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关民俗文化作文实用3篇 作文题目(最新20篇)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浏览

2438

作文

114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魅力作文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独特的节日习惯,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傣族泼水节,西藏的雪顿节等。在这些节日中,汉族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插艾叶、赛龙舟、帖春联与倒福、舞龙灯、赏月等习俗,又有许多显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间风俗,如新疆维吾尔族有最富民族特色的顶碗舞、盘子舞、手鼓舞等,以及婚丧嫁娶时的抓饭习俗;广州的凉茶、迎春花市习惯,等等。在这些民俗民风中,无不显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民俗魅力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民俗民风可谓是形式多样,五彩斑斓,极其广泛、丰富,写作时可以选取某一个方面进行提炼写作。话题里提示,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在节日中的风俗习惯或饮食文化,选取自己认为最熟透的一个题材进行写作。无论哪一种题材,都必须深入挖掘这种民俗习惯的艺术魅力与强大的生命力。

2.我们可以从众多的民俗民风中选择一个极小的细节方面来写,在一次春联的张贴中,一次花灯的制作中,一次龙舟的竞赛中,从这些细小的事件里反应出中国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与辉煌的艺术魅力。

3.无论是淳厚朴实的节日习俗,还是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无论是共有的传统节日,还是各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无论是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还是丰富多彩的饮食样式;无论是对风俗根源的探索,还是对习俗形式的研究,最终都要为表现“民俗民风的艺术魅力”服务。

4.体裁多样化,形式丰富化。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再现某一传统节日的真实情景,表现百姓生活的多姿多彩:剪窗花,踩高跷,变戏法,舞狮子,耍龙灯,逛庙会等等传统文化习俗。可以写成散文童话、民间故事、小说等形式表达出人们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总之一句话,写法可以多种多样,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从而表现中国民俗文化的强大魅力。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魅力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新年民俗的作文_文化作文2100字

全文共 1989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民俗的作文

在春节的时候,有很多的民俗,不知道大家知道的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年民俗作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新年民俗的作文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习俗,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文化作文300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农历的三月初三,我的家乡湖南便有一个习俗,就是用地菜煮鸡蛋吃。

其实“地菜”这种野生小草,其真正的学名叫“荠菜”。这荠菜在田边、地头、沟坑、丛林哪儿都长,它虽是野菜,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

那么,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资料告诉我:“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菜,叮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痛即痊愈。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鸡蛋便成了习俗。

每到三月三,家中的长辈便会用地菜煮鸡蛋给家里吃,它那清甜的滋味时常让我回味,这虽然只是家乡的一种习俗,但俨然已经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描写壮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265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

春节是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人们便围着火塘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有的地方把大门洞开,一家人聚集在院子里朝东方拜揖,祝福道:“东方大利,一年万利,今年更比去年好!”

初一这一天,多数地方壮人是不串门的。人们白天吃汤圆,晚餐才吃荤菜,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这一天一律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骂人;不得扫地,怕破财。也不得把东西拿到干栏外,更不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但有些地方则可以敲打一种齐人高的牛皮大鼓,四周几十里清楚可闻。不少地方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这天也不得杀生,猪、鸡、鸭都必须在年前几天收拾干净,以备祭奠和食用。

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人们在村里或路上相见,便互相道贺“恭喜发财。”

从初二起,亲朋开始来往拜年。非凡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时机聚会,共叙别情。

按通常观念,整个正月都属于节日。故云南文山的壮人要打一月铜鼓,跳一个月舞。另一些则在风景秀丽的河边、山谷,青年们举行歌圩或舞狮、打舂堂,听壮戏,等等。文娱活动五彩缤纷,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蚂拐节

这是流传在红水河畔东兰、凤山一带的古老节日。每年从正月初一起,经过找蚂拐、孝蚂拐及陪蚂拐、葬蚂拐三个阶段,历时一个月之久。蚂拐节有两个故事,其中一个说,很久以前儿子吃老子,杀老母过年。后来出了个孝敬父母的东林,别人要来杀他的父母,他夺刀不让。他也不去吃别人父母的肉。后来母亲死了。他用棺装殓守灵。屋外蚂拐不理会东林悲伤,哇哇叫得人心烦。东林一气之下,用开水浇了蚂拐,谁知惹了大祸。大地断蛙声,日头红似火,天旱得大地干裂。后来布洛陀和姆洛甲说蚂拐不是凡间之物,她是天上雷婆的天女,她一叫天才降甘霖,必须给她陪罪,请蚂拐回村过年,这就是蚂拐节日的来历。另一个故事说,蚂拐是雷王之子,被当作天使派到人间,他一叫雷王就给人间雨水,所以人们很感激他,死了吊孝,如敬考妣。这些传说,都和蚂拐是壮族图腾有关。

