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何看待国学热的作文(优秀20篇)

导语:国学是一种经典的中国文化,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看待国学热的作文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759

作文

1000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小时候,上学前班。教师就天天教我们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那时,谁也不得它讲的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声嘶力竭的跟教师朗读。直到现在,我才逐渐明白它的意思,懂得了其中所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也理解了国学的魅力所在。

从前,我有一个坏毛病——考试成绩好就骄傲自大,觉得这样已经够厉害了,目中无人。但书上讲“是君子,就要谦虚,不要高傲自大。”我虽不想做伪君子,但是我不信。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教师把年级前五十念了一下,我排名很后。我明白了我的成绩不值得骄傲,那些排名前十的同学很谦虚,我羞愧的无地自容。于是,我经过学习《论语》,我就时常约束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有一次英语考试我得到了第一名,我非常高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骄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现出来了,在课堂上总认为自己英语已经觉得很好了,不再努力学习和认真听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的同学都在进步,唯我在原地踏步,仿佛是要验证这句话似的,在后来的考试中,结果可想而知,那次考试,是对我骄傲自大的沉重打击。我回到家,拿出试卷,认真分析了错题原因,发现这些题都是因为我骄傲,因而没听教师讲的知识点。我谦虚起来,成绩也在稳步提升,经常得到班里第一名,还有。我原喜欢斤斤计较,有时为了一个橡皮,一支笔,一个错误跟同学吵,甚至打起来,自从学了“做事斤斤计较,会失去所有的朋友”我想:一个人不能失去朋友啊!我学会努力控制自己。虽然有时会控制不住,但是我不会气馁,我会更加努力做到!

有人说:“我们要勇于创新,扔掉那些老的、陈旧的东西。”可我认为只有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的创新。为什么像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还要回过头来学习莎士比亚、海伦……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历史,我们要寻找历史,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

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并非简单的能够被精华和璀璨来形容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忘记历史就是忘记未来。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比耕耘,汗水越多,收获越满。让我们多读这些书,让国学和我们一起成长,那个站在山顶人将是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轻吟道,看了《国学名士》,我就想,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学习国学呢?难道只为了自己找出路……

不是的,国学就如同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那般圣洁,虽然只有一瞬间,而那美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如果你们不懂得国学的真正含义,只为了给自己找出路……那么你就大错特错,根本不配学习它!因为……因为学习国学是为了让它对我们祖国的影响力变得更大!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那什么是诗词呢?如果让小时候的我来说,那就是那一句又一句难以理解的词句,或说是排列整齐的几十个字;可现在的我不这么想了,诗词就是中华文化的颗颗珍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或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

对于文学而言,我最佩服的便是鬼斧神工的语言了!它就好比浩瀚的沙漠中的一朵艳丽的鲜花,漆黑夜晚里熠熠闪耀的星光……古代们把千言万语凝结成了富有内涵简短诗句,并且含有艺术魅力。我想,只有精妙绝伦的诗词才能流传至今吧,毕竟历史都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

此时此刻,诗词在我的心中变成了唯一而有记忆的东西!

历史悠久的华夏民族啊,文化丰富的华夏民族啊,地大物博的华夏民族啊,有多少英雄儿女为你而死,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捍卫你而不屈不挠,造就了一切不屈不挠的艺术传承!

世界如此之大,为什么我偏偏出生在这个地方?学习这种语言?长这种样子……就是因为有种文化需要我们发扬光大,需要我们美化和改造!我唯一不解:这伟大的文化究竟从何而来?难道是从梦中领悟?从游戏中获得启发?是受仙人指导?还是……这些都不是!那都是古代文人绞尽脑汁提问、分析、思考、解答出来的,是他们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而那结晶封存到现在被再次开发,被我们提炼出了更美的事物——诗词!但不是把它改变或改造,而是深度利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早汗青”何等爱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何等深邃!以及“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领悟何等深刻!每一句古诗都启发着人们去开发更美的东西……

现在,我在想念着古人时,突然发现他们竟有如此智慧,为我们文化艺术铺好了发展的道路!那时候的人们,有凿壁偷光的精神,有闻鸡起舞的意志悬梁刺股的决心……

中国,随着语言发展而发展,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而现在那些过去的语言却又被“加冕”了另外一种价值。哦!它本应无价!

