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命的奥秘纪录片 观后感【实用20篇】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有着相同的权利,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生命的奥秘纪录片 观后感,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浏览

1343

作文

716

94周年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筑梦中国》是一档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展现中国风采全新励志专题节目。该纪录片以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讲述了近代鸦片战争至中国近代化,以及新中国建设时期我国的曲折前进道路。面对不同时期的新挑战,我国依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怀揣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着。整部纪录片紧绕“中国梦”为主题,重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述和新观点,新论断;从“百年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筑梦天下”五个方面,清楚地告诉大家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以及中国梦对于中国的意义。每一方面都在告诉广大党员同志和社会群体要用发现的眼光和视角传递中国梦的正能量;用实际行动铸就梦想并发扬光大。

《筑梦中国》用史实讲述近代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扬民族精神,聚中国力量,筑梦天下,实现伟大复兴的巨作。全篇共分风雨如磬、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进境和圆梦有时七个部分。

梦想是激励人们的精神动力,如果没有了理想和目标,人们将如同行尸走肉,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人们,我们正享受着先辈用血泪和汗水为我们创造的和平盛世。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这离我们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有些人在路上被阶段性的胜利击垮,只安于享受、不思进取,忘记了自己的目标。

现在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提出了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带领我们摒弃浮夸,践行自己的历史使命,找回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我感觉我们的党是最伟大的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也成为我的目标。

我要在今后工作中,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党性学习,提高素质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实干精神,努力完善自我,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最奋力的进取精神,最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努力作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沧桑历史,中流击水;迷雾驱散,前路坦然。自古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肩负建设美好的国家的责任,国家的繁荣富强与我们息息相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国家的梦,中国梦正在唤醒我们这个沉睡了多年的民族,我们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民族定能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纪录片旗帜观后感怎么写

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我特别关注了央视的大型纪录片旗帜》,看了之后非常的振奋人心。正如宣传里说的那样,史诗品格,国际视野!这绝对是一部精品力作,是一部鸿篇巨制,10集跨越90年,平均每集50分钟要跨越9年,尤其是前面几集,每一集都是几十年的跨度,这么短的时间要包含如此庞大丰富的内容,其难度可想而知。记忆被一次次被拉回了那些艰苦奋斗的火红年代,让人无法不感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在《旗帜》第四集《艰辛探索》中,讲述了从1956年,进入新中国了第七个年头。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始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其中,1956年4月25日和5月2日,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作关于如何将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深入人心。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均大幅度超额完成。在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起与群众并肩参加义务劳动,更是成为许多人永生难忘的记忆。到了1971年春,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著名的“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由此开始了。

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中美隔绝了22年的大门就这样打开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功勋,将永远记载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

1976年10月6日,**、叶剑英、李先念等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挽救了党、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旗帜》第五集《历史转折》中,讲述了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和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的前途命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到访美国,这一天正好是中国的大年初一。这也是新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当年4月,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到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他在发言中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这一设想得到了邓小平的大力支持。邓小平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2年2月,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这一年,有3万多名老干部办理了离职休养手续。告别过去、开辟未来的一个关键,就是如何正确处理既要纠正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又要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问题。1979年11月起,中央决定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11次召集起草小组负责人谈话,对决议的起草和修改提出重要指示。他最强调的是确立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在过去的90年,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我们从当家作主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跨越了新的世纪,现在我们正昂首阔步走在小康的道路上。弯路、挫折都在所难免,祖国能够越来越富强,社会越来越和谐,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定不移,科学发展,?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一步步从胜利走向胜利,将一个个光荣与梦想揽入胸怀。未来,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文化会更加繁荣,社会会更加和谐,最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在我们手中实现!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纪录片,以纪实手法拍摄,用讲故事的方式、用一系列数据来展示成就。这是和前面播出的几部片子的最大区别。我们从上千个成就案例中,精选了65个故事、250个成就点位、采访了108个人物,还呈现了200组国家成就数据,使这部片子非常接地气、非常好看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观后感5篇读后感、观后感。在审片过程中,各方也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普遍认为让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是的,如果没有“创新”和“科技”,那么中国也不会如此强大,我们也不会如此幸福。

2004年,苏州工业园区以“一天创造1个亿的GDP,一天上缴1260万元人的财政收入,一天引进4000万美元”的实力,赢得了“国内开发速度最快、竞争力最强的开发区之一”的评价。

2005年起,实施“产业升级”“科技跨越”“服务业倍增”三大行动计划,是园区21世纪的大手笔。2009年又提出“生态优化行动计划”。四大行动计划成为领跑园区前行的“四辆马车”。

2008年,“十四岁”的园区实现GDP1001.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08亿元,分别比开发之初增长了近100倍和300余倍,人均GDP接近德国平均水平。

从以上几个例子也可以看出“创新”和“科技”对中国的重要性和严重性。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把自己的“创新”和“科技”献给祖国,使中国更加繁荣昌盛,使人民更加幸福和谐。

一组组数据,一福福图片,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时期激情拼搏的印记,是无数普通百姓品味喜悦拥抱幸福的 刻,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动证明。我们要努力,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把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奉献给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对中国春节接近零距离的观察。节目采取“直播”的方式,播放内容在当日录制完成后,经剪辑润色,延迟几日后播出。由于拍摄至放送时间间隔很短,可以使观众获得观看现场直播的生动感,这几乎让英国观众与中国观众同步度过猴年春节。

纪录片播出后,引发了海外华人以及外国观众的共鸣。英国网友留言说:“打算明年在春节的时候去中国旅游,亲身体验一下”,并表示“迫不及待想去中国玩儿”。留英的中国学生也观看了节目,纷纷留言:自己每天都在电视机前等候着节目的播出——“好几年都没回家过年了,看着这个节目让我更加想家了,终于能在英国体会到一点年味儿!”

