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成语故事韦编三绝原文【通用20篇】

浏览

6039

作文

1000

无巧不成书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无巧不成书

【汉语拼音】wú qiǎo bù chéng shū

【近义词】:纯属巧合

【反义词】: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百川归海

【成语出处】源自施耐庵写景阳岗武松打虎的故事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无巧不成书造句】真是无巧不成书,我又在他乡遇到了你。

【无巧不成书的成语故事】

无巧不成书源自施耐庵,相传,施耐庵在写景阳岗武松打虎这回书时,横也写不好,竖也写不好,总觉得肤浅,没有神气,真是伤透了脑筋。正当施耐庵十分苦闷的时候,书房外传来一阵吵闹声。施耐庵不由地放下笔,站起身来,信步到门口,往外一看,只见邻居阿巧正和一条狗在恶斗。阿巧喝醉了酒,袒着胸,露着背,向那条狗拳打脚踢;狗也不示弱,一会儿扑,一会儿掀,一会儿剪,冲着阿巧乱叫乱咬。忽然,狗朝阿巧一扑,阿巧闪身一让,顺势骑在狗背上一阵狠打,那条狗顿时动弹不得。施耐庵不禁看呆了,眼前似乎都是武松与虎搏斗的身影,刹那间,文如泉涌,施耐庵赶紧回到书房,一口气写下了名传千古的武松打虎。他把这件事告诉妻子,妻子笑着说:“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鹬蚌相持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ù bàng xiāng chí

【出处】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

【解释】《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两者相争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鹬蚌相争

【反义词】相辅相成

【#25276;韵词】谊不容辞、有要于时、小枉大直、趋舍有时、众口一词、身当矢石、身非木石、对面不识、风雨剥蚀、嗷嗷待食、......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

【成语示列】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ī rén fēi shēng,xiān jí jī quǎn

【出处】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神异记·刘安》

【解释】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社会的裙带关系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押韵词】迷而知反、白眉赤眼、抽丝剥茧、三杯两盏、输肝写胆、朝飞暮卷、功行圆满、朝观暮览、破巢馀卵、害人不浅。

【年代】古代

【教学同步】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蒲松龄《促织》高中四册·课文·24

成语故事】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笃信修道炼丹,一次遇到八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拜他们为师,学习修道炼丹,丹药炼成后,汉武帝派人来抓他,他情急下喝了丹药,成仙升天。他的亲友也赶紧喝药成仙。刘家的鸡狗因吃了炼丹锅里的丹药也成仙了

【示例】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死而不朽故事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死而不朽

【拼音】:sǐ ér bù xiǔ

【解释】:指身虽死而声名、事业长存。

【成语故事】:

公元前549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范宣子问穆叔道:“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吗?”穆叔不清楚范宣子提出这个问题的用意,没有马上口答。范宣子以为穆叔答不上,得意他说:“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后是御龙氏,在商朗是象韦氏,在周朝则是唐社氏。周王室衰败以后,由晋国主持中原的盟会,执政的是范氏。所谓‘死而不朽’,恐怕说的就是这个吧!”穆叔听他这样说,觉得很不入耳,便说:“据我所听到的,这叫做世禄,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禄位,而不是‘不朽,。鲁国有一位已经去世的大夫,叫藏文种。死了以后,他的话世世代代没有被人们废弃。所谓‘不朽’。说的是这个吧。”他接他又说:“我听说,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如果能做到这样,虽然死了也久久不会被人们废弃。这叫做三不朽。若只是保存和接受姓氏,用来守住宗庙,世世代代不断绝祭祀,那是每个国家都有的,不能说是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墙倒众人推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墙倒众人

成语拼音:qiáng dǎo zhng rén tuī

成语用法:作谓语、分句;用于官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比喻一个人一旦失势,就遭到众人的非难和攻击。

成语来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罢了!好奶奶们,‘墙倒众人推’,那赵姨娘原有些颠倒。”

成语造句:朱自清《笑的历史》:“他们也要帮衬几句了!用人们也呼唤不灵了!总之‘墙倒众人推’了。”

