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怎么写(精彩20篇)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开学吧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5586

作文

1000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1480 字

+ 加入清单

王定国,“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生于1913年的她,是目前仍然在世为数不多的长征老红军。她以百岁的壮丽人生,见证大国的崛起,并为伟大的时代讴歌!

如今,百岁高龄的她,脚步依然忙碌,还时常外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了人们认为在这个年龄不可能做到的事。新年伊始,记者来到王定国位于北京北四环附近的家中,看望并采访了这位值得至深崇敬的百岁老人。

见到王定国老人时,她正在家中和子女打麻将。王老打牌,干净利落,落牌之声,清脆有力。闲时,王老爱打麻将,身边的人说,她只要一上麻将桌,立马精神百倍,“大杀四方”。记者不禁好奇百岁老人为何有如此之好的身体和精神,王老的小儿子谢亚旭道出“秘诀”:“我们老太太是一个活在精神世界的人,她对吃穿住这些物质上的东西看得开,没有任何要求,有时出门回家饿了,就吃包方便面,还不用水泡,就干啃。老太太常说,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挺不过来的。”

90多岁高龄,重走长征路

1933年12月,王定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出任四川营山妇女独立营营长、川陕苏区保卫局妇女连连长,为红军送弹药、清剿土匪,拿过枪、上过战场……1935年3月,王定国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回忆长征路上的艰辛磨难,王老出奇地平静,“草地我走了3遍,翻了5座大雪山,我们文工团要做宣传鼓动工作,行军途中跑前跑后,走的路远不止2万5千里,应该是一倍以上。”王老在雪山上还冻掉一个脚趾头,“就是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也不疼也不流血。”过往的艰苦岁月,王老不愿多谈,但长征在王老的记忆中永不磨灭。

“母亲一直想去当年走过的地方看一看,看看革命老区,看看当年的乡亲。我们知道母亲心底有重走长征路的心愿”,谢亚旭对记者说,2004年,王定国91岁,恰逢纪念红军开始长征70周年,谢亚旭跟母亲商定了重走长征路的计划,“那段时间,母亲情绪非常好,很兴奋。但考虑她年事已高,不可能沿原来的线路再走一遍,我们就挑选了一些关键点,比如她参加红军的地方、入党的地方、第一次打仗的地方……并打算用几年的时间来完成她的心愿。”

2004年,91岁的长征老战士,重新踏上了长征路。

王老重走长征路的第一站选在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管辖的泸定县,红军长征时期著名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战役就在这里发生。“到达泸定县,我们稍作休息就走上了铁索桥,那天的江水特别湍急,站在桥面往下看就直头晕。但母亲非常兴奋,站在铁索桥上不用人搀扶走了一个来回。站在泸定桥上,母亲把我们招呼过去,对我们说,‘长征中我走的不是这条路,但你们父亲是从这条铁索桥上过去的,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我这次带你们到这里来就是让你们感受父亲他们当年的不容易’”。当时王老的三个儿子谢烈、谢云、谢亚旭陪在她身边,一起重走长征路,“像这样的话,母亲一路上说过多次,在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政府父亲当年住过的房前,母亲也说过,并且要求我们做儿女的,要带自己的孩子到这里来看看他们的爷爷,让他们不要忘记过去、忘记历史。”

“弹指一挥七十年,血染山河马列坚。立新革旧非常业,星火燎原乾坤传。七十年后又进川,心潮难平语万千。”这是王老2006年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而作的诗。几十年来,她最喜欢穿的衣服是红军的灰军装、八角帽,最喜欢写的字是“红军万岁”,她还曾写道,“70年前,我和我的战友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万里长征。雪山、草地,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战火硝烟中,无数英勇先烈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最后成就了伟大的胜利。从红军长征到今天,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理想和信念矢志不渝地奋斗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北京举行了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当主持人宣布_____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时,全场响起持续的热烈掌声,网友弹幕留言“实至名归,辛苦了”让我深受感动。致敬消防官兵英雄,感谢他们的负重前行、向死而生;致敬和平年代守护者,感谢他们的挺身而出、无私奉献,他们就是青年奋斗的方向和标杆,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榜样。

传承英雄精神,砥砺奋进正当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和平年代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也会有危险和牺牲。年轻的救火消防官兵面对熊熊大火,用最美逆行诠释了当代担当和奉献;面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用生命完成最后的光荣职责,换来了更多家庭的幸福和安宁,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青年一代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让英雄精神融入血脉,

弘扬五四精神,当代青春建功。“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要传承五四精神,砥砺前行,奋发有为,担起当代的历史使命,将个人理想同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相连,走在时代前列,勇于担当奉献,不畏布满迷雾的前路,不惧充满考验的人生,始终坚守理想信念,饱含爱国情怀,用无悔的青春实现人生奋斗价值,同祖国共前进,同人民齐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代接着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正因为有了一代代、一辈辈英雄们的前赴后继、保驾护航,我们才能拥有的今天的一切。英雄精神领航青年破浪前行,为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传承英雄精神,弘扬五四精神,广大青年要以青春奋斗之姿态,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关头挺身而出,敢于担当、奋勇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赢在中国节目观后感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看了中央经济二套的一档“创业选秀”的节目,赢在中国的“十一进十”的一场比赛,没有想到给自己的触动还是挺大的。在这期的选秀节目中,先将两队员分成两组,按照预定设计的项目进行比赛,比赛失利的一组内淘汰一名队员。

经过前期的艰苦卓绝的比赛后,输的一队要从4位选手中淘汰一名队员。考官问他们4位选手,他们觉得应该淘汰哪一位。其中一个选手(比较年轻那一位)选了自己离开。说实话,我发现这个节目里面那位选手有好多性格方面的东西与自己十分相似。在整个小组的项目比赛的过程中,他没有主动地争取做那个项目组长,在实际比赛的失利后才懊悔不已。虽然,就是他作为项目组长也不一定100%地改变比赛结果,但是没有争取,他就不可能取得成功。面对评委尖锐的压力提问,他又选择了淘汰自己。说实话,我想如果是自己的话,也差不多是这样的一个选择过程。最后评委的点评警醒了他,也警醒了我:1、做事情的时候没有完全的投入,没有好好地把握机会,当即会失去的时候空懊悔。2、碰到困难和压力的时候,没有勇于面对它,不屈不挠,而不应该选择了逃避。

是啊,这个社会就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只有不懈的努力,才可能更接近成功,如果不努力,连赢的机会都没有了,正所谓,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2024年度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荣誉的有:张定宇、陈陆、张桂梅、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王海、汪勇、谢军、叶嘉莹、毛相林、国测一大队。节目最后,《感动中国》把这一年的特别致敬,献给了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们。