伯明翰城市大学媒体理论博士教授StephanieFremaux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看这个关注中国春节的系列节目,认为它向观众分享了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也让观众理解了不同文化。“这一点也越来越重要,对于世界的理解越深,我们越能进行高水平的迁移和知识交流。”

该片制片人杨建坦言,在全球化的当下,解读“中国故事”不仅是中国一方的期望,也是全世界的期待。“当中国早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存在时,世界也更渴望了解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借由西方主持人在中国的体验,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以“第三者”的视角去观察。“这部纪录片以西方的眼光重新解读中国春节,不俯视也不仰视,不仅发现了春节的文化魅力,也表达了春节所寄予中国人的当代精神。”他说。

据悉,《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由五洲传播中心与英国雄狮电视公司(LionTV)联合制作,已登陆国内各大视频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3437 字

+ 加入清单

柴静(1976年1月1日-),汉族,出生于山西临汾,毕业院校:北京大学艺术硕士。19岁在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22岁到北广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现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主持人,主持节目《看见》。作为著名的新闻人,柴静总是出现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而她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记者。2014年从央视辞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2015年2月的最后一天、两会召开前夕,沉寂了一年之久的柴静,携纪录片《穹顶之下》迅速刷屏朋友圈。从央视离职后的柴静,现在的身份已被定义为“自媒体”、“公民记者”,这场因名人效应引发的大众对雾霾的集体重新关注,被描述为自媒体力量的兴起、与主流媒体完美合作的示范。

不对,“大众对雾霾的集体重新关注”不如换成“大众对柴静及其纪录片的赞誉或质疑”这种表述更为准确。几乎一夜之间,头天对柴静自费百万拍摄雾霾纪录片的惊叹关注,全部被淹没在网上铺天盖地的质疑、诋毁、甚至人身攻击、个人喜好里。视频出来的当天晚上我完整地看了一遍,从新闻由头、事实呈现、追溯原因,到多方剖析、经验借鉴、行动建议,加上柴静条理清晰、思维连贯、语速得当、字字珠玑的演讲串联,这个纪录片的专业性可谓毋庸置疑。

我看完的当下就有冲动想写点什么。但当今天一早醒来,由于中英时差国内已经是骂声一片,负责任的还找找数据、事实表述漏洞;不负责任的纯粹人身攻击、讨厌柴静、low逼、资深烟民、高龄产妇等等私人八卦……当然积极的一面我们看到,因柴静的名人效应、公益行动带来了有关大气环境科普、环保意识觉醒、政府部门问责的一次极好的机会,公众合理质疑、多角度讨论,即使有不同的声音也是正常的、值得鼓励的,借两会召开之机,也能顺势倒逼政府部门拿出环保机制整改行动魄力。但国内舆论环境的一贯传承还没有形成能够包容理性争论的氛围气度,常常刹车失灵演变成非黑即白、谩骂攻击。在这种舆论口水战中,我习惯性地后退,多说也无益。

想起了八年多前我与柴静的一面之缘。当时其与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组到清华分享栏目背后的故事,我们新闻系的全班同学受邀聆听演讲。柴静当时已经成名,简单的T恤、牛仔裤。演讲完毕对她的印象是:口才了得、满腹诗书、随口引经据典、面部表情淡漠。当时还有同行的某省台随机找了我们其中几位同学进行采访,当时我被问到的问题是:你觉得新闻记者最重要具备的素质是什么?记得我回答了三个词:热情、敏感、责任。

因为曾身处与柴静一样的职业背景,所以深知作为一名致力于追寻、记录、报道事实真相的记者,常常会遭遇关注家国天下的责任感,与改变不了现实的无力感之间的冲撞、碰击、斗争。记者的职责不是改变,而是督促改变。这种改变的困难和阻力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穹顶之下》号召环保体制的变革、政府部门的作为、你我行为习惯的改变,这种督促远未见效之前首先得到了大众对其行为动机、利益集团背景、私人八卦的阴谋论的诋毁,可想而知前方还有多少重重阻力。

我不是柴静的粉丝。她歪着头向对面的嘉宾咄咄逼人时,我担心她活得太沉重。这几年好了一些,脸上多了很多笑容--《穹顶之下》的演讲我们就可以看到。但无论如何,这个片子激发了我对雾霾的重新审视。

刚来英国留学时,我曾有整整八个月的时间没有回国。飞机落地北京首都机场的那一刻,我的心情雀跃极了。当我进了航站楼走向安检台的时候--我深深地记得那个画面--T3航站楼里可以用“尘土飞扬”来形容,空气里满满的黄土颜色和灰尘的味道,我下意识地捂住口鼻。这座我曾经非常熟悉的城市,因八个月的离开,带给我鼻子、呼吸道强烈的不适应感--也许因为在英国习惯了那里的蓝天白云。

英国是一个多雨的国家。我们都知道,在国内开车的人最害怕洗车后的第二天下雨--车白洗了,雨一淋全是花花的泥点子。在英国,尤其是住house的居民,习惯将车停在路边或露天院子里。当然这边很少暴雨,而平日里的淅沥小雨,是根本不用担心车子弄脏的。很多英国人在下小雨的时候,甚至选择不打伞从容在街上行走,而不必担心雨水脏了衣服。如果你住在伦敦市中心,比如金丝雀码头的某栋高楼里,平时天晴的时候,你完全可以远眺到15英里外的希思罗机场--据说曾经的北京,也能在后海银锭桥远眺到西山。

三个月前我因工作需要回国出差,一名曾在英国留学的男士,带着妻子和刚出生几个月大的宝宝过来咨询移民英国的事宜。他从英国毕业回来北京,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且发展相当不错,但他现在,执意重回英国。“尤其结婚生了孩子之后,很多时候想带宝宝出门遛个弯儿,但空气实在太差劲了,常常雾霾,就不敢带孩子出去了。”他对我说:“为了孩子的成长,看来我必须得带他们重回英国”。

柴静拍《穹顶之下》也提到了自己的女儿。她在片子里并未将女儿未出世患肿瘤与雾霾之间证明为因果关系,但是由于关心女儿的健康问题而开始与雾霾死磕,从母亲的立场来看,是十分能够被理解的。食品安全、大气污染、成长环境等等这些在国内不能被忽视的问题,对于我这个还没当妈的人来说,已经为将来的孩子考虑到了,更何况成千上万的母亲呢!必须承认,这也是我选择留在英国的原因之一。

伦敦也曾为“雾都”。柴静在片子里特意来到伦敦寻访治理雾都的经验。我们都知道1952年12月5号那场著名的伦敦大烟雾事件,冷空气横跨英吉利海峡,覆盖整个泰晤士河谷,把煤烟控制在云层之下,造成一万两千多人因此死亡。那时英国政府在二战之后大力发展煤炭工业、振兴经济,高品质的煤炭全部用于出口,普通英国老百姓使用的大多是劣质煤炭,再加上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工厂、烟囱林立,已经排了几十年的工业废气的积累,终于酿成了大烟雾事件。1953年英国政府终于决定成立“空气污染委员会”,之后通过《清洁空气议案》、修改为《清洁空气法案》。在1960年至1970年治理空气的十年间,英国的空气清洁状况有了质的改观,同时让人惊讶的是,由于清洁能源和新兴行业的替代,英国的GDP在这十年间同时也增长了一倍。