墙倒众人推的成语故事

唐明宗时期,董璋在四川叛乱,唐明宗派安重诲亲自去押送粮草,受到凤翔节度使朱弘昭的陷害,被调任河中节度使。唐明宗派翟光业与李从璋去河中观察他的活动,说如果发现有叛乱的迹象就处死安重诲。李从璋借机杀害安重诲一家。

墙字开头的成语

墙倒众人

包含有墙字的成语

赐墙及肩 宫墙重仞 祸发萧墙 墙倒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料事如神成语故事_700字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料事:揣度事情的发展和结局。如神:形容极其奇妙灵验或预料事情非常准确。预料事情就如同神一样。形容对事情的预料和事情发生的完全一样。

成语出处:宋 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设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成语简拼:LSRS

成语注音:一ㄠˋ ㄕˋ ㄨˊ ㄕㄣ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料事如神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料,不能读作“liáo”。

成语辨形:料,不能写作“科”。

成语辨析:料事如神和“未卜先知”;都可以形容人很有预见性。但料事如神是褒义成语;是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人很有预见;显得庄重真诚;“未卜先知”是中性成语;可用于肯定;也可用于否定。

近义词:心中有数、先见之明

反义词:鼠目寸光、目光如豆

成语例子:我又不能料事如神,除了硬挺之外,总不免要吃点小亏。(清 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四回)

英语翻译:predict with miraculous accuracy

俄语翻译:прáвильный расчёт

其他翻译:aussi prévoyant quun dieu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时,弟子冉求从鲁国回来,说鲁国宗庙失火之事,孔子说一定烧了桓公、僖公的庙。冉求说夫子料事如神,果然是烧了这两座。孔子说桓公杀兄夺位,僖公杀弟篡国,这是天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祸起萧墙成语故事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先王曾经任命颛臾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你们俩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祸起萧墙

成语祸起萧墙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季氏》。

祸起萧墙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季氏》。

春秋时,鲁国自鲁文公后,即由季孙氏执政。到鲁哀公时的季康子,名位虽是卿大夫,实际权势之大,早已超出国君之上。当时的费邑是季康子的私邑,他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汉权力,想攻伐附近的颛臾,把它吞并过来0顓臾是鲁国的附属小国,在费邑的西北约七十里。

当时孔子反对季孙氏攻伐颛臾。而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却都是季康子的家臣,因此孔子责备他俩不该支持季氏。据《论语·季氏》载,孔子当时说:“……无论诸侯或大夫,办理国家政事,不柏贫穷,不怕人口少,只怕不得安居。如果贫富并不悬殊,穷也就无所谓了,如果都有安居,人口少也就没有关系。如果不发生战争,也就不会发生什么危险的灾难£这样,远方的人就会前来归服你,如若嫌归服的人不多,还可以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而现在,你们俩辅助季孙氏干了些什么呢?远方的人不归附,你不能招来;国家分崩离析,你不能坚守,反而想使用兵力,去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啊!”

“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臣子进见君王,到此而增加肃敬,所以叫做“萧墙”。“萧墙之内”这里暗指鲁哀公。因为季孙氏当时和鲁君矛盾很大。季孙恐怕鲁哀公利用颠臾的有利地势,来袭击他的费邑,于是他先下手为强,攻伐颛臾。所以孔子说:季孙之忧不在顓臾,而在萧墙之内。后人用“祸起萧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萍水相逢成语故事_700字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萍水相逢”这则成语的萍是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这个成语来源于《王子安集.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王勃字子安,是唐初著名的文学家。他少年时便很有才学,6岁时就能写文章,而且写得又快又好;14岁时,已能即席赋诗。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合称“初唐四杰”。他15岁应举及第,曾经担任参军,后因罪免官。

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时,都督阎伯屿因重修的滕王阁落成,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那里宴请文人雅士和宾客朋友。他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伯屿叫他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当众炫耀。王勃是当时有名文士,也在被请之列。

宴会上,阎伯屿故作姿态,请来宾为滕王阁作序。大家事先都无准备,所以都托辞不作。请到王勃时,他却并不推辞,当场挥毫疾书,一气呵成,写就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各宾客看了一致称好。阎伯屿读后也深为钦佩,认为这篇序文比自己女婿写的要高明得多,也就不再让吴子章出场着文了。

