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风民俗相关的话题作文(最新20篇)

浏览

6358

作文

631

春节民风民俗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煮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洗秽气,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看,这就是我国过春节时的习俗,很有趣吧!

那年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民间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个叫“年”的怪物,头长尖角、凶猛异常,生活在海里。在除夕夜会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己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可以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窜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另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许多人不再相信春节的习俗和传说了,但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习俗,要继续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关傣族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欢乐的泼水节与那动听的传说,不仅仅属于傣民族的。每逢傣历新年的到来,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和德宏的德昂族、阿昌族,都在一起共同欢庆,举行泼水节活动。国内外游客也非常喜爱和向往这个色彩缤纷的盛会,因此也都很想了解和熟识傣家的泼水习俗。既是这样,我们的新闻媒体和文化旅游部门(包括旅游企业)就应该负责任地搞好泼水节活动的宣传,让这个风靡中外的民族节日有它本来的面貌和历史。尤其在西双版纳傣族园内,这个节日活动更应具有传统色彩和民俗情调。

泼水节在傣语叫“楞贺尚比迈”,因傣历元旦在六月,又称做“六月新年”或“六月节”(时间在阳历四月中旬)。泼水仪式活动又是此节的主要活动,据一本叫作《车里》的史地小丛书里记载:“元旦之晨,所有贵族平民,皆沐浴更衣,佛寺赕佛。妇女辈则各担水一挑,为佛洗尘……,浴佛之后,民众更互相以水相浇,泼水戏之能事。”现在,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傣历新年不断增加了新的内容,除了赛龙舟、放高升、丢包、放火灯、赛鼓、跳孔雀舞、泼水祝福以外,增加了体育表演、文艺演出、游园联欢、放氢气球等,慢慢将浴佛仪式活动淡化了。作为以保护、发扬傣族传统文化为重要宗旨的傣族园来说,要不要恢复那些浴佛仪式活动,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 古时候,一个叫捧玛达拉乍的魔神,违抗天神的旨意,为所欲为,把人间弄得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样惩治这个法术高明的恶魔呢?智慧的天神英达提心生一计,即装扮成英俊的小伙子,去接近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并将实情告诉她们。这七个姑娘生性善良,本来就对父王的罪恶有愤懑,这时,她们决心杀死父王,为人间除害。一天,她们终于探听到了父王的生死“秘密”,并趁机将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拨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弓赛宰(即用心弦做成的弓),断了恶魔的头。但滚落地上的这颗头颅竟又变成了新的灾难,倾刻间邪火熊熊,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七个姑娘把魔头轮换怀抱,直到腐烂。每轮换时,她们便打来清水相互泼洒,去除污秽。七姊妹大义灭亲的果敢行动和功绩,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热情赞颂。深深的怀念变为了永久的敬意。也为了纪念麻哈捧重修风雨冷热法公诸于世,人们就把魔王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腐烂的日子,定为泼水的日子。这一天,浴佛之后,人们就用清水相互泼洒,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长。

水的民族视水如生命,每逢泼水节日的到来,傣族村村寨寨就变成了欢乐的世界,飞洒着水的柔情和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六年级下册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民风民俗

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了。这天,是传统的小年,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

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了,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这天,人们是要吃元宵的。

过了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了。天气回转,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过年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海南xx,每当到春节的时候,都会热闹非凡。

除夕前几天,浓浓的年味早就在大街小巷里了,大人和小孩都为了能更好的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忙得不亦乐乎,都在仔仔细细的清理房子,把不要的东西统统拒之门外,为的就是在春节前把所有的霉运统统赶出家门,引来欢悦的喜气。我们家也是一样,家里全民动员,各有各的责任-——我负责把地板扫干净,拖干净,还要把茶几里的东西整理一遍;爸爸负责把整个房间收拾得有条有理,还要再把纱窗拆出来冲洗一下;而妈妈负责把厨房和厕所擦干净。

过春节,年货是不可少的。可不是,除夕前一天,一大早,我就和妈妈高高兴兴地赶在人多之前的时候挑年货,但争先恐后的情景还是发生了,超市里挤满了人群,每个人的购物车里都装了大包小包的零食和年货。我也是一样,进了超市拿到车后,就迅速地仔细挑选,左挑一包右拿一包,几下就把购物车塞得满满当当的。

