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文艺演出【合集20篇】

71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已经如此繁荣昌盛,她创造了辉煌灿烂、令全世界人民骄傲的伟绩!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2024写给祖国的一封信纪念建国71周年,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7592

作文

437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目前在少数党组织和党员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对学习教育的兴趣明显下降,出现“厌学情绪”,虽然内容照学、笔记照抄,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的“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学“透”了,也做得够好了,可以“歇一歇”了;有的认为“两学一做”只是“一阵风”,现在这阵“风”已经刮得差不多了,可以“放松放松”了……这些都是极其危险的“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上的又一次“长征”。80年前,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等,“千磨万击还坚韧”,“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何曾听到红军战士叫苦叫累?何曾见过红军战士临阵退缩?今天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也要学习长征精神,始终坚守宗旨意识和党员本色,积极克服安于现状、畏难怕苦和“差不多”的心理,把自己当成学习教育中的“新人”,不断在学习教育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中,要将长征路上始终坚守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融入其中,坚持常学深学,坚持“对症下药”,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入耳不入脑”,确保学习教育实效。要将长征路上始终坚守的“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其中,不断做好结合文章,自觉用学习教育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要将长征路上始终坚守的“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融入其中,探索建立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在思想作风建设的新时期长征路上不断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坚决避免“轰轰烈烈一阵子,过后还是老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7周年,我读了许多有关中国发展变化的文章,深深感到我的祖国今天的繁荣富强来之不易。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爬雪山,过草地,尝尽千辛万苦,胜利走完了25000里长征,树立了中国革命史上又一个里程碑。长征的胜利离不开具有顽强毅力的红军战士,他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争做新世纪的好少年。

做新世纪的好少年,首先要学习好,只有刻苦学习,学会学习,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再一个要身体好,一个新世纪的好少年不仅仅要成绩好,更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为社会做贡献;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品质,新世纪的好少年应该是对家长没有依赖性,能够帮助别人,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说到底,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新世纪好少年的根本。

做新世纪的好少年,还必须要具有坚强意志。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就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能,积极地迎接挑战,不断地超越自我;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就能够坚定不移地推动行动不断前进;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不怕牺牲,锲而不舍地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去取得最终的成功。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好少年应该如何学习红军精神,磨砺坚强的意志呢?

第一、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万分仔细,哪怕芝麻绿豆大的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将它完成,“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而磨砺我们的意志。第二、遇到困难时要怀着坦然的心态,主动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做事要主动而不能被动,从而磨砺自己的意志。第三、不但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且要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却往往不是我们自己感兴趣的。面对这些事情,我们也应该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不仅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还可以磨砺我们的意志。第四、要充分认识自我,虚心学习他人。意志品质在每个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面对这种情况,要认清自己,针对自己的不足,制定具体可行的磨砺意志的计划和目标,不断的完善自我。只有具备了以上特点,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新世纪好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描写红军长征的诗歌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

星夜渡过雩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十一月里来走湖南,宣临兰道一齐占

冲破两道封锁线,赫得何键狗胆寒。

十二月里来过汀江,广西军阀大恐慌,

四道封锁线都突破,势如破竹谁敢挡。

一月里来梅花香,打进贵州过乌江,

连占黔北十数县,红军威名天下扬。

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

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

三月打回贵州省,二次占领遵义城,

打坍王家烈八个团,消灭薛吴两师兵。

四月里来向南进,打了贵阳打昆明

巧妙渡过金沙江,浩浩荡荡蜀中行。

五月里来泸定桥,刘文辉打得如飞跑,

大渡河天险从容过,十七个英雄姓名标

六月里来天气热,夹金山上还积雪

一四两个方面军,懋功取得大会合。

七月进入川西北,艰苦奋斗为那个,

为了抗日救中国。

八月继续向前进,草地行军不怕冷,

草地从来无人过,无坚不摧是红军。

月出发潘州城,陕甘支队东北行,

腊子口渭河安然过,打了步兵打骑兵。

二万五长征到陕北,南北红军大会合,

粉碎敌人新“围剿”,统一人民救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红军长征有感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一部读不完的书。

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逐个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红军长征以慷慨悲壮的血战,绝处逢身的转折,感怀温暖的情谊,悲喜传奇的记录将长征这部惊心动魄的壮丽诗篇呈现在读者眼前。

直到今天,红军战士那“抛头颅,撒热血”的壮志情怀,还让我们记忆犹新。红军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都撒满了红军战士的遍地热血。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进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们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顽强的毅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我们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与祖国的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过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建党95周年,也是长征胜利80周年。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7月8日下午,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宣讲团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出征仪式。校党委书记田延光在出征仪式上致辞,校长梅国平为红色文化宣讲团 “重走长征路”活动授旗,仪式由党委副书记聂剑主持。

田延光强调,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高校大学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并希望红色文化宣讲团的成员通过重走长征路的形式,认真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深刻领会长征精神的内涵意蕴,用心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先辈们开创革命事业的艰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注重实践、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并通过在校内外宣讲的形式把长征精神传承好、弘扬好。

红色文化宣讲团是江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2015年11月份学校组织了红色文化宣讲团“井冈行”活动,2016年4月份又组织了红色文化宣讲团“苏区行”活动,两次活动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使得红色文化宣讲团成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面旗帜。今年暑假,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校720多位报名同学中选拔了22位表现突出的同学作为红色文化宣讲团骨干成员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

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于7月9日从南昌出发,途经江西南昌、瑞金、于都、广西兴安、州遵义、习水、四川泸定、汶川、陕西延安等地,计划历时约一个月。“重走长征路”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经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寻访红军长征足迹,瞻仰革命旧居旧址,查阅地方党史文献,收集整理长征故事,并组织有关宣讲活动,将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展现给社会。“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结束后,红色文化宣讲团参加队员将在全校各个班级进行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宣讲,并将分赴南昌有关社区开展宣传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毛泽东妻弟长征途中被红军枪毙的故事