伦敦的巴特西电站,四根103米高的烟囱,曾经是英国工业革命巅峰时期的象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建成后,曾每星期烧煤一万吨,维持伦敦五分之一的电力供应。而自1982年“退役”以来,巴特西电站已经成为了英国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演出时,也曾作为伦敦的六个建筑形象代表之一,出现在舞台。现在,围绕着四根烟囱,巴特西商住综合开发项目成为了伦敦市最大的开发项目--其代理机构仲量联行透露,当巴特西首期住宅项目推出时,一周内即售出75%,刷新英国卖房记录。目前新建的三期项目,在去年10月底甫一推出,也延续了疯狂抢购态势。英国人对于“空气污染”是心有余悸的,但在旧城改造时,这四根烟囱是明令禁止拆除的受保护对象--它们将一直矗立在泰晤士河畔,提醒着人们英国曾经的辉煌与经验教训。巴特西情结也已深深融入了英伦文化的血液里。

不是说英国现在的大气环境就多么多么好,居住在这里感受就多么多么优越。伦敦市长鲍里斯斥资改善伦敦空气质量污染的措施仍被诟病,伦敦的空气质量时至今日还被英国媒体各种监督吐槽--比如媒体指责伦敦尤其是牛津街,是全世界二氧化氮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但这也正是体现了英国媒体的言论自由与监督有力--有报告说,根据英国2013年全面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伦敦达到“危险等级”的天数仅为8天,其他城市更少。这里蓝天白云的时间确实比国内多太多了。

今天我的朋友圈里一位在英国定居数年的前辈说:上周,舅舅在北京被确诊为咽喉癌,当我得知这一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雾霾。这是我第一次把雾霾和我亲人的健康联系在一起。每次短暂的回国,严重的雾霾尽管已感不适,我还是觉得与我无关。但这次我真的觉得雾霾已张开他的血盆大口在侵噬普通百姓的生命。今天凌晨我看了柴静的片子,同时也看到各种评论纷至沓来。无论怎样,柴静以她的影响力,从民间发出了对雾霾的挑战。

同样自费拍过食品安全纪录片的崔永元说:我认为《穹顶之下》唯一的作用就是启蒙作用。柴静的纪录片,可能是她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一步,但对于国家雾霾治理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同为前电视人,我欣赏她仍坚持对于发现真相、深入调查、呼吁改变的追求;在名人效应的光环下,所幸能够一定程度上消抵变革难行的无力感,不管是鲜花还是鸡蛋,起码这么多人都看见了关注了;我更期待咱们国家的雾霾治理能够在十年内真的取得一些成效,重现多一些蓝天白云,那么我也能够在那时牵着自己孩子的手,说:看,这是我们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或学习感想

全文共 3657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关系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一)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

视察过“三八线”军事设施后,1950年6月19日,美国国务卿顾问杜勒斯,在韩国国会演说称:“自由世界正在注视你们,如果与共产党妥协,等于选择导致灾难的道路。”“只要你们在人类自由的伟大事业中继续发挥有价值的作用,你们决不会是孤立的。”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对此,当过“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在其回忆录中明确断定:“在朝鲜,共产主义已经向自由世界发动第一次挑战了。现在是下决心的时候了。现在,同过去任何时候一样清楚,这是一场反对共产帝国主义的战争”。“如果我们在亚洲败于共产主义,则欧洲的命运将岌岌可危。……我们现在必须行动起来,否则我们将灭亡。”美国记者约翰·托兰在其《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就此写道:“为了阻止共产主义,哈里·杜鲁门总统不宣而战,迅捷地采取了人们所称的警察行动,加入了这场冲突,劝说不大情愿的联合国批准他的行动,并使15个国家参加了美国同北朝鲜和中国的战争。”

中国人都记得,正是这个杜鲁门,在当年6月27日,声称“共产党部队的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而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因此,我已经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而且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连麦克阿瑟都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是有背开罗协定的)。同年7月底,麦克阿瑟又专门跑到台湾,“在讨论到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是国民党中国迅速而慷慨地提出要派遣军队去参加朝鲜的联合国部队。……见到了上次战争中我的老战友,蒋介石委员长,我感到非常高兴。他那抵制共产党统治的不屈不挠的决心引起我由衷的钦佩。”

由上可见,朝鲜战争的性质,在美国人是毫不含糊的。朝鲜战争与中国的关系,在他们也是一清二楚的。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后,麦克阿瑟率领的侵朝美军曾经一度得逞、十分张狂,无视中国政府再三严正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大举进犯朝鲜北方,并迅速向朝中边境推进,还扬言“从历史上说来,鸭绿江并不是把两国截然分开的一道障碍。”

在这个严峻的历史关头,在领导下,中共中央毅然作出战略决策,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1950年10月8日,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揭开了入朝第一次战役的序幕,是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纪念日。

事情正如1950年11月4日中国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所说:“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关系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这就是白纸黑字记载下来的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由来的历史真相。

(二)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惊天动地顶天立地的伟业。

人们爱说:“财大气粗”。迄今为止,美帝国主义是世上最为“财大气粗”者。人们又爱说“实力决定一切”。迄今为止,美帝国主义是世上实力最为强大者。50年代初,美帝国主义在这两方面更是无可匹敌。不仅如此,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一手操纵联合国,打起了“联合国军”的旗号,更是气势汹汹、不可一世。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过一年,战乱刚刚平息,台湾、西藏等地还待解放,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国力极度贫弱,渴求和平安定,亟待复兴建设。面对美帝国主义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面对这样一种突如其来的武装进犯,敢不敢抗衡?能不能抗衡?这显然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不说别的,即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内也不无疑虑,林彪称病怯阵就是一例。

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决策,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略!中国人民及其子弟兵,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义无反顾、不惜牺牲,坚决响应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与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共同抗击世界上最强大凶恶的帝国主义势力,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英雄气概!

拿中国老百姓来说,在50年代初那样艰苦的年代,广大劳动人民刚刚翻身解放,远远没有摆脱贫困状态,但全国上下、男女老少,硬是节衣缩食、慷慨解囊,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捐款所得可以购买3170架战斗机。人们只要想一想这一件事情,就可知中国人民有着何等样的博大崇高的胸怀。依靠着这样的人民,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敌人?