《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让全国观众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人物,他们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每年观看《感动中国》,眼泪总是控制不住。每当主持人念出一个闪亮的名字,述说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无数观众都红了眼圈,万千网友纷纷表示“太好哭了”“感动到不行”。为什么会感动?为什么会流泪?因为平凡的人有着不平凡的故事,创造了不平凡的精神,传递着不平凡的能量,作为观众的我们深受感动与鼓舞。身患渐冻症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顾不上照顾已感染新冠的妻子,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奋战在抗“疫”一线。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1元“抗癌厨房”,18年来与癌症病人相伴,温暖了无数人。“燃灯校长”张桂梅,身患多种疾病傲视病魔,创办云南丽江华坪女高12年,帮助1800多名女生走出大山上大学。消防战士陈陆,在抗洪时为营救群众不幸牺牲,年仅36岁。他的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儿子牺牲后第三天,他就给上级写信说“抗洪形势依然严峻,希望把主要精力放在防汛抗洪大局上,不要为安排陈陆的后事牵扯太多的精力”。一位老父亲在面临丧子之痛时依然顾全大局,让人动容……没有豪言壮语,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诠释了人性的至真、至纯、至美。

感动中国人物也彰显了家国情怀的磅礴力量。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10余年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完成了北斗系统单机产品的国产化率从80%提高到100%的宏伟目标。鲐背之年的叶嘉莹老师,转蓬万里,情牵华夏,呕心沥血写成的19部有关诗词的著作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当代愚公”毛相林,向绝地要天路,用7年铺就8公里的“绝壁天路”,带村民走上致富路。国测一大队67年徒步行程累计6000多万公里,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血水汗水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他们以赤诚之心迸发出令人震撼的力量,用“做好一件事”报效祖国的事迹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感动中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是一场精神的盛宴。我们应以感动中国人物为学习楷模,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榜样力量化为精神动力,付诸学习实践,奏响“感动”的旋律。新春的脚步正迎着暖阳踏来,让我们从“感动中国”汲取精神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更多的“感动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航拍中国新疆篇观后感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刷了《航拍中国》第一季最后两集,有点失望…江西这么一个物华天宝的地方,自然风光竟然只有这么点,而人文也并没有很大的可观性…

大魔都虽然除了崇明岛没啥风景可言,可高楼大厂也是特色,比较适合超级工程这种题材…

第一季完整看下来,新疆第一。除了海洋,湖泊、雪山、峡谷、沙漠、盆地,应有尽有。不到新疆,不只中国之美,很可惜只能拍一集。

黑龙江中规中矩,最东和最北还是给这个省份带来了很多独一无二的美景。

陕西有些小惊艳,颠覆了原来课本上的满目疮痍的印象,地图上满满的绿色真是有点不敢相信。

海南美中不足的是没能完整呈现海洋之美,三沙有可能是政治限制,并没有花大笔墨介绍,可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2024年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是我在这一年里,第一次感觉自己是那渺小;也是第一次深深体会到自己有一个欠不完的债,一个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债;更是第一次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说起乐器,大家第一个就能想到钢琴。当然,不是因为琴声的优美,而是弹钢琴的人,触动了我们的心弦。

无臂钢琴大师——刘伟,他是我最感动的一位人物,他看似平凡,却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只要你能迈出第一步,你就会成功”。这是刘伟在舞台上说的一句话。的确,万事只要我们做出了第一步的选择,那么在接下来,我们的汗水将会有所收获,只要你去努力,去争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就话就像刘伟的仅仅一小步人生。在小时侯活蹦乱跳的他,却被电线杆压倒在地,使他失去了双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在医院里的3个月,都过得浑浑噩噩。每天早上睁开眼后,就失声痛哭。

但是,在这几个月里。他每天会看到许多人进进出出,看到诞生的婴儿和逝世的人。他有所感悟,突然觉得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于是,他学会了很多,我们用手做的,他用脚也能做到。用脚穿衣,洗脸,吃饭,写字,甚至自己还出版了一本书。为了不父母亲的期望,他学会了游泳。游泳是要用四肢来保持平衡的,而他呢?却失去了双臂,但是,这对他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活着。他曾说过这样句话∶“活着是所有事业的基础〞。是的,我们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快乐。

他为了学好游泳,不让母亲失望。他每次游泳都在身上放一个木块。在他的努力下,他获得了〝残疾运动会〞的冠军。他想参加〝残奥运动会〞,但是,一个灾难又像晴天霹雳般的来到他的身边。他焕上了一个难治的病,不能剧烈运动。他的梦想被打破了,可他不放弃。他坚强。他又弹起了钢琴,他用脚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乐章。他成了无臂大师,弹钢琴的佼佼者!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的捆住他的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的轨迹!上帝为他关上了两扇天窗,却为他开启了一个永久的无形的天窗。——隐形的翅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鸡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1936 字

+ 加入清单

他们的事迹温暖着中国,他们的事迹感动着你我。

中哈边境新疆萨尔布拉克草原的黄昏,是一种空旷而孤寂的美。

当橙红色的日轮坠向辽阔的地平线,草原深处的凉意渐浓,黑夜张口吞噬大地,形影相吊的白杨昂首坚挺,流连淡淡的夕照。

踏着彩霞的余辉,草原的牧民们挥鞭赶着牛羊,从萨尔布拉克草原毗邻边境线的春秋牧场迁移到别处的夏季牧场。

一望无垠的草原只剩下了76岁的魏德友和他的100多只羊。守边了半个多世纪,这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习惯了孤独的生活。

用木条插上了羊圈的门,魏德友回到自己居住的土房,一骨碌躺到了床上。门外羊圈里时不时传来一两声低吟。除此之外,草原寂寂,四野悄悄。

流动的岗哨

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平缓,边境线缺少天然屏障。除了哨点的边防军队,护边员的巡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牧民们搬走后,草原变成了“无人区”,发生偷越境的概率相对较大。塔城裕民县边防大队政委叶尔那说。

魏德友是主动选择留下来的。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

每天的清晨或傍晚,魏德友要来回走8公里的牧道去边境线,看有没有人员经过的痕迹,到牧民留下的房子查看情况。

几个月前,3个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往边境方向走,魏德友扯着嗓子、一路小跑,在铁丝网跟前截住了他们,劝他们离开。

半个多世纪来,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1起涉外事件。

“这是我和战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要守到自己动不了的那一天。”魏德友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边境最危险的工作就是放牧。魏德友说,他和守边牧民坚持通过放牧的方式捍卫领土,与手握钢枪的外国士兵面对面也不曾后退。

1973年,魏德友骑马沿着没有边境设施标记的“争议区”放牛,发现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等到飞机离开后,他在盘旋区域内寻觅可疑迹象,发现两串朝向境内的脚印,向连队汇报展开地毯式搜索,最终可疑的人退回到边境线以外。