《滕王阁序》构思精绝,文气通顺畅达,而又纵横交错。序文在铺叙盛会胜景的同时,也流露出王勃壮志难酬的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几句的意思是:关山重重,难以攀越,有谁为失路的人悲哀?今天与会的人像萍浮水面,偶然相遇,都是他乡之客。表达了他生不逢时,慨叹自已命运不佳的心情。

不久,王勃离开洪都,前往交趾。不幸的是在渡海时遇难,死时才26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爱势贪财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爱势贪财

成语拼音:ài shì tān cái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实用性: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爱慕权势,贪图钱财。

成语来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

爱势贪财的成语故事

王熙凤背着太太她们为守备与张家调停婚约之争,张家父母见贾府派人来调停,自然爱势贪财,就把以前的婚约退掉,没想到他的女儿是个烈女,就自缢身亡。原婚约的男方守备之子听说金哥自缢,也投河而尽,让张李两家人财两空,凤姐坐得3000两银子。

爱字开头的成语

爱势贪财    爱屋及乌

包含有爱字的成语

爱屋及乌    爱势贪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天花乱坠的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天花乱坠成语何来

贾蓉复进城来见他老娘,将他父亲之意说了。又添上许多话,说贾琏做人如何好,目今凤姐身子有病,已是不能好的了,暂且买了房子在外面住着,过个一年半载,只等凤姐一死,便接了二姨进去做正室。又说他父亲此时如何聘,贾涟那边如何娶,如何接了你老人家养老,往后三姨也是那边应了替聘。说得天花乱坠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

天花乱坠成语解读

①天花乱坠:据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时感动上天,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后多形容言谈极其动听,但不切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

贾蓉又进城来见尤老娘,把他父亲的意思说了。他又加上许多话,说贾琏做人如何好,现在凤姐身体有病,已经是不能好的了。暂且买了房子在外面住着,过个一年半载,只等凤姐一死,便接了二姨进去做正室。又描述他父亲这边会如何聘,贾琏那边如何娶,如何接了尤老娘去养老,往后三姨也是那边答应了嫁出去。他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

天花乱坠成语故事

贾琏素日久闻尤氏姐妹之名,后因贾敬丧事得缘相见,渐渐地和尤二姐眉目传情。后来,贾链和贾蓉说到尤二姐长得如何标致,为人如何好,真是举止大方、言语温柔,无一处不令人可敬可爱。

于是,贾蓉帮忙从中撮合。他先说动了贾珍,之后进城来见尤老娘,将他父亲贾珍的意思说了。又说贾琏做人如何好,现今王熙凤身子有病,已是不能好的了,暂且买了房子在外面住着,过个一年半载,只等王熙凤一死,便接了二姨进

去做正室。又描述他父亲此时如何聘,贾琏那边如何娶,如何接了尤老娘去养老,往后三姨也是那边应了替聘。他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虽然尤二姐幼年便指腹为婚许给一张家的儿子张华为亲,但张家现已败落,尤老娘早就想退婚。况且此事又是贾珍做主替聘,贾琏又是青年公子,遂连忙过来与二姐商议。二姐是个水性的人,早先就与姐夫不妥,并常怨恨错许张华,今见贾琏有情,况是姐夫将她聘嫁,有何不肯,这样,贾珍、贾蓉父子就一手撮合帮着贾琏偷偷地娶了尤二姐做妾。

天花乱坠成语史例

刘哗在魏明帝时代担任侍中,谈起话来有声有色,深受信赖。

一次,明帝想讨伐蜀国,群臣皆曰不可,明帝私下问刘哗时,刘哗都说:“可以。”但刘哗和群臣商议时,却又附和说:“不可以。”无论是可或不可,刘哗总能分析得头头是道,说得天花乱坠,朝臣或皇帝都很信服。

