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乡愁的作文立意(精选20篇)

立意是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那么作文如何立意,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这里就是小编给你们整理的一些关于乡愁的作文立意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6306

作文

420

“三亚·我心中的乡愁”征文启事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乡愁是一种故土情结,也是一种家园情怀。它是对故乡的温馨回忆,是对过往时光的美化,也是对真善美的眷恋和追求。当前,三亚正通过开展“双修”“双城”建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

为了广泛征集广大群众对三亚的乡愁记忆,展示心中的故土之恋、桑梓之情、报国之梦,提升对故乡三亚的自豪感和归宿感,增强参与开展“双修”“双城”工作的热情,激发共建精品城市的情怀,中共三亚市委宣传部、三亚日报社现开展相关主题征文活动。

一、征文主题:“三亚·我心中的乡愁”。

二、内容要求:突出“三亚·我心中的乡愁”主题,围绕对三亚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的憧憬,体现“双修”“双城”建设给三亚带来的变化,通过讲述或记录自己及身边人的故事,或者阐述对三亚城市建设的思考,抒写自己对三亚的乡愁记忆,抒发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怀,展示三亚的城市美、乡村美、生态美和人文美。

三、文章体裁:以记叙性文体为主,欢迎有独到见解的思考文章,题目自拟,要求主题突出,短小精悍,具有感染力,字数不超过2000字(诗歌不超过30行)。每位作者投稿限1篇(首)。

四、征文时间:2016年7月25日至2016年8月31日。

五、投稿方式:书面或电子邮件。信件请寄至三亚市榆亚大道1号市委办公楼七楼市委宣传部理论科,注明“征文”;电子邮件请发至邮箱sanyaxcjy@163.com,注明“征文”。

六、其他要求

(一)应征文章需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文章署名尊便)、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通信地址、邮编和邮箱。

(二)应征文章须为原创,如有抄袭,将取消参评资格。凡由于署名人提交的应征文章因著作侵权行为造成的纠纷和后果,由署名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三)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

由三亚市委宣传部、三亚日报社联合组织评选,给予获奖者一定的奖金奖励并颁发获奖征书,获奖文章由《三亚日报》选登。

中共三亚市委宣传部

三亚日报社

2016年7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立意锁定

全文共 3702 字

+ 加入清单

材料反复出现的词语可能就是关键词,譬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习近平)

同样一只鞋,并不是所有的人穿了都会合脚。(古罗马绪儒斯)

鞋子合了脚还要合了意才能卖出去。(佚名)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根据其中的一条或多条结合自己的思考与体验,写一篇作文。

题目所引用的三则材料,反复提到“鞋子”,所以“鞋子”肯定是关键词。还有另一个关键词:“合”(“合脚”“合意”)。所以可以确定,作文的立意要从“鞋子”的“合脚”“合意”方面去考虑。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作文题所引用的材料并没有重复出现的词语,它的表述是一种隐喻。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细心体味这个隐喻,通过对喻体的理解与分析,提取出其本体。这个本体,就是关键词。

譬如2013年福建的高考作文题:

根据顾城的《忧天》: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文体不限(不含诗歌),不少于800字。

这首诗就是一个隐喻。其实这道作文题几乎可以算是2010年北京卷作文题的翻版:“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就是诗人所说的“自由”地追逐理想,变成流星在天宇飘行;脚踏实地,就是诗人所说的“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唯一的区别就是:福建题加入了“自由”的元素。

那么,其关键词就应该是:“自由”与“现实”,或者说“飘浮”与“潜沉”。

再譬如广州市07一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这是一首哲理诗,包含着一种隐喻。

同样是露珠,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因为它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折射不同颜色而产生了不同的形象。

参考立意:

相同对象(人/事/物)在不同位置(背景/环境)会有不同的形象(角色/价值)

不一样的环境(位置),不一样的人生。

学会(多角度/全方位)观察/认识(人或事物)。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正面立意:顺应环境。

反面立意:坚守自我;不因环境(际遇)而失去自我。

选择合适的位置(环境)让自己发挥才能。

顺应环境,身处任何环境,都能焕发不同的光彩。

2、取舍

有些作文题的材料往往会牵涉多个对象,要明确哪些是主要对象,哪些是次要对象。立意时要分清主次,适当取舍。

譬如2013年陕西高考作文题:

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

这则材料涉及到三个人物:商人、老工匠、年轻工匠,这些人都可以成为立意的角度,但商人只是事件的起因及见证者,只有老工匠和年轻工匠才是主要人物。

至于话题对象,涉及到两个对象:经验和勇气。这两个对象之间,又有立场有取舍:抛却顾虑的勇气(或曰开拓精神)比技术上的经验(或曰知识技能)更重要。重点显然要放在“勇气”上。

又如2013年上海卷的作文题: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这里就涉及到两个对象: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更重要的事。

前者是自己主观的判断,后者是客观的判断。

这就形成了一组对比,并且是有取舍的,有立场的:不要仅仅关注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而要更多关注那些更重要的事、真正重要的事。

这个题目与上面陕西的题目不同,它必须两者都谈到,但要有明确的立场:肯定后者,倡导人们重视后者。

陕西的题重在鼓励,所以不提“经验”亦可。

上海的题重在唤醒,首先必须提醒人们看到自己正处于一个怎样的混沌状态,然后才带领他们去寻求一个正确的判断,讨论一个正确的方向。

3、挖掘

高中生的作文要以思想和才情征服读者,所以立意时要充分挖掘,要有足够的深度。如何挖掘立意的深度呢?可以运用因果思维分析、比较思维分析、互联思维分析、临界思维分析、质疑思维分析等方法。

譬如2013年的湖北高考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这样的题目实则是一种隐喻,充满了哲理。从日常流行中挖掘,在不经意间引出深思,看似琐碎小事,实则是重大的哲学命题。

这样的作文题,立意时就要充分挖掘,譬如湖北一考生的作文《顺时适势方圆天地任驰骋》,就运用以下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度挖掘:

因果思维分析——“灵活机变为人,随和变通理事,成就了巨人的伟绩: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勾践,忍气吞声、以退为进的刘邦,胯下受辱、委曲求全的韩信,更有今人邓小平,如果没有他的大度隐忍,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极有可能推迟十到几十年。”

比较思维分析——“方,正直、正义的代名词,萦绕其中的往往是花环、赞誉。圆,圆滑、狡诈的同义语,如影随形的常常是鄙视、唾弃。”

质疑思维分析——“然而,任何事物均有其两面性。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世界,世界五彩纷呈。就说方吧,坚守过了头就是迂腐、愚昧,过于坚持则是固执、呆板。比如赵括、马谡的死守教条不仅使得自己身败名裂,还给国家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比干的犯颜直谏,于事无补搭进了自己的性命,反而加速了商朝的灭亡;王鼎的尸谏,同样没拽住清王朝覆灭的脚步。圆呢,变通随和,灵活机变得恰到好处就是一种睿智: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是为了更有利的伸;识时务者为俊杰,暂时的退让是为了日后的东山再起。”“很多时候圆比方难以做到,如战争年代的轰轰烈烈赴死,不难;而头顶汉奸骂名,干着不为人知,随时有可能去死,而又死得不明不白的潜伏,则很是不易。有时候,做到圆比做到方更难——赵氏孤儿中的公杵臼一死成大义,不难;程婴的头顶骂名,几十年忍辱抚养孤儿却是无法想象。”

