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路有你作文分论点(精选20篇)

议论文论点论据总汇,选择作文热点题材,进行论点论据的编辑汇总,既是老师备课的好帮手,也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迅速提高写作能力的好素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论点论据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356

作文

44

考点一: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考题形式: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章主要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1.注意区分论点与论题:

论点是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在形式上应是完整的句子。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范围。

试题演练1:判断以下题目属于论点还是论题

“敬业与乐业”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谈耐心” “让善行成为习惯” “勤出智慧”“空谈不能成就事业”

属于论点的是: 属于论题的是:

试题演练2:找出下面片段中作者的论点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这里,我向大家谈谈“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

----《坚持一件事原则》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 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说“勤”》

【解题思路】

1.找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开头,(3)篇末(常是结论句),(4)文章中间(常是过渡句),(5)分论点(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分析并归纳)

注意语言提示:文中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所以等。分论点常是首先、其次、第三等。

2.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1)题目或者开篇直接提出论点;

(2)引用名言诗句或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论点;

(3)提出论题,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论点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幸福就像贝壳,勤劳的人们把它们拾起,积攒起来,成为永恒的回忆。

春暖花开,没有人不敬佩春的勃勃生机。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大雁从南方飞回,小河随暖流融化,小草冒出了新芽,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小朋友们出来了,玩了起来。有个女孩子摔倒了,留下了一个难看的伤口。妈妈笑着对她说:“站起来孩子,不要怕。这是添加了幸福的药水,涂上它会好一些的。”说着,给她涂上一些幸福药水,女孩感觉到清清凉凉的,便笑了起来。

时光穿梭,日月如梭。到了夏天,柳树姑娘用她那迷人的长发,轻抚孩子们的脸庞。“妈妈!看!花开了,真美。”“是啊,真美。” 这公园里花团锦簇,一个孩子指着一朵开得正艳的红玫瑰说道。下了雨,雨滴顺着花瓣滑落到草丛中,然后渗入泥土,消失的无影无踪。

流光易逝。秋天,城市里落叶纷纷,穿戴整齐的清洁工们开始变得忙碌。乡镇里,果实累累,辛苦多时的村民们准备过一个丰收年。一个老人正推着收好的果子回家,经几个调皮的小孩一撞,车子翻了。小孩们连忙对老人道歉,小心翼翼地把果子拾起,并与老人一起把果子送回了家。老人因为是孤身一人,孩子们邀请老人去他们家,幸福围绕在他们身边。

尺壁寸阴。冬天,是旧一年的结尾,是新一年的开始。北方下着鹅毛大雪,给大地穿上了一件暖和厚实的白色羽绒服。孩子们在大人们的帮助下堆起来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雪娃娃。除夕夜,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别提有多热闹,多幸福了。

幸福,就在身边,它的出现,取决于你的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团结就是力量论点作文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嘹亮的歌声在我耳边回荡“一只竹蒿呀,难度汪洋海。众人划桨呦,开动大翻船。一棵小树呀,弱不经风雨,百里森林呦,并肩耐岁寒,耐岁寒……”听到这首歌使我不由得想到了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

记得去年会操比赛前,我们都心不在焉地练习着;有的同学不认真做,有的同学不会做,有的同学怕累着不愿意做。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上课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英国科学家听说蚂蚁能灭火就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个点着的香扔进了蚂蚁窝里,蚂蚁们慌乱了。可二十秒后,蚂蚁们开始有秩序地向火上吐蚁酸救火,一分钟后火被扑灭了,可是却牺牲了几只蚂蚁。几天后,英国科学家再次把香头拥进了蚁窝,这次蚂蚁不慌不忙,有秩序地救火,二十秒后火就被蚂蚁扑灭了,这次竟然无一只蚂蚁死亡。蚂蚁在发生大的火灾或水灾时会迅速滚成球滚出火海,或漂浮逃生。当老师讲完时我们明白:团结就是胜利。同学们练操时再也不松懈了。

比赛了,同学们一个个精神抖搂地上了场,队列排得十分整齐,小腰板,那叫一个挺,眼睛睁得那叫一个圆。同学们都十分认真,生怕得不上“优胜奖”。我也十分紧张,听准口令,尽力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我前面那位平时做操动作都不对的小王鹏,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练习,把每一个动作做得既到位又漂亮。还有王子婧,她平时总爱摸摸这儿,动动那儿,可今天做完一节操,站的是纹丝不动。他们都这样了,平时的那些做操小将们更不能落后。这时我把所有的紧张抛在了脑后,认认真真地做起操来。该做韵律操了,平时男同学们总是没有乐感,动作不协调。今天你再看,他们比女生做得还好呢!这都是老师的功劳呀!退场了,大家这才松了口气。在场的老师都向我们伸出了大拇指,这时广播里传来了我们胜利的消息,同学们立刻欢呼雀跃,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呀!这是我的耳边又响起了:“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以奋斗为论点的议论文素材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奋斗就是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生需要奋斗,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奋斗。”正如赫伯特所说的一样,人生在世,与其盲目的去追求成功,还不如潇潇洒洒的去奋斗一次。

我想:只有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古今中外,有何人不是因为努力奋斗而成就了一番名垂青史的事业呢?着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小时候被同学与老师成为笨蛋,蠢东西的家伙,却成为一代物理大师,他所着的《相对论》,成为物理史上一大着作,为什么一个被老师和同学称为笨家伙的人能够有如此成就?

A=x+y+z,这是爱因斯坦所说的造就他的成功的公式,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奋,y表示正确的方法,那么z呢,则表示务必少说空话。爱因斯坦用他自己证明了:唯有奋斗才能成才隔段人自出生之日起,命运各有不同,唯有努力奋斗才可能真正改变命运

你能相信一个又聋又哑而且双眼失明的人能成为一个作家吗?有,他就是海伦凯勒尽管他的人生充满了不幸但他还是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了一名作家而他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虽然听不到鸟语看不到春天的美丽无法像我们一样向别人打招呼,但她却以自己的不懈努力,最后有了卓越的成就

像海伦凯勒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有一个人,童年饱受父亲摧残却在十一岁时发表了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他双耳失聪,却写出了《命运交响曲》这部惊世巨作,他用自己的奋斗证明了自己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他就是路德维希贝多芬,也正是因为奋斗精神,才改变了他不幸的命运。

奋斗就是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生需要奋斗,去开辟属天你的那条新航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论点:有志者事竟成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论据】: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

【分析】: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2.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3.明代李时珍,发现以前药物书中有很多错误,立志要编写一部药物书籍。走了上万里,用了三十多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4.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5.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6.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人挖土时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整整四年,不惜牺牲,做了几百次实验。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发明了炸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论点证明什么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权利和平等作文写作常见论点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西方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浓缩为:权利、平等和自由。中国考生在人们该不该做什么事情或行为的时候应该多从这个方面去说服考官。

如果写到动物的保护问题时,可以说:Animals are not created for humans any more than women are created for men, black for white.