年逾古稀的魏德友仍没有“退休”的想法。有一次巡边遭遇暴风雪,迷失方向的他被困5个多小时。儿女担心父亲的安危,央求他回家养老,但一直没能说动。

魏德友的妻子刘京好告诉记者,对边境,魏德友有割舍不下的感情,一天不到边境看看,就感觉少了点东西。

“现在走了,以前不就白守了”,魏德友说完向着羊群小跑一阵,像是示意记者:自己身体还硬朗得很。

50台收音机

魏德友脖子上总挂着1台黑色收音机。这是两年前赶集的时候花80块钱买的。收音机掉漆的地方锈迹斑斑,坑坑洼洼的摔打痕迹记录着岁月的磨砺。

对这个不抽烟不喝酒的老人来说,收音机是除妻子刘京好之外的另一个“老婆”——放羊的时候,巡边的时候,种菜的时候,机子不会离身。

“除了睡觉,其他时候都开着。”草原上信号不稳定,只能搜到4个台,但有新闻、能听歌,魏德友已经知足了。

草原风大夹带着沙土,收音机特别容易坏。从1964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六一团兵二连屯垦守边至今,魏德友整整用坏了50台收音机。

年代不同的50台收音机,是魏德友52年守边历史的见证。

1964年,24岁的魏德友响应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30多名战友远赴万里之外的茫茫戈壁屯垦戍边。

紧接着,他从老家接来刘京好,在边境安下了家,养育了儿女。

半个多世纪以来,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

几十年来,老两口很少外出,想孙子孙女了,就让他们过来住上几天。

他可以过得更好

孤零零矗立在草原的土坯房,就是魏德友简陋的家。

用报纸糊的“天花板”已经泛黄,1张木头桌子歪扭地立在坑洼的泥土地面上,家里只有4张凳子,来人多了只能坐床上。

房子里没有通常照明电。窗台前6伏功率的太阳能发电机每天只供两个灯泡的简单照明和手机充电;除了收音机和手电筒,房里再也看不到其他电器。

夫妇俩吃的米面需要小女儿翻越几十公里牧道才能送进来,喝的是门口井里打出来又咸又苦的盐碱水。

十年如一日,魏德友和老伴就过着这样的苦日子。而原本,他们可以过比这好得多的生活。

从兵团退休的时候,魏德友每月能领到将近3000元的退休工资,加上妻子刘京好的2000元,足够老两口安享晚年。

魏德友在连队有1套房子,但至今他也没有去住过1天。

前几年,刘京好感染了布鲁式杆菌。这种寄生在生羊肉的病菌发作起来会导致发高烧、浑身疼痛。刘京好时常要到城里的医院住院,留下老伴一个孤零零守边。

魏德友在连队放过牛羊、喂过猪,退休后还替别人打工代牧过。魏德友的手一次粉碎草料的时候被卷进了机器里,拔出来后10个手指头都血肉模糊,露出了白骨,右手食指只剩下了半根。

艰苦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从未让魏德友退缩过。“只有守在这里,心里才踏实。”这个信念一直植根在这名老党员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这次颁奖典礼中,有为了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陶艳波;默默捐款二十余年从不留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沙漠“飞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普江……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十三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的孝女朱晓晖。

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了弥漫性脑梗塞,生活不能自理。她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辞去了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将房子卖掉了,但依然欠下一身债务。她和父亲便在社区的车库里安家,一住就是十三年。他们生活的唯一来源是她父亲每月一千余元的养老保险,常常只能让父亲一人吃饱,她也有十余年没买过新衣服,生活的重担使她才41岁就头发灰白……

看了她的故事,我忍不住问自己:“她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也能将”孝“这个字的本意作出最好的诠释,那我呢?”我想,我以后也要和她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做一个孝顺的人,让父母更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理中国的观后感《地理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理·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汲取知识营养的青少年来说益处很大。

《地理·中国》栏目,采用外景行进式拍摄与主持人演播室串联的形式,展示地质科考的过程,讲述地质科学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对关键的科学知识、原理进行介绍,并通过道具、实验进行演示,展现地质地貌的结构、成因及演变,展示地质学的魅力。

《地理·中国》栏目题材宽广,观赏性强。中国的辽阔大地,蕴涵着全世界最丰富的地理、地貌资源,这为《地理·中国》栏目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内容和创作空间。大自然神奇、瑰丽、壮美的景观,使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地理·中国》栏目可以解密自然,知识性强。《地理·中国》栏目,以对自然现象的探问为发端,以地质科考为线索,通过展示地质科考的推理和求证过程,揭示科学原理,普及科学知识,以满足观众对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通过观看《地理·中国》,是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了我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之栋梁才的理想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孙迎欣

今天上午,我们看了感动中国。每次感动中国都会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人。

这次感动中国第一位出场的是卢永根,他在十九岁的时候,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卢永根爷爷还是一位老院长。最后他还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绢了出去。

第二位出场的是一对姐妹,她们是卓嘎和央宗。他们住的那个地方只有他们一家人,他们的妈妈在去看病的路上去世了,他们最小的妹妹当时被卡在了冰里。但他们的爸爸始终不离开这里。他说中国不能少一块儿土地,他们要守护这里,最后他们成了那里最后的一家人。

第三位是刘锐,他驾驶着战神,冲破了一个个鬼门关,他要向别人证明中国人是很勇敢,不怕死的。当时他驾驶着战神穿过了一道道闪电,他说当时感觉静电都在往外拉。

第四位是黄大年。他爸还在读书的女儿带回来,和妻子放弃了他们当时的药铺,回到了中国。回国后他每天的日程表都满满的。最后因为睡得太晚饮食规律不好得了重病,他一直瞒着自己的学生,继续努力工作。最后他的病已经无法治了,在五十八岁时就去世了,他还没有看到自己的孙女。

第五个是卢立安。他是一位教授,他的家乡是台湾,可他选择了回到祖国大陆。每天卢立安都在一点一滴的努力。她的心愿是两岸的发展会更好。

第六位是王珏,他一直拖着病体为病人服务。他的病好好休息还可以活几年。可他坚持要捐款。在临走前他还惦记着捐款。

第七位是黄大发。他住的那个村子很缺水。黄大发希望自己的村子变个样,他们就开始了引水工程,但没成功在村民们失望的时候,黄大发仍然坚持。饮水工程继续进行,但很危险要一个人在绝壁中间凿,如果绳子没抓好就会掉入深谷。在这个时候只有黄大发敢去干。最后他们成功了,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第八位出场的是三代人的代表,他们那个地方本来天气很恶劣,经过他们的努力那里成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到处都是树林。

我们看完感动中国后特别感动,里面的人物都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刘锐,他为了向别人证明中国人很勇敢不怕死,决定亲自驾驶战神完成任务。先不说他不怕死,就说他的勇敢,我们值得学习。

感动中国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人。他们有很多品质,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和个人启发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吴东芹,女,,26岁。初级护师,2002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次年分配到景县疾控中心工作,在结核科工作至今,多次荣获单位先进个人,工作中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刻苦专研,全身心投入到结核病防治工作,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深受广大患者及同志们的信任和好评。积极响应领导号召,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刻苦学习,认真钻研