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正是可以由之“看海洋”的“一滴水”。他所记述的志愿军战士在松骨峰的壮烈战斗场景,人们能够轻易忘记吗?他所记述的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以及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人们能不肃然起敬吗?所以,毫不奇怪,这篇报道一经发表,就全国传诵,历久弥新。“最可爱的人”,自然地成了志愿军战士的代称。《谁是最可爱的人》,也当之无愧地编入了中学语文教科书,年复一年地教育、熏陶着无数青少年学子。

请人们记住这样一点吧!那就是,当朝鲜战争的炮火燃烧到中国边境,中央做出抗美援朝决策,应朝鲜政府的要求向朝鲜派遣志愿军部队时,不少急促组建的志愿军部队还来不及换上冬装、来不及补充给养,就急如星火、星夜就路,奔赴前线的啊!所以,初期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部队,冻死冻伤在战场的远过于战死战伤的啊!前不久,我就读得20军史话《百旅之杰》中这样一段记述:1950年12月9日,在黄草岭之战中,我20军180团二连指战员,在守卫1081高地时,全部壮烈牺牲。用日本人编纂的美军在朝作战史的话来说:“这个阵地的中国第60师,忠实地执行了它的任务,顽强战斗到底,无一人生存。”原来,“在第二天打扫战场时,才发现这个连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他们都俯卧在冰雪堆起的工事旁,一个个手握着枪支,许多战士的手冻结在步枪的枪栓上都无法分开。几个昼夜,摄氏零下40多度的严寒,没有一点热食进口。这样,众多的血肉之躯与冰雪一起形成了冰雕的英雄群像。”我们志愿军的年轻战士们,就是这样地支援朝鲜人民,这样地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保卫自己新生的共和国和父老乡亲的啊!“为有牺牲多壮志”。中国人民志愿军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永载青史、万古流芳。

《杜鲁门回忆录》中说道,当侵朝美军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战役迎头痛击后,1950年11月30日,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一个声明。其一开头就称:“朝鲜最近形势的发展使世界面临一次严重的危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已经自满洲派遣他们的部队到朝鲜,对在北朝鲜的联合国部队进行一次强烈的、组织得很好的进攻。虽然经过长期的、认真的努力,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相信联合国或美国绝没有侵略中国的企图,他们还是这样做了。由于美国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历史友谊,一想到中国人竟被迫和我们在联合国指挥下的部队作战,不免使我们不寒而栗。”这个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美国“白皮书”式的声明,要多荒.唐就有多荒.唐。但是,其“不寒而栗”之说,却是并不虚假。正是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先后组织了五次战役,即杜鲁门所说“强烈的、组织得很好的进攻”,把美国侵略军及其仆从军队赶回到了“三八线”以南,粉碎了他们侵吞朝鲜、进犯中国的美梦,才使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不得不坐下来进行停战谈判的啊。

这场谈判历时两年,时谈时停、时谈时打、又谈又打,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美帝国主义者被迫签订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总算结束。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当时,美国共和党头子塔夫脱却直截了当地认为这是“美国从未遇到的最完全的失败”,“我们找不出比朝鲜战争更悲惨的例子了”。时任美国国防部部长的马歇尔叹道:“神话已经破灭了。美国原来不是像人家所想的那样一个强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首任司令员彭德怀,1953年9月1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有关报告中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在同一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在当代世界历史上,指出的这条经验的意义实在是无可估量的。1960年10月2日,伊拉克《文明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章中说:“中国在各个方面表现了它的伟大,其中最伟大的一点是它戳穿了‘纸老虎’的本质并促使‘纸老虎’失败。”这“最伟大的一点”正是从抗美援朝战争发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画面,承载文化,弥足珍贵,一脉相传;惊险的镜头,彰显精神,质朴厚重,敢为人先;鲜为人知的故事,平凡真实,斗志昂扬,触动人心,这是铁道兵的故事。

山高谷深,川大流急,若是欣赏景色,想必是极好的。但山水之上架起铁龙,美景顿时化为险境。虽无心登高望远附风雅,但也不知难而退示懦弱。“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

你无法改变潮起潮落,但可以选择乘风破浪。筑路时,冬日单衣,冰水刺骨,仍纵身一跃,咬牙坚持,众志成城,架起桥梁,欢笑时已忘记那冷,那痛。房屋简陋,饮食单一,物质匮乏,看铁道兵,施工之隙,垦荒种粮,自力更生,又听得鼓舞士气的口号震天响,苦为荣,苦为乐,铁道兵斗志昂扬。国家需要,人民期盼,铁道兵甘愿夜以继日,奋勇酣战,多少人累坏身体,却毫无怨言。“为祖国修铁路,越艰苦越幸福”。风雨后是彩虹,艰苦后是幸福。这是铁道兵最为朴实的心愿。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才有了联合国列为“人类在20世纪三项伟大杰作之一”的成昆铁路,才有了被称为“一条神奇的天路”的青藏铁路。

万里铁路,纵横全国,畅通无阻;八千战士,魂驻异乡,不可磨灭。舒适地坐着火车时,或远望风景,或遐想目的地,但你是否会记起那些宝贵的生命。铁道兵烈士,一个沉重却又光荣的名字。一座座烈士陵园,一位位可敬可咏的前辈。各族人民,自发扫墓,缅怀烈士。虽时光流逝,但他们质朴的音容相貌永存后辈心中。“不怕苦,不怕死”,“舍小家,为大家”,“识大体,顾全局”的铁道兵精神,化作我们的实际行动,传承远扬。

三十五载铁道兵史,三十年改革奋斗,铁建人时刻警示自己:光辉传统不可丢,昂扬斗志不可灭。忆往昔,单衣、草屋、稀薄饭;看今朝,空调、板房、营养餐。工作条件,相比以前,实为幸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铁建人知道好条件由苦而来,不可不珍惜。在如此环境下,铁建人筑路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施工条件、生活条件的改善,给予铁建人极大的信心,以抓住时代的机遇。精神条件——“铁道兵精神”的传承,是铁建人勇往直前,继往开来的尖锐武器。

兵不可谓不众,将不可谓不强。铁建人何以“更高,更远,更强”。首在亮“铁道兵精神”之剑,披荆斩棘,凡遇困阻,胆大心细,处置得当。其次以人为本,领导与职工团结一心,技术人员与施工队伍携手共进。后中之重,是以铁建文化养铁建雄师。铮铮铁骨,富有内涵,技术与修养结合,硬实力与软实力共提高,是当代铁建人的风貌。

