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反思简短20篇
导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又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期末考试也已经悄悄地临近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考试反思的作文,欢迎查阅。
浏览
1466作文
243体育课堂教学反思作文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在理解的基础上尊重、融合到孩子当中,我认为那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尊重才可能保证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只有融合才能得到孩子更多的信任和赞许。在小学学习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思维非常的开阔,对课堂中老师的提问,他们有着许多不同的回答,有的答案非常符合我们的问题;有的答案对不上号;有的答案甚至是个笑话,面对这些我总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赞扬和鼓励他们,我相信所有的答案都是孩子们经过思考的,他们的回答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这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教育艺术,多加鼓励和肯定,相信不久的将来,你的问题一定会有更多精彩的答案。
游戏是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多的教学方法之一,尤其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更加突出,为了更好的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我每次都融合到游戏中,比如:人、虎、枪的游戏,开始我很喜欢把孩子们定为一队,我是另一队来集体参与游戏;在大渔网游戏中,我有时当渔网,有时当小鱼来组织游戏;在各类比赛的游戏中,总帮助孩子们想一些方法来激发小组的积极性,不管孩子取得怎样的成绩,我都和他们一一击掌祝贺,让孩子们从成功的瞬间起就感受乐趣。
我的理解、尊重、融合得到了回报,记忆最深的事是最后的一节体育课上,当下课的铃声响后,我宣布下课的同时,告诉孩子们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课,孩子们都不让我走,二十多个孩子一一和我拥抱后,我才离开,那一刻我很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不要把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理解、尊重、融合从成功的瞬间起就留给孩子,相信我的坚持,孩子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会获取更多方面的成功和快乐.
[体育课堂教学反思作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滥竽充数》在结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学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南郭先生很聪明,他知道齐宣王爱听众人一起吹竽,他就混进吹竽队里,骗过了一次又一次,后来他听说齐泯王爱听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就溜走了,说明他会见机行事。”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点头说对,也有的窃窃私语。很显然,文中的南郭先生是个**,他在乐队里滥竽充数,骗吃骗喝,我们当然不能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他的这种行为,学生的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于是,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南郭先生是聪明的吗?”学生们经过了考虑,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南郭先生是有点小聪明,但他的聪明用错了地方,他用来骗人,那就是坏人。聪明是用来赞扬一个人有智慧、有头脑的,不能用来形容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我又紧接着问:“那你觉得用什么词来形容他比较好呢?”学生找出了狡猾、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词语。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时也强调要注重学生阅读体验的价值取向。但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这两者又经常会发生抵触。如这个优秀教学设计中,学生用“聪明”这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这肯定是与社会价值观相违背的。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价值轨道。在这里,我并没有强压给学生我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自身去讨论,去发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南郭先生是有点小聪明,又强调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是狡猾、投机取巧,这种聪明要不得。
篇2: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605 字
+ 加入清单作文教学一直是现在高中教学的难点,如何上好作文课,着实让语文老师为难。一说作文学生总有畏难情绪,有学生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高中语文写作议论文是个重点。第一次的作文指导是“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我上完此课后就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我满以为学生会写得好,等到批改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学生议论的写作底子是那么的弱。他们的议论文的特点是:
1、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接着来几个记叙性的例子,然后结尾,文章就写完;
2、例子全采用记叙性文字,对于议论文来说,有些喧宾夺主,整篇文章不知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3、分析能力弱,文章难得看见有力度的分析。
所以在第二次作文指导时结合相关材料就”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进行深入讲解,对学生进一步指导。我主要教他们什么样的论据才恰当,这要根据你的中心论点来定,看你所选的例子有没有隐含中心论点,如果没有就不用,不是什么例子都可以用的。所选例子一定要典型,我选了一篇学生的作文中的例子,他是这样写的“我们学校有一位女生,……”,大家看这个例子可不可以,结果学生思考后说不可以,因为这个例子不够典型,我赞成学生的说法,告诉他们,写议论文,千万不要说“我家隔壁的大叔说”“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怎么样”,谁认识你家隔壁的大叔,你们班的同学,这样的例子经不起推敲;所选的例子一定是家喻户晓的、众所周知的,这样才具说服力。
在论据的选择上主要是把一篇较长的记叙性的例子给学生,告诉学生如何删减,把跟中心论点无关的枝枝叶叶删去,只保留能证明论点的部分即可。所选例子最好是概括性的语文,不宜写得太长。上了这一学期的作文课后,我对我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反思。
1、作文课写作样式的调整。
尝试模拟考试情景,增加写作紧迫感,加快写作速度,增强学生精神集中程度,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够字数,再慢慢训练其文采,下课就收卷,不交者登记姓名,课后不再收作文,也就是说不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不收其作文。节省下的一节课作为点评作文之用。遇到佳作要进行表扬,或在教室张贴,或在班内宣读,或往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积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其明白自己不是写作文而是写作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老师,而是要努力写出让人称赞和欣赏的佳作。写之前就要有写这篇是用来发表的意识。观念一变品味就变,对自己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往往会精心构思,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3、要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并且是自己修改。自己要有一个反复揣摩的过程,那真是“吟定一个字,捻断数颈须”。可以尝试有作文修改课,上一节学生写好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觉得不好的地方就进行修改,一直改到自己满
意为止,可把修改好的再写一遍,让学生对比前后两篇文章,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这一个修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
4、要上阅读课,因为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
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道理的。不读书、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要想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是不可能的。要不断探索阅读课的形式,我在上海嘉定二中参观时,发现他们的阅读课是很有特色的,他们的阅读课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让学生读书时,必须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自己心灵思维的火花,如果灵
感来了可当场进行自由创作,阅读课的时间一般是两节课联排,上完课本子要马上交给老师。这期间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5、写文章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越写越快,越写越能写。
如果一个月还不写篇文章,别说写好文章,可能连字数都凑不够了,这是我有深刻体会的,在平时应加强学生练习写作的量,只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如读书笔记等,并鼓励学生多参加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6、老师要经常下水写作,和学生分享创作的乐趣,这样老师就不是光说不练了,也就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就不是隔靴搔痒,空洞无物。而是和学生去进行共同创。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篇3: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1402 字