三月三

三月三是清明节,同时也是壮族的歌节。作为清明节是受汉族的影响。但也有的壮人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过清明节扫墓的,与汉族大不相同。壮人对祭扫十分看重,届时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到祖先坟上去供,行拜礼。山野间不时传来鞭炮声,久久不绝于耳,山岗上,林篁间,白色的魂幡在坟顶的竹竿上飘动,造成了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壮族风俗,供品必须在野外吃掉,也有的地方扔掉不吃,迷信认为,带回家会招鬼进门。

不少地方的祭扫的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歌圩,是为三月三歌节。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把这一天定为壮族的节日。1984年在南宁举行了首届歌节,700多名来自各县的歌手登台献艺,使三月的邕城成了歌舞的海洋。连外国友人也远渡重洋与壮人同享节日的欢乐。这期间,常伴有祭神、打醮等迷信活动,然而更吸引人的则是抢花炮、演戏、杂技、武术表演、舞彩龙、舞彩凤、唱采茶擂台赛诗等多彩丰富的文娱活动,近年还添加了演新戏、放电影、球赛等。不过青年男女们的注重力大多不在这方面,而是在如何通过歌圩找到中意的伴侣。

牛魂节

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牛魂节,又叫做脱轭节。在壮人的意识里牛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凡间的一般牲口。有一个故事说它四月初八诞生于天上,所以这天是牛王诞日,当初因为陆地岩石裸露,黄土望不到边,尘沙弥漫,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牛王奉命从天上来到人间,播种百草,原定是三步撒把草种,谁知它弄湖涂了,竟一步撒三把,使得野草丛生,侵凌田禾。因此被罚留在人间吃草。但天上并没有忘记它,每年四月初八,牛魔王便从天上下到凡间,保佑牛不瘟死因为是给牛过节,这一天人和牛都停止劳动。主人用枫叶水泡糯米蒸饭,然后先捏一团给牛吃。牛栏外安个小矮桌,摆上供品,点香烛,祭奠牛魔王,人们还要唱山歌,唱彩调,欢庆牛的生日。

莫一大王节

每年六月初二为莫大一王节,是为纪念敢于反抗封建皇帝的壮族英雄莫一的。柳江、龙江两岸的壮族群众把他奉为祖先,在神龛上有写有他的神位。每年六月二日为一小祭,六年一大祭。小祭是各家宰鸡杀鸭,焚香供祭,求他佑护壮家人安宁。大祭十分隆重,要在莫一大王庙举行盛大的仪式。供品用两牲,即一头猪,一头牛。祭奠的也很非凡,要用猪和牛的肉、骨头、肝、肠等不同部位做十二道菜,少一道也不行。十二道菜也不能同时做,同时摆上神台,而是隔一会送一道,十二道齐全,即可焚纸行礼,祭毕,将每道菜按全村户数分份,每户一人参加聚餐,礼成。

中元节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从七月初七就已经开始有节日的气氛了。七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壮族受汉族的影响,也很同情这对难得相会的夫妻。但壮人还另有说法,认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来染布、做醋、煮药,格外好,所以家家户户中午有人赶往河边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当女儿节,出嫁的女儿不但不像织女那样渡过鹊桥寻夫,反而离开夫家回到母亲的怀抱。

初七过后,人们便为中元节办货,忙着赶圩采购香烛和鬼衣纸。节日到,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杀猪,一派节日气氛。有的地方从初七开始就用鲜笋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开始大祭,供桌上摆满了猪肉、整鸡、整鸭、米粉、发糕、糍粑、糯饭,一直摆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这前,得先把供品热一下,祭过祖,才能进餐,供桌下撂着一个很大的纸包袱,里面塞满了蓝、白、紫色纸剪成的鬼衣和纸钱。每次祭奠都烧一些,烧过之后,用芭蕉叶、海芋或荷叶包好灰烬,等到十六日最后一次烧完,一起包成两大包,由一位老人头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边,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还烧纸船、纸马和纸屋,让祖先满载而归。

