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党永远在我心中汇总20篇

小鸟因为选择了蓝天,才能尽情飞翔;小溪因为选择了大海,才能尽情流淌;青松因为选择了危峻,才显示了生命之顽强;小编收集了选择梦想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383

作文

504

永远的微笑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深似微笑,情系虎牙,不忘初心,悉心守护。

——题记

在我的生命中有这样一个男孩,而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他微微一笑的虎牙,和不忘微笑的嘴角。他有梦想,他不放弃。他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护身边每一个人,因为他知道,爱是相互的。

他的梦想是做一名创作类的歌手,还有吉他,小小的少年撑起了如此美好的梦想天空。有人要他放弃。可是他没有。一直在梦想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尽管他知道前方布满荆棘。他很累,但他觉得值得。别人对他的讥讽,他只回馈一个微笑。他说:“十年可以改变很多。即使十年后我们没办法成功,但至少我们也离梦想靠近了十年”他对每个人微笑,因为他相信梦想,更相信自己。

有人说他不务正业,可他只是用别人玩的时间做着自己的梦。学业的繁重,加上舞蹈、声乐的训练,他真的比一般孩子要累的多。却从没听到他口中的半句怨言,或是眼里一丝的想要放弃。无论多难。他还是一直微笑。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理由继续前行,为什么要选择放弃?

一个特别暖心的孩子,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做出很大的改变。哪怕仅是只言片语。不想让身边的人受到伤害。他会尽力保护自己所能保护的人。多大的艰难困苦,多大的压力,汇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个在纯情不过的微笑,没有任何掺杂。他告诉我们:“如果梦想有捷径的话,那么,这条路的名字叫做坚持!”

为梦而生,不悔前行。心若微笑,何惧忧伤。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永远的法则――细节决定成败初中生作文1000字

全文共 2065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点不高兴,桌子上放着刚考不久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章的试卷,卷子的左上角标着一个十分醒目的数字――86,这是我的分数。我从小学起,从没考过如此分数,心中不由升起一丝悲哀。

“嘎吱――”门开了,爸爸走了进来,我想收起卷子,以掩饰我的尴尬,可惜已经晚了。爸爸拿起卷子,瞧了瞧,笑着说:“这不怪你,刚上初中一定有困难,关键是你有没有发现错在哪儿!”“我知道,”我说,“是负数没带负号的缘故,不过是粗心了点,要是我……”爸爸脸色忽然变了,晴转阴了。“你过来,”爸爸说:“需要给你讲点东西了。”

爸爸带我走进了书房,从中间的一个书架中取下一本用纸包好的书,这很奇怪,我爸一般不会包书的,这本书一定很重要、很重要。

“儿子,拿去好好读,相信会有用的。”

“哦!”

…………

经过了一个星期,我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一本被奉为企业管理学与成功学“圣经”的现代著作。读了以后,茅塞顿开,蓦然间明白了爸爸的用意了。

书的开头便有这么一个事例。

从前有个黄河畔的村庄,人们为了抵御黄河洪水,便修起了一座很高又很长的堤坝,从此水旱从人,农田肥沃,钱粮满仓。一天,一个老农发现长堤下有许多蚂蚁窝,不禁担心:堤会不会就此垮了呢?而他的儿子却不以为然,说:“几个小蚂蚁洞算什么,怎可能啃掉这么长的堤坝呢!”老农也觉得没有什么,便下地干活了。可是,堤下的蚂蚁窝越来越多,最后掏空了堤心。一天大水来袭,原来坚固的堤坝轰然垮塌,大水如野兽般吞噬了万里平原、千亩良田……

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故事,它在读文之初就告诉了我,你想做好哪一件事,都有一个恒定的因素绝对影响着事情最后的结果,它像躲藏在最深处的魔鬼,你看不见他或许忽略它,可它会在你的背后给你一个魔咒----失败,它就是细节。

做事如盖楼,必须建好坚实的基础,以保证以后房屋的稳定,保证上面房屋炫耀美丽的安全。可它被埋黑暗的地里,极其不起眼,几乎被人遗忘忽略,所以才会诞生“只盖最漂亮的第三层”的笑话。而这细节如地基,不做好它就会有可怕的事发生。

战士擦枪不细致,上了战场枪哑火,就会使他自己死于敌人的枪口下。电脑编程不细致,少打个分号,就会使程序根本无法运行。加装燃料不细致,就会使价值上百亿的火箭报废甚至爆炸于半空中。一个小小的音符可以决定一首曲子的受欢迎程度,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可以决定一辆汽车的使用年限,一块小小的布料就攸关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的生命……往往一些细微的小的事物虽然不受重视,但忽略了却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挑战者”号之所以会爆炸,是因为火箭的一个小垫圈没上好。导致燃油泄漏,从而失火爆炸。开县井喷事故之所以会秧及周边村民,就因为少了一个高音喇叭发出警报,通知村民撤离。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大火烧死325名儿童,仅因为舞台没有布置好,灯离幕布太近,炙烤使幕布被点燃。

这是血的教训,极其深刻的教训,用一个个事例告诉了我们“细节是魔鬼”,但注重细节取得成功,走向胜利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书里说到日本的汽车工业为什么十分发达,就是因为他们做事严谨,毫厘不差。丰田车设计很周到,小到烟灰缸的开关都设计得很顺手、方便;奔驰车的零部件做工很精细,连门缝中的焊接都做得很完美,十分光滑;为什么美国的沃尔玛超市是全球第一零售商?还是因为它注重细节。公司的管理层没有专用的办公用纸,都是用废的文件纸裁成的,节约每一分钱。而就是几张纸,便造就了世界全球500强企业的龙头;德国人以他们民族惯有的严肃、刻板,从不吊儿郎当地做每一件事,因此,德国的工业水平久居世界第一。

相比之下,我们的“中国制造”就可谓相差甚远,大不如矣。

书中还介绍了这么几个例子。

一家食品公司应订单出口价值几千万的虾仁到欧盟,而如期交货后,对方却莫名其妙地退了货,为什么?因为一位剥虾仁的工人手痒,滴了些氯霉素药水,而工作时洗手不干净,导致好几千万分之一的氯霉素污染了虾仁,出口时检验超标,被出口退货。

外商来到我国一家药厂洽谈,欲投重金合资。一天,外商的谈判代表在药厂厂长陪同下参观厂舍,这家药厂规模很大,效益也好,生产条件也属上乘,谈判代表对此赞不绝口,当即决定签合同。这时候,药厂厂长嗓子痒了,一口痰吐在地上。不料这一举动被谈判代表正好瞧见,这下好,近亿元的投资“飞了”。

还是外商投资,由于谈判很顺利,眼看几千万的订单就要下来了。我国的公司决定大宴宾客,以示感谢。宴会选在了一家五星级酒店,食物也是高档的海鲜。大宴之后,本以为第二天即可签合同,谁知外商扬长而去,答曰:“一顿饭都这么奢侈,我们敢把“宝”押上吗?”

