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常见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最新20篇】

菠萝具有迷人的水果芳香,备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菠萝说明文,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730

作文

1000

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说明文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腿打颤。”长城一定又高又大吧,一个暑假,我们一家人到北京八达岭长城游览。

我们漫步在长城上。长城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城墙一边高一低,高的一边是防御敌人的,低的这边朝着自己国家,低的这边不修高,我想一是节约材料,二是不用自己人防自己人吧。

继续往上走,一座烽火台屹立在眼前,并没有因久经风雨而损坏。看见烽火台,我仿佛就看见了古时候的士兵,精神抖擞地立在长城上,要报效国家。烽火台里面是清凉的,就算是挤满了人也一样。可外面骄阳似火、暑气逼人,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越往上走,每一步台阶也越高,有的到了膝盖。道路也还是挺宽,大概能过四五匹马了。汗水也是如瀑布般流着,这下“大自然牌空调”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城墙高的一边,有很多方形的洞,把头探出去,一股凉爽的风迎面而来,像空调一样舒适。这样给自己降温,盛过吃冰棍解暑。

吹完风往前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好汉坡,哈哈,我以后是好汉了,不过我并没有腿打颤嘛。往下鸟瞰,在绵连不断不断的青山上,连接天边的万里长城弯弯曲曲,像一只巨龙,蜿蜒盘旋,环绕在青山之上,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壮观极了。

看着眼前宏伟的景象,自然而然就想起了修建长城的人们,我开始脑补各种画面。长城不只是城墙,还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等相结合,结构十分复杂。可当时的人们没有火车、吊车等大型工具,他们是如何修建的呢?他们靠着一双双手,一双双肩,把一块块石头垒起来,修建的人们有很多都死在了那里,但他们修建的长城从未倒塌。

长城是中国军事与文化上的奇迹;是一条巨龙;是中国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让人无法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荷花说明文小学生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夏天,荷花池中的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竞相开放。绿油油的荷叶,粉嘟嘟的荷花,它们真是绝妙的搭档。一池的绿叶荷花给人带来缕缕凉意。你可知道,荷花也是有奥秘的?

暑假的一个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滨江公园的荷花池边。真是应了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爸爸看到了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摘下来送给了我。它真美丽啊,就像一位害羞的荷花姑娘!淡淡的花瓣好像水晶似的,我看着它爱不释手。

我把荷花拿回了家,仔细地端详着:荷花的花瓣很薄,就像餐巾纸似的;我轻轻地将花瓣一片片地拨开,只见一个金灿灿的小莲蓬就这样暴露在我的眼前。深绿色的花柄上有一个个小刺,虽然小刺不扎,但拿着还是有点不舒服的。爸爸走过来,跟我说:“你把它放进金鱼缸里吧,长大了还可以吃莲子呢!”我一听,好像就要吃到莲子一样,急忙把荷花放进鱼缸里。

一天,我和爸爸一起陪妈妈值班,很晚才回家。走进家门,我随便瞄了一眼荷花,竟发现荷花闭合了。“咦?早上还开着的荷花,怎么到了晚上闭合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心想:难道荷花晚上睡,白天醒?嗯,我明天得观察观察。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就直奔荷花。果然,荷花是开着的。

不起眼的荷花都有奥秘,那万物肯定都有秘密。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银杏树的说明文中考作文素材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学校里有棵美丽的银杏树。而银杏树最美时是冬季的时候。在冬季,学校里挺拔的银杏树成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站在我们班门口,每天都能看到银杏树在发生的每一个变化。不久之前,他它那郁郁葱葱的树叶渐渐变黄,最终称了金黄色,好像长着一头金发的慈祥老人。刮北风的时候,银杏树金黄的叶子开始飞舞,那样子可真是美极了:一阵风吹过,金黄色的银杏叶想快乐的蝴蝶一样,成群结队地飞起来,它们忽而旋转,忽而高飞,忽而轻轻降落……整一个操场简直成了给他们展示风姿的大舞台,那“呼呼”的风声也仿佛成了优美的音乐。最后,它们纷纷落到地上,整个操场好像被盖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老师允许我们到操场上捡树叶,我们兴奋地跑到操场上,踩着松软的金色地毯,挑选美丽的树叶夹在书中,要把它永远珍藏。我抬起头发现银杏树的叶子快掉光了,原本生机勃勃的银杏树变得十分冷清,只有零星几篇叶子还留在上面,我不禁有些伤心,银杏树把最后的美丽都献给了我们可爱的校园,自己却要孤零零地度过一个寒冬。

放学了,爸爸接我回家时在路上告诉我,这时的银杏树虽然没有了树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但它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明年春天,他还会发出新芽,到了夏天优惠绿树成荫,床垫我们美丽的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写作常见问题及规避方法