全文共 2630 字

+ 加入清单

当贺自珍胜利地走出了草地,赤着双脚踏上坚实的土地的时候,她禁不住两行热泪顺着双颊流了下来。这是欢乐的眼泪,她和她的战友们,终于战胜了草地。这时,前面传来了消息,红军先头部队已经消灭了胡宗南的部队,队伍再往前走,到达班佑,就可以补充到粮食,并且有宿营地了。贺自珍高兴得同战友们抱在一起,热烈地跳起来。

在班佑,贺自珍痛痛快快地把身上、头上的泥垢洗了洗,头发也剪短了,人显得利索多了。由于缴获到布匹,红军发动当地居民赶制了一批军衣,分给了各个连队。军衣数量很少,只能够发给最需要的少数人。休养连的同志们看到贺自珍的衣服实在太破烂了,就分给她一套。贺自珍坚决不肯收下,而把原来的衣服补了补,洗干净,又穿上了。她说:“同志们也都很困难,让别人先换吧,我还可以凑合再穿一段儿。”

在休养连的同志陆续都换上了新军衣以后,贺自珍才脱下她那补丁摞补丁的衣衫。在长征途中,贺自珍从没有因为毛泽东的地位而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她总是把自己看作是红军中普通的一员。

贺自珍有兄弟姊妹5 人: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贺先园,弟弟贺敏仁。哥哥和她很早就参加革命,小妹先园被敌人杀害了,贺怡和贺敏仁后来也参加了革命。大革命失败,她的父母逃离永新的时候,贺敏仁很小,寄养在舅母家里。13岁就追随哥哥姐姐参加革命,在黄公略领导的游击第三纵队当战士。第三纵队扩大为红六军,他在红军中当了个小司号兵。他像姐姐贺自珍一样,长得十分标志,人们开玩笑地把他的名字“敏仁”叫做“美人”,小伙子聪明伶俐,但是有点自由散漫,有点骄傲自大,还可能有点因姐姐的身份而觉得高人一等,因而同周围的人相处得不十分好。

长征的时候,他在一个团当司号兵。他年纪小,政治觉悟比较低,忍受不了长征路上的艰苦,肚子饿时,爱发个牢骚。红军队伍到达藏民居住地区毛儿盖后,再三明令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守民族政策。

这时,有人报告说,贺敏仁违反纪律,擅自进入喇嘛庙,私自拿去了一千多个花边(银元)。于是,师部把刚刚17岁的贺敏仁五花大绑起来,要枪毙他。这时,贺敏仁才如梦方醒,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贺敏仁说这是冤枉,他只拿了百十个铜板。他哭喊着,也悔恨不已。同时他恳求同他一起参军的一个永新老乡,替他写封信给姐姐贺自珍,反映这个情况,希望他姐姐救他一命。贺敏仁严重违犯群众纪律的事很快在部队传开了,大家非常气愤。有的说:“贺敏仁胆子也太大了,竟敢拿藏民的钱财,破坏我军纪律!给红军抹黑。”有的说“他不配做红军战士!”“真是害群之马,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有的建议斗争他,有的主张开除他的军籍。师政委接到报告后,大发雷霆:“三令五申要严守纪律,遵守群众纪律,他竟然充耳不闻,明目张胆地破坏纪律,必须严肃处理!”师领导决定严肃军纪,枪毙贺敏仁。命令下达后,贺敏仁所在团的团长和政委为这事伤透了脑筋。贺敏仁擅自闯入喇嘛庙,拿走藏民的钱,对红军的纪律置若罔闻,明知故犯,不严惩就不能维护红军铁的纪律。但是他年龄小,又是贺子珍的亲弟弟、毛泽东的小舅子,还是谨慎处理为好。于是就对师政委说:“贺敏仁罪不容诛,但他是毛泽东的妻弟,还是……”师政委一听就火了,打断他的话说:“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的战士,这是红军铁的纪律!难道他是毛泽东的妻弟就可以徇私情、从轻发落吗?王子犯法,也要与庶民同罪!”

团政委连忙说:“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既然他是毛泽东的亲属,毛泽东一向对自己的亲人要求很严,我们建议还是发个电报给毛泽东,听听他的意见,这样比较稳妥。”“说得有道理。”师政委点了点头:“那就发个电报吧!”在那个艰难的环境里,发份电报并非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给电池充上电,电充不足还是发不出。给毛泽东的电报三拖两拖,延误了不少时间,好不容易才发出去。

师领导等急了,这样的事应该及时处理,如果处理晚了,就会在少数民族中、在部队里产生不良影响。“不能再等了!”师政委对大家说,“现在要紧的是维护部队铁的纪律,坚决制止可能再发生的损坏群众利益的行为。如果军纪不严,乱拿群众东西,怎么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拥护?这还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军队吗?这与国党军队还有什么区别?”停了一会,他又继续说:“我们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更需要铁的纪律,在这个问题上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他下令:“立即执行!”

军法如山。贺敏仁被处决的时候,痛哭流涕,高声呼喊:“冤枉啊冤枉,我只拿了百十个铜板……大哥大姐,你们在哪儿!快来救我啊……”他要那个永新老乡写的信,还没有来得及写哩……贺敏仁的叫冤可能是对的,因为长征路上的最强壮的民工,也很难一个人挑走1000多个银元,而贺敏仁身体单薄、年龄又小,怎么能拿走那么多银元呢?但他确确实实拿了藏民的铜板,触犯了红军铁的纪律。

结果,军委指示缓期执行的电报回来时,贺敏仁已经被枪毙了。

毛泽东始终没有收到处决贺敏仁的电报,也没有接到任何其他形式有关处决贺敏仁的报告,他对贺敏仁被杀一事毫无所知。一个多月后,消息传到了贺子珍耳里,她很震惊,又很伤心,偷偷地痛哭了一场。