+ 加入清单今天,本人执教了四年级一篇作文课《未来的笔》,要求同学们打开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弄清楚现在的笔有什么缺点,未来要怎么改良这个缺点,所以本次习作自然也就要考察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作文课,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在作文指导课上使学生获得作文的技巧与方法,教师必须精心地设计作文指导课的上法。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及水平,教师必须在作文指导课上下功夫。
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的一种最好的方法。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四年级,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比如:未来的笔,他们的素材就很少,可能被现实生活中的笔给禁锢了。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因此本人在进行《未来的笔》作文指导课的时候,问到:“现在的笔有什么缺点?你
想怎么改良成未来的笔呢?”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边想象边思考,循序渐进。
我在作文课上给学生提出的要求:1 、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大胆、合理。2、语句通顺、生动。3、能把故事写具体,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首先要让学生在互相的讨论中想到自己要变的未来的笔的样子,有点和缺点,这样的前提是要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感兴趣的事物,从学生的内心入手抓住他们可以发挥的想象,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去说变成了该事物之后自己该做哪些对社会和人类有益的事情,这样做就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变成后做了什么事”引导比较到位。目前的小学生写作文时最大的难题就是没素材可写,或是不知从何想象。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缺乏实践活动,还缺少文化知识。所以我用了大量的图片、故事……等各种设计来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把目光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不断发现,捕捉在生活中有趣和值得关注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即使是平常的小事也可写出新意来。老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样,学生可用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来想象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可见作文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生活开拓思维,想象一个新的境界。
想象性作文凭借儿童的想象展开,但儿童在想象时,情节较为抽象、模糊,可能只是一个大概的过程和结局。所以,在
学生的想象有了大致的轮廓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围绕情节想具体。除此之外,由确定材料到下笔成文,中间需要一个说的过程,我口写我心,我心写我口。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情节说出来。在此过程中,语言与思维呈互动状态。说的收获与启发也促成了写的酝酿,将积累材料与化成文字之间的梯度大大缩小。尤其是教师让学生示范说,个别说,同位说,小组说,既是个体一次写的酝酿和尝试,也是不同个体间的一种互相启发,能使学生互相影响,不断补充,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内容。
我认为“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培养学生想象作文的途径是很多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内在创造潜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使学生创新能力和作文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篇4:关于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今天上午我给学生上来开学后第一次作文课,一说作文学生总有畏难情绪,有学生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上完这节作文课后我对我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反思,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1、今后我将尝试作文课写作样式的调整。今天这节作文课我提前一天命题,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出了两个题目让课代表选,选好后给我反馈,并把作文题写在黑板上,让同学构思选材。今天上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间由原先的两节课减为一节课,并尝试模拟考试情景,增加写作紧迫感,加快写作速度,增强学生精神集中程度,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够字数,再慢慢训练其文采,下课铃一响就收卷,不交者登记姓名,课后不再收作文,也就是说不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不收其作文。节省下的一节课作为点评作文之用。我会尽量缩短评作文的周期,增加面批的几率,遇到佳作要进行表扬,或在教室张贴,或在班内宣读,或往学校投稿,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积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其明白自己不是写作文而是写作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老师,而是要努力写出让人称赞和欣赏的佳作。写之前就要有写这篇是用来发表的意识。观念一变品味就变,对自己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往往会精心构思,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3、要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并且是自己修改。自己要有一个反复揣摩的过程,那真是“吟定一个字,捻断数颈须”。可以尝试有作文修改课,上一节学生写好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觉得不好的地方就进行修改,一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可把修改好的再写一遍,让学生对比前后两篇文章,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这一个修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
4、要尝试上阅读课,因为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道理的,教学反思《高中作文教学反思》。不读书、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要想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是不可能的。要不断探索阅读课的形式,我在上海嘉定二中参观时,发现他们的阅读课是很有特色的,他们的阅读课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让学生读书时,必须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自己心灵思维的火花,如果灵感来了可当场进行自由创作,阅读课的时间一般是两节课联排,上完课本子要马上交给老师。这期间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5、写文章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越写越快,越写越能写,如果一个月还不写篇文章,别说写好文章,可能连字数都凑不够了,这是我有深刻体会的,在华东师大学习时,老师总是逼着你写,我们也可借鉴,逼着我们的学生写,写不出我就进图书馆,在图书馆读书,读书是享受,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我现在还怀念华东师大图书馆的摇铃声,那是说要关门了,当从图书馆出来,看看天上的星斗,你会觉得收获很多,那也算是幸福的感觉吧。看书看到有了想法,就写出了,坚持写,越写越多,从刚开始的无从下笔到后来的几千字一挥而就,这是练出来的,写出了还要反复修改,当听说有杂志社给自己汇款时,心里是兴奋的。这也就是学语文的过程,自己读书,自己感悟,有了想法,抓紧形成文字,反复修改,周而复始,语文素养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平时应加强学生练习写作的量,只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如日记、周记等,并鼓励学生多参加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6、老师要经常下水写作,和学生分享创作的乐趣,这样老师就不是光说不练了,也就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就不是隔靴搔痒,空洞无物。而是和学生去进行共同创作。
7、要探索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平时做好档案整理,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作文训练,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杂乱无章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不过刚开始可进行研究的准备阶段,比如这一学期,作文教学都做了些什么,效果如何,都有哪些作文题目,学生习作范文,平时教学反思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对其进行研究,这将是一篇很好的硕士论文。
[关于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篇5:《名人故事》教学反思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名人故事》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反映列宁喜爱动物、爱护男孩的《灰雀》、体现高尔基爱护小男孩的《小摄影师》、记叙李四光小时候勤学好问的《奇怪的大石头》和体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我不能失信》。
从本学期开始,我尝试采用单元主题教学的方式推进阅读。本单元我设计了四个模块,第一,通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词,学习积累。第二,精讲单篇,略读其他篇,弄清文章主要内容。第三,回顾全文,提炼主题,品味语言,第四,主题拓展,写作延伸。今天进行的是第三课时的教学。单元主题教学和单篇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课堂的容量,减少琐碎的讲解时间,增加阅读量。这样的整合教学刚刚开始尝试,带给我了一些思考:
一、搭建起课内、课外大容量阅读的桥梁。
本节课,学生通览了四篇课文,拓展了两篇选读文章,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品读了语言。“名人故事大盘点”回顾了本组课文中出现的名人。出示的四幅课文插图,学生通过介绍自己的最佩服的一个人,提炼出每篇文章的主题。通过默读两篇选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名人的优秀品质,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谈出自己的体会。抓住重点问题,切入讨论,使课堂内容更有实效。
