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藏节的来历【精选20篇】

浏览

5009

作文

856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全文共 3996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实际是四始八中。它们是界定四季的。可是四季又是什么意思呢?夏季不是热天吗?,冬季不是冷天吗?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

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有道理。难道古人给四季定歪了吗?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原来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人们感觉到的冷和热却是原因很复杂的,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比如一个大房子两头有两个门,冬天从左端门端进一盆火,慢慢向右门移动,最后从右端门端出去。您说是不是当这盆火移到中央的时候房子里的温度最高?肯定您说不是,是火移到偏右门时温度最高。原因是火向空气散热是需要时间的,火移到中间时,热还没有来得及散开。太阳照射与此类似,影响气温的因素还要复杂得多。所以,季节的概念,最初发生时是很朴素的,根据人钔的直接感受。当人们要定四季的准确概念,并想把四季概念纳入历法的时候,人们认识到不能仅仅根据气温来定四季。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不相同,不同年的同一历时,气温也不总相同。因此必须找到最稳定的普遍适用的定四季的标准。我们聪明的祖先,找到了这个标准,那就是太阳的南北位置。这个标准是天文标准。太阳的南北位置虽不能唯一决定一个地方的气温,但它能大体上有规率的影响一年中的温度变化。因此按太阳的南北位置来定四季是有实际价值的。当然这样定的四季必须与按气温来定的直感四季有区别了。通常把直感的四季称气象四季。气象四季不能作历法四季。而刚才说的天文四季才能作历法四季。气象四季通常比天文四季有些滞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大概滞后三个期。24节气中上述八个所定的四季,正是天文四季,也是历法四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暑和大寒不在夏季和冬季的中间了。

四季八节是24节气的骨架,也是历法的骨架。其它十六个节气则是骨架上的枝条或肉。枝条或肉的用处是天文四季通向气象四季的桥梁。

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节气时的气候情况。从谷雨的字面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这是暑威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就像世界时和区时的关系一样。所以说:24节气实际是全世界适用的。

24节气的天文意义明白之后,就知道历法以24节气为准绳是多么重要。但是24节气是按太阳在天空走过的大圆的24个等分角度来定义的,不是按一年24个等分时间来定义的,所以时间间隔并不相等,按近似的天数说,有的近似15天,有的近似16天。所以一年的月怎样分才能让既简明,又足够准确的表现24节气,使它们排列得有最简单的规律,让人容易记忆掌握,这是设计历法的重要任务。

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短,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署三伏天

立秋忙打淀,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插严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表

立春:2月4日前后,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1日(或22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 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学生作文压岁钱的来历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天上有一个怪物,名叫祟,它每到年末时,便到村庄吃小孩.有一次,到了年末,这次轮到了一户人家,当天晚上,那户人家的小孩已经睡了,他的爸爸准备了两串铜钱放到了那孩子的枕头下,心里默默祝福,又抱起孩子摇了又摇,然后把孩子放下,睡觉去了.晚上,祟来到那户人家,钻进他们家的窗户,来到小孩跟前,准备把他抓走.可祟的手刚挨到小孩,枕头下面便金光闪闪,把小孩整个身体照的亮晶晶的,祟吓呆了,连忙把手缩了回去,可也不逃,那金光好像看的见人似的,风祟还没逃,便发出一道金光,射入祟的眼睛,祟狼狈而逃,全村人知道后,每到年末,便把两串铜钱放到孩子的枕头下面,以便防祟。

你们知道压岁钱来历了吧!你们一定还要问:“祟和岁”是两个不同的字,意思也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我就要回答你们:“祟和岁虽然字和意思都不同,但这两个字很相像,岁也写的方便些,所以就用了岁这个字。”

这就是压岁钱的来历。

[小学生作文压岁钱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15的来历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扩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促进国家、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和交往,更好地开展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每年3月15日为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这一日期的选定是基于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于1962年3月15日在美国国会发表的《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获得 消费安全的权利;取得消费资讯的权利;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利;合法申诉的权利。

从1983年以来,每年的3月15日世界各国的消费者组织都要举行大规模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集中宣传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组织的义务,显示消费者的强大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明来历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快到了,又到了祭祖扫墓,栽瓜种豆的时候了,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去扫墓,踏青……。清明节年年都有,但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和过清明节的目的吗?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八个节日之一,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四月五、六号。早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后,人们就用“清明”这个词来庆贺天下太平。这个时候正是春暖花开的初春时节,是春游踏青的时光。踏青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唐代就已经开始了,历代延续下来,成为了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春光之外,还要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还叫寒食节,这一天大家会去扫墓祭奠亲人。扫墓的习俗,据说来自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儿子继位,就设毒计要害死太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重耳带着几位臣子流亡出逃。臣子中有一人叫介子推,他多次救过重耳。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重耳猛然忆起旧事,就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封赏。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重耳亲自去请,介子推便躲避上了山。重耳为逼他下山,便三面点起了火,只留下一面山路,介子推就是不下来,最后被烧死在山上。为了纪念他,就决定这一天不能用火,只能吃寒冷的食物,来祭奠介子推。但怕老弱耐不住寒冷,就组织了春游等户外活动,为这个悲伤的节日增加一些欢乐。