在反对讨伐蜀国的众臣当中,态度最强硬的是杨暨。杨暨每回从朝廷出来,就去拜访刘哗,请教刘哗的意见,而刘哗总是一再重申反对出兵的立场。有一天,杨暨和明帝讨论伐蜀之事。杨暨恳切规劝,希望明帝打消念头,他说:“我的话不足采信,但侍中刘哗是先帝的谋臣,他也常说蜀国不可以讨伐。”明帝认为杨暨搞错了,把刘哗召来对质,但是刘哗一言不发。

有人密报明帝说:“刘哗不忠,常迎合皇上,献媚逢迎。不信皇上可以在和刘哗说话时,故意用和您想法相反的意思问他,如果他的回答跟您话里的意思不同,表示刘哗的想法跟陛下真的不谋而合;如果陛下怎么说,他就怎么响应,表示他善于迎合。”明帝试了以后,发现刘哗果真只会揣摩上意,于是渐渐疏远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食宿相兼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shí sù xiāng jiān

【典故】齐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汉·应劭《风俗通·两袒》

【释义】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两者兼顾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东食西宿

【同韵词】拭目以观、三风十愆、罪恶迷天、朝四暮三、道键禅关、食为民天、看风使帆、罪莫大焉、尸禄素飡、致命一餐。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齐国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东西两家公子同时来求婚,东家公子很富有但相貌丑陋,西家公子是一个英俊的穷书生,姑娘的父母很为难,叫姑娘自己定夺,她说两个都愿意嫁,白天在东家吃饭,晚上去西家睡觉,食宿兼顾。

【成语示例】盾矛互陷多奇疾,食宿相兼乏好方。 清·钱谦益《甲子秋北上渡淮寄里中游好》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笑里藏刀成语故事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贞观八年,也就是公元634年,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出巡。途中,他发现了一个才学出众的人,不禁起了惜才之心,极力向朝廷保举,此人被补为门下省典仪。

这个人就是李义府。

唐太宗很想试一试李义府的才学深浅,便召他入宫,令他以“咏鸟”为题,当场吟诗一首。李义府倒不慌张,脱口吟道:“日里扬朝新,琴中闻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

言下之意,渴求朝官。

太宗听后,备感满意,说:“与卿全树,何止一枝。”当场授予他监察御史之职,并侍晋王李治。

李义府虽有才学,却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表面上,他一副谦和温顺的样子,与人说话面带微笑,十分可亲可敬,但他的内心则阴险狡猾、偏狭刻毒,暗地里置人于死地。当时,人们都说他笑中有刀,还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李猫”。

公元650年,太子李治即位,是为高宗。

高宗想立武昭仪,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为后,但又怕朝堂群臣非议,迟迟不敢表露。李义府揣度上意,早已心领神会,就上书给高宗,谎称立武昭仪为皇后乃人心所向,请废王皇后,立武氏为后。

这样一来,高宗大喜,武昭仪也秘密派人送礼答谢。

李义府平步青云,加官进爵。他仰仗高宗与武后的恩宠,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结党营私,曲意逢迎。一时间,弄得朝堂上下一片乌烟瘴气。

洛阳有一个女子淳于氏,因罪获狱,被押在大理寺的监牢之中。李义府听说这女子长得美丽无比,顿起淫心。他密令大理寺丞毕正义徇私枉法,削免其罪,准备纳其为小妾。

但是,这件事做得并不严密,很快就露出了马脚。当时的大理寺卿段定玄将此事奏给高宗,高宗便派给事中刘仁轨追究淳于氏一案。李义府怕事情败露,逼着经手这件事的毕正义在狱中自尽,自己得以开脱。

李义府之虚伪险恶可见一斑。

现在人们常用“笑里藏刀”形容外表和气,内心阴险毒辣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少儿成语寓言故事:不材之木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有位工匠名叫匠石,他前往齐国,来到曲辕的地方,看见一株大树生长在土神庙旁。这株树的树阴可以遮盖几千头牛;树身有百尺粗,树干高过山头80尺后才有枝叶,可用来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几枝。围观这株巨树的人多得像到市场赶集。

奇怪的是,匠石竟视而不见,不屑一顾。他不住脚地往前赶路。

。徒弟们大开眼界,却不明白师傅的态度,追上匠石问个究竟:“自从我们跟随师傅走南闯北学手艺,从来没有碰见这样好的木材,您为什么一点也不看重它?”