全文共 1844 字

+ 加入清单

形式——千篇一律

考场作文,事关重大,不仅内容要出彩,形式上也应该不拘一格,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完美统一,方可获得高分。但教师在批改作文中却发现,形式创新的寥寥无几,多为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老面孔”,这应当引起注意,尤其是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不要因为形式的“不适宜”而失去了本不该丢的分。规避:运用题记、后记、演讲搞、采访记录、日记体、书信体、小标题等新奇形式来诠释思想,表达意旨。

文体——似是而非

有的学生写的文章好像属于“四不像”的文体,因而阅卷老师难以读懂、把握这样的文章,判分就有争议。所以,一般说来,文体还是明朗为好。规避:就高考作文而言,最好多使用记叙文(夹叙夹议)、散文(记事、抒情)、议论文3种常见样式,少采用或不用诗歌、戏剧、文言等体裁。

结篇——虎头蛇尾

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分配好写作时间,以致在写作文时所剩时间不够了,有的考生来不及结尾,结果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被视为未完篇处理。因为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文章的整体,虎头蛇尾的文章是要被扣分的。规避:考生平时要训练自己在大约45-60分钟内能够写出一篇完整作文的能力,最后交上的作文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

卷面——乱涂乱改

现在是电脑阅卷,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就会丢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无疑会影响分数。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作文使人赏心悦目,印象分立即增加;而字迹潦草、勾勾画画、涂改得难以辨认的答卷,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高考作文偶尔出现一两处错别字无可厚非,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得分也会大打折扣。2008年高考作文对错别字要求更高,有的省已经规定,每错一字扣一分,应予以特别重视。规避:养成好的书写习惯,不会的字、词要查字典、词典。

审题——若即若离

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但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比如上海2007年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应该牢牢抓住“必须”、“跨”、“坎”等“题眼”进行审题,还要重点关注、开掘出“坎”的引申义、比喻义。规避:要加强审题训练,针对题目“辨字析词”,盯准“题眼”,尤其对于哲理性命题,涉及辩证关系的,更要深入分析题目的深刻内涵。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广。

入题——千呼万唤

“入题慢”,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无法展开。规避:多看名家精短美文,为我所用,在“实战”中寻找不足,总结经验。

扣题——蜻蜓点水

有的考生写作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话题、话题的关键词或与话题相近的表述,犯了扣题不紧的错误,看不出是就所给特定“话题”或是“新材料作文”而写的文章,这样得分自然不会理想。规避:在行文时牢记“考纲”中对作文扣题一项的具体要求,依照标准去做,回想老师的相关叮嘱及传授的方法

立意——平庸病态

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有的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规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突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视角独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选材——陈旧苍白

有的学生作文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要么记叙一件事,有骨架没血肉;要么议论一个道理,观点+例子+结论,缺分析少论证;要么连例子都没有,翻来覆去,空谈漫议,写到哪儿算哪儿,凑够字数为原则。规避:积累材料。一是在高三这段时间里继续收集鲜活的材料,并选记一些名言警句;二是把长期以来的“库存”分门别类筛选一下,择出可供用于写作的精品材料列出提纲。

语言——艰涩难懂

有的考生喜欢使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其实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有的阅卷教师对这类语言很反感。高考大纲对于作文的要求是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因此,考生应当尽量用优美、有内涵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要用最规范、最传统的语言来写作,最好不用或少用网络语言。规避:平时写作时尽量不使用网络语言或少数人才知道意思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苹果的介绍说明文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故乡在旬邑,我爱故乡的苹果

春雨绵绵,一棵棵苹果树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在雨中悄悄地生长着。娇嫩翠绿的叶子刚冒出来,粉白的粉白的苹果花已占满枝头,蜜蜂繁忙地在花间飞来飞去传授花粉,小小的果实在花心中孕育着,不久苹果树上就挂满了翠绿的小果实。

夏天是苹果生长最快的季节。从拇指盖那没大长到拳头大小,要不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夏天也是虫子最多的季节,苹果树要定期喷洒农药,小苹果要穿上衣服,套上纸袋防止农药渗进果实。小苹果在纸袋里无忧无虑、快乐地生长着。

秋天来了,撕下了纸袋,白白胖胖的苹果就睡醒了,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一个个被晒红了脸蛋。满树都是红彤彤的笑脸,好像在欢迎四面八方的朋友来品尝。

圆圆的,红彤彤的苹果,摸上去光滑饱满。摘一个咬一口,脆甜爽口,饱满多汁。我们旬邑的苹果糖分高,味道甜,深受大家的喜爱。我就是我们旬邑苹果的忠实粉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黄瓜的说明文历年满分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黄瓜,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蔬菜。今天的作文课时,老师让我们描写黄瓜的外貌。