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大家都称为清明小长假。

[清明来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的来历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去年端午节那天早上,奶奶到山上采了一些艾蒿插在房门上,说是为了避邪祈求平安,我也不明白什么意思。之后又在我和妹妹的手腕和脚脖子上缠上非常漂亮的五彩丝线,早饭吃的是香喷喷的粽子和茶鸡蛋。

长大了上小学后,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也知道了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这一天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一名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因为远大抱负不被重视,怀抱一块大石头纵身跳入汨罗江自杀了,楚国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后十分悲痛。他们因为舍不得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含着泪划船前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端午节包粽子的来历。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也不见踪迹,这就是龙舟赛的起源。端午节作文200字

现在我们福山区也与去年开始在我们美丽的夹河里举办龙舟竞赛了,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赛龙舟的比赛盛况,一共八艘龙舟参加了比赛,水手们个个精神抖擞,手握木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鼓手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来历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昭之路人皆知出自《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睿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司马懿尽诛曹爽一党,魏国军政大权自此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不久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迟迟未能亲政的曹芳,另立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很重视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春灯节,是很多家庭团圆的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加上吃元宵的习俗,这个节日就和团圆两个字牢牢的联系起来。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不管是南方北方都对这个节日比较重视,举行很多的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大家一定很好奇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现在中国吃网小编就告诉你元宵节是怎么来的,都有哪些习俗。

有关元宵节来历的说法多种多样,有3种说法流传较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年的来历说明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大鱼,大肉……全都摆上。孩子们穿上了新衣,尽情的追逐,尽情的玩耍。劈里啪啦的鞭炮声到处都是,为这欢快的节日增添了几分色彩。

你可别以为只有这些,还有一个传说呢!在古时候,有一个山村,那住着许多村民,他们在那安居乐业,生活的很快乐。直到有一天晚上,来了个怪兽,这个怪兽不仅吃人,还吃牲畜,它的名字叫做“年”。怪兽走后,人们整天提心吊胆,只要每年到了最后一个晚上,人们就赶着牲畜,带着小孩和老人向深山走去避难。有一次来了个长胡子老头儿,他笑嘻嘻的询问了人们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原因后,说:“今天我留在这,替你们赶走那怪兽。”一位好心的老婆婆劝他走,他下定决心坚决不走,所以不管怎么劝他都没用。今天是这年的最后一个晚上了,怪兽照常来到村庄,这时长胡子老头从房子里窜了出来,手拿一串点燃了的鞭炮,身穿红光满面的大长袍,家家户户点燃了红光蜡烛。怪兽见词情景吓得直打哆嗦,一眨眼的功夫就逃的无影无踪了。长胡子老头摸摸胡子,笑了笑……

第二天,人们见长胡子老头安然无恙的坐在炕头上,便上前问原因,长胡子老头告诉他们,这个怪兽怕红色和巨大的响声。人们听了长胡子老头的话,从此那个叫“年”的怪兽再也没有来了。因此,人们把每年的第一天称为过年。

这就是年的来历,怎么样?这个传说很有趣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元旦的来历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想起一件事:我什么节日的来历都知道,就是不知道元旦节的来历。于是我便上网查了查。

来历是: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即“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的情景。

所以,现在的元旦是公历的1月1日,春节是原来农历的元旦即农历的正月初一。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相对应地,春节被称为“旧历年”、“阴历年”。

原来元旦节有这么大的“秘密”,以后我要多看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联的来历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两侧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便是对联的雏形。

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由于是在春节期间使用的,所以称作“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今南京)定都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逐渐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而这些国家至今仍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庆节的来历英语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October.first is the National Day of China.In 1949.October.1st, It was the first year of the national day of China.At that time,people were very happy, because China has been free since then, the war has just ended . We were the winner! Then every year of this day, people hang the national flag out to celebrate.At the capital of China--Peking,there is a lot of people go to parade and celebrate in the National Day. Everybody was happy and very exciting.It was very lively.Do you want to know and see it? Come and visit us for the national day of China.