临界思维分析——“大是大非面前的坚贞、方正,值得歌颂、仿效、发扬。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随和、变通。因为我们大多是普通人。普通人面临的是家庭、同事与朋友,待处的是生活平常事。而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是国家。家庭和睦, 家和福自生 ;国家和谐,国家就稳固繁荣兴旺。”“当然,我们说的“圆”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在法律、正义面前,当方则方。我们说的识时务,不是汪精卫的卖国,三鹿奶粉的牟利,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的变节、虚假。”

互联思维分析——“天地之大,有的人如鱼得水,来去自如;有的人则走投无路,处处碰壁。原因是有的人能方能圆,有的人只方不圆。而要做到方圆并举,就得站高看远,胸怀全局,舍小取大,甚至牺牲个人的名利。”“如果说方是屈原的坚守,海瑞的廉洁,包拯的公正,商人的诚信,规则、正义的代表,那么圆就是适应时势,随形变化,灵活机变的为了达到目的的技法与途径。诚如是,广阔的天地就能任我驰骋!”

4、创新

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以其独特的逆向思维使得作品的立意不俗,文章常新。如刘禹锡一反古人悲秋之情,写出了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名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堪称逆向思维的典范,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作文中,很多同学只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的想法,文章就无法令读者耳目一新。

立意创新,常用的思维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逆向思考、多向辐射、巧设比喻。

譬如山西一考生写那道“经验与勇气”的作文题,就运用了巧设比喻的方法:

“ 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老切割师说得对。有时,我们总会有太多的顾虑,手忙脚乱甚至看不清自己,就像天晴了,我们却还披着蓑衣。天已放晴,让我们脱掉身上的蓑衣,鼓起勇气,拥抱这明媚的晴天。”

接下来,用了三个段落层层推进:

脱去蓑衣,脱去名利的面罩。(素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没有因为名利而改变自己的本质。他脱去了名利的蓑衣,让人们看到他的真,他的诚。)

脱去蓑衣,脱去对自己的怀疑。(素材:林书豪,脱去对自己怀疑的蓑衣,甩掉了一切顾虑,勇敢做自己,终于刮起一股“林旋风”。)

脱去蓑衣,脱去荣誉的重负。(素材:一度因为荣获中国影帝的荣誉而在接戏时挑肥拣瘦的黄秋生,无所事事了一年之后开始反省,最终他把金像奖扔出了门外,从最小的戏份重新做起,再次获得了金鸡奖。还有居里夫人,把自己诺贝尔奖的奖杯扔给孩子玩,解决“庞加莱”猜想的格里高里拒绝哈佛的邀请等等。他们的成功都是因为抛开了荣誉的重负,脱去了那一层“蓑衣”。)

结尾继续统一于“蓑衣”的比喻,让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天已放晴,让我们脱去蓑衣。抛开顾虑、功名,看清自己,认识自己,相信自己,鼓起勇气迎接一个崭新的晴天!”

多么富有创新色彩的立意!多么生动而形象的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二、立意是文章的关键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切口要小:角度不能大而无当、空洞无物,避免作文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选取精当、具体、独到的角度深入剖析。

角度求变:从不同层面展开多维联想,或从物质到精神,或从人或事触及人的灵魂、精神世界,或由历史拓展到文化,或从个人延伸到国家、民族等,文章彰显一种历史的质感、文化的情怀、人生的感悟。

凸显本质:要抽丝剥茧,由人的一言一行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一事通一类,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发人所未发,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深挖并解释现象的背景、共同特征、特殊含意等。

逻辑有序:行文浑然天成、圆通丰满,说理着重梳理事理的内在纹理,其效果更客观、更全面、更有思维张力,常用方法如由果索因、辩证分析、用发展眼光看等。

勾连现实:联系社会现实和身边生活现象,从正反两面鞭辟入里地剖析,有的放矢地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话题作文的立意

全文共 2004 字

+ 加入清单

考场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的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下面介绍六种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一、化大为小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的范围比较大,能表现多个主题。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落笔难于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从驾驭,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化大为小”: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

比如:“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话题,“精神家园”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是伦理道德、文明修养,也可以是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如果没有化大为小的意识,很容易泛泛而谈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性,缺少具体深刻的内容。如果我们从小处入手,就可以把话题切割成:守住善良,守住正直,守住尊严,守住诚信,守住孝心,为了崇高理想甘守清贫等美好的品德,写作时只要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谈深谈透即可。

二、以小见大

有的话题作文,题引材料非常具体,话题范围很小,学生如果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发散,同样无从下笔。此时,就应该放开手脚,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拓开思路。

比如有这样一个话题: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孩子游公园,突然,在前面独自跑着的孩子被绊倒了,摔倒在地上,大声哭着。一个中国老人见了,连忙走上前要拉孩子,这对外国夫妇见了,连声说:“谢谢,谢谢!让他自己爬起来。”请以“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话题作文。

这是一个一读皆懂的小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跑题偏题。但如果仅就事论事,文章就会思路狭窄,显得“小气”。我们不妨来个“以小见大”,把这一件具体的小事同社会、生活、人生等联系起来,谈出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大的主旨来。

可以从“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角度切入,谈培养孩子经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的重要性。也可以从精神品质、人生哲理等大主题角度切入,谈人生道路、工作创业中“永不言败”精神的可贵。

三、化抽象为具体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比较抽象,学生立意时也不易把握。此时,可以利用添加因素的方法,对话题加以限制,从一个小的、具体的角度谈论话题。

比如像“希望”、“理解”、“心愿”这样比较抽象的话题,要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实情感的文章,就要添加因素,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写“希望”,完全可以限制为“孩子的希望”、“家长的希望”、“群众的希望”等,完全可以转化为一位孩子对素质教育的渴求,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群众对干部清正廉洁的希冀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添加因素只是把话题由抽象转化为具体,也是化大为小,而不是改变话题的意思。

四、化实为虚

还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若据“实”写来,往往拓展不开思路,就事论事,立意层次比较低。如果化实为虚,在立意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借助于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

比如“小草”这个话题,如果照实写来,难以成就大气文章。如果化实为虚——写小草,就要扩展到那些像小草那样具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精神或者具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的人,文章就思路开阔,立意深远了。

五、联系时代

高考作文题因其自身的独特目的性,命题者往往站在时代前沿,赋予题目时代的特点。所以,如果拿到作文题后,不知道怎样立意,可以试着广泛联系当前热点。如此一来,很有可能一下子柳暗花明,找到最佳立意。

