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6234作文
246小学三年级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打开学生的习作簿、作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写的是生活中真实的东西,但表达上出现了很多问题。
1、语句表达不流畅。学生习作中的语病首先表现为语句不通顺,意思不明确。如前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句式杂糅等。在学生的习作中有这样一段话:“洋槐树的枝像小树苗一样翠绿,河边一些花草,就像在小草原上一样,既美丽又漂亮。”文中“枝像小树苗”用同一种事物作比本身不合规范,加上“枝”的特点为“翠绿”就更不符事实。下一句“花草”“就像在小草原上”意思表达明显不通畅,“美丽漂亮”同义词连用重复累赘。其次是句与句之间承接不自然,意思不连贯。例如“过山车慢慢地出发了,耳边只听见呼呼的风声和尖叫声。”这两分句之间至少得加上“爬到最高点时突然飞速而下,这时”,这样才显得承接自然,意思连贯。
2、描写事物无顺序。一位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家乡时,写出了这样一段话:“走进果园就会看到很多水果,走出果园就是我家的厨房。那里还有广播电视塔,也是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只要你过那条小河,就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了。”这里写到了自己的家、果园、电视塔、小河,可这几样景物分别在哪个方位,它们之间的位置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叫人看了很不清楚,主要问题是这位学生没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3 重点内容不具体。学校庆“六一”开展了活动,按理说,学生对于亲身经历的事应该能写得头头是道。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我玩的第一个活动是‘贴鼻子’,工作人员用毛巾把我的眼睛蒙住。我把鼻子贴到右边脸上去了。我第一样活动没有得到奖品。我玩第二个项目‘掌上明珠’,我走了四圈,老师给了我一把尺子。”这是典型的“记账式”作文,对于每一项活动的具体过
程缺乏描写,活动的趣味得不到显现。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第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进行课后反思。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
⑴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水平大大提高。
⑵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不断体会、不断反思、不断感悟,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自主、互助、优质、高效”的旋律,努力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篇2:对联教学反思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本校同行们的悉心指教,让我对一节课,甚至整个语文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那些帮助过我的老师们,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首先,一节好课层次的高低首先在于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的教学思路,合理的材料,讲练结合的做法,都在教学设计中完成,而这些的优劣决定着这一节课能否成为上乘之作。
其次,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尤其是备学生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老师一切美妙的设想都要在学生身上实现。讲课的过程更是如此,老师应该是知识的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而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学生自己体验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浅显到深刻的认知过程。
再次,一堂好课应该是具有生成性的课。课堂上,学生被调动起来以后,思维非常活跃,会有一些新奇,甚至奇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很有可能超越老师的预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允许不同想法的存在,鼓励大家进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想法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鲜活,灵动。否则,如果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对不同意见采取打击压制的方式,学生会最终丧失对语文的兴趣。
以上是我这次做课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几点,也是我在这节课中力求做到的几个方面。
当然,讲完之后,尤其是听了备课组同仁的评课之后,我也认识到自己这节课中存在的不足,比如课堂互动不够热烈,课堂练习设计有失妥当等等,这些我会铭记于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吸取教训。
对于从教刚刚八年的我来说,语文教学这条路还很长,我会以这次做课的经验与教训为起点,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走好以后的每一步,努力做到更好。
篇3:拼音教学反思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今年,我是第一次教一年级,对于一年级的教学方法感到特别生疏,尤其是拼音教学更是让我感到头疼。汉语拼音课的内容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都是一些抽象的符号,既难读又难记,学生学起来一般都会感觉特别枯燥无味。再加上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学习抽象的拼音,接受并熟练地拼读音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拼音王国里快乐地遨游,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巧设教学游戏,在游戏中学拼音。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仍保留着学前儿童游戏的兴趣,甚至企盼游戏活动。作为教者要巧计游戏,吸引学生。如:教完23个声母后,我设计了“排队”这个游戏,我把声母卡片分给学生,然后说:“现在我请声母来排队。看谁站得又对又快。”这个游戏不但能巩固以前所学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动作迅速,一举两得。诸如此类行之有效的游戏方式还有很多: “摸字卡”“摘星星”“拼读游戏”“变魔术”……
2.形近字母比较识记。
汉语拼音是符号文字,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笔画组成,包括左半圆、右半圆、长竖、短竖等。在教授由这些笔画组成的b、p、d、q等字母时,可将这四个字母分成两组启发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这组形近字母在比较时,可以引导学生想:b-p都是右半圆,听广播(b)天线往上拉,泼水(p)水往下流;d-q都是左半圆,马蹄(d)向上带土,气球(q)下边拉绳。还可同时加上手势和口诀:右下半圆b,左下半圆 d,右上半圆p,左上半圆 q。学生在边看、边说、边比划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两组字母的记忆。两个相近字母一目了然,使学生模糊的形象变得清晰,明了。
3.组织两人合作,在合作中学拼音。如让同桌两人互当“小老师”的活动,一个读拼音,一个当小老师,互考互问,学生们在小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中兴趣不减,体验着当老师的成就感和学习的乐趣。在拼音的拼读教学中两人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兴趣。如:“找朋友”游戏,同桌两人一个拿声母卡片一个拿韵母卡片,老师说一个音节,学生们在《找朋友》的音乐中找出声母和韵母,再一起拼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兴趣浓、劲头足,并且参与面广、效果好。还有很多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学习小组合作、大组合作等。
虽然在拼音教学中我有了一点点的收获,但与此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我坚信只要我们善于把字符变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定能在拼音王国里尽情驰骋并乐此不疲!