除夕当晚,吃团圆饭后,我从商铺里买来了不可计数的火柴炮,打算今天晚上过个瘾,左点一个,右扔一个,突然间就劈劈啪啪的响。12点一到,新年的钟声刚一敲响,整个xx像是活了过来一样,家外面到处都是威力十足的长炮的响声,天空上都是五颜六色的烟花,火光一亮,那姹紫嫣红的烟花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不一会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朵。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春节,怎么样,热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春节了。 按照四川的风俗习惯,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腊月里人们要挂长长的香肠,鲜鲜的腊肉,真诱人呀!

除夕夜的前几天,我们都要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那超市里别提有多热闹啦!年货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息。我们要买新衣服,买各种食品,还有年画,对联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吃起那香喷喷的年菜,我们就喝饮料,长辈们喝酒,长辈们还要说:“祝你们天天向上……”我们还要给长辈敬酒!除夕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会,节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点我们就要放五颜六色的烟花,你能看见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闪耀,你能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预示着新年的来到!

大年初一我们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长辈家去拜年。我们的长辈会给我们发压岁钱。

大年十五是春节的高潮,我们也叫元宵节,那天有会舞狮子、闹元宵、看花灯,真是热闹非凡!

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春节,我也渐渐长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然而我很荣幸的当上这个家族中的一员。

土家族是跟着汉族一起过春节的,但是过年的风俗却大不相同。比如说:⒈过年的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是富与贫之间的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圆饭的前提下然大火。然大火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阴间的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而汉族却只是简简单单的守岁;⒊大年初一的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因为洗脸水相当去金银财宝,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孙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幸,而汉族却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的打扫一次;⒋在新的一年之前,必须把欠的债还清。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气象”(这条和汉族差不多)。

土家族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想知道的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汉族是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汉族人一般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饮食为早中晚三餐, 主食 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以米食为主,而北方则以面食为主 。汉族的饮食文化有很多的地方特色,俗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称。

饮料 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

汉族人过节也十分的讲究,有很多的习俗和特点。例如:春节除夕,北方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则有吃年糕的习俗,还有很多地方过年时都少了不吃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正月十五的元宵,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

因此我爱汉族人,同时也为自己是汉族人而感到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家乡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为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喝雄黄酒。端午节又称: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今天的端午节,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粽子的样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比如: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傣族不得不说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傣族。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民居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民居大有不同。傣族的居民建筑以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或其他物品。傣族人的服饰也很有特色。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的小吃也有当地的特色。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傣族还有许多特色烧烤如,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鱼香四溢。真是让人垂涎挂齿!傣族最重要的节日要数泼水节了,泼水节其实是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举行。泼水节的时候,如果被水泼的越湿,被水泼得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一盆盆水代表着一盆盆的祝福。这就是傣族,它是我国一个传统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临安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临安文化既带有吴越文化的浓重色彩,又呈现出浓郁的浙西区域文化色彩,民间绘画、根艺、石雕、民间故事、民歌、灯彩、耕织、竹编等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各种民间文艺在乡间活动频繁,於潜乐平为我国越剧的首演地,号称越剧第二故乡。

浙西大峡谷的山民大都把住房造在离地千米的山顶上。在龙井峡一段,12个行政村几乎全是倚山而居,大峡谷龙进桥乡一带,当地农民的房舍多数建造在绝对高差在数百米以上的大山顶上,从谷底仰望,只见这些村落民宅守山而居,白墙、黛瓦,常有白云绊缭,故称白云人家,又称“高山人家”。在剑门岭上遥望对山相见村,数十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布列在有云雾缭绕的大山顶上,星星点点,别具风味。在山上盖屋一砖一木都要从地面运上去,但山民们仍旧乐此不疲,也许是峡谷的景色太美了,人们情愿多花些时间上山下山,也要天天看见这里的飞溪流瀑。