比如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杂》,乍一看,确实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如果联系当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改革开放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兼收并蓄、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人们对个性的呼唤等等,我们肯定会心头一亮,迅速打开思路: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人类思想复杂,对同一事物可以发表各种意见,作为领导者,应该善于听取与借鉴各种意见等等。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果联系时代特色来审题,不但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快,而且题旨把握得准确,立意时一般不会跑题。

六、反面切入

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审题立意,可能难以入题,或者入题后,容易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可言。这时如果舍弃正面硬攻,改而反面切入,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让阅卷老师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引材料的指向是:感情的亲疏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这样立意当然比较稳妥,但不易出新出巧。如果从反面切入,从“感情的亲疏不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立论,或弘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或赞扬一些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领导干部,这样就更有启发意义,更有新意。

需要注意的是,反面切入得出的见解往往不是“常理”,因而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命题。

总之,面对话题作文,即使一时难以把握也不要慌乱,而应当稳住心神,用上述六种方法试一试,往往能立即做出决断,找出立意的切入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明月照乡愁

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当金桂如约飘香,明月已悄然丰腴,遥悬于中天,盈满乡愁

刚刚想起这两句“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诗句,又在这空灵的夜里依稀听到李太白的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如玉盘遥遥镶嵌在苍穹,月辉铺在大地,可曾照亮我的乡关在何处?戚戚江湖,今夜只有孤影伴月。那月如镜呵,照着故乡那一幕抹之不去的风景,那一缕晨间瓦房上袅袅升起的炊烟!那月如镜呵,照着一条长长的回家路,照着垂垂暮年的爹娘站在小街口期盼游子的归期!那月如镜呵,照着一个村庄,一条小河,一口老井,一张张熟悉的脸庞,照着漂泊人一缕剪不断的乡愁!

故乡,从那时到现在,一年又一年的明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否告诉我,离开有多久,离开有多远?是不是久到爹娘青丝到白头,邻家的小孩已结婚生子?是不是久到小河已断流,老井已干枯?是不是久到那棵百年老树再也发不出新芽?是不是远到离家百里的县城离家千里的省城?是不是远到从南方到北方?是不是远到天的尽头,海的边缘,远到俗世堇色的天空下再也分辨不清回家的方向?

这一路的荆棘的呀,这一路的坑洼呀,狂风暴雨中举步维艰,却象一枚卒子,过了楚河汉界再也没有回头路,只能在这尘世的沼泥中匍匐前进。经过多少事,路过多少人,来来去去聚聚散散,全然模糊不清。身,已然疲惫,心,已然倦累,唯只有在皓月当空的夜晚,披着月的衣裳,将蕴藏在心底的一份情感与一缕乡愁纠缠。月缺了,忧伤在秋风中淡淡萦绕,月圆了,脸上清泪成行,那是思乡滚烫成的颗颗泪珠,流湿了一路乡愁。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头上这轮明月,乡愁是牛背上牧童的笛音,乡愁是生养过我的故土,乡愁是爹的惦记娘的牵挂,乡愁是从来不曾走远的眷恋。乡愁抚平我漂泊路上的创伤,乡愁温暖我孤独时候的心灵

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头顶一轮明月,这世上漂泊的人,都有一缕不能停息的乡愁。不管你何以为生,只要离开故土,便和乡愁从此相偎,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心中却只固守一处风景,也许这种风景没有精心打造的那般漂亮,没有刻意堆积的那么赏心悦目,或者只是一座青山,或者只是一片低矮的木房,或者只是一棵槐树,或者只是一只蹲坐在屋前的老黄狗,但它就那么的让人不能遗忘,那么的让人魂牵梦绕,一旦想起就那么的倍感亲切。

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都说千好万好不如自己的家好,都说月是故乡明。月是圆了,人却难圆,月色如水,在游子的眼里却分外忧戚,破公有诗道:“缺月挂疏桐,漏断人静初。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漂泊久了,“那一份思乡的柔软总是不敢轻易碰触,一碰心就碎了。这种没来由的乡愁,无需刻意便如影随形,哪怕你离的太久,哪怕你走的再远,终将无法排遣无法割舍。据说出门在外的人一旦死在他乡,他的魂魄会在每一个月明之夜,孤单的拾起生前所走过的脚印,沿着每一个脚印,凄凄清清寻找回家的路......

明月照乡愁,乡愁寄明月。一片片稻田是不是早已金黄,家中的双亲身体是否健康,儿时的玩伴是否变了模样,谁家又接媳妇了,谁家又添丁了,谁家的老人又走了,谁家买车了,谁家修房了?

今夜,明月圆了,关山万里,我又不能踏上回家的路,唯问故乡安好。当秋风轻轻拂过,乡心便起,问这头上照着我乡愁的明月,这份浓浓的乡愁如何安顿,何时可照我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叶乡愁初一作文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一叶乡愁,伴着深秋的叶飘落,洒在未央的夜里。

在黑夜中,这一片叶,乘着中原的风,顶着秦岭的雨,穿过崇山峻岭,落到了川西的土地上。很快,我就感受到了小镇的喧闹,熟悉的镜头里有湿湿的黑布伞、沾满了泥土的绿胶鞋和那载满了欢乐的背篓,这一幕多么深刻。我知道背篓里一定有我最喜欢的甜饼,爷爷背着它回家,是我最大的期待。

于是,这一片叶带着我走上了蜿蜒的小路,这路上有我折过的黄荆条,有我捉到的笋子虫,有我端着小板凳去上学的身影,还洒满了被两只公鸡追啄后淌下的眼泪。乘风的树叶飘动着,就像我的心在颤动。

长长的山路在雨后变得泥泞不堪,还是20年前的模样,还是那一年的我。穿着红雨鞋的女孩吃着路边的山茶果走进了后院,那只成天跟着我的“黑虎”看见我就摇着尾巴叫起来。推开柴门时,屋檐上的水滴在我的脸上,很惬意。穿过灶房,奶奶坐在大院的门槛上眯着眼睛剥核桃,她细心地为孙女撕去了核桃上的青皮,一瓣一瓣的核桃仁躺在竹扁里,好可爱。我的味蕾感受到了久违的味道,刚从树上摘下的核桃充满了清甜,祖孙俩的身影被时光定格,锁定在最美的时刻。

夕阳下,这一片叶赶上了远行的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是离别的节奏。我蜷在下铺的被窝里,巴山的夜雨淋湿了我的心。窗外是一片暗夜,穿过这个隧道就翻过了秦岭,一路向东……

操场上的灯熄灭了,从窗外透进来的光黯淡了,这一片叶静静地舒展在我打开的书页里。它翻山越岭,带来了后山上飒飒作响的阔叶树,门前潺潺流淌的小河,光阴里那些花开花败,草枯草荣。

我端详起这一片叶,它在不经意间点燃了我的乡愁,淡淡的,绵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作文如何立意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中考作文大多是话题或材料作文,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何立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立意呢?这里就自己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为例谈谈。