十月一日是中国的国庆节,在1940年十月一日,是中国的第一年国庆节。在那时候,人们非常高兴,因为中国从此自由了,战争已经停止了。我们是胜利者!所以每年的这天,人们升起国旗庆祝。在中国的首都——北京,那里很多人们为能庆祝国庆节而骄傲。没个人都异常的兴奋。非常有生气。你想了解和来看吗?为我们中国的国庆节而来访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二月二日,俗谓龙抬头,原济南府所属地区,称为青龙节或春龙节、龙头节。山东其他地区多称为二月二,梁山称龙头节。唐代之前,二月二不算令节,中唐时此日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动在川陕之地流行,时称“挑菜节”、“迎富日”。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又联系惊蛰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以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明清以来,山东此日有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等风俗活动,挑菜、迎富等已不多见。

二月二日的节日风俗,许多都与龙抬头有关。郓城等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石磨的上扇支起来,这就叫作龙抬头,据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威海等地早起蒸糕,以祀春龙起蛰。滕州等地这天蒸馍馍,名为“蒸龙蛋”;吃面条,名为“龙须面”。有的地方吃饼,名为“龙鳞饼”;吃菜团子,名为“龙蛋”。但也有的地方这天不吃面条、不喝小米饭,因为面条叫龙须,小米叫龙籽,吃了怕影响龙的健康。旧时多在龙抬头这天理发,小孩子这天入学谓占鳌头,以图吉利。海阳等地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小龙,谓神虫,放在粮囤和面缸里,祝愿粮面用之不尽。威海、龙口等地,以成串的圆形色布挂在小孩的帽子上,称小龙尾;有些地方还有耍龙灯等娱乐活动,以应节序。

农历二月初二,大小算是个节日,但说到为什么定今天为节,这节日还有什么官名、来由之类,是统统不清楚地。李亮德老师老家的人根据日子称呼,把今天就叫“二月二”,所以“二月二”便是节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父亲节来历作文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我看了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影片的名字叫做《了不起的爸爸》。

电影中的小主人公是一个叫研研的小女孩,她很小时就失去母亲,她爸爸像母亲一样照顾她。可是研研一天天长大了,她爸爸却总是猜不出她到底是怎么想的,老是不回家。于是就问同事,同事说:“你可以偷偷的跟着研研,看她去哪。”可不幸的事发生了:研研的爸爸在跟研研的时候,被研研发现了,研研还说爸爸为她丢脸。可是,她爸爸为了研研,受过多少耻辱?后来因为研研闯了祸,两次被人抓去。研研的爸爸就装做名人去救研研。最后,爸爸的行为感动了研研。

人家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可在这部电影中,研研的爸爸也像妈妈一样照顾研研。虽然经过许多风风雨雨,可他仍然关心研研。

看了这部电影,我的感受是:我觉得这部电影中的爸爸也很了不起。因为研研从小没有妈妈,没有了母爱。可是,我们知道:因为母爱事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研研她爸爸看见研研走错了一步,就很想把研研从那条黑暗的道路中拉回来。可是研研不听,根本就不理爸爸。在这最后的紧急关头,研研的爸爸用爱感动了研研,使研研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爸爸都不管自己的孩子,自己却和同事在外面玩。看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研研爸爸看见研研有了不对的地方,就会寻找错的地方和帮助她改错的方法,而失去了业余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点彩灯来历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尊严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人对于“尊严”的理解就是办事儿不用求人,人们都得求我,我却以为,这是“特权”,绝非“尊严”。

到青海湖旅行,认识一个司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是每天笔挺的西装衬衫,永远提前10分钟到门口等,车子座套每天换,车上免费准备垃圾桶、矿泉水和睡觉盖的薄毯。自带相机,默默拍下客人观景时的背影或远景,分别时送给客人。

做家具认识一个木匠。生意很大,手工极慢。虽然我订的两件东西并不贵重,但是量尺寸时他亲自来,为的是要“看看你家的壁纸啥颜色,用这个木料行不行”;送货时他也亲自来,生怕安放得不合适。

10年来用同一个保姆,前几天她第一次跟我请假一周。回家之后我发现她给厨房的垃圾桶认真地套上了7层垃圾袋。

窃以为,这是职业尊严。职业尊严在今天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我常常为很多“精英”级的人物工作,但是,即使在这个人群中,“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人”者常有,可见,职业尊严跟教育程度、社会地位没有必然联系。

我深深地迷恋每一个人全心投入于自己手艺时的样子,无关这手艺是写代码还是扫大街。不苟且、不应付,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当作与世界呼吸吐纳的接口。这,就是尊严的来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拜年的来历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便流传开来。