佛教文化在临安源远流长,早在西汉,佛教初传中国之时,便有印度僧人入天目山播教,天目山被尊为韦陀菩萨的道场,历代高僧辈出,在东南亚尤其日本影响深远。

临安境内的天目山,佛教文化历史悠久,璀璨夺目,且兼具儒、道文化。东汉道教宗师张道陵出生于天目山并修炼于此;梁代昭明太子萧统隐居于太子庵分经读书。

临安璀璨的佛教文化,独具魅力,引中外游客潮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风民俗:新疆小吃作文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到那外焦里嫩,让人赞不绝口,吃了一口又想再吃一口的烤羊肉串,就不难想到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除了这里盛产的吐鲁番葡萄,哈密的哈密瓜,这里的小吃也是出了名的。

烤羊肉串也许在别地也有,但属新疆的最正宗吧!烤架上堆着煤炭块,再燃起火,放上一排刚穿好的羊肉串,撒点孜然,撒点辣子面。只见烤羊肉串的小伙一手攥上二十个铁钎子,一下翻过来,那一面已经变得金黄。浓郁的香味随着烟弥漫在数十里,引来了络绎不绝的人前来一吃。

光吃羊肉串那当然是比较单调,新疆的小吃可是丰富多彩,各种各样。主食以抓饭和拉条子为主。那抓饭里有黄罗卜、胡萝卜、葡萄干、杏干、大米、羊肉。把萝卜切成条,葡萄干直接洗好了放,杏干去核,羊肉切成大块啃着吃。抓饭讲究的是火候,做肉有一种火候,做米也有一种火候,做抓饭容易,但美味可口、色香味俱全的抓饭还是要来新疆品茶,新疆的抓饭肉炖的又香又烂,米焖的粒粒分明,香喷喷的。

新疆人的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还有奶茶,奶茶以砖茶和奶子熬制而成,喜欢茶香更浓一点的多放点砖茶,喜欢喝牛奶的就多搁点牛奶,总之一家一个口味,一家一个喜好。

薄皮包子,烤包子是各有各的特色:薄皮包子,顾名思义,吃的就是皮薄,而且都是用手擀的薄皮,大约如同三张纸那么薄吧;烤包子的皮就没有薄皮包子那么薄了,烤包子的皮是又脆又香,让人垂涎欲滴。

新疆的美食独具特色,种类是数不胜数。如果你也想品茶新疆的美食,那就来新疆做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风民俗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将过春节称为“白月”,原因可能与其崇拜蓝色和白色有关。蓝色代表蒙古民族自身,而白色代表纯洁、吉祥和神圣。

腊月二十三以后,即准备过春节。衣食住等方面皆与平日不同。食物方面,要制作炸油菜子,花样繁多,尤其是供佛之物,力求美观。其次是包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

年三十是最为热闹的一天。全家人皆着新制作的蒙古袍,显得精神焕发。上午,先要上供祭佛,在佛祖供台上摆上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形状,上面还要插上特制的金银花。再用十二个小铜盅倒满白水,然后点上长明灯。同时开始贴对联。晚上备好饭菜后,在院外找一平地,铺好新毡,摆上酒席,开始祭祖。长辈复诵着祖先名字,将酒一杯杯洒在地上,洒向天空。祭祖毕,全家上席。晚辈给长辈敬酒称辞岁酒。此日,全家不分男女老幼,皆可尽情娱乐,男人多下蒙古象棋,妇女儿童玩“羊拐”,一夜不睡,直至天明。

初一凌晨,摆上宴席,先由晚辈给长辈敬酒,行跪拜礼。男人们跨上早已备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地奔向村镇,逐个地串蒙古包。按习惯此酒每敬必喝,通常是载歌载舞,气氛热烈。串包男女经常利用此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不相让,茫茫草原,纵横驰骋,冰冷大地上奔淌着生命的热流,预示着来年无尽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壶镇镇地处丽水、金华、台州三市的交界处,位于缙云、永康、磐安仙居四县市腹地,自古有“浙南北窗”之称。传统饮食以“粥捞饭”为主体,配以五谷杂粮。番莳、洋芋为主要副食。特色风味食品主要有:土索面、橡涂、千层糕、榛子豆腐、敲肉羹、烧饼、米炮糖……在传统民间娱乐中有演戏、迎灯、迎案,其中规模最大是迎案,队伍多、表演形式五花八门、内容丰富。此外,还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富有特色的缙云壶镇话!