黑夜中流星划破天空……就在那一刹那留下了最美的风景——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品国学之经典奏中华之乐章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轻轻地,捧起一本名著;静静地,品味着生动优美的文字。我,不断地在心中追忆着它——国学

年幼的我们是懵懂的,不理解这些文字隐藏的深沉含义,只是在家长与老师的要求下,背的滚瓜烂熟。在记与背的过程中,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也促使着我们不断领悟着这些文字中隐藏的道理。于是,我们不再调皮,不再年幼无知,一步一步,不断上升。国学,是陪伴着我们成长的。

国学,是古人经一生风风雨雨,呕心沥血的结晶,是对自己人生的品味和感悟,整理成文字,流传至今,它,经历过千百年的沧桑,每一个文字,都布满历史的痕迹,我能看到它流传至今的不易。国学,屹立千百年而不倒的则是经典,经典必然家喻户晓。它教我们明辨是与非,在圣人与智者的教诲下感受到人生的真谛,从而在生活上的每个细节,言行举止上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从国学故事中的每一点,每一滴,都能感受到无比高尚的情怀。这些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使我们受益终生。

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我也读过不少国学经典,每一篇,都教给我无比实用的道理。成语故事教给我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像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等;读着《秋思》,我感受到了作者是那么的思念家乡,不禁潸然泪下;捧起一本《三国演义》,我佩服起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又为刘备的又一次胜仗而喝彩。我常常不知不觉沉浸在国学的世界当中。

国学,也存于生活当中。学习上,我们会“温故而知新”这使我们不断进步,不断了解新的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才可以收获新的知识;做人上,我们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它告诉我们要向别人不断学习,不能一味自大;甚至在商业上,也能运用到《孙子兵法》中的种种计谋。写到这里,我不禁感叹:中国国学经典真是无所不能!

畅游在国学的海洋中,品一袖芬芳。国学,将伴我一生成长。品国学之经典,奏中华乐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一、 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 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北京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观看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使我感受到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家里,她们总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说话,和外人接触,却像只小绵羊,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

自从观看了经典以后,我知道了以前那样做,真是太没有礼貌了。《弟子规》中的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可见,经典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国学小名士观后感250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小鸟的歌声,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早早的来到了学校。为纪念孔子诞辰2562周年,作为孔子理事成员单位,我校特举办了“诵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经典诵读成果展示汇报演出活动。

同学们通过吟、诵、唱、舞等形式去追寻先贤的足迹。

我们十分期待这次演出,演员们的动作、眼神、歌声,都使人情不自禁地鼓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六(1)班同学带来的快板“信”,她们像是一只只蝴蝶,拿着快板在风中自由自在地表演。演出接近尾声,在歌声、笑声、掌声中本次活动拉下了帷幕。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为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德少年,首先要有孝道。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被称为“固执的小老头”,他就是谢延信。他不仅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孝敬岳父岳母,他的妻子去世后,他用自己的双手支撑这个家。自己每天除了上班,一回到家就做饭、洗衣,给岳父擦身,给岳母烫脚,就这样坚持了33年。我虽然还小,但为爸爸妈妈做一些小事我还是可以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美好生活,我们又该怎样来回报他们呢?那就是孝。我想,现阶段最大的孝道,应该是努力学习,将来能有出息,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少年智慧,国可兴邦。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广博的学识,是祖国建设必须的人才。扎根沃土,历练学识和德行,做美德少年,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是我今后不懈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读国学经典有感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弟子规》,是古人写的,这本书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这本书说了许多我们从小就要明白的道理,如:孝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在言行中要谨慎讲信用、要博爱众生、多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向他们学习,如果精力充足,还应该多看书学习。《弟子规》中我最喜欢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即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偷懒不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在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时,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强词夺理,让他们生气,伤心。