从三年级开始训练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勾画、批注、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课内外结合的大量阅读,在此基础上将成为可能。
二、把握语文学习的根本,使读与写有效整合。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本节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课前研究性学习,浏览了一组(十余篇)与名人有关的文章,选择一个喜欢的名人故事展示交流。搜集了解了名人的简介,选择了喜欢的名人名言,为课上交流做好了准备。
课堂上,通过品读文章语言,引导学生领悟表达方法,写人物要写出他们的语言、行动、心理。在接下来的写作指导课上,我还将出示一组在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有精彩描写的片段,使学生的语言更丰富,表达更具体。不用教给学生怎样写,只要把文章呈现出来,学生自然会心领神会。
当然,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首先,学生必须做好充足的课前预习,比如阅读拓展文章,搜集相关资料。其次,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再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语文课如何上,不同的内容怎样整合,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打破常规,重新审视课堂,更新教学方式。路虽然很远,只要上路,就一定会有收获。
篇6:教学反思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这是一堂生动活泼的作文指导课,虽然设计上没有什么创新,但很实在,学生真正动起来了,不仅敢说,而且才思泉涌。我想,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不在于它的形式多么热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
1、学生的收获。即通过这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老师的任何设计都应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我班学生在写作中常见的毛病就是语句不生动,一些修辞手法不会运用,平常再三强调注意描写,但真正写好的聊聊无几,这次上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学了那么多写景的美文,接触了精彩的比喻、拟人的修辞,他们需要一次写作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巩固下来。这次写作指导课,设计中有一段课外阅读,通过比较赏析,学生对描写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再将总结的方法运用在写作中,真正学会了描写。在课后学生的反馈中,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了如何写景,如何使文句生动,在习作中一些精巧的比喻、拟人已经一改贫乏的面貌,虽然有些还有点嫩,但总是学会了,并且已经开始尝试了,这就说明这堂课是有效的。
2、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热情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如果一堂课学生反应冷漠,只有老师在唱独角戏,就不成其为课堂。什么是参与?参与就是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积极思考问题,是否提出质疑,在讨论中能否谈出自己的观点,简单说就是学生动起来没有。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调动。这节课,在另一个班上时学生反应平淡,在这个班,我实行了分组评比的方式(组别是以前就有的),各组的发言人数及质量都与成绩挂钩,所以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不仅敢说,也说得好,在发言中就感觉到他们确实开动脑筋,也确实有自己的看法。
3、老师的应变能力。教师的应变能力不是指如何有效地将学生引到自己预先设计的环节中,而是随机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课堂导向深入。在这堂课中,学生对老师给出的范文提出质疑,指出不足,使我诧异于学生的领悟能力,但老师并没有因为它是自己写的就将学生的一棍子打死,而是谦虚地请教,充分得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并由学生的发言将课堂的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成为一节课的亮点。
有付出才有收获,学生的心 田需要老师精心地灌溉,学生的写作兴趣也需要老师精心地扶植,所以,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各位语文教师共同探讨。
篇7:小雨沙沙教学反思作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季节,处处生机勃勃,而小雨又是春天来到的一个标志,所以,在教唱《小雨沙沙》这首歌曲的时候,创设情境“美丽的春天”,让学生描述以下你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柳树绿了”、“小草发芽了”……在此环节中,大部分学生踊跃发言,表现积极,学习兴趣高涨。通过情景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在学唱《小雨沙沙》时,指导学生用自然、亲切、活泼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如:怎样唱出种子说话时的亲切感?先让学生想一想,你和好朋友说悄悄话时的声音是怎样的?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小雨和种子说悄悄话时的声音该怎样去唱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歌曲的意境,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雨沙沙》是一首很适合歌表演的歌曲。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首先启发学生根据歌词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和想象,自己创遍动作。在进行歌表演的过程中,我注意发现和选拔表演能力强的学生,请他们到前面带领大家一起表演,这样做更刺激了学生的表演欲望。我还采用了分组表演的形式,一组人扮演种子,一组人扮演小雨,这样做,增强了学生表演的趣味性,使其体验表演中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歌表演这一环节,大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歌曲创遍出动作,而只是跟随老师或其他同学一起做动作,少数学生能够自己创遍。
[小雨沙沙教学反思作文
篇8: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今天我批了作文《我的第一次……》,批了不到一半的时候就批不下去了,写的不够理想,因为上周五一部分孩子回家写的,可能是没有人指导,出现的问题太多。
一、内容不完整、具体。这跟平时课外读物的积累还有平时的语言积累也有很大的关系。几句话就结束了。我事先还让孩子先列出提纲,然后按提纲写,可很多孩子不会按要求去做。练的还是有点少了。
二、对于做什么,并没有弄清楚,没有生活经验也拿过来就写。比如:第一篇作文《我的课余生活》,其中有一个孩子写怎么养报春花,我当时一看内容非常好,也挺详细的,可仔细一看,问题就来了,报春花从种下种子到开花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并且每天都浇水,这是什么花也够呛啊。于是,回家我上网查了一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我觉得孩子在没有生活经验的情况下,凭空捏造的东西太多。还有写“我的第一次”,写怎样在家做饭,也是这样,也没做过,也没问过家长,写饭用电饭锅做糊了,我怎么也没想明白,于是问了几个老师,都说既然放了米和水,怎么也做不糊呀,可爱的孩子们却犯了这样的错误,不能不说没有经验,并且连讨教都不讨教,就来一通胡编乱造。
三、明天上一节作文讲评课,把出现的问题都一一罗列
出来,再读一读优秀的作文,对于一下吧。要让他们知道:好的作文不是想出来的,是源自生活而写出来的。
篇9:英语作文教师教学反思怎么写
全文共 1384 字
+ 加入清单究其原因,我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总结了三点。其一,对英语作文不熟悉,虽然篇幅要求不大,字数在150字左右,可还是难倒一大片。其二,对某一问题平时缺乏思考和总结,不能提出明确的看法和见解,缺乏层次感。其三,不熟悉英语语法和一些常见的单词,即使知道意思也无法清晰表达出真实意思。
为此,我结合本学期的第一篇作文,给学生做了详细讲解。写一篇作文需要四大步:First, consider it carefully. (第一,认真构思。)Next, draw up an outline.(第二,写出文章结构。)Then, write the composition.(第三,写出作文。)Finally, Check over the composition.(最后,检查文章。)四步骤中,难的是第二,第三步。现结合文章,具体谈一下怎么做。
题目是 Changes in Li Ming’s Hometown (李明家乡的变化)。文章Outline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写:
A. Changes in living conditions.(生活条件的变化)
B. Changes in working tools. (劳动工具的变化)
C. Changes in education. (教育的变化)
Conclusion: Thanks to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Li Ming’s hometow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etter. (结论:多亏政府的努力,李明的家乡变得越来越好了。)
下面我把参考译文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Changes in Li Ming’s Hometown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Li Ming’s Hometown in the past few years. In the past,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were poor. A big family was crowded in a low house. People usually planted crops with the help of farm animals. And the children studied in old school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 his hometown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have improved a lot. Now, people live in tall bright buildings. They plant crops with the help of farm machines and the work in the fields has become much easier. What’s more, children now study in modern schools. Thanks to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Li Ming’s hometown is becoming better and better.