在写到政府是否该花钱来发展武器时,可以说: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advancement of military technologie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dangers to all human rights, including the most basic right to life itself.

在写到环境的重要性时,可以说:

All human beings have the fundamental right to an environment adequate for their health and well-being.

在写到小孩子是否应该对自己犯的罪负责时,可以说:

When someone turns 18, he or she should be tried as an adult because they have adult rights. Children, however, do not have the same rights as adults do. Then, if a five-year-old child killing someone has been sentenced the death penalty, the trial that determines whether or not someone should be tried as an adult are absurd.

[权利和平等作文写作常见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议论文珍爱生命论点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生命犹如一朵花,只能绽放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和温柔。”的确,生命对于我每个人只有一次,而安全则是我生命的底线,悲欢离合往往就在那么一瞬间。我要珍爱生命,与安全为伴。

“安全”在唇齿的开合之间,生活中说到它司空见惯。父母从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到现在,不知重复多少遍。“路上车辆多,骑车上学要小心啊!”这是母亲在我每天上学时的叮咛。“不要在校园里相互追逐打闹。”这是老师在我刚进校园时的“命令”。“晚上放学早点回家,冬天天黑的早,不安全。”这是父亲在楼下忐忑不安地等到我时的“告诫”……而有些同学满不在乎,听不进劝告,殊不知:你不注意安全,危险就会找你;绿灯可以再等,而生命不能重来;安全无意识,则隐患埋身边。

曾几何时,校园内外,我周围,都发生过许多危害同学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事例:有些同学课后在狭窄的楼梯旁追逐打闹,失手将同学推倒,导致其骨折,错位,轻则影响学习,重则残疾造成终身遗憾;某中学组织学生在校外的公路上晨练,被飞来的大货车撞倒,致数十人伤亡;一些同学无视交通规则,随意在道路上潇洒“飙车”,酿成触目惊心的惨痛后果……娇艳的花朵在瞬间凋零,留下的只有血的教训以及亲人的悲痛欲绝和朋友的扼腕长叹。

一桩桩,一件件血腥的报道,令人心惊胆寒;一幕幕惨剧,令人目不忍睹。就是这些事件,使那一张张曾经欢笑的脸,消失不见;使那曾经充满活力的身影,成冰冷的躯壳;使那曾经怦怦跳动的心,不再跳动。

在我身边,有多少张牙舞爪的“杀手”它随时威胁着我的安全。为不让悲剧重演,我要做到警钟常鸣,防范于未然,时刻保持警惕的头脑,牢记“安全”二字,绷紧安全之弦,遵守交通规则,校规校纪,自我约束,才能避免这些不该发生的事件上演。

让我珍爱生命,沐浴阳光下的一方平安,让生命的清泉永流不息,让安全的春雨滋润你我,让生命之树四季常青,让安全永远伴随着我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使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全文共 1894 字

+ 加入清单

一、要注意事实材料的确切与真实,切忌胡编乱造。

有的同学由于材料记忆不准,又懒得再去核实,把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情安到了爱因斯坦身上,把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拿给孩子玩的奖章,说成是金表。材料虚假,自然要影响论证的效果。

如果所选论据不真实,不但不能使论点得到证明,反而会动摇论点。一般说来,道听途说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想当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来的事例……都不能用作事实的论据。同时,所选事例必须与论点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能切实有效地支撑论点。

二、要注意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特别是那些内含丰富的材料,一定要仔细斟酌。

有时,一件事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就会造成论据与论点脱节。有这样一个材料:一位科学家,平时工作很努力,业余又钻研围棋,在接受了一个重要课题之后,由于时间有限,他舍弃了自己的爱好,终于在限定的时间内取得了成功。一位同学用这个事例来证明“勤奋才能成才”,这在逻辑上显然不够严密。这个材料的核心应该是为了事业的成功,要舍得割爱。材料的主旨与论点的意思根本不是一回事,怎么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呢?

论据的选择面很宽,人类社会、自然现象等都是论据的选择范围。耳闻目睹的、从书籍报刊上了解的典型事例及数据,都可以作为事实论据。一般说来,“孤证独据”是难以让人信服的,所以所选论据应力求全面些,充分些。另外,所选论据最好能涉及古今中外,并且最好是历史事实、现实事例和数字实例这三类都能涉及,因为,历史事实常常是最过硬最可靠的论据,可以启迪人们认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现实事例又大都是人们熟悉的事实,这些事实刚过去不久或仍在眼前,不容置疑;统计数字则更精确可靠,用它们来证明观点,当然正确、真实、鲜明、令人信服。

三、事例的叙述要有鲜明的指向性和强烈的论证意识,要使用概述的方法,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上。

有些同学叙事时缺乏论证意识,洋洋洒洒地把事情的全部经过描述一遍,占用的篇幅很大,却不能有力地证明观点。可《谈骨气》的作者只写了文天祥拒绝敌方收买的短短几句,因为作者在这里需要证明的是“富贵不能淫”,能够说明文天祥不为荣华富贵所动就足够了。在能够有力论证观点的前提下,事例的叙述,应是越简洁越好。

四、论据表达应力求概括,注意顺序

议论文中的事例,不同于记叙文中的事例。在记叙文中,事例是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身就是一种描写对象,因而,对它要展开描绘,以情动人。在议论文中,事例只是一种论据,是为议论说理服务的一种手段,因此,要简明概括,即用三言两语勾勒出事例的轮廓及侧重点,突现出事物、人物的特征即可。当然,有些读者不熟悉的事物,多说几句也是应该的,但是,不宜像记叙文中那样细细道来。

事实论据常出现同类事实的并列在一起,即多例组合现象,对这种组合的论据,既要安排好它们的先后次序(或按照时间、空间顺序,或依照事理性质次序,或沿着说理的逻辑层次来组织),更要注意克服以叙代议的倾向:多个事实论据概述以后,必须回到“议”上来,概述事实是为议论服务的,只“述”而不“议”就会降低或削弱事实论据的说服力。比如,为了证明“提倡大胆尝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先“议”--“综观古今中外,我们会发现世界上的每一种新发明、新创造都无不和发明创造者的大胆尝试紧密相连”;然后概述古今中外的三例--“就科技领域来说,诺贝尔制造炸药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在文学方面,民国初年古今限制了写作自由,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些新青年创作了大胆的尝试,把白话文推广到了全国,使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再比如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某种意义上,不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吗?”如果概述到这里就结束,好像也可以,但总觉得论点还不够鲜明,这就是因为在“述”后少了画龙点睛的“议”,如果再添上这样一句议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大胆尝试是各种新发明、新创造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作文训练]