霜降节

霜降节是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的节日,已经有360多年的历史。这个节日流行在大新县的下雷、雷平及宝圩一带,但影响扩大到天等、靖西、德保等县。正降日凌晨人们便带糍粑、年米、肉、香烛等聚集玉音庙宇供祭。在清代,不但百姓祭奠,州官也必身着官服,率众顶礼拜祭。1949年以后虽不举行供祭。但纪念活动依然十分热烈,有演戏的,有唱山歌的,有舞狮的,等等。

[关于描写壮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河南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2578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先后有二十几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迁都,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千百年来,中原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以自己淳朴的方式生活着,创造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

说起河南的民俗文化自然让人首先想到少林寺,坐落在河南嵩山脚下的少林寺是中国的武术胜地。少林功夫作为中国功夫的典型代表,但它不是单单以“打打杀杀”为目的,而是偏重于禅宗少林。它的主题是“匡扶正义、除暴安良、追求和谐”,并向大众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以及中原人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精神。该剧的佛学精神引发了不同社会体验的人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得《少林寺传奇》超出了简单的少林功夫的视觉效果。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走出国门,将在美国进行两年800场巡演。这也决定了河南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信仰。佛教信仰地主要以嵩山少林寺为代表。河南民间体育活动还有太极拳,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村,是一种独特的以技击、健身和养生功能为一体的民间体育活动,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深受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前往陈家沟学习太极拳。目前“陈式太极”已经成为河南的一个著名文化品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人不得不提的还有河南的拜祖大典,河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源地,保留着大量祖祭文化遗址。如商丘的火神台、周口淮阳的太昊陵、新郑的黄帝故里等。每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着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前来这里祭拜。千秋一寸心聚合华人力“大风起兮云飞扬,吾土吾心吾欢畅,四海之内皆和谐,吾思吾梦吾向往。”不管是隔着山,隔着水,这首《黄帝颂》传达着一种力量。不管是华发满头的老人,还是尽享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这首意境深远的《黄帝颂》让他们魂牵梦萦。高扬的黄帝大旗召唤着居住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祭祖寻根。仰韶文化是河南民俗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带着淡淡苹果清香的仰韶酒不知道勾起了多少游子的思乡情怀中原民间戏剧在全国占主流地位。河南地方戏剧种类繁多,有锣戏、卷戏、梆子戏等,遍及全省各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甚至每个村子就有

自己的剧团,农闲时在村子的空场地搭起简陋的戏台,全村人过节一样热闹个三五天。主要剧种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四平调、怀梆、宛梆、大弦戏、道情等。这些剧种富有地方色彩,不论是剧情内容、唱词念白、行韵甩腔均显示出鲜明的地方性,泥土的芳香会渗透在每一个细节。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是河南主要剧种之一,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淋漓,大开大阖,音乐丰富多彩,表演风格朴实,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观众人数在全国所有剧种中为最多。

除了这些剧种外,河南还有丰富的曲艺形式,河南坠子、大调曲子、河洛大鼓、三弦书等在全国也有较大的影响。河南民间工艺品种类繁多,其中主要有古朴典雅的开封汴绣、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带有豫西风情的稚巧的民间剪纸、带有豫北风情的浚县泥塑和泥猴张,以及李天华剪纸艺术等。开封的汴绣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和工艺特点,借鉴了苏绣、湘绣等姊妹绣艺的长处,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具有色彩古朴典雅、绣工精致细腻等特点。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全国著名的年画之一。带有豫西风情的民间剪纸粗犷豪放、质朴夸张,具有明显的中原文化风格。浚县的泥塑和泥猴张造型古朴、色彩艳丽、惟妙惟肖。李天华剪纸艺术在中国的剪影艺术上独树一帜,他的剪影风格劲秀、清朗、潇洒。中原地区还有很多庙会,最富盛名的有太昊陵庙会和中岳庙会。中岳庙会源于古代统治者对山岳的祭祀,宋代政道合一,中岳庙会进入鼎盛期,中岳庙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场所。中岳庙会会期长达10天,人数最多每天达20万人次。庙会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拴娃娃”、拜干爹、摸铁人等。庙会上还有舞狮子、旱船、高跷、火龙舞等民间艺术舞蹈表演,还可见到具有浓烈信仰色彩的各种纪念品“吉祥物”,如各种长命锁、玉如意、宝剑、葫芦、香袋、避邪剑、生肖石等。我自己村庄就有一个庙,每逢农历三月,来自四面八方的三男信女都会聚集在这里。庙会期间还会唱戏,大多是豫剧。

