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归园田居其二原文种豆南山下(汇总20篇)

唐国的太子后来登基为皇上,表面放荡不羁,实则头脑精明。下面是李策原文结局,快来围观吧。原著里,李策真心喜欢楚乔,但爱而不得,膝下有两个儿子:和詹子茗生了李青荣给楚乔带走抚养了、和姓袁的妃子生了李修义。自认为爱楚乔不如诸葛玥而不横刀夺爱,喜欢楚乔一直没告诉楚乔,默默守护楚乔,在楚乔眼里李策是她最好的挚友,后来国内政乱被自己的母亲杀死。为此小编为同学们整理推荐了一些归园田居其二原文种豆南山下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5275

作文

379

钟南山共和国勋章观后感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2018年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秋游南山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重阳节,是登高的日子。学校决定,让我们四年级的全体师生去爬南山

南山又叫丹峰山,据说,是当年葛玄炼丹的地方,现在成了人们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山脚下是一片栗树林。栗树很高大,尽管已是深秋,但看上去仍然很茂盛。那纵横交错的枝叶如同一把筛子,筛得阳光在地上只留下斑斑驳驳的影子。熟透了的栗子终于禁不住秋色的诱惑,挣破布满尖刺的外衣蹦了出来。

当我们的队伍经过这片树林的时候,突然“啊!”的一声尖叫,梅义盛的头部被一颗栗子击中,原来一只顽皮可爱的小松鼠正忙着储藏过冬的粮食。在我们的哄笑声中,小松鼠从这棵树跳到另一棵树,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山腰,那有一大片活动场地,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器材。有几位珊珊来迟的晨练者正在悠闲地早锻炼。我们继续拾级而上,抬头看去,丹峰门霍然出现在眼前,就像一座庄严的山门,门前有一对石狮子,瞪着圆圆的大眼睛,仿佛在看守门户,显得神秘庄重。

过了丹峰门,我们经过一座石拱桥。石拱桥用青石砌成,小小的拱桥精美别致。桥面上雕着荷花,含苞欲放;桥拦板上雕刻着一幅花鸟图案,栩栩如生;桥栏上“坐”着四只石狮子,威严庄重。紧挨着石拱桥有一棵芙蓉花,正是花儿盛开的季节,粉红色的花儿向我们绽开了笑脸。

真是“十月芙蓉正上妆”啊!我们继续向上攀,来到怡然亭休息片刻。阵阵凉风吹拂着我们的脸,一阵阵浓郁的桂花香从原处飘来,真让人心旷神怡。怡然亭名不虚传。往南山主峰的路突然变陡,我们不敢往下看,害怕一不小心滚下悬崖。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走走停停地登上了山顶。巨大的葛玄塑像展现在眼前,他面带微笑,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红瓦黄墙的电视塔近在眼前。

站在塔前俯视海游县城,珠游溪像一条蜿蜒爬行的长龙,就像随时都要腾空而起,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听老师说三门正在筹建核电站、东南沿海工业城。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家乡会发展得更加美好。南山很美,腾飞中的三门更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学习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战“疫”路上的一个个“好人”,一件 件“好事”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名字……感动着我们,凝聚起社会正能量,号召着我们必有信心和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护佑生命的主旋律之中,逆行者唱响了战“疫”的精神赞歌。他叫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 武汉,而自己却坐上去武汉的动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召必战,战必胜”……这些平凡人 的不平凡举动,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从不放弃,正是无数个平凡成就了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甚至有些是宝贵的生命,深刻的诠释着“白衣战士”的追求和风骨,谱写着不同的精神和独特的优秀。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牵挂的家人,但是在国家和人民的需要面 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抛弃不放弃,执着地追求心中的那份职业初心。他们那执着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他们那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这些平凡 的“迹”录和举动叫我们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汲取其正能量,倍增信心去战胜疫情。

在群防群控的大系统中,一线干部筑就了战“疫”的铜墙铁壁。“我负责的网格共有989户居 民,每一户我们都进行了排查了解了具体情况……”“高兄弟,你要买的东西,我们帮你采购回来了,这是按照你的需要采购的……”这些简单的话语温暖人心,给人力量,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线干部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既要上情下达又要下情上达,工作任务繁重,但是他们没有一丝埋怨,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他们耐心仔细地进行疏导和沟通。一线干部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对防 控薄弱环节越是加强力量,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一线干部勇做防疫工作的一颗“螺丝钉”,做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加强群众的防控意识,构筑起严密的防疫红线,实现全 覆盖,无盲区,严防疫情入侵。夜深了,他们还坚守在岗位;下雨了,他们还行走在路上……这些 战“疫”场上的先进“符号”和职业“元素”,怎能叫我们不感动,不为之震撼,让我们战胜疫情 的信心和动力倍增。

在团结鼓劲的凝聚力之中,中华儿女书写了战“疫”的壮丽诗篇。“抗疫心连心,武汉不孤 单”“隔离病毒,但不隔绝爱”……这些感人的话语总能带给我们感动,这是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 心战“疫”的生动写照。困难面前,中华儿女的激情、善良、坚强……都一一展现,他们自发捐赠 蔬菜给武汉,他们主动捐款给武汉……他们的崇高,他们的真诚,他们的纯粹,让我们感动。疫情 面前,中华儿女跨越了年龄和性别的范畴,突破了职业和地域的界限,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用一个个平凡的举动相互感动,相互鼓励。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才可以把感动的命题书写的这样的气势磅礴,这样动人。人民,也只有中国人民,才能感悟感动的真谛和内涵,彰显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这样的精神脊梁怎叫我们不感动,这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将帮助亿万中华 儿女增强责任感去战胜疫情。

