟大。《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他的书,我想用四个词语来概括我的阅读感受:简单、沉重、丰厚、幸福。

说它简单,那是我的主观“臆断”,是我单从书的内容上来说的。一百篇文章,每一篇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像一篇篇小品文,不需要作者的刻意雕琢,但每字每句都是心灵深处的有感而发,释放的得体,到位。读了《教师要有静气》后,我也倍受感染,从前的浮躁心态的确收敛了许多;读了《何不玩一玩》,让我认识到学生并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学生也并不是我们的“上帝”,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达到心灵上的净化,也使他们有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也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读了《欣赏缺憾》后,我才发现,缺憾并不都是一种难以容忍的过错,学会欣赏,需要的是大度和豪放、宽容的心态。我也第一次感觉,那些在我心中“有问题”的学生,竟然也有那么多不被人看重和忽略的“美丽”。想想,我扼杀了多少孩子们的梦想啊。

说它沉重,是我从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发现了自己多方面的不足,发现了郑杰校长切中要害的剖析了自己及众多教师心灵上的缺憾。原来的我,就如断了线的风筝,没有方向的乱撞,找不到可以让自己停下来反思的地方。曾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厌烦和反感,总是想逃离这个职业,教学的兴趣大减。而今天,在反复读了这本书后,我的心情又慢慢恢复了以往的状态,沉静之中又多了几分热情:既然从事了这份职业,我为何要为难我的学生和我的价值观呢?金钱固然诱人,但我从事的事业又有多少金钱能衡量得了呢?

说它丰厚,是我认为这本书的很多观点不是我们不知道,而是我们没有把它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认识,很多时候,我们总喜欢站在课堂的边缘观看学生的变化,而没有走近他们俯下身子和学生说说悄悄话,所以也错过了欣赏美丽的机会。肤浅的认识束缚了我们的思想,还谈何演绎“真理”呢?更不用说像郑杰校长一样洋洋洒洒写下自己的独特感悟了,他给我们教师枯竭的心田注入了清清的小溪水,我们拿什么让我们的学生也能在炎热的夏季感觉到清爽的味道呢?

认真读过这本书后,一种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觉得读书的快乐奇妙无穷,所以,我读书,我快乐!读书吧,这就是快乐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读了《给教师建议》第20条,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其中再一次谈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后进生的问题不是在知识上,而是在能力上存在着问题,说到家,就是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这种建立在没有理解基础上的知识就自然成了空中楼阁,自然也不会转化为应用的能力,要想学以致用,得先从阅读开始。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了呢?苏氏说:所谓流利地阅读,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做到

“有理解的阅读”。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系列练习。我们语文课,“读”行天下, “读”占鳌头,“读”是理解的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书声琅琅的。

很惭愧,我的语文课有时被要考核的知识点占去了一大半,课堂上的朗读有时也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功利性太强,今后,还是我会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有理解地阅读”,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阅读才是一把最实用的“金钥匙”,让我们铭记“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从阅读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后感1500字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方华说:“做教育,有时波澜不惊,有时候如十面埋伏;有人看似闲庭信步,有人却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爱、慢、欲,是他的教育三字经”。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不是只爱听话的学生,爱自己喜欢的学生,而是爱全部的学生。接纳所有的学生,我们当老师的不仅教学生知识还要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我们要从帮助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心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她是充满真诚的爱,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在前者关系建立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学习,我深信只有孩子爱上老师才会喜欢这门课,老师在教育中应尽最大的可能去帮助学生,引导唤醒,激发每个学生不断成长。

教育是慢的艺术。方华老师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是让孩子接受18岁的教育,还是享受80岁的教育呢。读到这里我在反思自己经常会说“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们都听不懂呢”。教育是静等花开,是润物细无声。因此课堂我再也不害怕孩子学不会,相信只要孩子态度端正,教师慢慢引导,正如方华老师所说“教育的真正价值好似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施所需之肥,与阳光,雨露等自然力量一起帮助种子生长”。

教育是“欲”的体现。教育是让学生有“欲”。“教育不是教诲,也不是给予,而是复杂而又充满创造性的个性化工作”这一句话再次敲醒我,我们一节课并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并让学生会做题就达到目标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每节课堂氛围宽松,激发孩子求知欲,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对知识、文化充满好奇,甚至着魔,相信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就有学习动力,就无需我们苦口婆心的告诫、劝说、甚至威逼了。