正月十三河南宝丰还要举行闻名远近的“马街书会”,每逢农历正月十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人便负鼓携琴云集马街。马街虽小,却是艺人心中的圣地。不论是曲艺名家,还是乡村艺人,到马街说唱,是一种化不开的情结。艺人们说书亮艺,以书会友,切磋技艺,争当书会状元。无论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溪畔河边,沟坎连着沟坎,戏台连着戏台,书摊挨着书摊。艺人们或脸对脸、或背靠背,打起简板,拉起胡琴,倾刻便陶醉其中了。在这神奇的乡音大舞台上,你唱你的,他唱他的,有人听时神采飞扬,无人听时自得其乐。他们以天为幕,以地为台,风刮不走,雨打不散,千余台书摊汇成一个波澜壮阔的曲艺海洋。他们说古道今,唱者如在梦里,观者如痴如醉。在千把胡琴,万双简板的颤动中,艺人们演奏着世代相传的乡音大律,尽情地释放和宣泄内心的欢悦和悲苦。

河南的小吃可谓是远近闻名。中原以面食为主。面条、馒头、窝头、饺子等,面条就有多种做法,捞面条、汤面条、浆面条、炒面、焖面、蒸面、烩面、拉面、刀削面等。享誉省内外的开封小吃夜市里的风味饮食琳琅满目,味道各异,既有松软味美的灌汤包,也有老年人爱吃的黄闷鱼和油茶,还有年轻人喜欢喝的杏仁茶和冰糖红梨等而地处豫西的九朝古都洛阳的小吃同样有名,有余香满口的浆面条。带有豫东风情的枣山年馍外表精致,味道可口。省会郑州的烩面汤香味美,口感劲道。全国知名品牌有道口烧鸡、开封灌汤包、武陟油茶、鲁山揽锅菜等,这里还要特别提到洛阳水席,相传洛阳水席起始于唐朝,历史悠久,规模较大,一般是逢大事招待宾朋才用。土特产有“芝麻之乡”驻马店的小磨香油享誉海内外。豫西西峡县的猕猴桃纯天然、无污染,清香汁多,被誉为“果中之王”省会郑州的新郑大枣个大、肉厚、汁多、味甜,驰名中外。河南民间舞蹈种类多,具有典型的中原特色。其中包括狮子舞、龙灯舞、旱船舞、小车舞、高跷舞、大头和尚、对花鼓、二鬼扳跌等。这些民间传统舞蹈丰富了民间文化生活,是民俗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另外洛阳更是花中之魁——牡丹的故乡。

河南的民俗文化多的说也说不完,欢迎到我的家乡河南来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深圳民俗文化村作文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深圳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三十年前,它还只是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高耸入云,一条条笔直的公路纵横交错,一排排树木整整齐齐,到处车水马龙,环境非常优美。

在深圳你还可以看到一道美丽的风景,穿着红色马甲的义工随处可见,他们不顾辛苦劳累,一起将深圳打扮得漂漂亮亮,让街上干干净净的是他们,栽花植树的是他们,协助交通的也还是他们,他们给深圳付出了那么多,却不图回报。我相信,这不仅是一种环境美,也是一种心灵美,其实这些义工也像我们帮助新疆人民一样,证明了民族大团结。深圳游玩景点也是非常美的,最好玩的要数东部华侨城了。大峡谷的瀑布简直就应证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还有,你可千万不要不去云海谷了,你走进云海谷的深处,你就好像被雾罩住了似的,最美的就是茶溪谷了,那里的花一望无际,有红的,有绿的,五彩缤纷,我闻着那花的香味,真想摘下一朵,可当我想到花是给大家看的时,便打住了。东部华侨城很有趣吧,来到深圳一定不要忘了去游玩。

随时欢迎着你们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传统文化二年级的作文题目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金质的风声在收获的欢愉中继续吹拂着泱泱华夏。岁月的火焰再次把福祉带给古老的东方,带给亚西亚着片神气的国土,我的祖国。

流连于我亲爱的祖国,流连于日新月异的壮美画卷,我倾听着驻足于时内的家园中那一代又一代歌者发出的深情咏唱。

南湖红船,毅然起航,载满民族的希望,高悬真理的明灯,让一粒进步的种子悄然搏动,那样坚定地催生了黑夜的饿黎明!

星星之火,撩原神州,一豆星火,点燃漆黑之夜,拎起万点光明,汇成世间最浩瀚的气魄,荡漾于华夏的山川,沉积于古老民族的不屈灵魂!