该同志从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在疾控第一线工作,她热爱本职工作,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学完了结核预防全部书籍,努力利用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实践的同时,从未间断过学历教育,努力钻研理论知识,深刻领会和掌握科学的诊治方法。为了适应工作,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培训班,提高了综合医疗诊治水平。

二、迎难而上,执着追求

该同志一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传染性比较强的结核科工作,,但她不仅没有丝毫胆怯,而是以一个医务工作者崇高的职业道德,主动去贴近患者,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去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爱心。参加工作后主动担负起患者痰检的重要工作,面对高度被传染的风险,她没有退却;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心态,她作风严谨,检验认真,没有丝毫懈怠,赢得患者和领导的一致肯定。拍胸片对于女性是一项危险工作,严重的可能导致不孕,该同志对此坦然自若,她除了干好领导安排的工作外,主动向长辈学习拍片技术,长辈说,“你是女孩,就别学这了”,她立即回答“我不怕,我必须学会,你要不在,来了患者,我们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吧”,很快,她学会了拍片技术,除怀孕期间科室领导坚持不让她拍片外,她始终坚持配合长辈干好该项工作。

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该同志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表现出始终如一地敬业精神和不怨其烦地为患者服务。她说: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是我们医务人员最基本的工作宗旨,当我们看到患者拖着被病魔折磨不堪的身体来向我们求助时,看到他们满怀期盼的眼神,我心里无比伤痛,无数次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帮他们战胜病魔。就是这样的一位好同志,她面对患者态度热情,甚至面对不戴口罩来就诊的结核患者,她也没有丝毫的厌恶表情,和蔼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我们的一位患者感动的说:她真是一位好大夫,一点也不嫌弃我,我得了这病连家里人都避之不及,我陷入无尽的自卑和痛苦之中,只有面对她,她态度那么好,还给我宽心,解释这病没有那么恐惧,治愈后没有后遗症,在她的时常开导下,我又重新恢复了自信,我作为一名患者希望全国的大夫都能有这样的工作态度,那样再也没有什么医患纠纷了!

面对领导、同事的肯定和患者的赞扬,她总会腼然一笑说:这有什么啊,这不是我们医务人员本来就应该做的嘛!朴实的话语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她无愧于人民的好护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收看央视一套节目,再一次被“感动中国”__年度人物所感动。他们可能身份各异,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有的可能曾经见诸媒体,有的也许还不为人知,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他们共同的特质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

这些英雄中有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他们有着我们一般人所没有的勇气与志向,有奔忙在冰雪地震灾害前线的志愿者唐山十三农民;累死在救灾前线的青年战士武文斌;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北川县长经大忠;冒着生命危险在救灾前线抢险的消防队员李隆;维护奥运圣火尊严的残疾人火炬手金晶;把圣火送上地球最高点的藏族火炬手吉吉;成功实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照顾瘫痪女友34年的苏州市民韩惠民以及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值得一提的是,感动中国的特别奖授予给全体“中国人”。组委会认为,__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忍、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每一位都是中国人的骄傲,每一位的事迹都足以让我感动。他们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感动着中国:有的是用良知、有的是用爱心、有的是用自强自立的精神、有的是用自已的勤奋和学识、有的是对工作、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有的是为了让国家变得强大、有的是为国争光。每一种感动都是中华民族的财富,我无从选择谁,更让人感动!

我看到生活中原来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人物及他们所拥有的精神,他们在平凡的世界中书写着精彩的人生,滋生了伟大的人格。千千万万个知名与不知名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的故事教育、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传承着优良道德,他们是世间最可爱的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感动我们,因而感动中国的,是他们或朴实无华,或艰难执著,或惊天动地,或自强自爱的生命历程;是他们对孝道、对爱情、对诚信的朴素诠释;是他们因人而异,却共同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他们身上所散发的无穷人格魅力。

在他们身上,国人又一次体会着什么叫精神力量,什么叫理想信念,什么叫道德操守,什么叫不惜牺牲,什么叫无私无畏,什么叫执著追求,什么叫甘为人梯,什么叫大爱无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2024观后感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和“炎黄”张纪涛。

朱敏才,是中国外交官一位风度翩翩的一位官员,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间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们以为朱敏才会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样与老伴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在一个特殊的机遇后,朱敏才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与老伴孙丽娜一起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他们一起在教师这个岗位坚持了十年,期间帮助了许多孩子,他们的出现,使许多孩子改变了命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朱老师和孙老师五个字: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个城市里,“炎黄”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人的名称,但大家却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钱资助幼儿园、敬老院等机构。他使用“炎黄”这个名称来掩盖自己,自己却默默地资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张纪涛。他与妻子住在一栋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将自己的钱毫不吝啬地捐出,张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赠多少人,多少个机构了。感动中国给予了他五个字: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在20xx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20xx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xx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大爱深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航拍中国的优秀观后感范本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华夏,历史上经历了繁多的苦难,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已经看见了美好的明天,中国正在腾飞。中华之崛起已然起势,华夏之创作者已然用新科技手段进行潮流创作。导演用贯穿全片的人文精神与对中华美好山河的无限赞美,饱蘸着浓烈的华夏精神。宏观的叙事逻辑没有带来细碎繁杂,渲染的是立体饱满的江西形象。创者的浓浓自豪之情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镜头展现的淋漓尽致。导演用一双纵览全局的高空眼睛,自然地展示俯瞰视角下的清丽脱俗与奇巍秀丽。

导演对纪录片的个人诠释,包含着浓郁的民族自豪。华夏文明拥有博大的文化脉络,历史文化的积淀充斥着人文精神。导演通过航拍的手段构筑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是文艺创作者的担当。可见,在华夏崛起的步伐中,编导者们感悟到了民族精神。时代在变,心态在变,视野在变,角度在变。导演渴望通过记录现在,反映民族气质,启迪未来。大国气质正在成型,更需要新的角度进行鉴赏、品味。

《航拍中国》以宏观的叙事逻辑来链接板块,结构清晰具体,合理有效的建构了主体框架。在片子中,编导按照江西的自然地貌,以众多小版块例如城市、名山为线索,交织成完整的江西印象。在详细的叙事线索之下,片子整体构建显得极其自然,在完整逻辑框架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衔接自然而干脆,以相近的点进行链接,相互堆叠下串联成立体的完整映像。在这里面,每一个小版块都有各自的精彩。板块之间以动画生成的方式进行延续,逐渐生成,画风自然清新,独具特色。