永远的铁道兵,不朽的铁道兵精神。铁建人,乘“铁道兵精神”之风,及“国富强,民便利”之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734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为了和平纪录片后,我与同学一起去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一下车便看到那高高耸立的纪念塔,心中又是一抖,纪念塔的正面镶嵌着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下面是由旗帜、鲜花、彩带组成的汉白玉塔花,代表和平、胜利和友谊。塔的背面是颂扬中国人民志愿军丰功伟绩的塔文。塔体两侧分别刻有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和平万岁纪念章。可那四周的游人可想过那耸立的背后是多少鲜血多少的白骨······是那鲜血和白骨给刚刚站起如个孩童般的中国一个稳稳站立的坚强支点。我不曾经历过那个时代,也无法用语言来说明那到底是段怎样的时间,那不是史料或是视频可以传达出的,我不知道那是的领导人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却仍打起精神争取力挽狂澜,我不知道那时的战士是否疲倦,是否厌恶了战争,是否想后到家中看看妻儿父母却不得不为祖国的安宁而奔赴战场保家卫国,我不知道那时的人民是怎样的期待安宁却听到战事又起时的怔然,我不知道他们送走战士的时候是否有泪水在眼眶中不能落下······

那些是我无法碰触的过去而今天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中我仿佛逆转时间看到了其中一角。耳边是轻柔的介绍的声音: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当时隶属安东市人民委员会文化科。纪念馆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1956中11月2日,经辽宁省文化局批准,成立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原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撤销。1957年7月,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开辟了“原始社会”、“历史文物”陈列,同时设有“抗美援朝纪念”专室等共十二个陈列室。1958年9月29日经辽宁省文化局上报中央文化部批准,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改为“抗美援朝纪念馆”郭沫若同志题写了馆名。

看着那大厅中的雕像和照片我仿佛看到各民主党派聚集签下联合宣言,仿佛看到那因设备不完善而无比艰难的战役。一幅幅的照片无声的诉说着那个血泪的时代,多少人撒血异国他乡,再也无法归来永远埋骨异国。那是怎样的寂寥悲凄,那渐渐无神的双眼里有着怎样的遗憾,那慢慢腐烂的身躯里有着怎样强烈的愿望,可惜在无人能知。

当参观到第三次战役的展厅时进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手拉手的参观着喧哗着,他们可知他们头顶的照片意味着什么,走到门口时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看那第三次战役的介绍,看的那样仔细而专注,这位老人才是真的是想看看纪念馆的吧。进来了那么多得旅游团,那么多的人,有几个如这老者一般是真想回味那是的艰辛悲苦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毕竟我也是为完成作业而来,我也没资格说他们。

观着史诗般的展览,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着,70年前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抵御侵略、反对强权的伟大壮举。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党中央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历经千难万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志愿军指战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形成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却永远不会消失,10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勿忘过去,珍惜今天。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一切。

追忆那场战争,我们应该满怀感激之情向最可爱的人--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光荣的烈士们和他们的家属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参加那次战争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有些偏激但并不无道理。那些历史是由先辈们用鲜血白骨泼写的,用他们的青春换来的,虽是保家卫国之战可谁都不能否定它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亚洲的作用,对朝鲜半岛的作用。如今无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白山脚下,那号角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角之声不该在我们心中消散,那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世界发出的声音。中国虽未多强大但绝不低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7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英名是打出来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东方主战场》之第五集《同盟抗敌》所展现的,正是中国人民与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死相依、同仇敌忾,打败德意日法西斯的幕后历史。

我们说,中国之所以是东方主战场,不仅仅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中国战场幅员广阔,投入战争的牺牲巨大,还因为中国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顽强拼搏并持续了14年之久,其中的前十年,一直是中国军民独自与日本法西斯交战相持,而美苏英等国家是在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真正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的极端重要性。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长达十年的热血生命的前期抗战,美苏英等国家就不可能看到东方主战场的力量,进而与中国结盟。也就是说,没有实力就没盟友,更不可能有盟国。只要涉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你没有真正的实力,奢求结盟等于幻想,前十年的苦战,之所以得不到真正伸出援手的盟国,正说明了这个朴素的真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了中国开辟的东方主战场,拖住、消耗、歼灭了日军的主力,使其不可能抽出兵力去攻打美国与苏联、英国,才使德意日法西斯在四面楚歌的压迫下日渐不支,而最终导致失败。

笫五集,正是用一段一段的历史往事,特别是历史细节,从容不迫地讲述与展现了中国军民抗击日本对美苏英等国家的侧应与支援,并结成同盟的历史事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是中国人民用生命与热血打岀来的同盟,而且在最艰难的孤立无助的十年战争中,浴血奋战、愈战愈勇,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与最后的结盟。这集从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讲起,用一组组珍贵的,甚至是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揭示了同盟的过程与抗敌的历史必然。如:1941年8月和10月,斯大林获悉日本无力攻击苏联,于是决定:将远东地区的兵力西调,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法西斯。仅在莫斯科会战期间,苏联就从西伯利亚调集了16个师的兵力投入战斗,为保卫莫斯科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苏联崔可夫元帅曾感慨道:“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的确如此。正当英、美、苏在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陷入最黑暗日子的时候,中国军民以鲜血和生命将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并且以高超的军事智慧和英勇顽强的拼搏,夺取了围歼日军五万的“长沙大捷”,给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在战略上支援了盟军,制约和打乱了法西斯轴心国的战略配合。纪录片真实地展现了守备长沙城的第10军,从军长到士兵,都在战前立下遗嘱:“成则以功勋报祖国,死则以长沙为坟墓”的感人情景。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伤亡约2.8万,日军伤亡人数超过5万。这一次,美国是真正体味到了共同命运、共同担当的内涵,支援中国就是自救自卫,就是反击。长沙会战大捷的消息,使欧洲战场、非洲战场、太平洋战场的反法西斯的低迷士气为之大振。