黄瓜的样子可真是千姿百态呀。有的像一把小镰刀;有的像一把小棒槌;有的像一弯新月,在天空中闪闪发亮。我轻轻地用鼻子闻了闻,从里到外都透着清香。用手摸一下它嫩绿的裙子,裙子上还带着白白的小珍珠,在桌子上跳舞,她肯定是最美的。

不光是黄瓜在跳舞,我的口水也在跳着迪斯科,我偷偷的咬了一口,啊,涩涩的、甜甜的,真好吃。我三口两口的把黄瓜吃了个精光。

黄瓜不仅好吃,还能美容呢。

黄瓜好厉害呀,我真佩服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介绍荔枝的说明文500字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但我最喜欢的水果是荔枝。

荔枝有大有小,但是长得却差不多。有着深红色的外衣,身上长满了小小的圆刺。叶连柄长10~25厘米;虽然小,但很甜。不过我比较喜欢吃大的,又大又甜,籽也很小,但要和西瓜比起来的话,那就有点大。成熟的荔枝,非常甜,非常好吃;但要是绿色的话就有点儿怪怪的,有的好酸。荔枝的品种有很多。有“妃子笑荔枝”、“白糖罂荔枝”、“白蜡荔枝”等各种美味的荔枝。其实荔枝核也有用处呢!它有散滞驱寒,行血之气的功能。荔枝主要生长在广州,因为广东又以从化、增城、罗岗的荔枝最为有名。

荔枝属性温燥。阴虚火旺的人最好少吃,一次最好在0.25公斤以内;如果正在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的人,或有急性炎症时,则不适宜吃荔枝,否则会加重病症。像我们这样的小孩也不能多吃!

荔枝也有两面,有好有坏,就像人一样。荔枝用处真广泛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说明文写作常用的方法

全文共 1248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明文写作常用的方法,欢迎阅读。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3)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4)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5)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8)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9)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10)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岁月如歌的600字说明文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如水,她有着水的温柔,能包容万物;岁月如火,她有着火的辉煌,能温暖大地;岁月如风,她有着风的迅急,能冲散阴霾;岁月如歌,她有着歌的玲珑,能沁人心脾。

岁月如春天的歌,花开一季,芬芳一生。

犹记得初一的稚嫩,因为花香而纯真。那年春天,我们小打小闹欢笑度日。殊不知这小打小闹引来的却是——“啪”。清脆的声响过后,一个精致的水晶物什应声而碎。她呆愣,旋即弯下腰小心地拾捡,手指被扎破了也不知道。她的同桌神情复杂地告诉闯祸的我,那是她爸爸送给她的。班里同学都知道,她是单翼天使,跟着妈妈。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是赔钱的问题,赶紧蹲下一起捡。她的手指顿了顿,紧接着恢复了正常。收拾罢,我正踌躇着怎么开口,她看向我,莞尔道:“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即使我看到了她眼底的失落。

这花香,便是宽容。岁月的沉淀,让这花香在春天的歌里历久弥香。

岁月如夏天的歌,月照苍穹,辉映人间。

还回味初二的明快,因为月光而温暖。那年夏天,我们疯狂玩耍肆意挥霍。当我以为自己很快乐、过得很好的时候,直线下降的名次如同地狱来的修罗,赤裸裸地警告着我。明明是夏天,却冷得像在冰窖。不出所料,老师找了我谈话;出人意料,是在另一个环境进行了另一个方式的谈话。她拉着我的手,说这里没有师生,只有朋友,尽管说。在她温柔的目光里,我诉尽了贪玩的念头,侥幸的想法和寒冷的感受。即使她未再说一句话。

这月光,便是倾听。岁月的打磨,让这月光在夏天的歌里温心暖情。

岁月如秋天的歌,果香千里,鲜美丰硕。

仍品念初三的骄傲,因为果农而成熟。那年秋天,我们哀叹辛苦抱怨作业。他却还不断加压,生怕我不会么。我怨他、厌他,他说东我偏要往西,他做什么我都要挑刺。他无数次感叹:你们啊,不如以前的学生成熟。“哼,我们不成熟?如此竞争压力下谁敢不成熟啊!笑话!”我心里暗自思忖。可是当我发现无法与朋友敞开心扉,导致冷战;无法理解老师的教育,导致退步;无法清楚爸妈的心思,导致吵架……悔之晚矣。回过头来想,他说的对吗?是对的吧。即使我的骄傲还在,不肯说些什么。

这果农,便是磨难。岁月的激荡,让这果农在秋天的歌里愈挫愈勇。

岁月如冬天的歌,雪花飞舞,扮美大地。

愿展望初四的高昂,因为冰冷而奋发。明年,我们就步入了初中四季的最后一季。那里有双倍的学习任务,却也有基本为零的休闲时间。大概身边的每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介绍荔枝的说明文中学满分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学校有20多棵荔枝树,北教学楼前有3棵,其余长在操场周围。这些树一棵棵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青翠欲滴。