从天空俯瞰时,观众的视角与常时完全不一样,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力。上帝视角下所展示的大自然塑造的形状,具有与生俱来的浪漫。奇诡的上堡梯田垂直落差近千米,形状在空中得以呈现。新中国人气昌隆,人烟繁盛。徽宅的对称在与寻常视角高度不一致的地方得以体现;舞灯长龙在视线内连绵不绝,中华人烟兴盛至此。同期声中的鸟声与水声接着白鹿洞书院的埙声,音乐音响化,音响音乐化。音乐是创作者情绪的表达,贯穿全片的舒缓音乐正是创作者对美好山河的欣喜。空镜头的使用,供给观众思考的余地,增加影片抒情性,相当于国画中的留白,掌控影片节奏,并给观众带入生命历程的时间。

无论经历多少曲折,总能迎来圆满的结局。心态在变,角度在变。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逐步提高,带给国民的是思维高度的拔高。这也正是《超级工程》《航拍中国》等宣扬中国大国姿态的影片受到追捧的原因。《航拍中国》所表现出的对现实和历史新的观照角度和更通俗的表达方式,更加关注的是人类的普遍意义的情感,对家乡,对祖国大地的血脉相牵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第七集观后感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新疆,大家当然会想到那儿的天之高,地之大,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那拉提大草原。那里的天上翱翔着快如闪电的雄鹰,草地上奔跑着雄壮威武的骏马,一群群温顺可爱的大尾巴羊漫步在山谷之间,远远望去,仿佛是缠绕在山间的一朵朵白云。他们才是草原的主人。

在一座座高低不平的山谷间,星星点点散布着哈萨克族的村寨。这里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没有商场丰富多彩的物品,他们的日子是多么的安静,祥和!

坐在高大的马背上,草原上湿润的风从我耳旁掠过,在广阔的草原上我手持马鞭轻轻挥舞,任由骏马自由驰骋,仿佛我就是草原上的精灵。草原上的马匹皮毛光亮,阳光下到处闪着光,似乎全身上下都涂着油;它们体态协调,有着健美的肌肉,一看便知都是风驰电掣的能手;它们气宇轩昂,个个精神抖擞,在哈萨克族主人的带领下任劳任怨的载着我们来到毡房前。

迎接我们的是一群热情的哈萨克族青年,他们个个都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大家围坐在毡房里,品尝着美味的马奶酒和烤全羊,欣赏着刚健有力、优美动人、舒缓豪放的舞蹈,耳旁是悠扬的冬不拉,这一切使我们深深的陶醉其中。

“歌和马是哈萨克族人的两个翅膀”。当草原上传来冬不拉的琴声,传来高亢嘹亮的歌声,那是哈萨克族人在歌唱。

走进新疆大草原,才真正的走进新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

最让我感动的是屠呦呦。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后来看了她的事迹,更加感动。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她的颁奖词是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祝福您们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百年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3235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第一次听说老师要我们寒假里看《百年中国》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非常不以为然,认为它只不过是一部非常普通的纪录片,就像大多数其他讲述中国近代史的纪录片一样,落入俗套。然而当我还怀着不悦的心情看完第一集的时候,我的观点立刻改变了。紧接着,我以迫不及待的心情看了一集又一集。作业只要求我们看第一集到第二十八集,可我却一口气把五十二集都看完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纪录片,心中忽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五千年了,已经五千年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从来没有泯灭过,留给了我们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

近代史,一个中国人不忍听说的名词,在我看完这部纪录片后一直不停地回响在我的耳边。近代史是什么?它是耻辱的同义词么?片中无数的画面不断交替着浮现在我的眼前。时间的灰烬铺平不了列强铁蹄碾过的道道划痕,漫天的黄沙掩盖不了那硝烟弥漫惨不忍睹的幕幕史实,湍急的碧波荡涤不了抛洒在历史长河中的沽沽热血。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对中国人来说是充满风云变化的半个世纪,也是充满黑暗的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里,中国人经历了五千年来最大的耻辱,感受到了五千年来前所未有的黑暗,但同时,也取得了最大的革命胜利。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一百年前,《马关条约》的墨迹还没有干,正在全中国人沉浸在失败的的悲痛之中的时候,正在日本人带着轻蔑的眼神望着他们的邻邦的时候,一场更大的暴风雨席卷了中国,这场暴风雨的策划者有八个,他们有的身披欧洲中世纪骑士的铠甲,有的手持尖锐的钢铁长矛,有的挥舞这红白蓝相间的星条旗,有的黑头发黄皮肤,却拿着洋枪洋炮。这场暴风雨之后,清政府完全跪倒在了这些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从此,美利坚军队可以明目张胆越俎代庖地在气势雄伟的紫禁城里练兵,德国骑士可以在中国的黄土地上搞骑射比赛,并且用的是中国的毛驴,各国公使可以很舒适度地坐在金光闪闪的皇宫大殿的龙椅上拍照,乡间的麦地可以任由外国人的马蹄践踏??看到这里,我的心都凉了。中国人生活在列强的阴影之下,人人自危。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十年之后,一位叫孙中山的人发表了一次讲话,号召全体中国革命党行动起来,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他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很快,夜里的一声炮响打破了武昌夜里的宁静,接着,大半个中国在革命党的鼓舞下陆陆续续地宣布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辛亥革命给了中国一丝曙光。然而不久,一个叫袁世凯的人乱入革命并窃取了革命的果实,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国民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可是随着“四一二”、“七一五”的恐怖,中国仍未从黑暗中被解救出来。可黑暗是暂时的,而光明却永恒,这只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随着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新的革命开始了,新民主革命势如破竹、如火如荼地展开着,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紧接着,国共的十年对峙,连接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但是日寇的侵略魔爪却继续伸向中国。西安事变,给了中国团结的力量。漫漫八年抗战之路,无比艰辛,一场场的战役,不断消磨着我们的信念,然而最后,我们胜利了,这是来之不易的胜利!随后四年,三大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拉开了序幕。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一个难忘的日子。就在这天,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十世纪,中国人的风云世纪,在这个世纪里,我们经受过磨难,我们经受过耻辱,但是我们也体现出了大的民族精神。穿梭于深远悠长的历史隧道,听着那风起云涌年代的咆哮,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的,我们看到了那弥漫在虎门久久不散的销烟,仿佛在向我们吟唱着一首苦难的歌,我们看到了那飘荡在台湾岛上无奈的哭诉,仿佛要告诉我们他走过的路,我们看到了那碧波永远冲荡不掉的被残忍地泼洒在南京河流里的热血,仿佛在向我们倾诉着七十年来经历过的悲痛??

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黑暗里一双双寻找光明的眼睛,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是不会倒下的!他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给了民族精神最好的诠释。

看完此片,我所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五千年前,我们的民族之魂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他给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文化,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有了它,我们就有了一切,再大的困难也可以被我们踩在脚下,有了它,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对着全世界人说:我们最富有。正是因为有了它,我们才不被封山的大雪压垮,正是有了它,我们才不被地震打倒,正是有了它,我们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梦分为三个层次,与党在十八大提出的两个奋斗目标紧密相连。

第一阶段是在建党一百年,2021年实现全年小康。所谓全面,就是中等收入人群由现在的23%增加至将来的40%,人数达到6亿以上,社会结构由现在的三角形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

目前中国人口13亿多,减去2亿以退休金为主的人群,再减除三分之一的孩子,剩余近8亿人,也就是说到2021年中国人8亿人有6亿是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占比近80%。

想想,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同样的政策、同样的机遇,7年后,我们周围的朋友都已经小康了、富裕了,如果我们自己还在贫困线挣扎,还在为生存奔波,难道不羞愧、不后悔?