对于这件事,红军中一时传说纷纷。有人认为是对的,应该严肃军纪,不徇私情;有人认为这是有意的陷害,故意打击贺自珍和毛泽东。贺自珍知道这件事后,很伤心。她想,是不是有人故意同她和毛泽东过不去,拿自己的弟弟开刀呢?但她控制住自己,客观地对这件事情作了调查。她了解到,弟弟贺敏仁的错误是严重的,但的确没有拿那么多钱,也不可能拿那么多钱。一个最壮的挑夫,也只能挑七、八百块银元,他根本拿不走一千多银元。况且,他随身就是一个小背包,一条小军毯,真有那么多银元也没处放。同他一起的战士反映,他是拿了一两块钱。因为拿的是铜板,一百个铜板也就值一元钱。对他有意见的人故意夸大了,而领导也没有做任何调查,不等中央批复,就采取了行动。她把了解的情况,如实向军委和毛泽东反映了,但她没有干预这件事的处理,更没有利用自己的地位,采取任何报复性的行动。

谈到这件事的时候,贺自珍态度很平静。她说:“我们一家革命,小妹仙圆被敌人杀害了,没想到小弟敏仁竟死于自己人之手。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平时,当然可以争个是非曲直,但当时是战争,是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不能干扰毛泽东对军队指挥工作的进行。即使是有人有意的陷害,我也要用红军的纪律约束自己,也要用红军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的亲人。”

贺子珍强抑内心的悲痛,没有告诉毛泽东,怕分了毛泽东的心,因为那时红军正处在危难时刻,革命太需要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在第80个长征纪念日来临之际,我观看了《长征》这部影片,从中身受启发和教育。

影片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华大地,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中国共产党人从大局出发,向全国人民发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但蒋介石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及其主力,由于敌强我弱,红军内部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导,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红军为了保存实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回顾这段坎坷、艰辛的革命史,长征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吃苦奉献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红军长征由弱变强,以少胜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它不仅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在今天更成为激励我们努力向上,不断进取的风标。

也许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在以前,我可能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今后,我将以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励自己,战胜困难,挫败气馁,攻克难关。让自己在风风雨雨的征途上,经受磨难,历练品格,学会成长。

最后,在长征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我将向先烈献上我最崇高的敬礼,愿长征精神永远伴随着我的成长,愿长征的祝福永远回荡中华的上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1414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主席在参观中强调: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伟大壮举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中央苏区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时,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加之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积极采纳德国军事顾问李得的建议,放弃了前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并剥夺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指挥权,采用军事冒险主义,屡战失利,军力、民力和物力消耗巨大,使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

为保存革命实力,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五个主力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十万人分别从瑞金、鄂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约两万五千华里以上,故称为:两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是分六批次从五个地区出发的,第一批由红七军团,1934年7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前往闽浙赣苏区前进;红六军团,1934年8月离开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同年10月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同年11月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1935年3月离开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同年11月,离开了湘鄂川革命根据地。

长征刚开始,红军还处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一个湘江战役,使红军损失惨重,当时的红一方面军仅剩下三万多人,在革命的危机关头1935年元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后,党召开了举世瞩目的“遵义会议”。在会议上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内的领导地位,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红军采用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奇袭安顺、飞夺泸定、爬雪山、过草地。经过无数次战斗,终于在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实现了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的大会师,标志着中国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国红军不但要同大自然恶劣的环境作斗争,还要随时随地准备同国民党蒋介石的部队进行作战;可以说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历经了千辛万苦,饱尝了世间的苦难;他们既缺衣少食、又缺弹少药,从出发时的几十万锐减到几万,红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这次历时两年的殊死征战中,红军以无比坚强的革命毅力,走过了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个省,经过了汉、苗、壮、彝、回、藏等约2亿人口以上的不同民族、地区,挫败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正如毛主席诗词中写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在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一定要学习,革命先辈们不怕苦、不怕难、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继承和发扬红军战士的长征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教育好孩子们,把革命先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371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以下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由语文迷网整理提供,欢迎阅读。

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一:

今天下午,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名叫王瑞,小名叫瑞伢子的孩子从一个少年变为一个优秀的红军战士的故事。

在这个影片中,我最难忘的镜头是敌军的飞机在红军过湘江时对战士们的狂轰乱炸。一枚枚炸弹投入水中,溅起的水花有几丈高。一枚枚炸弹射在房屋上,房子一座接一座地轰然倒塌。残存的几面颓墙上,挂着几十个伤员,他们浑身是血,衣服已经如乞丐服般破烂不堪。看得我毛骨悚然。

在飞夺泸定桥时,红军们一边在十几根铁索上艰难地攀爬,一边机警地躲避着对面的敌人的枪林弹雨,随时就可能降临的危险让人不寒而栗。不好!王瑞的姐夫在攀爬中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了,但他双手紧握着铁索,看起来好像摇摇欲坠,我害怕地闭上了眼睛,不敢再看下去。

结果,王瑞的好几位亲人和几名胜似亲人的战友,都在长征途中牺牲了。

正是在长征途中的耳濡目染,才使得王瑞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中国解放后,每当回忆起长征,王瑞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落,他是百感交集啊。

看完后,我的内心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静。

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千难万险,最终取得了胜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平时的所作所为。学习的时候,一遇到困难我首先就想到了退缩,而不是想办法克服。一遇到挫折,我就抱怨,有时候甚至一蹶不振。

今天看了《长征》的电影我明白了,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血泪史相比,我们现在遇到的挫折又算什么?我决心,从今往后,我要学习红军战士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做一个勇敢而坚韧的新少年。

而且,通过看这部电影,我也知道了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我们要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感恩并回报给予我们幸福生活的先辈们,英雄们!