爱是教育的起点,慢是教育的规律,欲是教育的条件。老师只有慢下来,对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帮助,相信孩子只有被爱包围着,孩子成长才是快乐的,只有点燃孩子心中对未知的欲望,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这一百条建议凝聚着大师智慧的光芒,似一颗颗启明星为教育者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此书将深奥的理念植入于简洁质朴的文字中,用生动而翔实的案例阐述大师的教育思想,使人轻松愉快的在阅读中得到启迪。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观点对我影响都很大,其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鸣的就是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老师尼娜彼特罗芙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尼娜彼特罗芙娜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米哈伊尔很潇洒地为她修理好电视机后,尼娜彼特罗芙娜感到非常的难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罗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

这一事例不禁促发我深思:既然是在学校的“两分生”,还能很快成为一个技术很高的电视机修理工,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中是否应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大家都知道,目前海州高中的学生中特长生比较集中,尤其在我所任教的文科班中,美术生、音乐生大概占半数,如果只用学习这一把尺子衡量,他们中的多数真的就是所谓的“两分生”,往往被老师忽视。多年的这样的教学经历已经让我完全转变了观念,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鼓励、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比如历史课学习西方绘画史时,美术生会查阅资料引导大家欣赏那些旷世绝伦的美术作品,学习音乐史时,音乐生会发挥其特长,课堂中他们的表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到了自信和成就感的满足,相信高中时代的这种经历可能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

平时工作中偶尔也会遇到把我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的学生,。我现在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位体育特长生,逆反心理极强,犯了错误不服管教,常与老师顶嘴,在与他的接触中我发现,教师直接指出的错误往往会引发冲突,那我就考虑换一种方式,用表扬的办法拉近他与老师的距离。说实话,想表扬他真的很难,终于机会来了。在一次考试时,我发完试卷,首先和同学们约法三章:不准传递任何东西、哪位同学借笔要告知老师。在监考过程中,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支持响应我的竟然是这位有错不让说,经常与老师顶嘴的体育生,举手告知我他需要借笔,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对他的行为大加表扬,不仅带动了其他同学,使考场秩序井然有序,而且更主要的是在这位同学身上逐渐地发生了越来越多的改变,与老师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与班级同学越来越和谐。

海高教学大楼正厅有这样一块宣传板“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尊敬的态度待老师”,在欣赏中我会发现孩子们越来越多的闪光点。一个不爱学习,常常溜号的同学会在假期的雪后给老师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扫雪,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责任和担当。

老师的欣赏会换来学生的尊敬和热爱。在3月27日海高校报上登载了这样一篇文章,给大家节选一段“海高的老师,是那么的热情,那么的亲切。我为能拥有这么多的好老师而自豪,例如我们的历史课张老师,她和蔼而认真,细心而又严谨,她的热情早已经将我们班的同学连在了一起,她总是象班主任一样来教育我们,怎样摆正学习态度,甚至怎样待人处事,有时还亲切地纠正我们的不足,在她的口中我们几乎天天听到鼓励我们的话语,让我们觉得她就像我们的家长”。虽然只是这样一篇小短文,登在读者有限的海高校报上,可每每想起却总是让我感到温暖和幸福。

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特异性,用爱去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发挥其潜能,塑造其完美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虽然与我们处于不同时代,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但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引起了我的共鸣,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教育的姿态》教师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利用课余时间,我有幸阅读了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这本书给我很深的印象,也将指引着我的教育发展。

《教育的姿态》一书是于漪老师关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深思。作为一名教育家,于漪老师用她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崇高的使命感,让教育熠熠闪光,让我对投身教育的脚步更为执着而坚定。于漪老师希望教育要回归到“爱”和“人”上,去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和生命的发展。这不正是我不断追求和向往的境界吗?带着兴奋,我走进书中,探寻着于漪老师心中的“爱”与“人”的真谛。

为人师者,我们都知道要心中有爱。但教育需要怎样的“爱”呢?“在学校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将奠定和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于漪老师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漫漫6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拒绝各种利益的诱惑,哪怕在80高龄依然活跃在教育改革第一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深爱着学生。在她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金子,要为国家培养“有魂有根”的栋梁之才是她孜孜以求的理想。“教育对象无法选择,只要是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孩子,我们都要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爱他们。”这是于漪老师毕生坚守的信念。

教师应有的另一个姿态便是敬畏生命。每位学生的生命都是珍贵的,每位学生的成长都是有规律的,教师敬畏每们学生的生命,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施以切合身心发展的教育。就因为敬畏,他们会尊重;就因为敬畏,他们会呵护;就因为敬畏,他们会研究。