[汉语词语教学反思
篇4:教师作文教学的反思
全文共 960 字
+ 加入清单作文难写,是很多学生的心声,这一难题就落在语文老师的头上,那么,语文老师,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呢?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指导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题,找到作文“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教师只在学生不懂或有困难的地方帮助解释即可。其次,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独立作文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审题的规律、确立中心、选材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如写作。再次,鼓励学生说真话。让学生把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做过的事真实记录下来,哪怕是错的也要如实记录。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作文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去考虑问题。面对话题,多方求问就是激活思维的有效途径。比如:围绕话题“爱心”这一话题,学生可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具有爱心的人和事,小事大事,不同领域的典型事件,多角度解读话题,使学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新颖。第二,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小事中抽取出带有本质性的东西,丰富学生作文的选材。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小事中提炼出中心,这对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三、读与写相结合。教师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写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典范的文章,非常适用于“写”的指导。尤其是教材在安排训练上,很多都照顾到了“读”与“写”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些范文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在学生写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找到方法。
“读”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内容,在选取内容时,通常是为了解决作文中的某一问题,而选取一个片断,让学生通过阅读,对作文的一些方法有所感知和领会。
四、作文与做人相结合。作文指导课,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造成一些学生在作文的立意上出问题。
教师必须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结合具体的类型作文,同时渗透理想、道德教育。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人物”的作文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选取先进的典型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刻画出人物的特点,启发学生写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篇5:随笔化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它的显著特点就是“亲历体验”。
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优裕富足,安享着亲人的关心爱护,要什么有什么,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以为鱼和熊掌都能兼得,不懂得人生有时候需要作出取舍,甚至是痛苦的割舍。我的这个作文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取舍“我的五样”的过程中体验失去的残酷性,发现什么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从而牢记我的最爱,珍惜我的最爱。
作文一开始,我特意的导演“情境”,让他们先选择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五样?好选,喀喀喀,写完了真是五花八门,写亲情友情的有,写美食宠物的也有。他们一边写一边在嘻嘻哈哈。但我再接着宣布优秀规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改变脸色了:把所选的五样一一割舍,直到只剩下一样。割舍到最后,那种抉择的凝重,那种忍痛的酸楚,都已经溢于言表了。用这样的方式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从而产生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作文的灵感。
孩子们小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次的磨练后,第一次坚定的明白了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当然,这“唯一”也各有千秋,从“母爱”到“祖国”,从“金钱”到“健康”,从“美食”到“知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我相信,通过这个游戏,他们应该懂得了该珍惜什么,因为逝去了就不再拥有。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孩子们此时内心百感交集,恨不得一吐为快。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真情实感的流淌,当然会情真意切。
体验无处不在,生活因体验而美好,习作因体验而精彩。实践证明,让学生在体验中经“风雨”,见世面,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素材,学生写作文时才会“下笔如有神”。喜则笑,悲则哭,怒则骂,喜笑怒骂皆成文。体验式作文,让学生的真情在体验中肆意流淌,让学生的心灵在体验中自由飞翔。
篇6:《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四年级作文研讨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是第八册语文园地六的习作内容,乡村的景物,乡村的趣事,对于乡村的孩子是很熟悉的。所以我选择了这一内容作为研讨课。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当同学们看到一幅幅美丽动人的乡村图时,惊喜万分,争先恐后的发言:“春天,我们的乡村好美呀,看,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它们争奇斗艳……”
对于孩子们而言,这是一堂快乐的作文课。对于老师而言,也是一堂收获惊喜的作文课。孩子们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喜悦的心情,在习作中都得到了详尽的描述。作文的过程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本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这节作文课引发了我的如下思考:
一、孩子感到快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动笔习作,首先要喜欢习作,要让孩子从内心深处真正体验到作文是件快乐的事情。观察自己的家乡、做游戏等都是作文课的形式,习作可不是只有一种形式,不是只有一个阵地──课堂。广阔的大自然,应是孩子们学习的大课堂,到操场上去,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们感到高兴,增加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这样对于孩子们来讲,作文的过程将是一个快乐体验的过程。