经济学家说,包装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可以促进销售,宣传形象。

生物学家说,包装是一种本能,一种通过改变外在形象而达到目的的本能。

政治学家说,包装是一种借口,一种在众目睽睽下干坏事而不脸红的借口 。

犯罪学家说,包装是一种欺骗,是一种能使人黑白不分的骗术。

广告商说,包装是作广告,把优点扩大一万倍,缺点缩小一万倍。

商品需要包装,精美的包装,可以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扩大商品销路。

现代社会多姿多彩,各行各业甚至于人都在追求形式多样的包装,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看法?请以"包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达

全文共 4523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分论点的有无、当否,直接影响到思路是否清晰,说理是否透彻,结构是否合理,最终影响到文章的整体效果的优劣。小编收集了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表达,欢迎阅读。

一、怎样提炼分论点

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提炼分论点的常用方法有:

1.追问原因法——即问一个“为什么”

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1:高考北京地区高考作文题为:以“安”为题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提炼: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如: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 ⑴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⑵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⑶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的目标无法实现。

例2: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以“规矩”为话题作文。

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兰子曰:这三个分论点不是对原因的追问,而是对“没有规矩”的后果的追问,是对“难成方圆”的解释)

例3: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本身就是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无须扩展。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⑵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⑶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

2.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

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例1:江西高考,话题“脸”

提炼: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城市的“脸”(即外显的给外人的整体形象)要美化。然后追问美化的方式:⑴美化自然环境;⑵改善城市治安;⑶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例2:湖南高考,题目“谈意气”

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⑴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⑶自信乐观,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兰子曰:这三个分论点有些问题,这也是我们同学中常见问题,好像只要写出三个分论点就好了,不去管它是不是在同一个逻辑层面上,是不是有重复、交叉,这三个分论点都是在谈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实际上人生不仅仅有困境,还有顺境。可以用孟子的话来阐释意气,形成三个分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实在想用这三个分论点也不是不可以,修改一下,可以改为:⑴坚定不移: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努力;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畏困难,不怕牺牲;⑶自信乐观,天生我才必有用,尽管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

例3: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1: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前提,可以去阐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结果)。这样我们可以想到:⑴在思维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那么多发明创造,才有“百家争鸣”的局面;⑵在文学艺术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才有“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⑶在经济领域,正因为答案丰富多彩,我们经济才繁荣,社会生活才丰富多彩。

例2:以“拥抱生活”为话题

提炼:话题“拥抱生活”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⑴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就会乐于为生活付出;⑵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就会有奋斗的力量;⑶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就会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三个分论点不在一个层面上,是(1)和(2)导致了(3),即乐于为生活付出,有奋斗的力量,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可以修改为:⑴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体会生活的美好,有发现美的能力;⑵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直面生活的丑陋,有改变恶的力量;⑶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超越生活的平庸,有创造新生活的信心。)

例3: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

提炼: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

4.追问对象法——即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

追问对象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炼:将话题变具体一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为它作中心论点,谓语“雕琢”可涉及的人有: 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可以组合成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内容:⑴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⑵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⑶洪战辉等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例2:以“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

提炼:把话题补充为“什么是最美的颜色”,于是可得到分论点:⑴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颜色;⑵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热情;⑶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纯洁。

5.追问内容法——即问一个“关涉哪些方面”

追问内容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江西高考,话题“脸”

提炼:将话题扩展为一个句子:三国戏是一部“脸”戏(中心论点),再对宾语“脸”戏,进行具体分解,即得到三个分论点:⑴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奸绝”曹操的“脸”的戏;⑵三国戏是一部关于“智绝”诸葛亮的“脸”的戏;⑶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忠绝”关羽的“脸”的戏。

例2:《拒绝窝囊废》文题

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具体分解,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值得说明的是:⑴没有明确的话题的作文,如材料作文以及话题隐含的作文,都可以先将观点用一个句子表述出来,然后再根据以上方法提炼分论点;⑵在具体作文时,上述五种有时要同时用到其中的几种,如:广东考生一篇优秀作文,三个分论点为:洪战辉责把自己雕琢成具有责任之心的天使;徐本禹把自己雕琢成具有报恩之心的天使;李春燕把自己雕琢成具有执著之心的天使。三个分论点运用于了第四和第五种方法。

二、分论点的表述

使用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同时要求语言表达警句化。

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如果是有的从“是什么”的角度说,有的从“为什么”的角度说,又有的从“怎么办”的角度说,就是没有“扣得住”中心观点,这样写文章实际上论点就难以集中了。比如有的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读书是苦的,但苦中有乐;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所以其乐无穷;读书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乐。这三条,每条回到一个问题,而不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就是没有“扣准”。(这种毛病与我们说的层进式结构不同,如果用层进式,应该是围绕一个方面深入表述,而不是全在面上,泛泛而谈。比如:提出问题:读书是苦的,哪有什么乐趣?分析问题:读书苦在过程,乐在结果。结果并不是最终的成败,而是自身的成长。解决问题:我们要不畏艰苦,化苦为乐。)

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某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的如下提纲就没有分开: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读书可以提高素质,陶冶情操,三乐。第三条所说的“提高素质”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也是以“读书乐”为题,某同学的如下提纲就有排得不顺的毛病:读书能使人解烦恼,振作精神;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这几个分论点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读书乐”的,所以是“扣得准”的。但它有“分不开”的问题,第1和第3似乎可以合并。这里还有顺序的问题,第1、第2,应本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2后1;第3、第4,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4后3。如果1、3合并,那么比较合理的顺序应该是: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读书能使人精神振奋,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下面的提纲就符合“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的要求:

⑴针对青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可以增加知识;读书可以明辨是非;读书可以增长才干;读书可以陶冶情操。

⑵针对曾经失去过读书机会的某些中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可以增补知识;读书有助于工作;读书有益于教育子女。

⑶针对老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可使老有所养(神);读书可使老有所长(智);读书可使老有所为。(可以修改一下:读书可使老有所长;读书可使老有所为;读书可使老有所安。)

⑷针对不善于读书的人,从“怎么办”的角度回答问题: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注意“博”与“深”的结合;要注意学以致用。(可以修改一下:要明确读书目标;要注意方法得当;要学以致用。)

⑸针对不爱读书的人,从“是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乐在“学而有思”(知识的习得);读书乐在“每有会意”(情感的共鸣);读书乐在“学以致用”(技能的掌握)。