一些学者列了这么一个不等式,称之为“细节不等式”:

;100-1≠99

;100-1=0

做任何事都是这样,抓住细节者、孜孜追求者、尽善尽美者、一丝不苟者,必胜;以“差不多”为口头禅者、丢三落四者、“不拘小节”者、对细节不以为然者,必败。这是一个人做任何事的绝对定理。

我又回想了一下那张试卷,一道计算题,就算你过程构思如何如何精妙,算法如何如何奇特,得数少个负号都成了空中楼阁,分自然全扣。――我知道下次如何考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永远的旗帜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一个古老而又永不褪色的话题。它似悬崖峭壁上的一株吊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感恩之心,让生活充满阳光。生活因为有了感恩而变得缤纷五彩,人因感恩而不再孤独。黄舸,一位身患重病的男孩,被医院测定活不过二十岁,对于一个如花的生命来说,这是多大的打击啊!他的美好生活本来是刚刚起步,然而医学上的测定结果意味着他的生命在不断倒计时,社会热心人纷纷对他进行了捐助,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他没有沉浸在痛苦中,而是藏起眼泪,还给人们以光明和希望。他与父亲走过几十座大城市,找到资助他们治病的好心人,献一束鲜花,说一声谢谢。生活对他是如此的残酷,可他没有悲观,面对现实,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坚强勇敢的活着。感恩之心,将阳光洒满他的生活。

感恩之心,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明亮。今天,我们生活在温室里、蜜罐里,我们被父母满身倾注的爱给麻痹了,以为父母给予儿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不然,父母给我们的爱太深了。扪心自问,我们给了父母什么,我们让他们省心过吗?没有。我们在接受良好的教育时,有的同学还打架、谈恋爱,一直让父母操心。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澄清,一切事情在我们心中不再变得那么理所当然。爱就像一面回音壁,在我们接受时也要给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变得成熟,心灵得到洗礼和升华。

感恩之心,让社会更和谐。社会有了感恩,将不再有飞车抢劫、偷盗等现象。公交车上,给老人、孕妇让座,拾到钱包不据为已有,不乱闯红灯,这一切都是感恩的行为方式。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社会在无形中给予我们太多太多,建设和谐有序的家园,难道不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让社会洋溢着欢乐的音符。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不再变得空虚和单调,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富有情调。感恩,永远的阳光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永远的长征之悲壮出发观后感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中,红军多次整编,党中央对红军的领导体制也不断调整,使部队的编制体制适应长时间战略转移的需要,确保了部队行动迅速、指挥便捷,充分发挥战斗力,为夺取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余次整编,有因失败而被迫实施的,如湘江惨痛损失后的黎平整编;有根据战略转移需要和充实战斗部队需要及时整合的,如扎西整编、哈达铺整编;有为促进部队会师融合的,如甘泉会师后整编暨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等。中央红军整编次数最多,体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体现了整编的主动性、前瞻性,更体现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红军将士在无数次的枪林弹雨中,面对死亡威胁,义无反顾,每次都实现了血性突围。正是凭借这种勇于胜利、勇于突围、勇于牺牲的血性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胜利完成了伟大长征,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推动了中华民族解放的历史车轮。1935年11月为掩护主力部队强渡湘江,奉命担任阻击任务的红五军团第34师,在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展开激战的险境下,仍然顽强地坚守着每一寸阵地,直至弹尽粮绝,给我军历史留下了一个“永不忘却的番号”。正是这种舍小我、顾大家的赤子情怀,生死相依的战友情义,使红军将士始终精诚团结,塑造了令敌人胆寒的血性精神。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人人都有好朋友。鱼永远的朋友是水,植物永远的朋友是土壤……有名人说过“书是人类的朋友”。我就觉得,书就是我永远的朋友。学无止境,只有漫游在书的海洋里才会感到知识给我带来的愉快。

书给了我启迪;书给了我充实;书让我从困境中挣脱。记得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真的是这样,我从书中汲取了营养。

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情郁闷时,在随手翻开的书中,我看到了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曾国藩勤学的故事,使我茅塞顿开,我一直认为自己很聪明,课后不复习,完成作业也偷懒。这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先天的聪明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聪明会慢慢泯灭,我明白了天道酬勤的道理。

在生活中,书中的小常识也处处帮助我。在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一盆君子兰,希望我做人要有君子的品格。可是这盆花被我养得无精打采,叶儿都黄了,我心里很着急。我突然想到《养花三十六计》可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我翻开书一看,哦!原来花的叶子黄是缺少磷肥呀,我迫不急待的给花施肥。看着花儿一天天长大,叶子绿油油的,我仿佛也变得成熟了。

当我对某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时,工具书则是我的良师。它帮我纠错,指明正确答案。

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就像心灵的鸡汤,滋养着我的精神世界,是我在人生道路上前行的动力。书不但是我的良师,而且是我永远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1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人人都有好朋友。鱼永远的朋友是水,植物永远的朋友是土壤……有名人说过“书是人类的朋友”。我就觉得,书就是我永远的朋友。学无止境,只有漫游在书的海洋里才会感到知识给我带来的快乐。

书给了我启迪;书给了我充实;书让我从困境中挣脱。记得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真的是这样,我从书中汲取了营养。

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情郁闷时,在随手翻开的书中,我看到了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曾国藩勤学的故事,使我茅塞顿开,我一直认为自己很聪明,课后不复习,完成作业也偷懒。这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先天的聪明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聪明会慢慢泯灭,我明白了天道酬勤的道理。

在生活中,书中的小常识也处处帮助我。在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一盆君子兰,希望我做人要有君子的品格。可是这盆花被我养得无精打采,叶儿都黄了,我心里很着急。我突然想到《养花三十六计》可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我翻开书一看,哦!原来花的叶子黄是缺少磷肥呀,我迫不急待的给花施肥。看着花儿一天天长大,叶子绿油油的,我仿佛也变得成熟了。

当我对某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时,工具书则是我的良师。它帮我纠错,指明正确答案。

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就像心灵的鸡汤,滋养着我的精神世界,是我在人生道路上前行的动力。书不但是我的良师,而且是我永远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1663 字

+ 加入清单

强权敌国的核武讹诈、“友好邻邦”背信弃义,无不使他食不甘味,义愤填膺;从受命研制“两弹一星”之日起,他便作为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之一,呕心沥血,发足抢时,立誓拼命也要尽快拿出“争气弹”。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予以表彰,在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7名功臣中,有一个为许多人感到陌生的名字,他就是郭永怀