听丁老师说:“这些荔枝树是二小毕业的哥哥姐姐种的。”斗转星移,这些树一天天长大了。它们记录着学校的变迁。

荔枝树主干长得不高。枝干弯弯曲曲的,有的弯的像弓,有的弯成了S形,有的竟然弯成了双S形,好像是为摘荔枝人准备的。杆上的枝条伸向四面八方,枝条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树枝树叶在空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的树冠,像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阳挡日。雨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春天荔枝花淡黄色的,小眉小眼,一点都不好看。但有点清香。五六朵花挤在一起就是一组,6、7组挤在一起就是一束,千百束长在树冠上格外好看。但他没有牡丹那么美丽,没有玫瑰那样高贵。可是它能结出美味的果实——荔枝。

荔枝没成熟的时候是绿色的,夏天,荔枝成熟的时候是火红火红的。果实像乒乓球那么大,挂在树上像数不清的红灯笼,好看极了。我品尝过学校的荔枝,荔枝的果肉白、嫩、香、甜,太好吃了!

我爱荔枝树,更爱我们学校的荔枝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的植物朋友说明文300字左右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一种植物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那种植物就是“仙人掌”。

一次,我拿着一张86分的试卷,闷闷不乐地走进房间。虽然爸爸妈妈没有责怪我,但是我心里还是装不下这张86分的试卷。我的手不由自主地把这张试卷放进书包,想让它在我眼前消失。但这张试卷还是像烈日一样明晃晃地刺到了我的眼睛。我垂头丧气地坐在床上,头深深地埋在胸前,脸一直红到耳边,两只眼睛里滚出晶莹剔透的泪水,简直就像两窝小泉,不断地向下滚落。

这时,我抬头看见了电脑旁的仙人掌,我心想:尽管仙人掌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但它却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依旧让自己活得生机勃勃。那难道我就要这样放弃了吗?不!我不能放弃!

我立马擦干眼泪,拿出书包里的试卷,把上面的错题复习了一遍。终于,我在下一次的考试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要谢谢仙人掌,是它让我明白了只要努力,不放弃,总会有回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介绍荔枝的说明文400字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故乡在xx,我爱故乡的荔枝

春天到了,一棵一棵荔枝树上结满了米黄色的的花蕾,像小麦的穗子,引来了一群群的小蜜蜂。它们用又尖又长的嘴来吸蜜糖。它们一会几藏在花丛中,一会几又飞出来,像在玩捉迷藏一样。

夏天到了,荔枝树上挂满了一大串一大串红通通的荔枝,像一个个害羞的小脸蛋。荔枝先是绿的,随后变成深红色,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而是它红的发紫,所以像黑。

荔枝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奇形怪状的。它的壳是红色的,遍身长着小刺。成熟的荔枝的刺是软的。壳的里边有一层薄薄的湿润润的膜,像是荔枝的外衣。它的肉是晶莹透壳的,摘下一颗,剥了壳,放进嘴里,舌尖触到那白嫩嫩、滑油油的果肉,使人感到细腻而爽口,你轻轻一咬,嘴唇上沾满了甜津津的汁水。这种甜,甜入心田,真叫人越吃越爱吃。

奶奶说:“荔枝不能多吃,因为它容易上火。老话说‘一颗荔枝三把火’呀”。

啊!故乡的荔枝难以忘怀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描写栀子花的说明文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小伙伴在我们门前一起玩。突然,一种奇异的香味传来,这种香味沁人肺腑。我抬头一望,原来是栀子花。我提议来观察它。

我看见栀子花的花蕊中有四个雄蕊、中间是一个雌蕊经过,摸上去有一种黏黏的东西,它被称为子房。一旦有昆虫经过,雄蕊的花药就会被昆虫采摘,当经过雌蕊时,昆虫就会把花药撒下来,使雌蕊的子房凋谢,花朵开始结果。栀子花由雄蕊、雌蕊、花瓣、萼片组成,所以它是完全花。它的花瓣,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雅香。它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好像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栀子花娇嫩的身躯,展现在我们面前。其实栀子花有许许多多的作用:它的花瓣泡茶喝,那香味简直是香飘万里,还可以制成药。在中国,栀子花十分受大家喜爱,我们一定要保护它,让它永远在大家心中。

家乡的栀子花,我永久不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樱花树下500字说明文满分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冬天的脚步渐渐离我们而去,而春天的脚步就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临。

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像美丽的桃花;满山遍野的油菜花;五颜六色的郁金香……但我认为樱花是最美丽,可是它又是十分脆弱的花。