一、 我的发现

1、从家乡的特色小吃中发现我们壶镇有哪些独特的民俗风情?

2、说说我们家乡话的语言特色在哪里?

链接:

一、壶镇米炮糖制法:糯谷浸泡于水,数日后捞起,置饭甑内蒸熟、洒干脱壳即成“发米”,大火将“发米”炒成“米炮”。冷却后加入花生米等和食用彩丝,以煎好的麦芽糖搅拌,经压制、芝麻敷面,切片包装。技师专门加工制作最佳。

二、索面卵:家来客人,或家人生日,以索面卵招待。索面即土制面条。大碗底垫肉片,索面堆成"丘",上封炒肉条,鸡蛋饼盖顶,或置剥壳白蛋一双。

三、迎灯:大多在元宵节进行。种类以龙灯为主,有板龙、鞠龙、布龙等,另有狮灯、台阁、转车以及花样繁多的花灯。板龙少则数十洞,多则数百洞,长达数百米。迎前由各家自行糊制,迎时点炮拼接,鸣锣开道,所到之处,鞭炮相迎,外村设饭茶招待,并以糖果,粉干等相赠。其时春苗初秀,龙灯出村,进入麦田,称"龙踏麦",谓日后必定丰收。结束之夜,非闹个灯破龙断,精疲力尽,决不罢休,俗称"掰龙肉"。

四、重阳庙会:每逢重阳节(今老人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全镇各村组织“扭秧歌”、“铜钱鞭”、“唱联欢”、“罗汉”、“打腰鼓”、“十八狐狸”等民间艺术表演队到赤岩山“会案”表演,然后到各村游行,沿街演唱,以表达丰收喜悦。活动一般持续10余天,参加人员不分男女老少。据记载,这个传统庙会已沿袭数百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风民俗的俗语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1、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2、有钱没钱,团聚过年

3、大寒小寒,杀猪过年

4、干净冬至过年雨

5、小孩望过年,大人望种田

6、全家人在一起图的就是热闹

7、过年过在嘴上

8、廉不廉,看过年

9、过了腊八就是年

10、猪怕过年

11、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

12、不出正月都算年

13、三十晚上无外人

14、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15、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16、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17、瑞雪兆丰年

18、欠债勿过年

19、腊雪是宝,春雪是草

20、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

21、二十八,贴年画

22、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23、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24、乞丐过年也要歇3天

25、小孩盼过年,大人忧无钱

26、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27、抗拒从严,别想过年

28、置不完的年货,买不完的嫁妆

29、老兵复员,新兵过年

30、每逢佳节倍思亲

31、三九.四九冻死老狗

32、走亲走亲,越走越亲,不走不亲

33、傻子过年看人家

34、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

35、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

36、人家杀猪我杀狗,肝肠肚肺样样有

37、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38、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三个月干闲

39、过年不欠债,欠债不过年

40、坦白从宽牢地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41、大账小账,三十晚上

42、腊七腊八,冻死寒鸭儿

43、有钱没钱,买件新衣过年

44、小老媳妇盼时节

45、新年头,旧年尾

46、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

47、大嫂,大嫂你别搀,过了腊八就是年

48、好受不如躺着,好吃莫过饺子

49、心到神知,上供人吃

50、寒冬至,狗肉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关民风民俗400字作文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谚语可谓是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可是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你又知道那些民俗民风?我们地处中原,只了解本地的民俗习惯,你们知道藏族节日吗?如果不知道,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藏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按照他们的日历——藏历来算,月月有节日。藏历元月,是节日最多也是最隆重的月份。新年是最主要的节日,人们从十二月初就开始准备过年,人们先用青稞苗供奉佛祖,然后各家就各自做。炒青稞,摘人参果等品。到了十二月二十九日,人们打扫房间,傍晚时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种叫古吐(一种面疙瘩)。初一那天人们喝青稞酒,初二人们拜年。初四拉萨举行大规模的传召大会,此后一直活动直至二十六日。

此后的节目数不胜数,五月十五林卡节是世界焚香日,七月一日是雪顿节,意思是“吃酸奶的节日。“还演藏戏;望果节是丰收节,没有固定的日子;十月十五日“吉祥天母节;”十月二十五日是“燃灯节。”