匠石回答:“不要夸这棵树了,它是脆而不坚的树木,造船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制成柱子会被虫蛀,打成器具会毁掉,造门会流出污浆……”匠石把它说得一无是处,认定它是不能做材料的树木,正因为没有用,所以才长得这么大,有这么长的寿命!

貌似强大的事物往往华而不实。看问题、观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否则,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封豕长蛇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封豕长蛇

【汉语拼音】fēng shǐ cháng shé

【近义词】:毒蛇猛兽、牛鬼蛇神

【反义词】:祥麟威风

【成语出处】《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

【成语解释】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多无厌,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封豕长蛇造句】 可恶的侵略者如封豕长蛇残害平民老百姓。

【封豕长蛇的成语故事

四年春季,三月,刘文公在召陵会合诸侯,这是为了策划进攻楚国。晋国的荀寅向蔡侯求取财货,没有得到,就对范献子说:“国家正在危急之时,诸侯 正怀有二心,准备在这种情况下袭击敌人,不也是很困难吗!大雨正在下着,疟疾正在流行,中山不臣服,抛弃盟约而招来怨恨,对楚国没有什么损害,反而失去了 中山,不如辞谢蔡侯。我们自从方城那次战役以来,到现在还不见得能在楚国得志,只不过是劳兵伤财。”于是就辞谢了蔡侯。

晋国人向郑国借用装饰旌旗的羽毛,郑国人给了他们。第二天,把羽毛装饰在旗杆顶上去参加会,晋国就因此失掉了诸侯的拥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伍子胥日暮途穷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日暮途穷这则成语的暮是傍晚;穷是尽、尽头。天快黑了,路途还很遥远。比喻走投无路,束手无策。

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故事:春秋后期,荒淫的楚平王无耻地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又听信太子的师傅费无忌的诬告,一面派人去杀太子,一面把太子的另一位师傅伍奢及他的长子伍尚杀掉。伍奢的次子伍子胥逃往宋国。

为了替父兄报仇,伍子胥历尽千辛万苦,从宋国逃奔到吴国。他决定借吴国的兵力去攻打楚国,同时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得王位。后来他同吴王率领大军进攻楚国,一直攻进楚国的都城郢(ying)。执政的楚昭王带着一部分大臣和将士,逃往随国(在今湖南随县南)去了。

进郢都的第二天,伍子胥劝阖闾把楚国的宗庙拆了。阖闾贪图楚国的地盘,听了伍子胥的话,便把宗庙拆了。但伍子胥仍不满足,又请求阖闾让他去挖楚平王的坟。阖闾认为伍子胥帮他攻楚立了大功,便允许了他的请求。

伍子胥打听出,楚平王的坟在东门外的谬台湖。但带军士到那里后,只见茫茫的湖面,不知道坟在哪里。后来在一个石工的指点下,才找到了坟地,挖出了棺材,把楚平王的尸体挖了出来。伍子胥一见这尸体,便怒气冲天,抄起铜鞭,一气打了300下,连骨头也打折了,最后把脑袋砍了下来。

伍子胥鞭尸的事,被他先前的好朋友申包胥知道了。申包胥特地派人送了一封信给伍子胥。信中说:你这样做太过份了。你曾经是楚平王的臣下,可是为了报私仇,竟连死人也不放过,真是太残忍了!

伍子胥读信后,对来人说:我因军务太忙,没有时间回信。请你代我谢谢申君,并告诉他:忠孝不能两全,我好比一个走远路的人,天快黑了,路途还很遥远,所以我只好做出这种违背常理的事!