1、正确,有针对性

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正确与否是评价文章好坏的根本依据。话题或材料作文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切题才算真正的正确。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此外,还要有针对性。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

2、思想要深刻

意不仅新,还要力求深刻。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初中学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就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

3、立意要新颖

如果文章主题一般化,不新颖,大家都雷同,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颖。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

立意的独创性并非凭空而来,也不可随意杜撰,它是从生活中来的。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涵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不能看到生活一点现象就拿起来涂涂抹抹,而是在观察和研究生活现象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而立意做到新颖巧妙,才能在生活的激流中吸取新思想,获得新感受。

4、简明集中

就立意而言,简明、集中是对主题的要求。相反,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是立意之大忌。要做到“简明”,就需要高度的概括力。思维不进行概括,表象就无法升华为本质,认识就无法实现理性的飞跃,思想就不可能达到简明、集中了。

“简明”要求思想内容上单一集中。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写得深刻,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

总之,好的立意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让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前围绕上述几点来考虑主题,定能写出思想发光的好文章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乡愁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铃铃铃——”我的家门前,一辆诱旧的三轮车从我的面前缓缓过去。而我呆呆地站在门口,望着那比宝石还篮的天空,我竟开始回忆我住的老房子。

当年,我住在一个村中的一个老房子里。一阵微风吹过,风声在我的耳边呼啸着,我围着围巾站在小巷的前面,望着那川流不息的人群,走进去。时不时看见大黄狗在对我叫着。两旁的墙壁对我来说,洁白如云。还有许多孩子们,快快乐乐地一起滚铁圈,跳皮筋、踢皮球。我真想和他们一起融入这个快乐的时光,一起在这个年迈的历经沧桑的村子里留下美好的回忆。但我的心情复杂,脚不听使唤的一直往前走。谁叫我们马上就要搬走了,离开这个老房子了呢!

我怀着复杂的心情缓缓地走到有些粗糙的木门前,门口两侧,上方贴着的对联早已因为经过时间的摧残而破烂黯淡淡,但是,我不一样,不会忘记那年的新年大欢庆,我们一家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热闹气氛不断,大家一起聚在一个大圆桌上,吃着美味佳肴,聊着家常。在一个房间里,看一年一度的春晚,到最后,我与家人一起见证新一年的到来。随着一声响亮地数数声,在那漆黑一片的夜空中,绽放出了五彩缤纷的烟火,烟火把整片夜空照亮了,向我们射出了五彩的光芒。大家一起望着那梦幻的夜空,眼睛闪着那火花的闪耀光芒……

我轻轻地用手推开那扇古老的大门,一脚跨进,老样子,还是老样子,我真希望在我离开的这段日子,它还是像现在这样,古朴典雅。我走进厨房,看见挂在那早已风干的粽叶,不禁让我回想起了那一年的端午节……

“外婆,粽子还没有好吗?”我坐在椅子上,望着那直冒气的锅子。“好了,好了。”外婆用一种和蔼可亲的语气对我说。我无聊地敲着手中的筷子……

“好了,粽子出锅喽!”外婆将锅盖打开,里面的粽子冒着热气,香味在整个房子里蔓延开来,外婆把装满粽子的碗递给我,我马上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因为在我看来,外婆做的粽子是天底下最好吃的。

我默默地离开厨房,走上楼梯,走进卧室,床上原来还摆放着我那幼稚的床单和被子,床头柜上原来还摆放着我与一家人的全家福。随着我即将搬走,这些也即将成为我记忆中那星星点点的一部分,珍藏在心中。

我马上离开了,父母把整理好的行里放入车箱内并纷纷上了车,我也连忙上了车,用力地关上门。车子也随之发动。随着车子慢慢向前开着,我离家门口越来越远,我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幢老房子,心里带着不舍的心情,车子转了一个角后,便慢慢地消失在我的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立意求新法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立意求新法,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思维,去发掘材料蕴含的时代意义,构思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心思想的方法。运用立意求新法,可以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小升初作文中,这个必须认真注意。

例如:《真没想到……》一题,有位同学这样写道:邻居王叔叔原是一家工厂的一位科长,工厂倒闭后,他也下岗了,原本欢乐的家庭也笼罩上了阴影。几个月后,和他同厂的工人大多自谋到了职业,可王叔叔却放不下架子去谋职,整天在家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可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到路旁新摆的自行车摊旁修自行车,没想到摊主竟是王叔叔。王叔叔还笑着说:“我又上岗了。以前爱面子,现在想通了,只要靠双手劳动挣钱,都光荣!”这篇文章由王叔叔的“下岗”到“上岗”,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再如:《我尊敬的一个人》一题,写作之前在先确立“为何尊敬”这一中心。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原因,如因某人“反腐败”而尊敬。这样一来,再叫学生写一篇《我不喜欢的一个人》,学生马上会想到李洪志,想到他残害人民的思想而确立不喜欢的原因。这样的文章当然具有时代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牛肉面里的乡愁540字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身在外地的人,似乎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在故乡,似乎觉得生活那么平常,可身在外地,却又觉得那段故乡的日子是最美好的时光。每个身在外地的人,也会对故乡的那么一样东西而魂牵梦绕,天天想天天念。或许是因为乡愁

我的家乡在兰州,每天一碗兰州牛肉面是雷打不动的。吃惯了家乡的牛肉面,即使是身在外地,也仍旧思念着那一碗喷香的面,思念着“来个牛大碗,要细的”那朴实的乡音。如今在外地,每当听人说起兰州牛肉面,心里总有淡淡的忧伤,是为了那些回不去的日子,还是为了那包含着思乡情结的牛肉面?

一天天数着在外地的日子,一天天淡忘那遥远的故乡,可每当在外地吃起兰州牛肉面,那段思念又清晰地浮现。会装作内行地说这面怎么不好,怎么比不上故乡的牛肉面,即使在外地吃到最最贴近那故乡的味道,也觉得逊色。没有了故乡那亲切的感觉,却多了几分乡愁,使面的味道在口中也苦涩了几分。是的,故乡的味道是无法复制的,那种亲切,那种熟悉,那种久别重逢的感觉,是不可能在远离故乡的地方品出来的。

再次回想故乡那熟悉的味道,总是有乡愁在里面。牛肉面里的乡愁,可能还要我用一生的酸甜苦辣来品味。我既想感谢上苍,让我有这么一段难忘的经历,有那么一个亲切的味道令我怀念,又想请求上苍,可不可以让我不再受这乡愁的折磨,哪怕只是淡化一点,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立意解析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

材料内容(关键词):喜欢动物,喂食,自然保护区,警示,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依法惩处。

材料特点:今年的新课标二卷的作文题的材料是历年来新课标卷作文材料内容最短的一年,材料内容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仔细揣摩,却别具韵味。很多考生恐怕会把立意的切入点集中在“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一句话上,当然,仅就这一句话也可以作为立意的依附点,但是,从审题立意的要求来看,还是全面地审视衡量更为稳妥。