从上面的论说提纲我们还可以看到,同样是回答“为什么”,因为针对对象不同,回答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所谓“扣得住”,如果严格要求,就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从“排得顺”的方面看,分论点之间是有并列关系,有的则是递进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比喻式议论文题如何编写论点

全文共 4955 字

+ 加入清单

比喻式的话题或文题也是近两年常见的高考考题。大家知道比喻式议论文题如何编写论点吗?下面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比喻式话题或文题的几种形式。

1、比喻式话题或者可以看成是比喻式话题的三种形式:

⑴话题或引语明确提出要把话题所给事物当作喻体来写文章。

例如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话题:

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写篇800字以内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文体不限。

⑵引子的材料或引语中暗示可以把话题当作比喻式话题。

有些话题。没有明确给出比喻式的话题,但是从考题引子的导引语中或材料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出题者用意在于启迪考生把话题当作比喻式话题来写。这时你根据出题者的提示作进一步联想来写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就更容易成功出彩。

《dp》例《/dp》阅读下面的作文考题,而后按照考题后面的训练题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几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是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疣,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2004湖北卷高考作文试题)

〖训练题〗

1.下面是根据话题“买镜”拟定的几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你认为其中哪一项不合考题要求的项目?为什么?

A、中心论点:

明镜照己,昏镜照人。

分论点:

Ⅰ、要买明镜照己,注意发现瑕疵,去除污点。

Ⅱ、要买昏镜照人,重在观赏全貌,忽略细节。

B、中心论点:

要买明镜,时时正己。

分论点:

Ⅰ、明镜促你去污除垢,净化灵魂。

Ⅱ、昏镜使你藏污纳垢,丑化形象。

C、中心论点:

小事往往能见大节,我们必须重视小事和细节。

分论点:

Ⅰ、如何买镜虽是小事,但可反映人的心态:买昏镜者缺乏自信心,买明镜者最有自信。

Ⅱ、小事不可忽视。对自己,修养品行慎言慎行。

Ⅲ、小事也要重视。对他人,听其言观其行。

D、中心论点:

当官就要买来明镜,高悬明镜。

分论点:

Ⅰ、明镜高悬,就能照出妖魔,为民除害。

Ⅱ、明镜高悬,就能照出美丑,任人为贤。

E、中心论点:

高悬明镜,察古观今,光照前程。

分论点:

Ⅰ、以历史为镜,就能把握现实。

Ⅱ、以现实为镜,就能规划未来。

问题2:以上几组论点,哪一项不需要用比喻论证法可以写,但难以写成立意较深刻的文章?哪一项可以不用比喻论证可以写成立意较深刻的文章?为什么?你认为就这一话题编写论点,不用比喻论证法好些吗?为什么?

《dp》解题分析《/dp》

1.考题引语的故事说“买镜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这显然是夸张的说法,目的在于凸现故事的寓意,而且提示语中说“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可见出题者的用意是启迪考生把“买镜”当作比喻式话题写文章的。

但是作为话题作文,引语的提示语或故事材料都可以用,也可以都不用,只要能够围绕话题就行。而上面的几组论点除了C项以外,都能围绕话题“买镜”编写,都合乎考题要求。

C项只是把买镜当作引子,引出“小事往往能见大节,我们必须重视小事和细节。”的中心论点,其分论点二和三所论与“镜子”的原意、引申义及其比喻义都无关,与“买镜”也不相关,其论述都已经离开了“买镜”话题范围。

《dp》答案《/dp》C。

2. 《dp》答案提示《/dp》

A项可以不把话题当作比喻式话题来写作。

因为A项的分论点所说的“污点”和“全貌”,如果用的是基本义,那么照出“污点”和“全貌”是真正的镜子的功能。但是如果不用比喻论证法来写,那么文章只能议论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美和不苛求他人的外表缺憾。这样的写法,立意就难以深刻。如果把A项当作比喻式话题,用“瑕疵”和“污点”来比喻小缺点和错误,用“全貌”比喻大局或主要部分,那么就可以议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中心论点,这种立意就相对深刻了。

这种话题,更适合于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写文章。因为这样可以实题虚作,拓宽思路,而且考题的引语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便于我们选择论题和写文章。如果实题实作,那么因为事情太小,可供人产生类比联想的空间就变得很小,思路难以拓开。

⑶话题的题面没有引语,其题干(即话题)是一个具体名词的考题。

这种题型,如“路”、“风”、“门”,如果要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一般把它当作比喻式话题来写作更容易写好。如“人生之路”、“谈追星风”、“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这些论题,都是基于把话题当作比喻式的话题而确立的。

2、比喻式命题或半命题议论性文章的几种形式。

⑴题目是出现比喻词的比喻(明喻或用“是”“变成”的暗喻)。

此类题目也很多,如“母爱如水”、“希望是一盏明灯”“ 如水”(如可以在填空线上填写“自由”“坚韧”)、“责任如 ”(如可以在填空线上填写“山”“天”)等。

⑵题目是没有出现比喻词的暗喻。

如“理想的阶梯”、“点燃希望的火把”、“让 的光辉照耀我们前进”(如填空线上可以填上“理想”“信念”“知识”)等。

⑶命题作文的题目由一些具体名词或具体名词加上“的联想”“的随想”等词语组成。

如果命题作文的题目只出现一个具体名词,如“路”“窗户”“脸”“风”等,而且没有指定文体,那么可以做散文、记叙文,有些这样的题目也可以把文题当作一个比喻来做议论性文章。

如果题目有“联想”、“随想”等,如 “路的联想”、“圆的随想”则一定要写议论性文章,而且也可以把题目当成比喻来写议论性文章。

二、比喻式话题或文题编写议论性文章的一般形式。

1、与一般的议论性文章论点编写方法相同,但要在文章结束时运用比喻句照应话题和文章题目。

《dp》例《/dp》

题目:让理想的光辉照耀我们前进

中心论点:一个人只有树立伟大的理想,才能排除万难,取得进步。

分论点:

Ⅰ、伟大的理想鞭策人们刻苦学习,格物致知,增长才干。

Ⅱ、伟大的理想促使人们勤奋工作,百折不挠,获得成功。

理想是火把,能够温暖我们的心房,驱散失望的阴影,融化困难的冰川。

理想是明灯,能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理想是星星,能够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即使我们达不到星星所处的位置,但靠着星星的指引,我们也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让理想的光辉永远照着我们前进吧!