为让后人记住郭永怀,今年他的家乡山东省荣成市为他建造了纪念馆。

乡人盛颂“聪明娃”

在郭永怀的家乡——山东省滕家镇西滩郭家村,记者见到了郭永怀的亲属郭永进老人等几位老者。

今年82岁的郭永进,是郭永怀的堂弟。他回忆说: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于一个家境殷实的普通农家,这是郭文吉夫妇的第四个儿子。他聪明伶俐,从不认生,郭文吉夫妇将他视若掌上明珠。10岁的时候,郭文吉将儿子送到了本家叔叔所办的学堂里读书习文。17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青岛大学附中,成为四乡八疃第一个公费中学生。20岁那年,郭永怀考取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

1931年7月,郭永怀预科班毕业转入本科学习,选择了物理学专业。两年后,他来到北京大学,在光学专家饶毓泰教授门下继续深造。1935年7月,郭永怀留在饶毓泰教授身边,做助教和研究生。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北京大学停课。1938年3月,郭永怀克服重重困难,辗转南下来到了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半工半读。

国难当头,科教兴国、科技报国的念头一次次撞击着郭永怀那颗拳拳爱国之心。他知道,一个没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将永远被动挨打。于是他改学航空工程,立誓要为我国的军事科学奋斗终生。

1938年夏,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而考试结果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

郭永怀一行在上海上了船,刚上船后就有消息传出,他们将在日本的横滨停船三日登岸“观光”,并接受日本政府的签证。面对这种莫大的羞辱,郭永怀与同伴义愤填膺,一致决定,一不登岸观光,二不接受敌国的签证——22名同学全体下船,拒绝出发,毅然返回了昆明。

1940年8月,他们第三次在上海集合,乘坐俄国的皇后号邮轮再度出发。经过28天的海上颠簸,他们来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成了该校第一批来自中国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留学生。从此,郭永怀开始了他的长达16年的海外求学生涯。

异域他国扬功名

在多伦多大学,郭永怀和钱伟长、林家翘一起选择了应用数学系。郭永怀进步很快,仅用半年时间就获得硕士学位。

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了当时著名的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继续深造,在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经过4年艰苦探索,郭永怀于1945年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此后,郭永怀留在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术研究。

当时人类虽已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飞机的飞行速度并不理想。声障是提高飞机飞行速度的难关。郭永怀和钱学森经过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数论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此后,名声大振的郭永怀应聘参加了美国数学学会,并被加州理工学院特聘为研究员。不久,他便成为康乃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

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两项重大成果,郭永怀由此驰名世界。

在郭永怀的倡议和积极指导下,我国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规划迅速制定出台,从而引导力学走上了与核武器试验相结合的道路。同时,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9507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唯一一位在导弹、核弹和卫星都做过卓越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唯一一位获革命“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题记

郭永怀,生于1909年,山东荣成人,中国共产党员,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跨声速流中的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为人类突破“声障”,实现超声速飞行解决了重大理论问题,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牺牲,其骨灰被埋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他的塑像下面,陪伴他的还有与他一同牺牲的忠实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生平

郭永怀幼时聪慧,勤奋好学。1929年夏,进入南开大学预科班学习。1931年,郭永怀转入本科,攻读物理。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他留校任助教兼做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永怀曾回家乡威海任教。1938年威海沦陷,郭永怀又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在那里,基于科学救国思想,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

1939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经过一些波折,于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格指导下从事研究。他仅以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的论文,并获得了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又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他主动提出要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他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之职。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飞行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莱特希尔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重要贡献。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应用力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1956,受人民中国感召和钱学森热情邀请,回到祖国。在国内工作的12年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并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和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56年,郭永怀参加了制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担任了力学专业副组长。他和力学界的其他专家一起审时度势,分析国际上力学研究的动向,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订出学科近期发展规划与远期奋斗目标,确定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为我国随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确定方针大计。规划的实施使我国的力学研究从解放初期只有少量理论工作的状况发展到能够通过现场测试、大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重大项目研究的现代力学阶段。

50年代,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1957年,郭永怀在《现代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应该是我国随后一个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他和钱学森极力倡导在国内开展高速、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为了将这些领域的研究铺开,他在北京组织了高超声速讨论班,研究探讨了许多前沿领域的重大课题,对我国高速飞行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世纪中叶,由于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和高速流动中电离现象的出现,磁流体这门新学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郭永怀抓住这一苗头,于1961年在力学所筹建并领导了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他为这个室选定了三大研究课题:磁流体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磁流体直接发电;同位素的电磁分离。他还以敏锐的眼光指出磁流体发电原理应当和原子能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很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他亲自参加力学所电磁流体组每周一次的学术讨论会;60年代初,他组织了北京地区高超声速讨论班;他一方面要求大爆破问题组人员踏踏实实地学一本书,一方面又鼓励大家深入实际。他指导研究生从事这些新方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对于新学科方向的发展,他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精辟的见解。

60年代初,郭永怀指出了爆炸力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负责指导力学所爆炸力学室。他组织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有关爆炸力学的规划,在爆炸力学的民用和国防应用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这一时期,郭永怀还担任了核防护新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直接指导完成了《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

郭永怀异常重视实验研究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为了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开展力学实验研究,他提出了搞实验要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他说:“就象高能物理研究那样,我们不能搞昂贵的大型高能加速器,但可以用小型设备来观测宇宙线;我们搞气动力的,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型风洞,而搞激波管和激波风洞却是力所能及的捷径。”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涉及了许多重大的项目。

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

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

1964年,郭永怀参加了再入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他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了发展我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牺牲,牺牲时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拥抱,用身体保护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教书育人

郭永怀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学术领导人。他不仅在筹建研究室、培养人才、建设实验设备、规划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还身体力行,参与许多具体课题的研究。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普朗特唯一的中国学生,也是唯一的女学生,冯·卡门的师妹,也是杰出的流体力学家)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在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人民的科学家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到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为此,校方不让他从事机密工作。但空气动力学,特别是令人烦畏的数学难题,又不得不请郭永怀处理,他们便要郭永怀填一张表格,在“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屡美国服兵役?”一栏中,郭永怀填写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为此,他没有查阅任何秘密资料的权利,但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郭永怀从未流露出任何一丝悔意。

知郭永怀者莫过钱学森。当时已任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写信给郭永怀,盼他回国的急切之情跃然笔端:“永怀兄,我们现在为力学吧,我们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

“我们一年来是生活在最愉快的生活中,每一天都被美好的前景所鼓舞,我们想您们也必定会有一样的经验……

自然我们现在是‘统一分配’,老兄必定要填写志愿书,请您只写力学所……我们拼命欢迎的,请你不要使我们失望”。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和妻子李佩等科学家历尽千难险阻离开美国,到达罗湖边防站,他们终于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