审题立意:仔细阅读本作文材料,我们会发现,本材料的重点内容应该在“冒号”之后,而“冒号”应该管到句号结束,即到“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句结束;但从内容上看,后文“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也应该是“警示”的内容,我不知道是我看的高考版本有误还是出题者疏忽大意了。

“警示”是从正反两个反面说的:一个方面是“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是给你以知识,是委婉的劝导,是“晓之以理”,告诉你“不该喂”;一个方面是“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是给你以警告,是直言的劝诫,是“导之以行”,告诉你“不能喂”。据此作文的立意可以写“警示的方式”、“引导与告诫”、“ 不该 与 不能 ”。我觉得以上立意应该是全面衡量材料后的结果。但这恐怕是一般考生所分析不到的。

第二,如果我们仅从“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句和背景话语“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来看,立意就比较容易了,比如写“爱与害”、“动机与效果”“教育方式”“教育也需要立 法 ”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梦牵乡愁作文500字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乡愁,梦牵乡愁。——题记

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抒发了他对家乡亲人们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无时无刻地萦绕在他的身旁。同时,更是表达了余光中先生对祖国统一的切切期盼。生活在大陆和台湾相隔两地,无法统一,亲人悲欢离合的时代中,余光中先生怀着心中的忧思和盼望写下了这首《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歌虽短,却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亲人相望而不能及的痛楚。这常常使我们思考,台湾到底何时回归大陆的怀抱,祖国何时才能统一?这也是大陆、台湾两地人民日夜期盼的。台湾同胞又如何不想念故乡,想念故乡的风土人情,白天望着,夜里梦着,乡愁反而剪不断,理还乱。

长辈们常说:“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终有一日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只要有同一个信念,同一个目标,就不会有远离故乡,思念而不得相见的悲剧再次发生了。

梦中的乡愁何时能了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审题立意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题面是“拒绝平庸”,可这个题目本身还是有点儿平庸。只是考生无法拒绝。看似容易的审题,要准确把握,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写出“出彩”的文章很不容易。

题面本身是一个“命题”。而且是“正确的”导向的,甚至是标语口号式。“拒绝平庸”这个题目的特点,就是提倡关注人生修养。从个人角度,提倡“担当”就是要体现责任感,有上进心,敢于挑战;提倡“柔软”,就是体现抱以感恩的态度,对周围的人付出自己的爱;从社会的角度,要强调独创性。作文成为论证其正确性的一个任务。

所以,一个明显的偏向,是容易写议论文;但是,并不意味着写议论文容易,因为论证一个已经先定为正确的论断,而且似乎是公理、常理的东西,是最难的。提示语中没有列入“做事”。这是很遗憾的。

有了“做事”,有助于引导考生“叙事”,从而能够切入自己的生活场景与来自历史、文化的一切积累。而缺少了这个方面的提示语,令这个题目有些难以写叙述类文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议论文的立意技巧

全文共 2717 字

+ 加入清单

“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议论文写作立意准确是重点之重。准确立意才能迅速打开写作思路,高屋建瓴,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笔者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和高考阅卷感受谈谈议论文写作立意技巧

一、踏花归来马蹄香——化虚为实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末代皇帝,治国无能,艺术造诣却颇高,画坛留下了不少轶事。相传某年,宋画院曾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考画师。“香”无形无色,难以描摹,画师们绞尽脑汁,最后,一画师画了一群蜜蜂、胡蝶追逐马蹄,这幅画最终夺得第一。很显然,这位画师在构思画境时用的正是“化虚为实”的方法。

画画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考场上,考生遇到的作文题无非“实题”、“虚词”两大类,“虚题”相对主观、抽象,如从虚到虚,内容必然空洞,唯有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文章才能言之有物,内容充实。

2009年浙江高考以“绿叶对根的情意”为材料写作文。这个话题看起来很大、很虚,很难写好,但是如果考生能化虚为实,把“绿叶对根的情意”落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文章就容易写多了。如高分作文《浙江根,精魂叶》:

浙江若化为古树,梵宇隐然的普陀山是其主干,吞天沃日的钱塘湖是其枝条,柳烟荷漫的西湖是其繁花,而其根与精魂则是“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这一精魂如根,吸取人民实践土壤中的营养,又如叶,不断地吸收阳光似的时代光芒,使浙江在“叶”对“根”的情意中茁壮成长。

浙江为根,黄宗羲便为叶……浙江为根,宁波便为叶……浙江为根,新文化运动便为叶。

考生把“根”定位为“浙江”,把浙江大地上的典型人和事定位为“叶”,化虚为实,以实写虚,虚因实而更显其抽象,更能启发读者的无穷想象;实因虚更见其具体,更能使直接的描写显得气氛热烈、背景开阔、内蕴丰富。

二、草色遥看近却无——化实为虚

春天到了,朦胧的细雨中,草色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走进一看,反而见不到绿色。韩愈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运用的是“化实为虚”的写法。

其实,高考作文,我们也会碰到一些很“实”的题目,写这类作文一般不易跑题,但要想写得深刻、新颖,也绝非易事。遇到这类题目,如果得“易”忘形,就实写实,立意大众化、平淡化,写出的作文无特色、无个性。考生只有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化实为虚,以虚写实,才有可能写出新颖、深刻的文章来。

2009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是“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应该说“翅膀”较实,但“隐形的翅膀”就得虚指了。考生构思时,应思考:“隐形的翅膀”喻指什么?是不是可以将它喻指为一些虽看不到却对人的成长特别重要的东西,如:信念、理想、意志、品质等。如一篇高分作文:

我一直有一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

我一直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希望。

……

考生围绕“信念”,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生动地展现了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带着“信念”这“隐形的翅膀”走过绝望、走向希望的,很显然,文章已将“隐形的翅膀”上升到精神层面,这样构思立意,文章思想必然深刻多了。

化实为虚,一般应先实后虚,写实是引子,是基础;后由实入虚,想象要合理。

2009年湖南作文题“踮起脚尖”,比较具体,就题写文,肯定不好写,也写不好。有一考生从三方面将之喻成“对未来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望”、“对自己的超越”,这也是一种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的写法,这样一写,文章思路立马开阔多了,立意也深刻了。

三、半瓣花上说人情——小题大做

郁达夫的“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说的就是要善于用小事情来反映社会,抒发情感,表现思想。什么是“小”?“小”是指那些发生在个别人身上的小事情,或是日常生活中小的生活细节,或是发生一般社会现象等。所谓“大”就是指小事情发生的大背景、大意义,以及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大道理。

2009年湖北高考半命题作文“站在 的门口”,一位考生以“站在老屋的门口”为题作文: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