这种写法,就能够用我们平时所掌握的议论文一般模式来写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首尾两段用比喻句照应话题或文题。写法与此相似,就不再举例说明。

2、运用比喻句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照应题目,并且把中心论点放在引论中。

《dp》例《/dp》

题目:母爱如水

中心论点:母爱如水。

分论点:

Ⅰ、母爱如水,它能承载你人生之舟,驰向正确的方向。

Ⅱ、母爱如水,它能洗去你心中的污点,净化你的心灵。

Ⅲ、母爱如水,清澈见底,不参杂一丝杂念。

这种写法,注意每段照应题目,以免不慎离题,而且使文章更有节奏感,更有文采。

3、开篇写事、写物,引出比喻式的中心论点照应题目,再用这个比喻作为每段的小结和全文的结束语。

《dp》例《/dp》

我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我的衣袋里塞满了铜币。我立刻向一家卖儿童玩具的店铺跑去。半路上,我却被一个男孩吹哨子的声音吸引住了,于是我用所有的铜币换了他这个哨子。回到家里,我非常得意,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我的哥哥、姐姐和表姐们知道我这个交易后,便告诉我,我为这个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他们还告诉我,用那些多付的钱,我不知道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大伙儿都取笑我傻,竟使我懊恼得哭了。回想起来,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了给我的快乐。

不过,这件事情后来却对我很有用处,它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中。因此,当我打算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时,我便常常对自己说,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于是便节省了钱。我长大了走进社会,观察人们的作为,感到我遇到的很多很多的人,他们都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当我看见一个人过分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把自己的光阴牺牲在侍候权贵、谋求接见之中,为了得到这种机会,他不惜牺牲自己的自由、品德甚至于自己的朋友,我便对自己说,这个人为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当我看见另一个人醉心于名望,无休止地投身于政界的纷扰之中,却忽视了自己的事,我说,他的确也为了他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如果我听说有个守财奴为了积累财产,宁愿放弃各种舒适的生活、为别人做好事的一切乐趣、同乡们对他的尊重,以及慷慨无私的友谊的快乐,我说,可怜的人啊,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当我遇到一个寻欢作乐的人,他不愿使自己在精神或命运方面得到一切可赞美的改善,而仅仅为了达到肉体上的享受,为了这种需求,损坏了自己的身体,我就说,误入歧途的人啊,你真是有福不享自找苦吃;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啊。

当我看到一个人沉迷于外表,或者是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他的收入的水平,为了得到这一切,他借债,最后以被投进监狱而告终,我说,天啊!为了他的哨子,他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当我看到一个漂亮温顺的姑娘相信对方的甜言蜜语而嫁给一个生性恶劣、人面兽心的丈夫,我说,多么遗憾呀,她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总之,我认为,他们所遭受的人类极大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以上范文结构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引论。

1. 叙述作者小时用高价买了一个不值钱的哨子而被人取笑的故事。

2. 引出中心论点:“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

第二部分:本论——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1. 总说:很多人都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2. 分说:概述略举几个事例,说明“为哨子花费太多”的害处,并用议论照应总说。

① 举 “过分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而浪费光阴的事例——议论:“这个人为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② 举 “醉心于名望”却忽视了自己事情的事例——议论:“他的确也为了他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③ 举守财奴“为了积累财产”而放弃生活乐趣和为人尊严的事例——议论:“可怜的人啊,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④ 举为寻欢作乐而损坏身体的事例——议论:“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啊。”

⑤ 举沉迷于外表或豪华生活而借债以致犯罪的事例——议论:“为了他的哨子,他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⑥举漂亮温顺的姑娘轻信甜言蜜语而嫁给人面兽心的丈夫的事例——议论:“她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第三部分:结论。

他们所遭受的人类极大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篇末暗示了“哨子”的比喻义:比喻人们因为错误估价而付出太高代价去追求的事物。

《dp》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部分总结语《/dp》

归根结底,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首先是深化立意的训练。明代王夫之说得好:“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常言道: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也同理,“意”这一“统帅”首先通过审题和布局做好“战略部署”,而后统率材料、言语等“各路大军”去夺取辉煌战果,如果没有拟好论点就下笔千言,那是没有选好文章的主帅,就匆忙调集语言之将和文字之兵。那岂不 “累死”“语言材料的大军”?

“帅胜则文胜,帅败则文败。”

让我们记住王夫之这一经典名言,精选文章的主帅,来统领语言材料之大军,使我们的文章在高考的硬仗中胜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论点

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论点就是文章中要加以阐述和说明的基本观点,在议论文中要解决的是"证明什么"的问题。在一篇议论文中,论点是文章的价值所在,一篇文章的高下优劣主要取决于它。因此,对论点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论点要正确。论点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作者除了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以外,还要以辩证法的观点去研究分析问题,防止认识上的主观片面性。此外,还要注意论断中的每一个概念都应当是准确无误的。准确性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论点准确,包括概念、论断、提法和分寸的准确;论据、引语准确;语法、逻辑、用词造句准确;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准确;实事求是、切合实际,不武断、不浮夸,要一分为二。

(2)、论点要有针对性。申论的论点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舆论导向上具有针对性;针砭时弊,针对社会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各种弊端、陋习,对症下药,加以评说,予以治疗;触及当前社会上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分析起因,找出解决的方法等等,以正确引导舆论和指导实践;抓住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分析说理,解开人们的思想疙瘩;针对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论证评说。

申论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就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因此,哪里是主要的问题、哪里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必须在动笔之前解决好。需要说明的是,申论论证评说的是"主要的问题",而不是问题解决的方案和做法。

(3)、论点要深刻。论点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能科学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要使论点深刻有力,作者就必须首先清除那些泛泛的、装腔作势的议论。同时,深刻也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前瞻性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敏锐性;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表面现象能够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源;具有预见性,即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及其未来的结局分析之后,能够作出具有预见性的科学论断。

(4)、论点要鲜明。作者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对所论述的问题自己先要思考透彻,不能含混不清。论点的语义必须十分清楚确切,不能暧昧不明。

(5)、论点要新颖。论点要有创见,给人以启发。要善于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矛盾,不能人云亦云。新颖性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论题新颖,即评论的问题能够触及新的矛盾,或者能够提出新的见解、主张;在与错误及片面的观点交锋中鲜明地提出精辟的见解,表现出真理的光辉。论说中有新的论据,并能以这些新的论据作为依托,引发议论;选取新的议论角度,诸如舆论的非热点、容易被忽视或者被掩盖的矛盾侧面、对解决矛盾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环节等。

(6)、论点要同一。在论证过程中要保持思维的确定性,防止出现违反同一性的要求、偷换论题或转移论题的现象。这一条是从逻辑上对论点提出的要求。

(7)、论点要突出。议论中不能以材料淹没论点。当所论述的问题比较复杂时,其中心论点与派生出的分论点、小论点的关系只能是总分关系,因为多中心即无中心。这是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上对论点提出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简析比喻式议论文题如何编写论点

全文共 4854 字

+ 加入清单

一、比喻式话题或文题的几种形式。

1、比喻式话题或者可以看成是比喻式话题的三种形式:

⑴话题或引语明确提出要把话题所给事物当作喻体来写文章。

例如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话题:

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写篇800字以内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文体不限。

⑵引子的材料或引语中暗示可以把话题当作比喻式话题。

有些话题。没有明确给出比喻式的话题,但是从考题引子的导引语中或材料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出题者用意在于启迪考生把话题当作比喻式话题来写。这时你根据出题者的提示作进一步联想来写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就更容易成功出彩。

【例】阅读下面的作文考题,而后按照考题后面的训练题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几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是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疣,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2004湖北卷高考作文试题)

〖训练题〗

1.下面是根据话题“买镜”拟定的几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你认为其中哪一项不合考题要求的项目?为什么?