郭智勇
篇10:常态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今天,我们教研组的听课轮到我了。自然,教研组长而已,你不是第一个,谁是第一个?有老师来听课,就像家里来了客人一般,自然要好好准备一下。在上这节课之前,在四班先是试讲了一下。本来四班是打算让学生们来进行复习的,但还是对自己不放心。讲了一下,果然发现课件制作的顺序有点问题,需要再次的进行调整一下。
开始上课是在上午的第二节。由于是常态课,就把常态课中的一些平常的做法拿了出来,先是对作业问题进行了点评,然后是对上一节课的复习提问。再就是进入学习新课的环节。但是在开始的时候,没有设计上教学目标,这是一个存在疑问的地方。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
本节课的学习中,特别注重增加了一些材料题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较多的材料题,增加对当时历史的认同感。通过出示材料,发现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的不错的。例如,本来我以为“阳光下的地盘”,学生会不知道是什么内容,结果,很多的学生回答上来了;再比如,“火星”值得是什么?本以为学生也难以回答的,结果,学生都顺利的回答上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看来学生的潜力,需要教师努力去挖掘,只要教师创设好的情境,就一定能够发挥出学生的最大潜力。另外,一个比较得得意的地方就是让很多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这也是我慢慢的在探索中得出的一个经验,就是一定要让很多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才能保持他们上课的专注力。总体感觉还算是比较的流畅、自如。再者,对于拓展的地方,自己也算是比较的不错,例如,讲到了中国参加一战及战后中国的窘境;对于意大利参加一战的的根本原因,也是探讨的很到位的。另外,学习本课的时候,对前后知识的联系,也是尽量的做到温故而知新。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飞机的发明者等等。
本节课,尚有遗憾之处,就是,练习的设计上,记得还有一些深刻的题目没有设计上。罗曼罗兰对一战的评价,一些文学家对一战的描述等。都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搜集整理。课堂气氛还是不够活跃,需要教师个人改进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当然,如果,从更高的标准来要求的话,就是对本节课的课堂设计上,基本上是按照课本内容平铺直叙的下来的,内容整合上基本没有。常态课的话还是可以的,如果进行评选的课,是需要作进一步的准备的。
常态课,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最基本形式,只有将常态课上好了,才能在以后的优质课评选中得心应手,遇到各种评比活动不至于手忙脚乱。
篇11: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反思范文
全文共 2831 字
+ 加入清单清远市xxxx镇回澜初级中学 白xx
我从教22年,上过无数次的公开课,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公开课的情景都在脑海中渐渐淡忘,但惟独那节感人的公开课至今让我难忘,让我记忆忧新,让我感悟至深,《作文指导课——感受母爱体验真情》的教学反思。
那是在2013年6月学校在迎接区教研室教育教研课题检查工作会上,我被学校推荐上一节公开课。我上的是一节《作文指导课——感受母爱·体验真情》。
在课堂上,我首先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让学生听着悠扬、深沉的旋律时,情不自禁地想起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予我们无私的爱的——亲爱的母亲。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一个表现妈妈唠叨的片段和一篇范文《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让学生明白“善于观察生活,体会母爱”,“选取细节材料,凸现情境”。让学生善于观察母亲,发现母爱,可以选取日常小事,选取感人的情节来写,写出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写出生活化的作文。然后进入“说真话、诉真情”的环节,师生共诉心声,互说母爱。
我在深沉、优美的旋律中,向学生说起一段“我与母亲”的故事: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004年10月8日的一天,天阴沉沉的,闪着电,响着雷,下着大雨,天地间朦胧一片。我心情沉重地站在市人医四楼的手术室外面的走廊上,听着令人心烦的雨声和令人心寒的雷声,泪水早已爬满了脸庞,望着一直亮着灯紧闭着的手术室的门,我心如刀绞,我的母亲正躺在里面做手术。
前几天,当医生神情严肃地告诉我:母亲得了晚期癌症时,我顿时如晴天霹雳,脑海一片空白。我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但事实就是事实,一大叠白花花的检查化验单就像恶魔一样在眼前晃动,令人发悚。我只好强忍悲痛,陪着母亲做好各种手术前准备。今天早上,我含着泪水和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母亲推进了手术室……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在进手术室前,苍白的脸上仍然露出慈祥的笑容,用消瘦的手拭去我脸上的泪水,安慰我说:“傻孩子,哭什么,妈妈是迟早要走的,你可要照顾好婷儿,当心身体,上班开车小心一点,你要坚强,知道吗?……”听着母亲关怀的话语,我更泣不成声了。
窗外的雨哗啦哗啦地下个不停,雨点打在走廊的窗户玻璃上,“霹啪”作响,风更猛了,电更闪了,雷更响了。那一阵阵的闪电声、雷声好象鞭子一样抽打在我身上,让我的心揪得紧紧的,感到一阵阵的痛楚。这时,我耳边响起医生的话语,医生在母亲进手术室时悄悄地对我说:“你母亲年纪已大,身体很虚弱,出现较严重的贫血,在手术中需要输血,如果在手术中大量失血,可能会……”我望着窗外灰蒙蒙的一片,泪水更是无声地簌簌落下。丈夫走过来拥着我的肩,他明白我的心情,但我再也忍不住了,伏在丈夫的肩上放声痛哭起来……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会早点让母亲去检查身体,不再说是工作忙;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会常常回家看看,陪陪母亲,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会好好孝顺母亲,尽管她一直唠叨我,不理解我;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可是,“子欲养时,亲不在”。想到这一切,我内心充满了愧疚感,心里更是一阵阵的隐隐作痛。但我仍在默默地祈祷着,希望能有奇迹出现……
中午时分,下了一个早上的雨终于停了,阴霾消散了,天空明朗了,雨后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天空上还出现了一道彩虹。我和家人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我想:也许,上帝被我的诚心与孝心感动了,奇迹会出现……果然,一直亮了四个多小时的手术室的灯熄灭了,紧闭着的门打开了,医生带着欣慰的笑容走了出来……
我母亲现在健康地生活着,她用坚强的意志和浓浓的亲情战胜了病魔,幸福地生活着,但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忘不了生命中那一次的“痛”。
痛苦启发了我,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请珍惜眼前人!