早晨,微风吹拂着柳丝,我却沉浸在一股春天的香味中,不知不觉得一片光滑而柔嫩的花瓣轻轻地檫过我的脸庞,我睁开眼一看,原来是一片淡粉色的樱花花瓣,它现在还在随风飘动,像一位美丽的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它有舞姿十分优美,我也渐渐看入迷……可花瓣却被风越吹越远,越吹越远……直到消失不见。

我一转身,发现正在下花瓣雨,我被这花瓣雨所吸引,慢慢地走过去,走到那棵樱花下时,一片片淡粉色的樱花花瓣落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我轻轻地抬起头,发现微风吹到樱花上的时候,脆弱的樱花随风舞动,可是花瓣却纷纷飘荡,我轻轻地摘下一朵樱花,把它捧在手心上,生怕它被风吹掉一片花瓣。慢慢地,我的手心上冒出一颗颗晶莹的汗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真像一颗颗发着金光的钻石!这些钻石顺着我的手心流到那朵脆弱的樱花上。那朵樱花湿润,花瓣粘在我的手上。

这时,我放开这朵樱花,它的花瓣被风吹走,但是,这时我希望这些粘着我的汗水的花瓣级够被风吹到远方,落到别人的手心中,让其他人也来保护这些无助又脆弱的樱花!

樱花是美丽的,但是也无助和脆弱的,她就像个美丽又无助的姑娘,随风摆弄,又像茫茫花海中一个点那么不起眼。那么,请大家保护她,保护那一朵脆弱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银杏树说明文五年级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周围种了各种各样的树,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颗美丽的银杏树

这棵银杏树高大挺拔,树干笔直笔直的,叶子是扇形的,就像是一把一把的小扇子,看起来非常可爱。

春天的银杏树枝上,有几片粉绿色的芽,好像一个个探出头的小脑袋,整个银杏树就像刚睡醒的样子,生机勃勃的。夏天的时候,银杏树的叶子变得碧绿碧绿的,远看,像一团翡翠。秋天的银杏树更美了,叶子变得金黄金黄的,秋风一吹,落叶缤纷,好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枝头上挂满了一串串的银杏果,像一个个金黄的小圆球。

银杏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它的果实可以食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美丽的叶子可以制作书签,夹在我们的书里。

银杏树不仅有美丽的外形,还有这么多作用,我真是越来越喜欢银杏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作的常见方法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特点】

通过几件事写人,作者所选择的几个事例,可以是一件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全文连起来,表现一个人物几个方面的精神和品质;也可以几个事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采用几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注意几件事的内容不能互相矛盾,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几件事中是和谐统一的。其次要注意尽量用不同的事情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不同侧面,类似的事情应避免重复出现。此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交代与这几件事的有关内容,或对人物作概括介绍。第四写几件事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以某一事物为线索;也可以详写一件,略写几件;还可以按事情的分类排序。

常见100种作文写作方法1、第一人称叙事法26、借物抒情法51、拟人法76、工笔细描法2、第三人称叙事法27、托物言志法52、动物自述法77、画龙点睛法3、顺叙法28、物品自述法53、议论抒情法78、人物特写法4、倒叙法29、远眺近看法54、景物衬托法79、动态速写法5、插叙法30、内外结合法55、季节特征法80、动静结合法6、补叙法31、移步换形法56、随时变化法81、展开想象法7、分叙法32、说明介绍法57、日内变化法82、比较描写法8、详叙法33、环境衬托法58、定点换景法83、人物漫画法9、略叙法34、彩笔描绘法59、定景换点法84、自我介绍法10、直接抒情法35、远近结合法60、移步换景法85、结合时代法11、间接抒情法36、时序变换法61、围绕中心法86、步步深入法12、先叙后议法37、生长变化法62、分类描写法87、连续动作法13、先议后叙法38、展开联想法63、听看想法88、交替叙述法14、夹叙夹议法39、突出重点法64、描写议论法89、概括描写法15、以物为线索40、对照比较法65、动静结合法90、天女散花法16、以人为线索41、赞美颂扬法66、通篇拟人法91、动作分解法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42、静态素描法67、比较异同法92、独白法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3、总分结合法68、景物幻化法93、对话法19、写生法44、特征举例法69、借景抒情法94、直接描写法20、转动法45、特征说明法70、方位介绍法95、回忆想象法21、剥笋法46、重点突出法71、参观介绍法96、梦境幻觉法22、拟人法47、成长变化法72、画面组合法97、一事写人法23、化动法48、实验证明法73、分类介绍法98、几事写人法24、说明法49、群体描写法74、触景生情法99、对比写人法25、运用五觉法50、现场目击法75、粗笔勾勒法100、细节表现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雪梨的说明文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雪梨,之所以叫雪梨,或许是因为它洁白如雪吧!表皮青绿,用刀一削,就露出晶莹如雪的梨肉,咬上一口,梨汁四溅,甜到心底。