这是一个平凡人感动平凡人的季节。战“疫”路上你的平凡行动是抗“疫”的初始线和出发 点,让我们串联平凡,铸造合力,增强信心,汲取战“疫路上的“感动因子”,释放正能量,为 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心得体会

全文共 4489 字

+ 加入清单

春风柳上归,登高开望眼。

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创新;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一刻也不能放松理论武装。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但理论不能自动地“掌握群众”,需要有一批先行掌握理论的人在群众和科学理论之间搭起桥梁,理论工作者的使命就在于此。互联网和新媒体正在创造新的奇迹,多元思潮正在冲击社会的传统思维定势,理论工作者能不能站在时代的潮头,把党的创新理论阳光播撒在人们心田,成为能够宣扬真理、阐释真理的“执灯者”?这是需要我们认真面对的挑战。

习主席指出,“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从整体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从围绕强军目标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从开展团以上党委机关“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到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每一个重大的主题、课题,应该契合每一个践行者切身的个体感受。我们如何用及时而又深邃的思考分析,入脑暖心的表达阐释,来给予读者这样的深刻感受呢?这是需要我们用心思索的问题。

在学习宣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这样的问题和挑战绕不过去、躲不过去。鉴此,我们邀请军地理论工作者围绕这一主题,着眼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等方面畅谈体会、交流成果、积极献策。现将相关内容摘录刊登,供大家学习参考。

掌握思想精髓

廖可铎(天津警备区政委):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是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军事篇”。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是一个深学深悟、常学常新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和科学思想方法,突出学好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强军兴军的战略部署和实践要求,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刘茂杰(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主任):紧跟党的创新理论步伐,把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来理解把握,从党的创新理论一脉相承的发展路径中秉要执本。在认真学习党史国史军史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加深理解,深刻把握讲话中深厚的历史意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把讲话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搞清楚,把讲话的时代特色和实践要求搞清楚,推动学习理解从零散到系统、从粗浅到精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跃升。

陈飞(南京政治学院科研部部长):科学理论的精髓,都集中而准确地凝结在原著之中,只有原原本本学习理解,原汁原味研读领会,才能吃透精神要义。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要把握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就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学细悟、研机析理,掌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这是掌握思想武器的基本方法。在学习宣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不能主观臆断任意演绎,不能随意把个人的观点和臆想拿出来宣讲,要忠实于讲话精神的原文原旨原意。

颜晓峰(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习主席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学习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当前学习宣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把握蕴含其中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真正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方法论,明确方向,坚定信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来。

王寿林(空军指挥学院教授):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其基本立场,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把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起来,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接受人民的历史评判。其基本观点,就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举措。其科学方法,就是人民为本、秉公用权的服务情怀,洞察本质、揭示规律的宏阔思维,义无反顾、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稳中求进、负重致远的务实作风。

强化理论武装

刘茂杰:学习宣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高质量理论成果服务强军兴军实践,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我们应按照主动设计、主动塑造、主动发声的要求,努力当好理论研究宣传的探索者、服务者和领跑者。发挥专家先学深研优势,利用到部队讲课、调研、座谈等时机,深入阐释习主席提出的重大战略判断、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决策部署,认真搞好理论解读。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及时反映广大官兵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把学习研究讲话精神与深入基层接地气结合起来,为推动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杜全福(武警部队政治部宣传部理研室主任):抓好理论武装工作,就应通过深入学习、融会贯通,真正把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先进的思想观念,破除守旧守常守成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思路举措,切实制定好贯彻强军目标的具体目标图、路线图、展开图;转化为更高的标准要求,真正瞄准一流、追求卓越;转化为向强军目标迈进的行动,把强军目标真正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引导官兵把个人梦融入强军梦,在强军路上你追我赶、创先争优,让理论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廖可铎:强化理论武装,就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建连育人,让官兵在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汲取营养、增长才干。要深刻理解领会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蕴含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精神、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科学思想方法,引导官兵深刻感悟贯穿的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民族的立场,感悟贯穿的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群众的观点,感悟贯穿的务实创新方法、问题倒逼方法、底线思维方法、蹄疾步稳方法、钉钉子方法等,努力掌握讲话精神活的灵魂。要让官兵在学习中感受信仰的魅力,培塑固本强基之魂;感受奋斗的魅力,明晰立身做人之本;感受担当的魅力,树立为国为民之志;感受知识的魅力,积累成长成才之智,引导官兵立志成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推进理论建设

姚学满(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理研室主任):推进理论建设,关键是要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部队理论骨干队伍。在实践中,要引导理论骨干坚持用战士的视角看问题,用战士的语言讲道理,用战士身边的事例做论据,在增强互动上动脑筋、想办法,开展现场问答、讨论辨析、知识竞赛、制作动漫短片等喜闻乐见的活动,用基层官兵能听进去的话、感兴趣的事、能明白的理,把理论讲通俗,把道理讲具体,引导官兵加深对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掌握。

杜全福:当前,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部队理论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考验,理论建设必须在提神醒脑明方向、与时俱进跟得上、有所作为强起来上下功夫。抓好部队的理论建设,党委班子是关键,党委正副书记首先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部署检查、带头密切关注理论动向、网络舆情,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导向,把住政治方向;带头学习思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王书道(西安政治学院科研部部长):对院校来说,推进理论建设就必须做好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入”工作,应立足坚定学员的理论信仰,着力在加强体系研究、分层实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下功夫。要从知、信、用三个方面确立评价标准,常态化施行“三进入”效果评估。在“知”的方面,主要考查学员对讲话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的了解;在“信”的方面,主要考查学员将讲话精神内化为思维理念、政治素质的效果;在“用”的方面,主要考查学员运用讲话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表现。