万里长征,铁流西进,那是一条红色的飘带,悲壮的行程谱写了大智大勇,让地球上所有的人们因这支坚执的队伍而认识了一个国度崛起的前奏。

陕北大地,铸就希望;一孔孔昏暗的窑洞,一首首自强的奋进之歌,引领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击外辱,卫我家园,扛起万千劲舞的旗帜!

改革开放,沧桑巨变,时代的巨轮劈风斩浪,勇敢的劳动者用血汗铸炼智慧和信念,共迎冬的沉蓄,春的翠绿,夏的明丽,秋的金黄!

今天,我们迎来了祖国光辉诞辰的五十六周年的又一个花季。此刻,我多想喊一声:我亲爱的祖国,叫一声慈祥的母亲,我的性情与泪水一齐奔涌,让我茁壮成您博大的生命中最微小的江海边的那粒沙,浅池中的那滴水,城市中的那朵花,沙漠中的那丛绿,缀饰你八万里云天,九万里大地!

祖国啊!请看,有多少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舞动坚强的臂膀,朋举成林,击节高歌,用毕生的血泪为你打造现实与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趣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资料。有各种各样的泥塑,有精致的剪纸,还有一些赛龙舟的资料……其中我最喜欢泥塑,因为我从小就对泥塑特别感兴趣。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我国泥塑艺术可追溯到距今四千至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地下孝古就有很多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六千至七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七千年前。

有一次,我到爸爸单位去玩。爸爸带我去了他的办公室,我在里面玩了一会儿,觉得有点无聊。就在这时,我看见了一团泥,我就快速跑到了爸爸的座位上,就像一只饥饿的小兔子看见了一根又香又甜的萝卜一样。我满心欢喜地拿起泥团开始玩弄。我一边精心捏制泥团,一边想:我要做哪人小动物呢?想来想去,我觉得今年是鼠年,我就做一个小老鼠吧!说着,我就开始动工了。

我用我那双灵巧的小手,又是拧,又是捏,不一会功夫就捏好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瞧,它的眼睛还在登我呢,多可爱的小老鼠啊。最后,我把这只小老鼠送给了我亲爱的爸爸。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瑞午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逃灿烂的古老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元宵节民俗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一说起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人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春节的,其实元宵节也是我国传统的一个节日。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吧!元宵节是每年的正月十五,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赏月、猜灯谜、打灯笼、吃汤圆……

赏月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会提着花灯笼东跑跑,西跑跑,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也给我买过灯笼,我提着灯笼玩的可开心了。这一天,公园里的树枝上都悬挂着大大小小的灯笼,上面写满了谜语,有许多游客都兴致勃勃的在猜灯谜,可好玩了。猜灯谜是从古至今人们在元宵节里最喜爱的项目之一。

元宵节这天最重要的当然是吃元宵了!元宵是由糯米面制成的,有豆沙馅、芝麻馅、桂花馅、花生馅……我最喜欢吃芝麻馅的,元宵吃起来粘粘的、甜甜的。元宵节这一天一定要吃元宵哟!因为它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呀!

元宵节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我们要感谢先辈给我们留传下来这么好的传统文化,更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元宵节民俗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过后很快就是元宵节了,在元宵节的这一天我们可以赏花灯、吃汤圆,这一天肯定是过得非常热闹的!

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我们这里元宵节不像其他地方那样一定要吃上汤圆,但是我们这里有比吃汤圆更有趣的活动。

在元宵节的晚上,这里都会有舞龙活动,就是有两条人造的龙,一条的布龙,一条是草龙,龙体长是五十米。在晚上从十九点到二十四点,都会有人举着龙在大街小巷钻来钻去的奔跑,最后把龙火化掉!

别看我们就这么一个舞龙的活动,其实这个活动内涵意义非常大。龙在我们这是吉祥物的象征,龙被举着奔跑的时候会有很多人跟着奔跑,会在龙体下钻来钻去。龙头会有打鼓吹笛的人带队行走。当龙快到住家门前时,那户会放鞭炮和放烟花,意思是为了迎接龙的到来。

其中布龙的周边会有专门的人在保护着龙体,因为人们在钻龙体下是会顺手的拔龙毛带在身上保平安。龙头就有更多人在保护了,因为能拔到龙丝在身上会更好,但是一般没人敢去拔那龙丝。

因为去拔的话,保护龙头的人会跟你拼了打起来。而草龙是用稻草编制而成的,草龙的是给人们插香火的。意思就是你把点燃的香火插上草龙上,龙就会保护你一年四季平安。

总之在元宵节这天,大街小巷都是人山人海的人跟着舞龙奔跑,到处是鞭炮声、锣鼓声,那场面可是非常的热闹的。到了二十四点就会在龙出的起点用火把龙烧掉,那时所有人都会围着目送龙的火化。之后大家才依依不舍的回家去了。