回到北京,郭永怀便很快见到了先期回国的钱学森,他兴奋得流下热泪。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不久,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焦急地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回国后,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之中。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从不休息,经常是早出晚归,整天埋头书案,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甚至连听音乐的时间也没有了。从美国带回来的两箱新唱片一直未拆封,后来他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爱好集邮,自清朝以来的国内外邮票整整搜集了3大本,后来全部送给了国家邮政总局;他十分喜爱摄影,现在也顾不上了。

1957年初,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约见钱学森,让他推荐工程力学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人选,钱学森毫不迟疑地说:“我看郭永怀完全可以胜任!他学术造诣很深,而且作风正派,工作扎实。”当时力学研究所的年轻学者回忆说,他们当时有疑惑,因为郭先生在美国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他没有摸过原子弹,美国人是绝密的,苏联也是绝密的,他怎么懂啊?实践证明,郭先生确实完全担当了信任。

据钱伟长先生回忆,那时很多人是教育救国论者,认为国家要脱去贫困落后只有大办教育,培养几百万大学生。郭永怀不例外,也就是这样想的。但他回国后一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短短几年,就以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为目标,建立了科学院、几百所大专院校和几百个研究所。新中国蓬勃兴盛的景象,使他无比欣慰。当国家要求他主持力学研究所和参加两弹工作时,他当然是欣然应命,努力从事了。

1957年,郭永怀还发表文章说:“自从1949年人民政府建立以来,买办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工具被逐出中国大陆,广大的人民就真正地抬起了头,有了办法,有了保障,这个保障便是中国共产党。这几年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辉煌成绩,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对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由于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政策,对所有问题我们都虚怀若谷,不经过讨论,就没有定论。对每一个方面我们需要权威,但是权威不能专有真理。这点,我相信一年以来,已经是做到了。”

1958年,教育界展开“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的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的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既中肯又有理有节,反对了“左”的倾向,又教育了青年。

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郭永怀回国后指导的研究生之一的李家春院士(中科院)回忆说,当时郭先生刚回国不久,许多专业词汇还不能准确地用中文表达,但他坚持每次授课必用汉语。遇到一些专业词汇,常常说出几个译名,问听课的学生和助教,当他的译名得到认可时,郭永怀像学生做出了一道难题那样高兴。他的另一个学生俞鸿儒院士(中科院),记得郭永怀第一次与他们谈话的时候,曾经给他的学生一种“特权”,只要是学术问题向他请教,什么时候都可以。

张涵信院士(中科院)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1963年前后,当时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张涵信同志投寄了一篇由他和郭永怀先生联合署名的论文,经审查通过后送请郭先生最后定稿时,他大笔一挥把自己的署名勾掉。并表示:“国外的工作条件比国内优越得多,如果不是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我何必从国外回来!说实在话,我从回国之日起,已把个人科研上的得失置之度外。我认为不署名有利于青年人增强独立工作的意识,有利于他们迅速成长。”

钱伟长被划为右派后,郭永怀仍委托他做不记名的力学学报审稿工作。曾有一名牌大学的教授投稿给《力学学报》,经钱伟长先生审阅,发现有很多基本的力学概念是错误的,并认定论文中有51个错误,认为该论文不家发表;论文作者竟然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的无理要求。郭永怀先生义正词严地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钱伟长多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时,仍然激动不已。他说:“这才是堂堂正正的正直学者”。

1961年7月,他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得知后,一上班,他就喜笑颜开地对对事说:“我入党了,像我这样的人,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多年,家庭出身又是地主,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对我是多么的信任……”同事说:“祝贺您!祝贺您”,他谦虚地说:“我刚入党,是个小学生,你是老党员,你是我的老师”

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之后,有位年轻同志打趣说,郭老当大官了!没想到一向为人随和的郭永怀竟板起脸来说:“我们回国的目的都是为了报效祖国,你们乃至二三代科学工作者都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铺路石,要有思想准备吃苦受罪,不要为名利所累!”

中央出于对科学家的保护,认为郭永怀等科学家外出不宜乘坐飞机,要乘坐火车。为了节省时间,郭永怀总是乘坐飞机,尤其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他还说:“我是学航空的,学航空的人都不敢坐飞机,那让谁来坐。”充满一种谭嗣同式的大无畏精神。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郭永怀先生就是这样一种悲天悯人、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人。反观今天一些改革家,改革失败让别人来承担代价,自己越改越富,群众却被越改越穷。

成功的奥秘

郭永怀的学生辈同事郑哲敏院士(中科院)回忆说:“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郑哲敏院士和李家春院士在《科学和技术结合的典范――纪念郭永怀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一文中恰当的总结了郭永怀先生一生的工作,“他总是将当前有重大应用背景的科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同国家结合民族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他善于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既能反映问题本质,又能具体进行定量分析的简化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他能运用一切现有的有效数学手段,或研究和发展新的数学方法,得到满足工程需要的解答;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进一步指导未来的工程实践。这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关键。”

郭永怀先生在国外求学期间,曾师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系主任辛格教授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他们都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传人。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于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由知名的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和力学家普朗特开创,并由普朗特的学生冯·卡门将其带到了美国。理论与实际、科学与技术,数学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是该学派最具代表性的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风格,他们主张从复杂的扑朔迷离的问题中,寻找出最基本的物理过程,然后再运用简化了的数学方法加以分析,从而把理论与设计结合起来。郭永怀先生无论是在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还是授课育人无不以此为指导思想。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和民主作风也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之所以很吸引人的秘诀,良好民主作风体现之一就是举办讨论班,冯·卡门受益于这样的讨论会,“在学术讨论会上,我不仅结识了许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而且对各个科学分支――从初露头角的原子理论到沙漠的砂粒运动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日后我不独钻一门,能从事空间技术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正是靠在哥廷根打下的基础”,并把这个优良的传统带到了美国,发扬光大。他每周主持一次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活动,每周都开,从不间断。在工作会议上,他希望每个人都报告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讨论十分活跃,说错了也不要紧。“开始时,有些同学感到,怕提的问题暴露出自己知识贫乏。不久,他们便发现这种集体‘会诊’对解决问题大有好处”。现在由于郭永怀先生将这一传统带回中国并发扬光大,举办讨论班的做法已经全国遍地开花,一片喜人的景象。当年郭永怀先生在中科院力学所的电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也组织了每周一次的研讨班,集中攻读留比莫夫的有关专著,并研讨相关的几个研究方向。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常常为一个有歧见的问题争吵得脸红脖子粗,结果总是郭先生的意见成为定论,大家常为郭永怀先生的许多真知灼见所折服。