我很有感情地朗读着,念到动情处,自己也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在老师深情的朗读中,他们也被感动了,他们也许也想起了自己挚爱的母亲,有的眼眶红了,有的在偷偷地抹眼泪……透过泪眼,我看到在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也在悄悄地抹眼泪……是的,人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真情。在我的带动下,很多同学纷纷站起来,说出自己感受母爱的故事,说到动情处,有的还哽咽着说下去,许多同学听着听着,都感动不已,流下真情的热泪,有的还伏在桌上抽泣……顿时,课堂上被一种浓浓的亲情,浓浓的真情笼罩着……同学们都坦开心胸,满怀深情地说着自己感受母爱的故事……
我在下课前进行小结:这次和同学们一起重温了母亲伟大无私的爱。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发现你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你们懂得了母亲。就让我们从感受母爱,体会母爱开始,去感受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爱,从而爱我们身边的人,爱我们的生活,感受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吧!希望同学们都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在生活中学做真人。
最后,我还布置课外作业:
1、在生活中理解母亲,关心母亲,热爱母亲。
2、课外给母亲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或回家时为母亲做一件小事,体会母亲的反映。
3、用心观察、感受母亲爱你的细节,通过语言、动作等多样化的描写,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写人记事的作文的写作技巧,还学到做人的道理,我让他们明白到: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在生活中学做真人。这节课得到评估小组专家领导们的一致好评。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收获颇丰。我欣喜地看到,同学们的写作劲头高了,不再一提作文就头痛,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写出生活化的作文,表现出自己真切的体验,独特的感受。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不再是干巴巴的,空洞无物,脱离了假而空的作文套路。更让人惊喜的是,我发现整个班级的学风、班风比以前更好了,同学之间更团结友爱,相处更融洽和睦了,更真诚待人了。他们学习的劲头更高了,他们都想拿好成绩去回报父母,感恩父母。学生学会了关心他人,爱身边的人,学会感恩。
我深深地明白:这节作文课不仅让学生学到写作的技巧,还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俗话说得好:作文如做人。正如陶行知爷爷说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节公开课,让我感触很深。“授业以解惑,传道以明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做老师的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更教给学生“走路”的技巧。还有,我感到很欣慰,我校语文市科研课题《初中生作文生活化的探索与研究》已取得成效,这节公开课也是我校市科研课题《初中生作文生活化的探索与研究》取得成果的一个侧面反映。我课题组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写出生活化的作文,达到“用我口说我心,用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境界。这给我很大的鼓舞,给了我继续课题探索研究的信心。我校市科研课题《初中生作文生活化的探索与研究》已在2007年4月成功结题,取得的成果也受到县、市验收小组领导的高度评价,我愿乘着这股“风”,继续探索研究下去。(我校已把该课题申报省立项)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让学生写出更多生活化的作文,悟出更多做人的道理
[关于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反思汇总
篇12:作文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前几天,我讲了一节关于教育小同学珍惜时间的作文公开课,虽是旧题重谈,但我的精心设计让同学获得了很多感悟。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这充沛说明了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性。作文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根据小同学年龄特点,要拨动他们的心弦,亲身体验无疑是最有效的。
在我提问“对一分钟时间长短的感受”时,同学众说不一。我做了如下布置:
环节一:
一分钟的第一次体验:鼓励同学摆出自身最拿手的高技术动作,一分钟内不能动。瞧,小朋友们动开了,有的单腿撑地“金鸡独立”,有的倒立墙边“猴子捞月”,有的仰头望天“品赏月色”,还有的做蹾马式“苦练武功”,可谓千姿百态,屹立不动。在我喊“停”时,个个涨红了脸,苦不堪言,后悔自身所选的动作,纷纷述说着自身的感受:“这一分钟太漫长了!”“一分钟真难熬啊!”“简直度日如年哪!”我认真听取,记录下来。
环节二:
一分钟的第二次体验:看书、写字、记单词任选,一分钟内看谁读得多、写得多、背得多。小朋友们纷纷埋头苦干,片刻之后汇报结果:有读了一篇小短文,有写了八个成语,有记了三个单词……他们纷纷体会到时间虽短暂,但仍有收获。
经过两次不同的体验,进行对比与交流,同学们从心底里懂得了时间的珍贵,我趁机让他们写自身的感悟,他们情绪高昂,做到了有感而发,作文写得很胜利,思想上又经历了一次洗礼。
小同学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写作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去体验,需要老师的指导协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文章。亲身经历活动过程,体验其间乐趣,同学自然就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了。我们教师要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同学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让同学减少对作文的恐惧感,乐于写作。
篇13:教学反思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写一件感动的事”重点在写出“感动”,流露出真情实感。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亲身体验的事情数不胜数,但如何从如此众多的储存素材中选取符合要求的事例呢?作前对于思路的开启,素材的挖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前引导学生回顾本组单元主体,回忆感人的事例;介入感人的故事、资料,引领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在记忆的宝库中筛选有用的习作素材。学生在交流中,生发了很多精彩感人的故事,同时,学生的口语交流不仅要关注故事本身,还要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求学生评议同学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语言是否准确通顺”等。思路打开了,方法明确了,学生的写作就会出现“不吐不快”“一气呵成”的喜人局面。
“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当堂修改,引导学生学会像善待自己的儿女一样欣赏自己的作品,自主修改自己的作品,从字、词、句、段、表达等方面教会学生学会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同桌互相欣赏、互相修改又给了学生一次修改实践锻炼,更重要的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互改过程中,学生以欣赏的眼光鼓励了同学,提高了自己。“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班集体修改评议进一步给学生一次张扬的平台。标题、开头、结尾、过渡表达的妙用,更是让学生的作文锦上添花,让这些金玉良言公开张扬,学生再次经历提升的快感。在此,列举本次习作中我班学生作文写得好的题目一二:《无言的感动》《直立的驼背》《难忘那双眼睛》《爱,原来如此简单》《给予原本快乐》《震撼》等等。
篇14:有关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一、注重生活积累
学生作文常出现的问题是:无话可说,缺乏生活积累。“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才能成文。”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叶老所言和人们常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样的道理。
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家长只会买很多作文书给学生,如:《全国中小学生作文选刊》、《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学生升学作文选》、《小学作文指导》、《分类作文》、《作文大全》……学生作文参考书很多,遇到单元作文时,课堂上老师布置习作,让学生回家准备,第二天交作文。学生回家, 第一件事就是翻作文辅导书找“样品”对号入座,只需把文中的人名更换了就变成了自己的习作。有的教师一见到这类作文,不加思索地就评上优等,并在班上把它当作范文,夸奖作文写得好。有的教师直接把该作文抄在黑板上,叫班上同学一字不漏地背下来。每个单元习作讲评时,教师就选这样的一篇作文让学生背熟,应付考试。类似的情况在我们农村学校较多。因为学校仅凭分数考核教师。学生长期受这样的训练,到临场写作时脑子就是一片空白。学生缺乏生活体验!