二、知识积累是写好作文的保证
“我们的乡村,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你挤我碰,等着人们去摘呢。”这些语句,是需要平时在阅读中去积累的,在习作中才能灵活去运用。有的同学在习作中能写出优美的语句,有的同学就写不出来。因此,平时建立一个摘抄本,是解决在写作时腹中空空,无话可写的好方法。在阅读时,把碰到的好词好句随时记下来,积少成多,这样就会在习作时产生下笔如有神,文如泉涌的奇妙境界了。
三、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是作文的源泉
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乡村的生活,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我组织了学生去观察乡村的田园风光,了解乡村的生活,拍摄乡村的图片,搜集乡村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乡村,学生讲得生动有趣。有个学生说:“我们乡村有趣的事很多,有时钓鱼,有时放牛等,我们玩得最有趣的是‘西班牙斗牛’……这是一节很成功的作文课,我充分利用了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相信孩子们对于这样的作文课一定会很喜欢。
通过这节作文课,我体会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有着广阔的学习空间,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接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篇7:鸡蛋漂浮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2352 字
+ 加入清单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玩是儿童的特权,是儿童健康发展自己身心的主要方式。玩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形式,还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场所,发挥自己的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发挥创造的学校。只有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兴趣,在他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游戏中,经常有新奇感、有兴趣、有激情,他们在写作的时候才不会害怕和恐惧,才会有倾吐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愿望和内容。科学实验式作文与其他作文课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
今天,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当我说出要求后,每位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实验中。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积极性?一个字,那就是"玩"。实验开始了,放盐的学生小心翼翼,非常认真;搅拌的同学满怀希望,观看的同学瞪大了眼睛,充满了好奇。由此可见,实验式作文课对于提高学比的写作兴趣是十分有效的。正如他们在习作中所说:我真希望下次继续上这样的实验式作文课。
“哎,又要写作文了!”“我不知道写什么。”“要是语文学习不要写作文,那该有多好啊!” 中年级孩子写作文时,总是不知该如何下笔,更不懂如何谋篇布局。在接受写作文的任务时,免不了怨声载道。有的孩子甚至对父母说:“我最怕写作文了。”怎么把孩子们这种畏惧作文的情绪排除掉,让孩子们充满激情地写出富有童趣的文章来。这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困惑的问题,更是我们三年级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喜欢做实验、做游戏。我想如果把实验引进我们的作文课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借此题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是否能收到好的效果呢?于是,我进行了“实验作文—鸡蛋浮起来了”的作文研究课,从学生的反应和交上来的习作效果分析,这样的作文形式确实能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表达能力。
现在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这节作文课进行一次反思。
一、成功之处。
在这节课中,我在下面的地方做得比较好:
1、课堂的流程比较顺畅。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评一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经常在习作中会胡子眉毛一把抓,抓不住重点,也不会具体写。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实验的过程和同学的反应,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结合学生的说话内容进行指导,如可以用上哪些好词好句等,从中让学生知道如何具体地写出实验的过程。
3、片段练习,落实写作。
在习作指导课上教师往往会说上一大篇,结果习作的时间就没有了落实。以往我都是一节课指导,一节课写作。在这次作文课上,我在课堂上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出重点片段,扎扎实实地进行习作训练。
4、自评、他评结合,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结合实际,设计好评价要求,让学生对照着里面的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课堂上教师示范指导,课后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二、不足之处。
1、个人素质方面。 在《鸡蛋浮起来了》这节课中,我能明显地感到自己在作文指导方面还需要加强,由于平常都习惯于两节课进行作文指导课,(一节指导说话、一节习作)而现在一节课里面包含了说、写、评,结果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显得很拘谨,不够灵活,简单说就是课堂调控能力、个人综合素质还要加强,在以后的作文教学效率提高方面还要加强和研究。
2、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在这节课中,由于我之前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结果在课堂上,我顾着自己的教学流程,而忽视了对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和训练。从录像上,我看到很多的学生都没有集中精神参与,特别是在评讲这个环节。甚至还有一个学生还在自顾自地搅拌鸡蛋,而没有参与到课堂上。
三、感悟之处。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开展实验作文的效果是不错的,它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实验作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玩是儿童的特权,是儿童健康发展自己身心的主要方式。玩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形式,还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场所,发挥自己的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发挥创造的学校。只有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兴趣,在他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游戏中,经常有新奇感、有兴趣、有激情,他们在写作的时候才不会害怕和恐惧,才会有倾吐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愿望和内容。科学实验式作文与其他作文课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