A、中心论点:

明镜照己,昏镜照人。

分论点:

Ⅰ、要买明镜照己,注意发现瑕疵,去除污点。

Ⅱ、要买昏镜照人,重在观赏全貌,忽略细节。

B、中心论点:

要买明镜,时时正己。

分论点:

Ⅰ、明镜促你去污除垢,净化灵魂。

Ⅱ、昏镜使你藏污纳垢,丑化形象。

C、中心论点:

小事往往能见大节,我们必须重视小事和细节。

分论点:

Ⅰ、如何买镜虽是小事,但可反映人的心态:买昏镜者缺乏自信心,买明镜者最有自信。

Ⅱ、小事不可忽视。对自己,修养品行慎言慎行。

Ⅲ、小事也要重视。对他人,听其言观其行。

D、中心论点:

当官就要买来明镜,高悬明镜。

分论点:

Ⅰ、明镜高悬,就能照出妖魔,为民除害。

Ⅱ、明镜高悬,就能照出美丑,任人为贤。

E、中心论点:

高悬明镜,察古观今,光照前程。

分论点:

Ⅰ、以历史为镜,就能把握现实。

Ⅱ、以现实为镜,就能规划未来。

问题2:以上几组论点,哪一项不需要用比喻论证法可以写,但难以写成立意较深刻的文章?哪一项可以不用比喻论证可以写成立意较深刻的文章?为什么?你认为就这一话题编写论点,不用比喻论证法好些吗?为什么?

【解题分析】

1.考题引语的故事说“买镜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这显然是夸张的说法,目的在于凸现故事的寓意,而且提示语中说“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可见出题者的用意是启迪考生把“买镜”当作比喻式话题写文章的。

但是作为话题作文,引语的提示语或故事材料都可以用,也可以都不用,只要能够围绕话题就行。而上面的几组论点除了C项以外,都能围绕话题“买镜”编写,都合乎考题要求。

C项只是把买镜当作引子,引出“小事往往能见大节,我们必须重视小事和细节。”的中心论点,其分论点二和三所论与“镜子”的原意、引申义及其比喻义都无关,与“买镜”也不相关,其论述都已经离开了“买镜”话题范围。

【答案】C。

2. 【答案提示】

A项可以不把话题当作比喻式话题来写作。

因为A项的分论点所说的“污点”和“全貌”,如果用的是基本义,那么照出“污点”和“全貌”是真正的镜子的功能。但是如果不用比喻论证法来写,那么文章只能议论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美和不苛求他人的外表缺憾。这样的写法,立意就难以深刻。如果把A项当作比喻式话题,用“瑕疵”和“污点”来比喻小缺点和错误,用“全貌”比喻大局或主要部分,那么就可以议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中心论点,这种立意就相对深刻了。

这种话题,更适合于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写文章。因为这样可以实题虚作,拓宽思路,而且考题的引语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便于我们选择论题和写文章。如果实题实作,那么因为事情太小,可供人产生类比联想的空间就变得很小,思路难以拓开。

⑶话题的题面没有引语,其题干(即话题)是一个具体名词的考题。

这种题型,如“路”、“风”、“门”,如果要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一般把它当作比喻式话题来写作更容易写好。如“人生之路”、“谈追星风”、“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这些论题,都是基于把话题当作比喻式的话题而确立的。

2、比喻式命题或半命题议论性文章的几种形式。

⑴题目是出现比喻词的比喻(明喻或用“是”“变成”的暗喻)。

此类题目也很多,如“母爱如水”、“希望是一盏明灯”“ 如水”(如可以在填空线上填写“自由”“坚韧”)、“责任如 ”(如可以在填空线上填写“山”“天”)等。

⑵题目是没有出现比喻词的暗喻。

如“理想的阶梯”、“点燃希望的火把”、“让 的光辉照耀我们前进”(如填空线上可以填上“理想”“信念”“知识”)等。

⑶命题作文的题目由一些具体名词或具体名词加上“的联想”“的随想”等词语组成。

如果命题作文的题目只出现一个具体名词,如“路”“窗户”“脸”“风”等,而且没有指定文体,那么可以做散文、记叙文,有些这样的题目也可以把文题当作一个比喻来做议论性文章。

如果题目有“联想”、“随想”等,如 “路的联想”、“圆的随想”则一定要写议论性文章,而且也可以把题目当成比喻来写议论性文章。

二、比喻式话题或文题编写议论性文章的一般形式。

1、与一般的议论性文章论点编写方法相同,但要在文章结束时运用比喻句照应话题和文章题目。

【例】

题目:让理想的光辉照耀我们前进

中心论点:一个人只有树立伟大的理想,才能排除万难,取得进步。

分论点:

Ⅰ、伟大的理想鞭策人们刻苦学习,格物致知,增长才干。

Ⅱ、伟大的理想促使人们勤奋工作,百折不挠,获得成功。

结论:

理想是火把,能够温暖我们的心房,驱散失望的阴影,融化困难的冰川。

理想是明灯,能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理想是星星,能够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即使我们达不到星星所处的位置,但靠着星星的指引,我们也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让理想的光辉永远照着我们前进吧!