抓好宣传贯彻

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抓好理论宣传,首要的一点就是把握正确导向,始终牢牢地把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在大是大非的理论问题面前,理论工作者必须旗帜鲜明、敢于亮剑,勇于表达观点,澄清模糊认识。其次,要进一步改进文风。过去有的理论文章让人感到呆板、僵硬、教条,读不下去,读了这样的文章读者能有什么收获呢?因此,必须讲一些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深入浅出的话,讲一些让读者喜闻乐见、接地气的话。第三,要培养一支思想、素质、作风都过硬的理论工作者队伍,而且这支队伍是开放的,不断有新鲜的血液加入,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理论事业后继有人。

曾立(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贴近官兵生活,使官兵喜闻乐见,我们的理论宣传才能取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效。要多学兵言兵语、熟悉网言网语,用官兵熟悉和认可的表达方式把中国故事讲好,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活,不断增强理论创新的吸引力、感召力,引导广大官兵积极投身强军兴军伟大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正在重塑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理论工作者必须深刻把握网络舆论生态的复杂性,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把提升网上舆论工作水平作为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把握趋势、用好新媒体中积极作为,在新媒体上更好地唱响主旋律,为培养造就新一代革命军人作出新贡献。

颜晓峰:在一些人看来,理论是枯燥无味的。思想磁性、理论引力从何而来?主要不在于修辞的华丽、文字的技巧,而是如同马克思所说的,“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理论文章以求真究理为本,以实证研究为基,以概念思维为道,以建立观点为要。在此基础上,辅以必要的感性材料、生动语言、修辞技巧,那就是锦上添花。

周文(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政治协理员):把握理论宣传的时度效,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信息时代,理论宣传把握好“时”的真谛是“快”。每当习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重大思想观点,作出重大决策部署,理论工作者应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在“快”上做文章,力争在第一时间学习研究,第一时间阐释解读,给广大官兵学习讲话精神打下第一烙印。理论宣传把握好“度”,就是要把握阐释理论的深度。善于运用数据分析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对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背景、重大观点、创新思想进行深入彻底的解读,提升理论武装的高度和精度。理论宣传把握好“效”,就是要以开放心态做好理论武装工作,注重把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努力增强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陈飞:理论宣传具有思想引领功能。要使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必须下实功夫细功夫、常功夫长功夫。要搞好专题化、系列化的宣传,形成冲击力,形成声势和影响。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必须具有针对性、对上受众的“口味”,只有回答了官兵和群众关心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分析批判错误思想观点,才能使理论宣传工作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钟南山爷爷的一封信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钟爷爷:

您好!

现在正值疫情横行中华大地,新型冠状肺炎的恐惧笼罩着九州,看着一位位医护人员疲倦却不愿意倒下,也不能倒下的身影,不知您可好?

“非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这是您对人民的关怀,可是你—在1月18日一辆飞速驶向武汉的列车上,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双眉紧锁,目不转睛的盯着面前杂乱无章的文件,这不就是您吗?您告诫大家不要去武汉,可却将自己推进了这个万丈深渊。

“武汉是一定能过关的。”在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这样的一句话是人民的安慰与仰,在这场战争是在鬼门关前的生死角逐。您像一名战士,靠着精湛的医术,铮铮的铁骨,巍然屹立在救援战斗的一线,你挺身而出,力挽狂澜,铤而走险,誓要与病魔做殊死拼搏,我们因为有你而感到安慰。

一个感人的画面永远印在我们的心中—一次采访中,总理与您握手。那是总理对你的肯定,是国家对您的肯定,是人民对您的肯定。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您的身上,这个单子虽有千斤重,万吨沉,可从你平静的脸上,看到了坚定的信念,无限的力量。

17年前“非典”爆发,你义无反顾的冲到广东,带领大家抗击“非典”,17年后冠状病毒降临,您英姿不减当年,在武汉身先士卒,以身抗病,您像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疫情战场上,克服无数困难与压力,用智慧和力量撑起了一片“抗疫”的蓝天。

我真诚的祝愿“抗疫”圆满结束,早日根除病患。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初一年级(4)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南山动物园的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又到了,今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我要求妈妈带我到南山公园玩。

我们一起乘上了8路公共汽车,司机叔叔开得又快又平稳,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南山公园。只见那里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我们买了门票,走进了南山公园。只见那里绿草如茵,花成团,树成荫,人潮如海,到处是欢歌一片,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远处的动物园更是热闹非凡。

我急忙跑过去,只见那里很多人在喂山羊、喂鸽子、喂驼鸟……看着这么多小朋友正在专心致致地喂动物,我心动极了,连忙叫妈妈给我二块钱,买了一大堆青菜.然后我拿起一根青菜,小心翼翼地接近骆驼,突然间只见那只受伤而又饥饿的骆驼张开了它那大大的嘴巴,吓得我退后了三步,心里想:我怎么能被这只骆驼吓倒呢?再说它又不会咬人.于是我鼓起勇气,再次靠近它,把青菜放到了它旁边,果然不出所料,它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想摸摸它的身子,谁知它用嘴巴点了点我的头,好像在说:“小朋友,你还有青菜吗?”我连忙站直,拿了几根青菜朝它嘴里喂……

接着我来到了山羊的旁边,我拿起剩下的青菜,把它给了一只老山羊吃,只见它缓慢地吃着,嘴里还不断地发出:“咩、咩,”的声音,笑得我肚子都痛了。

紧接着我们参观了动物园的其它动物,比如:笨重的狗熊、会唱歌的鹦鹉、肥大的驼鸟、机灵的小猴……

小朋友,你们说说动物园里的动物是不是很有趣?