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长征》中的镜头,我的耳边又响起了毛主席的诗句:

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长征》的七律诗高度的形容了红军长征的情景,前几天观看了〈〈我的长征〉〉,红军长征的经历又重新在我的眼前。影片的片头以著名的老电影演员王心刚饰演的王瑞,在乘飞机的途中,时空由现代回到解放战争时期,影片通过时空倒转的手法,通过王瑞的回忆,记述了红军长征的事件。

王瑞,一个16岁红军小鬼,诠释了那些历史上的著名事件,遵义会议,四度赤水,飞夺泸定桥等等。当红军辗转行军,危机重重,九死一生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够知道去哪里?为什么要走?连毛主席也说不知道该怎么走,他说,我知道那是错误的,所以不要跟着错误走,而其他人的的回答是:跟着走!或者跟着毛主席走。

在遵义会议的时候,面临着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各位领导人都很焦急,但是影片没有直接表现出那种紧张的气氛,而是通过王瑞去送宵夜时,被毛泽东骂,之后再通过另一位领导人对王瑞的解释说:“现阶段的情况很紧张,毛泽东他们在没日没夜的开会,你打断了他的思路,所以他才会对你凶的,表现出来。会开完了,第二天早上毛泽东同王瑞偶然相间了,毛泽东想起那个小鬼就是昨晚被自己凶过得人,于是跟他聊了起来。期间,毛泽东看王

瑞口袋里鼓鼓的便问那是什么?王瑞便掏出来那四只红色的蜡烛,毛泽东要他好好保存,以后会有用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老师要我们注意那红色的蜡烛,在红军长征胜利后,红色的蜡烛又出现在荧屏中,但与前次不同的是,这次的红色蜡烛是点燃的。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红色是否代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点燃的蜡烛是否代表了中国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红军用鲜血换回来的。蜡烛一般是代表着奉献精神,红色的燃烧的蜡烛也代表了红军的奉献精神。

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使我记忆深刻,遵义会议后,正是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红军才能摆脱敌人的一次次围剿,红军知道了自己往哪里走——向胜利的方向走;影片中以浪漫的手法——王瑞姐姐的歌声去打动那些彝族同胞,以以诚待人的方式终于取得彝族同胞的信任。

红军需要渡过天险大渡河,三条小船无法渡过千军万马,而为了能够抢渡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辛,王瑞所在部队奉命沿江而下,抢夺距安顺场渡口三百二十里的泸定桥,只有这样,红军才能通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晚上,下着大雨,悬崖下的羊肠小道,道路泥泞难行,红军战士饿着肚子强行前进,因为对岸就是去增援的敌人,如果让增援的敌人抢了先,后果不堪设想。好在雨越下越大,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而红军战士们凭着顽强的毅力,仍旧冒雨、踩着泥泞前进。日以继夜赶赴目的地,红军组织的突击队,攀着铁索桥,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前进,勇敢顽强地冲向被敌人拆成只有十三根铁索地泸定桥,最后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为他们身后千万个红军战士顺利通过泸定桥铺平了道路。王瑞最后一位亲人——姐夫肖德昌牺牲了,从悬空的铁索上中弹跌落到汹涌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他的彝族兄长达尔火——这位参加红军才二十多天的小伙子在把弹痕累累的红旗插上桥头堡时,也被流弹击中,挺立在桥头堡一动不动,手里仍旧高举着那弹痕累累的红旗,一个个赤血男儿怀着革命的激情和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克服重重困难使国家转危为安。敌人的枪炮是猛烈的,却始终打不倒战士们勇敢的心,自然条件是恶劣的,但依然撼不动他们对革命胜利的憧憬。为了革命,他们甘愿献身,为了新中国,他们不惧死亡,他们用热情和鲜血缔造了中国革命的辉煌明天。

红军长征是艰辛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磨练了中国共产党,也为红军保留了后续力量,成为了后来的精英领导。同时,通过长征生存下来的红军也是伟大的,我想我们应该牢记这段历史,牢记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的共产党。

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三:

前言:展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到在那条蜿蜒崎岖的长征路上,破险阻重重,越关山无数,在那里他们拒危难险阻于不顾,在那里他们万众一心重新撑起一个古老民族不屈的脊梁。诚然,毛泽东是这场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创造奇迹的好舵手;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着这漫漫长征中红军前进的步伐。

看到那湘江激战、四渡赤水、抢渡乌江、飞夺泸定、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险阻的情景,见到那一个个为革命事业勇往直前倒下去的革命先烈,心灵深处受到一次次的震撼,那《十送红军》的旋律,那马蹄急促声仍在我耳际萦绕,那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无时不在我心中回荡着。

一、审时度势,力挽三万士兵于危难之中。

当时在党中央居于统治地位、支配革命战争全局的,仍是照搬外国经验、唯“国际指示”是从的教条主义军事路线。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军设置的层层包围圈,毛泽东认为对付国民党军的有效方法是:“应该使用红军主力突破敌人围攻线,转入我之外线即敌之内线去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却被博古和李德等人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排斥。战争的检验是无情的,由此而造成了1933年至1934年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大失败,中国革命战争的命运危在旦夕。为了挽救革命挽救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红军毅然决然踏上了遥遥的长征之路。

红军在仓促准备的情况下匆忙撤离,开始长征,因此,处于被动的境地,显然被动就挨打,处境险恶。但是红军战士们凭着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必胜信念,经过数日浴血奋战,终于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四道封锁线。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几乎是毁灭性的:中央红军由开始出发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伤亡惨重的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剿”,未作任何休整,马不停蹄继续西进。这时,蒋介石为阻挡红军会合,又集结40余万大军在湘西摆兵布阵,欲在此全歼中央红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博古、李德仍然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固执地坚持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这无疑就是让革命成为国民党军刀俎下的鱼肉。

在决定中央红军命运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审时度势“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在转兵西进贵州,士气空前高涨,一举攻克了黎平。在蒋介石屯兵湘西准备大“围剿”的危急关头,是毛泽东的审时度势正确军事主张,避免了中央红军全军覆没的厄运。