纪录片中有一个细节:美国支援中国的航空“飞虎队”在飞越“死亡航线”时,许多飞机失事、飞行员葬身冰山峻岭。有人向罗斯福总统建议:取消“驼峰行动”。罗斯福回答:没有办法,这就是战争。要是我们放弃了中国的大西南,中国大陆上的两三百万日军就会掉头往东,冲我们而来,那样的话,太平洋战场的战况,将危及美国的本土安全。在罗斯福眼里,为什么中国战场会如此重要,竟然与太平洋战场、甚至与美国本土有着生死悠关的联系呢?原因就在于命运相系,在于美英共同制定的“先欧后亚”战略。而这个战略的可行性与决定性,就在于这个东方的主战场上的中国军队决不能战败,否则,不是太平洋危矣,而是美国、苏联、英国以及整个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都将危矣。

第五集,正是展现出了这样的历史必然。即,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早已是同盟国“先欧后亚”战略棋盘上举足轻重的一足。在世界范围内,为打败法西斯轴心国,英美一足,苏联一足,中国一足,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谁也不能失去谁,没有东方主战场,其它战场也很难支撑,这就是共同的命运结成的同盟。贫穷落后的中国之所以最终能够赢得世界大战的胜利,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百折不挠、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结果,说明中国战场是苏美英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唯一支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是打出来的英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纪录片《同心战“疫”之令出如山观后感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年味是什么?年味就是每家每户张灯结彩的挂灯笼,贴红红火火喜庆的对联,放五彩缤纷的烟花。孩子们嬉戏打闹,大人们走街串巷,互相拜年。可是,今年的年味,却与众不同。

人们不再像以前过年那样热闹了,都心惊胆颤的在家里不敢出门,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它的到来让整个年变得冷清而又无趣,人们的欢声笑语也因为它停止了,仿佛让整个世界都失去了活力。

当我们都躲在家里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却挺身而出,逆向而行。他们就是钟南院士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们,他们一起同心战“疫”,与病魔做斗争。我们知道,过年应该是团聚的时候,医护人员也有自己的家人,他们也渴望和自己的家人在这个新年团聚,甚至面对这个病毒也有点害怕,但是一颗保护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保护这个中国不再遭受病毒苦难的心,让他们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此时国家比亲人更重要,有更多的人需要他们。为伟大的医护工作者们,致敬!

虽然很多人去不了一线抗击病毒,但是平凡的人们也做出了很多并不平凡的事,有的人免费给大家赠送口罩,让更多的人在疫情期间有更多的防护方式。有的人默默在小区值守,保证每一个出入人的安全,确保小区是最安心的家,他们希望国家能早日回到原有的样子。我们现在必须要听从国家的指挥,真正做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减轻医护人员身上的这份压力。

面对这样的疫情我们作为小学生虽然不能直接上一线战斗,也捐赠不了多少的钱来帮助那些需要的人们,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认真真的完成现在的学业。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对这个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才是对祖国最大的回报。我相信,武汉一定能挺过来,中国也一定可以战胜这个困难,任何困难都打不倒我们炎黄子孙,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员工筑梦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61 字

+ 加入清单

《筑梦中国》认真贯彻党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引导人们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筑梦中国》分“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集,主题鲜明突出,思想性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这个主题,版块脉络清晰自然,叙事说理恢宏大气。追梦筑梦的历史主线也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一些故事细节令人难忘、发人深思、给人力量。

观看《筑梦中国》,风雨如磐,沧桑历史,让我既为我国千年辉煌而自豪,又为百年沧桑而感慨,更感到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真切,让全中国人民充满希望。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不是梦想,而是通过我们全国人民共筑中国梦,一定能实现的!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不仅要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关注我们身边的正在发生事,在公司也不能脱离社会,我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理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再奏改革旋律,浓墨重彩谱写改革新篇章,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绘制了宏伟蓝图。为此,需要我们的党委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共奏改革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要为中国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新时代而不懈奋斗。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在这个“圆梦”的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加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惧风险,不畏干扰,走好路,走对路,走正路。以坚定的信念朝着“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个伟大梦想鼎力前进。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为此努力奋斗,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的幸福,每个人的权利得到更充分的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1952年的11月,冯自信所在的部队从兰州开拔至东北。12月底,进入朝鲜。为了躲避侵略者飞机的轰炸,部队总是晚上行军,白天进入山林隐蔽。

正值冬季,朝鲜半岛天寒地冻,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对每一名入朝志愿军战士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漫山遍野都是雪,走着走着,脚就被冻得没有一点儿知觉了,睡觉也在雪地里。”冯自信说,有一天走下来,自己的脚和鞋冻在了一起,怎样都脱不下来,最后用刀子把鞋割破才把脚从鞋里取了出来,仔细一看,脚都冻得发黑了。

“每个战士的情况都差不多,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一心想把侵略者赶出朝鲜。”他说。

在一次高地攻坚战中,冯自信度过了这辈子最难忘的七天八夜。

“敌人的优势是有飞机支援,所以我们就不断挖坑道,千方百计缩短和敌人的距离。”他回忆说,当时敌人不断轰炸志愿军阵地,战士们吃、喝、拉、撒、睡都在坑道里,每次轰炸过后,大家脸上都是土,完全认不出彼此谁是谁。

“在这种异常艰苦的环境里,谁都没有畏惧,大家都知道,打仗拼得就是意志。”最终,冯自信所在的部队坚持到了最后,攻下了这处高地。

这场战斗中,冯自信多次在敌人的密集炮火中,将负伤的战士和烈士遗体背回阵地。有一次,他甚至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个人背回两名烈士的遗体,因此被授予了三等功。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冯自信几经调动,1959年6月,被分配到兰炼仪表厂。当时厂里常常有生产任务大会战,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冯自信和工人们经常连轴转,一干就是12个小时,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作风。在兰炼仪表厂工作直至退休,冯自信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和优秀党员。

冯自信说,有国才有家,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亲历过旧社会黑暗和战争洗礼的人,能够看到国家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没有虚度此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纪录片《人心向背》观后感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召开了下寝动员大会,在会上我们观看了《永远在路上》这部纪录片,纪录片中讲述了自十八大以后因贪腐落马的官员的落马前和落马后的经历对比。这些落马官员之前都是深受党的栽培和关怀成长起来的干部,却因为理想和信念的缺失,开始走上了堕落之路,十多年的坚持却在金钱和欲望面前一朝就瓦解殆尽,这不得不让人感到震惊和反思,同时也联想到我们自身,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我,坚持自己的正确信仰。

同时,这些官员的落马,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反贪腐绝对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是真真正正落到了实处的。