今天,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当我说出要求后,每位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实验中。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积极性?一个字,那就是"玩"。实验开始了,放盐的学生小心翼翼,非常认真;搅拌的同学满怀希望,观看的同学瞪大了眼睛,充满了好奇。由此可见,实验式作文课对于提高学比的写作兴趣是十分有效的。正如他们在习作中所说:我真希望下次继续上这样的实验式作文课。
2、实验式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科学实验式作文所选的实验往往与儿童已知的知识反差强烈,在做“鸡蛋浮起来了”这个实验前,让学生猜测:鸡蛋放到水中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呢?根据经验学生不经思索的回答:“沉下去。”当看到鸡蛋浮起来的时候,大家不禁感到了疑惑:为什么呢?于是我顺势问学生:“你有什么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呢?做一做吧。”我就给他们分好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试试自己的办法,小组合作就这样自然产生了。在做的过程中,一开始学生放下了盐,鸡蛋还是没有浮起来,但他们不气馁,一人倒盐,一人搅拌。就这样,学生一步步探究,最后果然成功了。我想,实验成功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间合作交流增加了,使他们明白了遇到难题要共同协商,积极探究。学生在这样的亲身经历中,不仅进一步体会到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含义,而且也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将继续研究,让我们的作文课堂更美丽、精彩。
篇8:《漫画作文的写作》教学反思_成长作文600字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漫画作文的写作”这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喜欢的漫画为话题,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漫画,接着欣赏几幅漫画,再介绍如何写漫画作文,欣赏几篇漫画作文,最后让学生动笔练习。本节课学生练习的漫画主题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如:“宝宝快跳”,“如此孝心”,“相依为命”。
教学中有描写祖父辈对孩子的亲情和欣赏有描写传承意义,以及长辈培养孩子的角度和方法的,以漫画形式表现诙谐幽默的生活乐趣的,总体来说整个课堂教学强调了家庭生活的亲情、责任、理解和孝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家庭生活的缤纷世界,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表达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感受和生活阅历。家庭生活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在活泼的气氛中积累、感悟、探究。平时,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感受是经验型的,是零碎的片段。通过《漫画作文的写作》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领悟到家庭生活的本质。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对话、写作几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感受到漫画的魅力、语言文字的魅力,进一步走向课外阅读,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的境界,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
篇9:想象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学习《草虫的村落》后,单元中有一则习作。习作要求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可以是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甚至是一个自然现象,写出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的生活及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最喜欢写想象作文了,天马行空,可以无所顾忌地进行想象和创造,这种创新精神当然值得提倡。但是本次作文的想象还是有限制的,要求或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或写出植物的生长过程,或写出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我找了一些范文,比如自述或奇异游历一类的习作,感觉不是很贴切。于是我亲自写了一篇《鱼国奇遇记》的下水文,描写了一条鱼儿在水底世界的所见所闻。通过故事语言写出了鱼的吃、穿、住、睡的生活习性,并进行了环保的呼吁。在读完范文后,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在故事的想象中要体现资料现实的元素,让别人读了你的文章,对你写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有所了解,而不是胡乱瞎编。
在一番教导之后,学生积极动脑,发挥想象,部分学生写出了很优秀的习作,比如:吴丽楠的《蜂巢打工一日游》、梁琼月的《蜜蜂王国奇遇记》、程霁月的《天空的颜色----彩虹》、李孟菲的《一只小鸡的幸福生活》、郭元双的《我是酸雨》等,同学们想象丰富,融知识点于故事中,读来有趣又能受到教育,真是一次快乐的写作。
这次教学,让我体会到老师亲自写下水文进行指导写作文,更加贴近学生的语言和生活,贴近习作的要求。
篇10: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605 字
+ 加入清单作文教学一直是现在高中教学的难点,如何上好作文课,着实让语文老师为难。一说作文学生总有畏难情绪,有学生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高中语文写作议论文是个重点。第一次的作文指导是“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我上完此课后就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我满以为学生会写得好,等到批改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学生议论的写作底子是那么的弱。他们的议论文的特点是:
1、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接着来几个记叙性的例子,然后结尾,文章就写完;
2、例子全采用记叙性文字,对于议论文来说,有些喧宾夺主,整篇文章不知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3、分析能力弱,文章难得看见有力度的分析。