直到下午2点,我和妈妈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动物园,离开了南山公园,再次坐上了8路公共汽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桃园三结义原文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榜文行到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致敬共和国勋章钟南山的一封信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钟南山爷爷:

您好!

第一次看到您的名字和照片是在春节前夕妈妈的微朋友圈里,照片上一位老人带着一脸的疲惫靠在动车餐厅位置上闭目小憩。妈妈对我说:“这位就是了不起的钟南山院士,是位传奇的呼吸病学专家。2003年非典那年多亏了他,我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战胜疫情。这次武汉疫情有他出马,肯定也会很快得到控制的。”我心想这位已经84岁高龄的爷爷真的那么了不起吗?

接下来几天正值春运人员大流动时期,病毒很容易随着人流迅速传播开来。互联网、电视、广播不停地更新着疫情的最新消息,形势似乎不容乐观。但是我老家农村里还是有很多人不以为意,一如既往的张罗着过年,包括我的爷爷奶奶也觉得没必要小题大做,照样跑进跑出张罗着大年初一请姑姑他们一起来家里吃年酒。

这时朋友圈又流传开了您的叮嘱,“钟南山说不要慌,尽量宅家不要出门”、“钟南山说要正确佩戴口罩才能外出”“钟南山不让动别动,钟南山让动再动”,大家无一例外都把您的话当成最权威的忠告,我这才体会到您在老百姓心中举足轻重的份量。

为了让您的忠告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和爸爸妈妈开始向老人们语重心长的讲解这次疫情的严峻,还将您的忠告原原本本告诉他们。听到您的名字,知道这次疫情的可怕爷爷奶奶终于相信了。同时我们也在第一时间把您的忠告转给了姑姑、姑父他们看。最终我们所有人达成一致,为了大家的安全,为了不给病毒传播的机会,取消过年聚餐,各自宅家通过微信互相问候拜年。

现在我们回到了宁波,但是疫情还没有结束,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听从您的嘱咐:管好自己,继续宅家等待。爸爸妈妈延迟了上班时间,学校也延迟了开学时间,但我们在家时刻关注疫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断充实自己,即使宅在家里也绝不颓废。每每看到无数的医护人员、科研专家、武警官兵舍小家为大家,不停奔赴疫情前线,奋不顾身地抗击疫情,我总会感动地热泪盈眶。每一个奇迹都是由普通的你们创造的,我相信你们定能凯旋归来。

尊敬的钟爷爷,您的一句“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仿佛是一颗定心丸,给了无数人前进的勇气和动力,相信全国人民在您坚强意志的影响下,在您专业权威的指导下,肯定能团结一心,各司其职,再一次战胜疫情的。让我们一起期待春暖花开的时候!加油,中国!

最后祝您

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钟南山共和国勋章观后感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著名政治家基辛格曾说过:“中国人一直都是幸运的,他们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的确,马邑之谋失败后,卫青霍去病出现了;中国需要原子弹时,邓稼先回来了;新冠病毒袭来时,钟南山院士站出来了。他如一位掌舵人,带领着人民,带领着白衣天使团队,在抗击疫情的路上劈波斩浪地向前航行。

钟南山院士,一位爱国,心系百姓的国士。前些日子,钟院士被采访的视频刷屏了各大社交媒体。视频中,当他提到武汉人民开窗高唱国歌时,他那平日坚毅,不屈的目光变得平缓,疲惫的双眼中泛着泪光,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有些颤抖,他用激动而坚定的语气说道:“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说完,一颗在眼中徘徊许久的泪珠终于夺眶流出。这泪必是热泪,是一位院士拳拳爱国心的流露。钟爷爷不顾个人安危,为国为民,勇敢的站在抗疫第一线。相信,有了钟院士的这句话,医生护士们有了斗志,人民群众们有了战胜病毒的信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钟爷爷济世救人,国家有您,何其有幸!

钟南山院士,一位敬业,忘我的医者。新冠病毒在武汉爆发,人们想的是寻找庇护,向后撤退。与其相反,钟爷爷想的是冲在一线,坚守奋战。还记得17年前,他说:“把重症病人送到我这儿来。”17年后,他依然逆行冲在前线,恪尽职守。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他始终坐在座位上看文件,研究病例。下了高铁,迎来的是昼夜奋战,与病毒击战的日子。累了,小眯一会儿;醒了,带领着医护人员继续投身于重症监护室。这,就是钟爷爷。虽荣誉加身,仍砥砺前行;不舍初心,治病救人,为医学奋斗。

钟南山院士,一位敢医敢言,实事求是的领头人。17年前,非典袭来,时任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的钟院士,在记者会上否定了“权威人士”衣原体感染的说法,提醒人民群众应对这种罕见病毒提高警惕。他言“无人敢言”之言,担“无人敢担”之责,将名誉置之脑后,追求真理。17年后,他亦是如此。首先确定“新冠人传人”,告诉大众应“早防预,备护具”。这个时候,最有权威的他,就是信念。人们相信他,才能众志成城,抗“疫”新冠。钟爷爷“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用依据说话,实事求是。这,就是科学家的闪光点。

他,就是钟南山。为国分忧,为民奔波,为医学奉献。这就是镌刻在他生命中的品格。

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钟南山,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给共和国勋章钟南山的一封信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钟南山爷爷:

您好!

我是杭州市临安区的一名六年级小学生。这个年很特别,整个假期我都待在家里。在这期间,我每天都会了解“肺炎疫情”,深刻体会到了它的残酷。与此同时,我认识了您!