钱学森说:“我认为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周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对郭永怀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就是证据。大家辛勤工作,为翻译、编辑和出版这本文集(郭永怀纪念文集)付出了劳动,也是个证据。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2089 字

+ 加入清单

郭永怀是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界的杰出代表。2005年12月5日是郭永怀牺牲46周年,力学所的职工和研究生像往年一样聚集在他的塑像前,一起缅怀他的功绩和思想。

人们怀念他在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领域中杰出的学术成就:1941~1946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期间,他在跨声速流动方面的研究成果,回答了机翼绕流在什么时候会出现激波及其对气动性能的影响,为突破声障奠定了理论基础,而逾越声速的飞行是人类航空史上重要的里程碑。1946~1955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期间,将坐标变形法和边界层理论结合起来,解决了粘性流动头部奇异性问题,被命名为庞加勒-赖特希尔-郭永怀(PLK)方法。鉴于这两项成果在科学上和应用上的重大意义,郭永怀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尊敬。

人们怀念他对我国国防科学技术事业的重大贡献: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对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都做出过贡献的科学家。1960年起,他担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负责工程的总体设计。在他的领导下,通过爆轰理论分析和物理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引爆方式;他实现了核航弹的轻型结构设计;他重视环境试验设备研制,确保了武器的可靠性;总之,他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呕心沥血,直至牺牲生命。在导弹方面,他是超小型地空导弹技术负责人,并为它取代号:541。在怀柔基地,科研人员半年内研制出高比冲推进剂、耐烧蚀喷管和发动机内壁涂层、发射装置,并成功地进行了飞行试验。他还制定规划,研究空气离解、气动加热、弹头烧蚀等再入物理现象。郭永怀在人造卫星和回收技术方面也做了一系列前期的开拓性工作。在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曾就运载工具、发动机推进剂、入轨姿态控制、东西方火箭技术对比等问题进行分析。后来,又在《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报告中,重点讨论飞船在返地过程中,怎样才能安全再入大气层顺利回收。他对飞船再入段阻力减速、气动加热、轨道设计和烧蚀防热等进行理论计算,符合当时掌握的实际资料。他还认为未来的飞船可以设计成有翼的形式,以降低飞船回地时的超重力,并部分解决月球飞船的回收问题。196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人造卫星设计院,郭永怀是技术负责人,领导本体设计,并负责提出卫星回收方案。这些成果后来转交给第七机械工业部和空间技术研究院,他们还对后续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人们怀念他高瞻远瞩,为发展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定基础。在高超声速流动领域,他把马赫数大于5时,分子振动、离解和化学反应对流场有重大影响的流动称为超高声速流,并认为必须着重研究这种流动。20世纪60年代,他在北京高超声速讨论班上提出了关于小钝头体高超声速绕流具有如:熵层、二次激波,压力过度膨胀和回升现象的精辟见解。他在力学所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暂冲式高超声速试验设备:激波管和激波风洞,支持用电弧风洞开展烧蚀防热试验。郭永怀在力学所亲自筹划建立了电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他指出:“第一,人类将来势必要从受控核聚变反应中取得大量能源,而研究高温等离子体、磁流体理论乃是研究受控热核反应的基础;第二,航天器再入返回大气层时,也会碰到气体电离、磁流体力学问题;第三,可以通过磁流体发电方式,直接获取能源。”郭永怀倡导了爆炸力学的研究,他打开中国地图,对从事这项工作的年轻同志解释说:“你们看,我国的高原和丘陵地带占有多大的比例!要建设就要用炸药,如果我们能使炸药的爆炸效力提高百分之几,就能为国家节省多少人力物力啊。”他时刻挂记着长江三峡水电站、成昆铁路以及大型国防工程的建设。郭永怀还为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备和前期建设付出了心血,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宏伟的蓝图。因此,钱学森、郭永怀回国以后,我国的力学研究状况大为改观,不仅有了现代化的试验设备和基地,并为航空、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们怀念他爱国的情怀,高尚的情操。郭永怀出生在清末,经历过“九一八”和“七七”卢沟桥事变,亲眼目睹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恣意横行。因此,立志改学航空工程。他在国外16年,从多伦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取得学位,直至被康奈尔大学聘为正教授。1956年,回国的时机成熟,他一刻也没有忘记报效祖国,毅然放弃优厚的物质待遇,登上归国的航船。他说:“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美好的山河。”他无私无畏、坚持真理,在反右派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敢于站出来为受冲击的同志讲公道话,制止一切不利于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行为和做法。1968年。郭永怀参加试验后,从西部基地返回北京时因飞机失事牺牲,享年59岁。人们发现在他和警卫员的身躯间,竟然是一份完好无损的重要绝密文件。所以,钱学森先生在纪念他牺牲20周年的纪念会上深情地说:“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崇高精神就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远的风景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每到六七月份,乡下的麦子熟了,变成了我和小伙伴一年之中最快乐的时光。

麦子熟了,一阵风吹来,田野上顿时隆起一片巨大的金黄色的麦浪。玩儿我们就站在这片麦浪中间。感受着淳朴的麦香。

没有几天之后就开始收麦子了那时。每当有收割机来说,麦子时,小伙伴和我都会高兴的跟在收割机和大叫。散发出天真无邪的声音。

轮到我家了,我的家里人比较喜欢保持传统,采用镰刀收割,爷爷奶奶熟练地抓住一把麦杆,一干一刀下去卖就割了,我跟在后面帮他们拿着锄头。

看着爷爷奶奶满头大汗,豆大的汗珠从脸颊上流下来。我说道。爷爷奶奶你们休息吧,我来帮帮你们。我模仿着他们收麦子时的样子,有模有样的模仿,那些来首先要先抓起一把麦秆,我照着他们的样子。一把手抓了过去。科学之八仙八改下故意跟我作对似的。分分玩我的出手速度一次养父三次还是没抓到。最后我只能抓紧六七个麦秆,我稍微提起麦秆,轮到挥刀了。往年多也向上一提单班人并没有割下来,我急了运用了巨大的力气,一个手动差点被割下来,我下来惊魂未定,坐在地上,

爷爷奶奶看到了我这很惨的样子,笑着说。傻孩子,玩去吧我们不累。

当所有的麦子都被割好之后,我和爷爷奶奶其因竭力将所有的麦子都装上了车,他们在前面拉车,我在后面推着车,在车宝能闻到一股十分浓郁的外销,我不心陶醉在里面了。

这样的风景真是好美。好,全部压愿这样的风景。变成永远的风景。永远的保持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细节作文350字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细节,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有一次,我在看新闻,突然有段新闻让我无地自容!新闻里说,在美国的公共厕所里专门用又大又明显的中文写着:请把厕纸丢入垃圾桶内。为什么美国人不用其它国家的语言来写呢?这说明我们中国人大多数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美国人面前失了礼节。又一个新闻播报了一条令我很生气的新闻。在埃及金字塔上,竟发现有用中文写的:***到此一游。后来一查,竟然是一个十多岁的中学生刻的,我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这个中学生真是丢中国人的脸面!我们乃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难道这个殊荣是靠中国人在古迹上乱刻乱画乱丢垃圾得来的吗?