所以在第二次作文指导时结合相关材料就”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进行深入讲解,对学生进一步指导。我主要教他们什么样的论据才恰当,这要根据你的中心论点来定,看你所选的例子有没有隐含中心论点,如果没有就不用,不是什么例子都可以用的。所选例子一定要典型,我选了一篇学生的作文中的例子,他是这样写的“我们学校有一位女生,……”,大家看这个例子可不可以,结果学生思考后说不可以,因为这个例子不够典型,我赞成学生的说法,告诉他们,写议论文,千万不要说“我家隔壁的大叔说”“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怎么样”,谁认识你家隔壁的大叔,你们班的同学,这样的例子经不起推敲;所选的例子一定是家喻户晓的、众所周知的,这样才具说服力。
在论据的选择上主要是把一篇较长的记叙性的例子给学生,告诉学生如何删减,把跟中心论点无关的枝枝叶叶删去,只保留能证明论点的部分即可。所选例子最好是概括性的语文,不宜写得太长。上了这一学期的作文课后,我对我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反思。
1、作文课写作样式的调整。
尝试模拟考试情景,增加写作紧迫感,加快写作速度,增强学生精神集中程度,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够字数,再慢慢训练其文采,下课就收卷,不交者登记姓名,课后不再收作文,也就是说不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不收其作文。节省下的一节课作为点评作文之用。遇到佳作要进行表扬,或在教室张贴,或在班内宣读,或往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积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其明白自己不是写作文而是写作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老师,而是要努力写出让人称赞和欣赏的佳作。写之前就要有写这篇是用来发表的意识。观念一变品味就变,对自己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往往会精心构思,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3、要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并且是自己修改。自己要有一个反复揣摩的过程,那真是“吟定一个字,捻断数颈须”。可以尝试有作文修改课,上一节学生写好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觉得不好的地方就进行修改,一直改到自己满
意为止,可把修改好的再写一遍,让学生对比前后两篇文章,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这一个修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
4、要上阅读课,因为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
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道理的。不读书、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要想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是不可能的。要不断探索阅读课的形式,我在上海嘉定二中参观时,发现他们的阅读课是很有特色的,他们的阅读课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让学生读书时,必须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自己心灵思维的火花,如果灵
感来了可当场进行自由创作,阅读课的时间一般是两节课联排,上完课本子要马上交给老师。这期间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5、写文章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越写越快,越写越能写。
如果一个月还不写篇文章,别说写好文章,可能连字数都凑不够了,这是我有深刻体会的,在平时应加强学生练习写作的量,只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如读书笔记等,并鼓励学生多参加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6、老师要经常下水写作,和学生分享创作的乐趣,这样老师就不是光说不练了,也就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就不是隔靴搔痒,空洞无物。而是和学生去进行共同创。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篇11:有关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一、注重生活积累
学生作文常出现的问题是:无话可说,缺乏生活积累。“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才能成文。”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叶老所言和人们常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样的道理。
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家长只会买很多作文书给学生,如:《全国中小学生作文选刊》、《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学生升学作文选》、《小学作文指导》、《分类作文》、《作文大全》……学生作文参考书很多,遇到单元作文时,课堂上老师布置习作,让学生回家准备,第二天交作文。学生回家, 第一件事就是翻作文辅导书找“样品”对号入座,只需把文中的人名更换了就变成了自己的习作。有的教师一见到这类作文,不加思索地就评上优等,并在班上把它当作范文,夸奖作文写得好。有的教师直接把该作文抄在黑板上,叫班上同学一字不漏地背下来。每个单元习作讲评时,教师就选这样的一篇作文让学生背熟,应付考试。类似的情况在我们农村学校较多。因为学校仅凭分数考核教师。学生长期受这样的训练,到临场写作时脑子就是一片空白。学生缺乏生活体验!
作文是生活的真实体现,说明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积累生活,就是开发作文的课堂,比如,在山坡上放牛;夜晚院里数星星;月亮底下捉迷藏;课间游戏;冬天里玩冰条,堆雪人,打雪仗;第一次学做饭,洗衣服;自己参加的一项劳动体验等。生活积累是多方面的,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我在每次习作前,应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生活,然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大家评论,再作文。 如习作“第一次……”,我就先布置学生学做一件自己从未做过的事,第二天把做的经过具体说给全班同学听,大家争先恐后地说了事情的经过,说得清清楚楚。大家进行讲评,相互补充,再起草作文。因为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作文时文笔流畅,感情自然流于笔端。
二、自由畅想,大胆创新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他们的想象力是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并在教师的影响下不断发展的。教师可以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和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
如小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习作“假如我会克隆”。我就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想想: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玩的、用的、吃的、穿的等究竟缺少什么?然后大胆想象:假如我会克隆将克隆什么?学生作文居然出乎我的预料:有的要克隆很多花草树木,美化和净化环境;有的要克隆很多猪牛羊,让穷人家也天天有肉吃;有个学生这样写: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人体器官。因为有许多患者需要换某个器官,才能成为正常的人,才能继续生活下去。等到了换器官的人和捐献器官的人比例严重失调,许多患者就因为没有器官换,而失去了生命。再说换器官的费用是常人家无法承受的天文数字。假如我会克隆器官,患者就不会因为换不上器官而死亡。我爸爸就不会找不到肾换,我们家也不会因无法支付医药费,让爸爸早早就离开了我们,使我从小就失去了父爱。我时常都责怪我妈:“你这医生白当了,连我爸都救不了,回家当保姆算了。”