保尔。柯察金曾经在他的书中写到: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在他临死的时候,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不应虚度年华而后悔。

我们处在最好的国家、最好的时代,全球的眼光都在聚焦中国,全球的财富都在向中国这块价值洼地涌入,我们唯有紧跟政策,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思想境界,抱着国之所需我之所向的思想,把个人梦与国家梦统一,国家梦实现了,我们的梦也一定能实现。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私募股权投资,我们唯有听党的话,跟着政策走,才不致做出后悔的事。

历史对我们如此厚爱,机遇对我们如此眷顾,2014年们抓住了私募股权的机会,把我们的梦与公司梦、国家梦紧紧相连,三五年后我们少的可以脱贫致富,多的将更上一个台阶,实现千万。感恩党和国家给我们的好政策,感恩师父的引领和无私奉献,感恩我们自己抓住了机遇,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中国梦的第二个层次是在建国一百周年,2049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许一提到百年梦我们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甚至能倒背如流,但会背并不一定弄懂,懂了不一定能做到。当我读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几个词语时,脑袋中突然蹦出,这不正是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第二个百年梦想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目标除了完成第一步资金合格,还必须要思想合格,如果把小康阶段比作成自然、功利境界,那么现代化 就是道德境界,只有思想合格才能收获第二步的财富。

中国梦的第三个层次是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于我们个人而言,只有有足够的资金,一定得经济实力,有高尚的思想境界才能成为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成为国之脊梁,为国家富强、民主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梦不是关起门来做自家的小梦,而是开放、包容、 共享的世界大梦,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的世界梦。国家与世界,世界是天,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梦想的实现,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反而能促进世界更加繁荣发展,推动人类更加和谐进步,这个国家的发展、这个国家的梦想就是顺应天意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就是一定能够实现的;个人相对于国家,国家就是天,紧跟国家政策,做国家支持的项目,投国家大力发展的事业,就是天人合一,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梦,实现梦想 的过程,就是追梦的过程,就是梦想成真的过程,就是成功的过程,成功需要有梦想、有目标,----要《百年追梦 》;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我们要实现梦想就要定好位,走适合自己的道路--投资之道成为资本家,实现中国梦要有《中国精神》,我们则要坚持巴氏理念,要凝聚思想、精神的力量;实现中国梦要《中国力量》,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我们要排除万难,集中精神、精力、金钱,专注自己的事业,最后才能《筑梦天下》、梦想成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2024年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2398 字

+ 加入清单

由潘建伟院士带领的中国科技大学量子技术科研团队近日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十光子纠缠,再次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这也是今年该团队继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后,再次创造世界纪录。尽管已经成为国际上量子领域的引领者,但潘建伟仍然十分谦逊。他说:“目前我们国家只有在一两个点走在世界的前列,还不敢说领先,量子技术要达到国际上广泛认可的领先还要花10~20年。”

鬼魅的超距作用

此前,八光子纪录同样由潘建伟院士带领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技术科研团队中陆朝阳、陈宇翱等研究组成员创造,并保持4年之久。该团队的“多光子纠缠和干涉度量学”去年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成为历史上获此殊荣最年轻的团队。

多粒子纠缠操纵作为量子信息处理基本能力的核心指标,能够系统性地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多个研究方向,一直是国际角逐的焦点。此次研究成果还将应用于大尺度量子信息技术。

“多光子纠缠”,顾名思义,就是让多个光子产生纠缠,这是利用光子做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计算的必要前提。量子力学中“纠缠”指的是多粒子的一种叠加态。当两个粒子发生纠缠,就会形成一个双粒子的叠加态,也就是一个“纠缠态”。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无论两个粒子相隔多远,纠缠态都可以存在,因此量子纠缠曾经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的超距作用”(spookyactionatadistance),并以此来质疑量子力学的完备性(因为违反了他提出的“定域性”原理)。但是,后来每一次实验都证实了量子力学的正确性,非定域的量子纠缠可以存在,定域性原理必须舍弃。

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文卓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解释时表示:“随着量子信息学的诞生,量子纠缠成为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核心。”

十光子的意义

张文卓表示,针对量子信息处理尤其是光量子计算的需求,纠缠的光子数自然是越多越好。在实验上,光子纠缠需要对光子源产生的光子通过各种光学干涉的方法来获取,这就是“多光子纠缠”和“多光子干涉度量学”成为一个整体课题的原因。产生纠缠的光子数越多,干涉和测量的系统也就越复杂,实验难度也就越大。

把双光子干涉产生纠缠的方法层层累加,扩展到更多的光子,就可以形成更多光子的纠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开资料显示,潘建伟团队从2004年开始,一直保持着纠缠光子数的世界纪录。2004年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五光子纠缠,2007年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六光子纠缠,2012年又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八光子纠缠,并且保持该纪录至今。

由于光子产生和光学干涉测量的概率都是随着光子数指数上升,所以每增加一个纠缠光子,光学干涉系统就要复杂一倍,纠缠的产生难度也会随着光子数指数上升。该团队以多光子纠缠技术为基础,在自由空间量子通信领域实现了世界首个百公里级的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在量子计算领域实现了世界上首个光量子Shor算法和拓扑量子纠错。

但“多光子纠缠和干涉度量学”这仅仅是潘建伟院士团队的一部分工作。2016年,该团队承担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升空,将实现世界首个星地间的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隐形传态。同时,缘于该团队技术成果的世界首个量子保密通信主干网络“京沪干线”也将于明年初建成。

京沪干线在路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宇翱教授在12月24日的一场由潘建伟院士发起的“墨子沙龙”的科普活动上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沪干线开通后就将进入实质性的运营阶段。“比起开通,商业化运营意义更为重大,好比造了大楼得要有人住进来才行。”陈宇翱说,“接下来就不是学校的项目了,京沪干线本来就是实用化的试点,发改委支持产业化就是希望建了以后有人愿意花钱来买。如果有银行愿意付钱来用,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

量子保密通信对于金融领域的意义重大,那么银行究竟愿意花多少钱来买?据陈宇翱介绍,目前北京到上海的不带保密功能的裸带宽均价是带宽2.5G每年1亿元人民币,而新的采用量子保密技术的宽带能够提供100G的加密带宽,按目前的均价来计算,价值约40亿,而这仅仅是一家银行需要支付的价格。