看,廖廖几句话,却有着这么深奥的含义,由此可见,古人是多么的聪慧。在学习《弟子规》之前,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女生。记得有一天中午,我在卧室里看书,妈妈让我去扫地,但我却和妈妈顶嘴,后来还离家出走,我记得当时妈妈吓坏了的表情。那时,我觉得自己好任性,惹妈妈生气、伤心。但是,现在我学习了《弟子规》,一定不会再那么任性了,《弟子规》是一位良师,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弟子规》指导人们的言行,它是中国的活宝,我离不开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3912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我有以下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同志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实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这告诉我们,当前实施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就是有效地实施法律。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的主体,能否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无疑是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

从重立法转向重执法司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

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心从“有法可依”逐步转向“有法必依”,特别是突出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既是法治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也是我国法治发展历史阶段的要求,更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从法治发展的内在逻辑及世界范围法治国家建设的经验看,有效地建设法治国家,首先必须制定法律,然后才能严格实施法律。特别是在完成大规模立法活动之后,必然面临如何实施法律问题,即如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有法可依”。直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实现了有法可依。

强调改革开放以来立法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是说执法和司法在以前不重要,而是说过去30多年来,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矛盾始终是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有法可依。如今,这个战略目标已经实现,虽然这个体系还要不断完善,但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有法可依转向有法必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执法和司法工作有了巨大发展,不仅建立起完善的执法和司法体制,而且建立起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执法和司法队伍。但是,与人民群众对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渴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还很突出。这就意味着要进一步实施依法治国,就必须将法治中国的战略目标转向有法必依,转向执法和司法。

严格依法办事不仅是我国法治建设的要求,而且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如果说有法可依属于治理体系的范畴,那么,有法必依则属于治理能力的范畴。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体现国家制度的执行能力,它不仅是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强化国家制度的执行能力,才能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从建设法治中国的总体布局看,着眼于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做到他律与自律、法律强制与道德约束相统一。

在今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再次明确指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还要靠制度来保障,让执法司法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对执法司法权的制约除了依赖制度约束,还要依赖人民群众的监督。在互联网时代,政法机关要变被动为主动,尽最大可能做到执法公开、司法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运行不见阳光,或有选择地见阳光,公信力就无法树立。执法司法越公开,就越有权威和公信力。公开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不能忽略整个社会特别是政法人员的道德建设。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要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强制性地惩罚违法行为,但不能代替解决人们的思想道德问题。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看,法律强制与道德约束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都有助于制度的落实。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在加强外部制度约束和监督的同时,必须不断强化整个社会自觉守法、自觉依法办事的道德习惯,尤其要加强政法队伍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职业伦理建设。