小时候本不爱吃梨,但是对梨的味道却记忆深刻,终身难忘。

那是小学时去少阳中学军训,因为要离开家几天,出发前,妈妈带我去水果店选水果,买了我喜爱的火龙果和芒果,妈妈又执意拿上两个雪梨。我说:“雪梨我一向不喜欢!虽然很甜,但是汁太多,吃得我满手都是。”妈妈说:“不喜欢也要带着,你会慢慢喜欢上它的!”好吧,母命难违,我就带着雪梨去了少阳。军训第一天结束,我喉干舌燥,把喜欢的水果一股脑全吃了。由于我太兴奋了,晚上睡觉蹬被子,第二天早晨起来就不太舒服,想到在家一晚上妈妈总要起床几次,给我盖被子,我就有点想家了。到了晚上,军训结束,我就感觉感冒了,开始咳嗽。室友们这个端茶,那个递水,可是我就是一口都不想喝,这水一点味都没有。突然想到临走前妈妈坚持让我带着的雪梨,我赶忙拿了出来,反复在手里摩挲着,咬一口甜到心底,小小的雪梨包含妈妈的多少的关心。雪梨的味道,真甜!

而雪梨的味道,其实远不仅于此!

记得太爷爷说过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他生在日本人统治的时代,读小学时,日本老师拿出山东烟台的苹果和天津的雪梨给他们看,说哪天打到中国了,就能在山东吃大苹果,在天津吃天下第一的雪梨。后来,我每每吃梨时,都不免伤感,因为梨有国恨家仇的味道。我想,这样纯洁的梨若染上了血,必定显得格外刺眼、格外醒目。或许是万幸又或许是可惜,万幸在还好那些血没有玷污了梨的纯洁,却也可惜在此,让千千万的国人淡忘了那刀光血影,忘了炮火连天,忘了家仇,也忘了国恨,满街熙来攘往的人群,还有那些抢手的日货,又有谁还记得梨那伤感的滋味?

如今,每当我细细品味那雪梨,都会有许多味道浮上心头,有母爱、有回忆,而最强烈的是家仇、是国恨,是中国崛起的决心和誓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介绍荔枝的说明文400字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水果的品种很多,有清爽可口的西瓜,有丰富多汁的鸭梨,有晶莹剔透的葡萄,但我却偏爱家乡的荔枝

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千古绝唱。相传当时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派三千兵马像接力赛一样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连夜送到京城,这足以说明荔枝有多么诱人,那么荔枝到底有怎样的魔力能深受杨贵妃的青睐呢?让我为你细细道来吧!

荔枝呈鲜红色,它的形状呈椭圆形,摸一摸,外壳粗糙,就像刺猬遇到猛兽时把身子蜷缩起来,保护自己,还像一位穿着坚硬盔甲的勇士。荔枝的“颜值”

确实不敢恭维,在众多的水果当中可不算出类拔萃。但正所谓“人不可貌相”,荔枝也一样。

剥开荔枝的外壳,露出一层米白色的薄膜,就如披着一件白色的纱衣,跟荔枝的外壳简直是天壤之别,一股诱人的清香扑鼻而来,咬上一口,荔枝的汁就像破裂的水管喷了出来。放在嘴里,汁液缓缓地流了出来,流到嘴巴里,也流到了每个人的心田里。

荔枝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糖,磷和维生素,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可以入药。但荔枝容易上火,要适量吃。

荔枝的美味令人回味无穷,而荔枝的品质更值得我们深思。它其貌不扬,但却有着丰硕的果实和很高的营养价值。是啊,不能只看外表,以貌取人。相同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比起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也许你第一眼在超市看见荔枝的时候,它或许没有那么惊艳,但静下心来,慢慢品尝你会感到一番别样的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介绍

全文共 3764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就是说明文,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一、说明文的分类:

1.事物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是什么?]

2.事理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二、把握说明对象:

1.看标题

2.看首尾段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5.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

如《苏州园林》,说明 “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格式:介绍了_____的____.)

如:《死海不死》,科学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 " 海水的咸度很高 " 。

6.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

①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②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

③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概括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三、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1.找原词原句。

若没有,则:

2.注意段意、中心句。

四、常见的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A.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1.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2.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例如:“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B.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

8、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9、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C.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表达效果):

1.答清每种说明方法各自的表达上的作用,

2.答清具体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内容,即:表达+说明内容。

五、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顺序: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

(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2.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

(按事物的空间位置,即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和方位等来进行说明。)

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

3.逻辑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

(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① 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② 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 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④ 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 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

六、说明文的结构:

(1)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4)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总——分;分——总;总——分——总。

七、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和严密性。

中心词语/修饰、限制性词语/关联词/代词

①抓关键性的中心语,主要是抓那些运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鉴别出它们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例如:准确地使用了“……不但……而……”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的优越性。同时,用递进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这一实用效果。}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