我们生活的一些小细节,也许你不会留意,但就是这样的小细节却能体现出人的一种道德修养!生活处处皆学问,让我们来注意这些小细节,让明天变得更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鲁迅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我们的语文老师跟我们分享了鲁迅先生在生死线上还拼搏不休的资料还有巴金先生写的纪念鲁迅的文章。

鲁迅先生临死前说:“忘记我。”这声音在巴金先生耳边回荡,我们怎么会忘记你呢?我们最最敬仰的鲁迅先生!我们的民族英雄!你为我们的民族付出了那么多!是您给了我们青少年及时的安慰,您为人民做了那么多,但是您有操心过自己吗?

您曾说:“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你的行动证明了您这句话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一句时时刻刻警示着自己,更是警示着人民的话!你平时对人民付出的心血,使我们永远难以忘怀!您用自己的善良拯救了千千万万的人,并且让我们人民有了自知之明,开始改进。

在仅仅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中华民族就从一个黑暗的社会进步到了世界强国之一!这里面的功劳是少不了您的!您走了,但您的精神永远与我们在一起,一直鼓舞着我们。

当这一位民族英雄的灵柩抬进殡仪馆时,多少人民随之失声痛哭!失去了你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我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悲痛!

鲁迅先生的心脏已经停止了,他的身体已经永远的躺在万国殡仪馆里了,但是他还没有死,因为鲁迅先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的回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像小船,载着我们的欢笑;像回忆录,记印着我们的趣事;像星星,为我们照亮小时……

带着手表。三兄弟,你追我赶,我的心好像压上了一块大石头,永远停止了。

我们是一本回忆录,彼此享受过去的尘霜,雪白无垠的,亮晶晶的……

晚上凝视天空,流星划过一道夜痕,意味时间无法退回,此时静寂的天空的我无法回到过去……

遍地黄花,最美还是夕阳红,虽然短暂,却很美丽。打开记忆之门,你犹如一堆金子,闪亮迷人,无论什么时候,我总会想起你,你是大海我是鱼,你永远伴着我。

清晨,荷叶挡住了红莲,不想失去光彩夺目,洁白无瑕的我。初阳,遍地黄花,秋天告辞了,我看着每片叶子,上面印着我们的曾经,肥硕的花果装着我们的感情。冬天来了,寒风刺骨,积雪如山,你犹如一件大棉袄,一堆火,一双手套,为我嘘寒问暖…

明日之时,你我只能在回忆录,梦里相见,在回忆录里,我要细细的观赏我们的趣事,在梦里,我要和你手足情,不分离,永远是兄弟。

眼泪流过无数次,每次都会有你的,晶莹剔透的泪珠中,我们走过那纯真的日子,多少个风餐露宿,我们勇闯数次,晨霜落尽,眼泪最终融化了晨霜,我们的梦被永远灌溉,永远不被磨灭,你我一根茎,永远……永远好兄弟。

你是我的宇宙,我是你的世界,哥哥的心里永远装着弟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的回忆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源远流淌的兰江边,青松翠竹之间。有一个缤纷的小世界,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校歌那优美的旋律,一陪伴我度过了小学生活的六年。现在,作为一个毕业生的我,马上就要离开这个缤纷的小世界了。在我心中,更多的不是沉浸在“我毕业了”的喜悦中,而是离开母校的不舍。

六年了,我在这个缤纷的小世界中,生活了六年。现在,我要对一个与我相伴的伙伴说再见,你们说,我的心中是什么味道?对,是苦的,是酸的。

每当哼起校歌,一层水雾就会遮盖我的眼睛。实小,无不幸离开你。当娜教师楼墙上的爬山虎更绿了,当那花坛中的花儿咱开了灿烂的笑脸,当娜操场上飞舞的身影更多了。我童年的梦啊,就要结束了。

每一天中午,我都会在校园中转几圈,我要将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成为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来到教师办公室,看到老师那熟悉的身影,我的不舍更多了。现在,我终于尝受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感觉了。老师的音容笑貌,我将牢记在心中。

回到教室,原来活跃的教室,现在变得忧愁,伤感。虽然,有许多同学都在谈谈笑笑,可我清楚地看到,他们眼中全是不舍和悲伤。

同学们,我们曾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曾经是同根的小苗;我们曾经是手拉着手一起进校的伙伴。你们银铃般的笑声,我真的不想忘记。我们相伴的点点滴滴,是我们有意的最好见证。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面对全新的教室和陌生的校园。我将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也许,那个校园没有爬山虎。也许,那个校园没有几个同学在操场上飞舞。也许,那儿的花朵笑得不灿烂。但是,我会想象那里就是实小,那里就是我最爱的“家”。

再见了,实小!再见了,敬爱的老师!再见了,亲爱的同学们!在未来的每一天,我都会随着蒲公英,为你们带来最美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微笑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普通玩具店的橱窗里,陈列着一个精致的布娃娃。它穿着一条镶着蕾丝花边的粉红布裙,大大的眼睛,微翘的嘴角,脸上呈现着可爱的微笑。它叫安妮,可它那时并不知道。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个女孩走进了这个小店。它打量着店里的玩具,忽然,她的目光落在了它身上,眼睛里流露出欣喜。她喜欢它,于是,她就把它买回了家.

每天,她都和安妮一起玩,一起睡,形影不离,把安妮当成了自己的亲妹妹。安妮睁着它那水汪汪的大眼睛,微笑着看着它的小主人,它把她当成了姐姐,它感到它和她在一起生活很快乐。

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容易过去,一场大病夺去了女孩的生命,女孩永远地走了。而安妮,也被当作废品扔进了垃圾箱,一辆垃圾车把她拉走了。它被挂在车的把手上,清冷的风把它的身子吹得一飘一飘的。它望着女孩的大房子,回想起曾经与女孩共同度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心中有着难忍的痛。

很快,它被垃圾车运到了一个垃圾场,它被抛到垃圾堆中。堆积如山的垃圾在焦烁的阳光下散发出刺鼻的腥臭味,安妮洁白的脸上沾满了污垢,精致的布裙也变得肮脏不堪。它静静地望着蔚蓝的天空,它想哭,可它只有微笑。