元宵节就是这样热闹、开心、难忘!元宵节的民俗文化就是这样的让我们印象深刻,思绪激动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一关于民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文化中秋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秋这天,我们大家都习惯吃月饼。但是日本人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而越南的人喜欢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这么做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

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

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那里的小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

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中秋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不但是因为那天可以有圆圆的月亮看和可以吃到月饼,更重要的是中秋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传统文化作文题目二年级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儿童有儿童节,青年有青年节,老人也应该有老人节。但是你们知道老人节是什么时候吗?告诉你吧,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今天是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这让我想起了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吃午饭时,奶奶要我喝白菜汤,我不耐烦地说:“我不喝,难喝死了!”妈妈当时狠狠地批评我,说我怎么能这样和奶奶说话?太不尊敬老人了!当时我还不以为然,现在想想才觉得自己做得太不对了。

下午一放学,我到奶奶家去看奶奶,去到奶奶家,原来爸爸妈妈早到了,正在做晚饭,我放下书包,跑到奶奶身后,“奶奶,今天是老人节,我来给您按摩,好不好?”说完,我挽起袖子,用力地按起来,我还不时地和奶奶说说话,聊聊天。不一会儿,我的手渐渐没有力气了,“这么多年来,我曾经经受了多少苦啊,现在儿女都孝顺,我也安心了”奶奶平静地说着,此时,我不觉得累了,反而还帮奶奶做了很多事。是啊,奶奶辛苦了那么多年,也应该享享清福了。

日常生活中,我还是经常主动去尊敬老人。比如每次在奶奶家吃饭的时候,奶奶到饭桌旁边时已经没有座位了,每到这时我总会站起来请奶奶坐下。奶奶夸我真懂事,当时我可高兴了!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自豪呢!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到了“九九重阳节”,这是我们孝敬老人的节日。我在这衷心祝愿全世界的老人节日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趣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二零一四年的寒假,我与爸爸妈妈参加了牛通社组织的到嘉善碧云山庄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动。在城市里,过年时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放鞭炮,交换红包……可是,在农村里,过年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抱着疑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腌猪肉、做喜饼等年俗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只见阿姨先从蒸房把被湿布包裹着的熟糯米与熟梗米拿了出来,再端来一盆热水,把水撒在石臼上。然后,将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对着我们说﹕“做年糕需要两种米,分别是糯米和梗米。人们常常把糯米与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着制作年糕。”紧接着,她教我们打年糕的步骤和要领。

我与其他两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把沉甸甸的木锤高举到头顶,跨弓字步,整个人略向后倾,将木槌用力打到饭团上,只听“砰”一声,锤子击向饭团,米粒黏在了一起。接着,我们又使劲击打,还时不时把饭团翻一个身,将水撒到饭团上防止木槌与饭团黏在一起。我们四个小队友一人翻饭团,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还是未俱成形。此时我们已经气喘吁吁,手脚酸痛了,看来这打年糕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妈妈告诉我,相传在唐朝时期,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如何将多余的粮食更好地储存起来呢?于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酿米酒等方法制作风味不同的食物,渐渐地就沿袭成为了年俗文化。从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们的勤劳和智慧,这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俗文化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长期的历时性发展(时间维度上的)和地域性的演变(空间维度上的),火把节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内涵不可能还是早期那种单一形态,而是复合形态,含括了传统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包容着宗教、信仰、伦理、歌舞、技艺、民间审美等丰富的内涵。民间广泛流传的“火把节传说”,就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可能性。

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风民俗文化作文300字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俗文化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文化随时都在我们身边,可想而知它的重要性。同时它从小在我身边环绕,民俗文化也会带给我们喜怒哀乐,不管做什么,民俗文化都会与我同在。

民俗文化有许多礼仪,例如我们的中秋节就有许多礼仪,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吃月饼、赏月亮。为什么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圆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可是中秋节也是有许多的礼仪的,有时我会为这些礼仪发愁,同时也会带给我快乐!

中秋节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秋吧,也一起来了解中秋节里有哪些礼仪吧!在一年一度的中秋节里,总是充满人们的甜蜜笑容,在中秋节里,人们都像过年一样热闹,中秋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中秋节的礼仪是抹不去的记忆,中秋节的时候不可以吃端午节的粽子,也不可以在门上贴对联,还不可以下河洗澡,这些礼仪就像一个噩梦,可是它也伴着我走过了许多岁月,让我们来了解另一个节日的礼仪吧!