遥远的年代,我国有个突厥统治下的鞑靼族部落。突厥衰亡后,鞑靼逐渐强大,吞并了邻近部落,在漠北建立了王朝。地盘大了,可是连年征伐,你争我斗,国力大不如前。王爷为战争的胜利而高兴,也为人口的锐减而烦恼。人是最可宝贵的,他们可以创造物质财富,供王爷贵族寻欢作乐。一旦失去了众多的人,地域再辽阔,牧草再充足,要想牛肥马壮,农牧双收,谈何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元旦来历的作文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元旦,中国节日,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我国俗称“阳历年”。但是元旦一词绝不是随着公元纪年引进而来的,它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古语,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元旦”一词作为书面语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在中国古代,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很不统一。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

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爆竹的来历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爆竹来历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年节, 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各种民俗事象在这一天竞相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宋代王安石的一首《元日》描写了过年的景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包含了三种春节风俗: 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更换桃符。

关于鞭炮,不少书已经有过详细介绍,它原来是人们用来避邪祛灾的。《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宗懔所载,似乎是承西汉 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之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皆有之。

东方朔所提的,即使有那么一回事,也恐怕只是一种动物而已,后代人以讹传讹,于是爆竹便具有了避邪怯灾的功能。不过,随着落后意识的逐渐淡化,放爆竹一俗,已经很少包含驱鬼成分,而仅仅是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罢了。而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开始在 节日禁燃鞭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压岁钱的来历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到了,我很高兴,因为我又收到了很红包,我每年的红包都是我妈妈在保管,妈妈把我的红包都存在银行里等我上大学时用。小朋友,你们的压岁钱是怎么用的呢?说起压岁钱呀,它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古时有一种怪兽叫“祟”,非常凶猛,每到年底它就来捉小孩吃,所以大家都很害怕,家家户户都把小孩照看的很紧,生怕被“祟”捉走了。有一户人家有一个小孩还不到一岁,夫妻俩轮流地守护着孩子不敢出门,因没有什么玩就拿了两个铜板给孩子玩,晚上孩子睡了,就用一张红纸把铜板包住,放在孩子枕头边,准备明天再玩。到了半夜“祟”来了,正当它准备捉走小孩的时候,小孩枕边的铜板发出一道金光,把“祟”吓跑了,于是大家都知道“祟”是怕红纸和铜钱的,大人们都用红纸包铜钱给孩子压“祟”。从此以后“祟”再也不敢来了。因“祟”和“岁”是谐音,被后人称谓“压岁钱”,也简称“红包”。所以,年三十时,大家都守“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264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中秋节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中秋节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恩节优秀作文_感恩节的来历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从三个方面来说都是送礼的节日:大多数美国人要感谢上帝在过去一年里的恩惠,人们按传统要用时令的果实招待亲朋好友,人们还送食物给那些饥饿的人。

1621年,那些乘五月花号船来到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英国人首次庆祝了感恩节。渡过了艰难冬季的这六十个人邀请了当地印地安人的首领(他们与他谈判并签了协议)来共享丰收之果实。令他们吃惊的是,这位印第安人首领带来了九十名虽服饰整洁却饿得慌的印第安勇士!很显然,他们准备的食物不够了。这些印第安人很快回去拿来来了野鹿和其它食物。这顿宴席由火鸡、野鹅、野鸭、龙虾、爆玉米、蛤肉、玉米饼、酸梅、水果和苹果汁等组成,共持续了三天。

自从1863年阿伯拉罕.林肯总统将感恩节宣布为全国性节日后,大多数美国人都庆祝这一节日。这一天,全家人欢聚一堂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美国人和加拿大人(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一)庆祝感恩节时通常用加好调味品的烤火鸡、鸭、鹅来摆宴。远离家乡的人被作为客人受到邀请。人们也为那些不幸者送去食物。当地一些机关、学校和教堂先收集食物然后装入食品篮内分发给穷人。有些商店老板还将火鸡送给雇员和一些老顾客。渡过了艰难冬季的这六十个人邀请了当地印地安人的首领(他们与他谈判并签了协议)来共享丰收之果实。令他们吃惊的是,这位印第安人首领带来了九十名虽服饰整洁却饿得慌的印第安勇士!很显然,他们准备的食物不够了。这些印第安人很快回去拿来来了野鹿和其它食物。这顿宴席由火鸡、野鹅、野鸭、龙虾、爆玉米、蛤肉、玉米饼、酸梅、水果和苹果汁等组成,共持续了三天。

自从1863年阿伯拉罕.林肯总统将感恩节宣布为全国性节日后,大多数美国人都庆祝这一节日。这一天,全家人欢聚一堂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美国人和加拿大人(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一)庆祝感恩节时通常用加好调味品的烤火鸡、鸭、鹅来摆宴。远离家乡的人被作为客人受到邀请。人们也为那些不幸者送去食物。当地一些机关、学校和教堂先收集食物然后装入食品篮内分发给穷人。有些商店老板还将火鸡送给雇员和一些老顾客。

[感恩节优秀作文_感恩节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