幼小的心灵,怎能承受这样的打击呢?在评讲作文课上,我让他上讲台朗读这篇习作,当时他简直成个泪人,班上许多同学都跟他哭起来。这是习作来源于生活的效果。
综上所述,注重生活积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习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篇12:初一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988 字
+ 加入清单人总是在衰老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熟,而我,还不衰老,所以不成熟也是应该的,初一作文教学反思。但是,直到现在,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我也许还只是一个门外汉。我对我的同行经常如是说:语文这行当力,颇让人有些手足无措的竟是作文的教学。我那样说着的时候只是一脸的坦诚和无助。
也许,写作就源于一种冲动吧,即是说激情是写作的动力。激情决定了学生能否进行写作,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摸索到了一些学习的诀窍,如果把它表述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至少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对自己方法的改进也不无裨益,可真正能这样做的仅是少数。又如我们的师父常说,老师在教授完一篇课文之后往往会又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探索,如果能把它写下来并坚持这么做的话,一定大又长进。听着他这般述说时,我竟又几分惊奇,因为于我说来,上课之前倒还有着某种激情的话,一节课两节课下来,除了偶尔瞬间的反思,大抵松弛÷懒散,所以一直以来我就如蜗牛的爬行。究其原因,不一定是他们不会写,不一定是我们不会写,而是没有意识倒自己需要去写,应该去写,即没有写作意识。没有意识,谈何写作的激情,写作的冲动呢?
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种写作意识,或者说写作的激情。有写作愿望,但没有具体的生活作依托,这种激情也只是一种毫无现实根据的冲动,只有立足于现实,立足于生活,才可能产生除锦绣文章来。“文生于情,情生于哀乐,哀乐生于治乱”,一个人深入生活的程度究决定了他是否会产生写作激情。如果鲁迅先生没有对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真切体验,没有对中国社会诸多矛盾÷弊病产生原因的苦苦探索,没有改变这种现状的迫切心情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是绝不会拿起笔来改造社会的。一切作家之所以要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除了可以积累素材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感受生活的脉搏,让生活去碰撞,激发自己的写作激情。
我想倒了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观点“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我的语文老师历来推崇周记(或者日记)可以理解为是它的一种变式,我们似乎也需要这样的理论支撑。我始终认为周记(或者日记)应该成为学生尝试各种叙述的一个平台: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许多大文学家就都有写日札的习惯,不但增强了笔力,还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哈佛有句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和督导学生不间断地写周记(或者日记)进行这种自由地写作,学生会养成一种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习惯,并将有利于他们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争议的事件。有话可说,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刚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表情达意时,也许不能很准确地把所想所说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词不达意的现象只是因为对文字的陌生。坚持下去,待对文字熟悉了,驾轻就熟了,作文实在是一件小事。我们对作家的钦佩,很大以部分源于他们说出了或者说着我们想说的话。当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意识,如果我们学生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写作,一定也能弹奏出时代的强音。当然,这肯定需要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的蜕变,就像蛹化蝶一样,但我们应该去期盼那些美丽的蝶的出现,那将给我们一个缤纷的世界。
我在从事初一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厌烦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分析起来,根本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为此,解决学生的厌烦心理,首先要从教师入手。
(一)敬业精业,授课精彩。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让学生感道听老师讲析作文或课文就是一种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师下水,现身说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比千言万语还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在这一点上我做的不够好,我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弥补这一点。
(三)典型引导,正面鼓励。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不做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事。坚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评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之处,力争每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选做范文的机会。同时,注意在学生中培养写作爱好者。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城的爱。很难想象,一个对现实生活冷漠、对学生漠不关心的教师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作品,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同学生一起练笔,这样才能在思考中进步。
篇13:《游戏作文》教学反思_其他话题800字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提起作文头就疼”这是同学们的口头禅,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那么,作为三年级语文老师应当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呢?