春节,春节也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在春节里人们要贴对联、放鞭炮、吃腊肉、迎春节,在春节里也存在着许多礼仪,就是在春节里人们要给小孩子发压岁钱,但小孩子要守夜,不可以睡觉,在春节里,不管到哪里都少不了欢乐,还有一个礼仪,就是在大年夜的时候,家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吃年夜饭,这是不可少的。

清明节是一个省亲的节日。在清明节里不可少的就是扫墓,一开始我不懂的时候觉得很惊讶,后来当我慢慢了解清明节后才觉得没什么。

植树节当然也是民俗文化之一,在植树节里,许多人都会种树,小树从一颗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也是小鸟们可以安家的地方,许多小树都长大,组成一片茂密的森林,是许多动物的乐园,是大自然的憧憬。

岁月匆匆,转眼又一片新出现在眼前,许许多多的礼仪伴我走到今天,让我们认识新的明天、新的礼仪,这些是文化的礼仪,也是中国的民俗文化,它无时无刻都伴随我们成长,我习惯了文化的伴随,就让我们继续追求崭新的民俗文化,让它继续为我点亮前方的路,也是希望与光明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4有趣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二零一四年的寒假,我与爸爸妈妈参加了牛通社组织的到嘉善碧云山庄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动。在城市里,过年时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放鞭炮,交换红包……可是,在农村里,过年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抱着疑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腌猪肉、做喜饼等年俗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只见阿姨先从蒸房把被湿布包裹着的熟糯米与熟梗米拿了出来,再端来一盆热水,把水撒在石臼上。然后,将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对着我们说﹕“做年糕需要两种米,分别是糯米和梗米。人们常常把糯米与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着制作年糕。”紧接着,她教我们打年糕的步骤和要领。

我与其他两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把沉甸甸的木锤高举到头顶,跨弓字步,整个人略向后倾,将木槌用力打到饭团上,只听“砰”一声,锤子击向饭团,米粒黏在了一起。接着,我们又使劲击打,还时不时把饭团翻一个身,将水撒到饭团上防止木槌与饭团黏在一起。我们四个小队友一人翻饭团,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还是未俱成形。此时我们已经气喘吁吁,手脚酸痛了,看来这打年糕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妈妈告诉我,相传在唐朝时期,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如何将多余的粮食更好地储存起来呢?于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酿米酒等方法制作风味不同的食物,渐渐地就沿袭成为了年俗文化。从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们的勤劳和智慧,这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中华民俗文化读后感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便如滔滔江水一般涌现在我眼前,中华五千年可歌可泣,不可计数的风流人物便漂浮在我脑海。仿佛有一股强大的磁力吸引着我,促使着我往下读。

当我读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时,我感到了团结合作之重要,力量之强大。

这是无可厚非的,无论是作战,还是实际生活,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团结永远都是如此重要。比如就拿日本侵华事件来说,如果当年国共两党没有联合起来抗击日本,如果当年全国人民没有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我想日本的阴谋就早已得逞了,哪里还会有新中国,哪里还会有中华民族,哪里还会有现在活得如此幸福的你我,中华传统文化哪里还会得以传承?还有,蚂蚁搬食物相信大家也不以为奇了,但是大家可否有想过,如果它们没有团结起来的话,又怎能将比自己大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食物搬回洞穴了呢?

当我读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时,我明白到,道义比生命更为重要。

我国从古至今这样舍身取义的例子也不以为奇。文天祥,一个家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之所以可以这样流芳百世,也只是因为他在生命与道义面前选择了道义,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如果当年他没有舍身取义而苟且偷生,他是否还能名垂青史呢?我想,中国的历史不也随之而改变吗?他也必将遗臭万年了吧!还有2013年为救不慎溺水的游客而壮烈牺牲的郑益龙。他也在道义与生命面前选择了道义,而牺牲了生命,成为受万人敬仰的英雄。但如果他当时没有勇敢下水去救人而袖手傍观的话,那名游客的命运又将如何?

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我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我品味到历代风流人物的可歌可泣,不畏牺牲,不畏艰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与经典同行,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伴终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一年级关于春节文化的作文题目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每当到了春节,人们总会贴春联、“福”字,到处张灯结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traditional holiday of the Chinese. Whenever the Spring Festival, people always stick the word "blessing" and open lights everywhere.