……

后来迁入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待在那所老屋里。

……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肯,爸爸却执意不答应。

……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

……

“老屋的门口”成了作者观察社会人情的窗口。爷爷坐在老屋的门口,是恋旧;奶奶坐在老屋的门口,是恋旧又是恋人;老屋“老了”,爸爸不肯拆,是源于对父母的爱。“中华传统美德”这一重大主题正式通过“老屋”这一窗口表现出来。考生抓住这一特定的“窗口”,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展开联想,深入开掘,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比现实更广阔、更深远的艺术境界。

四、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大题小做

宋画院曾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考画师。这一回,有的画了荒僻的渡口,一只鹭鸶站在船舷上;有的画了一只乌鸦站在船篷上,但是,这些都是平庸之作。令宋徽宋赏识的一幅画:一只船,船夫倦伏在船尾睡觉了,身边还放着一支竹笛。船夫那超尘脱俗、悠然自得的心境竟然借助小小竹笛表现了出来。这就是“大题小做”的艺术效果。

议论文写作,考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又宽泛又抽象的题目,比如,2008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他们》。大千世界,“他们”谁?“他们”身上又折射出了什么?“他们”既可以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也可以是远隔千山万水、身处异地的人们;“他们”既可以是踏实进取的今人,也可以是叱咤风云的古人;“他们”既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知名人士,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等等。考生写作时首先要给“他们”定位,化大为小,将“他们”具体化、形象化。例如:

有考生写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几位女性,虽外貌各异,性格不一,但“她们都不是水做的女人”,因为她们玩世不恭,工于心计,让人捉摸不透;有考生以小说《春蚕》、《陈奂生上城》、《平凡的世界》中的文学形象为依托,采用漫画式笔法描写了三个时代的农民典型,从他们身上折射出中国农民艰难的生存状况;还有考生写汶川地震救灾中的“他们”:

那是我在废墟中见过的最坚强的脸。

……

那是我在病房里见到的最美丽的脸。

……

那是我在教室里见到的最刚毅的脸。

……

考生选择了三组画面分别展现了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和人民教师的坚强刚毅形象。而这三类人只不过是抗震救灾中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缩影。可以说,“他们”虽然没有姓名,但“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勇敢坚强的中国人!这种写法就叫作以点写面,大题小做,它能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使文章显得更充实更深刻。

总之,考生写作议论文无论采取哪种立意方式,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拓展思路,高远立意,写出新颖别致,思想深刻的好文章来。

朱冬民,安徽省巢湖市二中高级教师。安徽省模范教师,巢湖市优秀班主任。曾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之友》、《阅读与作文》、《写作》、《考试》等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乡愁的作文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乡愁如烟,乡愁似梦,乡愁是一缕青丝常系在心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身在远方的游子们,你们的心中可有一点感伤?你们的心中可有一丝牵挂?你们的心中可有一缕淡淡的乡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不到中秋,虽然还远离元宵,但是心中那股对家乡的景,对家乡的物,对家乡的人的思念之情却久久徘徊于心中。乡愁如烟,在远游的人的心中冉冉飘起,在他们的脑海里翻腾,在他们的身边缠绕,在他们的脚下驻留。乡愁如烟,随风飘散,带走的是他乡游子无尽的思念,带来的是远方亲人真挚的问候,更有家乡好友的点点祝福。故乡啊,故乡,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何时我才能重返你的身旁?

月夜时分,万籁俱寂。独倚窗头,泪水暗流。举头望月,低头乡愁。无论在皎洁的月光下,还是在璀璨的星光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一直在心中长久地停留。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在呼唤声中惊醒;又有多少个黄昏,在叹息声中默默泪流。乡愁似梦,悄无声息地勾起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对眷属的牵挂,对老宅的依恋。梦回故乡,那些花儿依旧在开放,那些鸟儿仍然在歌唱,不知道古道旁的那些人儿是否还在远望。故乡啊,故乡,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何时我才能回到你的怀抱?

难舍故乡亲,更难舍故乡情。游子们寄乡愁于酒上,托感情于杜康。“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在微弱的烛光下,伴着泪水,带着惆怅,饮下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乡愁是青丝,常系在心头。心中有泪,只感到故乡的亲切,只感到故乡的温暖,只感受到故乡的姹紫嫣红。故乡啊,故乡,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何时我才能再次走进你的心房?

故乡遥,何日去?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回故乡,乘一支长蒿,随着心的河流,向故乡漂流,向故乡漫溯。游子们还在徘徊,他们仍没能回故乡,因为他们的事业在四方。他们要载着一船的星辉,带着闪耀的光芒重回故乡。就让我们敲响希望的钟声,期待与他们在灿烂的季节里的重逢。故乡啊,故乡,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我必定要让你以我为豪。

亲人在祷告,朋友在等待,故乡在呼唤……回来吧,远方的游子!

花儿会盛开,但终究要凋零;鸟儿会高歌,但最后还是要离去;只有古道上的人儿,年复一年,等待着你们的归来……回来吧,远方的游子!

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一根根,一丝丝,一句句,一声声,冥冥之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回来吧,我的孩子!

回来吧!回来呦,亲爱的朋友!

“故乡人今犹在,仍念念不忘……”

乡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注意立意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意高则文胜。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写好一件事的写作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审题立意的技巧

全文共 11305 字

+ 加入清单

就其本质来说,题意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另一种类型。比较而言,题意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有时隐性材料也曾加了同学们的审题难度。

◆审题立意之方法

1.抓关键句法--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1、有人问巴西球王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审题到这样的程度,立意与命题还能成为问题吗?

例2、《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学生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例3、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惯用塑料袋现在污染了换纸的. 汽车好.大家方便.多多益善,现在尾气多了影响欢迎)野兔谨小慎微,不敢走新路,不敢创新 不要谨小慎微、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

例4、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批评步非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从肯定步非烟的角度立意:要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要敢于超越前人等。超越,勇气,跨越,突破,挑战权威,开拓,脚踏实地等)

例5、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 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立意进行写作:上面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从鸟的传说方面可这样立意:①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②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恬中的荆棘;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①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②以生命作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爱。准确理解材料的含意,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确定作文立意,即可构思作文。

2、以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1、试看这则材料《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第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等立意及命题了。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听从劝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

例2、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以果溯因法。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井里捞鱼(原因)两条大鲤鱼 三条鲫鱼,几只米虾,空白(结果)通过"这是为什么"的分析,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例3、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2006年全国卷(乙卷)]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例4、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立意)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 治标不如治本/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 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3、辨证关系法--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1、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从蜗牛角度:贪图安逸享乐必酿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击的对手,越是不可掉以轻心。从萤火虫角度:某些短处,有时恰是成功的利器。

例2、有一名英国登山者因为极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这是一条登山者长走的登顶之路,几十个登山者从他身边走过,都不愿意耽误自己的登程。几个小时后,这个34岁的登山者就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传开后,有人感到震惊,说以前只有经验最丰富的才能攀登到高的地方,不管认识不认识,除非会危及营救者的生命,濒临死亡的攀登者是不会不营救就被遗弃的。但也有人说:不管是公众还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总是要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要不,人们还以为这是花钱逛公园呢。