爱,是一本永远解读不完的书,于漪老师精湛的专业水平、高深的教育思想是常人无法超越的,但她的信念、精神、品行以及时时流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魅力课堂教师读后感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在读了赵希斌老师的《魅力课堂》之后,深深感受到他在教育事业上的博大精深,他的高瞻远瞩和细致入微也能从书本中领略一二。书本从两个大块“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展开,既有理论的依据又有实例的佐证,恰到好处地为我们讲解了有趣而又高效的课堂。赵老师在第一章里面说到“高层次学科素养”,一流教学教素养,赵老师就是一个活教材,所以我在想做一个教师不难,但要做一个有教学素养的教师这条道路真的是任重而道远的。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也时常感觉到肚子里的苦水越积越多,说不完学生的种种不是但也无可奈何,殊不知如果跳出抱怨的怪圈,从学生的客观情况以及相关理论入手好好地摸索与探究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益的。比如针对部分学生记忆水平薄弱的特点,教师可以围绕以下几点作出相应的努力:(1)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记忆。(2)在应用过程中进行记忆。(3)加强记忆的趣味性。在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要教授“数的合与分”,如果教师不是把分的结果用儿歌的形式让学生熟记,那么学生在记忆的时候肯定要碰到困难,但是运用儿歌就能朗朗上口,从而解决了难记忆的问题。再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是机械地重复使教师没有那么多的耐心,觉得孩子怎么还是不会,其实他可能从根本上就没有理解所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当下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内容进行转化;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形成推断。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

高效是教学的目标,有趣是教学的过程,让我们都能做一个拥有爱心与智慧;方法和策略;素质和素养的优秀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幸阅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心理学博士丽莲。凯滋的着作《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他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凯滋教授在书中强调儿童发展的适宜性,明确提出“适量原则”,如要发展幼儿适度的“自尊”,避免幼儿出现“自恋”的倾向;强调幼儿发展目标不只是知识技能,尤其应注重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培养,后者更应该成为儿童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方面。这无疑和我们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相吻合。

适宜性教学,就是让我们教师思考,幼儿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不管学习目标是什么都要涵盖:知识、技巧、气质、情感着几个方面。

书中指出:让幼儿从事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以及主动而非被动地进行活动时,其学习情况最理想。很多影响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经验或因素,在适量的情况下效果最佳。课程重点应该是协助幼儿对于自身的环境与经验有更佳的理解。发展与学习具有循环性。学习环境越开放、越不封闭、越不正式,老师越能获得有关儿童发展与学习的讯息。知道的讯息越多越能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儿童年龄越小,教学策略越要多元化,课程要越有弹性。这些对于我在课程中的创设有很大的启发,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前期经验,注重直接体验。

凯滋教授在分析教师角色、幼儿教育的专业性、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时,他反复强调指出,教师要与儿童维持一种适度的疏离,这样才能即有助于保证并增进儿童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师自身的情感衰弱,并保证教师正常执行角色功能,给予儿童公平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在阅读过程中,我始终抱着学习专业理论的渴望,时刻感受作者的教育经验,并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状况加以思考,梳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理念误差,感受他的反思、实施、辩证和理性,我不仅分享了他的智慧和教学建议,还分享了他的学术气质和精神。对我的教师成长之路起到理论铺垫作用,结合《指南》和我们的教育现状,用理论来指导我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教育难题。有些时候自己绞尽脑汁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有限,所以一直都没有形成较好的解决对策。通过我乡弘毅书社的成立,给我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让我认识到了读书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的重要意义。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很多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给了我启发,而且书中举了很多例子,使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的办法,这也燃起了我对读书以的热情。

在书中的第28条建议中,提到了劳动的重要性。这里的劳动并不只是指干活,而是指动手操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有体会。有时候教师说了一堂课可能也不及学生动手试一试,理解的扎实。所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多的采用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更为直接的感受和体会,提高教学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本书的主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丽莲·凯兹,凯兹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她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幼儿与幼儿教育”,共有八章,分别为:幼儿发展的需求、自尊VS自恋、学习的气质、我的孩子发展正常吗、慎用行为改变技术、是教育还是让孩子兴奋、幼儿教育的目标与适宜的教学、幼教机构的评价。下篇是“幼儿教育议题”,共八章,分别为: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观念形态、幼儿教育是专业吗、幼教人员的伦理规范、教学辅导的原则与策略。

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候,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丽莲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让我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大的努力。

书中对我们现在的常见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读凯兹教授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我的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在检讨与反思之后,又有收获的喜悦。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看到的幼教现场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所写的,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的。

总的来说,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阅读凯兹博士的文章,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在不同职位的人看到凯兹博士的文章,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读了这本书让我这个新老师更加的了解了有关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让我明白做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