您,对于我来说,之前是一位素不相识、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当疫情来临,您得知后,却无私地挺身而出,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份责任,白衣天使的称号您当之无愧!当武汉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时,您的降临就像射进武汉的一束阳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是如此的璀璨,这些光芒洒落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光明。这时的我,不禁鼻头一酸,深深地认识到谁才是我最最应该追捧的大明星!

如果没有认识您,那张普普通通的照片,一定不会引起我的注意,因为“肺炎疫情”,因为您的那张照片,再一次让我了解了您!您坐在那简陋的餐车车厢里,背倚靠在坐凳上,阅读完资料后,闭上眼睛还在不断地思索,疲惫的脸上显露出难以掩饰的担忧。正是这张照片,又一次戳中了我的内心。对于我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可能没人会在意,但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心系患者,永远把患者的生命放在首位,就如您这样的人就是真正的白衣天使。您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学习!

如果没有认识您,您的那句普普通通的话语,一样也不会影响我,但因为“肺炎疫情”,因为认识了您,它又一次打动了我,“你们在家好好过年,我去武汉好好工作”,我想这是随便某个人都能做到的吗?换到我自己我能做到吗?而您已经84岁了,一定儿孙满堂了,您一定也想在假期里享受天伦之乐的吧!而那一句话,十六个字,却把那副儿孙满堂乐开怀的美图抛到脑后!正是这十六个字又一次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您身上所散发的无限的力量!

当死神的手拼命地拉着患者时,向您一样许许多多的白衣天使们都奋不顾身地拼命将患者拽回,那时的你们想不到自己其实也是一个平常人,自己稍不留神也会感染吧!想到这,我不禁肃然起敬。钟爷爷,祝您及所有战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早日战胜疫情,祝你们早日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回家与亲人团圆!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钟南山爷爷的一封信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钟南山爷爷

您好!我是来自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西冲山中学的一名学生,我们虽隔千里,但您的故事却直击我的心灵,令我感动。

我是在刷抖音的时候认识您的。看到您的照片和简介,我的心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一个八十四岁的老爷爷不应该是在家享清福吗?钟爷爷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像当年非典一样奋战在前线吗?可是没过多久,您就用实际行动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您义无反顾的来到了已经乱套了的武汉,担任了总指挥,救武汉乃至整个中国于水火之中。在您的指挥下,武汉的防疫工作开始变得井井有条。我感慨,原来老人不一定就得待在家里颐养天年,他们也可以继续为社会做贡献。

因为这个病毒会传染,原本热闹的街道冷冷清清。往年过春节,最开心的就是走亲戚,到处都弥漫着一种祥和团圆的气氛。可是自从病毒开始蔓延,我们只能呆在家里,听着广播一遍又一遍的劝告我们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明明该是团圆的日子,而远在他乡的游子只能借月抒情,您也因为工作不得不和家人分开。这一年的春节格外冷清,和以前也不太一样了,大家都很担心,无时无刻不再关注着疫情的动态,关注着钟爷爷的一言一行。随着新闻的不断更新,您频繁地出现在媒体,您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该怎么办。您说的每一句话,人们都,大家都说“看到钟爷爷,我们心里就踏实了。”我也相信只要有您在,不管这个病毒多难对付,一定会很快被攻破。此刻的冷清定是为了他日更好的团聚!

您是最令我敬佩的一个人。您拥有最宝贵的社会主义精神,舍己为人,为国分忧,忧国忧民。现在看到您的照片,我又有不一样的感觉了。照片上,您有天使的面容;生活中,您有菩萨的心肠;工作上,您有抗战死神的能力。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我是在您背后默默支持您的小粉丝了,我也期待自己有一天能长高长高再长高,他日,高到能和您们共同撑起这片天。

钟爷爷,是您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目标,并且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我定会向您学习,朝您努力。我对您的祝福,对您的感激,最后只能化作一句“加油,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同时,我也要对其他像您一样默默奉献其他医护人员说一声“加油,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祝您身体健康,一切安好!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游览南山公园作文300字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我去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如:马草江公园南山公园、东湖公园,其中,风景最美丽的地方,非南山公园莫属了。

一进到公园门口,就看见花坛里开放着朵朵鲜花,美丽极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花心。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花的颜色很多。你瞧,有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 这么多的花朵,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突然,一阵微风吹来,花儿散发出了淡淡的清香;有的花瓣落了下来,好像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着,落到了地上。

走过了种满了鲜花的花坛,就来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了。草地嫩绿的,踩上去软软的,好像踩在嫩绿的地毯上一样。草地上还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呢!有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 真象个美丽的大花坛。

南山公园不止是花草多,树木也非常多:有榕树、白桦树、桂花树、桃树等。只要一到夏天,树叶都会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树叶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可真是茂盛啊!从远处看,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大绿伞。如果天气好的话,还会有很多游客来到树底下乘凉、玩耍,可热闹了!

山上的石头真奇怪呀!大小不一,千奇百怪,各种各样的形状。他们有的石头像一头小老虎,趴在地上懒洋洋着晒太阳;有的石头像一只熊猫,吃着竹子。多有趣啊!

但是,我最喜欢去的是南山公园了的儿童乐园,那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有碰碰车、旋转木马、过山车等,可好玩了!儿童乐园旁边还有一个动物园,里面有猴子、孔雀、骆驼等,每次经过这里,我都会和妈妈进去看动物。

南山公园真漂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南山写动物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我格外高兴——我们要去南山春游啦!