潘建伟院士在墨子沙龙上表示,他的团队在未来会带给中国和全世界更多的惊喜。他介绍了目前团队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精密测量等方面的进展。潘建伟说:“量子通信技术通过加密后要传输任务,是直接面向应用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先追求极高的指标,首试完成后,除了完成量子密钥分发,还要完成量子力学的检验以及地星之间的量子隐形传态。虽然量子隐形传态是面向未来的,是几百年之后的事情,但是我现在必须要开始想起来了。”

潘建伟还介绍称,除了量子通信之外,他的团队还在进行量子精密测量的工作。他举例道:“例如直升机在大海上飞行时可以看到水底下的潜艇的活动。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陀螺装在潜艇里,过一两周就要浮上水面接受天上的北斗卫星位置的校准,而如果使用量子测量,一百天的误差也只有几百米,不用浮上来,也就不容易被发现踪迹。”此外,量子的精密测量还将用于癌细胞早期的监测、原子钟时间的传输等等。

目前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国家都已经成立重大科研项目。在量子计算领域,潘建伟团队已经和阿里巴巴合作成立了“中科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联合实验室”,在保持光量子计算世界领先地位的同时,将大力推动我国量子计算整体研究水平。

此外,针对未来星地一体化网络的建设、是否还将发射多颗量子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总指挥、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王建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量子的很多科学技术难点在墨子号量子卫星中已经得到解决,但是科学卫星是做实验用的,后一步怎么做,一定要有应用。高轨同步卫星就是下一步的目标,在更高的轨道上量子通信的时间增加,真正实现实用化。虽然在更高轨道的量子通信的传输技术上肯定有难度,但是我们现在已经讨论出技术解决办法,结果在5~10年后就会揭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或学习心得

全文共 5536 字

+ 加入清单

近段时间以来,很多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逆行者们”,迅速霸屏成为网红。在他们身上,有很多平凡普通却又潸然泪下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让我们由衷地感到敬佩。今天,我就以“致敬战疫先锋,践行初心使命”为题,与大家一起走进他们,从这些战疫先锋身上汲取奋进力量,以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致敬英雄,以无比尊崇的心情感悟战疫先锋

二、汲取力量,以革命军人的情怀学习先锋精神

三、不忘初心,以勇担使命的行动争当岗位先锋

首先,我们学习第一个内容:致敬英雄,以无比尊崇的心情感悟战疫先锋。

英雄从来不问出身,但只要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义无反顾、勇于牺牲,那就是我们的英雄。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很多的群体,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用大无畏的精神诠释了“英雄”本色。

(一)这是一群斜风细雨时守护、疾风骤雨中向前的白衣天使。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面对病毒肆虐的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闻令而动、不怕牺牲,冲锋陷阵、连续奋战。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派出了_支医疗支援队,共_多人驰援湖北,有的医护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照片上的人叫彭银华,他是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原本答应妻子春节补办推迟了两年的婚礼,可疫情发生了,彭银华主动请缨,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白班、夜班轮班倒,根本顾不了休息。正月初一这一天,彭银华累得晕倒在医院,雪上加霜的是,他被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经过27天的救治,彭银华因为疲劳过度,免疫力低下,没有挺过来。他的同事在追思留言本上写道:“吃了你的喜糖,却没能参加你的婚礼……希望天堂的你不再劳累,我们永远奋斗在一起,与病魔斗争到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护人员用白衣做战袍,用身体作盾牌,始终冲在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筑起了生命防线、提供了专业支撑。我们要向医护人员致敬,致敬他们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崇高精神,致敬他们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的坚定信念。

(二)这是一群岁月静好时负重、抗击病魔时逆行的最美军人。人民子弟兵永远是守护人民的忠诚卫士,哪里最急迫、最艰险,哪里就有军人奋斗的身影。面对这场来势凶猛的疫情,广大官兵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一如既往地选择为人民战斗、为使命冲锋。除夕夜当天,全军各军医大学医疗队450人,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乘坐军机出发,星夜驰援武汉;2月3日,军队抽组1400名医护人员,承担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2月13日,军队又增派2600名医护人员,承担医疗救治任务……这些强力支援,是人民军队听从统帅号令、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也是子弟兵牢记性质宗旨、积极投身战疫的生动体现。这里有一组照片,照片里的女孩叫刘丽,是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主管护师。除夕夜,她随队支援武汉。出发前,医院统一安排打提高免疫力的针,小女孩还咬牙怕痛不敢看。但到了武汉没几天,繁忙的工作把她变成了“女汉子”,这张脸部的特写就是刘丽加班后自拍的照片。而她的家人却不知道具体情况,母亲也是从网上看到照片后,才知道她去了专门收治危重病人的金银潭医院。谈及这些,刘丽表示很惭愧:“在这里、在一线、在病房……拼命的又何止我一个?”我们要向战友致敬,致敬他们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致敬他们危急关头勇于“逆行”的光荣本色。

(三)这是一群平时工作中奉献、关键时刻勇担当的党员模范。张文宏,他是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的主治医师,一直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科室的党支部书记。疫情爆发后,第一批医生坚持了十几天,到了换班的时候,眼看每个医生虽然相当疲惫,但都毫不退缩,张文宏说了上面一番话,“我是支部书记,我先上。这事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战疫面前,无数共产党员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争当抗击疫情排头兵,以实际行动擦亮了金字招牌。我们要向共产党员们致敬,致敬他们在危难时刻勇于冲锋在前,致敬他们每到一处就立起标杆、作出表率。

(四)这是一群寻常岁月中朴实、危难关头时坚挺的普通群众。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到,中国最大的幸运,是拥有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疫情发生后,无数医生、军人、党员给了我们无尽的感动,但千千万万普通民众也用他们平凡质朴的行动温暖了社会,让我们对战胜疫情更加充满了信心。在每天的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有提前开工赶制口罩的普通人;有拉着蔬菜送到抗疫一线的菜农大哥;还有火神山、雷神山不眠不休的建筑工人们……最近,这张图片爆红全网,照片上的人叫孙贵,是河北承德一名普通的保安。2月14日晚上,承德下起了大雪,雪花飞舞,气温骤降。他在小区门口值勤,担负进出人员体温测量的职责,当时天气恶劣,几乎没有人出入,但他仍坚守在岗位上,身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就像一尊塑像。这感人的一幕被市民发到网上,人民日报还专门为他点赞,有记者采访他,他第一次面对镜头,羞涩的说:“疫情这么严峻,既然居委会安排我、业主信任我,我就得把这守住了。万一有个人携带病毒进去了,把小区里的人传染了怎么办?其他人可能都要被隔离呀。”正是像孙贵这样的每一位普通群众的无私付出和执着坚守,才凝聚起了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向这些普通群众致敬,致敬他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自觉行动,致敬他们在危难关头体现出爱国热忱和大局观念。