作文是生活的真实体现,说明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积累生活,就是开发作文的课堂,比如,在山坡上放牛;夜晚院里数星星;月亮底下捉迷藏;课间游戏;冬天里玩冰条,堆雪人,打雪仗;第一次学做饭,洗衣服;自己参加的一项劳动体验等。生活积累是多方面的,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我在每次习作前,应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生活,然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大家评论,再作文。 如习作“第一次……”,我就先布置学生学做一件自己从未做过的事,第二天把做的经过具体说给全班同学听,大家争先恐后地说了事情的经过,说得清清楚楚。大家进行讲评,相互补充,再起草作文。因为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作文时文笔流畅,感情自然流于笔端。
二、自由畅想,大胆创新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他们的想象力是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并在教师的影响下不断发展的。教师可以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和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
如小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习作“假如我会克隆”。我就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想想: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玩的、用的、吃的、穿的等究竟缺少什么?然后大胆想象:假如我会克隆将克隆什么?学生作文居然出乎我的预料:有的要克隆很多花草树木,美化和净化环境;有的要克隆很多猪牛羊,让穷人家也天天有肉吃;有个学生这样写: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人体器官。因为有许多患者需要换某个器官,才能成为正常的人,才能继续生活下去。等到了换器官的人和捐献器官的人比例严重失调,许多患者就因为没有器官换,而失去了生命。再说换器官的费用是常人家无法承受的天文数字。假如我会克隆器官,患者就不会因为换不上器官而死亡。我爸爸就不会找不到肾换,我们家也不会因无法支付医药费,让爸爸早早就离开了我们,使我从小就失去了父爱。我时常都责怪我妈:“你这医生白当了,连我爸都救不了,回家当保姆算了。”
幼小的心灵,怎能承受这样的打击呢?在评讲作文课上,我让他上讲台朗读这篇习作,当时他简直成个泪人,班上许多同学都跟他哭起来。这是习作来源于生活的效果。
综上所述,注重生活积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习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篇15:《搭石》教学反思作文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首先,我关注了学生多种方式的阅读。上课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了搭石风景的亮丽。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自由读、感悟读、齐读、背读等多层次、多角度地读,充分地接触文本,在阅读中感悟美、欣赏美,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通过重点段的品读,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家乡这道风景的亮丽。在整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情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乡亲们浓浓的乡情。
二是加强了说写训练。课文中多次出现假设句子。教学中,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假设句子的意义,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身边的美,进行说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内化与表达。
三是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揭示学习规律。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也提示理解的方法。如在理解重点词“协调有序”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这个词的本义,我又引导学生说出了这个词的引申义,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用得准确。又如:在开课伊始,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边画句子,边理解,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掌握了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搭石》教学反思作文
篇16:课堂反思作文课堂音乐教学反思
全文共 3048 字
+ 加入清单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
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
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再有,我们对“教科书”那种根深蒂固的虔诚,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的那种严肃认真态度,一些教师对教材的依恋及所有管理层面上的考核、评估、督查都是以此为据,更加剧了这种不例题。因此,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以“教学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接待教学内容(这里暂且不论我们音乐教师是否都具备这种水平与能力),才能出现我国自己的真正意义的教学法,才会有中国自己的“奥尔夫”、“柯达伊”。
教材内容并非经典,没劲!我们一些教学内容不受学生欢迎,也无法得到音乐老师的认同。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一提到审美教育,便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编写中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歌,那段时间是什么节日该安排什么内容,这两年在号召学生什么教材就该有所体现德育都成为必须考虑的第一因素。这就使得我们的教材始终离不开正当附庸的臼巢,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削弱了音乐本身,音乐的本体失落了。另外,从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角度说,经典音乐亦并非*别人去持牌指认就成了,大家去听了、去唱了,觉得好听,好美,好感动,就牢记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调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欢的乐曲”。在三成以上都写的是《梁祝》,那无疑这《梁祝》就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们的教材歌(乐)曲,学生不喜欢去唱、去听,再有伟大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又通过什么去教他们呢?用什么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怎么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有劲?
四、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还有一个领不到奖金(甚至工资)的音乐老师。
一边是歌厅、音乐会、MTV尽情享受;而另一边还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认谱再唱歌,剩余时间听录音。
……
如此强烈的对比、反差,再加上领导的管理水平与意识,家长们的“务实”,社会对音乐教育的偏见,还有新闻媒体的导向,足以能把我们的课堂音乐教学挤进可有可无、被人遗忘的角落。
[课堂反思作文
篇17:一封信教学反思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一封信》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本课讲述了小露西想念爸爸,在妈妈的帮助和鼓励下给远方的爸爸写信的故事。通过课文,体会小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体会这一家人之间浓浓的温馨的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本课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露西在给爸爸的信里都写了什么。学习露西懂得寻找生活中快乐美好的事物的乐观态度。
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的差别,体会露西心情的变化。对于这类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生活体验十分接近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启发学生想象,联系自身实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叙述出来,并将它与露西的体验作对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本文内容。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还让同学们在第二封信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读,一人读妈妈想说给爸爸的话,一人读露西想说的话,这样孩子们就能深入文本,体会当时的情境,把露西当时写信的心情表达的更准确。最后,在出示阅读《信》这首诗时,孩子们从读中感悟可以给小鸟写信,可以给花儿写信,可以给云、树写,当然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写信。
篇18:《想北平》教学反思