一路上,我和同学们一边说笑一边欣赏着车窗外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南山。只见满山都是高大的树木和碧绿的竹林,山坡上开满了各种颜色的野花,有黄的、紫的、红的……孔雀园里几只绿孔雀、蓝孔雀正在优雅地散步;旁边的小池塘里黑天鹅、白天鹅在调皮地戏水。沿着弯弯的山路,我们开始向山顶攀登。风儿吹来,竹叶轻轻摇摆,好像在向我们招手,两旁的野花争着张开笑脸欢迎我们。当我们气喘嘘嘘地爬上山顶时,发现四周是一望无边的“树海、”“竹海”,感觉空气格外清爽、干净。难怪大人们说南山是我们镇江城市的“肺”呢。

很快,我们要下山了。我们还游览了许多美丽的景区,最后我们来到一大片宽阔的草地上,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坐之在一起,一边吃着妈妈准备的美食一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真是太“爽”啦!

晚上,我躺在床上,回想着南山的美景,真期待下一次的南山之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给钟南山爷爷的一封信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钟爷爷

您好!

近段时间您一定累坏了吧!

以前我对您是完全陌生的。自从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我经常从电视上听到您的名字。

我们正处在好玩好动的年纪,像今年春节这样天天待家里,真的闷坏了,有时候特别想跑出去疯玩一下。有一次我跟妈妈提出想外出玩一会儿,没想到她严厉地说:“钟南山院士说了,现在疫情形势严峻,为了保护自己和别人,每个人都不要到处跑,因为没有特效药……”。我当时就纳闷,为什么大人们这么听您的话?您到底是何方神圣?妈妈拉我坐下,耐心地跟我讲了您的很多事迹。

我知道了,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在这次肺炎爆发后,您提醒大家: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可84岁的您,却选择逆行去了武汉。84岁,本是一个安享晚年的年纪,可您却忘我地抗击在疫情第一线!

我还知道,03年非典时期,您也是奋战在第一线,并让大家把重病患者都转给您。您是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

对您了解越多,我就对您越发敬佩。妈妈还念了一篇文章给我听,题目是《钟南山成全民偶像,众明星都撤离热搜:孩子,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听罢,我陷入了沉思,我不能只做个贪玩的小孩,应该想想自己为什么读书,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似乎一瞬间,我长了。

钟爷爷,我现在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表,每天都在严格执行呢。我和同学们都制作了抗击疫情的手抄报和小视频,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我们学校还开展了线上教学,让待在家的我们也一样能学到知识。我要多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长大后做个像您这样有气魄有担当的人!

正如有句话说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相我们会很快战胜这新型肺炎的!

也恳请您老人家一定要多注意身体,别太累了,因为您是全国人民的守护神!

祝您:

健康长寿!一切顺利!

您的崇拜者:谢伊欣

2020年2月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第六届“《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原文

全文共 4468 字

+ 加入清单

A Garden That Welcomes Strangers

By Allen Lacy

I do not know what became of her, and I never learned her name. But I feel that I knew her from the garden she had so lovingly made over many decades.

The house she lived in lies two miles from mine – a simple, two-story structure with the boxy plan, steeply-pitched roof and unadorned lines that are typical of houses built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near the New Jersey shore.

Her garden was equally simple. She was not a conventional gardener who did everything by the book, following the common advice to vary her plantings so there would be something in bloom from the first crocus in the spring to the last chrysanthemum in the fall. She had no respect for the rule that says that tall-growing plants belong at the rear of a perennial border, low ones in the front and middle-sized ones in the middle, with occasional exceptions for dramatic accent.

In her garden, everything was accent, everything was tall, and the evidence was plain that she loved three kinds of plant and three only: roses, clematis and lilies, intermingled promiscuously to pleasant effect but no apparent design.

She grew a dozen sorts of clematis, perhaps 50 plants in all, trained and tied so that they clambered up metal rods, each rod crowned intermittently throughout the summer by a rounded profusion of large blossoms of dark purple, rich crimson, pale lavender, light blue and gleaming white.

Her taste in roses was old-fashioned. There wasn’t a single modern hybrid tea rose or floribunda in sight. Instead, she favored the roses of other ages – the York and Lancaster rose, the cabbage rose, the damask and the rugosa rose in several varieties. She propagated her roses herself from cuttings stuck directly in the ground and protected by upended gallon jugs.

Lilies, I believe were her greatest love. Except for some Madonna lilies it is impossible to name them, since the wooden flats stood casually here and there in the flower bed, all thickly planted with dark green lily seedlings. The occasional paper tag fluttering from a seed pod with the date and record of a cross showed that she was an amateur hybridizer with some special fondness for lilies of a warm muskmelon shade or a pale lemon yellow.

She believed in sharing her garden. By her curb there was a sign: “This is my garden, and you are welcome here. Take whatever you wish with your eyes, but nothing with your hand.”

Until five years ago, her garden was always immaculately tended, the lawn kept fertilized and mowed, the flower bed free of weeds, the tall lilies carefully staked. But then something happened. I don’t know what it was, but the lawn was mowed less frequently, then not at all. Tall grass invaded the roses, the clematis, the lilies. The elm tree in her front yard sickened and died, and when a coastal gale struck, the branches that fell were never removed.

With every year, the neglect has grown worse. Wild honeysuckle and bittersweet run rampant in the garden. Sumac, ailanthus, poison ivy and other uninvited things threaten the few lilies and clematis and roses that still struggle for survival.

Last year the house itself went dead. The front door was padlocked and the windows covered with sheets of plywood. For many months there has been a for sale sign out front, replacing the sign inviting strangers to share her garden.