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看,着眼于政法队伍职业伦理建设,坚持大局意识与依法办事相结合,做到执法为民的职业良知与秉公执法的法治精神相统一。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意味着面对社会功能的分化,要克服总体化治理存在的弊端,而采取功能分化的治理模式。就法律治理而言,要特别注意政法工作的特殊性,不能把政法工作与行政工作、政法人员和其他普通公务人员混同起来。因此,对于政法人员不仅要讲政治信念,而且要讲职业伦理和职业操守,甚至要把政治信念转化为职业伦理,从职业伦理的角度来贯彻落实政治信念。正是基于政法机关职业伦理的特殊性,习近平同志指出:“政法机关的职业良知,最重要的就是执法为民。”政法队伍只有将执法为民的职业良知贯彻在每个具体执法司法活动中,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律不同于政策,不仅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而且具有制度刚性。执法司法权不同于行政权,自由裁量的弹性比较小,有时甚至没有自由裁量余地。执法司法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政法队伍必须秉持和坚守法治的职业伦理,只服从法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秉公执法,不枉不纵。正是针对法律职业的特殊性,习近平同志强调政法队伍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要把法治精神当作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一是一,二是二,不偏不倚,不枉不纵,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执法为民是秉公执法的前提,秉公执法是执法为民的保证。一旦离开了法律,脱离开秉公执法,执法必然受到权力、金钱和私情等因素的腐蚀和影响,执法为民就会变成一句空话,甚至蜕变为执法为权、执法为钱、执法为情。因此,面对权力干预、金钱诱惑、私情影响,政法队伍要敢于担当。政法队伍只有树立起捍卫法治、坚守法治的职业信念,才能“不信邪”,做到刚正不阿、勇于担当。同样,政法队伍只有秉公执法、勇于担当,才能逐步提升执法公信力,使得老百姓逐步信仰法律,在整个社会培育出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

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长远目标看,着眼于全社会依法办事,实现依法治国,要坚持法律制度与社会风尚相结合,实现实施法律与信仰法律相统一。

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法治建设承担着克服传统人情社会弊端、构建新生活形态和新社会风尚的重要使命。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法机关就必须与传统人情社会陋习进行坚决斗争。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从政法机关做起,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杜绝法外开恩,逐步改变社会上那种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人的现象,关键是要以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贵。这就意味着政法机关要在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事业中成为开路先锋,起到率先垂范的模范作用。

只有将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通过执法司法让人民群众理解现代法治的精神,改变传统思维习惯,养成依法办事风尚,形成法治信仰。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也就不再停留在法律书本上,而是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我们“日用而不知”的文化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领导是实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最大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党的领导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确保执法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关系,使党的领导成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根本保障。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提升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为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不是包办具体事务,不要越俎代庖,领导干部更不能借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之名对司法机关工作进行不当干预。

一旦明确了这个原则,那么,党的领导不但不会干预执法司法,反而为执法司法提供强有力保障。党的领导可以为执法司法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统筹各方资源、建设政法队伍、督促依法办事、创造执法环境,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保障宪法法律统一正确实施,推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必须正确处理党规党法和国家法律的关系,使党的各级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带头严格依法办事,成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模范。

党规与国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党的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不严格遵守党规党法,那就很难保障实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因此,在法治中国建设方略中,党的领导必然包含党领导人民带头执法、守法。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政策成为国家法律后,认真实施法律就是贯彻党的意志,严格依法办事就是执行党的政策。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具有比普通群众更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素质。如果说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是普通老百姓都必须守住的底线,那么,对于各级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来讲,无疑要成为严格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的模范。在这个意义上,党的领导成为推动实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最大力量,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依法办事风尚、形成法治信仰,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国学经典诵读作文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国学经典读后感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村团支部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叫我写一点关于学习国学方面的内容,遂想起年前买有《国学经典》一书,时常也随手翻看,这不正好切合“国学”主题吗?故草草写就几句读后感吧。此书中有比较好的名言,多背多思,能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通过多读、多背,也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其实《国学经典》里面每一页名言上都有详细的注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读、多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三字经》、《宋词》、《论语》等一些国学经典,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了解了。

我们从小时候的《唐诗》、《三字经》,到现在的《论语》和《道德经》,它们总能使我们感受颇深,国学是需要我们认真的体会,需用一生去学,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品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教会我们分辨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味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够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能引领我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端正我们的人生态度。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性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主张“仁”,“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的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生活。

《道德经》是我们认识最深的国学经典,他总能用一句最简短而精辟的话把我们带到另一个美好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是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一次都是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轻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权势名利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了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走进童学馆,学国学作文900字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是传统文化之一,更是几千年人文精神的沉淀。今天就跟随着我们太报的小记者们来童学馆,体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走进童学馆,一幅巨大的孔子画像便印入我们的眼帘,他似乎期盼着我们的到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身着精致的汉服,”穿越”时空,变成了一个个文质彬彬的小书童。9:30体验活动正式开始,在教室里老师教我们学习茶道,教我们如何泡茶,敬茶,品茶;教我们学习弟子规……。