二、召开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伟大历史转折

周恩来精辟概括:“由于毛主席拨转了航向,使中国革命在惊涛骇浪中得以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由于博古、李德的“左”倾冒险主义使红军屡遭重创后,红军官兵的怀疑、不满和要求更换领导的情绪不断滋长,在湘江战役时达到了极点。

敌数十万大军层层封锁,步步紧逼,而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笨拙指挥不仅不能使红军脱险,反而导向绝境。虽然当时毛泽东已经被解除军事领导权,他凭着对革命对红军生命的高度负责精神,痛中思痛,他知道要想挽救革命就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突破共产国际教条主义的革命战争模式。在毛泽东的努力下,王稼祥、洛甫等逐渐认识到“左”倾军事路线的严重危害,得出“领导问题不解决,我军就难以彻底地由被动变为主动”的结论。中央红军智取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召开了遵义会议。会上,毛泽东继博古等人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后,作了重要发言。他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进行精辟地分析和客观地批评,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正确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指明了今后的正确方向。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到与会绝大多数人的拥护。但他考虑到当时一些中央领导人的觉悟程度和所处的战争环境,在会上没有谈及“左”倾政治路线的错误,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毛泽东超人的领导才华。

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而且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为胜利完成长征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和里程碑。周恩来是这样高度评价毛泽东的---由于毛主席拨转了航向,使中国革命在惊涛骇浪中得以转危为安,转败为胜。

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想必看过《长征》的同学都会有这么一种感觉---红军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打得真的太妙了,太漂亮了。

在中央红军撤移到扎西的同时,蒋介石仍以为红军要北渡长江。他一面加紧对长江重要渡口的兵力部署,一面调重兵对扎西进行合围。毛泽东和中革军委依据避实就虚的战略原则,乘贵州国民党军兵力空虚之际,果断挥师东进,重返贵州,二渡赤水河,把敌人远远甩在长江边。

毛泽东按照“实行机动并迅速略取与控制赤水上游的渡河点”的作战目标,在派中央红军主力围攻鲁班场未克的情况下,主动撤出战斗,摆出欲再渡长江的姿态,以迷惑、调动国民党军。

果不出其所料,国民党军中计了,毛泽东又指挥红军突然急转东进。在此期间,红军在数十万国民党军的“缝隙”中穿插,挥师南下,突破乌江,把疲于奔走的国民党军抛在了乌江以北。接着,毛泽东又声东击西,吸引国民党注意力向其他地方转移,自己则指挥中央红军主力以不可阻挡之势相继攻克其他地区,向西直逼昆明。此时蒋介石惊叹之余,匆忙飞往昆明,亲自调兵遣将。此时,国民党军的战略意图已经爆破,毛泽东见机行事决定率中央红军折转西北疾进,终于率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全部渡过金沙江。至此,国民党数十万“追剿军”被甩在金沙江以南,中央红军终于跳出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在敌我力量悬殊、处境恶劣的条件下,红军迂回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巧妙地牵制、拖累、打击国民党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这是多么漂亮的一战,足以显示了毛泽东作战的智慧。

四、正确处理党内矛盾,促成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之后,毛泽东主张红军继续北上,到接近抗日前线的川陕甘地区建立新根据地。“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封建军阀思想作祟下,张国焘却把8万余人的红四方面军看成他个人谋权的资本,他鼓动自己部下的队伍来进行反对。张国焘在卓木调成立所谓“第二中央”,在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道路上越滑越远。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张国焘仍然采取说服教育、耐心等待的方针,做到以诚相待,仁至义尽。这对后来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起了重要作用,也为正确处理党内斗争树立了榜样。

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劝导、督促下,经过朱德等人的坚决斗争,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又强烈要求北上与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合,10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进至会宁县,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0月,红二方面军冲破国民党军的重重阻拦,在隆德县将台堡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终于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革命的出发点。

回眸整个长征岁月,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却是决定性的,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红军谱写出壮丽的史诗,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生存与发展。

结论:无论是微观个体还是宏观意义上的集体、民族或国家,总是处于“长征”或“新长征”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的是乐观、豁达、大无畏的思维和态度,要坦然、泰然看人生、看挫折,看潮起潮落和云卷云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征文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是赞叹的季节,也是令人回眸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时节,中国军人迎来了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感受当年先烈们经历的艰难与困苦,我们云岗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在十一月初的时候参观了军事博物馆举行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从那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图片中,我了解到了许多革命先烈的光荣的事迹,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虽然新的时期,新的社会,很多文化与理念交织、冲突,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但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在我们自我奋斗的时候,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坚定不移,必须继续的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品质,我们要永远的铭记长征精神,传承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

进入馆内,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每一件展览品都围着不少人,我与田欣挤了半天才挤进去。在“军民情深似海”展区,有一件珍贵的展品让所有参观者含泪而观、含泪而去。它既不是文物,也不是史料,而是一段由一组连环画组成的故事:红军战士谢益先在过草地途中,遇到一个带着两个奄奄一息孩子的母亲,他们衣衫褴褛,饥寒交迫,谢益先把自己包袱里仅有的粮食全给了母子三人。母子三人靠着这袋干粮终于走出了草地,当他们拿着写有“谢”字的干粮袋找到谢益先所在部队想感谢恩人的时候,才知道谢益先同志已经因为断粮而饿死在草地……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让我们走近了红军感悟了长征,在这座精神宝库中找到了人生价值与民族精神。但我们知道,一个再完美的展览,也难以全面展示长征的伟大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前不久中央政治局“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主题学习会上所讲的那句话: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发扬光大党的光荣革命传统。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观后感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80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经过长征,党和红军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因为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力量,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克服困难、赢得胜利。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大戏《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大戏绝命后卫师》中,实力派演员马仑扮演了一个普通的红军士兵赖老石头。从最初为了儿子去参军,到最终为了完成使命而牺牲,作为英雄部队红34师的普通一员,他的故事分外打动人心。曾在《铁齿铜牙纪晓岚》《走向共和》《我的特一营》等众多热播大戏中有过精彩演出的实力演技派马仑在采访中,动容地表示,之所以接演该剧,是因为赖老石头是一个特别真实,非常可爱的人物,而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表现出的是长征精神,是《绝命后卫师》的魂。