我本着追求快乐作文的本意,让学生在我的课堂里摆脱畏惧作文、感觉“没有东西可写”的困境。我设计了一节游戏作文课。
一、玩玩、说说、写写轻松又实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要想让学生认真写作,喜欢写作,还应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游戏作文是最富有情感性的创造活动,在课堂上我挤出时间让学生尽情地“玩”,这对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创造协作心境是大有益处的。在游戏过程中,我把游戏分成三个部分,就是想让学生能够边看、边玩、边议、边说。在每一个部分开始或结束时都让学生谈体会,说看到的、听到的、有意思的事。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言,写起作文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二、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
在游戏作文课中,玩玩、说说、写写是紧密联系,相互相成的。在玩玩、说说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只注重玩的过程,而没有注重用合适的语言把玩游戏时,自己或同学的神态、动作、语言说清楚,那样写出来的作文照样也不会生动。所以,在课堂上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遇到表达好的学生及时鼓励,给其他同学以榜样作用。如:“你的口才真好,把你的同学逗笑的动作说得逼真极了。”或及时引导表达不具体的学生:“他们玩游戏的姿势是怎样的?能形容一下吗?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才把你逗笑呢?”等等。在课堂上我还展示学生的习作,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各方面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在尽情游戏、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这样学生就能创作出优秀的游戏作文。
在玩玩、说说、写写作文课之后,我准备继续将“画画、说说、写写”、“做做、说说、写写”、“读读、演演、写写”等各种活泼、有趣的形式请进我们的作文课堂,让学生越来越喜爱作文课堂,越来越喜爱作文。
篇14:《成语故事》教学反思精选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它们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都是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蕴含在故事之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如果都是按先感知故事内容,再感悟哲理的顺序进行,方法就单一了,学生容易对课文失去新鲜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选用了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
学习《自相矛盾》,先让学生看图、读文,弄懂什么是矛,什么是盾;指导朗读“夸口”的语气,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并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接着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怎样想?又会怎样说?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学习《滥竽充数》,让学生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引导他们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通过比较三个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从而知道南郭先生能够混的原因,再读“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所以最后南郭先生只好逃走。再次基础上,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
学习《画龙点睛》,则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提问:(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 逐题讨论,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篇15:金色的草地读后感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我很喜欢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乡下家,窗前是一大-片草地。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兄弟俩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在草地上玩耍。有趣的蒲公英给它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通过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世上万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千变万化的。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及我的朋友去海边钓鱼。海水正好淹没了我的小脚丫。这时我们被那五颜六色的贝壳吸引住了。突然我发现了一个大约8厘米长的贝壳,上面有两三种颜色,有灰色褐色黄色非常漂亮。它的花纹就像波浪一样一起一伏非常的美妙。这也许就是大海的杰作吧!这时我叫来了妹妹和我一起欣赏这美丽的贝壳。大海仿佛也在为我们高兴扬风起伏着。
下午四点半,开始涨潮了,海水已淹没了我们的膝盖。此起彼伏的波浪。它轻轻的拍打着岩石。多么可爱的大海啊!原来它和金色的草地一样是可以变化的。
篇16: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在情感升华后,我设计了一个仿写环节,让学生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由于时间仓促,只点评了几个学生仿写的句子,没给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情感教育还不是很到位。另外,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在过渡时,衔接得不够好,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加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范例三人们总说冰心的文章犹如一池春水,风过后,心中漾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散去,又犹如涓涓小溪,或平沙细淌,或曼杨轻拂,或叮咚有韵,或温馨氤氲。这样的诗文,似乎是夜空中的星星,晶莹剔透。
《荷叶母亲》的语言很适合我们初一的孩子拾掇珍藏,透过那清丽的文字,我们能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荷叶母亲》以景物为依托,它描述了定格在儿时记忆中的两个对比强烈的画面。一朵白莲在雷雨之夜,被打得四处漂散,身是泘萍。没想白天繁密的雨又至,作者不由得担心起那一朵刚刚展开花瓣的被雨打得“左右欹斜”的红莲。正当敏感的小冰心倚在细心的母亲身旁“无法可想”之时,红莲旁的一片大荷叶“倾侧了下来,正好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这一刻在作者的心中定格成为永恒……
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决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探究诗文的构思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
我总在想《荷叶母亲》,荷叶并不美,为何我们的孩子能在淡淡地钢琴声中读得如此声情并茂呢?或许情浓是本文的关键。家庭的和睦、水乡儿女的敏感、母亲的细心都在作者包含深情语言中娓娓而致。特别是文章描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无微呵护和关爱。
当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现在只能摸索着走,在摸索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提高。力争达到“文章由学生自己读懂,疑问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取,规律由学生自己概括掌握”的境界。
篇17:动物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上完这节课后,还似乎有一种理还乱的感觉,当中的诸多环节还不算成功,对于课堂的处理确实值得再思考。