伍子胥最后的下场也很悲惨。吴越相争时,他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征伐齐国。夫差不听,最后赐剑命他自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秋时期讳疾忌医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蔡国有位名叫扁鹊的医生,由于医术高明,因此被经常请进宫廷为达宫贵人行医治病。

一大,扁鹊夫拜见蔡桓公,两人见面寒暄一阵 后,扁鹊就看出蔡桓公与色不对,于是说:“大王,您 现在病了,可病还只是在皮肤里,赶快让我给您医治,如果—-”扁鹊话还没说完,桓公就不高兴地说: “我没病。”说完,丢下扁鹊拂袖而去。

10天以后,扁鹊又来看蔡桓公,他对桓公说: “恕我大胆直言,大王您的确有病,井且现在病变已 发展到肌肉里,如果再不及时医治,病情就会更加厉 害。”谁知蔡桓公沉下肚来,怒与冲冲,脱口而骂:“大 胆刁医,你竟敢三番五次地咒我有病,该当何罪!”扁 鹊不敢再说,悻悻退出。

扁鹊走后,蔡桓公仍怒火未息,生气地对身边的 大臣们说:“像扁鹊这样的医生,就爱给没病的人看 病,以此来夸耀自已的本事。”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 看你,心中暗暗着急,但谁也不敢多说。

又过了几天,扁鹊又来看蔡桓公,蔡桓公却传旨 不许扁鹊进去。扁鹊担心他的病再拖下去会更严重, 忍无可忍,大胆闯了进去,直接来到桓公榻前,他看 蔡桓公已经画容惟粹,身体消瘦,十分着急,就跪下 说:“大王,您的病现在已经发展到肠胃,再不治疗就 会很危险了。大王的龙体是万民之躯,千万要多加珍 重啊。”桓公还是不相信自已有病,让人把扁鹊赶了 出去。

又过了10大,扁鹊再一次来看蔡桓公。他看了 蔡桓公几眼后,掉头就跑。蔡桓公觉得很奇怪,就派 大臣夫追问。扁鹊回答说:“一个人生了病,病在皮肤 里、肌肉里、肠胃里,用针炙或服药,都是可以治愈 的,可是病深入到骨髓里,药物就没有用了。现在大 王的病已发展到骨髓,我是实在没有办法给他医治 了。”扁鹊说完,叹了口气,走了。

果然,没过几大,蔡桓公就病重,卧床不起,急忙 派人夫请扁鹊,可是扁鹊这时已经到秦国去了。

没多久,蔡桓公就死了。

讳疾忌医的故事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史成语故事600字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美玉“和氏璧”由于质地优良,因此扬名天下,成为人人都想一睹的至宝。后来,这块宝玉被赵惠文王所拥有。秦国国君秦昭襄王听说此事,便想霸占此玉,并借机欺辱赵王。于是,秦王提起笔来给赵王写了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

赵王接到这封信件,明知这是秦王使诈,想将美玉骗到手,可是要是不把玉给他,他又会把此事当做借口,攻打赵国。而当时秦强赵弱,一打起仗来,赵国的老百姓就要遭殃了。赵王对此事无法决断,因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愁得不行。

这时,有人对赵王说,平民蔺相如是个饱学之士,经常帮人解决难题,如果请他到宫殿上商议,或许能出个好主意。赵王听说赵国有此奇人,心中非常高兴,忙派人宣蔺相如来见。

蔺相如见到赵王后,就请求由他带着和氏璧去秦国走一趟。他说:“假如秦国把十五座城池割让给赵国,那么这笔买卖也挺合算,我就把玉留在秦国;如果他们没有献城的诚意,我再把玉完整无缺地送回我邦。”

赵王虽然觉得这样做也太冒险了,但又想不出别的主意,只好拜蔺相如为使者,命他到秦国去献和氏璧。

蔺相如到了秦国,来到秦王宫中,把和氏璧双手奉上。秦王将美玉捧在手中,喜不自胜,根本不提用十五座城交换的事情。

蔺相如看秦王并无献城之意,便赔着笑脸对秦王说:“这块美玉上有一块瑕疵,不注意看还真看不出来,待小臣指给您看一看。”

秦王虽然狡诈,也中了蔺相如之计。他一心想看瑕疵到底在何处,就把美玉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手捧美玉,靠在柱子之上,怒气冲冲地说:“依我看来,您并不想把十五座城交给赵邦,只想欺辱我国,让天下人看我家大王的笑话!所以我用计调回宝璧。您如果逼迫我,我的脑袋和美玉就在柱子上一块碎了!”