红军长征是一项伟大的征程,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壮举;而《绝命后卫师》的拍摄同样也是影视剧创作中,一次动人的“铁血长征”。作为参与者,马仑在三个多月的拍摄中感受到了一种压迫感,这种压迫感,是和剧组上下合作的切身感受,更是了解长征,走近红军后的自发感情。拍完《绝命后卫师》让马仑更加明白长征精神,更了解幸福的来之不易,更懂得珍惜当下。

现在中央台正在播《长征》这个纪录片,不看娱乐节目不看电视剧的我,却守在电视机前看《长征》这个节目。那些100岁、80来岁的老人在叙述他们在那个时代的经历时,依然热泪盈眶,而我们这些看着的人能不感动吗?过草地,饿死多少人,一根皮带都要分几次煮着吃,太感人了。长征都已经被世界公认为是一次伟大的创举,它是人类军事史上最伟大的一次行动。这种不容易用语言来形容都没有力量,只有每一个人从心里头真正的去感受,才会在内心中真正的感动,从自己做起,珍惜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_范例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80年前,瑞金,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挡的。

80年前,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千里沼泽、连鸟兽都不能出没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草根下掩埋着烈士的忠骨,雪山上耸立着胜利的曙光。

80年前,会宁,经过两年多的殊死征程,迈开双脚,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跨过了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历经千辛万苦,纵横驰骋10多个省,血战近600多次,行程数万里,终于胜利抵达陕甘苏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历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已经一往不复,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长征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传颂,它们刻下了长征者铿锵的足音,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

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响,马蹄声还鸣。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一面旗帜引领一支队伍,一种信念点燃一把火炬。 砍刀、长矛、梭镖……用险象环生的大地作便笺;铁铳、石雷、匣子枪…… 用八万双穿着草鞋的脚作画笔。雪山、草地、饥饿、战争,红星、火把、马嘶、枪鸣……浩浩荡荡,逶迤向北。

历史不可复制,历史精神则在怀念中复活。是的,红尘滚滚,那一弯历史,盟动涛声,人民怎能忘记?是的,千古尘音,那一段岁月,先烈们骨骼堆起的诗,世人怎能忘记?

空旷的历史,仿佛在这首歌中,找到了高挂枝头的硕果。仿佛智慧之灯,四射毅力的赞叹和意志的高傲。它的旋律陡峭而无阶梯,它的节拍断续而多风险,每一音、每一符都是天空独揽的胜景。

云还在舞,风还在唱,胜利的欢呼,已被历史雕成壮美的风光。

长征,是中华民族一部最雄浑的交响乐,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

长征,像马蹄,踩着风的鼓点,一匹匹黑色的烈马,在辽阔的草原上扬鬃嘶鸣。

长征,像雄鹰,高擎着云的翅膀,旷野响起了草的低唱,苍天击起了民族的热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长征》反映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再现了当年长征中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草原等的壮观场面,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不禁思考红军凭借了什么力量,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保留了中国革命珍贵的火种?

影片并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故事是从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撤退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滞留在湘江桥,几天几夜也没有能够完全通过湘江。这时,敌人的飞机狂轰烂炸,前面有蒋介石布置拦截的防线,后面有几十万敌人的追兵。面对红军长征的第一道难关,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挡国民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央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否则后果则不堪设想。

我认为,红军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将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喘息的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更不要说军队的发展壮大,以致最后消灭蒋介石反动政府、建立新中国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战略指挥出了问题,如果部队乱成一团,没有凝聚力,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同样也不会取得长征的胜利。广大的红军指战员具备了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使决策失误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我们要汲取经验教训,发扬红军的精神,克服困难,不怕牺牲,众志成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必将无往而不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优秀征文

全文共 3966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强无畏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史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怀抱强国梦想与焕发前进力量之间深刻联系,更揭示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今天,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中国力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长征。在长征路上,英雄的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在川黔滇鄂豫陕广大地区调动敌人,击退了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对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中国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弘扬长征精神,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使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发展顺利之时,还是身处逆境之时,始终秉持理想信念的力量,秉持崇高精神的力量,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梦强大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鼓舞着广大红军将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在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吃草根,咽树皮,头上敌机轰炸,四周敌军围追堵截等艰苦的条件下,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走上了抗日救国前线。前进的道路被敌人封锁了,就在崇山峻岭或深山峡谷中辟路前进;部队被敌人截断了,就以钢铁般的意志实行突围;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抛石块,血战到底,广大红军将士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一位红军老战士在回答“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们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也不倒下?”的提问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理想!革命理想大于天”。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证明:坚定的理想必定产生伟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努力,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力量源泉。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同样需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及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用长征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比较有效的一种途径。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要不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经受考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二、弘扬长征精神,发扬顾全大局、紧密团结、凝聚合力的精神,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取得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共同为梦想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要实现全国13亿人的中国梦,我们每一个人就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凝聚一切正能量。大局意识,就是要看的长远,不计眼前得失,从而得到最长远,最广最多的利益。长征中,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整体。长征的胜利是党和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的胜利。长征途中,广大红军指战员从革命利益出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严守纪律,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坚决完成战斗任务,可谓“军令如山重,纪律似铁坚”,真正做到了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

大局意识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前提。大局意识首先反映的是政治立场,就是高度自觉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高度来思考处理问题,贯彻落实上级决策指示,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树立大局意识,提高关注大局、理解大局、维护大局的能力。自觉地站在党的事业高度上,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要识大体、顾大局,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三、弘扬长征精神,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传家之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红军长征史,就是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史。万里长征中,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千里沼泽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肖华上将后来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正是当年的真实写照。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雪山死神和草地恶魔,表现出了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胜利的历史表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长征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艰苦奋斗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