材料不同角度的评论就是问题所在。所提炼出来的问题是由事件引发出来的不同的见解,如"救不救"。

例3、《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世界有了我们而更美丽/相互欣赏/营造共赢的风景/相映成趣的美丽(共同的风景)/你也是一道风景(欣赏你)

例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1)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耕耘,一定有收获;(2)没有收益、方向错误的苦劳,只是徒劳无功。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材料二:(1)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2)好工作有许多人竞相应征,学而专精的人才会得到。

材料三:(1)美梦不要想,因为不可能成真;(2)美梦要去追寻,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以上三组材料,每一组都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在生活中,许多人只会用单一的思考方法,要么热情高涨,轰轰烈烈,大有咄咄逼人的气势,遇事则盲目乐观;要么心灰意冷,消极颓废,悲观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两种极端的思考方法都将给人生带来危害。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从正反两个方向去思考,全面辩证地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比较清醒的认识。写作中,可以剖析单一思考方法的危害性,可以体现双向思考方法的优越性,可以观照生活,发表议论,可以记叙见闻、经历,可以讲述故事,畅谈体验、感受等。写成议论文,论述思考方法对生活的重要性,有什么样的思考方法就有什么样的状态。人们常常习惯于惯性思维,其实换个角度思维,世界就变了,生活就不一样了,从而证明灵活的思维是大地的创造者。

例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例6、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联系实际法--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思路往往是由物及人(社会)。

例1、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学生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现实生活中,亲子之间存在隔阂的现象并不鲜见,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呢?

请你以一位高中学生的身份给报社撰稿,参加讨论,发表你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这篇文章要求就"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参加讨论"和"发表看法",所以写作的重点应该落实在"解决问题"上。联系自己或他人的实际,一定要"分析问题",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前提和条件。此外,"以一位高中学生的身份",是作文时需要注意的重要信息。

例3、依据下列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除诗歌外不限。不少于800字。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例4、

连环漫画中的某学子,从上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都由爸爸自行车接送,习以为常,父子都很满意。出了大学门,他竟非常惊诧:"怎么没来接我?"

这位学子的"惊诧"着实令人担忧,身受高等教育却不会回家,这是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例5、漫画《鸡贵有自知之明》

一只公鸡伸长脖子、张开嘴高声鸣叫,画面左方中间一轮红日已升起一半,画面左上方有一行小字:"我不叫太阳就不出来。"画面左下方一行大字:"鸡贵有自知之明。"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生活中的某些人,可见画的是鸡批评的是人。参考立意:人贵有自知之明、狂妄与冷静、表象与实质。

漫画作文审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观察构图,二是思考寓意。

观察构图要注意以下内容:漫画的形象(人、物)是什么,形象处于什么状态(静止、运动);漫画的布局: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理清漫画所有的内容,理清是单幅漫画还是连环漫画,若是多幅漫画则要注意相互间的关系;漫画的细节:漫画中形象的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漫画人物的语言,漫画的题目。

思考寓意:在对漫画进行细致的观察之后就可以思考漫画的寓意了。一般来讲,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所以,画面中越是夸张得厉害的地方越是问题的症结,因此,要注意透过夸张解读其现实意义,

◆ 小结

审题:对于材料,首先要整体把握。材料作文所提供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它是你文章的灵魂。简单的说材料的主旨就是你要写的议论文的论点,你所写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先根据材料中抓住关键词语,可以从肯定、否定和辩证地看待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归纳出一个鲜明的结论。若关键词语不明显,还可以通过因果、辨证关系来推主旨,最后要联系现实。审题时还要把握材料中作者的情感,是褒是贬。

立意:

1.横向立意 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去思考,立意为外因对人的影响。

2.假设推理(逆向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假设(正反),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可以立意为"近墨者未必黑"。

3.类比立意 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最好是当前的实际)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材料: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联系现实有无类似的现象,才发现比比皆是,如现实中许多家长费劲心思把子女变成天才,急功近利,妄想一步登天,结果可想而知。

4.辨正立意 材料作文的观点最能体现考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辨证地看问题,辨正地立意也就最能显出文章的深度。材料:有一只蚂蚁爬墙,六次失败了,可是它还是延远路向上爬,一人说:"多可敬的小蚂蚁。"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蚂蚁。"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蚁。"你怎么认为?请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这篇可写"持之以恒",可写"变一条路",但是"变通与坚持"更出采。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题

【寓言故事型】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由迷茫到彻悟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决定胜负的铜钱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轻轻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向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众位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

深秋,黄叶纷纷从枝头上落下来。有位哲人看到了说:“落叶并非殒落,是凯旋!”

要求:分析、理解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就一则寓言故事,联系思维方法的实际,写篇叙议结合的文章。题目自拟。

一位客人到朋友家作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防冻秘方的不同价值

《庄子》中的寓言:宋国一个家族能制造一种防治皮肤冻伤的药,因此,这一族人世世代代都以在水中漂洗布絮为业。后来有一个十分精明的商人探听到这一消息,出资百金,买下了他们的秘方。此人拿着这个“专利”来到南方的吴国,他知道当时吴越两国正在大动干戈,吴军将士若使用了这种药在水战时便不会发生冻疮,于是就将此秘方献给吴王。吴王得到这种药后,如获至宝,在严寒的冬天向越军发动进攻。越军虽奋力抵抗,但因将士生了冻疮,战斗力锐减,终于溃不成军。后来,吴王封给这个商人一大片土地,顿使一个小小的商贩富敌王侯。然而,原来发明这一秘方的宋人家族却只能依旧给人家洗布为生。

阅读下面给出的这篇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日本所编《欧美逸谭》中,有一则艺术家摔琴的故事:有位著名提琴家将用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最珍贵的提琴演奏,这张琴价值连城。一曲终了,那宝贝乐器的美妙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一致惊叹昔日提琴制造师超群绝伦的手艺。这时,提琴家一挥手,竟将琴摔了个粉碎,顿时四座皆惊。

此刻,主持人上场宣布:“刚才打碎的,只是一把价值一元多的琴。提琴家这样做,是为了告诉诸位,音乐之妙,并不在于乐器好或歹,而在于演奏它的人。现在,请大家欣赏以真正珍贵的提琴演奏的乐曲。”于是,提琴家再一次操起琴,同样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听众再不去注意琴的价值,而专心致志地进入了艺术境界。

请你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内,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全部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饮食林中。十几年的功夫,鹿群由千只发展到四万只,但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大量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本身也因缺少食物以及安逸少动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引进来,不久,鹿与自然保护区又恢复了生机。

要求:准确把握材料所蕴含的中心意思,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十一

阅读寓言《虹和桥》,然后按要求作文。

当虹看到弧形的石桥时,对它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

石桥回答说:“你那样美,你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的。”

要求:

1、需以《从虹和桥的对话所想到的》为题,写议论文。

2、运用总分结构,对比论证方法。

3、800字左右。

十二

阅读下面给出的这篇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 "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总结:

对于寓言故事类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时候往往用到提炼本质和道理升华两种方法。提炼本质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例如第十二则材料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严禁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

道理升华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1990年高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法国寓言《小姑娘与玫瑰园》,2003年的《智子疑邻》都属于这一类型,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例如《猎户》引《淮南子》中有一段"畋不掩群,不取麕夭;不竭泽而渔,不焚材而猎."就这一段话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有同学就事论事谈打猎,有的同学谈要保护小动物,要有恻隐之心;有的同学从效益的角度谈方法.这些都不得要领.也有的同学谈要保护生态平衡,不能把野生动物灭绝,这似乎都扣题了,但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去"俯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

不论是打猎,还是捕鱼,这几种做法有着共同的实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这就是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凡事要有长远眼光,要留有余地.再用它去联系联系现实生活,我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些与此相似的事情,如弃学经商等.