全文共 2712 字
+ 加入清单评优课已经结束,回顾整个备课与授课过程,感触良多。这是我第三次公开教学《想北平》,三次教的内容与教法都不尽相同。语文似乎就是这么一门“不科学”的学科,同一篇课文,可以教这个,也可以教那个;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这次执教,我深切领悟到,语文的不科学或许也正是她科学性的体现。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教法由文本、学生和学科性质综合决定:在文本,要尊重文本特征;在学生,要关注学习的学习经历;在学科,则要重视语言文字。而在这三者中,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学习需要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策略的选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堂课如果有所得,那就在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经历,从学情出发,确定了教学目标与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想北平》是1936年老舍先生应《宇宙风》杂志征稿之作,其时他已离开故乡北平十多年,而此时的北平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势岌岌可危。特定创作情境、丰富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家本人的创作风格等,造成了本文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如果我们用惯常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把握主旨,学生或许能够很快捕捉到作者思乡这一主题,但本文形式特色、审美趣味和独特性恐怕就只能雁过无痕,作者的苦心经营也必然被视为寻常笔墨了。
基于这种思考,我在设计前,先布置学生预习,撰写阅读体会并就文章内容与形式进行质疑。我希望从学生的阅读体会和质疑问题中发现教学点。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这篇散文,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五花八门。相对集中的问题有“为何反复说说不出口,后面又说了很多?”“为何要落泪了?”等等。其中有个学生的阅读体会令我印象深刻,她写道:
“语言我觉得很平淡,而且涉及的方面很多、很杂,我面对这类文章是理不了思绪的。我不是特别喜欢读老舍写的散文。读文章时我的脑海里没有画面感,所以,我并没有被作者思乡情所触动。一直都不太喜欢抒发思念、写景的文章。”
这个学生的问题很具代表性。她其实提出了两个文本阅读的难题,一是如何理清文脉?二是如何读懂情感?对于《想北平》这类不以写景、叙事取胜的,且在行文思路、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非常个性化的抒情散文,的确有不少学生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似乎读明白了,又似乎什么也没读出来。不知道该怎么读,读什么?由此,
我确定本堂课就以这个学生提出的两大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试图帮助学生形成一种阅读思路:即从文本矛盾之处切入,理清文脉,体会作者匠心之所在;同时学会通过品味语言,关注表达,来走进文本深处,触摸作者心灵。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有效落实两大教学目标,我采取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并引导学生把握文脉,走进文本。主要有以下两点:
1、比较品评,还原意脉。
学生阅读本文感到没有头绪,主要原因大概在于此文与他们过去读过的一些散文有较大不同。在他们过去阅读经验中,散文或以叙事为主,有明确的行文线索可供把握,或借景抒情,以景物为抓手,总之文章的意脉比较容易捕捉。但是《想北平》与一般抒发思乡之情的散文行文方式不太一样,开头几段似乎没有在写《想北平》,这就令部分学生费解甚至误解,全然读不出作者匠心独具的妙处。而这正是本文独特性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阅读障碍,我设计了一个比较品评的活动环节,用《故都的秋》的开头与本文开头进行比较,旨在引发学生发现本文开头与一般抒情散文开头的不同之处,进而激发思考:这看似没有直接入题的开头,与文章题目的内在联系在哪里?稍加讨论,学生很快拨云见日,理解老舍开篇的文字真实意图是告诉读者,本文要写的是“我想我老舍的北平”,也就是确定了本文独特的写作视角,后文的一切内容都是从这一视角出发来写的。接下去,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即以标题来观照各段内容,辨析文章内容与标题的内在联系。很快就理出了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原了文章的脉络。
2、揣摩联系,披文入情。
学生阅读本文最大的障碍恐怕是无法理解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作者爱北平,想北平,这是显而易见的,谁都可以读出来,难的是无法被作者的思乡情打动,无法理解作者何以想到“要落泪”。
为了帮助学生扫除这一理解障碍,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北平究竟给了老舍什么?老舍最珍爱的是北平赐予他的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4——6段,试着走进老舍的内心。在讨论环节,我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文字的细微之处,通过联想想象,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老舍人生经历,揣摩作者的情感。学生很快就发现枝枝节节中的动人之处,比如“坐在,背后是城墙??”这一段,有个学生品出这样的滋味:“我会想到一种坐在河边慢慢垂钓的那些人,他们虽然不是做出什么大成就,但是他们内心会非常安逸,非常能静下心来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那种可以在家里感受到的安逸与快乐。”在品读第6段写瓜菜果子的内容时,有学生关注到语气词“呀”的表达效果,并联系到老舍《我的母亲》的内容谈到““人即使活到八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这是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的。在本文中也有这样的体现。北平作为一个家的象征,也是像母亲一样可以给他安全感,所以他在描写北平的时候,会在内心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大家都知道,童年象征着快乐与自由的。他认为,他在北平可以获得
这种快乐与自由,所以他在写本文时,会无意流露出一些孩子般的特性与与天真。” 最后再联系写作背景,让学生聆听最后两段的录音,体会“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这句话的含义,进而理解“要落泪”的原因。
透过文字,学生渐渐读出北平给予老舍的温暖、踏实、安全与宁静祥和的“清福”,读出老舍最珍爱的清福不仅仅是母亲赐予他的,也不仅仅是家乡北平赐予他的,更是那个和平的年代给他的。披文入情,学生不仅体会到老舍对家乡的浓的化不开的热爱,也体会到一个贫寒的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一个漂泊的游子对家国岌岌可危的现状之担忧与牵挂,读出了老舍的一片赤子情怀。
以上是本堂课可取之处。当然本堂课也有不少的遗憾,最大的遗憾在于课的整体感略显欠缺。比如教学设计中除了梳理文脉,体味感情之外,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关注写法。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作者如何表达深切难言的情感,感受语言大师高超的表达技巧,加深对这种情感的理解。但是从授课情况来看,这一环节显得生硬,没有很好地与前后环节融为一体,和情感的体会有割裂之感。另外,品读完4——6段文字之后,其实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就有了依托,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前文哪些情感浓烈的词句。如果最后能够再回扣前文,读读品品,那样的话,整堂课的逻辑性或许会更强,学生也能对本文建立起更为完整的认知与体验。
[《想北平》教育教学反思作文精选
篇19:成语教学反思
全文共 1660 字
+ 加入清单今天在组内上了一节研讨课,由于时间关系----第三节课只上了24分钟,没有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并非是执教者的原因。其次,由于时间紧张,课件制作不够精美;再者,在学生自主答问时,孩子们争相恐后地抢答,导致短暂的混乱。因此留下了些许遗憾。不管怎么样,我还是简单地说说这节课的感受: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12个关于读书、治学的成语和趣味语文中的看图猜成语。如果说汉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那么,成语就是最闪亮的钻石。成语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结构严谨。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的教材开始,每册教材都有意识地给孩子呈现一些平时常见的成语,如果我们的孩子只会读成语、背成语,那是有缺憾的,是与教材的呈现目的背道而驰的。于是,我便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环节设计。
成语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率很高,我们在学生年龄小、记性好的最佳学习时期,让他们多读、多记些成语,使学生们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成语,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无疑是有意义的。然而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成语的教学缺少明确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语言“精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成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由于对成语教学任务不够明确,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成语的死记硬背,忽视了对成语的意义理解和使用的引导,成语教学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出现褒贬不分、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画蛇添足等乱用成语现象。让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中接触成语、了解成语、理解成语和运用成语,是目前成语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