这种写法,就能够用我们平时所掌握的议论文一般模式来写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首尾两段用比喻句照应话题或文题。写法与此相似,就不再举例说明。

2、运用比喻句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照应题目,并且把中心论点放在引论中。

【例】

题目:母爱如水

中心论点:母爱如水。

分论点:

Ⅰ、母爱如水,它能承载你人生之舟,驰向正确的方向。

Ⅱ、母爱如水,它能洗去你心中的污点,净化你的心灵。

Ⅲ、母爱如水,清澈见底,不参杂一丝杂念。

这种写法,注意每段照应题目,以免不慎离题,而且使文章更有节奏感,更有文采。

3、开篇写事、写物,引出比喻式的中心论点照应题目,再用这个比喻作为每段的小结和全文的结束语。

【例】

哨子

作者:富兰克林

我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我的衣袋里塞满了铜币。我立刻向一家卖儿童玩具的店铺跑去。半路上,我却被一个男孩吹哨子的声音吸引住了,于是我用所有的铜币换了他这个哨子。回到家里,我非常得意,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我的哥哥、姐姐和表姐们知道我这个交易后,便告诉我,我为这个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他们还告诉我,用那些多付的钱,我不知道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大伙儿都取笑我傻,竟使我懊恼得哭了。回想起来,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了给我的快乐。

不过,这件事情后来却对我很有用处,它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中。因此,当我打算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时,我便常常对自己说,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于是便节省了钱。我长大了走进社会,观察人们的作为,感到我遇到的很多很多的人,他们都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当我看见一个人过分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把自己的光阴牺牲在侍候权贵、谋求接见之中,为了得到这种机会,他不惜牺牲自己的自由、品德甚至于自己的朋友,我便对自己说,这个人为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当我看见另一个人醉心于名望,无休止地投身于政界的纷扰之中,却忽视了自己的事,我说,他的确也为了他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如果我听说有个守财奴为了积累财产,宁愿放弃各种舒适的生活、为别人做好事的一切乐趣、同乡们对他的尊重,以及慷慨无私的友谊的快乐,我说,可怜的人啊,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当我遇到一个寻欢作乐的人,他不愿使自己在精神或命运方面得到一切可赞美的改善,而仅仅为了达到肉体上的享受,为了这种需求,损坏了自己的身体,我就说,误入歧途的人啊,你真是有福不享自找苦吃;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啊。

当我看到一个人沉迷于外表,或者是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他的收入的水平,为了得到这一切,他借债,最后以被投进监狱而告终,我说,天啊!为了他的哨子,他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当我看到一个漂亮温顺的姑娘相信对方的甜言蜜语而嫁给一个生性恶劣、人面兽心的丈夫,我说,多么遗憾呀,她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总之,我认为,他们所遭受的人类极大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以上范文结构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引论。

1. 叙述作者小时用高价买了一个不值钱的哨子而被人取笑的故事。

2. 引出中心论点:“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

第二部分:本论——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1. 总说:很多人都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2. 分说:概述略举几个事例,说明“为哨子花费太多”的害处,并用议论照应总说。

① 举 “过分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而浪费光阴的事例——议论:“这个人为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② 举 “醉心于名望”却忽视了自己事情的事例——议论:“他的确也为了他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③ 举守财奴“为了积累财产”而放弃生活乐趣和为人尊严的事例——议论:“可怜的人啊,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④ 举为寻欢作乐而损坏身体的事例——议论:“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啊。”

⑤ 举沉迷于外表或豪华生活而借债以致犯罪的事例——议论:“为了他的哨子,他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⑥举漂亮温顺的姑娘轻信甜言蜜语而嫁给人面兽心的丈夫的事例——议论:“她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第三部分:结论。

他们所遭受的人类极大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篇末暗示了“哨子”的比喻义:比喻人们因为错误估价而付出太高代价去追求的事物。

【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部分总结语】

归根结底,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首先是深化立意的训练。明代王夫之说得好:“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常言道: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也同理,“意”这一“统帅”首先通过审题和布局做好“战略部署”,而后统率材料、言语等“各路大军”去夺取辉煌战果,如果没有拟好论点就下笔千言,那是没有选好文章的主帅,就匆忙调集语言之将和文字之兵。那岂不 “累死”“语言材料的大军”?

“帅胜则文胜,帅败则文败。”

让我们记住王夫之这一经典名言,精选文章的主帅,来统领语言材料之大军,使我们的文章在高考的硬仗中胜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议论文珍爱生命论点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生命的价值,我曾听过一句中国古时候一个叫司马迁的文学家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关于这句话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关于生命的事。玉树大地震中,一所房屋倒塌,被埋的五人已全部救出,而且确定下面没有人,可是生命迹象显示还有心跳。武警官兵不抛弃,不放弃,还是不停的挖,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结果,挖出一条小狗,喂它几口水后,它就走。小瓜苗掉进砖缝中,在没有阳光、水、泥土的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小瓜苗都顽强拼搏,不向死神低头,有这么坚强的意志,何况我人类呢,我应该比小瓜苗的意志更坚强,不能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寻短见,而不是想方设法去渡过难关。我要珍惜生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不能糟蹋生命,雷锋叔叔曾说过,“生命有限,为人民服务无限,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我无数的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成立,为无数人的幸福,他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无数战友的生命,这难道不是珍惜生命吗?

比如我的战斗英雄黄继光,为不让更多的战友牺牲,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火力点,他难道不珍惜生命吗?不是,他是为把更多生存的机会让给他的战友,才牺牲自己,他的生命重于泰山。

珍惜生命,我要抓紧时间,做更多有意的事情,学更多的本领,让我的生命更有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临场问题七:写到中途没有思路边想边写,思路突然中断了:或写过一个分论点之后,想不起出下一个分论点;或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救急方案:

(1)并列式补救。检查自己的分论点,如果分论点着眼于分析事物的危害性,就可围绕一个问题,转变视角来分析。例如,分析唯分数论的危害,写了第一个分论点“过度强调分数,加重孩子心理负担”后,还可以从对学生个性的影响、道德修养的影响等视角进行分析,设计“过度强调分数,影响孩子个性发展”“过度强调分数,损害孩子道德修养”等分论点。如果分论点着眼于分析事物的意义,可以将意义从个人意义扩展到社会意义,从现实意义扩展到未来意义。

(2)递进式补救。检查自己的文章内容,如果前半部分已经完成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两个环节,那么接下来,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例如,提出“课堂,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这个观点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之后,可进一步从“课堂,对提高语文素养的意义”“课堂,语文学习应该怎样实施”等,一步步地将议论引向深入。

(3)材料式补救。如果文章的分论点确定好了,只想到一则材料而中断思路,那么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联想材料,续接行文。

一是同质补救。写过一个古代材料,联想性质相同的现代材料;写过一则国内材料,联想国外相同性质的材料。

二是异质补救。写过一则材料,联想与其性质相对或相反的材料,用对比的方式续接,呈现两种价值取向,在对比、衬托中,追求观点、态度的鲜明性。

赏识教育,就如同漫画中第二个小孩的家长一般,以鼓励赞许为主。这与我国近年来提倡的素质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目的在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最终培养出好学习、学习好的好学生。“飞天神女”刘洋曾说过:“感谢母校,感谢曾经帮助我树立信心,走‘飞天’之路的老师们!”因为,是他们让刘洋坚定信念,一飞冲天!