开蒙礼开始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这些小书童闪亮登场。第一环节师正衣冠,老师为我们整理衣服,以示尊重;第二环节我们认真地双手重叠,拇指相扣,顶住额头,连鞠三个躬,庄重地集体行拜孔礼,以示对孔子的尊敬;第三环节我们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小小弟子规,句句大道理;第四环节击鼓明志,每个小记者们举起双捶,在鼓上用力敲打三下,并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理想。轮到我时,我紧张地咽咽口水,使劲地在鼓上敲了三下,并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理想:”长大后,我要当作家!”第五环节开笔写字,我们拿起毛笔,在纸上先写了一个人字,接着在旁边又写了一个人字,意味着从小要学会做人,又在从字上方写了一个人字,意味着要团结友爱,虽然我写得不是很好,但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

第六环节终于轮到我与其他四位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展示茶道二十四式。我们井然有序,有模有样地跟着老师开始了:叶嘉酬宾,孟臣净心,高山流水,乌龙入宫,芳草回春。看着老师流畅地表演,真可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从小学习练习茶道可以修心养性,可以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同时让孩子们在袅袅茶香里感受古人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的道德理念。第七环节美德善行,我和几位小记者一起表演了两个话剧《手表去哪儿了》和《爸爸的烦恼》,在表演中我明白了在还未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前不能妄下定论,把怀疑当成真相;对待长辈,不能在长辈面前显摆自己的才能,藐视长辈。最后第七环节我们向家长们展示了手语舞《跪羊图》,懂得了百善孝为先,要尊敬父母,尊敬长辈,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在走进童学馆,学国学的小记者活动中,让我们受益韭浅:穿汉服,拜孔子,习礼仪,学茶道,诵读弟子规,希望更多的人热爱国学,学习国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国学观后感500字怎么写

全文共 1637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是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中孕育。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国学观后感500字怎么写的内容 ,欢迎借鉴!

1国学观后感500字怎么写

我国最著名的国学经典是“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论语》主要讲述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和做人的准则与学识的方法;《孟子》主要讲了孟子与其他思想家的争辩和对弟子的言传身教;《大学》主要讲了弘扬光明的品德;《中庸》主要讲了怎样修养人性;《诗经》中主要记载了各种诗词曲乐;《尚书》是一本历史典籍;《礼记》是一本门类杂多的典章制度书籍;《周易》主要讲了古时的八卦之术;《春秋》主要记载了鲁国的编年史。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不仅仅要学习现代的文学,更应该继续领略和发扬古代的经典文学,使华夏的精髓得以保存。国学经典用记叙语言的方式引导着华夏人民做人处事的方法与历史的传承,让人们学会怎样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说将“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文学宝典一一记之,但你心中也必须存有一盏指引你向往社会与生活的“明灯”,如果你没有,那你就是一位盲目前进的徒行者。所以无论你性质如何也应该拥有一盏“明灯”。

而“明灯”出现的唯一途径就是--探索国学经典的奥秘与神奇,并发扬它,使它得以保存。

2国学观后感500字怎么写

这几天,村团支部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叫我写一点关于学习国学方面的内容,遂想起年前买有《国学经典》一书,时常也随手翻看,这不正好切合“国学”主题吗?故草草写就几句读后感吧。此书中有比较好的名言,多背多思,能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通过多读、多背,也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其实《国学经典》里面每一页名言上都有详细的注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读、多思。