漫画这种形式也常被采用.如1996年的"截错了"就是如此,漫画一般用夸张,幽默,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多属于隐寓型的,所以也应该揭示画面所蕴涵的那个道理,再放之于现实,加以升华,而不能就画论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柳树·乡愁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夏天了,柳树一如既往的向我展示一抹鲜绿。

我的故乡在济南,那里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柳树是融入在我的童年中的。小时候去大明湖玩,看着那树梢上的一抹鹅黄,嗅着微风吹来的草木清香,心里就格外有一种春天的感觉。那是那么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啊。就算是在冬天,柳树叶子凋零枯黄已尽,僵硬的枝条镶上一层银雪,也丝毫不减它的美感,一如往昔。

夏天的流失正是繁盛时,酥绿的枝条衬上大片大片的浓绿,有一种水墨画的感觉。点点细碎的阳光在叶影间摇曳,一扫心中的烦躁。柳树的叶片镶上点点金光,微风轻轻把枝叶拂起,如同最最精美的水彩画,几乎美得不像话。

后来我去了荣成一趟。荣成的森林公园也有柳树,修养的也极好,片片叶子油光水亮。可总觉得那里的柳树很陌生,虽然是同一种树,但是不是故乡的,就总觉得很陌生。那深深的乡愁是凝聚在那棵棵垂柳之中啊。只有故乡的,呐,故乡的那些,只要它们还挺立在那,看上一眼,我就觉得特别特别的亲切了……

啊,故乡,故乡的柳树,这就是我的乡愁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立意解析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审题上,配合命题人对“范儿”这个话题给出的相关定义,明确出题人对“范儿”的限制即可。不过,既然是话题作文,在审题方面,其实要求是最松的。当然,学而思一贯认为,审题结论一定要落实到扣题上才行。审对了不扣题,跟没审一样,考生切忌写得忘情的时候,连“范儿”这个词也忘了。只在开头和结尾提一句,是俗称的“穿靴戴帽”,会吃大亏。

选材上,尽量把常见的大俗例子,李白屈原司马迁之流,扔到一边,尽量选择突显个人色彩的例子。在此基础上,有两个要点:1、材料中有没有细节,表明这个材料是你认真积累、而非道听途说的?2、材料中的这些细节,是否是直接支撑你的论点的?这两个要点,是拉开看似同类作文档次、分数的关键所在。

结构上,要注意层次段落的递进,注意蓄势到升华的节奏把控,无论是学而思东学堂语文“常挂在嘴边”的“六段式”,还是利用“小标题”整合旁征博引的材料,亦或是单人传记式写法,处理这样的题目,都会游刃有余。

语言上,须知:比文采更重要的,是整散结合的句式节奏把控。比喻、拟人加排比,这种语言综合运用题的必备技巧,已经被大家用滥了。尤其是男生,如果你没有办法操控散文化的抒情语言,细腻生动地描摹内心某一瞬间的触动和感悟,那么利用句式格式的排列组合来调控文章节奏,就是让文章脱蛹成蝶的关键。

立意上,与其说比拼的是大家对“范儿”理解的高下,不如说比的就是对个性化选材的提炼和升华,关键还是选材。须知:一切没有具体材料细节支撑的“高远立意”,都只是空泛的侃侃而谈,对于提升文章档次和分数,并没有什么用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材料作文立意训练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导】

写作指导:表层含义: “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

深层含义:“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其次选择角度,鲜明立意。

可以选择第一句立意,可以选择第二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之立意,最后,要注意文题有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让中考作文立意创新的方法

全文共 1126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作文有迷人的神韵——谈中考作文立意创新

一位姑娘有了一个靓丽的外表,还要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这才能迷住小伙子。同样,一篇中考作文要有好的语言和结构,还要有一个好的主题,这才能诱住读者。因此,中考作文时,要确立好主题(即立好意)。好的主题应健康向上,新颖别致。

那么,立意如何出新呢?

一、与时俱进能出新。

“文章合为时而著。”写文章要有时代气息,反映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歌颂当前社会的新风尚,抨击当前社会的各种弊端,这样就能时写时新,也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因为它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2003年,我校有一位同学在中考作文中写了人们在抗击非典当中的三件事,歌颂了“中众志成城,抗击非典。”这个时代的主题,再加上顺畅的语言和新颖的“标题型”结构,所以获得了满分。其他的满分作文,如《失乐园》反映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抨击“钱权交易”等等,这些主题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准确地把握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和主题呢?平时要注意关注社会,注意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结合政治课学习当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下面列出当前社会的一些热门话题,供考生在中考作文立意时参考。总的方面,建设和谐社会、建立节约社会、“神六”飞天、08年奥运会、预防禽流感、优化环境、城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创新、群众生活的改善等;分开来说,农村方面的减税增收,学校方面的素质教育,工厂方面的减本增产等等。考生通过选取自己所历所见所听这些熟悉的事物和道理,反映以上主题,那么,文章的中心就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了,就新颖了。

二、独特感受能出新。

不是说只有写了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才是创新主题,如果写具有自己独特感受的情感也是创新主题。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会有一些感悟,这些感悟只要是健康的,就可以写出来,这就与众不同。例如满分作文《人生的句号》,它通过写从“顿号”、“逗号”到“感叹号”的变化,真实地反映出自己思想变化的过程,充分表现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虽然与当前的社会热门话题离得不近,但作者反映的情感经历是独到的,因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反向思考能出新。

对一些常事常理,我们可以作“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考,也会得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真理来。例如《谈“哭”》这个题目,一般同学写“哭”是脆弱的表现,意志坚强的人与哭无缘。但有个同学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该哭的时候要大哭,因为哭是感情的流露,无情未必真豪杰,自己的亲人死了能不哭吗?毛主席和周恩来逝世时,有谁没有哭呢?因为在这种哭的后面,除了伤心之外,还有一个深深的‘爱’字。”立意出众,符合真理。

总之,时代、感悟和反思是立意创新的有效途径。

[让中考作文立意创新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