I drive by that house almost daily and have been tempted to load a shovel in my car trunk, stop at her curb and rescue a few lilies from the smothering thicket of weeds. The laws of trespass and the fact that her house sits across the street from a police station have given me the cowardice to resist temptation. But her garden has reminded me of mortality; gardeners and the gardens they make are fragile things, creatures of time, hostages to chance and to decay.

Last week, the for sale sign out front came down and the windows were unboarded. A crew of painters arrived and someone cut down the dead elm tree. This morning there was a moving van in the driveway unloading a swing set, a barbecue grill, a grand piano and a houseful of sensible furniture. A young family is moving into that house.

I hope that among their number is a gardener whose special fondness for old roses and clematis and lilies will see to it that all else is put aside until that flower bed is restored to something of its former self.

(选自Patterns: A Short Prose Reader, by Mary Lou Conlin, published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8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伊索寓言》故事原文及寓意

全文共 1132 字

+ 加入清单

1、牛和蛙

一头牛到水潭边去喝水,踩着了一群小蛙,并踩死了其中一只。小蛙妈妈回来后,见到 少了一个儿子,便问他的兄弟们,他到哪里去了。一只小蛙说:“亲爱的妈妈,他死了。刚 才有一头巨大的四足兽来到潭边,用他的蹄子踩死了我们的兄弟。”蛙妈妈一边尽力鼓气, 一边问道:“那野兽是不是这个样子,这般大小呢?”小蛙说:“妈妈,您别再鼓气了。我 想您不可能和那怪物一样大小,再鼓气就会把肚子胀破。”

这是说,渺小无论如何也不能与伟大相比。

2、蝮蛇和狐狸

盘缠在一捆荆棘上的蝮蛇,顺着河水漂流。狐狸在河边看见后说:“这船主与船倒很匹配。”

故事说的是想做坏事的恶人。

3、马、牛、狗与人

宙斯创造了人,没给人长寿,却给了人聪明才智。在冬天,人给自己建造好了房屋,舒适地住在里面。有一天,天气异常库冷,还下着雨,马冻得再忍受不住了,便跑到人那里,请求让它住在屋内避寒。人说除非马同意把它的部分寿命送给人,否则就不让它进门。马高兴地答应了。不久之后,牛也忍受不了寒冬,跑来找人。那人同样地说,除非牛能把部分寿命送给人,不然就不收留它。牛献出了部分寿命后,被收留下来。最后,狗冻得几乎要死了,也跑来把自己的部分寿命送给人,得到住处。这样,人在宙斯所给的年岁内,纯洁而善良;到了马给的年岁,就吹牛说大话,自命不凡;到了牛给的年岁,开始干事业;而到狗给的年岁,便容易发脾气,动不动就大吵大闹。

这故事适用于爱发脾气的固执的老人。

4、孔雀和天后赫拉

孔雀向赫拉诉说夜莺以悠扬、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使大家十分喜爱她。而她一开口唱歌,便遭到听众们的嘲笑。天后赫拉安慰她说:“但你的外表和身材是出类拔萃的。绿宝石的光辉闪耀在脖子上,开屏时,羽毛更是华丽富贵,光彩照人。”孔雀说:“既然在歌唱上我远远不及他人,这种无言的美丽,对我又有什么用呢?”赫拉回答说:“各人有各人的命运,这是由命运之神所注定的。他注定了你的美丽,老鹰的力量,夜莺的歌唱,乌鸦的凶征。所有鸟类都满意神所赋与他们的东西。”

这故事是说,人要接受自己的优点,也要接受自己的缺点,任何事和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5、核桃树

有棵核桃树生在路旁,结了很多核桃,路过的人们都用石头去打树上的果实。核桃树暗自叹息,自言自语:“我真倒霉,每年我给人们带来了果实却为自己招来许多侮辱与苦恼。”

这故事是说那些因自己行善而吃苦的人们。

6、行人与真理

有个人在荒凉的野外赶路,他看见一个女人眼睛盯着地下,独自站在路旁,便问她,“你是谁?”她说:“我是真理。”他又问道:“你为什么不住在那繁华热闹的城市,而住在这荒凉的野外呢?”她答道:“古时候,谬误只在少数人哪里,可是现在你无论到哪里都听到谬误。”

这是说,当到处都充满谬误时,真理就远离人们无处存身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览南山寺的写景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去海南,就要知道海南有一个著名的寺庙南山寺,去完蜈支洲岛,第二天,我们就去了那个著名的寺庙—南山寺。

一进入南山寺,一座大门映入了我的眼中,上面写着“不二”。据悉,这里就是“不二法门”。再往前看,是一个大花坛,中间是敲“平 安钟”的地方。据说,只要敲了它,一辈子都会平安的。

走到了车站,我们买了票坐上了观光“火车”,边坐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到站了,却下起了大雨,我们赶紧在游客中心避了一会儿雨。过 了一会儿,雨停了,我们继续往前走。

转眼就到了12点,我们去吃素斋。什么叫素斋呢?以前的和尚不能吃肉,于是,他们就用素食制作出肉,与肉的口感一模一样,非常神奇 。我吃了一口“肉”,真是巧夺天工啊!与肉的味道一样,真不敢相信这是用蘑菇做出来的!

素斋专门有人慕名而来吃其物,“南山素斋”是全国闻名的素斋。“南山素斋”富含多种营养,可以防癌抗癌,可以养颜美容,可以增强 人体免疫力,还可以长寿呢!素斋以前是干什么的呢?是招待皇上用的!快去体验一下吧!非常好吃!