下面,我们学习第二个内容:汲取力量,以革命军人的情怀学习先锋精神。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逆行者们”用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挚爱、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汇聚成灿烂星河,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作为革命军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从他们身上感悟先锋的精神力量。

(一)学习战疫先锋为国为民、不辱使命的高尚情怀。疫情发生后,一位84岁的老人的出现,带给了我们坚定的希望和无比的感动,他就是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候,老人就主动请缨,收治危重病人,挽救了许多宝贵的生命。17年后,年过八旬的他,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又一次冲锋在前。国家有难,国士担当。这张照片大家应该都看过,他让所有人都待在安全的地区,自己却连夜只身前往武汉,那时候他太累了,在火车餐车区睡着了。在武汉,钟南山院士不顾年事已高,始终与医护人员一起抢救生命,特别是定期向公众发布权威信息,成为全国人民最信任的中流砥柱,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我们要学习钟南山院士,学习他这种始终把使命扛在肩上,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刻,勇于挺身而出,不负使命重托的高尚情怀。

(二)学习战疫先锋不畏艰险、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在这次疫情中,湖北是重灾区,武汉是最前线,金银潭医院负责收治危重病人,时刻处在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战斗状态。如果不是这次疫情,我们或许永远不会知道这样一个人,他默默无闻,更有可能默默离去。他的名字叫张定宇,是金银潭医院院长,也是一名渐冻症患者,生命已进入倒数的绝症患者,下肢已经肌肉萎缩。疫情发生以来,他每天瘸着腿,带领全院人员连续奋战。这位一直在和死神搏斗的医生说,“趁活着,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疫情当前,他燃烧着生命最后的光芒,始终保持与病魔作斗争,坚守在抗疫最前线。在我们身边,也有这么一群白衣战士,他们毫不畏惧、主动请战,走上最前沿,努力为疫情防控付出了无数心血。疫情发生以来,感染科的医生们始终保持战斗状态,不眠不休连续奋战,迅速完成隔离病房设置、固定车辆接送以及人员、车辆和房间洗消等工作,确保了医学观察人员安全顺利入住隔离。发热门诊的医生们坚持24小时值班,随时待命、不惧风险,无论是接触发热患者,还是接收密接人群,从未有过丝毫的犹豫。我们学习他们,就是要学习这种越是艰险越向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斗争精神的英雄气概。

(三)学习战疫先锋迎难而上、主动担当的价值追求。最近,网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份请战书:“我们是2003年奔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南方医院医疗队队员……在此,我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在全体队员的署名下,20多个签名和红手印触人心弦。面对生与死的考验,许多医护人员主动担起责任,不讲条件、不计辛苦,全力奋战在防控第一线。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先锋,她就是我院疫情阻击战医疗救护组陈学梅,临近退休的她,这次冲锋在疫情一线,每天晚上10点才能回家,因为要查看一天下来发热门诊诊疗了多少患者,有武汉接触史的有多少人,每个人的病情如何,是否达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标准,每天早晨六点就要到医院,了解晚上有没有发热的病人,做到了对发热门诊患者情况了如指掌。昨天,我还专门打电话采访过她,她说:“这次疫情非常凶险,蔓延势头很快,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工作,我是一个入伍30多年的老兵,越是临近退休越是舍不得这身军装,关键时刻必须要担起这份责任。”朴实的话语映射出她勇于担当的精神境界。我们学习他们,就是要学习这种始终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和最昂扬的状态,为医疗卫生事业倾情付出,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价值追求。

(四)学习战疫先锋牺牲小我、追求大爱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去的山;心手相连,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众多“小我”都在奉献着一份自己的“大爱”,他们告别父母亲人,从全国各地奔赴一线支援武汉。在浩浩荡荡的支援队伍中,火神山医院是离“炮火”最近的地方之一,也是担负救援任务的主战场之一。最近,发生在医院的一件事情,令无数人泪目。护士李想的母亲突发疾病,在黑龙江过世。得知这个消息,她泪如雨下,忍着悲痛的心情,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怀念去世的母亲……稍微平复心情后,她转身又开始工作,毅然决然地加入战斗中。像李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在同胞危难之际,不顾个人利益,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最前线。在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里,我们身边的每名同志,他们没有气吞山河的誓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都能够舍小家、为大家,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坚守着、奉献着。有的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始终坚守疫情防控一线,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有的推迟婚期、放弃休假,选择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共抗疫情……正是全体医护人员的坚守与奉献,才构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我们学习他们,就是要学习这种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牺牲小我、追求大我,用无私付出的实际行动彰显白衣天使的大爱情怀。

下面,我们学习第三个内容:不忘初心,以勇担使命的行动争当岗位先锋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总体战、阻击战中,任何一个岗位、任何一名同志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始终保持冲锋姿态,勇于担起职责使命,尽心尽责干好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一)强化号令意识,坚决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军人的天职。在这关键时期,我们在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上必须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走在前列。疫情发生正逢春节假期,原本不少同志想趁春节休假,安排安排家里的事,有的年前刚领了结婚证,打算趁回家过个蜜月;有的说好陪父母看一场春晚;有的老人生病了,想带老人看看;有的老兵好几年没有在家过年,这次答应了父母要回来……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有效应对疫情,院党委相继出台了停止探亲休假、实施封闭式管理等一系列硬杠杠、硬规定。我们只有坚决贯彻执行上级指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才有正确的方向和可靠的保证。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更是一场十分紧要的政治仗,是对我们忠诚度敏锐性最直接的考量。当前,疫情形势仍然难以确定,正是较劲的关键时刻,作为军人,必须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二)强化担当意识,积极主动作为。在抗击疫情一线,各条战线上的同志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担当着应尽的责任,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大家都知道,与新冠肺炎患者打个照面,就可能被传染。但让我感动欣慰的是,我们很多同志都主动请缨,积极写请战书。甚至是食堂负责主食制作的__都申请,参加医院车库、仓库等消毒任务,他不光写了请战书,还几次找到我,他说:“请组织信任我,我一定会完成好任务,如果说有点私心,那就是要给我带兵做出榜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医院每名官兵职工零感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必须拿出军人的血性担当,勇于承担最困难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铸牢我们的防线,守好我们的阵地。

(三)强化纪律意识,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打赢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证。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模范带头,以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肆意造谣污蔑、挑拨拉拢,抓住我们个别地区,少数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炒作,企图挑起事端,丑化政府和党员干部形象;社会上还有部分群众轻信他人、受人蛊惑、传播谣言,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受到了严肃查处,这些都值得我们警醒。当前,随着疫情防控的深入,工作更加复杂,措施更加严格,对执行纪律的自觉性要求更高。越是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部队内部越不能忙乱,越要严守纪律和规矩,保持思想高度统一和内部安全稳定。要始终牢记自觉讲政治、守纪律、顾大局,不听、不信、不传与疫情有关的各类谣言和小道消息,绝不发表与党中央决策部署不一致的言论,以实际行动彰显医院官兵的良好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