当私欲代替了理想信念,这样的结局并不让人意外。这不仅是白恩培个人的悲剧,更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汲取的沉重教训。腐败伤害的是民心,而民心恰是执政之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到空前的高度,正是因为清醒地意识到,这项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然而,有一些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却并没有真正理解中央这一决策的重大意义,不仅不认真履行正风反腐的职责,甚至在欲望的驱使下继续心存侥幸、铤而走险,最终自身成为了反腐的对象。

许多官员在违纪违法时,心理上都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各种客观理由,但如果真正回头审视自己,他们最终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其实没有任何客观理由可以成为贪腐的借口。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迷失了自我,等到落马之后才醒悟追悔,不论是对自身,还是对党组织、对国家和社会,代价都太过沉重。

如果背离了自己的初衷和信仰,走向自己的反面,教训何其沉痛。一个个落马者的忏悔在警示着:对于每个人,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时刻都不能放松。而对于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如果党内的腐败分子得不到惩处,他们的所作所为就会严重败坏党的形象,吞噬人民对党的信心。反腐败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就是为了不让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历史重演,它关乎那四个字:人心向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央视纪录片《镜子》全集观后感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由央视《天网》栏目十年酝酿的纪录片镜子》,就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启蒙教育的故事。

该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我们该如何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纪录片浦江先锋观后感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浦江先锋》教育专题片记录了今年上海市受到表彰的全国“两优一先”先进人物,是本市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先进代表,体现共产党人的先锋楷模作用,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展现了他们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正直无私、清正廉洁的感人事迹。视频中的优秀人物事迹深深感动着每一位党员。

计算机软件专家何积丰海外求学十五载,功成名就毅然回国报效祖国。洋山深水港的80后桥吊司机张彦,在距离地面40多米,操作空间只有3平米左右的桥吊驾驶室里工作了10年,四次刷新桥吊单机作业效率的世界记录,并保持至今。与居民同甘共苦,用心服务社区群众的党总支书记梁慧丽等优秀楷模,犹如一面面镜子,照亮了我们的心灵。药剂科党支部全体党员通过先进典型这面镜子,汲取精神力量,查找差距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立足本职岗位,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积极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浦江先锋》带给党员的是精神滋养、党性修养,更是党员的学习榜样和时代先锋。通过观看上海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使我更加明白了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先进典型的工作事迹和精神风貌就是最好的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不断鞭策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努力进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看完张丽玲的记录片《含泪活着》,含泪活着读后感。影片历时十余年,用影音记录下老丁在东京15年的责任与坚持、孤独与忍耐。

作为一名被大时代所耽误的下乡回城知青,1996年,时值35岁的丁尚彪举巨债,只身来到日本。他怀揣着对自己的梦想与要求来到日本,本计划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并由此一路在日本发展下去。谁知命运到了日本依然跟他开残酷的玩笑,个人的选择在命运安排下显得脆弱,到日本后他们才发现语言学校设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为了生活,他对学校,也是对命运选择了再一次的逃亡,逃亡的目的地是充满机会的东京,逃亡的副产品是他成了一名“黑户”,从此将许多机会堵死,包括回国与妻女相见。

老丁的人生目标由读大学转变为一心一意挣钱给女儿缴学费。在接下来的15年里,头发疏了、牙齿掉了,老丁一人拼了命地干着东京最底层的工作,将所有的钱寄回家,只为了女儿能到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愿望。这是他认为的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这期间他与家人仅有二次会面,一次是与女儿的24小时,女儿懂事地对着镜头说她在父亲面前尽量表现得无所谓,因为怕自己伤心的表情使父亲更加难过。与妻子相聚的72小时发生在他到东京后的整整13个年头,当他拿出结婚用的红枕套时,真想不出这十几年间他是如何排解心中那份孤独与思念。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15年。异乡漂泊奋斗15年后,他终于踏上回国的飞机。因为他已经完成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女儿在美国成为一名医生。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使我想到《北京人在纽约》中博士在聚会时失声痛哭的场景,那是个人奋斗成功后压抑许久的情绪的迸发,而老丁,则不单是个人坚持、年华老去,还有对于家庭责任的担当。

当命运回过头来时,所有的选择都没有了对错,只留下种种可能,与一个个无法预设的结果。有人评论老栋傻”,15年的孤独及家庭生活缺失,换来给女儿的学费。还好他的女儿争气,如果女儿成绩一般,无法留学成材,甚至因为缺失父母管教而过早辍学,拿着父亲血汗钱乱挥霍的话,那老丁这么做,还会有多少人感动?多少人支持?

这便是命运不确定性的魔力所在,可贵的是老丁的坚持,以及他对选择的坚持、对困苦生活的乐观、对家庭的责任,对爱的理解的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圆明园纪录片的优秀观后感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伴随着王朝的兴盛而起的盛世园林--圆明园,终将也随着帝国的消亡而毁灭。一个王朝兴盛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可笑的是竟然无人察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闭关锁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便是一个国家衰败的开始,对于个人、组织和社会都是一样,不与外界交流,只是沉迷于自己的幻想,殊不知,这便是衰退和灭亡的开始。

对于如今的中国,还有很多人、很多组织特别是政府的内部沉迷于安逸的生活,殊不知,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与外界保持互动,才能准确的感知到外界的变化,及时的调解自己、改变自己。

如今的中国,让人感到一种僵化的气息,似乎灵活的因子已经单薄甚至消失不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对当前人们的真实写照,对于想要改变自己的人来说,不断地提升自己并根据外界来改变自己,正是最好的选择。

当前中国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体制的僵化,限制了文化、思想的传播和经济的发展,而人们也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渠道来反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正是渠道的缺乏和监督的缺失,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最突出的便是腐败的问题。

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依赖于教育、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如今的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变,技术上最大的浪潮便是数字世界,与之相对的便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大数据描述的不仅是当前数据急剧增长的现实和趋势,更本质是思想的改变,如今关于大数据在中国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1)基础设施的限制。比如带宽和网络的接入问题(2)意识上的问题,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大数据究竟给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而是一笑置之。(3)产学研的连接和合作问题。

作为21世纪,中国的高级知识和研究人员,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历史,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以史为鉴,并充分借鉴外国的经验,根据本国的实际现状,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和科学。肩负起领导和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此乃吾辈有志之士之愿和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南京梦魇》观后感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在青宫看完了《南京》出来,手心真的在发热,滚烫得厉害,但除此以外的整个身躯都是冰冷的,我尽可能用手心的滚烫暖和着冰冷的身躯,可是手心的那点热量太小太无助了,根本无济于事。 我放弃了,只好就这样被残酷的冰冷封存住了自己——永远记住这种冰冷的经历。 相信我,对于这部电影,我无话可说,我很渴望很渴望能被世界上的所有人看到,至少每一个中国人。