南山寺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没有看够你,玩够你呢!我下次还会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南山竹海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进入南山的怀抱,一阵凉爽便扑面而来,那夏末的炎热就烟消云散了。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上一条幽径。左边,碧波荡漾的湖水,顺着山势缓缓流动;右边苍翠欲滴的竹林,迎着微风轻轻摇曳。小径蜿蜒而上,如一条丝带一般缠绕在南山上,将整座山头打包成了一件礼物,赠送给了我们。

沿着石阶而上,原本宽阔的湖面慢慢变窄,被细细的山泉所取代。泉水“叮咚叮咚”地弹着无字的歌谣,竹林“沙啦沙啦”地打着节拍,在后方伴奏,让我一路走来,一点都不觉得寂寞。我掬起一捧泉水,感受着大自然的清凉,它仿佛是南山之血,滋养着这山、这竹、这人。

当我终于站在南山之巅时,之前一切登山的艰辛都飘散如烟。一大片一大片的竹子在我的脚下荡漾,翻滚,好像墨绿墨绿的海水波澜起伏。虽然我再也看不清翠竹们挺拔的身躯和俊丽的外形,但是我依然能感受到他们浑然一体的气势,宛如千万个士兵在一起摇旗呐喊,震撼人心。

咦?那边好像有一串七彩的项链跌落在“海面”上,晃啊,晃啊……我定睛一看,原来是铺架在群山之间的缆车。几条钢索在山间穿梭,好像画在山头的五线谱,那五颜六色上下忙碌的缆车,就像鲜活的音符,正奏一曲“竹海交响乐”,为这幽径的大山增添了一份灵动。

山泉的歌谣,竹海的呐喊,缆车的音符,此起彼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南山牧场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南山牧场是大自然一幅不朽的图画。

南山牧场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部天山脚下。一大早,我们就来到南山牧场观看瀑布。刚走到桥下,就能听见瀑布水流哗哗拍打石壁的声音。走过桥去,随着这声音越来越响,我们的衣服也由干爽变的湿润。又走过了一段大大小小、黑黑白白混杂的鹅卵石路,我们终于来到了瀑布的近前,一睹它的真面目。

这跟我想象的完全不同。从远处走来时,那瀑布水流哗哗拍打石壁的声音,使我误以为瀑布很壮大。可走近一看,却发现这瀑布其实是如同轻纱般盖在石壁上,并不很宽阔,也并不很高大,只是水流非常激越,随着水流激荡而下,一阵阵寒意也扑面而来。果然,这缺水的西北地区的由冰山融水而成的瀑布,是与其他地方不同的。

这时,往上望去,我发现一缕光在水中若隐若现。再仔细看,发现那是一道七彩斑斓的彩虹。我一生中也没见过几次彩虹,真想飞过去,抱住彩虹看个够。我的好奇心驱使我一步步走到瀑布的跟前。

在阵阵寒意里,我惊奇的发现,瀑布中的每一颗水珠里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闪耀。水珠欢快的跳跃,像是快乐的小姑娘在无忧无虑地跳芭蕾舞,突然,一瞬间,这小水珠却“咚”的一声跌落到水里,只留下波纹一圈圈地荡漾,原来,小水珠是一个格外调皮的小姑娘呢!

我久久沉浸在这光、影、声、波的童话剧里。

等我再注意彩虹时,却再也找不到它了,彩虹落了,只留下瀑布、水珠。而我的衣服,也已经湿透了。

大自然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她的神来之笔,绘就了风、雨、雷、电、花、鸟、虫、鱼、江、河、溪、瀑……这个世界,就是她的不朽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游南山竹海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却没有看过竹海吧?今天,我们就去南山竹海畅游一番。”导游姐姐说。

到了地方,只见那里的山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水面上升腾起了一层如薄纱般的雾,水映着山,山衬着水,如同仙境一般。走在竹间小道,那一翠竹如同利箭,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听,“哗啦啦”、“哗啦啦”,那是山间小溪在欢奏乐曲呢。闻,这空气是如此清新,可真是天然氧吧啊!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竹园,那里的竹子种类繁多,有白绿相间的菲白竹,有呈羽毛状的凤尾竹,有披紫衣的紫竹,还有金明竹、罗汉竹、斑竹……其中最独具特色的是紫竹,它又名墨竹、水竹、乌竹。当它是新竹的时候,像一位穿着绿衣的少女,当它成熟的时候,俨然成了一位身披紫战袍的巾帼女英雄。

竹子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而且在艺术家们的精心雕刻下,又会变成精美的工艺品。看,这是根雕弥勒佛,只见他憨态可掬的笑脸上,一双月牙眼正冲你笑呢。在又大又圆的鼻头下,一张裂开的大嘴,仿佛在开怀大笑。看,那边还有一个雕刻精致的老渔翁,它的蓑衣和斗笠巧妙地利用了根须,手里的鱼竿是用一节竹枝做的,老渔翁的面部被艺术家精心雕刻得栩栩如生。看着它,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画面:在白雪皑皑的世界中,一位老渔翁正坐在小船上,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全神贯注地钓着鱼。我不禁低声吟诵起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朋友,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否也想来南山竹海看一看,听一听,饱饱眼福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曹操杀吕伯奢原文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性多疑,如曹操在谋杀董卓未成,骑马逃出,与中牟县令陈宫更农易服,乘马逃成皋父执辈吕伯奢家觅宿。吕盛情出去沽酒款待,操疑吕外出告宫,吕家磨刀准备杀猪办菜,并听"缚而杀之",操更疑将杀自己,丁是拔剑入内尽杀吕氏全家八口,再寻杀至厨下,见缚—猪,操知错杀人了。遂离吕家而去。路遇伯奢沾酒回,拔疑奢因杀人会告官,复杀奢,以绝后忠。陈宫说:"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