3国学观后感500字怎么写

《国学经典》是一本传扬中国经典文化的书籍。书虽然小,其中的知识和道理可真不少。

比如在经典要义这一章里有许多名言警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如实回答。所以我们不知道的就是要说不知道,好请教别人,“万物之生意,最可观。”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的生长意境是最值得观赏的。我们应当多去观赏一下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是灵动的,代表了变通,比喻聪明的人;山是沉稳的,代表了沉静,比喻仁德的人。

比如,在故事这一章里,许多故事都带着大大小小的道理。《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是说人要诚实守信,不要去欺骗别人。我们也千万不要从小养成了欺骗别人的坏习惯。《网开三面》这个故事主要说了我们要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我们宽容了别人,以后别人就会帮助我们。《子罕睦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因为,谦让了别人,别人就会敬重你。

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国学经典》吧!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国学小名士”电视大赛观后感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我观看了山东省第二届国学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有预赛、复赛和决赛。看了以后,学到了很多知识,感受很深。

决赛十分精彩,竞争非常激烈,让人看得激情四射,恨不得也参与进去。决赛分三个环节:初露锋芒——诗词接龙;火眼金睛——找出诗词知识中的错误;妙笔生花——根据命题现场作诗。其中,我最喜欢的环节是火眼金睛。这个环节考验的是小选手对国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让我学到了很多经典国学知识。比如,古诗词中对自己父亲的称呼居然有这么多:家父、家严、家翁等等,这简直让我大开眼界!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节目是《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我们语文课本上就有,而且,我们都读过,对里边的人物和语言都很熟悉。但是,用文艺演出的形式,展现课本中的内容,我还是第一次见。里面的楚王演得惟妙惟肖,像是真的楚王站在大家面前一样。那毫不客气的语气,傲慢的神态和对晏婴的歧视都表现了出来,让人看了就生气。而晏子,面对楚王的傲慢,并不害怕,十分镇定,不慌不忙地同楚王展开周旋,楚王对齐国和晏子的每一次侮辱,晏子都用巧妙的语言作出了回击,搞得楚王狼狈不堪,没有占到任何便宜。这就是经典国学的高深之处,语言也能作为刀枪之用,不得不佩服我们汉语的博大精深。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

五千年的文明,国学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国学又像一盏指路明灯,指引着我们在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进。我决心要认真学习国学经典,争取做一名国学小名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国学经典作文800字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经典,是一首悦耳动听的歌,唱不尽人性是非善恶,喜怒哀乐;国学经典,是一杯香茗,茶淡雅幽香,宁静至此升华;国学经典,是一幅画卷,绘不尽人间悲欢离合。

每当我手里捧着《唐诗》时,都仿佛置身于其中,千百年前古老的画卷在我眼前展现开来。

那是你吗?迎着春风彼岸而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鲜花是你那绝丽的笑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翠色流欲的小草是你那灵动的双眸。“春风又绿江南岸”,和煦的春风是你乌润和顺的发丝;“春来江水碧如蓝”,碧水是你那俊丽的樱桃小嘴。

春之美,即是唐诗之美。

每当我的手中捧着《宋词》时,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被我翻开,我感受到了它那永不磨灭的豪情壮志,并被深深地鼓舞着。仿佛是一首歌。

那是你吗?踏着秋风落叶而来。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梧桐是你那难言的凄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满月是你对亲人的思念;“无可奈何花落去”,落花是那对沉默的无奈;“衡阳雁去无留意”,北燕是你思乡的苦涩。

秋之悲,即是宋词之悲。

每当我的手中捧着《元曲》时,我都仿佛品到了一杯香茗,在宁静中感受它徐徐升起的芳香。

那是你吗?迎着瑞雪丰年而来。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雪花是你那凄凉的情感;“自修官清煞陶家,为调羹俗了梅花”,寒梅是你那人情中的冷与暖;“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梨花是你那憔悴的痕迹;“絮飞飘白雪,口香荷叶风”瑞雪是你那善良的根本。