不是为了反日,仅仅是对生命和真实最基本的尊重。 走出电影院,我径直走向售票台,告诉售票员我很希望电影院能把这部电影的放映期尽可能拉长,那一刻我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因为我明白要在商业片的年代为生命的尊严留出一片净土真的需要彼此的努力! 感谢坚持放映《南京》的影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鉴史问廉》,全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全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示,内涵深厚,立意高远。

历朝历代兴亡更迭的哪里,人们感怀盛世荣光,更有对乱世的黑暗与杀戮,挥之不去的印记。

修长城,修弛山,建骊山,是秦朝挥霍无度、无所至极的极端表现,杜牧诗有: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度挥霍淹没了始皇赢政的统一大功。 “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信仰,只能是腐败,只能是败金。然而运河上美丽的花纲石,只能换来百姓的反抗,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一览中。

廉则衰,贪则兴。

大唐盛世,唐太宗停朝祭魏徵,唐玄宗,公私仓廉俱丰实,注定唐朝人口的飞速猛增。法治鼎盛的北宋,人口更至上亿,可称盛世,清明上河图可鉴证宋代的繁华。

感怀盛世,感恩清廉,执法如山,清正廉明更是百姓的精神偶象。包公临行,百姓偷偷藏在行礼中的端砚,最终以“包公不持一砚归”而结束,如今成为今天的端砚传说。强项令董宣,老虎头上耍大刀,刘黄面前铡奴仆,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明,惩恶扬善,人们不会忘记,世代相传。

中原自古兴衰多,借古论今,以人镜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让百姓好办事,为百姓办好事,才是我们今至所责,民之所盼,尽已所能为群众担供方便,才是我们今天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珍爱生命预防溺水观后感体会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水是生命之源。它有温柔的一面,滋养着人类和万物;但也有刚烈的一面,有时竟然吞噬了人的生命。

同一个季节,同一条河里,上演着同一样的杯具。在白塔河潢溪地段,近几年我就耳闻目睹了几起溺水身亡的事件。

一位刚拿到大学本科录取通知的高中毕业生,淌水过河,误走入挖机淘过沙石的地方,几天后才打捞到尸体,真是喜极生悲,十多年的辛苦,竟付之东流。

两个跟爷爷刚学会游泳的小孩,擅自下河洗澡,其中一个游到河中心,因体力不支而活活淹死。

三名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暑期到外婆家度假,暗地里瞒着外公、外婆去河里摸鱼,结果淹死在河里,无一生还。……一个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孩子的溺水身亡而惨淡下去,留下了永远也抚不平的伤痛。多么惨痛的教训!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应警钟长鸣!作为我们中小学生,应当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加强自我防患意识,防患于未然,不私自下河洗澡,不到深水的地方去,不在水中游玩太久……作为教师和家长,应承担起对孩子的监护和教育职责,使他们懂得珍爱生命,学会一些基本的游泳技术和溺水后的自救措施。作为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勘察,对危险河段要采取防患措施,绝不能容忍一些开发商,只管挖沙石挣钱,却不顾他人安危的做法。

“生命无价,水无罪”,水是自然界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再也不能把糟蹋生命的罪责强加到无生命的水身上。让我们行动起来,“珍爱生命、谨防溺水”,还水一个清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纪录片《我的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1163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毛主席为红军题的一句诗,从中,我们便可体会到红军当时那艰苦的日子。红军整天生活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之中,面对下一个血肉横飞的人可能就是自己的时候,红军们选择的不是逃走或者投降,而是站到了更前面,以先锋的身份冲入敌人军中,英勇战斗,就算牺牲了,也为祖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党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转眼间,70年过去了,现在已经进入了新世纪,但人们还是忘不了红军,忘不了长征。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学校组织我们去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大型革命史诗和大型文献纪录片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王瑞参加红军革命中发生的事情。在渡赤水的时候,王瑞一家四口参加了红军,但在以后的革命过程中,本来的四个人却慢慢地一个一个少了,最后只留下了王瑞一个人,是毛主席一直以长辈的身份来抚慰他,才使王瑞从绝望中走出来。

影片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王瑞姐夫英勇牺牲的片段。红军在飞夺泸定桥时,王瑞姐夫冲在前面,当先锋开路杀敌,王瑞则在后面用枪扫射作掩护,要知道,红军先锋可是在四条铁索做成的桥上冲啊,下面就是急流,要是掉下去的话,一定会没命的!先锋们小心翼翼地要从桥的这头趴着身体爬到桥那头,一边要小心敌人的子弹,一边要小心身体下的铁索,直取敌人死守的桥那边,才能使身后的大军通过。

一些先锋被敌人的子弹击中牺牲了,余数不多的人依然勇往直前。随着乒的一声,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王瑞的姐夫,王瑞姐夫咬牙忍痛,用双手紧紧地抓住铁索,王瑞看到后万分焦急,想马上冲上前去拉住姐夫,因为姐夫现在是他在世上的唯一一个亲人了呀,但因为十分危险,战友们拦住了王瑞,王瑞的姐夫再也坚持不住了,双手松开一只,又松开一只,人掉入了江水之中影片断了一下,画面定格在王瑞姐夫掉入江水的情景处,看到这里,我心中涌起许多许多的感慨:一瑞的姐夫刚刚遭受到一个巨大的打击--------自己心爱的新婚妻子、王瑞的姐姐,在过彝区的时候被彝族人杀害了。经过这么大的打击,王瑞的姐夫没有被灾难痛苦打倒,依然一心一意地投入革命,冲锋陷阵,直到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跟着毛主席走!这句话是王瑞的父亲和他最敬重的连长说的,正是因为这句话,才使失去了所有亲人的王瑞重新站了起来,是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才让红军反败为胜。王瑞,虽然只是一个16岁的小孩,但他经历的却要比我们现在的同龄人多得多,16岁就已经在战场上杀敌为国,可以看出他是个爱国的孩子。比起现在,高科技时代的我们,那时的生活太苦了,但是现在的好日子都是象王瑞那样的革命先辈付出很多的牺牲才换来的,我们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现在的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只有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将来才能为国争光!

70年光阴,跨越了两个世纪,长征已成历史,精神却永恒!我们要学习红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