党员干部的作风体现党的形象,关乎党的生命。我们今天的富裕,离不开昨天的艰苦奋斗,我们明天的更加富裕,需要今天的艰苦奋斗。因此,发扬红军长征胜利的法宝——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大步走向富裕的时候,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我们不但不能丢,还应该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使之成为自觉。党员干部有了艰苦奋斗这个“本”,有了这个基本政治素质,就会有进取之气,在思想上、感情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在工作上努力拼搏,为民谋利;在作风上,虚心倾听百姓意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生活上,力戒奢惰,克服享乐主义和娇奢之气。

四、弘扬长征精神,发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使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要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良好的党群关系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根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长征时期,党始终坚持这一宗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为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长征途中,在物质极其匮乏,甚至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红军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战略目标的转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忠实践行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长征之路,红军所经之地绝大多数是偏辟的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作战环境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红军纪律极为严明,不侵占民宅、不违犯禁令,公平买卖、救死扶伤。并且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赢得了劳苦大众的爱戴。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为红军长征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沿途各族群众帮助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传递消息、掩护伤员,以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作战,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援了长征。

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创造了优秀的工作业绩,形成了基本和谐的党群关系。但是,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曾对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流失状况进行了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密切联系群众”满意度最低,仅为35.6%,党群关系不容乐观。民心向背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党最终就会丧失执政的社会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克服官本位思想,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秉承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群众做到思想上尊重、感情上贴近、作风上深入、生活上关心、工作上依靠,与群众同甘共苦,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团结群众,切实增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以实际行动为民造福、为国兴利。未来的征程中,只要13亿人团结一心,这种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必将成为我们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胜利之本、力量之源。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强无畏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史诗。只有理解长征,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全国人民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只有理解长征精神,才能理解我党由弱胜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回顾长征,缅怀先烈,就是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新的长征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红军长征的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5月22日上午,刘伯承带着队伍前进了,他让肖华领导的工作团走在队伍最前面。突然,山林中传来“呜嗬、呜嗬”的喊叫声,只见山路上站着几百名彝族青壮年,他们手持棍棒、枪支、石块、长矛和弓箭,不停地呼喊着、奔跑着。这时,肖华和通司令走上前去,向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彝族人耐心的解说红军的宗旨和借道北上的目的,并表示愿意和他们友好合作,并说红军刘司令愿意与彝族首领结盟修好。很快,红军得到回话,彝族沽基家首小叶丹愿与红军结盟

当天下午,刘伯承与小叶丹在肖华的安排下见面。小叶丹见面前这位司令戴着眼镜,态度和蔼,连忙摘下头帕,按照彝族最虔诚的礼仪下跪行礼。刘伯承急忙把小叶丹扶起来,亲切的说:“红军是保护穷人利益的,我们打仗目的就是要把压迫百姓的人消灭,我们应该结尾兄弟,联合起来打土豪,不要自己打自己。”一席话说的小叶丹心里热乎乎的,他忽然站起来说:“刘司令你的话句句说道俺心窝里去了。按照俺们的传统习惯我们今天歃血为盟,兄弟相称。”刘伯承爽快的答应了。

小叶丹喊了一声,几个黎族人跑上来手里提着一只羽毛十分美丽的大公鸡,端着两碗清清的水。小叶丹左手抓鸡,右手握着大镰刀,口中念到:“五月二十二日,刘司令,小叶丹结义为兄弟。”说完举手割断鸡喉,鲜红的鸡血滴进碗里,刘伯承也举碗发誓,说罢,两人举碗一饮而尽,静静的山谷顿时一片欢腾。读到这里,我为红军长征的壮举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

全文共 1618 字

+ 加入清单

“饥寒中的中国革命/竟只用一把炒面一捧雪/就爬过了位于宝兴西北/懋功正南/海拔近五千米的这个/历史性坎坷” ——詹永祥《雪山》

小时候见过的“雪山”,在邀请到学校来作报告的老红军头上:苍苍白发象形的雪山,我怀疑就跟他所历经的长征有着因果。那时候,老红军嘴里的长征因为苍老的方言而含混不清;那时候,老红军被老师介绍成为“爬过雪山的老同志”;那时候,以为长征仅仅就是爬雪山,以为雪山是一枚不朽的勋章,珍藏在老红军心窝里,随岁月的堆积慢慢提升,变成红领巾眼前一头耸立的白发。微型的“雪山”,跟二万五千里烽烟失去关联。

后来,通过课堂上一首著名的诗歌,知道雪山是放在尾联的一句浪漫主义,岷山千里的积雪与三军过后的笑颜,成了牢固的历史逻辑。那时候心目中的雪山,仅仅是一种海拔,仅仅是一个路标,它指向红军的豪迈,指向革命的胜利

然而,雪山终究是一个政党和一支军队的历史坎坷。当长征渐渐沉淀成后来创业者心中的一种鞭策和激励,雪山是一个坐标,标志着民族精神的高度,革命意志的高度。在岁月的回眸中,长征中的万水千山渐渐地低下去,而雪山,成为一首磅礴史诗中的词眼,渐渐在怀念和追忆中高大起来。当更多的功绩镀亮中华民族腾飞的翅膀,无数胜利前的坎坷,都在重温一幅历史图景中找到了譬喻——

“1935年的雪不断落在横放背包上的枪支上,金黄色的军号和猎猎作响的方面军旗帜上。布制的五星和八角帽下,这群反穿着羊皮的南方籍农民,像一群战争年代的食草动物,他们的饥饿是一把从喉咙里长出的锄头,渐渐挖出了埋藏在六月深处的草根与野菜……”

南飞雁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八十年后的小学课本,依然这样描写一个季节。如果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的那个秋天,如果让一群迁徙的候鸟来描写人间的景象,肯定会有这样对应的句子——“秋天到了,一支队伍往北飞。”