冬之叹,即是元曲之叹。

走进国学经典,如畅饮沁人心脾的甘露,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澄澈而明亮;走进国学经典,如感受熏人心醉的海风,我们的内心会变得纯净而宽敞;走进国学经典,如领略令人心折的“白雪”,我们的内心会变得安静而平和……

走进你,我看到了唐诗之美,宋词之悲,元曲之叹。

[国学经典作文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吟诵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12月31日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满腔的热情观看了城北小学全体老师和部分学生的庆元旦经典诵读晚会。那天晚上我们师生欢聚一堂,我们热烈欢呼,我们激情澎湃,我们斗志昂扬……

晚会在《木兰辞》歌舞中拉开序幕,精彩纷呈的节目让人目不暇接。五年级老师的书法表演《兰亭序》令人耳目一新。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劲有力的毛笔字,让人不得不对中国书法及古典诗词的精妙赞不绝口。

六年级老师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将晚会推向了高潮。首先是集体诵读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老师们的朗诵高亢激越,充分展示出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我喜欢《满江红》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话表达了岳飞的雄心壮志;我喜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反映了岳飞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后人的殷切希望;我喜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话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不论事实如何,志向却不改变。紧接着是师生的歌舞表演《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那深沉、浑厚的歌声,更叫人浮想联翩。它把我们拉进了那段群雄逐鹿的动乱时代,也引我们进入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岁月。以前每读到这首词的时候,就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它让人在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最后是吟诵雄浑磅礴的《沁园春·雪》。它给我们带来了威武雄壮的气势、沁人心脾的情感、成就伟业的抱负!再次聆听这首词,有种如逢故知的感觉。它激起了我心底的涟漪,激起了我的爱国情怀。毛泽东主席的预言,今天实现了!看!中国的风貌“红装素裹,分外妖绕”,中国的事业“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华儿女正为振兴中国,实现我们国家更强大的梦而拼搏争取。历史已证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整场晚会在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中,开启了一次梦的旅程。广大师生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了经典诗文的美感,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由衷赞美。在《祝愿歌》的一句又一句祝福声中,晚会圆满落下帷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国学经典300字作文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有二十篇,其中让我体会较深的是〈为政篇〉第二,里面的“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听各种意见,把觉得怀疑的地方避开,谨慎地说出其余的,这样少犯错误;要多看各种情况。把觉得有危险的地方避开,谨慎地去做其余的。这样就能减少后悔。在生活中不要夸夸其谈,否则就会言多必矢。而且还要三思而后行。

论语中还有很多让我回味无穷的,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只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在学习中,我们要刻苦钻研,深入思考,不能空想,这样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就不会被迷惑。

比如:英语要多收集词汇,记住音节,理解词义,不要死记硬背,要多听多说,才能学好英语。

《论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之一,它对于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中国数百千年人的智慧。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中成才。在看完《国学小名士》之后我更进一步地认识了国学,国学是对人类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

比赛第一环节是“我爱记诗词”古典诗词、名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恍然之中,我也成了一名优雅的古代儒生。微风拂过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我坐在一辆古代的马车上“吱呀吱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把我的双眼映照的微红,叫我怎么不停下来望几眼?“小林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夜晚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道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上酒兴正浓,萧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箫,灯是那华华贵贵的银灯。音乐在身边流淌,爱的人跳着心爱的舞蹈,叫我怎么不想再做一日多情公子?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声静气。它的音韵之美,天字之丽,在悠长的时空里摇曳,芬芳妩媚,萦绕在我的心间,回想在天际……

而在中国民族的历史上,千年的腥风血雨,曾近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已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还需要我们艰苦奋斗,我们要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指引我们前进,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骄傲,发扬国学文化。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国学小名士让我们一起在对经典的践行中,不断前进: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多读书。读国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土欲宣启义,必先读其书。让国学带领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向梦想前进,超中国梦前进。国学,必世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国学诵读作文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让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从“自信不疑”到“聪明睿智”;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到“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启发最大。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18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数学天才缑正杰;唱歌能手陈程;小画家刘小琴……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增添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的道理呀!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更持久。