中原的节日丰富多彩,但西藏的节日更是多种多样,愿节日越来越多,人们越过越红火,祝大家在这些节日里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健健康康,日子越过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母亲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母亲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父亲母亲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同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对于大同人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奶奶家来说更是认真对待的,大姑二姑三姑统统都不能来,该回婆家的回婆家,该在自己家的就在自己家。晚上月亮升起来的时候,爷爷把阳台的灯打亮了。拿了个大托盘,里面放着月饼,葡萄,梨,桃,香蕉,西瓜,苹果等等,果爸给搬到阳台上,放好,问爷爷:“放这儿月亮看的到吧”,爷爷满意的点点头。奶奶负责给包饺子,爷爷非要给包个硬币,还非要在桌子上摆上五副碗筷,说是有大孙子的。饺子熟了每个碗里放三个饺子,果爸把果果碗里的饺子夹开,嘎嘎,果然看到硬币啦,嘿嘿,都说这小子有福,嘎嘎,妈妈真高兴,比自己吃到硬币还高兴。

果果出生,爷爷就托人给算命了,据说很不错,出生的时辰真是不错,妈妈也在网上用称骨算法帮果果算过命,很好,比妈妈的命还好,嘿嘿,这些都是大家的一种心情,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宝贝儿幸福,妈妈比起你瓜子仁儿阿姨,可差远了,你澎澎哥哥的名字,可是他们冒雨跑到雍和宫找人起的,嘿嘿。

话说远了,改天,妈妈好好把给你起名字的前前后后都记录一下,将来你上学了,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老师肯定会让大家讲讲自己名字的来历,到时候你就按妈妈给你写的说,嘿嘿,虽然有点儿迷信,但不乏智慧阿。

大同中秋节,还有很多放鞭炮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亮着阳台的灯,很有家的温馨。

[大同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韶关,那里有别具一格的客家习俗,其中,春节最为热闹。

除夕的前一天,村名们都蜂拥而至的来到集市上,买鸡、鸭、鹅,买黄酒、白酒……留在家里的人则要将全部的物品更换,俗话说“干干净净迎新春。”扫完后,贴上年画与对联,整个屋子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息。

除夕那晚,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从下午,人们就开始准备着这一年一度最为丰富、最为开心、终于有意义的团圆饭了。吃完了饭,全家人都会在自家的屋顶上放鞭炮,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啪啪啪”飞上天空的烟花,好似一盏独灯,照亮了天空中的一角。十二点钟的钟声敲响,从村头到村尾,挨家挨户都要放很大很大的爆竹,“隆隆”的声响伴着新春的到来。当晚,每个人都要守岁,如果要睡觉,就要开着灯睡觉,因为长辈说那样年兽就不会来找我们。

大年初一虽然没有除夕那样的热闹,喜气洋洋,但还是很开心,欢乐的。早晨,六点多,每家每户都要去庙里拜祖宗。给祖先敬完酒,还要按大小辈分站一列,朝祖先拜六下,六六大顺,祈祷来年平安,吉祥,富贵。回到家以后,晚辈要收取长辈给的红包,并且要说:“祝某某某,新年快乐,吉祥平安来年如意。”

初二那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家探访,回家那天,她们都会带一些糖果,水果,贺礼……

正月十五的那天晚上,家里人要开始做汤圆。糯米用大大的缸子装着,用木锤把它打均匀之后再包馅儿,晚上吃。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泱泱中华,盛开着五十六多各具特色的民族之花。他们衣着不同,住所不同,食物不同,处处显示着中华文明高贵深厚的文化底蕴。

土家族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文等县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风、鹤峰、宜恩、利川、恩施等县(市),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等县,以及贵州省的印江、沿河等县。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的民锦。土家族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每桌七碗,九碗或十一碗,但无八碗十碗,因为八碗被称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和菜是土家族民间逢年过节必不可上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被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菜。端午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用一个巨大的蒸笼装满了糯米,把蒸熟的糯米倒在舂石里用竹子舂成粘稠状,几个土家族姑娘围成一团,把糯米捏成饼状,裹上芝麻即食。

美丽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