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

2.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主要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短语是如何恰如其分地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句的。}

常见题型:

1. 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题型为: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①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2.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要明确概念,辨清各种说明方法)。

3. 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删掉这个词语后……”

①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

②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4. 考查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体指代内容。

答这一类型题时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5.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6.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题型: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7. 题型: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体现自己的价值观)。

8. 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9. 题型: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10. 题型: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答:森林能够有效的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

10. 题型:发散创新: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或拟标语。

技法指导: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11. 题型: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

主要是结合上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段说明的内容,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这就能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12. 题型:问前后的内容(所介绍的对象)是否矛盾:

从内容和角度这两方面思考,就能说出是否矛盾了。

13. 题型:根据说明的内容,怎样理清选文的思路:

技法指导: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的又是分总式),就能说出其思路了。

14. 题型: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这有何作用:

答题方式:开头:①引出说明的对象。

段中:②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③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浅谈借助形象思维教好说明文的方法

全文共 2956 字

+ 加入清单

就语文教学而言,初中学生对那些形象性较强的叙事类文体感兴趣,而对说明类文体(说明文)缺乏兴趣。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让学生较好地掌握阅读和写说明文,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

分析说明类文体的特点,我认为,说明文并不只是抽象的解说事物,像其他叙事类文体一样,有抽象,也有情感。就是说也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因此,我们同样可以借助形象思维方法来进行说明文的教学。

如何借助形象思维的方法来教好说明文呢?

一、抓住关键词语,启发想象,从解说事物的准确性词语中使学生领会被解说的事物及其特色。

本来,形象思维的第一个特点是“神与物游”,而被解说事物的特征大都被体现在一些关键的词语上。如果我们让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能很好地把握这些关键词语,那么抽象的解说同样可以“活”起来,学生就有可能“神与物游”。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两句话。教学时,我先要学生图示这一物象,并要求依课文申述理由(在这个图示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意误导,在词语的解说中,可以进行斟换或删除的比较)。结果,大家都明确一边画两个小拱是由“各”字决定的;小拱不能画在大拱的两端或其他位置,是由“肩”字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讲解说明文的特点之一,就是用词的准确性。“各”字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数量,“两肩”不仅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位置,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把这座桥梁的石拱形状,形象而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若换一个字,就很难收到如此的效果。这样,学生对赵州桥不但造型美观,而且结构坚固(小拱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的特点就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深深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此课中还有许多词语,如“大约”、“几乎”、“左右”、“有些”、“全部”“在当时”、“最”等等,我把这些词都拿出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去掉它们换上另一个词,句子意思会不会有变化?是不是不够准确了?从而使学生懂得说话写文章用词造句都要经过认真的推敲,周密的思考,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学生在体会说明文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周密性中,思维也会渐渐变得周密起来。

二、利用文学因素,用再造想象的规律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体会说明方法的生动性。

所谓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对于某种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这一事物的新形象的过程,即在脑子里“放电影”。在教学中,借助于再造想象,使学生头脑中重现出教材中所说明、描绘的事物,培养、丰富和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深刻地领会教材内容,牢固地掌握知识,并转化为技能。