同学们让我们都参加到《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中来吧!好好的诵读,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灵的圣地,更让它引领我们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少儿频道播出的《国学名士》,主要考察了选手们对国学文化的掌握程度。选手们个个身怀绝技,冷静对待老师出的国学题目,对答如流,使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那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比赛,堪比一部部扣人心弦的大片,吸引着我。有遗憾的感动,有温馨的力量,这是一场重塑我们精神的启蒙运动。“创意诵读”展示了选手们的独特个人魅力,让人赞叹不已;一项项公益活动,更形象直观地诠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爱记诗词”环节中,小选手对答如流,妙语连珠,观众禁不住热烈鼓掌,更激发了我学习习国学的兴趣。特别精彩的是“楹联对决”,小选手个个才华横溢,令人羡慕。小选手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如上联“一元二气三阳开泰”,对出的下联是“四书五经六艺贯通”、“四海五洲六合同春”,评委老师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真让我大开眼界,也明白了什么是平仄。原来小小的对联,蕴含着那么多丰富的知识,这与选手们平日对诗词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观看《国学小卫士》,让我更加了解中国经典诗文和它们的含义,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满招损,谦受益”已深深印在脑海中,我会把它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激励我前进;“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爱国精神,深深地将我折服。每一句诗词都给了我前进的动力,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启发着我们去开发更美好的东西。

我专注于每一个节目的表演,听着他们充满激情的朗读,看着他们微笑而平和的表情,让我也身临其境,跟着他们一起紧张着,一起思考着,一起微笑着,在答题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是那么的少,有一句话说的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如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呀,只有饱读诗书,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呀!从今往后,我也要多学习积累古诗词,撷取民族智慧的结晶,把祖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国学,犹如浩瀚沙漠中一朵艳丽的鲜花,犹如湛蓝天空中耀眼的太阳,犹如漆黑夜里熠熠生辉的烛光……古人用惊人的智慧,为我们的文化艺术发展铺好了道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就应该要把它继承发扬下去,这也是我们的使命。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开辟国学研究新领域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也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但他从不满足,仅梵文一项,就先后学了10年。当时中国学术正处在逐渐走向国际学界这样一个转轨的时候,在清华校方包括他的同事梁启超、王国维的鼎力支持下,陈寅恪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对不同民族语文与历史的比较研究

1932年夏,清华大学中文系招收新生。陈寅恪应系主任之邀出考题。不料他出的题目非常简单。考题除了一篇命题作文,最奇怪的是只要求考生对个对子,而对子的上联,又仅有三个字:“孙行者”。陈寅恪拟定的标准答案是“王引之”、“祖冲之”。一个名叫周祖谟的考生,给“孙行者”对出的下联是“胡适之”,用的是当时最时髦的人物胡适的名字,十分有趣,出乎陈寅恪的预料。

用“对对子”这样的文字游戏,来作为堂堂清华大学的招生试题,当时很多人还是难以理解,也有人误以为这是以旧学的看家本领向新文化挑战。其实,陈寅恪自有他的一番深意。当时很多学者都并不清楚真正的中国语文的特色在什么地方,陈寅恪觉得用对对子这个方法,其实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中国传统语文的真正特色,尤其是跟印欧语系的区别在哪里。陈寅恪关注的是汉语的文化特征和世界地位,对民族传统语文充满自信。

每逢上课,陈寅恪总是抱着很多书,吃力地走进教室。他讲授佛经文学、禅宗文学的时候,一定是用黄布包着书来的;而讲其他的课程,他带来的书则是用黑布包裹着的。他的讲课旁征博引,只要是从国学院毕业的学生,都成了后来的大家。其中有语言学家王力、敦煌学家姜亮夫、历史学家谢国桢、考古学家徐中舒、文献学家蒋天枢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