“虎妈教育”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严,古语曰“严师出高徒”,到了这里,倒应该改为“虎妈出凤女”了。在教育孩子上与“虎妈”持相同理念的“狼爸”萧百佑在回应质疑时曾说:“假期并不是用来让孩子们放松娱乐的,而是让他们赶超他人的!”他的孩子表示,自小学开始自己就没有游戏玩乐的时间,课外生活被各种兴趣班填满,同时他们也表示,虽然很累,但最终考上了北大,也是对自己的付出的回报。

(2016年高考河南考生《赏识教育or虎妈教育》)

“赏识教育”与“虎妈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出两种相对的材料,让思路得到续接,也让内容得到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确立并写好论点,并将其置于每一段的段首

全文共 2572 字

+ 加入清单

整篇文章有整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每一段落有每一段落的分论点。选取论点时要问一问自己:这一论点是否会让自己信服?如果—个论点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就要放弃它。段落论点的呈现不能羞羞答答,犹报琵琶半遮面,也不能深藏不露,让读者去总结和归纳,而必须在文章开篇或段落开头就亮出来。论点置于篇首或段首,才能纲举目张,也是确保不跑题的前提。以下两个例子中,第一个结构松散,群龙无首,令读者不知所云;而第二个例子则中心突出,章法严谨。请看:

1.Firstly,it is very convenient in daily life.There are many shops and supermarkets in a city.I can buy everything I need easily in these places.When I am sick,I can easily see a doctor in any clinic or hospital.Transport services are good in a city.when I want to go somewhere,I can take a bus,a train or something else.There are also many kinds of entertainment in a city.Public buildings(such as libraries)and parks can easity be found in a city,too.

2.First.it is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 to live in a city.To begin with,there is good housing in a city,as all the houses and flats are well-equipped with good facilities and surrounded by modern amenities such as places of entertainment,public libraries and parks.

而中心句的写法也有讲究。中心句必须能高度概括所在段落的论据,它的关键词应该在每—个论据中都有重复或适当体现。那种无关痛痒的叙述或说明性的句子,是不适宜用作中心句的。例如:

1.Students always feel relaxed and happy during breaks.(叙述性句子)

2.Break times are scheduled for about 10 minutes.(说明性句子)

以下即是论述“学校规定‘课间学生只能呆在自己的班级里对吗?”的一篇学生习作:

Although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students should stay in their own classrooms during break times,I would like to argue that we should be allowed to spend break times in another clas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for believing that is that many students have friends in other classes.We spend all day in our own classroom,and break times are the only time we have to spend with other friends.It can become very tedious(令人厌倦的)to have to spend even more time with the same people.

A further reason for allowing student to choose where they spend their break times is that it would stop arguements.If students are forced to spend time with classmates who are not good friends,they can annoy each other.This leads to problems that have to be sorted out by teachers.

Teachers argue that we all should stay in our own classes,because it is then easier to know what is going on.They say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keep track of students when they are walking round the corridors.However,students could be given the chance to choose a different classroom to spend the whole break time in.That would mean that there would not be any students in the corridors.

As I have explained,although it might be a little easier to manage when everyone stays in their own classroom,it would make break times happier for all students if they were allowed to choose where they spent their time.

这篇范文符合“四块论”的基本模式,正反论述兼顾,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二、句子修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主体并列式“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结论”式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结论”式,即在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文章的主体部分用三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去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或再次强调观点。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特别注意:中心论点的提出应紧扣所给材料的意旨,不能偏离材料;三个分论点的确立,要围绕中心论点且各有侧重,分论点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但前后不能发生冲突;另外,分论点的议题绝对不能大过中心论点。

例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要求考生以“回到原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一考生在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回到原点”之后,主体部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个分论点——回到人性善良的原点、回到灵魂无瑕的原点、回到心灵单纯的原点,在就三个分论点讲道理与举实例相结合分别进行分析论证后,结尾处再次强调观点:回到原点吧,去聆听我们生命最初的声音。

这种“主体并列式”结构能让文章层次十分清晰,且较容易掌握,因此颇得考生青睐。但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结构的相似性,要拼的就是素材和论证语言了,所以,同学们还得在这两方面多下工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团结就是力量论点作文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成一股力量走向胜利以来,“团结就是力量”便被披上了“信仰”的色彩。

而中国走到现在,成为一个让世界不敢忽视的名字,不正是靠了那“信仰”吗?用时下流行的话,即“团队精神”。

人类的祖先,便是以团队为单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历史的轮转,也不是被若屈原的个人所改写的,而是集体的力量。就连动物界,小巧玲珑的食人鱼之所以能猎食几吨的庞然大物,忽微的蚂蚁能逃离洪水火灾,靠的也都是“团队精神”。而现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时代我们还有余力去“我的地盘,听我的”吗?

团队就像是一个凸透镜,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也是一个扩音器,把微吟变成呐喊,影响到更远的地方。

智慧、阅历和经验都让我们无法忽视“团队精神”。在常常被抱怨冷酷无情的竞争时代,有一个可尽我所能、可安心依靠的集体,岂不是像一艘漂泊在海洋上的船员们那样,是最好的朋友,最铁的兄弟,过最酣畅的生活,放声最高亢的旋律吗?

一个人再伟大,也离不开团体;一个人的智慧再卓越,也不能成为神而脱离众人。刘邦成就了帝业,而英勇盖世的项羽自刎于乌江。历史会理智地告诉你,什么叫一人之智不敌万人之智,什么叫历史不因个人而改变,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

没错。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伟业积累在一个个看似渺小的个体上。爱迪生因电灯而流芳,离不开全身土灰的工人;日本迅速崛起的奇迹,离不开紧衣缩食的百姓。

一个想脱离众人的人,是新时代的“新新盲人”,藐视忽微会让他穷尽一生也离不开原点几步,顶多只是像在沙漠中的过客,一圈又一圈,却只能回到起点。

一朵花,即使再小,也需要雨水的滋润,肥土的给予,阳光的赠与及绿叶的衬托。

一抷土的成功,即使再少,也得依靠十个手指。

迈入新时代雄心勃勃的你,别忘了:团结就是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考点一:明确文章的论点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概括论点应注意:概括出来的论点要简洁利落;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论点和结论;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论断的句子。

题型:概括全文中心论点;找出或概括局部论点(分论点)

例:2003年的《奥林匹克新格言》第18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奥林匹克新格言是道德的净化、人性的回归和时代的需要。

文章标题看,“奥林匹克新格言”只是论题,表明作者阐述的范围而非观点。开头第一段先引用新任国际奥委会(微博)主席雅克·罗格的话来阐述新格言的内容,但不是作者的观点,看法。直到首段最后作者提出新格言的意义才是作者的观点,而下文也围绕着这个意义在展开论述,所以新格言的意义才是全文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