一、朗读中理解
学习成语首先得会读,在本节课中,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充分地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形式也多样,自由读、领读、男女赛读,小组开火车,然后再根据镂空式巩固熟读,达到熟读成诵。其次就是理解成语,这里的理解不是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意思。于是我又设计了:看意思猜成语,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几个环节下来,孩子对这些成语有了深刻的印象。
二、理解中积累
本次教学的任务是“日积月累”,这四个字已经明示了学习方法和目的,教学时,需要精心构思每一次积累的训练方式。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成千里,不择细流无以成江海”。它重视的是长期坚持的积累过程。从二年级开始,我在鼓励学生看书的同时,也鼓励孩子们准备一个专用本做成语(佳句)积累,这是我一直比较注重的方面。平时教学中我也有意识的把包含生字的成语,抄在黑板的“词语百花园”里,让学生摘抄,在摘抄中积累。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也有意安排积累的环节。孩子们通过读、看、说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后,我便出示了与读书、治学相关的名言佳句,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再加镂空式的背诵,不知不觉孩子在课堂中便积累下来了。
附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 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末清初 顾炎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积累中运用
用学习积累成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要现学现用,能将所学的成语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很自然地表现出来,那才是成功地学会了成语。教学这12个成语,我采用了“选词填空”,“联系生活用成语”,“读成语故事谈学习收获和体会”,丰富积累,学以致用。
短的二十四分钟分钟,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一直处于兴趣盎然,在学以致用的环节中,时时碰发出了令人惊喜的灵感火花,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了积聚、理解、运用成语的目的,更体验到了成语的无限魅力。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联系生活用成语”,“读成语故事谈学习收获和体会”,都没有完成。
新课标特别重视积累和实践。要学好语文,平时多积累最重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要重视学生“字词句”的积聚。采用多种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篇20:一名新地理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成长作文1200字
全文共 2250 字
+ 加入清单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而且,专家们都说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诗歌单元的教学感觉收获比较大,这里反思一下,做个记录。
一、对课堂教学的处理及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学生有预习和没预习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的方法,效果不错。
具体做法是:
教学《沁园春长沙》,三个班级三个上法。
没预习的。先背诵《沁园春?雪》,把握沁园春这一词牌的词的格律节奏。具体做法是先划分《长沙》的节奏,然后集体朗读,找出朗读不规范的地方,再请一个学生朗读。因这个学生朗读没有读出《长沙》的气势,于是,转入分析该词的意境。为了更好地理解意境,我背了一首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学生也很喜欢这首词,都会背诵。师生一起背诵完这首词,然后一起分析比较这两首词的意境。分别抓住这两首词里“鹰”和“乌鸦”,“湘江”和“小桥流水”两组意象进行分析,一个豪迈开阔,一个幽静凄凉;一个抒写报国之志,一个抒发思乡之情。明确了意境之后,再进行朗读。这是以朗读来带动意境的分析,以意境的分析来指导朗读。
第二种处理,有布置预习。先背诵全词,然后纠正个别句子节奏。要求学生拿出纸笔,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个别字词或者上片或者下片,进行鉴赏,把鉴赏内容写出来。不懂鉴赏的,把你的问题提出来。鉴赏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也把问题写出来。这么做,主要是了解学生预习的程度,到底通过自己的预习,已经掌握了多少内容,还存在多少问题,同时,笔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避免思维偷懒。十分钟之后,把这些纸条收上来,表扬鉴赏很好的同学,并把他们的鉴赏读出来,老师再做点评补充。重要的知识点落实好之后,再看学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先交给学生,讨论不出结果之后,再由老师讲解。学生的问题相对集中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由此再引出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第三种处理,把毛泽东诗词背诵放在前面,通过了解毛泽东多首诗词之后,再具体探究《长沙》。课前直接先提出问题,老师按照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然后再把重点的知识点落实清楚,最后再归纳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鉴赏其他诗词。
教学反思:
一二两种的处理感觉都比较好,师生互动比较和谐。第三种处理课时用得少,但互动效果不好,上课下来比较累。看来,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突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其道理的。
二、对将比赛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第一单元的教学,有两次尝试。一次是组织毛泽东诗词背诵比赛。一次是小组讲解诗歌比赛。
毛泽东诗词背诵比赛。课前布置,要求组长负责组织好准备工作。比赛内容分两项,一是诗词背诵,二是名句背诵。9班张心瑜同学一口气背三首,10班的李舒恬同学一口气背六首,13班的邱婧熹同学一口气背7首。这些同学的表现让其他同学十分钦佩,掌声热烈异常。她们的积极表现也带动了其他同学,其中,10班的李舒恬同学那一组几乎每位同学都至少发言一次,一个小组表现出昂扬的斗志。这种竞争的方式,直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准备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教学反思:
小组讲解诗歌比赛,三个班级只有一个班级做得比较好,大部分小组准备不够充分,与预期目标差距很大,最后还是要由老师来讲解。但准备充分的小组,学生讲解的效果会比老师讲解更好。如果课前老师能够过问一下小组长的组织情况,或者多进行督促指导,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对于开展语文第二课堂的反思
根据第一单元诗歌学习的特点,提出让学生制作自己的诗集活动作为语文第二课堂的主要内容。
诗集要求自己设计封面;然后在封二贴上自己的照片,照片可以是卡通画,自画像,或者生活照、大头贴等;在照片下要写上作者介绍,介绍文字可长可短,风格不限,可以庄重严肃,可以诙谐幽默,可以亦庄亦谐;然后为目录,目录要求有四个栏目,即“我所喜欢的诗歌”“我所创作的诗歌”“我所翻译的诗歌(要求附原诗)”“我所仿写的诗歌(要求附原诗)”,各个栏目底下不规定几首;诗歌长短不限制,空白之处可以画插图。诗歌单元开始之时布置,结束之时上交。
从交上来的作业看,可以归纳出几点成功的地方:
1、写诗歌特别认真,因为这是他们的第一本诗集,即使诗歌不是写得很好,但已经迈出了独立创作诗歌的第一步。9班李苗同学自创作诗歌11首,是三个班级里创作诗歌最多的学生。
2、学生自己编辑诗集,自己写序。13班邱婧熹同学写了一千多字的序言,写的非常好。
3、排版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
4、封面的设计也让学生尝试到了设计的喜悦。
5、装帧创意。一些学生很有创意。不用订书机,而是穿孔,然后用细纸条穿联,十分精致。例如9班江澍怡的集子。还有,9班曹璐同学的诗集也十分精美,采用云朵状的外形,并配以彩色插图和花边镶嵌,用中国结装订。
6、一些爱画画的学生,还在他的诗集上画上了美丽的插图,不会画画的,他们就采用贴图,也很有创意。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诗歌,创作诗歌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学生对这个创意活动很感兴趣。
总之,中外好诗不可胜数,教材里的诗歌只是举例性质的,无法反映中外诗歌的全貌,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要善于延伸拓展,指导学生举一反三之外,阅读更多的中外名诗,提高诗歌鉴赏力。但是课时不够,我们不能做过多的拓展。课前安排学生推荐鉴赏两首诗歌,将有利于诗歌学习的拓展。从这些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充满着无限的创造力,关键看老师的引导了。
[一名新地理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成长作文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