初中课本说明文中不乏形象描述的部分。教学中,只要注意引导“观文”、“览物”,带入那些以描写作为说明手段所创造的情境,体验一定的情感,就会由于美的感受而引起兴趣。梁衡的《晋祠》是一篇“发现美,表现美”的优秀说明文。作者把准确说明与生动描写相结合,充分表现了古晋明珠——晋祠的自然美与社会美“浑然一体”的突出特征。讲说时,我注意抓住那些以动写静的动词,引导赏析,带入情景,让每个学生头脑中放映出晋祠。文中写山,用了一个“拥”字,表现其巍巍的气势之美。山拥抱着祠,“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的祠,多么壮伟;祠,偎依着山,高大、幽深,景色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魅力无穷的山,何等怡适。文中写树,用了“荫护”一词,表现其苍劲的风骨之美。树,以自己“挑着”的青枝,“如盖”的绿叶,“荫护”着古老的祠,好大的力量;祠,正由于隐身于“托天”、“拔地”的古木荫中,才显得格外的幽静而典雅,这又是多么的美好。文中写水,用了一个“飘”字,表现其柔静之美。晋祠的水多、清、静、柔。作者把水与祠和其他景物连在一起写。水在祠中“穿”、“绕”,祠在水上“飘”着,水面有波,是微微的波;水“带”在流,是静静地流……水中有景,是数以万计的亭台楼阁的倒映之景。可以想象,在那景色如画,“飘带”如“织”的水边游览,移情于物,该是一种何等美妙的享受啊!由于生动的动态描写,本是静止的历史文物“三绝”,也处处给人以动势感,动则生势,势则感人。千百年来,山因祠而名,祠以山而存;苍劲的树,柔静的水,都成了古祠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美丽的自然风景,璀璨的古代文物就是如此动人的“浑然融为一体”!教学此文,由于我引导学生“观文”如同“览物”,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练习写说明文时,也初步学会运用生动的说明方法 教学中,借助课文本身的文学因素,将学生引入描述意境,不仅能促进对被说明事物的理解,而且能学到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三、分析具体形象,揭示本质,把握说明文的主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从具体形象入手,经过抽象、概括,才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教学说明文,自然应该本着这个原则,通过各个局部形象的具体的分析,抽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教学《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时,我先具体分析它的位置(在天安门右前方)、外观(面积宽、体积大、轮廓巍峨、色调淡雅)、内景(装饰富丽堂皇,立面层次繁多),先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画面。然后通过抽象概括,得出“雄伟”的印象。分析课文中“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十二榀钢架”这句话时,我引导学生借助形象思维来理解,北京是祖国的首都,长安街是北京的一条主要街道,它的路面会有多宽?可能比我们娄底新城的街道路面要宽些吧。而大礼堂顶部的钢屋架却比长安街路面还要宽。这时候,学生的头脑中马上就会放出“电影”,形成鲜明的画面,即使没有到过长安街的学生也可以间接地想出大礼堂的宽度,并由此抽象出大会堂“雄伟”的本质特征。课文用“七十六米”、“六十米”、“三十三米”、“八万六千立方米”分别说明了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和体积。我引导学生把万人大礼堂和教室比一比(公布了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数据),通过比较想象,学生就会深深感知到,课文运用这些具体数字,不正表明了大会堂的雄伟吗?这样从形象思维入手,抽象出人民大会堂结构整体所形成的雄伟的风格特点,而这也正是这篇说明文的主脉,对学生理解文章的逻辑性也是不无裨益的。

四、依据逻辑结论,展开幻想,深化说明的主题。

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揭示了被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之后,说明文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说明文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和读写说明文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例如前面提到的《中国石拱桥》一课,作者对芦沟桥的桥面装饰作了生动的描绘,“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态,惟妙惟肖”。对石狮子的这种神态逼真、活灵活现的刻画,显示了桥的高度艺术价值,增添了说明的文采,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带解说性的生动、形象的描绘语段,无须多做分析,只要张口诵读,闭目神思,细细品味,便可以想象到作者观桥时的那种喜悦之情,体会到作者作此文时那种对祖国古代灿烂文化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的赞颂之情。同时,学生对我国劳动人民、科学家、科学事业的热爱景仰之情就会涌上心头,增强民族自豪感,立志为振兴祖国而努力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首要的一点是明确说明的 对象,然后用准确的语言,结合多种说明手法对之进行介绍和描述。常用的说明手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列数字、画图表等。下定义,即给要说明的对象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如博物馆的定义就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分类别是将要说明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划分类别,以帮助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如电视机,可以分为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作比较,即将这种事物与那种事物比较异同,从而更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如将城市和乡村作比较,将大学和幼儿园作比较等。作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较的事物之间应当具有可比性,不能生拉硬扯,也不能不尊重客观事实,胡乱比较。为了说明某种事物的特点,有时候需要介绍它的背景、原理、历史等,这时就要用到引资料这种手法。比如我们要对长城进行说明,适当地引用一些历史文献,就更有助于今天的人们了解长城的历史,从而加深对长城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认识。在复杂说明文中,列图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大量的数据、冗长的叙述、复杂的相互关系等,都可以通过图表得到直观的表达。

按说明的对象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前者着重在于说明的成因、构造、形状、用途等,后者则重在说明事理。这两类说明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事物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物理特征,常用的是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手法,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逻辑特征,地要用到引资料、作比较等说明手法。但时候,在同一篇文章中,几种说明手法都要用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的呢?首要的一点是观察。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观察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观察,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最好能在观察前列出观察提纲,观察时要记笔记、画图标。要善于提出问题。

观察时要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观察重在事物的形。要想传神,写出事物的内涵、原理等,则需要有很好的查阅资料、作调查的能力。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洛阳牡丹。在写好它的形状、颜色、品种之外,如果能够考察一下洛阳牡丹的来历、其中的牡丹名品在培育中的科学原理,这篇文章就会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洛阳牡丹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和优秀的调查能力。作为小,应当从小注重积累知识和调查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剪报、记笔记、上图书馆和阅览室等途径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写作说明文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有合理的顺序,文章才能条理清晰,让人看得明白。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等。时间顺序一般有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等。 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什么是合理的顺序呢?这要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以及说明对象本身的特征、规律而定。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等,往往以空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成因、方法,往往以时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事理,往往以逻辑关系为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