首先,这次的经历让我心中留有遗憾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始终如一地饱含激情和热情,并且不能轻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是对教师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而我这次就是没有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其次,在本次习作课,我考虑更多的是自己应该如何上好它。所以在选择材料上,我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根据已有的经验去设计,而考虑到孩子方面确实还不够。师傅的一句话让我对这堂课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人类残杀动物的图片我找了许久,花了不少心思,但这些图片过于血腥,震撼力太强,也许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灵。这又不得不让我佩服师傅对教学的敏锐力,以及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是啊,我们教师教书是为了学生,一切都要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而我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虽然花了不少精力,但更多考虑到的是选取的图片如何配合我这次的作文教学,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血腥的图片是否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阴影。看来,我要对自己的这堂课重新定位了。
再次,“如果你是被捕杀的动物中的一员,你想对这些捕杀你的人说些什么?”如果这个问题换成直接以动物的名字呼出,“藏羚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小海豹,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可以更加入情入境,投入到我的课堂中,畅所欲言了。
最后,在作文评价环节中,这也是很关键的一步,由于我没有状态,随便抽取了3个学生的作文,蜻蜓点水式的点了一下,没有进行系统的评价和修改的指导,一堂习作课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今后,是要多学习,多听听习作的观摩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争取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让孩子们爱上写作,写好作文。
篇18:四年级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777 字
+ 加入清单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体现生活
“体现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二、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来源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有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学生将必克服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三、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
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四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为写作提供素材。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上台作竞选演说;运动赛场,小记者在行动;新年到了,让学生写《新年的快乐》??班级的这些活动“语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又是在进行班级教育。每月学生独自出一份手抄报。由于学生平时能留心班级生活中的闪光点,一篇篇感情真挚,内容鲜活的文章,由此诞生了。对学生而言,这些手抄报是他们小学时代的成长纪念册;对老师来说,则是班级生活与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结晶。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篇章。
篇19:反思五:英语作文的训练教学反思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首先,我讨厌英语高考试卷中最后一道试题被叫做“书面表达”,叫做“(英语)作文”难道有困难吗?如果说尽管是高考,实际写作情况算不上“作文”,那么,我们汉语考试中,小学生写的文章应该叫什么呢?叫“神马”吗?现代高考英语写作从本质上讲,写的水平大约也只能算是等于中国小学生汉语作文的水平。我们的孩子写作文,很难写出自由的、真实的内容来,高考英语作文从内容看、从形式看也是空空如也。如果持怀疑态度,你大可以看看高考以来英语作文的参考范文。正因为如此,我的学生在我的倡导下,开始了双腿走路的英语作文习练:也就是,作业本练习应试作文(100词左右的试卷末题“书面表达”);日记本练习自由作文,无字数、题材、体裁限制,随便写。
一般而言,应试作文是“八股文”的翻版.每一种文体或题材内容都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也就是作文被“格式”化了,它是可以用来检阅学生英语习得的一些情况的。但是如同选择题的标准化一样,作文按照作文的“标准化”写作,根本就不如干脆考单句翻译或者句群翻译,免得徒有其名,未有其实。
下面是借用博友博文中的一个片段,对于其中的现象,不知你以为然否?华东师大的一位研究者曾经在中学做过一个简单的即兴调查:“作文写过自己妈妈的,请举手。”课堂上的学生几乎都举起了手。“文章里写自己生病,妈妈送去医院的,请举手。”多数又举起了手。“写去医院的时候,是半夜,天正下着大雨的,请举手。”举手的仍然是一大片。“写妈妈吃力地背着自己,身上被雨水淋透的,请举手。”下面不仅举起了一大片手,而且还有哄堂大笑。
如果是英语试卷,那么这个题目可能是这个样子的-----书面表达:人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记得有一次,半夜里,天正下着大雨,我肚子疼得厉害,我母亲吃力的用自己肩,背着我冲向医院,她身上被雨水淋透了,我非常感动。请以John的名义,写一篇日记,字数100左右,参考词汇:XXX,注意,文章开头已经给出,不计入字数。
我想坚持让学生双腿走路。一方面,不瞄准应试,那是十分危险的;另一方面,坚持自由写作,“吾写吾心”会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篇20:《说明文阅读》的教学反思500字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说明文阅读是三大文体阅读中考点也不少,难度最浅的现代文阅读。但总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教学设计都是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授课时先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再开始技能训练。在讲评中修正学生的答题思路。在材料选择上,都是典型的说明文,文后考点都是相同的两个考点,一是概括说明内容,二是指出某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教学设计及训练程序,看似不存在什么问题,可学生难以领会,原因在哪呢?
首先是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量不大,还不能准确地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对说明对象的特点不能精确地把握。
其次是教师评讲过程中,不能抓住关键环节,特别是涉及到答案的细节积累。如某种考点的提示语,相同的句式,以及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题后的分数的暗示作用,学生在答题技巧上积累不多,得到的答案就不够精确了。
另外,学生对说明文的名词术语理解不透,胡乱写答案。如问说明方法的,学生就不去辨别,不从说明方法的定义上去理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心中无底。
还有是说明文的练习量不够,以为简单就可以少训练,在学生记忆中没有形成“定势”,常常会与“议论文”相混淆。
基于以上情况,以后说明文阅读训练可作如下调整:
(一)多读一些典型的说明文,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的感性认识。
(二)一节课只讲一个考点,强化学生对该考点的训练。
(三)让学生积累一些答题技巧。这些技巧知识可在训练前听写,以加深印象。
(四)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作答,以增加趣味性。
(五)进行阶段专题测试,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