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一个穿着漂亮的女孩发现了安妮,把它用一个白手帕包起来,带回了家。女孩很仔细地把它洗干净,放在一个小桌子上,笑咪咪地望着它。安妮感到这位女孩就像它曾经的小主人,它又得到了快乐。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女孩买回一个比它更漂亮的洋娃娃。从此,女孩每天就陪伴着洋娃娃,再也不理安妮了。安妮的脸脏了,没有人给它去洗,孤独的安妮,再也没有人去陪。一次暴风雨过后,被遗弃在窗台上的安妮被风卷走了。

安妮被风吹到了空旷的原野上。它仰头望着天,天还是那么蓝,云还是那么淡,安妮的耳边似乎听见,一个熟悉亲切的声音正从遥远的天际向它呼唤:“安妮,安妮!”过了一些时候,一阵疾风吹过,安妮随风飘向空中,向着那个女孩呼唤的方向飘去。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时光一点点地流逝着,没有人知道安妮后来怎么样了,也没有人知道安妮又被风吹到了哪些地方,更没有人知道,安妮那张白皙的脸上,是否还挂着那淡淡的、甜甜的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永远的期待

全文共 1071 字

+ 加入清单

河水咆哮,浪排星空,黄河之水从天而降;巨浪怒号,声慑天公,奔流到海一泄汪洋;黎民煎熬,叩首苍穹,只求两岸繁荣安宁。

往事越千年,河堤决口,肆虐人间;洪水跨岸沿,房屋淹没,践踏良田。就在这两岸,烽火连天,百姓家不成家;就在这山川,外敌入侵,国家国不成国。生灵涂炭,哀嚎遍野,四海无宁日,大地陷入无边的黑暗中。饱经磨难的人们,在令人窒息的乌云下,煎熬着,期待着,奋斗着……

奔腾的黄河水,跳动着中华千年不息的脉搏,养育了多少英雄儿女,立于此万顷茫然之上,举臂擎天,力挽狂澜。任那滚滚的浪花,来淘洗这些千古英雄。风雨秦皇,开疆拓土。因为他在期待和平安定,风霜汉王,统御外胡,因为他在期待天下安定;风流乾隆,平定回纥因为他在期待国富民兴。正是像他们这样,敢于临危而上的时代弄潮儿,携手共创了今日的天地,令后人永享福德。同样的期待,给了他们同样的梦,让他们能够在人们的期待中,完成自己的期待。

青草萋萋,沃野千里,和平鸽正鼓翅飞向寥廓的江天,欢声笑语也溶入了涛涛的河水一曲腾飞的颂歌,得以奏响,奏响在这浩浩的黄河之中。

历史的洪流,流经无数艰难的岁月,带着人们的期待滚滚向前。当我们站在河边,让空气迷漫的水气来浸染我们的心时,那份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期待,也将在我们身上,来演驿新时代的海阔河水咆哮,浪排星空,黄河之水从天而降;巨浪怒号,声慑天公,奔流到海一泄汪洋;黎民煎熬,叩首苍穹,只求两岸繁荣安宁。

往事越千年,河堤决口,肆虐人间;洪水跨岸沿,房屋淹没,践踏良田。就在这两岸,烽火连天,百姓家不成家;就在这山川,外敌入侵,国家国不成国。生灵涂炭,哀嚎遍野,四海无宁日,大地陷入无边的黑暗中。饱经磨难的人们,在令人窒息的乌云下,煎熬着,期待着,奋斗着……

奔腾的黄河水,跳动着中华千年不息的脉搏,养育了多少英雄儿女,立于此万顷茫然之上,举臂擎天,力挽狂澜。任那滚滚的浪花,来淘洗这些千古英雄。风雨秦皇,开疆拓土。因为他在期待和平安定,风霜汉王,统御外胡,因为他在期待天下安定;风流乾隆,平定回纥因为他在期待国富民兴。正是像他们这样,敢于临危而上的时代弄潮儿,携手共创了今日的天地,令后人永享福德。同样的期待,给了他们同样的梦,让他们能够在人们的期待中,完成自己的期待。

青草萋萋,沃野千里,和平鸽正鼓翅飞向寥廓的江天,欢声笑语也溶入了涛涛的河水一曲腾飞的颂歌,得以奏响,奏响在这浩浩的黄河之中。

历史的洪流,流经无数艰难的岁月,带着人们的期待滚滚向前。当我们站在河边,让空气迷漫的水气来浸染我们的心时,那份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期待,也将在我们身上,来演驿新时代的海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永远的重阳节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是重阳节,也是一年一度的老人节,可也就在昨晚,噩耗传来。

晚上,正当我们一家欢聚一堂,有说有笑地吃着晚饭时,妈妈的手机响了,妈妈接完电话,我问妈妈是谁的电话,妈妈黯然的告诉我,住我家三楼的高祖母(舅婆的妈妈)去世了,说完,便和爸爸匆匆忙忙地出去了。这对我来说,简直犹如晴天霹雳,眼泪直往下流。我掩饰不了我的伤心,更掩饰不了我对高祖母的愧疚……

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家里没人,我又没带钥匙,焦急万分。我跑到三楼敲响了高祖母家的门。她开了门,见是我,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我给妈妈打了电话,才安下了心。挡高祖母颤颤巍巍地把可口的饭菜端到我的面前时,顿时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

而我,而我却……却……每次高祖母去散步遇见我,我都不理不睬,连招呼都不打,就像没看见一样,可她老远就望见我了。现在,高祖母去世了,我后悔莫及,可一切太晚了,太晚了……我再也见不到她慈祥的面庞,再也感觉不到她的爱。天上的星星,请你告诉我,高祖母能听到我说话吗?她会原谅我吗?地上的小草,请你告诉我,高祖母睡得好吗?

我会永远记住昨天——重阳节。安息吧!高祖母,以后每年的重阳节,我都会来看望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回忆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六年的小学生活已被时间紧紧封锁。急于把记忆的金钥匙拔出来,想让这美好的一切永远深藏在心底,却总害怕哪天会失去它。于是,便把它付诸于纸上。

记得老师教我们说,今日,我在这儿茁壮成长;明日,我将从这儿起飞,塑造光辉亮丽的未来。

青春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身影,弥漫着我们的幻想,让我们永不忘记。春雨绵绵,点点滴滴,激起思念的涟漪;绵绵春雨,丝丝缕缕,牵着柳西河畔的校。

最后一个学期了!每个心愿都在这个学期完成!

短短的几个月中,有泪水,快乐,争吵,分别!眼泪是盐,汗水是糖!

为何如此之孤单?没有了他(她)的陪伴,孤独的黑夜仍在蔓延!