秦王一心想得到美玉,生怕有所损坏,急忙从旁劝阻。他一面表示绝不食言,一面答应斋戒几日后举行迎璧大典,让蔺相如将和氏璧正式献上。

蔺相如根本信不过秦王,回到住处后就将和氏璧交给随从,让他将璧送回赵国。

到了秦王举行典礼的那天,蔺相如严肃地对秦王说:“我已派人将和氏璧送回我国,您如果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献与我国,我国大王一定会将和氏璧给您送来。如果不这样,您即使把我杀死也无济于事。因为天下之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义的!”

秦王勃然大怒,但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只得放蔺相如回国。

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下盖世奇功,赵王就将他由一介平民封为“上大夫”,位列朝堂之中,专门为君王出谋划策。

成语释义

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原主。

故事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出处译文

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望尘而拜成语故事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wàng chén ér bài

[成语解释]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典故出处]    《晋书·潘岳传》:“与石崇等诌事贾谧,每侯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成语故事

潘岳,字仁,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他擅长文赋,辞藻华美,与文豪陆机齐名,世称“潘陆”。

潘岳虽然才高八斗,可天生一副媚态贱骨。他喜好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与著名的富豪石崇一起巴结奉承权臣贾谧。贾谧是当时的国丈贾充之孙,皇后贾南风的侄子。当时的皇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这个昏君和隋炀帝、纣王这些人还不一样,他不是刚愎自用,而是心智不健全。

有一次,国家发生大灾荒,到处都是缺衣少粮的灾民,大臣禀告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竟然问:“百姓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所以当时晋朝的政权实际上把持在后族贾氏手中,贾谧就凭仗祖父与姑母的势力,轻而易举地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也成为无数小人争相阿谀的对象。

潘岳与石崇和其他小人一样,想尽办法讨取贾谧的欢心。他们为表现其甘愿为奴的忠心,每次见到贾谧的车驾时,便对着车轮卷起的尘土叩拜行礼。潘岳的母亲对他的媚行很有看法,便规劝他说:“你已经做到黄门侍郎了,俸禄丰厚,应该知足了。可你为什么还是没完没了地阿谀奉承呢?难道就没有一点读书人的风骨吗?一旦贾氏失势,你后悔就来不及了。”潘岳将母亲的话当成耳旁风,照旧我行我素。

天有不测风云,晋朝的王族不甘心贾家一门把持朝政,就想办法打击后族的势力,培植司马氏的力量,这样朝廷内部出现了权力之争,而却迅速演变成了诸侯王之间的混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在动乱中,贾氏被赵王司马伦消灭,潘岳被指为贾氏党羽而处以极刑。这时潘岳想起母亲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但是悔之晚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背城借一的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bèi chéng jiè yī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顷公被晋鲁卫三国联军打败,就派上卿宾媚人带上玉器及土地册子,去向晋军求和,并嘱咐不能屈服受辱。宾媚人来到晋国军营见到中军主将,晋国趁机提出无理要求,宾媚人说如果这样就只好收集残兵,背城借一,死战到底。

【典故】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左传·成公二年》

【释义】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作最后一搏

【相近词】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垂死挣扎

【相反词】重整旗鼓

【示例】合家细弱,依栖于此,屡被封家女子,横见摧残,今欲背城借一,烦君属檄草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刀山剑树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dāo shān jiàn shù

【出处】《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

引《冥报拾遗》

【释义】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刀山火海、龙潭虎穴

【相反词】风平浪静

【同韵词】惠然之顾、撑肠拄腹、角巾东路、食不果腹、大难不死,必有后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因循贻误、徘徊歧路、本相毕露、......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五代时期,南汉君主刘鋹昏庸无能,把朝政交给宦官龚澄枢处理。龚澄枢为人刁滑,生性残暴。文武百官被他认为是门外汉。官吏们一旦犯错就被强迫爬上刀山剑树或者被赶进兽场与虎象格斗,弄得人们怨声载道,不久就让赵匡胤灭了南汉

【成语举例】我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刀山剑树,看得太单调,痛苦也怕很难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一衣带水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释义: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地域相近,仅隔一水。

故事: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采取了高颖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他对高额说:“我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佯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灭掉了陈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