彩,美不胜收。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去朋友、亲戚家作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对春节送什么礼作了如下调查。

我走向前去,拦住了一位正提着几盒“诗仙太白”大礼盒的叔叔,说:“对不起,叔叔,我打扰你一下,我想问一问,你在春节一般给亲戚朋友们送什么礼物?”叔叔回答:

“我在春节期间都送酒或其他物品,你看,我今天到一位长辈那里送的就是‘诗仙太白’酒,以表达我对他们的祝福。”

我走着走着,来到银行旁,看到一位阿姨正从银行走出来,我急忙走上前去,问:“阿姨,我想你春节一定会到朋友、亲戚家作客,你平常都送什么礼物,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呢?”阿姨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我一般送钱给他们,不用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满街走了,这样多省事呀。”

我又来到医院,询问了一位医生阿姨,阿姨告诉我:“一般我给长辈的都是一些营养品,送给小孩的礼品一般都是知识方面书籍,给中年人都送一些有价值的物品。虽然礼品不贵,可也能表达自己的心意。”

我又碰到了张阿姨,说:“张阿姨,平常,你都不得送什么礼物给朋友、亲戚?”张阿姨说:“现在很多人都送钱、酒,可我认为有的人送名贵的礼物,都是为了讲体面,所以现在我们到哪里去玩。都给他们送一些意想不到的礼物,或是一些祝福的话,朋友听了也知道我们的心意。”

最后,我对我的调查作了一下总结,送钱的有60%,送食品的有10%,送祝福的有5%,送酒的有25%,我认为礼品不一定要的,只要能表达你对他们新年的祝福就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观民俗文化艺术节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来参观民俗文化艺术节的人真不少,到处是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大家都兴奋地观看着各种各样的民俗艺术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植物编织成的各种动物和植物,有仙鹤、蝈蝈、青蛙、龙、凤凰、玫瑰花……真是栩栩若生,让人爱不释手。

来到广场西边,有人在抬花轿,轿子里坐着一位游人,前后共有4个人抬轿,旁边还有人吹笛子、唢呐、笙……轿子也很漂亮,是大红色的,金色的顶,每个边框处都贴满彩条,四个角上还挂着彩色的流苏。坐在轿子里的人满面笑容,真是过了一把瘾。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那个卖葫芦的摊位了。只见桌子上摆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葫芦,大的有一米多高,小的却只有几厘米。有的像一个大南瓜,有的像一根黄瓜,有好几个葫芦的杆在中间打了一个结缠住了,还有的葫芦形状像一个鸡蛋,有的则像一个长满珍珠的冬瓜……葫芦们还被制成精美的工艺品:有的被制成笛子、花瓶、毛笔、手链……还有的在葫芦上雕刻了各种图案、画上了美丽的花卉。真是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我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

此外,还有卖风车的、卖泥塑的、卖民族布偶的以及各色小吃等等,都各具特色,充分表现了我国的民间艺术特色、以及各族人民的博大智慧。

这就是让人目不暇接而又流连忘返的民俗文化艺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传统文化二年级的作文题目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但是最传统,最民俗的那就是——过年。

在我们中国,过年是我们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它非常凶猛,吃人、毁坏房屋、祸害庄稼,人们都害怕它。有一天,在外打猎的人要点火,不小心燃烧到了竹筒。"啪"的一声把年吓跑了,渐渐的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响、怕火、怕红色,所以每当"年"来时,人们都点爆竹、贴对联、穿红衣服,又称过年为"过年"。

现在,过年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每当过年时,街上分外热闹,有卖年货的、卖年画的、卖衣服的,各个五花八门。街上的人们个个精神饱满、喜气洋洋。这时候家里的妇女可要忙喽!她们要赶做年夜饭、包饺子。各家都传来酒菜的香气,其余的人都在忙着贴对联、贴"福"字、年画,"福"字有正着贴的,倒着贴的,装饰的家里别具一格,特有过年气息。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一家人快乐地吃着年夜饭,在外打工的人们除非万不得已,都会赶到家里吃团圆饭。

大年三十的早晨,大人们、孩子们都很早就起来,送走今年的最后一天,迎接新年的第一天,小孩子们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说一些吉祥的话,爸爸、妈妈就会拿出红包给孩子们,这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孩子们就会拿着红包去买最喜欢的玩具和零食。大人们在那天会至亲戚家去拜年或是在家做饭迎接客人。到晚上,大家都坐在一起看过年联欢晚会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迎接新年的到来。

过年过去,不久就要迎接元宵节。

这就是我身边的民俗文化——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