人的一生中,有些东西可以忘却,像一缕轻烟,一丝薄雾,在记忆中轻易飘走;而有些东西却永远也无法忘怀的,像一次比赛、一次旅游、一次班队活动、一次生日聚会,甚至一道阳光,一片海水,都永远徘徊、荡漾在我的心间。我与同学们的友谊之花比阳光更灿烂,友谊之情比海水更深、更深!六年来,我与同学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同欢乐,一同努力;六年来,我们经历过失败,更在失败后又品尝到成功的蜜果;六年来,我们流过血,流过汗,流过泪,而在这六年过后,我们终于可以对自己大声说:我长大了!

别了,母校!

别了,老师!

别了,我亲爱的同学们!

让我们在若干年后再相聚!带着自己成功的喜悦,带着自己骄人的业绩,再回到我的小学,回到我启蒙的母校,来报答学校和老师吧!

昨日,永远成为昨日,永远成为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8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姐姐,我还是喊你姐姐,我们的友谊没变!

我真的很伤心,你给我的那封信里充满了悲伤,看完后我的眼里满是泪水却又流不下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半……

姐姐,初一的时候我们的确是很好很好的朋友,谁也分不开我们,以至与我这个比你小的女孩成了你的妹妹,在我的心里,你跟我的亲姐姐是一样的概念!我们互相都很珍惜对方……

但是刚刚也说了,是初一的时候,那时候的我们每天都好开心好开心,装是装不出来的。可是现在呢?我们之间的话语变少了……

姐姐,初二的时候我认识了她们,一群我不应该认识的人。你也认识了一个好朋友,在后来,她背叛了你,你伤心的时候我却在和她们嘻嘻哈哈……

距离是从初二开始的吗?我也看了我们曾经的信,信件里有着无数快乐的回忆,现在想起来,可望却不可即。从此,笑声开始减少了……

初三到了,我也尝到了被朋友背叛的滋味,我不知道怎么半,姐姐你却在一直支持我,我敢到好愧疚……

千百年来,有关朋友的解释有千种万种,其实只需要两个字,那就是“信任”。我明白真正的友谊的含义,她是一种摒弃了其它任何目的的纯信赖的感情。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朋友也许不能成为一段永恒,朋友也许只是生命中某段时间的一个过客,但因为这份缘起缘灭,更使生命变得美丽起来。假如我们能遇到真正的知己,即使只有一两个,那也将是人生巨大的财富,是生活给予我们不朽的力量与最大的快乐!

姐姐,朋友之间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的,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朋友……

记住妹妹的话吧!我们永远是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远的港湾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亲……

记不清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雨哗啦啦的下着,淋湿了整个校园,这种天气,母亲会让父亲来接我吧,果然不出我料,父亲披着雨衣,骑着一辆自行车出现在我面前。

“上来”父亲说着,我紧跑几步,坐上了后座。父亲说:“快进来”。我说:“不要,风太大了,现在进去,等于往里面灌风。”父亲却说:“快进来吧,别说那么多话了。”我掀开雨衣钻进去了。突然觉得里面好温暖,父亲的背好宽。在雨衣里,听不见外面的声音,暖乎乎的,我心里一阵涟漪泛起。

此时,我们遇到了一阵颠簸。“车子打气了吗?”我问。“打了,只是这路太差劲儿了!”父亲说。他又说:“看来这车太旧了。不光这个,你也大了,咱俩加起来可不轻呢!”

是呀,我也大了,而父亲却老了,虽然车子仍很平稳,但父亲却不停地喘粗气,每蹬一下,他的背总要伏下,起来……想想平日里对待父亲的态度,心里泛起一阵愧疚。

冬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下起来了,河水也结冰了,父亲仍旧要送我上学。看着这天气,我迟疑了。父亲紧绷着脸,不停地抽着烟。抽了几口后,他发出低沉而又熟悉的声音:“快,快去准备好,咱们走。”

我一走出门,就惊呆了:天啊,父亲只穿着一双破旧不堪的解放鞋,而且连袜子也没穿,那露出的脚趾不住地往里缩。再看看我脚上崭新的运动鞋,我流泪了,怕父亲看见。一路上,四周静极了,偶尔从远外传来几声犬吠。一阵阵寒风吹来,几片枯黄的叶子与雪花共舞,迟迟不肯落下。我出神地看着,难道它们也跟我一样,不愿离开家吗?

后来,我考上了重点高中,父亲脸上露出了笑容。

父亲,我永远的港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永远的记忆作文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若把回忆比作无垠而湛蓝的天空,那么,一件件往事则是一朵朵五颜六色的云彩。在我的童年往事中,有一朵云彩永远飘在我心中。

记得在幼儿园大班时,我是班长,我说什么谁都得听。

那天,我在操场上玩,刘莹不小心把一个小班的小妹妹碰倒了,我就跑过去扶小妹妹,她见我来却匆匆走开了。我扶起小妹妹,打干净她身上的土,心想:刘莹这家伙,碰倒小妹妹不说,还不闻不问地跑了!幸亏小妹妹没事儿,万一有什么事怎么办?一定要让她吃点苦头!

于是,我走到她跟前,说:“刘莹!”

“怎么了,班长?”

“我说你也真是的,碰倒别人不说,还不管。现在好了,出大事了!”

“出……出大事了?!出什么大事了?”

看到她有些惊慌,我心里暗暗窃喜。

“小妹妹脚扭伤了。都走不成路了!”我带着一丝嘲笑说。

她听到这话,表情有些自责,更多的是紧张:“怎么办?班长!”

我瞪了她一眼,冷冷地说:“你说怎么办?碰倒人家还不管,现在人家还受了伤,这让老师知道了,可是死罪!”

我看她那么地慌张,强忍住笑,赶快走开了,边走边想:哈哈!这下看她下次犯错还敢不敢不管!

晚上吃饭时,我发现刘莹不在,心里掠过一丝担心,但随即,我又为冒出这个念头感到可笑——刘莹胆那么小,还敢离开幼儿园?我真幼稚!

晚上要睡觉了,老师开始点名。当点到刘莹时,没有回应。我有点紧张了。

“刘莹!”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的心提了起来。

“刘莹,快回答!”教室静得连一根针落下都能听见。我慌乱极了!

老师也急了,看着同学们一张张无邪的脸,她的脸上慢慢渗出一滴滴汗珠。

这时,我真想告诉老师一切,但又想:如果我告诉老师真相,老师和同学们会如何看我呀!她万一在校园躲起来怎么办?

于是,我在全校找了起来。广播里也传来急促的声音:“大三班的刘莹同学,请快回教室……”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悔恨不已。真希望刘莹立刻出现。

老师也在喊,从她的声音中,我似乎听出了一丝绝望。在这漆黑而安静的晚上,整个学校人心惶惶。

第二天早晨,刘莹奇迹般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我惊讶极了,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我,在做梦吗?

原来,她听了我的话,回家了,去拿钱给小妹妹治脚。

从这件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意气用事,否则事情就有可能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