在历史特定时刻,南飞的雁阵与北上的军队构成立体的画面。方向相反的运动共同把那年的秋色写进历史永恒的记忆。

然而,大地上艰难行进的红军,与天高云淡间自由翱翔的大雁,毕竟不是优美的映衬,而是一种悲壮的反差和对照:天空里没有敌人的围追堵截,不存在四渡赤水的智慧和五岭逶迤的阻拦;天空里没有险关和沼泽,不需要七根火柴的温暖和皮带虚拟的营养……

对于北上的队伍,“雁南飞”是心头回荡的一支久远的歌,一个幸福的意象。是的,梅坑话别时何叔衡相赠的绨袍,依然是林伯渠征途中战胜风雨的“雁翅”。客家女池育华跨越世纪的沧桑守望中,北上的丈夫始终都是一只行将南归的“大雁”。六盘山上的一支雁阵,是那位领袖“屈指行程二万”时的算筹。而那草地上两人爬着拖着、一人躺着望着的“三人行”中,北上的信念与南飞的雁群都一样,在征途中一点点积累胜利的曙光。

南飞雁,是革命者的仰望,给予了留痕史册的机遇。

山丹丹花

“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从赣南馥郁的桂花香,到陕北山丹丹花红艳艳的笑脸,有二万五千里。当《十送红军》的民歌犹在江西的秋风中飘荡,另一支陕北民歌已在山丹丹花枝叶间孕育,含苞未放。一支铁流的英勇,万里征途的风尘,将是这种山丹丹花一年间要红起来的原因。

一段革命的征途终于延伸到山丹丹花扎根的土地。一支队伍饱尝的困苦,被山丹丹花视作亲人遭遇的艰难。拥有革命的热情和纯朴的人民,“陕北”是长征篇幅里一个多么温暖的终端名词。是的,十一个省份之中的曲折和坎坷,万水千山间的饥寒与泥泞,无数绑腿上的疲惫和坚毅,都可以在陕北卸下来,放在窑洞里,放在米酒中。山丹丹花像陕北人民支起的火柴,等候中央红军的旗帜来擦燃,历史的天空被照红了一角,长征的队伍和盼望的百姓一时都被温暖。

山丹丹花,穷苦人民的花,站在陕北的土地上,见证着穷苦大众的革命与革命的穷苦大众互相拥抱的时刻。山丹丹花,热烈奔放的花,它所照耀的革命和被革命照耀的花枝,说出了八十年后,人们依然纪念长征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念二万五千里长征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去二老姨家吃饭,一会儿,咱们要去你大老舅家做客。虽然是冬天,但这里景色很美,群山起伏,河水缭绕,不时还有奇鸟掠过的影子。爸爸建议我和弟弟放弃坐爸爸的车,和四老舅他们一起步行,既观赏了风景,又段炼了身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我们爽快地答应了。

不一会儿,我们出发了。四老舅他们毕竟将近五十,没有我们快,被我们远远地甩在后面。我俩在走时,弟弟不停地建议我们停下等老舅,人生地不熟的,走丢了,怎么办?我打肿脸冲胖子,说:“没问题,这条路我走过。”其实,我从小至今见都没见过这条路,争胜的我只是想和开车的爸爸比快慢。

走啊,走啊,弟弟终于害怕了,坐下等他们,但我还是马不停蹄地走,因为我发现这里只有一条羊肠小路,我独自翻过了一条大山,腿脚都麻木了,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真想歇歇再走,但争胜好强的我一想到必须超过爸爸,就又浑身充满了力气,一鼓作气走下去。路越走越窄,山变得越来越陡峭,心弦也绷紧了,小心翼翼地又翻过一座山,终于进入了“大平原”,心中有无限惬意。正得意时,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出现了两条岔道,怎么办?,环视四周,一个人影也没有,弟弟他们已被我甩下很远很远了,,走吧,真怕丢了,不就等等吧!大不了不当第一了,正当我犹豫不决时,一条妙计浮现出来,老舅家旁不是有条河吗?顺着河走,准没错!

我又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腿脚也不麻了,反而,更有劲、更精神了,哗啦啦的水声在我耳际响着,好像在为我喊:“加油!加油!”

走了不知多久,我抬头一看,前面隐约有个村。啊!到了!我的心沸腾起来,连走带跑往村里赶。

终于,来到了村子,找到了大老舅家,这时,爸爸开得车也从远处缓缓驶来了。大约二十分,弟弟他们也来了。

我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差不多一个世纪。爱思范文23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我们仍然需要在21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腾飞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133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想那80年前,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陆续到达陕北,终于完成了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大会师,为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实事求是地说,长征,是我们党和军队,由于一错再错的错误路线的领导,迫于严酷形势的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本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在长征胜利以后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用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又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长征,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而在坚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强大精神保证。

岁月悠悠,转瞬已经80年过去了。当年那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依靠着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让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军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成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革命理想大于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正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说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一辈红军战士大都作古,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却留存了下来,成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在我们的党内,特别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很有一些人对长征精神,对老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对革命的老传统不屑一顾,有的甚至于肆无忌惮地糟蹋这些宝贵财富,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谁亵渎了红军的精神和信仰,谁就是人民的败类,就是人民的罪人!

现在,我们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描写红军长征的诗词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长征的胜利来之不易,它是有许多的革命烈士用英勇换来的,流了无数的血水争取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神圣的一刻,要铭记历史,让国家繁荣富强。

《清平乐·会昌》——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念奴娇·昆仑》——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江城子·忆长征》——李志民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

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

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

身居京华,常盼归鸿早。

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七律》——乌兰夫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陈毅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无题》——聂荣臻

安顺急抢渡,

大渡勇夺桥。

两军夹江上,

泸定决分晓。

《无题》——杨成武

无边风雨夜,

天堑大渡横。

火把照征途,

飞兵夺泸定。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展开阅读全文